21孔子教学设计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21 孔子教学设计

21 孔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1 孔子(教学设计)张晓小河镇张徐庄中心校21 孔子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仲、儒、祭、祀”等10个生字,掌握“儒家、核心、为所欲为、翻来覆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启发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有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他曾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说),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21课。

2、板书课题:21 、孔子(学生齐读题目)3、质疑: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孔子的呢?请同学们赶快去文中寻找答案吧!一、督预示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我会读字宝宝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读词语,我最棒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推崇隐晦翻来覆去为所欲为韦编三绝二、自学梳理。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3、课文写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三、小组答疑。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展示评价。

1、学习1——2自然段,讨论: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孔子的生平概况)2、学习3------8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写了孔子的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五、联系拓展。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六、总结导预。

同学们,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勤奋进去的人生态度,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快乐成长!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并抄写下来。

《孔子》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子》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子》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孔子》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概述:本次课程将从《孔子》这本小说中,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作为教学素材,分别从人物形象、文化背景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并通过多种方式,如阅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孔子的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小说中反映孔子人物形象的片段,比如孔子与弟子们的关系、孔子面对权贵抱持的态度等,从中了解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2、孔子的文化背景探究孔子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对比当时和现代社会的不同,反思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3、孔子的价值观念比较孔子的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异同,如“仁爱”、“忠诚”、“孝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分析其价值意义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中与孔子有关的片段,帮助学生了解孔子人物形象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分组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以孔子的文化背景、思想及其价值观为主题,进行探究和研讨,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3、思维导图法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和整理所学内容,并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4、小组合作设计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多元思维,设计出符合孔子思想的实践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介绍《孔子》这本小说的主题及作者背景,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2、学习过程(1)阅读片段教师根据课程设计,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小说片段,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2)分组探究为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展开探究和议论,并撰写文字报告和演示PPT。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上网、查阅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课时两课时孔子 子名丘,字仲(zhòn��)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❶的创始人。

[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

[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

[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

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❷人处[chǔ]世。

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❸, 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新版国学三字经21.论语者二十篇 教学设计

新版国学三字经21.论语者二十篇 教学设计
启示:孟子,名珂,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馁家思想的代表,是孑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四:复习
再次朗读新学三字经,齐读本堂所学的三字经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带领幼J1.n节拍读
4.小男生和小女生接龙读
2.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教师诵读•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经典重点询港的意思.
【论语】书名,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第,全书分为20篇.
【群】众多.
【记】记录,记载.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敕学难点
理解:认识了解孔孟的思想
会背诵: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洪道德,说仁义.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诵读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上节课大家学习大了什么?一起来背诵
3.这节课我。理习新的三字经内容
二、新授感悟
(一)
1.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三字经》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三字经第二十一课时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敕学内容
论语者,二十笫.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者,二十篇.胖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的内容.
2.体会三字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通过学习理解:
认识孔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感
3初步讲解全句话的大概意思
《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编写的,里面一共有7篇文豉,主要记录了孟子和他的弟司关于道德、彳口匕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

课文《孔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如仁、义、礼、智、信等。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 课文《孔子》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孔子思想体系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孔子》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孔子生平、儒家思想发展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根据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孔子主要思想。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孔子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七、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 调查身边人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分享调查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翻译和背诵情况。

3. 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儒家文化博物馆,感受儒家文化氛围。

2.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3. 开展儒家思想主题班会,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完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孔子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孔子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孔子教案语文S版教材分析《孔子》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小故事”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勇于反省、严以律己、勤奋读书等。

学情分析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崇敬。

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但五年级的学生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认识比较浅薄,要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汇报阅读情况。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孔 子》教学设计

《孔 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能够理解并翻译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故事、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引导学生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的内涵及表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引导学生将孔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等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孔子的某些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孔子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影响。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孔子的纪录片片段,或者讲述一个孔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孔子的生平介绍孔子的出生时间、地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讲述孔子的求学经历、政治生涯和周游列国的事迹。

孔子的思想“仁”的思想解释“仁”的含义,即“爱人”,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举例说明孔子如何在行为中体现“仁”,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的思想阐述“礼”的概念,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等。

分析“礼”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教育思想介绍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讲述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教育故事,如“子路问政”“颜回好学”等。

21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第21课《孔子》(教学设计)沙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吕盼21、孔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仲、儒、祭、祀),会写10个生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能正确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为所欲为、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模式: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品读美读,积累运用——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3、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第1、2自然段。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同学们,最近在电脑中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她在为我们解读《论语》,点击率很高,深受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课件先后出示:“孔子像”和“圣迹图”(课本中的两幅图)。

确立学习目标: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且标出自然段。

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从关注名人著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中的两幅图画——孔子图、圣迹图,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21 孔子_教案

21 孔子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21 孔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子》这篇课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分述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体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课文内容较丰富,语言含义深刻,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 认识本课生字“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名人。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显示孔子画像(展示课文第三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孔子的教案

孔子的教案

孔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通过对孔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学会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历史人物和思想。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孔子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

(2)介绍孔子及其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方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讨论:分组讨论孔子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孔子
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孔子思想的特点。

21孔子(教案)

21孔子(教案)

21、孔子(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孔子的名言及其它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片,复习提问)1、学生简介孔子。

2、课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小故事?(教师板书相应内容)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对这几个故事的学习,感受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了解这位伟人的一些思想主张。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第一个故事:【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生齐读第3段,教师评价朗读。

②同桌分角色再次朗读(子贡、孔子、叙述部分两人齐读)课件出示思考题: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是怎样回答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

为此,做人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2、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之水】(1))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2))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3、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和识人不易】(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故事,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故事,思考问题:教师作朗读指导:读出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

(2)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①孔子认为,在面对穷困的时候,君子与小人有何不同?(出示相应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就会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21课《孔子》导学案

21课《孔子》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21课《孔子》导学案主备人:刘佳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时间:月日班级:学习小组: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1、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重点)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懂得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初步了解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难点)【自学导航】一、导入:观看《祭孔大典》,谈谈你有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由轻声朗读全文。

2、读准下列字音仲夏教育核心厉害粮食抱怨祭祀翻来覆去3、需要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合作探究】1、默读1、2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弟子将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名叫,这部书的价值是:2、学习第3自然段,展示读。

(1)、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3)、“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疑难反馈】(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自我评价:综合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我可以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1)(1.2)孔子的生平。

(2)(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三、练习
1.比较.组词。

核()怨()育
()蔡()
该()怒()盲
()葵()
2.解释词语。

隐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编三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己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名丘,字()、()时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派的创始人。

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了《》一书。

课堂小结
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课后习题
《孔子》习题
一、基础题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o yù hé xīn bào yuà
n jì sì
( ) ( ) (
) ( )
rú jiā yǐn huì
( ) ( )
2.多音字组词
教jiào ( ) jiā
o ( )
论lún() lùn()
处chǔ() chù ( )
曾céng ( ) zēng()
二、综合题
1.解释词语意思
(1)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编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隐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三段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一说孔子是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提高题
1.课文是以什么结构来组织全文的?全文讲述了孔子的几件事情?请为其加上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孔子为什么不肯喝“盗泉”里的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教育核心抱怨祭祀儒家隐晦
2.教导教书
论语理论
处理到处
曾经曾祖父
二、综合题
1.
(1)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愿意;勿,不要;施,加。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4)隐晦:(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2.人要学会关爱别人,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想别人的心思,自己不愿意的,别人未必愿意
三、提高题
1.课文是以“总——分”的结构组织全文的。

第三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心系他人
第四段:不喝“盗泉”之水厌恶偷盗
第五段:谈君子与小人安守节操
第六、七段:感慨“识人不易”敢于自省
第八段:晚年读《周易》勤奋好学
2.可以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

3.“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

“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板书
一、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水——厌恶偷盗
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敢于自省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