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讲义
数学讲义: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数学讲义: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afceab1c77da26925c5b04f.png)
15、八年级数学培佳班:相似判定和性质姓名一、知识梳理(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数学的单元复习最重要就是梳理知识,穿线结网,形成清晰的知识链,就“相似三角形”这一单元而言,其知识网络大致如图所示: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认识(一)A 字型、反A 字型(斜A 字型)(平行)B (不平行)(二)8字型、反8字型BCB C(蝴蝶型)(平行)(不平行) (三)母子型B(四)一线三等角型: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是以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者等边三角形为背景一线三等角的变形(五)一线三直角型: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旋转型:由A字型旋转得到。
8字型拓展【典型例题】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2AB ;求证:∠ABD =∠DAC2.已知:如图,在△ABC 中,∠ADE =∠B ,∠BAC =∠DAE .(1)求证:ACAEAB AD =; (2)当∠BAC =90°时,求证:EC ⊥BC .3、在Rt ABC ∆中, ∠ACB =90°, CD AB ⊥,垂足为D . E 、F 分别是AC 、BC 边上一点,且CE =13AC ,BF =13BC . (1 )求证∶AC BC =CDBD.(2 )求EDF ∠的度数.4、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在线段DC 上,EF AB ⊥,EG AC ⊥,垂足分别为F G ,.求证:(1)EG CGAD CD =; (2)FD ⊥DG .EFEDC BA GF E D CBAC【三等角问题】(1)如图已知△ABC 中,AB=AC,∠APQ=∠B ,求证:△ABP ∽△PCQ变式:等边△ABC 的边长为6,点E 在AC 上,AE=2,BE 的中垂线交AB 于点P,交BC 于点F求 :BPBF的值.【重心问题】(重心问题)在∆ABC 中,矩形DEFG 的一边FG 在BC 上,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AH 是BC 边上的高,BC=10,AH=6.(1)如图4,若DG=2DE ,求DE 的长;(2)如图5,对角线DF 与EG 的交点过∆ABC 的重心O ,求矩形DEFG 的面积.(面积问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5,AD=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0,点P 是AB 上一动点,(点P 不与点A 、点B 重合),过点P 作PQ ∥AD 交BD 于Q ,连结CQ ,设AP 的长为x ,四边形QPBC 的面积为y 。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完整版)
![《相似三角形》最全讲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6b81f8a8956bec0875e348.png)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形1.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 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3.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 1.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am 的比是a:b=m:n(或 b n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b中。
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ac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b dac4、比例外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a、d叫做比例外项。
ac5、比例内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b、c 叫做比例内项。
ac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b d(或a:b=c:d)中, d 叫a、b、 c 的第四比例项。
ab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 b a(或a:b =b:c 时,我们把b叫做 a 和 d 的比例中项。
8.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a c(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bd 段。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acad bc1. 基本性质 :bd(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a cb d2. 反比性b d a c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 (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交换内项 ) cdcd c,(交换外项 ) db a d b.(同时交换内外项 ) ca4.合比性质 :a c abc d(分子加(减)分母 ,分母不变) b d b d注意 :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注意:(1) 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 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 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 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 立.AC1)定义:在线段 AB 上,点 C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BC (AC>BC ),如果AB2)黄金分割的几何作图 :已知:线段 AB.求作:点 C 使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acbd5. 等比性质: 如果badc a ab c cd abcd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e m(b d f fnn 0) ,那么知识点三: 黄金分割BC ,AC,AB 被点 C 黄金分割,点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2即 AC 2=AB ×BC ,那么称线段点,AC 与 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ce5df75727a5e9846a614f.png)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知识点拨】一、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二、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相似三角形详细讲义
![相似三角形详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c647a2580216fc700afde5.png)
知识梳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注意:①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基本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述是:BC DE // ,ADE ∽ABC .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在遇到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知道的情况优先考虑,把边长分别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分别计算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330954804d2b160b4ec022.png)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讲义一、知识梳理(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
3、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等于。
4、相似三角形对应面积的比等于。
注意: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一定要确定好对应边、对应角;若果不能确定,则应当进行分类讨论。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平行截割: _____(2)两角对应相等:(3)两边夹:(4)三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步骤:(1)先通过已知或平行、对顶角、公共边、寻找是否存在两对相等的角(2)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再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或找夹这个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找不到相等的角,就分析三边是否3、等积式的证明思路遇等积,化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拉关系。
二、基础练习1.(2013•重庆)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3:4,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4:3 B.3:4 C.16:9 D.9:162.两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和3cm,它们的面积之差为32cm2,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A.10cm2B.14cm2C.16cm2D.18cm23.如图,已知△ABC,AB=6,AC=4,D为AB边上一点,且AD=2,E为AC边上一点(不与A、C重合),若△ADE与△ABC相似,则AE=()A.2 B.34C.3或43D.3或344.(2008•毕节地区)已知△ABC的三条长分别为2cm,5cm,6cm,现将要利用长度为30cm和60cm的细木条各一根,做一个三角形木架与△ABC相似,要求以其中一根作为这个三角形木架的一边,将另一根截成两段(允许有余料,接头及损耗忽略不计)作为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另外两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木架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10cm,25cm,30cmB .10cm ,30cm ,36cm 或10cm ,12cm ,30cmC .10cm ,30cm ,36cmD .10cm ,25cm ,30cm 或12cm ,30cm ,36cm 5.(2010•淄博)在一块长为8、宽为32的矩形中,恰好截出三块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直角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其中面积最小的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的长是.6.如图,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ADE =∠B ,AG ⊥BC 于点G ,AF ⊥DE 于点F.若AD =3,AB=5,求: (1)AGAF;(2)△ADE 与△ABC 的周长之比;三、 重难点高效突破专题一:计算线段的长度或线段之间的比在几何中线段长度计算常用的方法是:1、运用勾股定理计算;2、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计算;3、综合运用进行计算。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讲义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d74cf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2.png)
相似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A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D,∠B=∠E,∠C=∠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对等于另一个角,且两个角的对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 中,∠A=∠D,∠C=∠F,且AB/DE=BC/E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SS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平行线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平行,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例如,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技巧:1.用平行线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平行,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
2.用角度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根据已知信息,使用角度的性质进行推导。
3.用边长比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时,可以根据已知的边长比,通过等式推导得出结论。
4.用等腰三角形证明相似: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为等腰三角形,且对应的顶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以上是常用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希望对九年级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祝每位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知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知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96c8a7303d8ce2f01662352.png)
条件二:∠2=∠ACB.
条件三: ,即 .
【变式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且BP=3PC,
Q是CD的中点.求证:△ADQ∽△QCP.
【答案】因△ADQ与△QCP是直角三角形,虽有相等的直角,但不知AQ与PQ是否垂直,所以不能用两个角对应相等判定.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Q是CD中点,而BP=3PC,所以可用对应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方法来判定.具体证明过程如下:
∴
【变式4】如右图,BD、CE分别是△ABC的两边上的高,过D作DG⊥BC于G,分别交CE及BA的延长线于F、H.
求证:(1)DG2=BG·CG;
(2)BG·CG=GF·GH.
【答案】(1)DG为Rt△BCD斜边上的高,
∴由射影定理得DG2=BG·CG.
(2)∵DG⊥BC,∴∠ABC+∠H=90°,
2有时需要用到方程的思想.
3在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来使用它的性质进行证明,是一种常用的证明线段等积式的方法,必要时需结合代换线段或线段的等积式来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截线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D、E、F分别为△ABC边BC、CA、AB上的点, 。连结DE、CF。求证:DE和CF互相平分。
要点三、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右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
则AD2=BD·DC,AB2=BD·BC,AC2=CD·BC。
要点诠释:
1根据射影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图形中六条线段中的任意两条,就可求出其余四条线段,
∴DE和CF互相平分
相似三角形及判定
![相似三角形及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b91131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2.png)
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一、知识导航1、相似三角形定义2、相似三角形判定二、典例精讲:精讲一、相似三角形定义: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S”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①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和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②全等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是1:1.全等要求形状相同与大小相等,而相似只是形状相同③由相似的定义,得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④相似三角形有传递性:若AABC s AABC,AABC s AABC,则AABC AABC111222222333111333精讲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另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例1、(1)如图,B,C,D三点共线,且AB丄BD,DE丄BD,AC丄CE.求证:A ABC s A CDE.D(2)如图B,C,D三点共线,且ZB=ZD=ZACE,求证:AABC s ACDE.变式:1、如图,A ABC中,Z ACB=60。
,点P是A ABC内一点,使得Z APB=Z BPC=Z CPA,求证:AAPC s ACPB.2、已知A PQR是等边三角形,ZAPB=120。
,指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例2、(1)已知:如图,A ABC的高AD,BE相交于点F,求证:AF-FD=BF-FE.⑵如图,已知在RtAABC中,ZACB=90°,CD是RtAABC的高.求证:CD2=AD-BD;BC2=AB-BD;AC2二AD-AB.变式:如图,已知在RtAABC中,ZACB=90°,CD是RtAABC的高.若E是AC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DF2=BF-CF.★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例3、(1)如图,已知AD-AB二AE-AC.贝y:①AADE s AACB;②AAEB s AADC正确的是;相似依据是.(2)如图,四边形ABEG、GEFH、HFCD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①求证:AAEF s ACEA;②求ZAFB+ZACB的值.(3)如图,A 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CB延长线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点.①当BD、BC和CE满足什么条件时,A ADB s A EAC?②当A ADB s A EAC时,求Z DAE的度数.A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OA-OC二OB-OD,则①②③④哪些对应相似,请写出.2、如图,已知Z BAE=Z CAD,AB=18,AC=48,AE=15,AD=40.3、如图,在A ABC和A ADB中,Z ABC=Z ADB=90。
相似三角形证明技巧(整理)
![相似三角形证明技巧(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2d563b5acfa1c7aa00cca2.png)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三角形(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② ;③ . 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三、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找一个直角 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2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四、“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CE ⊥AB,BF ⊥AC. 求证: BAAC AF AE(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a)已知一对等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c)己知一个直d)有等腰关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927956af1ffc4ffe47ace2.png)
ABC D E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讲义)一、 知识点睛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______;对应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精讲精练1. 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0°,60°,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 , 最小内角是 .2. 若△ABC ∽△DEF ,AB =6cm ,BC =4cm ,AC =9cm ,且△DEF 的最短边为8cm ,则最长边为( ) A .16cm B .18cm C .4.5cmD .13cm3. 如图,△ADE ∽△ABC ,AD =3BD ,S △ABC =48,则S △ADE = .第3题图 第4题图4. 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记为点B ′,折痕为EF ,AB =AC =3,BC =4,若以点B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 BF = . 5. 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B ACD ∠=∠;②ADC ACB ∠=∠;③AC ABCD BC=; ④AC 2=AD ·AB .其中能够判定△ABC ∽△ACD 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B′FB EA第5题图BCDA6. 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A .B .C .D .7. 某种三角形架子由钢条焊接而成.在这种三角形架子的设计图上,其三边长分别为4cm ,3cm ,5cm .现有两根钢条,一根长60cm ,另一根长180cm ,若用其中一根作为三角形架子的一边,在另一根上截取两段,作为三角形架子的另外两边,使做成的三角形架子与图纸上的形状相同(即相似),则共有_____种不同的做法.(焊接用料忽略不计)8. 如图,AB ∥DE ,若AB :DE =1:2,AC =2,BC =3,则CE = ,CD = .第8题 第9题9. 如图,若AB ⊥BD ,ED ⊥BD ,C 是线段BD 的中点,且AC ⊥CE ,ED =1,BD =4,则AB = .10.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1=∠B ,若AE =EC =4,BC =10,AB =12,则△ADE 和△ACB 的周长之比为 .CBAE DCBAEBCD A1ED CBA11. 如图,△PMN 是等边三角形,∠APB =120°.求证:AM ·PB =PN ·AP .21BNMAP12. 如图,M 为线段AB 上一点,AE 与BD 交于点C , ∠DME =∠A =∠B =α,且DM 交AC 于点F ,ME 交BD 于点G .求证:△AMF ∽△BGM .GFMEDC BA13. 如图,△ABC ∽△A′B′C′,相似比为k ,AD ,A′D′分别是边BC ,B′C′上的中线,求证:ADk A'D'=.D'DC'B'A'C BA14.如图,在△ABC中,AB=6,BC=8.点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由B向A运动,同时点E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C向B运动,当点E停止运动时,点D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B,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求t的值.【参考答案】一、知识点睛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④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⑤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⑥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二、精讲精练1.80°;40°2. B3.274.127或25. C6. A7. 38.4;69. 410.1:311.证明略(提示:通过∠A=∠2,∠AMP=∠PNB=120°,证明△AMP∽△PNB)12.证明略(提示:通过∠A=∠B,∠AFM=∠BMG,证明△AMF∽△BGM)13.证明略(提示:证明△ABD∽△A′B′D′)14.当△DBE∽△ABC时,t=125;当△DBE∽△CBA时,t=32 1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随堂测试)1. 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样子,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1)求证:△ABE ∽△DAE ; (2)求证:△DCA ∽△DAE ; (3)求证:△ABE ∽△DCA .2. 如图,在△ABC 中,D 是AB 的中点,DE ∥BC .求证:E 是AC 的中点.【参考答案】1. 证明略【提示:(1)(2)利用两组角对应相等来判定相似;由(1)(2)的结论推出对应角相等来证明(3)】2. 证明略(提示:证明△ADE ∽△ABC )EDBAABDCEF G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作业)1. 在下面的两组图形中,各有一对相似三角形,则x =______,y =______,m =______,n =______.(2) (1)m°50°60°y 3a n °1070°50°4a 4830332022x2. 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记为点B′,折痕为EF ,AB =AC =4,BC =5,若以点B′,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CF =______.第2题图 第3题图 3. 如图,在△ABC 中,点P 为边AB 上一点,则下列四个 条件:①∠ACP =∠B ;②∠APC =∠ACB ;③2AC AP AB =⋅;④AB CP AP CB ⋅=⋅.其中能判定△APC 和△ACB 相似的是________. 4. 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A .B .C .D .B PCAB′CF EA5.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13AD BC =,若OA =1,OD =32,则OB =______,OC =______.6. 如图,在△ABC 中,CD =CE ,∠A =∠ECB .求证:CD 2=AD ·BE .ED CBA7. 如图,在Rt △ABC 中,AB =3cm ,AC =6cm .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随之停止运动.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CBA O D AB C【参考答案】1.32;152;70;602.259或523.①②③4. B5.92;36.证明略(提示:证明△ADC∽△CEB)7.当△MAN∽△BAC时,t=32;当△MAN∽△CAB时,t=12 5。
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知识点串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1dd11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1.png)
专题11 相似三角形及其判定知识网络重难突破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定义: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③有两个角对应相等.④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⑤三边对应成比例.二、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1、8字型有一组隐含的等角(对顶角),此时需从已知条件或图中隐含条件通过证明得另一对角相等(AB、CD不平行,∠A=∠C)(AB∥CD)2.A字型有一个公共角(图①、图②)或角有公共部分(图③,∠DAF+∠BAD=∠DAF+∠EAF),此时需要找另一对角相等或相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3.双垂直型有一个公共角及一个直角 (图①为母子型的特殊形式AC2=AD·AB仍成立,另CD2=AD·BD)4.三垂直型结论推导,如图①,∠D+∠DBA=∠E+∠EBC=∠DBA+∠EBC=90°,∴∠EBC=∠D,∠E=∠DBA,且一组直角相等,用任意两组等角即可证得三角形相似【典例1】(2019秋•保山期末)如图,在△ABC中,点P在边AB上,则在下列四个条件中:①∠ACP=∠B;②∠APC=∠ACB;③AC2=AP•AB;④AB•CP=AP•CB,能满足△APC与△ACB相似的条件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点拨】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对①②进行判断;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对③④进行判断.【解析】解:当∠ACP=∠B,∵∠A=∠A,所以△APC∽△ACB;当∠APC=∠ACB,∵∠A=∠A,所以△APC∽△ACB;当AC2=AP•AB,即AC:AB=AP:AC,∵∠A=∠A所以△APC∽△ACB;当AB•CP=AP•CB,即PC:BC=AP:AB,而∠P AC=∠CAB,所以不能判断△APC和△ACB相似.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典例2】如图,BD、CE是△ABC的两条高,AM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M,交DE于N,求证:(1)△ABD∽△ACE;(2)=.【点拨】(1)先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ABD∽△ACE;(2)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再根据∠DAE=∠BAC,判定△ADE∽△ABC,进而得到=,再根据∠CAM=∠EAN,判定△ACM∽△AEN,得到=,最后等量代换即可得到=.【解析】证明:(1)∵BD、CE是△ABC的两条高,∴∠ADB=∠AEC=90°,∵∠DAE=∠BAC,∴△ABD∽△ACE;(2)∵△ABD∽△ACE,∴=,即=,又∵∠DAE=∠BAC,∴△ADE∽△ABC,∴=,且∠ACB=∠AED,∵AM是∠BAC的平分线,∴∠CAM=∠EAN,∴△ACM∽△AEN,∴=,∴=.【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典例3】(2019秋•七里河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10cm,BC=16cm.点D由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E由点B出发沿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接DE,设运动时间为t(s)(0<t<10),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BDE的面积为7.5cm2;(2)在点D,E的运动中,是否存在时间t,使得△BDE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对应的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拨】(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三角形BDE边BE的高即可求解;(2)根据等腰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两种情况说明即可.【解析】解:(1)分别过点D、A作DF⊥BC、AG⊥BC,垂足为F、G如图∴DF∥AG,=∵AB=AC=10,BC=16∴BG=8,∴AG=6.∵AD=BE=t,∴BD=10﹣t,∴=解得DF=(10﹣t)∵S△BDE=BE•DF=7.5∴(10﹣t)•t=15解得t=5.答:t为5秒时,△BDE的面积为7.5cm2.(2)存在.理由如下:①当BE=DE时,△BDE∽△BCA,∴=即=,解得t=,②当BD=DE时,△BDE∽△BAC,=即=,解得t=.答:存在时间t为或秒时,使得△BDE与△ABC相似.【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动点变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1.(2020•浙江自主招生)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画2个相似三角形,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画法有()A.1个B.2个C.3个D.4个【点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得.【解析】解:第1个网格中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满足==,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第2个网格中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第3个网格中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满足===,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第4个网格中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并根据网格结构判断出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例是解题的关键2.(2019秋•奉化区期末)如图,P为线段AB上一点,AD与BC交与点E,∠CPD=∠A=∠B,BC交PD与点F,AD交PC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GE∽△CBP B.△APD∽△PGD C.△APG∽△BFP D.△PCF∽△BCP【点拨】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解析】解:∵∠CPD=∠A=∠B,且∠APD=∠B+∠PFB=∠APC+∠CPD,∴∠APC=∠BFP,且∠A=∠B,∴△APG∽△BFP,故选项C不合题意,∵∠A=∠CPD,∠D=∠D,∴△APD∽△PGD,故选项B不合题意,∵∠B=∠CPD,∠C=∠C,∴△PCF∽△BCP,故选项D不合题意,由条件无法证明△CGE∽△CBP,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牢固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3.(2019秋•萧山区期末)如图,∠ACB=∠BDC=90°.要使△ABC∽△BCD,给出下列需要添加的条件:①AB∥CD;②BC2=AC•CD;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点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即可求解.【解析】解:①若AB∥CD,∴∠ABC=∠BCD,且∠ACB=∠BDC=90°,∴△ABC∽△BCD,故①符合题意;②若BC2=AC•CD,∴,且∠ACB=∠BDC=90°,无法判定△ABC∽△BCD,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若,且∠ACB=∠BDC=90°,∴△ABC∽△BCD,故③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灵活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题的关键.4.(2019秋•新华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GH,四边形BCFG,四边形CDEF都是正方形,图中与△HBC相似的三角形为()A.△HBD B.△HCD C.△HAC D.△HAD【点拨】设正方形ABGH的边长为1,先运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HB、HC的长,将其三边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求出比值,再分别求出四个选项中每一个三角形三边的比值,根据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求解即可.【解析】解:设正方形ABGH的边长为1,运用勾股定理得HB=,HC=,则HC:HB:BC=::1.A、∵HB=,BD=2,HD=,∴HD:BD:HB=:2:=::1,∴HC:HB:BC=HD:BD:HB,∴△HBC∽△DBH,故本选项正确;B、∵HC=,CD=1,HD=,∴HD:HC:CD=::1,∴HC:HB:BC≠HD:HC:CD,∴△HBC与△HCD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C、∵HA=1,AC=2,HC=,HC:AC:HA=:2:1,∴HC:HB:BC≠HC:AC:HA,∴△HBC与△HAC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D、∵HA=1,AD=3,HD=,HD:AD:HA=:3:1,∴HC:HB:BC≠HD:AD:HA,∴△HBC与△HAD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方法有:(1)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本题还可以利用方法(3)进行判定.5.(2018秋•秀洲区期末)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若要使△ABD与△ACB相似,可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BD=∠C(答案不唯一)(只需写出一个).【点拨】两组对应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在本题中,两三角形共用一个角,因此再添一组对应角即可【解析】解:要使△ABC与△ABD相似,还需具备的一个条件是∠ABD=∠C或∠ADB=∠ABC等.故答案为:∠ABD=∠C(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注意掌握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与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6.(2019秋•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A=∠B=90°,AB=7,BC=3,AD=2,在边AB上取点P,使得△P AD与△PBC相似,则满足条件的AP长为 2.8或1或6.【点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列式计算:①若△APD∽△BPC②若△APD∽△BCP.【解析】解:∵∠A=∠B=90°①若△APD∽△BPC则=∴=解得AP=2.8.②若△APD∽△BCP则=∴=解得AP=1或6.∴则满足条件的AP长为2.8或1或6.故答案为:2.8或1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明确相关判定与性质及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7.(2019秋•临安区期末)如图,点B、D、E在一条直线上,BE交AC于点F,=,且∠BAD=∠CAE.(1)求证:△ABC∽△ADE;(2)求证:△AEF∽△BCF.【点拨】(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到∠C=∠E,结合图形,证明即可.【解析】(1)∵∠BAD=∠CAE∴∠BAD+∠CAD=∠CAE+∠CAD即∠BAC=∠DAE在△ABC和△ADE中=,∠BAC=∠DAE,∴△ABC∽△ADE;(2)∵△ABC∽△ADE,∴∠C=∠E、在△AEF和△BFC中,∠C=∠E,∠AFE=∠BFC,∴△AEF∽△BC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2019春•广陵区校级月考)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Rt△MCN;(2)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并请说明理由.【点拨】(1)理由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MBA=∠NM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可判断Rt△ABM∽Rt△MCN;(2)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AM=2,由于Rt△ABM∽Rt△MCN,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MN=,接着证明=,从而可判断Rt△ABM∽Rt△AMN.【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90°,∵AM⊥MN,∴∠AMN=90°,∴∠AMB+∠NMC=90°,而∠AMB+∠MAB=90°,∴∠MBA=∠NMC,∴Rt△ABM∽Rt△MCN;(2)解:当M点运动到BC为中点位置时,Rt△ABM∽Rt△AMN.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4,BM=MC=2,∴AM=2,∵Rt△ABM∽Rt△MCN,∴==2,∴MN=AM=,∵==,==,∴=,而∠ABM=∠AMN=90°,∴Rt△ABM∽Rt△AMN.【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巩固训练1.(2019•崇明区一模)如图,如果∠BAD=∠CAE,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确定△ABC∽△ADE 的是()A.∠B=∠D B.∠C=∠AED C.=D.=【点拨】根据已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答案.【解析】解:∵∠BAD=∠CAE,∴∠DAE=∠BAC,∴A,B,D都可判定△ABC∽△ADE选项C中不是夹这两个角的边,所以不相似,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2020•上虞区校级一模)已知△ABC是正三角形,点D是边AC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以BD为边作正△BDE,边DE与边AB交于点F,则图中一定相似的三角形有()对.A.6 B.5 C.4 D.3【点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相等,可推出△ABC∽△EDB,根据对应角相等推出△BDC∽△BFE∽△DF A.△BDF∽△BAD.【解析】解: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是△ABC∽△EDB,△BDC∽△BFE,△BFE∽△DF A,△BDC∽△DF A,△BDF∽△BAD.理由:∵△ABC和△BDE是正三角形,∴∠A=∠C=∠ABC=60°,∠E=∠BDE=∠EBD=60°,∴△ABC∽△EDB,可得∠EBF=∠DBC,∠E=∠C,∴△BDC∽△BFE,∴∠BDC=∠BFE=∠AFD,∴△BDC∽△DF A,∴△BFE∽△DF A,∵∠DBF=∠ABD,∠BDF=∠BAD,∴△BDF∽△BAD.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有关性质的运用,关键在于根据图中两个等边三角形,找出相关的相等关系,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结论.3.(2019秋•市中区期末)如图,Rt△ABC中,∠C=90°,∠B=60°,BC=4,D为BC的中点,E为AB 上的动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12),连接DE,当△BDE与△ABC相似时,t的值为4或7或9.【点拨】由条件可求得AB=8,可知E点的运动路线为从A到B,再从B到AB的中点,当△BDE为直角三角形时,当∠EDB=90°或∠DEB=90°,得出△BDE和△ABC相似,可求得BE的长,则可求得t的值.【解析】解:在Rt△ABC中,∠ACB=90°,∠ABC=60°,BC=4,∴AB=2BC=8,∵D为BC中点,∴BD=2,∵0≤t<12,∴E点的运动路线为从A到B,再从B到AB的中点,按运动时间分为0≤t≤8和8<t<12两种情况,①当0≤t≤8时,AE=t,BE=BC﹣AE=8﹣t,当∠EDB=90°时,则有AC∥ED,∴△BDE∽△BCA,∵D为BC中点,∴E为AB中点,此时AE=4,可得t=4;当∠DEB=90°时,∵∠DEB=∠C,∠B=∠B,∴△BED∽△BCA,∴,即,解得t=7;②当8<t<12时,则此时E点又经过t=7秒时的位置,此时t=8+1=9;综上可知t的值为4或7或9,故答案为:4或7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用t表示出线段的长,化动为静,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找到关于t的方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4.(2019秋•海淀区期末)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D是的中点,连结AD,BD,其中BD与AC 交于点E.写出图中所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CBE,△BDA.【点拨】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判断.【解析】解:∵=,∴∠ABD=∠DBC,∵∠DAE=∠DBC,∴∠DAE=∠ABD,∵∠ADE=∠ADB,∴△ADE∽△BDA,∵∠DAE=∠EBC,∠AED=∠BEC,∴△AED∽△BEC,故答案为△CBE,△BDA.【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2020•成都模拟)如图,BC是⊙O的弦,A是劣弧BC上一点,AD⊥BC于D,若AB+AC=10,⊙O的半径为6,AD=2,则BD的长为2或4.【点拨】作直径AE,连接CE,证明△ABD∽△AEC,得,设AB=x,则AC=10﹣x,列方程可得AB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可解答.【解析】解:作直径AE,连接CE,∴∠ACE=90°,∵AD⊥BC,∴∠ADB=90°,∴∠ADB=∠ACE,∵∠B=∠E,∴△ABD∽△AEC,∴,设AB=x,则AC=10﹣x,∵⊙O的半径为6,AD=2,∴,解得:x1=4,x2=6,当AB=4时,BD===2,当AB=6时,BD===4,∴BD的长是2或4;故答案为:2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确作辅助线,构建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6.(2020•雨花区校级一模)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AC=3,BC=4,且AC=AD,弦CD交直径AB于点E.(1)求证:△ACE∽△ABC;(2)求弦CD的长.【点拨】(1)由垂径定理可知∠AEC=90°,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C2=AE•AB,从而可求出AE=,再由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即可求出CD的长度.【解析】解:(1)∵AC=AD,AB是⊙O的直径,∴CD⊥AB,∴∠AEC=90°,∵AB是⊙O的直径,∴∠ACB=90°,∴∠ACE+∠BAC=∠BAC+∠B=90°,∴∠ACE=∠B,∴△ACE∽△ABC.(2)由(1)可知:,∴AC2=AE•AB,∵AC=3,BC=4,∴由勾股定理可知:AB=5,∴AE=,∴由勾股定理可知:CE=,∴由垂径定理可知:CD=2CE=.【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圆周角定理,本题属于中等题型.7.(2018秋•姜堰区校级月考)如图,点B、D、E在一条直线上,BE与AC相交于点F,==.(1)求证:∠BAD=∠CAE;(2)若∠BAD=21°,求∠EBC的度数:(3)若连接EC,求证:△ABD∽△ACE.【点拨】(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到∠BAC=∠DAE,结合图形,证明即可;(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析】(1)证明:∵==.∴△ABC~△ADE;∴∠BAC=∠DAE,∴∠BAC﹣∠DAF=∠DAE﹣∠DAF,即∠BAD=∠CAE;(2)解:∵△ABC~△ADE,∴∠ABC=∠ADE,∵∠ABC=∠ABE+∠EBC,∠ADE=∠ABE+∠BAD,∴∠EBC=∠BAD=21°;(3)证明:连接CE,∵△ABC~△ADE,∴∠BAC=∠DAE,∴∠BAC﹣∠DAF=∠DAE﹣∠DAF,即∠BAD=∠CAE,∵=.∴△ABD∽△ACE.【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2019秋•江阴市期中)如图,Rt△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试探究t为何值时,△BPQ的面积是cm2;(3)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BPQ是等腰三角形;(4)连接AQ,CP,若AQ⊥CP,直接写出t的值.【点拨】(1)由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分两种情况讨论,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P作PE⊥BC于E,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PE=3t,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可求解;(3)分三种情况讨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4)过P作PM⊥BC于点M,AQ,CP交于点N,则有PB=5t,PM=3t,MC=8﹣4t,根据△ACQ∽△CMP,得出AC:CM=CQ:MP,代入计算即可.【解析】解:(1)∵∠ACB=90°,AC=6cm,BC=8cm,∴AB===10cm,∵△BPQ与△ABC相似,且∠B=∠B,∴或,当时,∴,∴t=1,当,∴,∴t=;(2)如图1,过点P作PE⊥BC于E,∴PE∥AC,∴,∴PE==3t,∴S△BPQ=×(8﹣4t)×3t=,∴t1=或t2=;(3)①当PB=PQ时,如图1,过P作PE⊥BQ,则BE=BQ=4﹣2t,PB=5t,由(2)可知PE=3t,∴BE===4t,∴4t=4﹣2t,∴t=②当PB=BQ时,即5t=8﹣4t,解得:t=,③当BQ=PQ时,如图2,过Q作QG⊥AB于G,则BG=PB=t,BQ=8﹣4t,∵△BGQ∽△ACB,∴,∴解得:t=.综上所述:当t=或或时,△BPQ是等腰三角形;(3)过P作PM⊥BC于点M,AQ,CP交于点N,如图3所示:则PB=5t,∵AC⊥BC∴△PMB∽△ACB,∴=∴BM=4t,PM=3t,且BQ=8﹣4t,BC=8,∴MC=8﹣4t,CQ=4t,∵∠NAC+∠NCA=90°,∠PCM+∠NCA=90°,∴∠NAC=∠PCM,∵∠ACQ=∠PMC,∴△ACQ∽△CMP,∴,∴∴t=【点睛】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三角形相似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知识讲解(提高)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知识讲解(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4f846c040b4c2e3f572763cb.png)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提高)【学习目标】1.熟记三个判定定理的内容.2.三个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3.学选会用适当的方法证明结论的成立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A ′,∠B=∠B ′.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 ′D ′,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则∠ADE=∠B ,∠AED=∠C,(.AD AEAB A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与点F,则(AD CFAB CB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E CFAC CB=∵DE ∥BC,DF ∥AC,∴四边形DFCE 是平行四边形. ∴DE=CF. ∴AD AE DEAB AC BC==. 而∠ADE=∠B,∠DAE=∠BAC,∠AED==∠C, ∴△ADE ∽△ABC.∵∠A=∠A ′,∠ADE=∠B=∠B ′,AD=A ′B ′, ∴△ADE ∽△A ′B ′C ′. ∴△ABC ∽△A ′B ′C ′.要点诠释:证明这个定理的正确性,是把它转化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来证明的,注意转化时 辅助线的做法.要点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在△ABC 和△A ′B ′C ′中,∠A=∠A ′,''''AB ACA B A C =,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 ′B ′,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则∠B=∠ADE,∠C=∠AED,∴△ABC ∽△ADE(两个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B ACAD AE =. ∵''''AB AC A B A C =,AD=A ′B ′, ∴''AB AC AD A C =∴''AC AC AE A C =∴AE=A ′C ′ 而∠A=∠A ′∴△ADE ≌△A ′B ′C ′. ∴△ABC ∽△A ′B ′C ′.要点诠释: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添设辅助线,将未知的判定方法转化为已知两组角对应相等推得相似或已知平行推得相似的. 要点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在在△ABC 和△A ′B ′C ′中,∠A=∠A ′, ''''''AB BC ACA B B C A C ==. 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ABC 的边AB ,AC (或它们的延长线)上截取AD=A ′B ′,AD=A ′B ′,连接DE.∵''''AB ACA B A C =,AD=A ′B ′,AE=A ′C ′, ∴AB AC AD AE= 而∠BAC=∠DAE,∴△ABC ∽△ADE(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B BCAD DE =又''''AB BC A B B C =,AD= A ′B ′, ∴ ''AB BC AD B C =∴''BC BC DE B C =∴DE=B ′C ′,∴△ADE ≌△A ′B ′C ′, ∴△ABC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2015•合肥校级四模)如图,己知:Rt △ABC 中,∠BAC=9O °,AD ⊥BC 于D ,E 是AC 的中点,ED 交AB 延长线于F ,求证: ①△ABD ∽△CAD ; ②AB :AC=DF :AF .【思路点拨】(1)由Rt △ABC 中,∠BAC=9O °,AD ⊥BC ,易得∠BAD=∠ACD ,又由∠ADB=∠ADC ,即可证得△ABD ∽△CAD ; (2)由△ABD ∽△CAD ,即可得,易证得△AFD ∽△DFB ,可得,继而证得结论.【答案与解析】 证明:(1)∵AD ⊥BC , ∴∠ADB=∠ADC=90°,∴∠BAD+∠DAC=90°,∠DAC+∠ACD=90°, ∴∠BAD=∠ACD , ∵∠ADB=∠ADC ,∴△ABD∽△CAD;(2)∵△ABD∽△CAD,∴,∵E是AC中点,∠ADC=90°,∴ED=EC,∴∠ACD=∠EDC,∵∠EDC=∠BDF,∠ACD=∠BAD,∴∠BAD=∠BDF,∵∠AFD=∠DFB,∴△AFD∽△DFB,∴,∴,∴AB:AC=DF:AF.【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类型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图,在△ABC中,M、N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D、E为BC边上的两点,且DE=BD+EC,ME与ND交于点O,请你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思路点拨】因为M、N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A=∠A,可证明△AMN∽△ABC,则MN∥BC,又因为DE=BD+EC,所以有△MON≌△EOD.【答案与解析】解:△MON≌△EOD.证明:∵M、N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AM:AB=1:2,AN:AC=1:2.∵∠A=∠A,∴△AMN∽△ABC.∴∠AMN=∠ABC,MN=BC.∴MN∥BC.∴∠OMN=∠OED,∠ONM=∠ODE.∵DE=BD+EC,∴DE=BC.∴MN=DE.∴△MON≌△DOE.【总结升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点O是△ABC的垂心(垂心即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连接AO交CB 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CO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DE.求证:△ODE∽△OCA.【答案】证明:∵O是垂心,∴AO⊥CD,∴∠CDO=90°,同理∠AEO=90°,∴∠AEO=∠CDO,在△AEO和△CDO中,∴△AEO∽△CDO,∴,∴,在△ODE和△OCA中,∴△ODE∽△OCA.3、(2015•大庆模拟)如图,△ABC中,AB=5,BC=3,CA=4,D为AB的中点,过点D的直线与BC交于点E,若直线DE截△ABC所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DE的长是多少?【答案与解析】解:∵D为AB的中点,∴BD=AB=,∵∠DBE=∠ABC,∴当∠DEB=∠ACB时,△BDE∽△BAC时,如图1,则=,即=,解得DE=2;当∠BDE=∠ACB时,如图2,DE交AC于F,∵∠DAF=∠CAB,∴△ADF∽△ACB,∴△BDE∽△BCA,∴=,即=,解得DE=,综上所述,若直线DE截△ABC所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DE=2或.【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其次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点P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PB=3,BF⊥BP,垂足是B.请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以点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请注意: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例)【答案】解:在射线BF上截取线段,连接M1C,⇒,⇒∠ABP=∠CBM 1,∴△M 1BC∽△ABP.在射线BF 上截取线段BM 2=BP=3,连接M 2C ,⇒△CBM 2≌△ABP.(全等必相似)∴在射线BF 上取或BM 2=3时,M 1,M 2都为符合条件的M .类型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BC D然后根据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如图:AB==,AC==,BC=2,A 、∵DE==,DF==,EF=1,∴,∴△DEF∽△BAC, 故A 选项正确;B、∵MN==,MK==,NK=3,∴,=1,,∴△MNK与△ABC不相似,故B选项错误;C、∵PQ==2,PR==,QR=1,∴==,=,=,∴△PQR与△ABC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GH==,GL==,HL=2,∴=,=,=,∴△GHL与△ABC不相似,故D选项错误.故选:A.【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适中,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5、如图,若A、B、C、D、E,甲、乙、丙、丁都是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ABC与△DEF 相似,则点F应是甲、乙、丙、丁四点中的()【思路点拨】令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边长,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找到点F对应的位置.【答案与解析】解:根据题意,△ABC的三边之比为 1::,要使△ABC∽△DEF,则△DEF的三边之比也应为1::,经计算只有甲点合适,故选A.【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D,E,G,H,M,N都是方格纸中的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要使△DEF与△ABC相似,则点F应是G,H,M,N四点中的()A.H或N B.G或H C.M或N D.G或M【答案】C.或N时,其各边是6、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92f5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2.png)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尺寸不同的两个或多个三角形。
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有多种方法,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并以解析的方式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一、AA相似判定法AA相似判定法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的相似角和对应边的比值来判定它们是否相似。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两个三角形,分别记为△ABC和△DEF。
2. 观察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如果∠A = ∠D 且∠B = ∠E(或∠C = ∠F),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的相似角。
3. 检查两个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值,如果AB/DE = BC/EF(或AC/DF)成立,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
通过AA相似判定法,我们可以快速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且可以进一步得出它们对应边的比值关系。
二、SSS相似判定法SSS相似判定法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比值来判定它们是否相似。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两个三角形,分别记为△ABC和△DEF。
2. 检查两个三角形中各对应边的比值,如果AB/DE = BC/EF =AC/DF成立,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
通过SSS相似判定法,我们可以根据三个对应边的比值关系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三、SAS相似判定法SAS相似判定法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值和夹角的相等关系来判定它们是否相似。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两个三角形,分别记为△ABC和△DEF。
2. 检查两个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值和夹角的相等关系。
如果AB/DE = AC/DF,并且∠A = ∠D,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相似判定法是一种灵活且常用的判定方法,通过两组对应边的比值和夹角的相等关系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结论:通过以上三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在实际应用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建筑、地图测量和航空导航中,我们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距离和高度的估算。
第13讲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第13讲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53c3613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b.png)
第13讲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课程标准1.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2.会作辅助线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掌握证明过程。
知识点0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ABC 和△A′B′C′中,∠A=∠A′,∠B=∠B ′.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则∠ADE=∠B ,∠AED=∠C,(.AD AEAB A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与点F,则(AD CFAB CB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E CFAC CB=∵DE ∥BC,DF ∥AC,∴四边形DFCE 是平行四边形. ∴DE=CF. ∴AE:AC=DE:CB ∴AD AE DEAB AC BC==. 而∠ADE=∠B,∠DAE=∠BAC,∠AED=∠C, ∴△ADE ∽△ABC.∵∠A=∠A′,∠ADE=∠B=∠B′,AD=A′B′, ∴△ADE ∽△A′B′C′.知识精讲目标导航∴△ABC ∽△A′B′C′.(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的证明过程 已知:在△ABC 和△A ′B′C′中,∠A=∠A′,''''AB ACA B A C =,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则∠B=∠ADE,∠C=∠AED,∴△ABC ∽△ADE(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B ACAD AE=. ∵''''AB ACA B A C =,AD=A′B′, ∴''AB ACAD A C =∴''AC ACAE A C =∴AE=A ′C′ 而∠A=∠A ′ ∴△ADE ≌△A ′B ′C ′. ∴△ABC ∽△A ′B ′C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证明过程 已知:在△ABC 和△A ′B′C′中,''''''AB BC ACA B B C A C ==.求证:△ABC ∽△A′B′C′.证明:在△ABC 的边AB ,AC (或它们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AE=A′C′,连接DE. ∵''''AB ACA B A C =,AD=A′B′,AE=A′C′,∴AB ACAD AE=而∠BAC=∠DAE,∴△ABC ∽△ADE(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B BCAD DE=又''''AB BCA B B C =,AD= A′B′, ∴''AB BCAD B C =∴''BC BCDE B C =∴DE=B′C′,∴△ADE ≌△A′B′C′, ∴△ABC ∽△A′B′C′.知识点02 证明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思路(1)有平行线——用平行线的性质,找“等角”(用判定定理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讲解学习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36248947b14e852459fb578f.png)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讲义【知识点拨】一、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 二、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 ∆有ABC ∆∽ABC ∆. (2)对称性:若ABC ∆∽'''C B A ∆,则'''C B A ∆∽ABC ∆.(3)传递性:若ABC ∆∽C B A '∆'',且C B A '∆''∽C B A ''''''∆,则ABC ∆∽C B A ''''''∆. 三、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EDCBA(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证明技巧(整理)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证明技巧(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f8397d4afe04a1b171de43.png)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三角形(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② ;③ . 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三、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找一个直角 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2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四、“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CE ⊥AB,BF ⊥AC. 求证: BAAC AF AE(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a)已知一对等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c)己知一个直d)有等腰关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课件讲义.do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证明技巧课件讲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8756a1240c844768eaee50.png)
相似三角形(三)知识点(一):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技巧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条)3.相似三角形的具体解题方法1.“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例1、已知:如图△ABC中,CE⊥AB,BF⊥AC.求证:AE•AB=AC•AF.(判断“横定”还是“竖定”?)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 吗?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练习1.已知:如图,△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延长线于F。
求证:CD2=DE·DF。
C2.过渡法(或叫代换法)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1)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遇到三点定形法无法解决欲证的问题时,即如果线段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都在图形中的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虽然组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那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式中某条线段相等的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如果没有,可考虑添加简单的辅助线。
然后再应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
只要代换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当然,还要注意最后将代换的线段再代换回来。
例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FE交BC的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2)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当用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三角形,同时也无等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用等比代换法,即考虑利用第三组线段的比为比例式搭桥,也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找到与求证的结论中某个比相等的比,并进行代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来确定三角形。
讲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讲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2bce11e1d15abe23482f4d8d.png)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生:教师:日期:课题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考点与考试要求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考点一、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类型(一)考点内容分解:1、“宝塔”型(“A字”)与“8字”型2、“交错”型与“双交错”型3、“母子”型(“双垂直”)1、典型特征:①与“平行线”互相依存,对应点在同一直线上;②平行线所分线段对应成比例。
2、典型特征:①对应点相互错开,对应线段相互错开;②一般是通过“两个角对应相等”或“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来证明。
3、典型特征:①“母子”相似;②“双垂直”定理(“射影”定理)。
(二)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与BD交于点E,与DC例1分析:图形中相似形较多,不能盲目的取找,先对相似形分类,再寻找.例2分析:利用平行线,求证:例5.如图,已知:是的斜边上的高,为上任意一点,,垂足为求证:(三)针对练习:1.如图,H为ABCD中AD边上一点,且,AC和BH交于点K, 则( )A. B. C. D.2.已知:如图,在中,,,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N,则的值是( )A. B. C. D.3.如图,已知:在中,,于,在上,若于。
求证:4.如图,D在BC上,且,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考点二、探索相似中的证明技巧(一)考点内容分解:1、“乘积式”与“平方式”的证明;2、利用“中间比”进行转化;3、“倍分式”关系的证明。
二)典型例题精讲精练:例01.如图,已知:在中,,,是角平分线,求证:。
例02.如图,P是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任一点,EF,MN是过点P 的两直线与ABCD的边分别交于E,F,M,N.求证:.例03.如图,已知:在中,,和是的高。
求证:例04 已知:如图,△ABC中,AB=AC,BD⊥AC于D.求证: BC2=2CD·AC.例05.已知,如图(1),,,垂足分别为,,和相交于点,,垂足为,我们可以证明成立(不要求证例01说明:“平方式”证明的方法:①可以用相等的线段代替已知线段,从而创造出平方,②某线段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公共边,也可以创造出平方来.例02说明:本题充分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和“8字”型相似的特征,寻找中间比来构造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 4
相似三角形(三)
知识点(一):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技巧
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条)
3.相似三角形的具体解题方法
1.“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例1、已知:如图△ABC中,CE⊥AB,BF⊥AC.求证:AE?AB=AC?AF.(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
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
练习1.已知:如图,△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延长线于F。
求证:CD2=DE·DF。
A
D E
F B
C
2.过渡法(或叫代换法)
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
(1)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
遇到三点定形法无法解决欲证的问题时,即如果线段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都在图形中的同一条直线上,不能组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虽然组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并不相似,那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式中某条线段相等的一条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如果没有,可考虑添加简单的辅助线。
然后再应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
只要代换得当,问题往往可以得到解决。
当然,还要注意最后将代换的线段再代换回来。
例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FE交BC的
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
- 2 - / 4
(2)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
当用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三角形,同时也无等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用等比代换法,即考虑利用第三组线段的比为比例式搭桥,也就是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找到与求证的结论中某个比相等的比,并进行代
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来确定三角形。
例2:如图4,在△ABC中,∠BAC=90°,AD⊥BC,E是AC的中点,ED 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DFACAF .
(3)等积过渡法(等积代换法)
思考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用三点定形法确定两个三角形,然后通过三角形相似推出线段成比例;若三点定形法不能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则考虑用等量(线段)代换,或用等比代换,然后再用三点定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若以上三种方法行不通时,则考虑用等积代换法。
例3:如图5,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G是DC 延长线上一点,过B作BE⊥AG,垂足为E,交CD于点F.求证:CD2=
DF·DG.
小结:证明等积式思路口诀:“遇等积,化比例:横找竖找定相似;
不相似,不用急:等线等比来代替。
”
4.确定证明的切入点。
几何证明题的证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已知”入手,通过推理论证,得出“求证”;第二,从“求证”入手,通过分析,不断寻求“证据”的支撑,一直追溯回到“已知”;第三,从
“已知”及“求证”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找到中间“桥梁”,使之成为
清晰的思维过程。
5.相似三角形中的辅助线
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得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
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一、作平行线
例1. 如图,?ABC的AB边和AC边上各取一点D和E,且使AD=AE,DE
延长线与BC延长线相交于F,求证:BFCFBDCE?
- 3 - / 4
B
D
A C
F E
例2. 如图,△ABC中,AB<AC,在AB、AC上分别截取BD=CE,DE,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证明:AB·DF=AC·EF.
例3、如图,B为AC的中点,E为BD的中点,则AF:AE=___________.
二、作延长线
例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ABCD中,E是AB
的中点,AF=31AD,连E、F交AC于G.求AG:AC的值.
D C
F
A E B
综合练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DAACAB,36,????是角平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CDCAD??2.
2.如图,矩形ABCD中,3AD?厘米,ABa?厘米(3a?).动点MN,同时从B点出发,分别沿BA?,BC?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作直线垂直于AB,分别交AN,CD于PQ,.当点N到达终点C时,点M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4a?厘米,1t?秒,则PM?______厘米;
(2)若5a?厘米,求时间t,使PNBPAD△∽△,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与梯形PQDA的面积相等,求t(用表示)
- 4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