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征
![应用文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f08985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8.png)
应用文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征应用文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征一、发端阶段•特征:应用文起源于人类开始交流的早期阶段。
•特点:应用文内容简单直接,主要用于记录和传递基本信息。
二、完善阶段•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
•特点:应用文开始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三、规范化阶段•特征:随着文化的发展,应用文进入规范化的阶段。
•特点:应用文开始遵守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格式,包括文体、结构和表达技巧。
四、个性化阶段•特征: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应用文开始展现独特的个人风格。
•特点:应用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写作风貌。
五、多媒体时代阶段•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文开始走向多媒体时代。
•特点:应用文以各种多媒体形式呈现,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六、个性化与多样化结合阶段•特征:现代社会中,应用文进一步融合个性化与多样化。
•特点:应用文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意思。
以上是应用文发展的六个阶段及其特征。
通过不同阶段的发展,应用文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规范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表达。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应不断学习和适应应用文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应用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文体形式。
写作的重要性为什么写作很重要?•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思想、观点和信息传递给他人,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
•写作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整理思维,梳理观点,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记录的方式。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看法,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痕迹,也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多读多写: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同时,多写作,不断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注意语法、标点符号和用词的准确与规范,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f8ac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8.png)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篇一:应用文的产生及发展一、应用文的产生及发展应用文写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源于实用的需要。
《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察,盖取诸《》。
”这里的“书契”“即公务文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字起源于劳动,文字的诞生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从史料看,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相比,应用文的诞生明显早文学。
从1898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等地陆续出土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到目前为止,已逾十万片。
这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甲骨文”。
“甲”是指龟甲,“骨”是牛骨或小鹿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甲骨刻辞,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的所作的简短记录,短的公数字,长的也不过百余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性的文章,也是最早的应用文。
就已发现的这些甲骨文来说,其内容涉及世系、气候、食货、征伐、狩猎等各方面,真实地保存了殷商奴隶社会的痕迹,可以说甲骨文是埋在地下的殷代王室的档案,无疑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周时代盛行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称为“钟鼎文”。
钟鼎文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制度法令,有的用来记载征战的胜利,有的用来记载统治者的文德武功,还有的用来记载贵族之间的商务活动,其中也有一些属于私人之间用于物质交换的契约。
这类文章都是应用文。
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所收录的文章多数也是公文。
《尚书》中的文章就是上古文献的汇编,分为六种体式:典、谟、训、诰、誓、命。
其中,“典”用于记述上古典章缺席“谟”是议政的策论;“训”是进行教诲开道的论说文;“诰”是进训诫的文告;“誓”是军队出征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和诏书。
这些文体,跟现代的命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报、报告等,都有一些近似之处。
它收录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二十八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明确。
《论语。
宪部》记载:“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d60f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4.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引言概述:应用文是指为了实际应用目的而撰写的文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商务、教育、科技等。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改进,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一、应用文的起源1.1 古代的应用文在古代,应用文主要用于政治和行政管理。
例如,古代国家中的政令、诏书等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这些文书的产生和发展,为后来的应用文提供了基础。
1.2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为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印刷术的浮现使得大规模的印刷和传播成为可能,各种应用文的制作和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1.3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现代化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也为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各个行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应用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2.1 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个领域对应用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应用文逐渐分化为各个专业领域的子类,例如商务信函、求职信、科技报告等。
这种专业化的趋势使得应用文更加精准和有效。
2.2 技术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应用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工具。
电子邮件、手机应用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应用文的传递更加迅速和方便,同时也为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3 多样化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应用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信、报告等形式,现代的应用文还包括了演讲稿、宣传资料、网页设计等。
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使得应用文更加丰富和灵便。
三、应用文的重要性3.1 有效沟通的工具应用文是人们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应用文,人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2 提高工作效率应用文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在商务领域中,一封清晰明了的邮件可以避免误解和沟通不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3.3 彰显个人能力优秀的应用文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彰显个人的能力和专业素质。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1d0c582b160b4e767fcf5d.png)
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519e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5.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引言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使用的文体,主要包括公文、商务信函、求职信、邀请函等。
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信息传递、沟通交流、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应用文的产生背景1.信息传递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应用文应运而生。
公文用于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商务信函用于商业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求职信用于求职者与雇主之间的联系等。
这些应用文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
2.社会分工的深化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从事专业化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效率,应用文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例如,医生需要书写病历、处方,律师需要起草合同,教师需要撰写教案等。
这些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古代应用文的形成古代的应用文主要以公文为主,用于政府机构之间的传递。
例如,中国古代的奏章、表章等就是一种公文形式,用于向皇帝汇报国家事务。
古代的商务信函也有一定的发展,例如商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用于商业合作。
2.现代应用文的兴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形式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公文的种类更加丰富,包括公告、通知、报告等。
商务信函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到国际贸易、合作项目等方面。
求职信、邀请函等新兴的应用文形式也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
3.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应用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文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出现,使得应用文的传递更加迅速、便捷。
同时,网络化的应用文也逐渐兴起,例如在线填写表格、在线提交申请等。
这些新的形式使得应用文的处理更加高效、便利。
四、应用文的未来趋势1.智能化的应用文处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应用文处理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应用文的自动处理、智能分析。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bda9e3f561252d380eb6e8d.png)
篇一: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程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
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
(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
(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
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
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
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
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
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
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cabe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f.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使用的文体,主要包括公文、商务信函、求职信、申请书、通知、告示等。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应用文的产生背景应用文的产生背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交往的增多,人们需要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
因此,应用文应运而生。
早期的应用文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的商业文书、古希腊的公文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应用文的种类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1. 古代应用文的发展:古代应用文主要以政府公文和商业文书为主。
在古代中国,政府公文主要包括诏书、奏折、表章等,用于传达皇帝的意旨和政府的命令。
商业文书则用于商业交流和贸易往来,如商业合同、商业信函等。
2. 现代应用文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应用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在现代社会,政府公文仍然是重要的应用文体裁,如法律文件、行政命令等。
商务信函也成为了商业交流的重要方式,如邀请函、询价函、投诉信等。
同时,求职信、申请书等个人应用文也越来越重要。
3. 数字化时代的应用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文也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
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等电子应用文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文书。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手机应用文成为了一种新的应用方式,如手机短信、社交媒体上的应用文。
三、应用文的未来趋势1. 个性化:未来的应用文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由于人们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增加,应用文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多媒体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应用文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将被广泛应用于应用文中,以提升信息传达的效果和吸引力。
3. 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应用文将更加自动化。
商务英语写作趋势描述
![商务英语写作趋势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c4bd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1.png)
商务英语写作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简洁明了:随着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商务英语写作越来越注重简洁明了。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短、精准的语言表达,以便于读者迅速理解和消化所传达的信息。
2. 多媒体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写作开始融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图表、视频等。
这些辅助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数据和概念,并增强写作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3. 跨文化沟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沟通在商务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商务英语写作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避免使用过于地域化或文化特定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4. 强调个性化和情感:商务英语写作也趋向于强调个性化和情感因素。
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客户的情感连接,因此商务英语写作中添加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建立情感联系。
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在商务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商务英语写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强调他们的环保政策、
可持续发展努力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形象。
总之,商务英语写作的趋势是朝着简洁明了、多媒体结合、跨文化沟通、个性化和情感化、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反映了商务领域的变化和需求,也体现了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的演变。
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应用文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ed061ba6bec0975f465e2c7.png)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五)稳定期
元明清时期成为应用文发展的稳定期。出现 了许多应用文大家和名作: 沈括《梦溪笔谈》 朱世杰《算学启蒙》 王桢《农书》 海瑞《治安疏》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林觉民《与妻书》
三、应用文的发展历史
(六)繁荣期
汉语言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封建色彩 减少,民主意识增强,文言文变为白话文,以白话 文为中心的新文种和公文程式产生;语体形式更加 贴近生活;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文体大量产生。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公文制度不断完善,各种公文 体裁用途或使用范围日益规范化。先后多次修订公 文制度。
【感悟升华】
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和学校,你一定有很 多异样的感觉,结合这段时间的生活做一次写作练 习,请把这种感受写成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确立一个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 (2)为了表达这个主题,选取所需材料; (3)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突出主题; (4)展示你的书面语言风格特色。
四、带着锁链跳舞的应用文写作
(二)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2.规范行为作用 3.交流信息作用 4.依据凭证作用
五、文学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的区别
(1)写作目的不同:文学作品陶冶情操,愉悦精神,塑造艺术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应用文用来指导社 会生活实践,有矩可循,有法可依。 (2)写作原则不同:应用文写作具有“约定俗成”性而文学写作提 倡创新思维,不拘一格。 (3)写作材料不同:应用文写作材料必须真实材料。文学写作 材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虚构、夸 张,创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语体风格不同: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鲜明、平实、庄 重;文学写作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5)思维方法不同:应用文写作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文学写作 更强调形象思维。 (6)写作格式不同:应用文写作格式约定俗成的;文学写作, 除旧体诗歌外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72e1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6.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引言:应用文是指为实际应用而写的文体,其产生与发展受到历史、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历史因素1.1 应用文的起源应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进行文字交流,于是产生了各种应用文体,如公文、商函等。
1.2 应用文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逐渐从简单的文字交流演变为复杂的文书形式,如法律文件、合同协议等。
1.3 应用文的规范化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应用文的规范化程度逐渐提高,要求文体准确、规范、规范。
二、社会因素2.1 社会需求的推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应用文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
2.2 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为应用文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使得应用文的传播和处理更加便捷。
2.3 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文化传统对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应用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不同。
三、科技因素3.1 电子化办公的兴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软件的普及,电子化办公成为了现代企业和机构的主流方式,促进了应用文的电子化处理。
3.2 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信息爆炸的时代给应用文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地处理文书信息。
3.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应用文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图文并茂、音视频等形式的应用文逐渐兴起。
四、文化因素4.1 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影响了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
4.2 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文化传统对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应用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不同。
4.3 文化认知的影响人们对文化认知的不同也会影响应用文的创作和表达方式,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接受能力。
公文写作事业单位中的新趋势
![公文写作事业单位中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ef1c0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f.png)
公文写作事业单位中的新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文写作在事业单位中也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和趋势。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在事业单位中的新趋势展开讨论。
一、简明扼要过去,公文写作中常常使用冗长的句子和繁琐的词语,导致公文内容晦涩难懂。
然而,在新的趋势下,简明扼要已成为事业单位公文写作的重要原则。
现如今,大部分公文都需要传达的是简洁明确的信息,因此,语言应该尽可能地简练、直接,并且减少繁杂的词语和句子。
二、注重可读性过去的公文大多使用长长的段落和密密麻麻的文字,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负担。
然而,新趋势下的公文写作更加注重可读性。
公文内容应分段落呈现,每个段落控制在合适的长度,使得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此外,在流程文中的各个阶段,适当加入标题和小结,以增强篇章结构的层次感。
三、语言规范化在新的趋势下,事业单位公文写作也更加强调语言规范化。
不仅仅是语言要规范,还包括文体、格式等方面。
为了提高公文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公文写作的统一规范,例如规定公文标题的格式、字体大小、行距等要求,以保证公文的一致性。
四、信息科技化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公文写作也正在迎来更加科技化的趋势。
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各种软件工具来提高公文的编写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公文的传阅和审批过程也更加简捷和高效。
五、注重情感表达过去的公文写作注重客观、中立,往往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然而,在新的趋势下,公文写作也注重情感的表达。
事业单位的公文内容可能涉及到感谢、祝贺、慰问等情感因素,表达情感可以使公文更富有人情味,更加贴近读者。
六、强调可操作性在事业单位公文写作的新趋势中,公文要注重可操作性。
公文的目的通常是要求行动,因此,在写作中,应该明确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行动措施,引导读者采取适当的行动或做出决策。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事业单位中,公文写作正经历着新的趋势和变革。
简明扼要、注重可读性、语言规范化、信息科技化、情感表达和可操作性已成为公文写作的重要原则。
论文写作的最新趋势有哪些
![论文写作的最新趋势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6a278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d.png)
论文写作的最新趋势有哪些在当今学术领域,论文写作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
了解这些趋势对于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还能更好地适应学术交流的新需求。
跨学科研究成为热门趋势。
随着知识的不断融合和交叉,单一学科的研究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跨越传统学科边界,将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在论文写作中表现为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创新性。
例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者可能会结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探讨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策略。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日益重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者能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论文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分析工具,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也使得复杂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以医学研究为例,利用大规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疗效和疾病的发展模式,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逐渐普及。
传统的学术出版往往受到订阅费用和版权限制的影响,导致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有限。
而开放获取则打破了这些障碍,使得研究论文能够免费、自由地被全球读者获取,大大提高了学术成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
许多学术期刊和数据库都开始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同时也有专门的开放获取平台涌现。
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还对研究的评价和引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的可重复性和透明度受到高度关注。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要求作者在论文中详细描述研究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以及实验条件等,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复实验和验证结果。
此外,预注册研究计划、公开研究数据等做法也逐渐成为常态,增强了研究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谈谈应用文写作发展的新趋势
![谈谈应用文写作发展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d767c05b9d528ea81c779ba.png)
谈谈应用文写作发展的新趋势应用文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从古到今,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变革相联系的。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尽管不同,文化各异,但在科学技术讯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见明显的今天,应用文写作的发展趋势却大致相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日趋具体和精细。
而应用文的发展,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需要、需求而发展的。
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必然要求应用文写作专业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各职能部门中的每一位应用文作者,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我国要融合到世界经济中生存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其中包括应用文写作专门人才。
例如法律应用文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公共行政应用文写作等。
写作者如果不懂法律、不懂经济、不懂公共行政,就不可能写好这方面的应用文。
以法律应用文写作为例,仅国内就有《刑法》、《民法》、《环境保护法》、《合同法》、《教师法》、《行政诉讼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一百多种。
仅涉外经济法中,就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涉外保险法》、《海关法》、《商检法》等。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社会上的专才总是比通才多。
故一个人不可能把国家内外的“法”全部弄懂,总是有所侧重的。
目前,我国能写涉外经济应用文的人才极少。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涉外经济应用文写作量不断递增,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培养涉外经济应用文写作专门人才,使之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涉外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撰写这方面应用文的人不熟悉或不懂这方面的法律,就不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依法办事,已是国际间交往的发展趋势,因此,大力培养专门人才,包括应用文写作的专门人才,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应用写作的发展趋势剖析
![应用写作的发展趋势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5328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1.png)
3、 应用文的书契形式
▪ 书契具有实用性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文章 因素。
▪ 书契是契约之类的实物凭证,实际上是 “经济合同”的雏形。
4、 应用文的“信史”
▪ “信史”这个辞最早出现于《春秋公 羊传·昭十三年》,指记载真实的历史上发 生过的事情,可以信得过的。这在中国古 代史学传统中和“直笔”一样是一个很重 要的观念。时期——殷墟甲骨刻辞及钟鼎 彝器铭文
▪ 2.文学文体论。它有两类:
▪ 一是文学文体通论。通论”的代表作有〈中国古 代文学创作论》(1983年)、文学创作论》(1987 年)。
▪ 一是文学文体分论。代表作有:〈诗歌创作艺术》 ( 1986年)、学词百法》X1981年)、散文创作艺 术》X1986年)、散文写作概说》( 1986年)、现 代小说技巧》(1981年)、刻\说结构美学》( 1987 年)、报告文学纵横谈)) ( 1983年)、编剧理论与 技巧》(1981年)、化影剧作基础))(1985年)、仙 艺写作浅谈))(1980年)等。
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 1.口头形态
▪ 自四五十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到大约公 元前 23 至 21 世纪传说中的尧、舜、禹时 代,是中华民族的原始社会。早在文字发 明之前,就有口头文学产生,包括原始歌 谣和远古神话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中提出:“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 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 却劳苦,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 的。” “口头文学”的创作缘于人们生产 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出于社会功用。
▪ 3.实用文体论。它也有两类:
▪ 一是实用文体通论。其代表作是应用文写 作概要》(1983年)和<中国实用文体大全 >( 1984年)概要》
应用文的起源与发展
![应用文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3e64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4.png)
应用文的起源与发展一、应用文的起源1. 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已经开始有了简单的信息交流需求。
例如,在共同狩猎、采集等活动中,人们用简单的符号、记号来传递信息,像在树上刻痕标记猎物的数量或者活动的路线等,这可以看作是应用文的原始雏形。
这些简单的标记虽然简单粗糙,但已经具备了传达特定信息的功能,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应用写作形式。
2. 奴隶社会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国家开始形成,文字也逐渐成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应用文性质的文书。
在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有很多是关于占卜、祭祀、田猎等活动的记录。
这些甲骨文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它们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官方文书,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情况。
例如,占卜的内容往往与国家大事相关,如战争的胜负、农作物的收成等,这些记录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是早期应用文的重要表现形式。
- 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情况。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有专门记录土地分配、税收等事务的文书,这些文书用象形文字书写在纸草上,也是早期应用文在国外的发展体现。
3. 封建社会时期- 在中国封建社会,应用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应用文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公文制度更加完善,在文风上,提倡“文以载道”,公文写作注重实用和文采。
例如,陆贽的奏议文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文笔流畅,对后世公文写作影响很大。
宋代的应用文种类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公文外,私人书信、笔记等应用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如苏轼的书信,既有文学性,又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在私人交往和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应用文在格式上更加严格、繁琐。
官方公文的格式、用语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民间,契约、诉状等应用文也广泛使用,并且有了专门的书写规范和格式要求。
例如,土地契约要写明土地的四至、面积、买卖双方的姓名等详细信息,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试论应用写作语言的功能
![试论应用写作语言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d053270ccbff121dd3683fd.png)
试论应用写作语言的功能作者:戴剑来源:《教师·中》2010年第04期一、应用文语言的特点和功能1.应用文语言权威性的功能应用文语言权威性的功能,体现在现代公文的行文当中,主要是要注意庄重。
凡属公文,必定涉及方针政策,公文话语就是方针政策具体化的书面表达形式。
凡属公文,都代表一级机关或组织说话,有着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一些法规性公文,一经发布,就成为各项工作乃至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准绳,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实施。
一些下行文,虽没有法规性质,但下级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实施;虽没有法规和准绳,但下级机关也必须坚决执行,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或法律制裁。
因此,应用写作语气必须严肃,措辞必须郑重,用语不能轻慢浮华。
在上行文中,许多词汇具有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如期请性公文,用于结尾的有“以上请示,请批复”“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XXX执行”等,这些词语都很庄重。
即使用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时常用的一些习惯用语,如“请复函”“盼复”“望复为盼”“敬请复函”,也都显得郑重、严肃。
公文的用语庄重、郑重,既表明了作者严正的立场与严肃的态度,又维护了公文的权威性。
2.应用文语言规范性的功能应用文语言规范性的功能,体现在现代公文的行文当中,主要是要注意简洁和准确。
撰写公文要从本机关职责范围出发,根据本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选用恰当的词语。
对上行文,应用语尊重,恭而不卑;对下行文,宜用语郑重、准确,使用告诫性词语,也应做到威而不凶;平行文则应使用谦敬性词语。
公文要选用含义明确、范围确定的词语,准确地表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揭示事物真相及其本质;要认真辨析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使之符合实际,准确地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
汉语里有许多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比如:“劝阻”和“阻止”,“禁止”和“严禁”两组词,都有“不准许”的基本含义,但方式和程度却大不一样,讲严禁赌博就不妥。
用在公文里,就必须认真推敲,不能马虎。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a7ef293b3567ec112d8a67.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行政工作的日益严谨,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能否正确书写应用文关系到信息沟通的成败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新时期科学管理效能息息相关。
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一.从应用物画到应用文最初,原始社会的人们没有文字,人们只能听说,无法书写,相互间的交流主要依靠口耳相传。
因此,真正的应用文写作,应该是在出现文字以后。
应用文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中国文字的产生;阶级集团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公务活动和文字同时具备,才识应用文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向前发展了,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的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发展了,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
”由此可见,应用文的产生是因为社会的需要。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称作“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狩猎、年成等,大都是商王朝各种活动的记录和文告,其文辞几乎都是为了实际应用。
因此,可以把甲骨文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
二.从初具规模到体系完备为了适应国家政务管理及人们交往的需要,千百年来,应用文从文种到格式,从内容到风格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一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文种不断增多。
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与社会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形式逐渐被改造或淘汰。
二是各种文体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作为官方使用的公文更是不断趋于完善。
不断发展的应用文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是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公务应用文为主要线索,对应用文的发展和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79e4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d.png)
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一、引言应用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使用的文字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应用文的产生1. 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口头传播和图画等方式进行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字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最早的应用文形式。
2. 古代文明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各个文明古国相继出现了文字和书写系统,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等。
这些文字系统的出现为应用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应用文的传播更加便捷。
15世纪欧洲的古老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应用文的大规模传播时代的开始。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应用文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成为了应用文传播的重要手段。
三、应用文的发展1. 类别丰富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的类别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求职信、邀请函、公告、通知、报告等。
不同的应用文具有不同的格式和写作要求,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
2. 格式规范化为了提高应用文的效率和准确性,各行各业逐渐制定了相应的格式规范。
例如,求职信通常包括自我介绍、求职意向、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等内容,而报告则需要包括摘要、目录、正文、结论等部分。
3. 内容精细化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应用文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
写作者需要根据特定场景和目的,精确表达自己的意图,突出个人优势和专业能力。
4. 多媒体应用文的兴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文开始受到关注。
例如,视频简历、动态演示文稿等多媒体形式的应用文,能够更好地展示个人才华和创造力。
四、应用文的重要性1. 有效沟通应用文是人们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
通过应用文,人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2.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的应用文格式和精细化的内容要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用文体论。它也有两类: 一是实用文体通论。其代表作是应用文写 作概要》(1983年)和<中国实用文体大全 >( 1984年)概要》 讲述了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书信,读书 笔记、 讲演稿、针划、规划与总结11类应用文的 作法,着力突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这方而的代表作有 〈古代文章学概论》(1983年) 从文道”、修养”、 立意”、谋篇”、辩体”、文辞”论辩”、记 叙”、求新”、修改”10方而梳理了古代文章学 理论,凸现了现代文章学的民族性。 文章学》(1985年)。以古鉴今,山‘文资”、文 意”、文情”、文序”、文境”、文色”、文 声”、文势”、文术”、文品”、文体”、文 病”12章组成,凸现了现代文章学的民族性。
实用文体分论
其代表作有〈公文写作概论》(1985年)、〈法制 写作学》} 1988年)、司法文书通论》19866年)、 〈财经应用文》1982年)、〈经济应用文写作》} 1988年)、〈科技论文写作简明教程〉; (1984年)、 〈军事应用文浅说》1986年)、〈企业实用写作 大全》1988年)、〈新编农村应用文》} 1985年)、 〈新闻采访与写作》(1984年)、回忆录写作》 (1987年)、〈怎样写信》1985年)、〈杂文与杂 文写作》(1985年)、〈文学评论的写作》( 1986 年)、文学评论十面观》(1986年)、〈影评写作》 (1985年)、〈论文写作指要》( 1987年)、〈毕业 论文写作指南》(1987年)等。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的不朽巨著,他重视文章社会功用的主张,提 出:“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他已不是 像曹丕泛指文章、文学而言,而是专指章表奏议 类公务应用文,论述对象更为明确。
应用文的发展阶段
一、先秦至秦汉的发轫与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成熟 三、元明清至“五四”的稳定与变革
3、 应用文的书契形式
书契具有实用性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文章 因素。 书契是契约之类的实物凭证,实际上是 “经济合同”的雏形。
4、 应用文的“信史”
“信史”这个辞最早出现于《春秋公 羊传· 昭十三年》,指记载真实的历史上发 生过的事情,可以信得过的。这在中国古 代史学传统中和“直笔”一样是一个很重 要的观念。时期——殷墟甲骨刻辞及钟鼎 彝器铭文
《尚书》——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集
《尚书》原称《书》,汉代以后被列为儒 家主要经典之一,被称为《书经》。
《论衡· 正说》中称之为“上古帝 王之书”,一般认为“尚”与“上” 通。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汇编,收录的虞、夏、商、周各代 的典、谟、训、诰、誓、命,
东汉蔡邕《独断》对汉代公文的分类
蔡元培《论国文之趋势、国文之将来》分类
徐望之《公赎通论》分类
朱星《新文体概论》应用文分类
50年代的“文章学”
(50年代至70年代末) 研究的中心、兴趣、重点放在写作行为的 成品——文章文本 即所谓“文本写作学”
清华大学的朱德熙
江苏苏州人,著名语言 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 在语文教育方面,他著有 《作文指导》是当时清华大 学的写作教材 重在文章文本 的研究
叶圣陶先生 1924 年 在《作文论· 引言》中 提出了“文学”和 “普通文”的概念。 “其实国文所包的范 围很宽广,文学只是 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 文学之外,同样包在 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 还有非文学的文章, 就是普通文。”
应用文的功用与功效
主要见于王充的《论衡》.他在《对作》 中提出:
《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大禹治水,有: “舜曰:‘嗟,然!’命禹土,行山表木, 定高山大川。……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 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这里的 “命”、“令”也是口头的。
到周初时,应用文中最早出现了公务应用 文的指令性的命和令,有其自身的历史发 展渊源,是以这种口头形态的“应用文” 为因的。
引进相关学科的新成果
大量引入了心理学、思维学、系统论、 符号学、接受理论、耗散结构理论、 结构主义、思维学、心理学、美学、 文艺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视野下进 行观照,拓宽了写作学的研究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思维活跃的中青 年学者倡导“写作文化论”、“写作 主体论”、“写作哲学”.
继承固有的传统
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 二谟,即治国计划; 三训,即大臣的态度; 四诰,即国君的通告; 五誓,起兵文告; 六命,国君的命令。 均为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收藏的政府重要文 件和政治论文。
《尚书》意义 第一,它表明应用文在最初产生时其文体 规范就有了程式化特征,而深层原因在于 其功用决定了这种特征。 第二,这篇浩表明应用文在最初形成时的 语言是准确、简练而又有文采的。
美丽的梦想____ 建设独立的写作学学科
应用写作学的历史 应用写作学的理论 应用写作学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历史
应用文的名称
“应用文”一词,一般认为出自清代刘熙载 的《艺概》:“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 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 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最早使用“应用文” 这一名称的,见于苏 轼《答刘巨济书》: “向在科场時,不得 已作应用文。”苏轼 指的是在科场所做的 应用文之类的文章。
《史记正义》注:
“徧音遍。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统治者 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把有关言论遍告天 下,这可以说是口头的“公告”、“通 告”。
《史记· 五帝本纪》还记载了黄帝代神 农氏和战蚩尤: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 命”。《史记正义》注:“蚩尤不用黄帝 之命也。”这里所说的命,指黄帝使诸侯 归服而蚩尤不从,是口头的“命”而不是 后来公务应用文中下行公文的命。
2.文学文体论。它有两类: 一是文学文体通论。通论”的代表作有〈中国古 代文学创作论》(1983年)、文学创作论》(1987 年)。 一是文学文体分论。代表作有:〈诗歌创作艺术》 ( 1986年)、学词百法》X1981年)、散文创作艺 术》X1986年)、散文写作概说》( 1986年)、现 代小说技巧》(1981年)、刻\说结构美学》( 1987 年)、报告文学纵横谈)) ( 1983年)、编剧理论与 技巧》(1981年)、化影剧作基础))(1985年)、仙 艺写作浅谈))(1980年)等。
2、物画形态
指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典型的实物记事是 结绳, 这在古籍中多有记载。《老子》中有: “使民结绳而用之。”
例如傈僳族、广西瑶族以打结记账 独龙族用结绳计算时日; 西藏珞巴族人、僜人相约亲友赴宴,先分 送打结的绳。
实物记事还有 借助某种实物 如竹、木,刻 划一定的记号。
“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
指写文章并非“妄作”,而是出于一定原 因为了一定目的。应用文出于社会功用的 主张鲜明可见。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古代文学理论 批评史上第一篇专篇论文,也十分重 视文章的价值功用。他明确提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文章既包括文学 作品也包括应用文。他高度评价文章 功用,认为与经治国家大业同样重要, 即有很高的社会政治功用,有与立功、 立言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垂世不朽的 盛事,比个人荣乐、生死更有深远意 义。
“积字成句,积句成文, 欲溯文章之缘起,先 穷造字之源流。” 殷墟甲骨刻辞是现在 最早的应用文章形式 的萌芽。
有了文字,就有了书 面语言文章的原始材 料,我们就可以据此 了解应用文的最早形 式。
中国古代应用文发展的“信史”(通 俗的说是有籍可查的历史.)时期,是从殷 墟甲骨刻辞开始的。 殷墟甲骨刻辞,是自 1899 年起陆续在河 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出土的。共有十万余 片刻。 有文字的龟甲兽骨,从应用文发展源流的 角度看,这可以说是“公务文件”。
借镜外国的良规
〈作文法概要》( 1983年)就是一 部借镜外国良规的典范之作。 作者有了自觉的拿来意识.吸收了 欧美、日本作文法”的研究成果. 视l从山咬木”转向了作文过程”. 强化了理论的可操作性.
文体理论
该时期在文体理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3 个方而: 1.文体通论。其代表作是〈文章体裁辞典〉 (1986年)。该作网罗古今各种体. 归为10类: 总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诗歌、词、小说、戏剧、曲艺;对每条辞日. 按定义—别名—源流—特点—作法—经典 引文—代表作品”模式来解释.
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1.口头形态
自四五十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到大约公 元前 23 至 21 世纪传说中的尧、舜、禹时 代,是中华民族的原始社会。早在文字发 明之前,就有口头文学产生,包括原始歌 谣和远古神话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中提出:“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 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 却劳苦,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 的。” “口头文学”的创作缘于人们生产 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出于社会功用。
暨南大学的何家槐
何家槐 浙江义乌人。中共党 员。1949年后任教于马列学院、 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暨南大学中 文系主任,兼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 编写的《作文知识讲话》最先提出 “八大块”(50年代)
绪论(总论)开头 主题 结构 材料 表达方式 语言 文风 修改
70年代-80年代
1、北师大中文系《写作基础知识〉(1979) 是对“八大块”写作理论知识体系的总结 2、1983年刘锡庆先生编写的《写作通论》 和朱伯石先生的《写作概论》是“八大块” 写作理论体系在表面上的终结。
东北师范大学李景隆
先生在《作文法概要》创立了“写作总论 一一写作 中国当代写作学界第一本把写作学研究目 光转向“作文过程”的写作教材
李景隆先生在《作文法概要》 借鉴吸收了日本的写作工艺学 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作文 过程”的概念。 这是中国当代写作学界第 一本把写作学研究目光转向人 类的“写作行为、活动 “作文 过程”的写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