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画形态
指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典型的实物记事是 结绳, 这在古籍中多有记载。《老子》中有: “使民结绳而用之。”
例如傈僳族、广西瑶族以打结记账 独龙族用结绳计算时日; 西藏珞巴族人、僜人相约亲友赴宴,先分 送打结的绳。
实物记事还有 借助某种实物 如竹、木,刻 划一定的记号。
“积字成句,积句成文, 欲溯文章之缘起,先 穷造字之源流。” 殷墟甲骨刻辞是现在 最早的应用文章形式 的萌芽。
有了文字,就有了书 面语言文章的原始材 料,我们就可以据此 了解应用文的最早形 式。

中国古代应用文发展的“信史”(通 俗的说是有籍可查的历史.)时期,是从殷 墟甲骨刻辞开始的。 殷墟甲骨刻辞,是自 1899 年起陆续在河 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出土的。共有十万余 片刻。 有文字的龟甲兽骨,从应用文发展源流的 角度看,这可以说是“公务文件”。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的不朽巨著,他重视文章社会功用的主张,提 出:“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他已不是 像曹丕泛指文章、文学而言,而是专指章表奏议 类公务应用文,论述对象更为明确。
应用文的发展阶段
一、先秦至秦汉的发轫与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成熟 三、元明清至“五四”的稳定与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锡庆
教授,博导。 先后任北京师 范大学写作、 当代文学教研 室主任。
“八大块”集大成者
1982年 电大成 立后, 任“写 作”主 讲教师
1985年《基础写作 学》(85级电大教材) 是写作称“学”的奠 基之作,第一版就印 行近百万册,被中国 写作学会会长臧克家 先生誉为“这对在社 会上普及写作立了头 功!”在整个八十年 代在“写作”上的影 响是凸出的。”
东汉蔡邕《独断》对汉代公文的分类
蔡元培《论国文之趋势、国文之将来》分类
徐望之《公赎通论》分类
朱星《新文体概论》应用文分类
50年代的“文章学”
(50年代至70年代末) 研究的中心、兴趣、重点放在写作行为的 成品——文章文本 即所谓“文本写作学”
清华大学的朱德熙

江苏苏州人,著名语言 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 在语文教育方面,他著有 《作文指导》是当时清华大 学的写作教材 重在文章文本 的研究
叶圣陶先生 1924 年 在《作文论· 引言》中 提出了“文学”和 “普通文”的概念。 “其实国文所包的范 围很宽广,文学只是 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 文学之外,同样包在 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 还有非文学的文章, 就是普通文。”
应用文的功用与功效
主要见于王充的《论衡》.他在《对作》 中提出:
《尚书》——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集
《尚书》原称《书》,汉代以后被列为儒 家主要经典之一,被称为《书经》。
《论衡· 正说》中称之为“上古帝 王之书”,一般认为“尚”与“上” 通。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汇编,收录的虞、夏、商、周各代 的典、谟、训、诰、誓、命,

《史记正义》注:
“徧音遍。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统治者 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把有关言论遍告天 下,这可以说是口头的“公告”、“通 告”。
百度文库
《史记· 五帝本纪》还记载了黄帝代神 农氏和战蚩尤: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 命”。《史记正义》注:“蚩尤不用黄帝 之命也。”这里所说的命,指黄帝使诸侯 归服而蚩尤不从,是口头的“命”而不是 后来公务应用文中下行公文的命。
东北师范大学李景隆
先生在《作文法概要》创立了“写作总论 一一写作 中国当代写作学界第一本把写作学研究目 光转向“作文过程”的写作教材
李景隆先生在《作文法概要》 借鉴吸收了日本的写作工艺学 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作文 过程”的概念。 这是中国当代写作学界第 一本把写作学研究目光转向人 类的“写作行为、活动 “作文 过程”的写作教材。
3.实用文体论。它也有两类: 一是实用文体通论。其代表作是应用文写 作概要》(1983年)和<中国实用文体大全 >( 1984年)概要》 讲述了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书信,读书 笔记、 讲演稿、针划、规划与总结11类应用文的 作法,着力突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大禹治水,有: “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 维是勉之。’”“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 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 定高山大川。……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 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这里的 “命”、“令”也是口头的。
到周初时,应用文中最早出现了公务应用 文的指令性的命和令,有其自身的历史发 展渊源,是以这种口头形态的“应用文” 为因的。
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1.口头形态
自四五十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到大约公 元前 23 至 21 世纪传说中的尧、舜、禹时 代,是中华民族的原始社会。早在文字发 明之前,就有口头文学产生,包括原始歌 谣和远古神话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中提出:“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 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 却劳苦,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 的。” “口头文学”的创作缘于人们生产 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出于社会功用。
实用文体分论
其代表作有〈公文写作概论》(1985年)、〈法制 写作学》} 1988年)、司法文书通论》19866年)、 〈财经应用文》1982年)、〈经济应用文写作》} 1988年)、〈科技论文写作简明教程〉; (1984年)、 〈军事应用文浅说》1986年)、〈企业实用写作 大全》1988年)、〈新编农村应用文》} 1985年)、 〈新闻采访与写作》(1984年)、回忆录写作》 (1987年)、〈怎样写信》1985年)、〈杂文与杂 文写作》(1985年)、〈文学评论的写作》( 1986 年)、文学评论十面观》(1986年)、〈影评写作》 (1985年)、〈论文写作指要》( 1987年)、〈毕业 论文写作指南》(1987年)等。
魏晋南北朝应用文在趋于成熟


第一,古代文学完成了“自觉”,古代文 学理论批评发展成熟, 第二,统治者身兼作者,对应用文非常 重视,自然影响到写作实践。最典型的 莫过十曹氏父子。 第三,应用文的创作主体即文士们,出 现了较多名篇,
唐宋应用文体裁流变
1、下行公文发展快 唐代的下行公文,据《唐六典》卷一记载:“凡上之所以逮 卜,其制有六:曰制、救、朋、令、教、符’。 2、上行公文 唐代的上行公文,据《唐六典》卷一记载:“凡下之所以达 上者,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辞、碟。” 3、平行公文 唐代的平行公文,据《唐六典》卷一记载:“诸司自相质 问,其义有一:曰关、刺、移”。 注称: 4、专用公务应用文 军事的公务应用文仍是檄和露布。檄继承先秦功用,是 声讨的文告。
春秋战国时期的应用文,主要是各种 功用的“书”
例如用于公务的下行的“策书”,用 于上行的“上书”,用于上、下行的“玺 书”,用 于平行的“书”。公务应用文还 有专门功用的盟书、檄、祝、颂、铭、箴、 诔、吊、赋,以及司法文书和经济契券, 其中有的公、私均用。私人应用文有私事 往来的“书”和私人家书。
借镜外国的良规
〈作文法概要》( 1983年)就是一 部借镜外国良规的典范之作。 作者有了自觉的拿来意识.吸收了 欧美、日本作文法”的研究成果. 视l从山咬木”转向了作文过程”. 强化了理论的可操作性.
文体理论
该时期在文体理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3 个方而: 1.文体通论。其代表作是〈文章体裁辞典〉 (1986年)。该作网罗古今各种体. 归为10类: 总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诗歌、词、小说、戏剧、曲艺;对每条辞日. 按定义—别名—源流—特点—作法—经典 引文—代表作品”模式来解释.
1980年.中国写作学会(原名中国写作研究会)的 成立 1981年<写作>杂志的创刊.表明写作学有了自 己的学术刊物;
注重写作学本体的建构
这集中体现在3部著作上 《基础写作学》( 1985年)、确立了写作总 论—写作过程论”总论--分论”模式; 〈写作学新稿》( 1987年)、本质论—过程 论—技巧论—文体写作论”的圆形理论模 式 〈写作学高级教程))(1989年)。.建构了基 础理论—文体理论”的“原理—文体”模 式。
3、 应用文的书契形式
书契具有实用性功效,并具有一定的文章 因素。 书契是契约之类的实物凭证,实际上是 “经济合同”的雏形。
4、 应用文的“信史”
“信史”这个辞最早出现于《春秋公 羊传· 昭十三年》,指记载真实的历史上发 生过的事情,可以信得过的。这在中国古 代史学传统中和“直笔”一样是一个很重 要的观念。时期——殷墟甲骨刻辞及钟鼎 彝器铭文
2.文学文体论。它有两类: 一是文学文体通论。通论”的代表作有〈中国古 代文学创作论》(1983年)、文学创作论》(1987 年)。 一是文学文体分论。代表作有:〈诗歌创作艺术》 ( 1986年)、学词百法》X1981年)、散文创作艺 术》X1986年)、散文写作概说》( 1986年)、现 代小说技巧》(1981年)、刻\说结构美学》( 1987 年)、报告文学纵横谈)) ( 1983年)、编剧理论与 技巧》(1981年)、化影剧作基础))(1985年)、仙 艺写作浅谈))(1980年)等。
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 二谟,即治国计划; 三训,即大臣的态度; 四诰,即国君的通告; 五誓,起兵文告; 六命,国君的命令。 均为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收藏的政府重要文 件和政治论文。
《尚书》意义 第一,它表明应用文在最初产生时其文体 规范就有了程式化特征,而深层原因在于 其功用决定了这种特征。 第二,这篇浩表明应用文在最初形成时的 语言是准确、简练而又有文采的。
引进相关学科的新成果
大量引入了心理学、思维学、系统论、 符号学、接受理论、耗散结构理论、 结构主义、思维学、心理学、美学、 文艺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视野下进 行观照,拓宽了写作学的研究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思维活跃的中青 年学者倡导“写作文化论”、“写作 主体论”、“写作哲学”.
继承固有的传统
暨南大学的何家槐
何家槐 浙江义乌人。中共党 员。1949年后任教于马列学院、 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暨南大学中 文系主任,兼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 编写的《作文知识讲话》最先提出 “八大块”(50年代)
绪论(总论)开头 主题 结构 材料 表达方式 语言 文风 修改
70年代-80年代
1、北师大中文系《写作基础知识〉(1979) 是对“八大块”写作理论知识体系的总结 2、1983年刘锡庆先生编写的《写作通论》 和朱伯石先生的《写作概论》是“八大块” 写作理论体系在表面上的终结。
美丽的梦想____ 建设独立的写作学学科
应用写作学的历史 应用写作学的理论 应用写作学的发展趋势
应用文的历史
应用文的名称
“应用文”一词,一般认为出自清代刘熙载 的《艺概》:“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 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 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最早使用“应用文” 这一名称的,见于苏 轼《答刘巨济书》: “向在科场時,不得 已作应用文。”苏轼 指的是在科场所做的 应用文之类的文章。
“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
指写文章并非“妄作”,而是出于一定原 因为了一定目的。应用文出于社会功用的 主张鲜明可见。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古代文学理论 批评史上第一篇专篇论文,也十分重 视文章的价值功用。他明确提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文章既包括文学 作品也包括应用文。他高度评价文章 功用,认为与经治国家大业同样重要, 即有很高的社会政治功用,有与立功、 立言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垂世不朽的 盛事,比个人荣乐、生死更有深远意 义。
这方而的代表作有 〈古代文章学概论》(1983年) 从文道”、修养”、 立意”、谋篇”、辩体”、文辞”论辩”、记 叙”、求新”、修改”10方而梳理了古代文章学 理论,凸现了现代文章学的民族性。 文章学》(1985年)。以古鉴今,山‘文资”、文 意”、文情”、文序”、文境”、文色”、文 声”、文势”、文术”、文品”、文体”、文 病”12章组成,凸现了现代文章学的民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