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胆囊炎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及主要症状患者李某,女性,45岁,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过敏史。

近期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且伴有食欲减退、发热等不适感。

患者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

二、检查结果及诊断患者入院后,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胆囊腔内超声检查等,得出以下结果: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2. 肝功能:ALT、AST、GGT等指标正常。

3. 胆囊腔内超声: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出现明显积液,提示胆囊炎。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胆囊炎。

三、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和肌层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胆囊结石梗阻、胆囊感染、胆道蛔虫感染等。

本例患者可能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起的急性胆囊炎。

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与胆汁淤积密切相关。

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时,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形成积液,并易受细菌感染,导致炎症的产生。

四、临床治疗路径本病例的临床治疗路径如下:1. 对症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解热及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的进展。

2. 胆囊引流:对于胆囊腔内明显积液的患者,可以选择胆囊引流,以减轻胆囊内压力,促使炎症消退。

3. 胆囊切除: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患者或胆囊囊壁或胆道系统存在结石的患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以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五、预后及随访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按医嘱进行术后护理及进食调理,一般恢复顺利。

为了预防疾病复发,患者需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避免高脂、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

合理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

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规范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达到优化资源利用的目的。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中,临床路径的应用将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墨菲征(+);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10:K80.1/K80.2/K8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外科学(第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203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尿淀粉酶、血型、RH血型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 、MRCP 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碘氟醇等)。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临床路径一、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ICD-10:K80.100x001),拟行保守治疗。

(二)诊断标准。

依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版)》(TG18)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三)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K80.100x00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 经临床评估暂时无需行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入院第1-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凝血功能;(3)腹部超声、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便常规+OB、血气分析、心肌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培养、胆汁培养;(2)腹部CT、MRCP、心脏彩超、肺部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版)》(TG18)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1.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如禁食、镇痛、调整电解质、补液等);2.重度急性胆囊炎且具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尽早或急诊行胆囊引流。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及《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选择的抗生素种类为头孢类(第二、三、四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硝基咪唑类,停药指征为:(1)体温正常72 h以上;(2)腹痛及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缓解或消失;(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4)PCT<0.05 μg/L;(5)Ⅲ级以上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重要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普外科8种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普外科8种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4、观察腹痛性质及伴随症状(提示:护理记录单)
1、手术后护理和观察(提示:护理记录单)
2、术后护理评估(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
3、术后健康教育;吸氧、心电监护(提示: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告知书、健康教育评价表)
4、术后引流管护理及引流液观察(提示:护理记录单)
2、术后护理评估(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
3、术后引流管护理及引流液观察(提示:护理记录单)
4、观察肛门排气、生命征情况(提示:护理记录单)
5、饮食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6、药物指导(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
1、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提示:出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
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
3、出院护理评估、带药指导(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二、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护理表单
入径日数
入径第1天
入径第2天
5、相关处置和药物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1、药物指导(提示: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2、观察腹痛性质及伴随症状(提示:护理记录单)
3、心理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1、饮食指导(提示: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评价表)
2、指导适当活动(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坠床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压疮危险因子Braden评估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
2、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提示:健康教育评价表)

普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

普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一、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纤维瘤)。

行乳腺肿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

4.病理检查:肿块活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

3.预防应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腺良性肿瘤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止血药物等。

3.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手术切口红外线治疗。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炎和结石(ICD-10:K81.004)(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右上腹痛、发热、胆囊点压痛或Murphy征阳性。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怀疑或提示胆囊炎和结石。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1.004胆囊炎和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解痉、镇痛3.抗菌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2.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杜冷丁等。

3.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胆囊炎和结石的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腹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后3-5天。

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入院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4)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腹部CT等。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胆道外科)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胆道外科)

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Q 8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病史:右上腹疼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征:肋脊点压痛、墨菲氏征(+);3、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常规、肝胆BUS,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立位腹平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泌尿系BUS及KUB+IVP排除右肾结石;5、鉴别诊断:怀疑右肾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请泌尿科会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明确诊断急性胆囊炎者;向家属交待病情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可能的转归及诊疗计划;2、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予以禁食、补液、抗炎解痉治疗;若不缓解,则加行胃肠减压,若仍无明显好转,则行PTGD术;合并肝功能异常,同时予以护肝治疗;3、对于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患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一并处理如心衰等内科疾病,必要时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请相关科室协诊;4、对于以上治疗措施疗效不佳,并且病情恶化(胆囊穿孔,腹膜刺激征),则行手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胆囊炎(ICD-10:Q81.0)疾病编码;2、除外需要手术治疗患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凝血4项、血型鉴定;3、住院生化;胰腺2项;尿淀粉酶4、免疫3规;乙肝两对半(根据患者意愿酌情选择)5、肝胆BUS;6、胸部正侧位片;7、心电图;8、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腹部立卧位片、泌尿系B超、妇科检查等。

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中医护理路径一、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编码:BNG01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医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胆绞痛、右胁背部或胃脘部胀痛、隐痛或偶然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CT)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2、证候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胆亏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及结石专科治疗特色。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患者适合并同意接受专科特色治疗:中药为主,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相关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3)腹部超声、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肝胆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肝胆郁滞型:疏利肝胆活血排石肝胆湿热型:清热利湿利胆排石肝胆亏虚型:调肝利胆扶正排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 天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无明显腹痛,发热;2.切口愈合好,无感染;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3.出凝血功能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5.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常规及隐血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3.血气分析4.心肌标志物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6.定血型7.血培养,胆汁培养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胁痛(急性胆囊炎)入院标准:右上腹疼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升高,超声或CT显示为急性胆囊炎表现。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的住院患者。

一、胁痛(急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 2019版:A17.3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编码:K81.0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具体如下:①右上腹急性疼痛;②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及劳伤过度是主要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日本指南: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分级(日本肝胆胰腺外科学会,2018年)”:A.炎症的局部体征:(1)Murphy’s征;(2)右上腹肿块/疼痛/压痛;B.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2)CRP升高;(3)白细胞计数增加;C.影像学发现:急性胆囊炎影像学特征表现:胆囊壁增厚(≥4毫米),胆囊肿大(长轴≥8厘米,短轴≥4厘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液体积聚以及胆囊周围脂肪组织条索状阴影。

疑似诊断:A中一项+B中一项确定诊断:A中一项+B中一项+C2.证候诊断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

胁痛(急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1)胆腑郁热证:主症:①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②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身目黄染;⑤持续低热;⑥小便短赤;⑦大便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滑数。

(2)热毒炽盛证: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③小便短赤;④烦躁不安。

舌脉: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②脉弦数。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93:51.22)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s征(+);
3.辅助检查:B超、或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1.5次,一日2-3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患者,每次
0.75g,一日1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次,一次静脉滴注;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3)推荐头孢哌酮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2次,一日2次;严重感染可增至4次,一日2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2次,一日2次;严重感染可增至4次,一日
2次。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30者,每日2次,每次1 g -2g;肌酐清除率16-30患者,每次1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5患者,每次0.5g,一日2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
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3.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不同意手术患者,退出本路径。

3.术中发现肝胆管结石和/或炎症、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径。

4.有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者,则转入相应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0: 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93:51.22)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51.2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
□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为该组仅选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