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课专业评课稿
九年级物理评课稿
九年级物理评课稿九年级物理评课稿「篇一」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略作阐述。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我们物理组的老师一直致力于物理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人才。
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②教师能恰当设疑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③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
执教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理解课文开拓了广阔而美丽的空间。
这说明第二中学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且不说她们教态亲切自然,也不说她们工整、美观的板书,单是她们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出众的外貌,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
他们年轻、有朝气。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物理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原则,使轻松活泼的教学场景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学生忠恳评价,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学习心理得到了满足。
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
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并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或引申发展或消化应用,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这节课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容量大,效率高,有实验,有方法归纳,有拓展,有实验创新。
对于学生来讲能掌握基础的实验规律,又能进行深度学习,启发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亮点非常多,这一套复习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实验复习上,下面就我的理解和感受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手机自制一个投影仪,问同学们还需要什么器材?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思考,手机怎么变投影仪,一方面使同学们思维聚焦,这节课的复习主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一举两得。
还给学生留下悬念,进行下面的学习才能知道答案。
而且这一环节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层层递进,促使深度学习第一步,巩固基础,通过再现实验,归纳实验规律,由于规律较多易混淆,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四种方法来理解记忆规律,然后通过一道较为基础的中考题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提出一个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可以怎么出?又出了一道中考题,显然,仅仅掌握规律是解决不了这道题的,因此提出复习建议二,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还应该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知其所以然,知道实验所体现的本质和规律。
这样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
通过两道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步,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然后与原实验进行对比有哪些好处。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原实验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并提出了复习建议三进一步掌握实验方法,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目的就是知其所往然。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总结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整个过程,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
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深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教研员评课(3篇)
第1篇一、前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教研员莅临指导,以下是教研员对本次活动的评课。
二、课堂观摩情况本次观摩活动共展示了五节课,涉及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
五位教师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展示。
以下是教研员对每节课的具体点评。
1. 第一节课教师:张老师课题:《光的直线传播》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1)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
(2)课堂节奏稍显缓慢,部分环节可以适当加快。
2. 第二节课教师:李老师课题:《浮力》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
(2)课堂组织有序,学生纪律良好。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足:(1)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3. 第三节课教师:王老师课题:《压强》优点:(1)教学设计新颖,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参与度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不足:(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2)课堂节奏较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4. 第四节课教师:刘老师课题:《电流》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组织有序,学生纪律良好。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足:(1)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5. 第五节课教师:陈老师课题:《电阻》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原理。
【观评记录】-光现象-物理-初中-谢新 (2)
评委 课题 项目 权重 杨武广 上课教师 谢新 班级 时间 3.24
《光现象》复习课 评价标准
3.11 得分
教学 设计
25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具的运用是否合 理,教学内容是否安排适当,教学过程 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课堂教学是否以老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兴 趣是否浓厚,思维是否活跃。 是否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 习;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大方,有感 染力;语言、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 得到相应的发展,完成教学目标的要 求,是否有一定的教学特色, 学生积 极性怎样,课堂的参与面是否广泛。23教学 Fra bibliotek程25
23
教师 素质
20
18
教师 效果
30
28
教学重点处理得当,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亲和力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 评语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报告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报告很荣幸,今天上午我观摩学习了**老师2020年2月12日的一节电视直播公开课,这节课主要围绕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专题,向我们展示了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深度学习的一节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示范课。
通过观看聆听这节课,我能感受到老师在实验专题复习课前,老师对课程目标把握理解很准确很到位,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很明确,课前对此专题的中考题进行了归类,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实验过程视频的录制,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对学生的思维也有很好的启发和拓展作用。
回顾这节课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图片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思考手机可以变成幻灯机吗?二、进行新课:1、展示福建省关于探究凸透镜规律的中考真题,并分析题目2、给出第一个复习建议:认真看书,观看实验视频并动手实验,知道实验探究的目的、原理、上演过程和结论。
3、播放了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探究了静态的凸透镜规律,给学生展示。
4、课件总结了静态的凸透镜规律,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并进行了归纳。
5、继续播放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探究了动态的凸透镜规律,给学生展示。
6、提出问题:规律很多如何记忆?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并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
7、再次回到中考真题,介绍如何应用原理分析法。
8、再提出问题:凸透镜规律实验还会怎么考?再现中考真题2。
9、给出第二个复习建议: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设计思路、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知道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本质和规律。
并强调了关键点。
10、凸透镜规律实验还会怎么考?再现中考真题3、4。
教师解析说明其创新性。
11、给出第三个复习建议:知其所往然,知道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对实验进行创新应用。
三、课堂小结12、总结中考实验复习的三重境界。
13、互动提问环节,教师解答问题。
四、布置作业通过观摩这节课,老师的课堂利用三个类型的中考真题及实验探究视频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利用阶梯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光现象》评课稿
《光现象》复习题说课稿教师:俞河山一节好的复习课有助于学生对本章内容知识点“串成串”具有系统性,便于记忆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今天《光现象》复习课王老师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依据历年中考考点把反射和折射作为重、难点加以复习。
九年级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准备考高中的学生在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没有学习目标的同学上课心不在焉,而复习课,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认为是在热剩饭,上课时思维不够集中,但他们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欠缺,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有待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强化,但最终的目的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移植与照搬,教师对复习知识创造性的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变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
本堂课的设计王老师着重让学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建构一种和谐的启发式课程文化。
通过深化复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在引导学生复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王老师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回忆起旧知,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整堂课老师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王老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一堂经典优秀的物理课程进行评述和总结的文档。
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深入的物理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本文中,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光学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物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特性。
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多媒体演示,学生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还设置了多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学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电磁感应本节课重点介绍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并深入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涵。
教师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电力工程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电路基础在本节课上,教师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知识。
学生们了解到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的流动规律,进而学会分析简单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亲自完成电路实验,加深对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堂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演示、互动讨论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生动讲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
这不仅使学生能够亲眼观察和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互动讨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效果通过本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知识水平提升学生们通过本堂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他们掌握了光学、电磁感应和电路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评课稿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光的折射》单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折射问题。
同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熟悉光通过不同介质的折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加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四、教学难点1.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能够解决简单的折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五、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光的折射过程的动态示意图,以及相关的折射实验图片和数据;2.实验器材:准备大理石和玻璃板等材料,用于进行折射实验;3.安全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设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光的传播方式以及折射现象。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正文(30分钟)第一步:光的传播及折射规律(10分钟)通过示意图,讲解光的传播过程和折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发生折射时的规律。
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并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
第二步:折射实验(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折射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并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步: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总结折射规律。
通过提出简单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学部分复习课评课稿
光学部分复习课评课稿
评课稿九、徐老师的《光学部分》复习课
光学部分在中考所占分数并不是很多,但大多数都难度不是很大,因此该老师在复习时先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系统化。
把握住各节知识的考点。
例如:光学中的考点有: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
2、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折射作图,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
5、凸透镜的成像的实验、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把握考题类型,考题类型以作图、实验、选择、填空为主,结合实物(如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等)分析成像条件、特点、像的大小及物距、像距的位置变化规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抓住重点、难点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印象。
例如:重点的实验是:
1、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
2、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难点的知识是: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的运用。
在教学中,该老师特别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很好解决了难点:小组活动8分钟,学生能得到充分的知识回顾。
小组活动时,学生围成圈,讨论激烈、思维活跃。
给予学生充分实验的时间,提高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琦(枣庄市第五中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光的折射规律。
初中物理_《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回归课本,同时在学生熟悉结论的基础上,逆向思维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必要的实验验证。
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已有所认识,但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模糊,所以本节课主要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分、光学作图也是重点。
三中考指南:本章在中考中的易考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的几种现象的判断应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应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四复习目标:1、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光反射的探究问题。
2、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3、通过探究实验的复习,了解实验设计中运用的物理科学方法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及问题探究难点:实验操作及问题探究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板、激光笔一只、蜡烛、刻度尺。
五复习过程:实验一:光的反射(学生思考加演示)1、实验器材:、有色激光器、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3.问题探究:(1)实验中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中将纸板B折转一定角度的目的是什么?(3)试验中如何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4)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让光射向入射点o,会看到反射光线出现在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5)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平面镜成像(基于课标对该实验的要求较高采用分组实验,1、2独立完成,基于本班小组建设不成熟,4问题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完成,但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易忽略的问题)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器材:较"薄”还是“厚”)的透明玻璃板、大小的蜡烛、、白纸、光屏、火柴、支架等3、实验图示:4、问题探究:(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要选用较薄的?(2)实验室玻璃板要放在水平桌面,否则会导致什么后果?(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研究方法是.(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如何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六课堂检测:1.如图2-2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雁鸣湖风景之一,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
2019年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篇一: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初中物理评课稿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来自: :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 )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巧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
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
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_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看书实验步骤,标注关键词
投放反馈练习题
3、光路图教学
投放学生完成学案一
带着问题观看
竞学课件练习
完成学案二
纠错
完成学案三
四、小结检测
小结教学目标要求
小组交流
完成检测题目
四、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有是实现复习课的高效性,同时兼顾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本节课堂教学主要安排了通过视频回顾《平面镜成像》和《反射定律》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
根据课标和青岛市教学要求,我将目标设计为: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举例
记忆
问答
计算
人文
作图
实验探究
常数图像
1.光的传播
光源,光线
1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
学情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表达平台。此时,“对老师来说,重要的是听;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说。”让学生充分表达,才可以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3篇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3篇(完整文档)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1一、教师素养好,教学气氛和谐、积极。
教师的根本功扎实,讲授学问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楚、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教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试验和学问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力量和应变力量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承受学问。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根底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根本理念,面对全体学生。
这节课彻底转变了学生被动承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构造紧凑、规律严密、前后照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奇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绽开热闹争论。
让学生明白这么简洁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学问,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开头就让学生处在深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意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深厚的探究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索和探究活动中。
比方:有学生的独立思索、有分组沟通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
设计的分组试验让学生主动参加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终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局部的试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试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全部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学问,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评课稿(6篇)
初中物理评课稿(6篇)初中物理评课稿(精选6篇)初中物理评课稿篇1周老师以我校的《以学习单为抓手的教学模式,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
周老师在课堂中以学生预学的基础上展示,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学得以提升。
周老师以检查学生的预学,回顾力的三要素,力的测量工具,力的单位等知识,并适当安排几道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然后引出新知。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周老师三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展开,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
周老师并在黑板的右上角以小组比赛形式给他们打分。
调动学生积极动脑,动口。
在课堂上使学生各种能力得以锻炼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讲到力的作用点时,周老师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让学生去推门和开门,身体力行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习知识提升到应用的层面。
周老师注重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避免了只说理,缺乏实际操作的教学形式。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讲如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上台板演,师生共同评价。
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最后,周老师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周老师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做到精讲精练,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出学习以学为主的一堂好课。
初中物理评课稿篇2今天在__中学听了王老师的《电学实验复习》一课,王老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一,每个小组都能较好的归纳出电学中的几组实验,进行了电学部分实验的系统复习,归纳了电学最重要的实验,如: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等。
还特别归纳强调各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时的变量控制等等。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层次、脉络清晰。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过渡合理顺畅。
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巩固,敢于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光现象复习课评课
《光现象》复习课评课稿一、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1、教学思路一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二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三是层次、脉络清晰;四是实际运作有效果。
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教高,教学设计上,重视情景设计,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与生活密切联系,过渡合理顺畅,教学过程中处处关注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表现如下:(1)学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案中的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要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例如:知识结构的填写,典型例题的处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在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理念。
(2)多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再采取讲练结合、讨论,及时点拨、以练为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回顾当时的实验情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很好的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营造了很好的课堂物理氛围。
(3)注重了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例如: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先列举一些事例,教师又补充。
学习了光的反射分类后,让学生解决黑板反光问题;在讲解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又结合潜望镜来说明。
这些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例如:对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等,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会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效果1、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庄重,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
沪教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评课稿
沪教版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光》评课稿一、评课背景《光》是沪教版初中物理上册的一篇重要教材,它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通过学习《光》,学生可以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对光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进一步认识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篇评课稿旨在对《光》这一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分析《光》这一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光的基本性质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等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过程,加深对光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 光的反射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并通过实例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光的折射本节内容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帮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的应用。
4. 光的色散本节内容介绍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分光。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分光现象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光的色彩的兴趣,并辅助学生理解彩虹和光的成像等现象。
5. 光的成像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光的成像原理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成像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反射、折射、色散和成像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辩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考物理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新华<<光现象>>复习课专业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各个细节方面考虑的十分周到。
实验器材都是自己亲自准备,非常细心。
本课首先用一个生活的事例引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光的复习的学习情境中。
很快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简洁明快。
并明确指出本节课是要复习光现象中的三个知识点,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实验中多媒体情景的再现,探究反射定律产生的条件。
这样处理避免了让学生凭空地进行思维想象,让他们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体验。
根据心理学分析,调动越多地感受器官,我们的记忆会越深刻。
王老师正是深刻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整堂课中都渗透了这种思想。
最后总结出发射定律产生的条件,并对其中的相对运动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加深理解。
在后面的处理中:
1、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情景再现,毕竟学生记忆已经非常模糊,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记忆,加强复习效果.老师对整个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点拨,做到了细致有效的复习.
2:本次课堂中,学案教学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以学案中的知识点为基础,展开对本章的全面巩固,在关键部分老师又利用学案加以开展.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并让学生展开想象,一个练写一个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王老师语言亲和力强,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只是中间在练习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
总的来讲,这堂课很成功,学生有思考,内容又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