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分子与原子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分子与原子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三、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四: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前预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如金刚石由(填分子、原子、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课堂练习】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因为固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2)氯化钠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4)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6.”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7.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我国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首先确认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和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非常重要。

掌握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下面是一些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一:填空题1. 原子是由 _____ 组成的。

2. 分子是由 _____ 组成的。

3.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 _____。

4.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 _____。

5. 原子是无法再分解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练习题二: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A. 水B. 铁C. 盐D. 醋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铜C. 水D. 汞3.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以 _____ 比例结合而成的。

4. 分子式H2O表示:A. 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B. 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组成的分子C.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D. 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5. 化学式NaCl表示:A. 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 一个钠离子和两个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C. 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D. 一个钠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练习题三:简答题1. 请解释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3. 请解释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变化。

4. 如何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比例?5. 请举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

练习题四:应用题1. 用符号表示以下各物质的化学式:氧气、水、二氧化碳、食盐。

2. 分解以下各物质,给出其组成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式:二氧化铁、二氧化硫。

3. 使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等号两边的原子数要 _____,同时符号两边的 _____ 要相等。

4. 银的化学符号是Ag,铜的化学符号是Cu,请问亮铜反应中形成的银、铜离子的离子式分别是多少?5.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铁与硫反应生成亮黄色的二硫化铁。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1. 化学的基础单位: 原子2. 具有质量的粒子: 原子3. 同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5.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8.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符号: 原子10.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1.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2.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化合物13. 原子的质量基数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6.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7. 氧气的化学式: O218.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9. 氢元素的符号: H20. 原子实的电荷数: 电子数2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22.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23. 同种元素的不同质量物质: 同位素24.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 离子25. 具有一定质量,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26. 物质中氧气的分子数: O22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28.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29. 在化学键中原子的组合形态: 分子30.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1.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32.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33. 水的化学式: H2O3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5. 能保持元素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位: 原子36.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3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38.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39.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40.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元素的种类和比例4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4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43. 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结合的原子: 化合物44.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45.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 离子4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7.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4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5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1. 氧元素的符号: O52.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5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55. 水的分子式: H2O56.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57.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5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9. 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顺序6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1.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6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63.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4.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65. 氧元素的符号: O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6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8.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9.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70.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7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72.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73.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74.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7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6.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77. 氨的化学式: NH378.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什么: 离子79. 水的化学式: H2O80.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81. 元素的原子序数: 用于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82.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8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8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85. 碳元素的符号: C86.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7. 苯的化学式: C6H68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90.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91.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92. 氧气的化学式: O293.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94. 具有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95.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9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7.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9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9.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0.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01.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102.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03.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0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05.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06.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0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0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9.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10.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11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1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13.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1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15.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116.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17.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18.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19.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20.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21.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12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2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24. 硫元素的符号: S12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26.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27.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128.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129.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130. 氮的化学式: N131. 水的分子式: H2O13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3. 氮元素的符号: N13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5.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3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38.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0.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4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4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43. 含有聚合物的天然材料: 天然橡胶144. 碳元素的符号: C145. 氯元素的符号: Cl146. 含有聚合物的合成材料: 塑料147.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148.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49.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50.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51.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15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5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55.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56. 氨的化学式: NH315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58.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15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0.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6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63. 具有碳元素构成的化学物质: 有机化合物16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67.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68. 氯元素的符号: Cl169. 具有相同原。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分子和原子知识讲解考点1:分子和原子1、分子的特性:(1) 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 。

(2) 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 ,运动速度___________(3) 分子等微粒间有_____________ 。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微粒。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 2: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 ?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 1个氧元素和 2 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 2 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② 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3.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__ ,其次是 _______ 。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 ,其次是 ______ 。

(3) .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4.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提问 ] 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 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 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讲解 ]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 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元素原子概念 联系 具有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___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粒子区分_______________ ,不表示个数,即表示 ________ ,又讲 _________ ,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 范围 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 “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或 “水里由氢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但不能说 “水是由二个 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九年级化学 -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 -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分子__、__原子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氧气由__氧气分子__构成,汞由__汞原子__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质量__和__体积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__不断运动__着。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加快__。

(3)分子之间有__间隔__。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增大__,遇冷时__缩小__的缘故。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化学性质__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__分子__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__分子__会变成其他物质的__分子__。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__原子__,__原子__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_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6.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__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__不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节练习题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C)A.小麦可以磨成面粉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C.食盐放入水里会逐渐“消失”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D)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A.酒精B.水银C.氩气D.硫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D)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6.对下列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B)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C.苯由苯分子构成D.硅由硅原子构成7.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加点的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C)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8.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B .微粒观:过氧化氢(H2 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C .守恒观: 100mL 的水和 100n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 200mLD .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 OH ﹣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D 【详解】A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B 、过氧化氢(H2 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0mL 的水和 100m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00mL ,选项错误;D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白色污染 ”B .乙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 【详解】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 白色污染 ” ,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大,不符合题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会在不断地运动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详解】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习题

3-1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详解1、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 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①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H元素,1个质子,0个中子)④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既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其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性质:①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分子、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常考考点考点一分子的性质【例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题曲《雪花》及以“一朵雪花”为关键词之一的表演,给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下列有关雪花的说法正确的是()A.雪融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C.一片雪花由许多个水分子构成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一隅三反】1.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2.1滴水中聚集着大约1.67×1021个水分子,这句话不能说明()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的体积很小 D.水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3.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

3.1分子和原子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可构成分子2.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A.②③④B.①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3.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镁D.液氧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B.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气体放出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10.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水变为水蒸气,主要改变的是(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水分子质量变大C.水分子间隔变小D.水分子间隔变大12.一个氧分子(O2)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A.元素的种类B.氧原子的个数C.氧分子的个数D.碳原子的个数1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氢分子C.氧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1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氢气)B.O2(氧气)C.H2O(水)D.H2SO4(硫酸)15. 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 ℃,p=22.05 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395)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实验现象为。

科学证明,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等构成的。

此实验说明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如果烧杯中的水是热水,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这是因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分子;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图中金属汞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观察示意图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而在化学变化中再分,但可以重新组成新的;这充分说明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构成的。

3.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粒有大小B.微粒有质量C.微粒间有间隔D.微粒不运动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氧化汞可以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6.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7.回答下列问题。

(1)氧分子是由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2)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

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本实验说明。

8.图表示氢气(H2)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1)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氯分子变成,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3.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 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A.A B.B C.C D.D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3.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改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7.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8.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9.下列事实或现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冰雪融化B.走进茶叶店,可闻到茶叶的清香C.碳酸受热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10.下列实验和事实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B.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蒸发变为水蒸气1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1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1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1.6×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1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6.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A.品红溶解B.篮球充气C.酒精挥发D.柳絮飞扬17.以下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序号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水分子间的间隔很小B 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 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受热时体积增大D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溶剂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A.A B.B C.C D.D1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1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碳原子结构不同B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氧分子变小了40L钢瓶中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A.A B.B C.C D.D20.“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22.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1、分子是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2、、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粒子;原子是粒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3、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D.分子大,原子小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化学处于所有自然科学的中心地位.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B.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C.原子化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裂变成原子D.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6、(2008•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7、某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B.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8、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A.工业冶铁Fe2O3+3CO 高温2Fe+3CO2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9、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原子大B.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C.分子不停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D.分子间空隙大,原子间空隙小10、用分子观点解释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11.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3.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1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C.红色的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其它中药混合的药味16.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17.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18.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19.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21.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原子种类D.相对原子质量2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23.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与原子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与原子知识点及习题

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九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授课主题分子和原子教学目的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学重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授课日期及时段2017年9月28日15:00-17:00教学内容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式:。

符号表达式:。

双氧水制氧气:文字式:。

符号表达式:。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和;收集装置应根据气体的和来选择。

装置名称及使用:二、课程导入酒香不怕巷子深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这都是为什么呢?三、本节知识点讲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石”字旁的固体:如:碳、硅。

都是有原子构成的。

)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氦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结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探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学生实验:A 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B 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A 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B 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结论:(1)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 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思考: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练习: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东营区第一中学度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导析含解析新人教版

东营区第一中学度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导析含解析新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九年级上化学 分子和原子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九年级上化学  分子和原子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4•四川中考)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B.个数增多C.间隔增大D.体积增大2.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是由于()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4.保持水(H2 O)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5.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6.(2014•广东中考)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7.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A. 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8.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100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10.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小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11.(2014•山东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D.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二、填空题12.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毫升,其原因是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七)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七)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七)分子和原子(含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七)分子和原子一、知识点梳理与练【知识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在运动,只是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慢;除分子外、原子和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 如图,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

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A. 体积小、质量小B. 在不断运动C. 相互之间有间隙D. 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2. 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了()A. 分子间可以再分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

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 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 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知识点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化学现象】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分子运动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导致的,如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扩散,蒸发等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质。

4.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 从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B. 该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C. 该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6.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
一、知识讲解
考点1: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

(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__________,温度________,运动速度________。

(3)分子等微粒间有___________。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2.特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
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其次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其次是______。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提问] 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
元素原子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考点3: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来源:
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氧:________ 氢:__________ 碳:_______
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铜:________ 钙:_________ 氯:_________
2.元素符号读法
如:C读_____,S读____,Cu读______,等等。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即表示_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 元素周期表简介
见附录: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_____个横行,_____个纵行。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在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B.碳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
【答案】B
【解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几千万种物质。

其中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种类最多;因此,含碳元素的种类最多。

【例题2】
【题干】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构成的
【答案】(1)汞原子(2)二氧化碳分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原子、离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构成物质时,它们的关系是:
在常见的物质中:
【例题3】
【题干】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与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B.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酸乙酯分子是由中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D.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乙酸乙酯是一种纯净物,属于有机物。

乙酸乙酯是宏观物质,应从宏观角度叙述它的组成,即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而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是乙酸乙酯的分子,所以,在叙述物质组成时,要注意层次,注意宏观叙述和微观叙述的不同。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氢原子B.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D.氢元素和氧元素
2.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化合物的分别是
( )(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酒精的挥发和酒精的燃烧没有本质区别
4.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
数目增多
5.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木材制成桌椅B.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D.夏天水分蒸发比冬天快
6.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O B.Si C.Al D.Fe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B.该元素的名称为镁
C.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 D.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为24.31%
【巩固】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往下图试管
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D.一定是混合物
3.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选项:
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改变。

①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______。

②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______。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______。

④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
完,是因为______。

⑤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快,说明______。

⑥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______。

⑦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______。

⑧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______。

4.据《生活报》报道,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

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和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一个氯分子组成的
D.二氯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的
5.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氯酸钾(KClO3)中共同含有的是______元素。

6.二氧化碳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拔高】
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
3.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