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05_第五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工人:工资,资本家:m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复杂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复杂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复杂经济体系在经济学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系,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因素和方面。

这些包括生产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垄断、政府干预和财富分配等方面。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和它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生产力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生产和交换的组合。

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取利润。

生产力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关键指标。

高效的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高生活水平,而低效的生产力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

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教育等因素对生产力水平的影响非常重要。

市场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供需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由供求双方决定。

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竞争、刺激生产力增长和商品的改进。

但是,市场机制也可能导致垄断、过度经济集中、资本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政府干预的程度、市场的透明度和对垄断的监管等因素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还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即雇佣劳动力的过程。

劳动力市场可以影响生产力、工资水平、劳动力的安全和培训等方面。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实现劳工保护和公平分配很重要。

然而,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竞争、工资低、职业安全和社会福利保障缺乏等问题也是这个经济体系中的困境。

垄断垄断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之一。

通过控制市场份额、种类、技术和资源等方面,垄断者可以掌握市场价格和供应量的控制权。

垄断造成了支配性地位的影响、潜在的利润挤压、低效率和创新的冻结等问题。

政府对垄断的监管和独立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减轻垄断的影响。

政府干预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干预非常重要。

政府干预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如稳定价格、垄断监管、福利和资源再分配等方面。

国家对基础设施和经济环保的投资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然而,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不透明的政策也可能影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财富分配资本主义中的财富分配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财富的集中度和资源的再分配是一些资本主义经济面临的挑战。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另一类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 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称为 结构性失业人口。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
20
3、继续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目标模式
• 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价格。改革的目标, 就是将这一模式改革为三类主体定价: • ①国家定价领域 • 主要是对于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 生、垄断以及最大宗的商品的定价。 • ②生产者和经营者定价领域 • 中小企业以及广大非国有经济的商品定价。 • ③生产者、经济者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定 价领域。
2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 求 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生产目前只 能是商品生产,因此经济形式也只能是市场经 济形式。 • 2、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发展深化的结果 过去,我们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实 践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只是一 种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形态。 3
• 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微 观经济活动主体 • 1、企业的概念 • 企业是产品及劳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是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可以 称作国民经济的“细胞”。
8
企业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①它必须是该组织内各当事人经济权利的 集合,即所有者权利、经营者权利的集合, 即“法人” • ②这种经济权利的集合是在一定制度安排 下实现的 • ③它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独立 承担财产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 1、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 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节,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 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发挥国有企业在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重要作用
14
2、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 ①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进 资产合理流动与重组,增强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 • ②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 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 ③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
1.资本总公式:G—W—G’。 2.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 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时,它才转化为资本。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经过两次交换后 资本价值发生了增值,这与价值规律要求的 等价交换原则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本章重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价值 增殖过程、不变资本与可变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 方法、工资的本质及形式
.
1
故事一则
兄弟两人从父亲那里分别得到了10万元的 遗产。老大用这10万元购置了一整套家具, 不久就把钱花完了;老二则用这10万元租了 一个店面,从温州批发了一批皮鞋进行经营, 不久,10万变成了20万、40万······
.
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 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劳动者在法律上要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8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 产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
5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1)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等价交 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不等价交换中,一方 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 值增值。
(2)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离开流 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 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 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

安徽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五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安徽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五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对劳 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 劳动力对资本供应决定增加的趋势,其结果必 然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部门出现大量的失业 人口,即相对过剩人口。
原因:(1)由于技术进步和机器被广泛使用,
生产操作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降低,导致大量 妇女、儿童加入了劳动大军;(2)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使小生产日益分化,大批农民与 手工业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3) 资本积累基础上形成的激烈竞争使中小资本家 破产,也需要另谋职业。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 律和 趋势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资本
积累必然要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两极分化:在资产阶级一极是财富的积 累,而在无产阶级一极则是贫困的积累。
三、资本扩大的形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 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质意义的资本积累
2、资本集中是通过竞争中大资本兼并小资本,或 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为股份公司的办法,把 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3、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第一,资本积聚表现为资本“增量”,由
资本构成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
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 取得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工人所 使用的生产资料增加——生产资料比使用它的 劳动力相对增加了——技术构成的这种变化反 应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 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小——资本的有机构 成必然会不断提高,即: C : 不断提高二、扩大再生产
1、定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过程,从而 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
特点:清楚表明资本循环运动的目的是实 现价值增殖。
20
2.生产资本的循环(p111)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循环。
P … W´ — G´• G — W … P
特点:清楚表明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再生产。
21
3.商品资本的循环(p111) 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循环运动。
W´ — G´• G — W … P … W´
50
五、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即生产资本两种 划分的区别): (p116)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 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而 来,生产资本的价值量与货币资本量相等。
51
生产资本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 资本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的资本叫可变资本,所以生产资本可以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依据价 值周转方式不一样,生产资本又可以分 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以生产资本 会有两种划分方式。
33
资本的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 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劳动时 间是劳动者为生产产品而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 劳动对象进行生产的时间,非劳动时间包括原 材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 和劳动过程正常的中断时间。 (p114)
34
劳动时间
资本的生 产时间 非劳动时间
原材料的 储备时间
自然力独立发 挥作用的时间 劳动过程正常 的中断时间
35
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 生产资料 与劳动力 相结合的 时间
原 材 料 储 备 时 销售时间 间、正常停工 时间、自然力 独立发挥作用 的时间
36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能反映资本 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 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资本周转 一次所需的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 越快,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呈反向变动 关系。(p113)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循环周转和周转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循环周转和周转

资本循环 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在运 动中得到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 点的全部运动。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G

W
购买阶段 货币资本
为m生产 做准备
Pm
A
•••
P
•••
W′

G′
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 生产m
售卖阶段 商品资本 实现m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 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固定 资本 磨损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指厂房机器设备等固 自然力 使 用 定资本由于使用和自然 的腐蚀 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损 指机器、设备等固定 劳动生产 新机器 资本由于科学技术进步、 率提高 的出现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 引起的贬值
加快流动 资本周转
二、资本周转
预付可 剩余 可变资本年 年剩余 企业 变资本 价值率 周转(次) 价值量 甲 2000元 100% 3 6000元

2000元
100%
6
12000元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 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
M=m´· n=m· v· n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二、资本周转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资本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循环 第二节 资本周转
第一节 资本循环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1.产业资本循环的 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是投放在工业、 农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 产部门的资本。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共54页文档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共54页文档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6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
的价值增值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 ——剩余价值率。其他条件既定,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正相关。 ——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占比越大,剩余价值就越
多,利润率越高。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率越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3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
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 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 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 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8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资本周转的时间。 在资本有机构成以及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利润率 和周转时间成反比。这可以从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剩余劳动 来理解。如果两个相等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它们 在一年内推动的剩余劳动也不同,生产的年剩余价值量也 不等,从而利润率自然也会就不等。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3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理解平均利润率的几个要点:
——平均利润率不是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而只是资本主 义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趋势。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应该考虑到加权平均,即除了考虑 各部门的个别利润率之外,还要考虑各部门资本在社会总 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以资本的可流动为前提的,这暗 示着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小,市场结构应更接近完全 竞争市场。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
一、 产业的划分
产业划分是按一定的标准把具有不同特征的产业进行 分类,以便进行产业管理和产业研究。 两大部类划分法(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区分为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社会的生产部门相应地分为生 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三次产业划分法: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A部门(农 业产业)、I部门(工业产业)和S部门(服务产业),简称 “AIS分类法” 。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
一、 区域经济层级及其特征
4. 省域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中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之间 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省域经济以特定的省级行政区划 为地理空间,以省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 源,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省域经济 具有以下特征: (1) 省域经济的特殊性。 (2) 省域经济的独立性。 (3) 省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
二、 区域经济布局
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4.科技因素。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
三、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据特定区域中各个因素条件和可 能的发展趋势,对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中带有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问题所做的总体 部署和筹划,以达到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腾 飞的目标。
第一节 中观经济的内容和意义
一、 中观经济的提出
中观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之间,以区域经济活动、产业经济活动和地方政府的 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
中国中观经济研究虽然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的理论 成果,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明确了基本的理论范 畴,在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但不管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运行实践来看,中 观经济的研究仍比较薄弱。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2)斯大林从生产关系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 把生产关系概述为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 畴。
9
2.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经 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任务是揭示 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2
23
在此编辑您的标题
•2、价值量的计量:由简单劳动(基 本计量单位)决定,商品价值体现的
是人类劳动自身,复杂劳动创造的价
值是简单劳动的多倍。折算是在商品 交换中自发实现的。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
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普
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
练的劳动。

3
4
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学习意义。
5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存在
基础
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7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 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8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1)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表述 为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关系)、分配、交换、 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 存。
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因此不能消除竞争。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这些“局外企业”之间,以及它们与垄断企 业之间势必存在竞争。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始终存在。
(2)垄断竞争的基本形式
垄断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竞争是垄断竞 争,即以垄断资本为主体或主要方面而 展开的竞争。垄断竞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1)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3)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3)垄断竞争的新特点(与自由竟争相比)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目的不同 高额垄断利润
超额利润
手段不同 改进技术、政治力量、改进技术,提高 经济实力、暴力手段 劳动生产率
范围不同 国内到国外的经济、 国内的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
(3)金融寡头及其统治
金融寡头——掌握着庞大的 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 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 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 家集团。
金融资本的统治,包括对经济 和政治生活的全面控制
金融资本 的统治
经济上: 参与制
政治上: 个人联合
金融寡头通 过掌握一定数 量的股票来层 层控制企业的 制度
统治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萌芽(准备过程)
14-15 17世
世纪
纪40
资本156原世始纪积年累代
海外圈殖地民运掠动夺
美国南北 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 奴隶市场
1.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萌芽(准备过程)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14-15 17世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ppt课件
(1)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14
(三)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
指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生产资料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15
2.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 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量,资本家购 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差额。由于 工人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因此, 资本家不仅要求工人在一定劳动的必要劳 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要 求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在剩余劳动时 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5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1)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等价交 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不等价交换中,一方 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 值增值。
(2)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离开流 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 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 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第二,价值增殖过程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的,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
第三,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是既在流通 中又不在流通中进行的,是在流通领域和生产 领域中完成的。
18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资本的实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 2、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 在的资本,其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 价值量 。
1.资本总公式:G—W—G’。 2.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 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时,它才转化为资本。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经过两次交换后 资本价值发生了增值,这与价值规律要求的 等价交换原则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
一、 区域经济层级及其特征
2. 县域经济内涵及其特征。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中央 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郡县制”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机制,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国的县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已 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不仅是相对固定的行政区域,而 且是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最完善的一级基层政权。县 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体来说是以县城 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由农民、 村落、集镇、中心城镇(县城)组成,区域界线非常明确,与城 市的“市辖区”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
三、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从中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看,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效
率与产业集中度有很大关系。产业集中度高往往资源配 置的效率也高,反之则反。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
三、 产业组织
转型期中国产业组织应该向集中推进,第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实力雄 厚、资源整合能力强、产权属性相同的优势,推动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 重组和产业链整合。第二,加大产业集中发展的整体规划、扶持引导, 推动国内产业优化重组,加快培育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第三, 在坚持和尊重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和 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各类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并购重组、集中 发展,坚决制止低水平的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引导各类产能落后企业 的有序退出。第四,以国家利益和产业规划为纲领,打破地方利益、部 门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制约,编制科学规划、成立权威机构、配套有效政 策,推动适宜集中发展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和领域的集中有序发展。 从全局角度对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提高国内产业 集中度、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长远繁荣的 动力之一。

05第五章 地租与地价理论

05第五章 地租与地价理论

1.1 地租理论概述
1. 1. 1. 1. 1. 1. 1. 1. 1 2 3 4 地租的概念 地租的类型 地租理论的发展 地租与房地产
1.1 地租理论概述
1. 1. 1 地租的概念
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作为一般用语, 通常可以将其理解为 是租用土地所付的租 金,或出租土地所获 的报偿;但作为经济 学(尤其是政治经济 学)的学术用语,地 租则具有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垄断地租
1.1 地租理论概述
1. 1. 3 地租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早期地租理论 (威廉· 配第、杜尔阁)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詹姆斯· 安德森 杜能)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地租理论 (萨伊 马尔萨斯)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马歇尔 克拉克) 马克思主义 地租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 (萨缪尔森 雷利· 巴洛维) 阿朗索 竞标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城市土地价格
土地税收理论
1.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是土地经济学和房地产经济学的 重要基础理论,它对于土地的分等定级、合理利用以 及制定地价、地税政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 地租理论概述 1. 2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 理论 1. 3 城市地租及其形态 1. 4 新古典主义地租理 论
垄断地租
1.1 地租理论概述
1. 1. 2 地租的类型
劳役地租 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划分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地租类型
契约地租与经济地租的关系(三版 P57) 按经济学 雷利·巴洛维认为:“契约租是对财产 所有者的实际支付。它可能超过或低于理论上 的观点 财产可以获得的地租。当它大于应付地租时, 承租人必须交付一部分本来应归于他的资本、 政治经济学 劳动或管理投入所得;当它低于这个数额时, 承租人则能分享一部分地租。”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 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特征的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一、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
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与经济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社会?
二、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条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建立-19世纪70年代,分散竞争 二、从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形成:技术进步与资本集中(兼并)——竞争力的集中 缺陷:(以效率为标准)
生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市场问题) 垄断企业控制市场,使得小企业成为垄断企业的附庸 阻碍了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降低配置效率 抑制技术革新,降低经济活力
资本积累(资本势力与资本主导)
资本主义的萌芽。 重商——交易——分工——生产率提升——利润——资本积累
(15-17世纪的欧洲国家)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对外:殖民掠夺 对内:重商主义的国家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时间:17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的 形式:宪政运动或暴力革命 目标:自由与平等——权利 结果:私人产权(第三等级)的界定和保护——资本积累与大规模投
资——工业革命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本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本质特征是通过雇佣劳动力占有与剥夺。(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保证了有效组织生产要素的基本条件。) 前提条件:自由平等的交易关系:劳动力的人身自由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独资企业 股份制企业(资本的社会化-优化) 法人股份制企业——法人机构的交叉持股 国有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互相制约 任何一个部类的积累都不是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
限度和有制约的积累过程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前提: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一)理论内容: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增长最 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 造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 料的生产。 该规律制约着社会总产品各构成部分的增 长速度 2. Ⅰ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Ⅱ 生活资料 增长的制约。
基本条件: Ⅰ(v+m)= Ⅱc 上述公式可派生出:
Ⅰ(c+v+m)=Ⅰc +Ⅱc Ⅱ(c+v+m)= Ⅰ(v+m) +Ⅱ(v+m)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和基础,但积累不是 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3、实现资本积累的两大条件:
四 新经济下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一)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知识 要素驱动,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
(二)实践证明,新经济并未消除经济危机。 (三)新经济非但未能消除经济危机,而且使经济
震荡加剧。 1加剧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人才市场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加剧。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了资本市场泡沫与金融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现象层面的两对矛盾 ◇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
本章重点难点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
前提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周期性
本章重点难点
(二)教学难点
1.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2.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及三大交换关系 3.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4.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Ⅰ 变,而在于 m产品结构的不同,即产品使用价值的改变。
C,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 Ⅰ(v+m) >Ⅱc。 ★ Ⅱ(c+m-m/x) >Ⅰ(v+m/x) (m/x:个人消费, m-m/x:积累)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假定:☆m`=100%;
☆第Ⅰ部类各年积累率为50%,第Ⅱ部类的积累率是在和第Ⅰ 部类的交换中确定的; ☆资本有机构成历年相同没有变化。 Ⅰc :v=4:1,Ⅱ Ⅰc :v=2:1
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等于社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总量 和结构。 (3)Ⅱ(c+v+m)=Ⅰ(v+m)+ Ⅱ(v+m)
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实现,即社会所生 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等于社会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总量 和结构。
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Ⅰ(v+m)=Ⅱc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与经济危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 经济危机
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马克思社会总 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马 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形式 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总 资本运动的特点、规律,能够分析两大部 类生产部门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经 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3. 比例失调的两种类型
(1)局部比例失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又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加以纠正。
(2)宏观比例失调:主要指普遍的生产过剩, 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经济危机的表现 2、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3、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商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该规律最终受消费资料发展的制约
五、 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一)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客 观存在的依赖和制约关系,揭示了社会资 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
(二)公式只是表明了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 件,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现实中还取决于 宏观调控和企业经济行为等因素。 资本主义两大比例关系经常失调。
社会生产部类的划分 ➢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包括采矿、
冶金、燃料、动力、机器制造等重工业部门 和为重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业生产部门; ➢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包括纺织、 食品等轻工业部门和农业中的大部分粮食生 产等。
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
第二节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一)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1、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 第Ⅰ 部类能够为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
产资料; Ⅰ(c+v+m)=Ⅰ(c+△c) + Ⅱ(c+△c) 第Ⅱ 部类能够为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生
活资料; Ⅱ (c+m)= Ⅰ(v +m/x) + Ⅱ m/x +Ⅰ△v+ Ⅱ △v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示及其实现过程
假设社会总产品的组成如下: Ⅰ 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 1500c+ 750v + 750m = 3000
其中 Ⅰ(1000v+1000m)>Ⅱ1500c
表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基本条件
A, 货币储藏到一定的数量;
B,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能否购
买到追加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4.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要素即生产资料从哪里来?
Ⅰ A,对第 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分析发现,生产资料是从简单再生产内
部创造出来的 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区别,首先不在于价值量的改
Ⅰ(v+△v+m/x)=Ⅱ(c+△c)(交换关系)
★ 派生条件
Ⅰ(c+v+m)=Ⅰ(c+△c) + Ⅱ(c+△c)
第Ⅰ部类的产品必须满足两个部类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对生产资料 的全部需要
Ⅱ (c+v+m) =Ⅰ(v +△v+m/x) +(v+△v+m/x)
第Ⅱ部类的产品必须满足两个部类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对生活资料 的全部需要(特别是新追加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
6.没有技术进步 ☆m`=100%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假定:整个社会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总价值为9000亿 元。 其中:第Ⅰ部类产品价值为6000,第 Ⅱ部类产品价 值为3000, 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是4∶1,m’=100%
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1.三大交换关系 (1)Ⅰc在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实现价值的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三、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1、含义 2、两者关系 (1)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 (2)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高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经济发展阶段与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演变 (1)工业化初期——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2)工业化中后期——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主
1、为什么分析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分析简单再生产,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 些特点:
1)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养 活了资本家。 2)分析再生产过程,可以认识资本的本质和来源。 3)工人的个人消费,工人阶级的再生产是资本主 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几个假设条件
1考察的是纯粹资本主义经济,只有资本家和 工人两个阶级。 2生产周期为一年,C的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 到产品中去。 3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 4没有对外贸易。 5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风险。 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制度存
在,经济危机必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五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尖锐 化的表现,同时又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了这一 矛盾。
(二)加快资本集中,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七 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1 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 2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3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补偿,实物的替换。 (2)Ⅱ(v+m)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Ⅱv、
Ⅱm的价值得到实现,资本家和工人都分别 购买到消费资料。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两大部类剩余 的产品都得到实现。
2.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
(1)Ⅰ(v+m)=Ⅱc 说明了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Ⅰ(c+v+m)=Ⅰc+Ⅱc 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实现,即社会所生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 题
(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
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
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 的总和
2、社会总商品资本的流通
G—W---P---W’
(G—W --P--)W’—G’
g—W (消费)
六、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
1. 再生产矛盾的具体表现 (1)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