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doc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说明:《会考说明》P2的四.考试内容是复习提纲,请注意参照提纲内容认真读课本内容.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1.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2. 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3. 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5.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6.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1)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7.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8.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1)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2)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3)周期:1个恒星年(4)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5)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图1图2(1)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2)自转和公转方向(3)日期及节气(4)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5)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6)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7)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8)公转速度的变化(9)能联系的知识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单元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单元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 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Word版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Word版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1.1人类认识的宇宙1、常见的天体类型:恒星:星光闪烁;行星:不停移动着的;月亮:有圆缺变化;星云:轮廓模糊;流星:一闪即逝;彗星:拖着长尾巴;星际中的气体和尘埃。

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4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5、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6、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1)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2)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3)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3、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4、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5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关系)(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极光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开发宇宙⑴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⑵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⑶矿产资源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4)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2、地球的公转(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一、自然地理
1.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球基本参数
(2)地球形态与地球运动
(3)地球与环境的关系
2.自然地理系统
(1)大气系统:气候、天气等
(2)水文系统:水循环、海洋、湖泊、河流等(3)陆地系统
①岩石圈和地球表面的演化
②自然灾害与防治
3.资源与环境
(1)自然资源
①能源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生物资源
④土地资源
(2)环境问题
①水、空气、土壤污染与治理
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人文地理
1.人类与地球
(1)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2)历史地理:文明与文化、城市与人类居住、交通与通讯等
2.人口与城市
(1)人口地理:人口规模、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
(2)城市地理: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环境等
3.经济地理
(1)产业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2)国际经济:贸易及其区域分布、经济合作等
4.区域地理
(1)地域差异与分析
(2)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优化、创新等
三、地理技能
(1)地图技能
(2)图表技能
(3)调查与统计分析技能
(4)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5)实践环节: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 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高一会考_复习提纲

高一会考_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宇宙环境河外星系1.总星系其它恒星系统银河系其它行星系统(木卫系,土卫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因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并不特殊;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地球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

3.地球出现生物的原因: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B.地球处于一个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C.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D.地球有大气层。

E.地球上有大量的水。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由内向外):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4、(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干扰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极地出现极光、产生自然灾害。

5.人类宇宙探测大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2003年我国“神州五号”载人上天成功。

宇宙环境的主要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太空垃圾产生是人类发射各种航天器而产生的废物。

)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90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高一地理会考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高一地理会考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高一地理会考第一、二单元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陨星 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飘动的云2.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类地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A.内部物质核聚变反应 B.内部物质核裂变反应 C。

黑子和耀斑的能量 D.太阳风的能量4.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B.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产生磁暴现象C.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D.太阳活动放出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直接所用的能源5.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爆发 C.太阳辐射 D.核聚变反应6.关于宇宙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宇宙环境中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和矿产资源B.人们可以利用宇宙空间具有失重的特点,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C.太阳能是宇宙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目前对其利用还处于研究阶段D.对月岩标本分析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中全部矿产资源,并且还富含地球没有的能源7.下列日期或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A.冬至日 B.l月初 C.夏至日 D.7月初8.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A.23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天 D. l太阳日9.每年六、七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的规律是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10.北京与纽约的时刻不一样,主要是由于:()A.地球公转的影响 B.地球自转的影响 C.黄赤交角的影响 D.地球大小的影响11.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

北回归线上 B.北极圈上 C.南回归线上 D。

南极圈上12.当西八区的旧金山区时为 10月 8日 6时,北京时间为()A.10月8日22时 B.10月9日18时 C. 10月8日18时 D. 10月7日22时13.下列四城市中,6月22日白昼最长的是()A.新加坡B.雅加达C.悉尼D.北京14.下列城市中,6月22日上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海口B.广州C.武汉D.北京15、依据气象统计资料,我国将夏季定为()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16.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主要成分是()A.水汽和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快远日点(7月初)快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一)
说明:《会考说明》P2的四、考试内容是复习提纲,请注意参照提纲内容认真读课本内容。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5、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1)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7、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8、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1)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2)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3)周期:1个恒星年
(4)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5)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二、考题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
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
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
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
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
图1 图2
(1)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
(2)自转和公转方向
(3)日期及节气
(4)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5)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6)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
(7)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
(8)公转速度的变化
(9)能联系的知识点:
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 、D )
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 到C ) 当地球运行到A 点(或C 点)时:
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 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 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到(A/C )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 到A 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
从A 到B
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
要求:将下面的内容当作“知识点”一样背下来。

1、做材料题的主要方法:
1)由粗读到细读材料,要有耐心地慢读材料;
2)根据对应的题的答题要求,找出关键词句,然后用笔圈上符号。

3)巧妙借用材料中的原句答题:即用好题中的“已知条件”;4)到选择题中看看有没有和本题有联系的现成的知识答案。

5)答题时,先思考此题用哪个知识点。

6)答题要分出1、2、3的序号。

确定序号的多少,请参照该题的分值来判定。

7)对于太难的材料题,也不能留成白卷。

方法是:将材料题的内容复述一遍。

2、答“启示”“认识”类的题,做到:
1)至少答两点;
2)必须用历史术语词句。

少用“认真学习,报效国家”类的套用句子,禁用口头语类句子。

3)把“已知条件”用完。

3、做选择题的难题的方法:
1)对于文句长的选择题,要细读,并划出关键的词句。

2)用排除法选出候选答案,再根据题意,选出“最恰当”的选项为此题的答案。

1、一个正常的考试心态。

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学生都把分数看得相当重要,怕考砸了没办法跟父母交代,怕让父母失望。

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考试的心态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适当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但过度的紧张感能阻碍学生思维,所以,首先得有个正常的考试心态,实在太紧张,不妨多深呼吸,或者试试“意识视野”,当人凝视一件物品时,原本视野中的其他杂物将会完全消失,便有助于集中意识和稳定情绪。

所以,当认为自己太过紧张无法集中精神在考卷上的时候,不如试试上述两种方法。

2、拿到试卷后,千万不要急着做题,把题目通读一遍,防止漏题的同时更要了解试卷的整体结构,看整份考卷的题数比例,我们
对于已经掌握的范围会比较有信心,这也是先看题目的意义所在。

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只需要依一般的逻辑常识或者口算便可直接得出答案,从而可以节省许多作答时间。

3、学会标注记号。

现在很多考试都附有答题卡,学生可在做题时,把已经解决的题目、不会的题目、需要再思考的题目分别以不同的小记号用铅笔轻轻的做出记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做完自己有把握的题目的时候,能准确的找出自己接下来要思考的题目,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最大把握的争取多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