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2020年上海民办新北郊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民办新北郊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②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③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展练的人极多。
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
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
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
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某同学想用一句话表达希望家乡图书馆丰富藏书的意愿,下列最合适的选项是()A.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B.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那种摄影术翻版的艺术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引发艺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①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作品的设计能力的退化与丧失②弱化艺术家个性、语言特点③而坠入“无我”之境④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作用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④②①③D. ④①③②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位卑则足羞,______ 。
(韩愈《师说》)______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 •郴州旅舍》)姜夔的《扬州慢》中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
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5.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文学的死亡和蝶化朱大可①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 风别宛丘。
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
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2]。
注:[1]元丰二年苏轼被贬黄州,十四日与苏辙相别陈州,先赴黄州。苏辙随后携苏轼家小至黄,再自赴筠州谪任。齐安:黄州古称。[2]苏轼自注: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
12. 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
A. 《短歌行》(曹操)B.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暗暗照应诗歌标题,表明诗人所见是河北之景。结合注释“羁留北方至死”可知,此时诗人北渡黄河,羁留他乡,眼见落叶飘飞,河水滔滔,更加引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下句由实入虚,由眼前秋风木叶,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更给人无限悲凉之感。
D. “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4. 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2. C 13. B
14. 答案示例:本词中“神州泪”表明词人为国破家亡而悲痛; “常恨世人”三句中词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不恤国事,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这些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不胜感激。
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B. 久仰兄长大名,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可能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如您们需要帮助,我们将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D. 今天的活动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李教授将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答案】B【解析】A.“专程”和“在家恭候”都是敬辞,不可用于“我”,用语不得体。
B.“拙著”“鄙人”“才疏识浅”都是谦辞,用语谦虚,“敬请斧正”是请对方修改,是敬辞,用语得体。
C.“鼎力相助”是感谢对方的帮助,不能用于自己帮助公司,应改为“大力相助”,用语不得体。
D.“高见”用语不谦虚,“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请别人听意见,用语不得体。
故选:B。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
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
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
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
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
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
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
贺辞热情洋溢。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汇编:诗词鉴赏教师版(加解析)
2020年一模汇编:诗歌鉴赏tr2020宝山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B)。
(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解析:古体诗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解析:一年快完的时候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___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5分)解析:诗歌构思特点: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王昌龄)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2020崇明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解析:与思念家人情感不符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B)。
2020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4:诗歌鉴赏
2020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参考答案】12.B(1分)13.A(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5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 C .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参考答案】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精校版)
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
(8分)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
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格律诗集》B.《诗余集粹》C.《古体诗集》D.《曲子词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答案:(二)14. A(明明与诗人互通音讯。
如果与外界不通音讯,那诗人又怎么知道他患了眼疾居家呢?)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译文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注释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虽:虽然。
失:失去。
春城,春城一般指昆明。
昆明,别称春城。
本诗中未透露具体指代地点,或“春城”也可理解为“春日某城”,泛指春色。
醉上:此处指“游玩饮酒赋诗”。
期:约定。
上海市各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虹口区期末(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双调】庆东原(元)白朴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
来往画船游,招飐①青旗②挂。
[注]①招飐:招展,飘扬。
②青旗:青色的酒旗。
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名。
B.“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牌。
C.“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调。
D.“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头。
13.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B.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C.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D.张养浩《中吕·上坡羊·潼关怀古》14.本作品对花的描写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5分)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作品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准确地描摹了春天鲜花盛开的千姿百态。
作者写杏花对人撒娇、柳花随着春风迎面扑来、桃花对人含笑盈盈,都是用一个动词精准传神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
通过对三种花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春天人和大自然特别密切的关系,渲染了春天喧闹和谐的环境氛围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崇明区一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2020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2020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2020一模汇编—诗歌鉴赏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XXX①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②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A.XXX《终南山》B.XXX《游子吟》C.XXX《天净沙·秋思》D.XXX《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A(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此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吼叫;高旷寒冷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墨客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天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想。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团体。
崇明区(三)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XXX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以下对作品作风评价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XXX悲凉B.清幽朴实C.凄楚含蓄D.XXX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三)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教师版)
2023届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23一模·长宁)(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
(8分)_______ (宋)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
(1分)A.《词余精选》B.《古诗源》C.《宋人中调选粹》D.《长短句百首》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
(2分)A.望江南·桂魄B.江城子·赤乌C.扬州慢·冰鉴D.望海潮·玉钩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D(1分)13. A(2分)14.答案示例:上阕“云叶开时冰吐鉴”写仰视所见之圆月,“浪花深处玉沉钩”写俯瞰所及之缺月。
按常理,月的圆缺本有渐变过程,不应同时出现,作者却用变换视角的方法,使上下圆缺的画面同时出现,对比鲜明,触发人事无常的思考。
下阕所写又由圆缺的月形聚焦到月中丹桂,联系起嫦娥的传说,视角丰富且切换自然,使人生聚散无常之思更显深沉、悠远。
(5分)(23一模·杨浦)(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8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唐)孟浩然(唐)韦应物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 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 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13. “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
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赏析)
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诗歌赏析【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项是()(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答案】12.B(1分)13.A(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5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2020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
2020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参考答案】12.B(1分)13.A(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5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 .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参考答案】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2020届上海市长宁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B.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C.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D.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答案】B【解析】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
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登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受如霜。
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故选:B。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表达应注意:①文明得体。
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
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
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
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 《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
2020届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
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着陆区域内既没有太高的凸起,也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
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边飞行边找寻落点。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
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
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一模汇编—诗歌鉴赏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②,年逝觉已催。
【注】①颓:尽②运往:四季更替。
淹物:久留之物。
12.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王维《终南山》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辛弃疾《西江月》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
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
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A(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
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
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
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
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
(8分)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的样子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格律诗集》B.《诗余集粹》C.《古体诗集》D.《曲子词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情绪跌宕且曲折B.记叙和抒情并用C.文词质朴且率直D.用典和比喻兼用15.“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5分)答案:13.(1分)C14.(2分)D15.(5分)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场景,(1分)表现的是作者对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的期待和向往。
(1分)而这样的温馨场面恰恰和前四句“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以及在“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的自己在官场当中重重束缚、有志难伸的处境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说明这样的温馨场景,也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充满了心酸和无奈,(2分)更凸显出他伤感愤世的情绪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控诉。
(1分)虹口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双调] 庆东原[元]白朴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
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
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
来往画船边,招飐①青旗②挂。
【注】①招飐:招展,飘扬。
②青旗:青色的酒旗。
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名。
B.“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牌。
C.“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调。
D.“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头。
13.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B.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C.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D.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14.本作品对花的描写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5分)12.(1分)B 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作品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准确地描摹了春天鲜花盛开的千姿百态。
作者写杏花对人撒娇、柳花随着春风迎面扑来、桃花对人含笑盈盈,都是用一个动词精准传神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
通过对三种花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春天人和大自然特别密切的关系,渲染了春天喧闹和谐的环境氛围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静安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浣溪沙[宋]周邦彦争挽桐花两鬓垂。
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②。
跳脱添金双腕重①,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③。
[注]①跳脱:手镯。
戴上手镯这里指成年。
②踏袜:来不及穿鞋,只穿袜子。
趁:追逐。
③剪春衣:裁剪春衣,寄给远方丈夫。
1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争挽桐花两鬓垂”,以桐花装饰两鬓,尽显小姑娘活泼之态。
B.“弄影照清池”,小姑娘在池边欣赏自己妆容,一派烂漫天真。
C.“双腕重”,戴上金镯,说明姑娘长大成人,显得端庄、凝重。
D.这首词抓住细节变化,写出了女性从活泼到凝重这一必经历程。
13.对这首词的“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四弦悲”写儿时欢笑已经遥远,“悲”字堪称点睛之笔。
B.“夜寒谁肯剪春衣”,剪衣寄远突显丈夫不在身边之“悲”。
C.女性消失了儿时情态,说明生活艰难磨灭了她身上的灵气。
D.本词之“悲”主要体现于“虽儿情如昨,而回首俱非”上。
14.“出帘踏袜趁蜂儿”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儿时情态,细腻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3分)12.D(2分)13.C(3分)14.小姑娘在室内本来是脱掉鞋子席地而坐的,大概在帘内看见蜂儿在采蜜,为了出帘追赶蜂儿,她来不及穿鞋,就踏袜冲出去;(1分)“出帘”“踏袜”“趁蜂儿”三个动词的错杂排列(动作的先后应是“踏袜”“出帘”“趁蜂儿”),(1分)写出了动作的迅捷和小姑娘的可爱情态。
(1分)闵行区(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
(1分)A. 感时怀人B. 山水田园C. 怀古讽今D. 羁旅情怀13. 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温婉自然B. 清新细腻C. 沉郁顿挫D. 豪放悲慨14.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
(5分)12.D13.B14.示例一:(5分)诗歌的第四联表达感情最浓。
“白发倚庭树”,主人公想象自己年老归家,独自倚靠着庭树,举目四望,虽然“故园池台”依旧,但却物是“今是非”,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想象与期盼,同时也写出了一个漂泊者有家难回,而回家更为伤痛的无奈与悲苦之情。
示例二:(4分)诗歌的第三联表达感情最浓。
月明之夜,正是赶路的大好时机,“不知明月为谁好”,诗人联想到今晚一定有人月夜归乡,今夜的月光是属于别人的,但他相信无论迟早,他一定能乘一叶“孤帆”回到可爱的故乡,这触动了诗人的归乡之情,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期盼。
普陀区(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乌栖曲[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①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②奈乐何!【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
②高:同“皓”,明亮。
12.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1分)A.咏史诗B.闺怨诗C.赠别诗D.行旅诗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勾画出吴宫内外两幅剪影,笔法洗练,对比鲜明。
B.第三四句“未”“欲”两字紧相呼应,直白地倾诉心中苦闷。
C.第五六句从侧面淡淡着笔,吴宫通宵宴乐的场景隐入幕后。
D.以日薄西山、月坠江波等景象写时间推移,富有象征意味。
14.末句“奈乐何”一作“奈尔何”,“尔”指吴王。
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联系全文,谈谈理由。
(5分)12. A13. B14. 答案示例一:“奈乐何”更好。
全诗批评吴王日夜寻欢作乐以致亡国,“奈乐何”写出为乐难久的遗憾,暗含乐极生悲之意,更符合上文“栖乌”“落日”“秋月”等景物营造的衰败悲凉氛围。
而且,上文写吴王荒淫全从侧面委婉着笔,不事评论,用“奈尔何”则一下子转变为诗人直斥吴王,显得非常突兀。
答案示例二:“奈乐何”更好。
全诗通过客观叙述时光推移而宫中作乐不辍的场景,含蓄地批评吴王沉醉于轻歌曼舞,日以继夜追求享乐。
“奈乐何”意为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讽刺吴王乐而忘形之丑态,却无一字道破,意深而辞婉,耐人寻味。
用“奈尔何”则直接评论吴王无道,过于直露。
(评价角度:末句诗意的理解1分,把握末句和全诗的关联2分,效果的比较2分)松江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2.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1分)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13.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12.B13.A14.我觉得颔联最好。
此联写出了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蘋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
“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
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蘋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
“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
这一联描绘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