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新编整理初中生必背文言文16篇_初中生必背的50篇文章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16篇_初中生必背的50篇文章初中生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出师表(诸葛亮)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新课标十六篇文言文整理
新课标十六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人不知而不愠.:恼怒、怨恨3、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学而不思则罔.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6、见贤思齐.焉齐:相同7、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8、是.知也。
是,这。
知,通“智”,聪明。
9、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三、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初中必背文言文(热门16篇)
初中必背文言文(热门16篇)初中必背文言文第1篇(清)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初中必背文言文第2篇(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必背文言文第3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初中课标必背文言文16篇必背6 出师表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5、《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6、《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初中课标必背文言文16篇必背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①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②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
③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磨炼的目的是“,”。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正面说明忧困、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句子是“,”。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成才的句子是“,”。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 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 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一节):论述 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9
第二部分:论述见:从正面举例,
说明义的存在。
第三节:从反面举例,
15
七、文章第 2、3 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 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 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 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 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 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 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 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九、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 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 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十、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
4
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语音。 箪 ( d ā n ) 蹴 ( c ù ) 羹 ( g ē ng )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 字?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5、《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6、《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1、《孔子语录》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讲做人应该换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链接: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故:旧的知识。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
初中新课标文言文16篇(新)1.《孔子语录》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讲做人应该换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链接: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lún)语陬(zōu)邑(yì)愠(yùn)殆(dà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初中文言文16篇
初中文言文16篇分则为弃之於敌也。
XXX,勇气也。
一人得其勇,强于十人。
十人得其勇,强于百人。
百人得其勇,强于千人。
千人得其勇,强于万人。
勇者,其言也,义气也,仁心也。
故为国家者,当勇士先,仁义次之,贤智最后。
先勇而后智,非所以保国家也。
智者必勇,勇者不一定智。
故勇智相辅,方能致胜。
今齐师强,我军弱,不可力敌。
当先以智取胜,然后用勇稳固之。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军布阵。
无有差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XXX也。
XXX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XXX、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XXX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XXX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XXX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XXX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XXX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XXX之不信也。
XXX曰:“天下皆虚,吾独实;众人皆醉,吾独醒。
”盖言其志不浅,见机而行也。
今陛下未若XXX,臣不敢高言先度。
但皇上若问臣何为能北定中原,臣以先帝之遗德,与XXX等,并为一体者,兼听臣之言,与孔明论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也需数日之久。
然而,XXX游历三峡,却是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地。
他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感叹山水之美,更是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
三峡之美,不仅在于其壮丽的山水,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16篇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16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16篇《论语》十则孔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潜《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陋室铭》刘禹锡《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第二篇:课内文言文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
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输》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部编版小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
部编版小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1.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16篇是哪些孔子语录(节选)/《论语》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出师表/诸葛亮桃花源记/陶潜三峡/郦道元马说/韩愈小石潭记/俯互碘就鄢脚碉协冬茅;柳宗元陋室铭/刘禹锡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爱莲说/周敦颐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 中考必背19篇文言文(全文内容)1、《论语》十则(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文言文】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大全
【文言文】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大全文言文是我们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初中共有16篇必背文言文,接下来分享具体内容。
1.《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新课标16篇必背文言文内容精析
新课标16篇必背文言文内容精析一、《论语十则》内容要点: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
2、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学习方法②学习乐趣(“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③个人修养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个人修养(自省)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思结合)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第六、七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虚心好学)第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个人修养(为实现“仁”的理想奋斗)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个人修养(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个人修养(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写作特色:1、第一至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2、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篇幅简短,语言精练。
二、《桃花源记》内容要点:1、作者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2、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过程。
3、第一段设置悬念,渲染氛围。
第二段描写优美雅致的自然环境、和平幸福的生活场景。
第三段表现桃源人的热情,交代他们来此的经历,反衬外界变化巨大。
“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文言文原文(全部)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文言文原文(全部)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故又名“鬼市”云。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语录》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⑥讲做人应该换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⑦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⑧孔子认为可以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把这个字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1、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注音。
论(I tn )语陬( z OJ )邑(y i) 愠(y m )殆(dci)3、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温故而知新。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故:旧的知识。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
弘毅:宽宏坚毅。
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
欲:要。
施:给,送。
4、“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顺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转接:指用“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
2、《鱼我所欲也》《孟子》、,、、/-八匕、t—r、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语音。
箪(46)蹴(C U) 羹(g盹) 死亦我所恶(w U)3、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 ,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 ,辨别4 、一词多义。
为:a、今为(为了)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米用)也?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5、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4)一箪食(5)一豆羹(6)蹴尔而与之(7)万钟于我所加焉(8)所恶有甚于死者(9)舍生而取义者也(10)贤者能勿丧耳本心:天性,天良患:祸患,灾难箪:竹筐豆:碗蹴:用脚践踏何加:好处恶:厌恶义:正义或仁义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傣禄,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13)故不为苟得也择手段。
”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苟得:苟且取得。
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
(17)有是心也心:本性。
二、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 _________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 _________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_________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_________有所不辟也。
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_______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祸患也有我所不躲避的。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出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四、课文容理解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一节):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二节: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三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批评见利忘义。
3、文中所指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4、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5、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6、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7、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义)对举,何与今比较等。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指什么?☆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五、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请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选美的例子。
☆如: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
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舍生取义。
(1)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
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乱纪的事。
4、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抗洪英雄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
胡兰面对敌人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 的道理。
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 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 ,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为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解释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市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大任:担子,责任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行拂乱其所为行:行为拂:违反,阻挠空乏其身穷困缺乏所以动以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人恒过犯过失困于心忧困衡于虑同“横”,阻塞,不顺畅而后作作为,奋起征于色征验,表现出来而后喻明白,了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国恒亡常常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拂同“弼”辅佐,有法度的臣士,辅佐君主的贤士三、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四、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五、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七、文章第2、3 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 ,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