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2),推荐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28)“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下,夺取)宋《公输》 18 .贫穷。
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文学常识 29)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30)以牒(木片)为械 1 )九(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墨家学派创始人。
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
《墨子》一可图的愚蠢之举。
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31 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32)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文言词语33)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1)夫子何命(吩咐,见教)焉为(表疑问语气)战争发生。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4为(替,).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1035给)楚造云梯之械)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问其故(原因) 36 0)将以(凭借)攻宋)从国从道义上讲不通;237)公输子之意(心意,想法)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1)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
楚王和公输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 3力上看不值得;38) 2)起(出发、动身)于(从)鲁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3)39)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虽杀臣,不能绝(尽)也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阅读理解比不上宋国。
.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11 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4)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212)5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及准备)。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 字音:郢[yǐng] 犀兕[xī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楩[pián]楠长[pián]木B 词语:“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轩。
“争”通“挣”[zheng]:直言劝告。
古今异义: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①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
②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何罪之有?(宾语前置,“之”为结构助词,应为“有何罪”译文:有什么罪呢?)翻译:①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请教呢?②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呢?③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④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九年级下语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语文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在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阅读是一个重点内容。
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有以下几个必备知识点:1. 文言文基本词汇的理解:九年级下学期的文言文阅读,旨在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包括虚词、实词、词组等,学生应掌握这些基本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2. 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状语、补语等重要成分。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 上下句的联系与推理:文言文阅读中,有时需要通过分析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和推理,来推测句子中某些隐含的意思。
这需要学生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培养推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需要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作品及其阅读与鉴赏要点:1. 《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关系、情感变化、意境描写等方面,来进行鉴赏与思考。
2. 《骆驼祥子》:这部现代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农民工的励志故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深入理解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
同时,可以对比分析主人公与现实社会中的劳动者的境遇,进行思考与探讨。
3. 《草房子》: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遭遇,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
学生需要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对比分析小说情节与当代社会的现象,进行思辨与思考。
三、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在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学习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某种修辞手段,达到一种艺术或文学效果。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1. 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被比较的事物,并产生一种艺术或文学效果。
2. 排比: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表达的力度,使句子更醒目,更有感染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同时,学习文言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字词解释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字词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中的字词有时会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词义,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涵非常关键。
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着重掌握字词的解释。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各种辞典、阅读相关注释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来巩固字词的解释。
知识点二: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多样,应用广泛。
经常出现的一些句式结构如:“以……之道”、“将……之方”、“虽……亦……”等。
这些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起到了连接词和承接关系的作用,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突破口。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同时,掌握文言文句式结构也有助于我们运用文言文写作。
知识点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表达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可以借鉴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知识点四:文化背景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文言文的真实含义和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背景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领悟。
知识点五:古代文化文言文中涉及许多古代文化的内容,如古代儒家学说、历史典故等。
古代文化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如儒家经典、古代历史等,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传统。
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文言文学习是学生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一. 鱼我所欲也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一词多义1.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3.而: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却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于5.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助词蹴尔而与之与:给予6.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得到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者: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表判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者:…的人三.古今异义1. 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耳:贤者能勿丧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4.豆:一豆羹古义: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用的器具今义:豆类植物5.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四.词类活用: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做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还有更多)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 省略句: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二. 曹刿论战1. 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普遍、遍及。
2. 一词多义1 故:公问其故:原因故逐之:所以2 从:民弗从:服从,顺从战则请从:跟随3 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公问其故:这样指挥的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 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隙)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
人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整理

九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整理《公输》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8分)1.起.于鲁2.吾义.固不杀人3.不可谓仁.4.知而不争.5. 不可谓知类.. 6. 然.胡不已.乎7. 胡不见.我于王 8. 舍其文轩..文.轩.9. 邻有短褐. 10.以牒为械. 11. 子墨子九距.之12. 守圉.有余 13.公输盘诎. 14.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5 .吾知所以..距子矣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0分)1、吾义固不杀人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楚国有多余的土地却缺少民众,杀死自己缺少的民众却去争夺自己有多余的土地,不能算作有智慧。
3、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诚。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多次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
5、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啊。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0分)1、环.而攻之而不胜2、兵.革.非不坚利也3、委.而去.之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寡助之至.6、亲戚..畔.之7、天下顺.之二、翻译下列句子:(8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全国人民都会归顺他。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作战,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0分)1、舜发.于畎亩2、傅说举.于版筑3、管夷吾举于士.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5、故.天将降大任.6、行拂.乱.其所为7、曾益..8、人恒过. 9、衡.于虑,而后作. 10、而后喻.11、入.则无法家..外患者..拂.士,出.则无敌国二、翻译下列句子(12分)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梳理第六单元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梳理(二)21、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又名、,相传为春秋时所作,它是我国一部(体例)史书,是一部著作和著作。
课文讲述的这场战争交战双方是这是历史上的战役。
春秋三转:二、重点字词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间.()焉小惠未徧.()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肉食者:间:鄙:①古义:②今义:何以战:对曰:徧:牺牲:①古义:②今义:加:信:①古义:②今义:孚.:福.:狱:①古义:②今义:公将鼓.之:驰:既克:既:克:夫.战:再:盈:靡:3、翻译句子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三、课文重点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鲁庄公所做的哪件事符合了这个条件?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3、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4、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写法,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5、出自本课的一个成语是6、曹刿认为,在时出击是最佳时机,在齐国败逃后,为什么没有冒然追击,当他后,才决定追击。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整理,共篇,是一部体史书。
至少写出三个出自这部书的成语讽纳二、重点字词句1、给加点字注音昳.()丽朝.()服衣冠.()谤.()讥间.( )进期.( )年市朝.( )2解释词语修.:昳丽..:..: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旦日弗如远甚:美.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臣之.妻私臣: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面刺.....:..:谤讥于市朝谤讥..:间进..:间:..:市朝期年........:战胜于朝廷: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九年级语文学习来说是重要的一部分。
九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更多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并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
一、文言文的起源与发展文言文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文言文的兴起与古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既是古人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言文的特点与风格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有着明显的特点与风格。
首先,文言文注重修辞与句法的纬度,在字句的选择和句式的运用上更为繁复多样;其次,文言文以质朴、古拙、庄严的风格著称,强调对古代尊崇的理性思考;最后,文言文许多的用词和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有所变化,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更多的文言文来掌握。
三、文言文的常见句式与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与修辞手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方法。
比喻是通过对事物间的类比来明示或暗示某一事物的含义;夸张通过夸大某一事物的情感和语气,来达到修辞的效果;排比则是通过一系列的重复结构来强调和突出表达的内容;对仗则是通过对音、韵和字句的对称排列来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效果。
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专门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注重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通过上下文的推断和语境的分析,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重对生僻字的学习和认识,通过识字、记忆和死记硬背来提高对生僻字的理解能力;最后,要注重对句式与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通过对句式结构与修辞效果的观察和理解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与鉴赏。
五、文言文的应用与实践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文、合唱古文歌曲、创作古文美文等方式来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与体验。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比较文、仿古文等方式来提高对文言文的运用能力与创作水平。
人教版九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九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整理17、《公输》一、按课文内容填词: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邻有敝()而欲窃之;舍其()(),邻有短()而欲窃之;舍其()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起.于鲁2、公输盘不说.3、子.墨子起.,再拜..4、不可谓知.类.5、然.胡.不已.乎6、胡不见.我于王7、子墨子九距.之8、守圉.有余9、公输盘诎.10、吾知所以..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2、方.五千里13、舍其文轩..14、吾义.固.不杀人15、夫子..何命焉为..16、请.献十金..17、不可谓仁.18、宋无长.木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译:2、宋何罪之有?——译:3、此为何若人?——译: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8、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10、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11、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译:四、文意把握:1、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2、第一段的作用:析:“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出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闻、起、行、至这一系列动词反映了3、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分为三个步骤:(一)、墨子巧言劝阻公输盘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析:○1、墨子先以假意求助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这句话。
接着又以“”一句,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又连用五个“”,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是的,使其理屈词穷,无从辩驳。
○2、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一个“”字传神的写出了公输盘在墨子有理有力的论说下的失败。
○3、此部分墨子论说技巧概括——○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在于(二)、墨子巧言劝阻楚王,使楚王理屈词穷。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1.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解析- 这篇文章开篇就用鱼和熊掌来打比方,就像咱们在生活里选择东西一样,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是只能选一个的时候,就得选更好的那个,这里孟子想说的是生和义的选择。
生是我们都想要的,义也是我们想要的,要是这俩不能同时拥有,就得舍生取义。
- 然后他又说,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人能一直保持住,普通人可能就把这种本心给丢了。
你看那一碗饭,一碗汤,要是用不尊重人的方式给人,哪怕是乞丐都不会要。
可是有些人呢,面对高官厚禄,都不分辨一下是不是符合礼义就接受了,这不是把自己的本心给丢了嘛。
孟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物质利益迷惑,要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这义比生命有时候还重要呢。
1.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课。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文言文课程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下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所写的序文,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史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史公在自序中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要背诵文字内容,还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是《史记》的开篇之作,记载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的历史过程。
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秦始皇对于国家统一的思考和实践。
三、《论语·述而》《论语·述而》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思想。
《述而》一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强调了明辨是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述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教诲,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积极意义。
四、《诗经·秦风·蒹葭》《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的《秦风·蒹葭》是经典之一。
这篇诗歌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痴迷和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的人或物的思念和哀叹。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篇诗歌,可以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五、《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古代文献。
其中的《昭公二十七年》一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变革和公伯归的思想观点。
这篇文章涉及到政治、哲学和历史,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词语
例句
释义
从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信
必以信
小信未孚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服衣冠
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道
门庭若市
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遗
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临表涕零
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三、文言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以
何以战
必以信
而
而形貌昳丽
而复问其妾
窥镜而自视
安陵君其许寡人!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六单元
一、通假字
(1)孰(shú)视之()
(4)不知饴(yí)阿谁()
例句
释义
而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愿终守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长跪而谢之曰
四、词类活用
类型
词语
例句
释义
动词的使动用法
亡
且秦灭韩亡魏。
伏,流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形容词作动词
广
请广于君。
轻
轻寡人与。
名词作动词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文言文包括:
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3. 《武陵春》(宋)李清照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5. 《观刈麦》(唐)白居易
6. 《月夜》杜甫
7.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8.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9. 《破阵子》(清)龚自珍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中的一些重要古诗文,学生需要重点掌握。
当然,教学大纲和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应以最新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一)篇目第五单元17.公输 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楩.( ) 鹓.( ) 郢.( ) 蹴.( ) 鸱.( )醴.泉( ) 敝舆.( ) 犀兕..( ) 鲋.鱼( )..( ) 鼋鼍文梓.( ) 守圉.(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拂.士( ) 苟.得( ) —箪.食( ) 一豆羹.( ) 濠.梁( ) 鯈.鱼( )提示pián yuān yǐng cù chī lǐ yú xī sì yuán tuï fù zǐ yù quǎn yuâ gãbì gǒu dān gēng háo tiáo2.重点词义(1)起.于鲁(2)请说.之(3)胡.不已.乎(4)以牒.为械(5)吾知所以..距子矣(6)不可谓知类..(7)请.献十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天下顺.之(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故不为苟.得也(15)故患.有所不辟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蹴尔而与.之(18)妻妾之奉.(19)此之谓失其本心..(20)惠子相.梁(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2)非梧桐不止. (23)安.知鱼之乐 (24)是.鱼之乐也 (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提示(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
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2),推荐文档

4.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 9.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助。
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
[征]征候,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 10.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
24) 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之
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
,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
25) 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
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
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
26) 宋无长(剩余,多余)木
20. << 鱼我所欲也>>
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 基本知识掌握
有所不辞也。”
本文下载后请自行对内容编辑修改删除,上传更多的专业资料给更多有 (艰难困苦的磨练)
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
)
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
19) 邻有敝舆( 破车。敝,破旧;舆,车厢)
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
?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20) 邻有短褐(粗布衣服)
(完整word)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推荐文档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
?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 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 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 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 ,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 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 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25) 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
26) 宋无长(剩余,多余)木
27) 臣以(认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8) 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下
,夺取)宋
29) 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
30) 以牒(木片)为械
31) 九(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32) 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
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
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9. 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
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 战争发生。 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
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 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 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 不上宋国。 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 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 准备)。 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 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 。 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 险狡猾。 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 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 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意思?
?
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
。 (“ 兼 爱 ” 、 “ 非 攻 ”
)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
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4. 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 ,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7) 请说(解释)之
8) 不可谓智(聪明)
9) 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10) 不可谓忠(忠诚)
11) 争而不得(获得,即达到目的)
12) 不可谓强(坚强)
13) 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
14) 公输盘服(佩服、信服)
15) 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不已(停止)乎
16) 吾既已(已经)言之王矣
19. 《孟子》二章
第1页共9页
文学常识 1.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 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 “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2.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 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 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 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文言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郭]外城。[环]围。 [是]这样。[池]护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 泛指武器装备。 [坚利]坚,(甲衣)坚固。利,(兵器)锐利。泛指武器精 良。 [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这里指弃城而 逃。[域]界限,这里是限制。 [固]巩固.[国]国防.[威]威慑.[道]道义,道理。这 里指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 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君子]指得道者。 [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 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版,筑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市]集市。 [任]责任,使命。[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 ]指内心。 [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使动词,使……受贫困(苦)。 [拂(fú)乱]不顺,错乱。拂,违背。乱,扰乱。 [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增加。曾, 同“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领。 [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候,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 解。[入]在里面。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文学常识
18 .《公输》
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墨家学派创始人。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
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文言词语 1) 夫子何命(吩咐,见教)
焉为(表疑问语气) 为(替,给)楚造云梯之械
0) 将以(凭借)攻宋
1) 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
2) 起(出发、动身)于(从)鲁
3) 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
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
4) 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
5) 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
先秦二十两为一金)
6) 吾义(善良坚持正义)固(坚决)不杀人
5. “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
服”?
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 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 义” ),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 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 义固不杀人”。
33) 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
34)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5) 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
36) 楚王问其故(原因)
37) 公输子之意(心意,想法)
38)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
39) 虽杀臣,不能绝(尽)也
阅读理解
1. 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2. 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
17) 胡不见(引见)我于王
18) 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
19) 邻有敝舆( 破车。敝,破旧;舆,车厢)
20) 邻有短褐(粗布衣服)
21) 舍其粱肉(好饭好菜)
22) 此为何若(怎样的)人
23) 此犹(好像)文轩之与(同,跟)敝舆也
24) 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之
7. 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
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
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 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
8. “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
“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
?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 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 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