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望洞庭》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课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望洞庭》课件

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读,在老 师的帮助下矫正字音。
tán
wèi

潭 未磨
断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男同学们朗读前两句诗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 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提问: 有没有同学能背诵这首诗呢?
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古诗
下课
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 ,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 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 词就叫偏义复词。 比如:窗户、国家、好歹、蛮夷
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诗句中“镜
古诗中的比喻
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不但有助于提高诗词的艺术性,增强语言的表 达效果,而且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比 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 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 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 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全诗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 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 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 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 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 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 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 ,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 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 的反映。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 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PPT课件)

谢谢 聆听
子。把洞庭山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是一首易懂的描写景物的诗,以秋天 的月夜遥望的角度来写。
它将洞庭湖比喻为一面镜子,将远望 的山比喻成青螺,远望的洞庭湖比喻成白 银盘,绘制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洞庭山水图。

眼观 湖面 君山
联想
比喻
镜未磨
银盘 青螺
把湖面比作铜镜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诗人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 色,表达了对洞庭湖秋景的赞美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潭面无风”与“镜未磨”之间 有什么关系?
潭面、铜镜 比喻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
平滑的镜子一样,没有一丝波纹。

遥望洞庭山水翠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有什么特点?
洞庭山水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贰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 提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盘子和青螺?
白银盘、青螺 比喻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望洞庭
刘禹锡





诗者谓谁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 作“诗豪”。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 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 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 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
《望洞庭》作于诗人被贬逐南荒,转 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 写下了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贰 湖光秋月两相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刘禹锡,字梦得,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节奏感、韵律感。
打磨 磨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ò
磨坊
画出诗中的景物
湖光秋月两相和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 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 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 起淡淡的波光……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青。
——王维《送邢桂州》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祖国的 山水景色,都透露出了作者热爱大 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
望洞庭
看 湖光 秋月 山水翠 美
想 像铜镜
像银盘 奇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 洞庭湖的水面像镜子。湖面、池塘,没有风的时候,
都会像一面镜子,所以有个词,叫——水平如镜。
比喻
原来是像一面铜镜, 而且是还没有磨亮的铜镜。
能把那么大的湖想象成一面铜镜, 诗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7 古 诗 三 首
tíng
洞庭湖
洞庭湖在我国的湖南省境内。它很大,是我国第 二大湖泊,有两个太湖那么大,有1000多个仙山湖那 么大。它很美,岸边有著名的岳阳楼,历经千年;湖 中有大大小小的岛屿点缀其间。清晨,朝霞映在湖面 上,满湖通红;中午太阳高照,蓝天白云飘浮在湖的 上空,也映在湖面上,上下天光,浑然一色;傍晚, 夕阳下,天空有多美丽,湖面就有多美丽。
自由读读后面两句,想想诗人看着洞庭的山水, 又想到了什么。像刚才那样在诗句中圈圈画画,然 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洞庭》1. 教学内容分析1.1 《望洞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诗的首句描写湖水与月光互相辉映,平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

第二句描绘君山在湖中的倒影,因为水中的倒影看起来像白银盘里的青螺,所以诗人把君山比作青螺。

全诗极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从语文要素方面来看,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积累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在朗读方面,学生能够学习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洞庭》。

2.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2.1.3 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和”“镜未磨”“遥望”“白银盘”“青螺”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的意境。

2.2.2 借助注释、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2.2.3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描写的景色之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中的意境。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要让学生理解湖光和月光相互辉映的景象,以及为什么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铜镜。

这需要结合诗句中的字词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

3.1.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古诗的朗读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和语调,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夜晚,一轮明月 高悬夜空,皎洁 的月光洒向湖面, 湖水反射月亮的 清光,漾起一层 银白色的波纹。
感受到刘禹锡的情?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 然、用爱抒写自然的 情怀,赞美洞庭湖的 美感。
白遥潭湖 银望面光 盘洞无秋 里庭风月 一山镜两 青水未相 螺色磨和 。,。,
《 望 洞 庭 》
刘 禹 锡
假想你就是刘禹锡, 读出对月夜洞庭山水 的喜爱之情。
师生共同了解下面的字、词语。
湖光:湖水反射的光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潭面:洞庭湖的水面
镜末磨:指没有磨 拭过的镜子。
白银盘:白瓷盆的美 称,喻指圆月。 一青螺:螺的一种, 壳形椭圆,表面稍暗, 感


诗 意

(一)精读感悟《望洞庭》



请回顾以前我们学习古诗时,你是用什么

诗 情
方法理解诗意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问题1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问题2
刚刚所呈现的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想象画面齐读:月光 下的洞庭湖,在你的 脑海中,在你的心坎 里。闭上眼睛,让我 们一起诵读梦一般的 梦亭湖。
闭上眼睛 画面想象
梦亭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 自己常见的大盘子,它是 用白银做成的。现在我 往盘子上放了一颗小巧 玲珑的青颜色的田螺。 你有什么感觉?
闭上眼睛 画面想象
大盘子
诗人在这个夜晚还会看到些什么? 想些什么?
我从 “湖光秋 月两相和,潭面 无风镜未磨”这 两句诗中读出了 洞庭湖景色的和 谐、美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第六单元 · 古诗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 (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 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 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 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2/8/2021
会写的字
镜未磨遥银盘
12/8/2021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2/8/2021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 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 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 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 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2/8/2021
12/8/2021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2/8/2021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月光下,(
)与
( )融为一体,显得非常

)。因为没有( ),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
)。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 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背诵古诗
一、理解记忆法 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三、利用课文插图背诵 四、对比诵读法 五、对仗记忆法
夜晚的洞庭湖湖 光和秋月相互映照,: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望洞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洞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洞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水光潋滟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粉红的荷花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作业: 1.背诵21课古诗两首。 2.搜集描写西湖的古诗(至少 一首) ,摘抄在周记本上。 3.阳光练习册21课。
★ 反复诵读 ★ 借助注释 ★ 结合插图
波光粼粼 银光闪闪 微波荡漾
水光潋滟 晴方好
西湖天下景,谁能识其全。
——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1.一种形状 2.人的品行端正 3.正当;恰好
水光潋滟晴 方好
浓云迷雾 云雾茫茫 朦朦胧胧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和:和谐
秋月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 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显得十分和谐。
湖光
交融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未磨拭的铜镜
注释: 潭面:指湖面。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图1 图2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 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 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 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 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 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 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件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件望洞庭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苍翠无比,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理解诗句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
这一句写水光月色的交融,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塑造出一种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一个“和”字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的融和的画境。
山水相称
湖光秋月景色美山清水翠出洞庭
诗文结构
《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归纳总结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3、搜集刘禹锡的其他作品来读一读。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1】两相和【2】 ,潭面【3】无风镜未磨【4】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5】里一青螺【6】 。
望洞庭
初读感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湖面没有风,看上去好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理解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句解析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诗句解析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1、简单了解诗文写作背景,结合诗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2、通过朗读感悟,了解古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感情,熟练背诵并默写古诗。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拓展提高
4、赏析:“潭面无风镜未 磨”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 盘子和青螺?
前后照应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请你找出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本体:潭面;喻体:没有磨过的镜子
拓展提高
1、诗中首句的”和”的意思是:
和谐,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
它是 白银盘
生字梳理
cuì

诗题解读
望洞庭
诗题意思:描写作者秋夜 望洞庭湖之美景所见所思 所感。
细读感悟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看图读古诗
理解诗意
词语解释: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 体。 诗的大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细读感悟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古诗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 梦得,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 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 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 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 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 开阔辽远

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的 平静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 翠绿
的君山,
第四句在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拓展提高
4、是体味“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 洞庭的。( C、 ) A、早晨 B、中午 C、晚上 D、深 夜
5、本诗先从 远
处看洞庭的山
光水色;再把洞庭湖比喻 成 白银盘 ,再将洞庭湖中的君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该页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篇一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看图作文。

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背一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洞庭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洞庭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洞庭《三年级上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组古诗三首,其中一首便是《望洞庭》。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风光,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精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洞庭湖畔。

“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湖水的波光与秋天的月光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柔和、美妙的景象。

这“和”字用得极为巧妙,它不仅表现了湖光与月光的自然融合,更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想象一下,在一个秋夜,月光如水般洒在湖面上,湖水轻轻荡漾着月光,那是多么美丽而宁静的场景啊!“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一句将平静的湖面比作未打磨的铜镜。

在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平静得就像一面巨大的铜镜,虽然有些朦胧,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铜镜在古代是人们梳妆打扮的工具,而这里将湖面比作铜镜,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还让人联想到了湖水的清澈,仿佛能够映照出世间的一切。

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切,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洞庭湖的宁静之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诗人站在远处眺望洞庭湖,只见山水一片翠绿。

这里的“翠”字用得极为精彩,它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山水的生机勃勃和绿意盎然。

洞庭湖周围的山峦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与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整首诗中最为精妙的一句比喻。

诗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湖中君山比作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就像一个巨大的白银盘子,而君山则像盘子里的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君山的渺小,还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和谐之美。

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创造出如此奇妙的景象。

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湖光山色。

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PPT完美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PPT完美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古诗四首
《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望洞庭》作者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 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 山。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 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 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想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望 洞 刘


授课老师:XXX
刘禹锡,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唐朝 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 之称。
目录
1 认识作者
2 精读感悟
3 课堂小结
4 布置作业
第一章节


——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 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写这首时正值被贬官,途经洞 庭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所有忧愁顿 时烟消云散。
tíngyǔ xīFra bibliotek庭 禹锡
pán

wèi mó
未磨
白遥潭湖 银望面光 盘洞无秋 里庭风月 一山镜两 青水未相 螺色磨和 。,。,
《 望 洞 庭 》
刘 禹 锡
师生共同了解下面的字、词语。
湖光:湖水反射的光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潭面:洞庭湖的水面
镜末磨:指没有磨 拭过的镜子。
白银盘:白瓷盆的美 称,喻指圆月。 一青螺:螺的一种, 壳形椭圆,表面稍暗, 杂有斑纹。


诗 情
第四章节



——

解作
诗 意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诗 情
感谢观看
授课老师:XXX
第二章节


——



诗 意

(一)精读感悟《望洞庭》



请回顾以前我们学习古诗时,你是用什么

诗 情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踊跃展学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 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 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宁静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
踊跃展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资料包袋
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 把凹凸不平的铜面进行反复打磨, 把铜面磨平、磨光,制作成了铜 镜。
踊跃展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踊跃展学
作业设计
1.背诵《望洞庭》,并默写。 2.积累古诗中描写山水的名句
朗读古诗
秋天的夜晚,月
望洞庭
下风平浪静时洞 庭湖的景色。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导学单
1.一边读,一边画,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借助注释,结合诗句,你望到了怎样的景象?
2.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
踊跃展学
月明星稀 风清月朗 风月无边 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 水平如镜 水天一色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踊跃展学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吟诵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拓展积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拓展积累 题君山 唐 雍陶
风波不动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指导书写
镜 未磨
遥 银盘
指导书写
jìng
结构:左右 组词:镜头 镜片 镜子 造句:湖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
指导书写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字帖A4可直接打印含译文《望洞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字帖A4可直接打印含译文《望洞庭》
第1/2页
文章抄书——三年级上册语文 年级:____年____班 姓名:
望 洞 庭 望 洞 庭 【 唐 】 刘 禹 锡 【 唐 】 刘 禹 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 望 洞 庭 》 译 文 : 《 望 洞 庭 》 译 文 : 洞 庭 湖 上 月 光 和 水 色 交 相 融 洞 庭 湖 上 月 光 和 水 色 交 相 融
第1/2页
文章抄书——三年级上册语文 年级:____年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班 姓名:
和 , 湖 面 风 平 浪 静 如 同 未 磨 和 , 湖 面 风 平 浪 静 如 同 未 磨 的 铜 镜 。 远 远 眺 望 洞 庭 湖 山 的 铜 镜 。 远 远 眺 望 洞 庭 湖 山 水 苍 翠 如 墨 , 好 似 洁 白 银 盘 水 苍 翠 如 墨 , 好 似 洁 白 银 盘 里 托 着 一 枚 青 螺 。 里 托 着 一 枚 青 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古诗词诵读
古诗《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诗中生字,了解其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谈话: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可以说我们每个同学都和诗歌交上了朋友,我知道你们会读会背很多诗歌,谁能来背诵一首?这是谁的诗?你还会背谁的诗?(送别诗、写景诗…)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望洞庭》,赶快看书是哪位诗人写的?
关于刘禹锡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
【出示屏幕搜集】交流的刘禹锡的有关资料
二、学习古诗,感悟诗情
(一)、导入读,解诗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
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播放图片】【补充洞庭湖资料】师旁白:禹锡贬逐南荒……人生最……
2、从刚才播放的望洞庭图片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释题“望洞庭”
(二)整体读,感知美。

1、自己试读,读准字音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3、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4、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三)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不仅能有节奏的读好,还要读出它的韵味,读出
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同桌或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5、短短28个字,作者将诺大的洞庭山水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运用
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可言志,亦可传
情。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要表达的什么感情?
(1)指名交流
(2)教师小结:喜爱洞庭湖,热爱大自然,展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3)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四)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出示另一首《望洞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诵唱诗,深化美。

古诗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语言的浓缩与精华,今天我们领悟到了《望洞庭》这首诗写景如画,借景抒情。

其实诗歌的感人魅力还在于它声韵悠扬,以声传情:老师带来了《望洞庭》的歌曲,请同学们用心来听。

用你的歌声来表达你对洞庭湖的喜爱。

(六)延伸读,创造美。

今天我们品诗赏画,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意,意中传情,诗曲画意,尽在我们心中。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改写古诗)写在笔记上。

(请你根据图画画面,写出你对八百里湖庭的感受;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八百里洞庭的美景。


2、检查学习效果,背一背:古诗及诗意。

(六)自选作业,表现美。

投影映示: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

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诗词曲画。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可以试着分类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