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战争诗的两种基调——兼与《荷马史诗》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诞生《 荷马史诗》 的希腊半岛耕地贫雍有限, 生存空间 狭窄。生存空间的危机往往使一个部落、 民族、 国家走向战 争扩张, 因为战争是强者获得土地、 奴隶、 生活必需品和奢 侈品的手段。因此古希腊人充满了尚武精神, 他们认为攀 力掠夺是光荣的, 勇敢是优秀的品德。 古希腊社会的体育、 艺术、 宗教、 制度都渗透了这种精神。同时, 这种自然环境 也塑造了古希腊人张扬直率的个性. 神在古希腊人的眼 里, 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英勇善战的英雄才是人们崇拜的偶 像。在古希腊, 战争并不是痛苦优伤的根源, 相反, 痛苦优 伤却是战争的动力。 诞生《 诗经》 的中国有着广阔富饶的土地, 长江、 黄河、 淮河、 汉水流域巨大的生存空间使得人们安于农耕生活。 周人在祖先的率领下点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后, 就失去了强 烈的侵略欲望, 而把生活的希望和幸福都寄托在土地的收 获上。因此, 我们在《 诗经》 中见到的多是被动的应战, 其目 的是保卫耕地, 不被人侵. 任何性质的战争都与农耕生活 相背离, 因此, 优伤和痛苦的情绪弥漫在战争诗中. 在农耕文化的背景中发展的政治意识对个体的影响也 是巨大的。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 是原始人
类最普遍的意识。商文化就是把这种意识转来维护统治者 的权威和统治秩序, 成为最初的因而也是相当简陋的国家
意识形态。 s 到了周代, 呱 J 统治者借鉴了夏商两代的历史经 验和教训, 对前代的政治制度在因袭的前提下取其长, 补其 短, 并修正天命观, 提出“ 天命无常, 唯德是从”即敬德重民 , 的思想。因此, 诗经》 神明是权力和道德的完美化 在《 中, 身, 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天, 他们只要敬德、 奉德、 明德、 用德, 就是英明的统治者和人们歌颂的对象。在这种社会氛围 中, 血腥屠杀当然不是人们乐于见到和提到的场面, 因此
2008 年第 1 期
( 总 第 10 7期)
肚丹江教育学比学报
J O U RN AL 0 F MU DAN IANG C0 LLEG E O F EDU CA T I0 N J
No. 1 , 2008
反 r al N o 10 7 i ’
《 经》 诗 中战争诗 的两种基调
— 兼与《 荷马史诗》 比较
陈 静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
〔 要〕 战争丈学大多挂含两种情感基调— 激吊和优伤, 摘 《 诗经》 中的战争诗也挂含寿这两种基调;但 与几乎同时期的西方战争诗《 荷马史诗》 相比,诗经》 《 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恰好折射出中国农薪丈化背景下
敬德重礼的丈化特征。
( 二) 忧伤的基调
《 荷马史诗》 中也有优伤的情调。战争不断夺走亲人和 朋友, 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创伤和痛苦, 但这些却立即化为复 仇的动力, 成为激发战争热情的精神源泉。如阿基琉斯在 战争的危急时刻退出战争, 作壁上观, 只因主帅阿伽门农强 占了他的女俘布里塞伊斯。后来, 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洛 克罗斯穿上他的盔甲, 带上他的盾牌, 冒充他冲上战场, 不 幸牺牲。好友的鲜血激发了阿基琉斯的斗志, 他重上战场, 刺死了赫克托尔, 为好友报了仇。痛苦和优伤在这里化为 悲债和力盆, 而不是沮丧和绝望。 《 诗经》 中的“ 优伤” 却另有一番表现. 诗歌的主人公抒 发的往往是对战争的厌倦、 对和平的向往, 征夫怨、 思妇哀 构成了优伤的情感基调。这类诗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者, 其艺术表现力也胜过前者。尽管它们的侧重点不在描写战 争, 但却感人至深, 让读者最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 情。 小雅 采旅》幽风 东山》卫风 伯兮》秦风 小 《 《 《 《 戎》 我们都能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无限 中, 优伤。但是, 这类诗歌在优伤的基调之外, 还传递了更为复 杂的情感。《 小雅 祈父》 的主人公不满被征戍, 发出激烈、 直露的质问, 但其所质问的对象也只是调拨人马的官员( 司 马) , 而不是最高统治者, 他所抱怨的理由是“ 予王之爪牙” (我是君王的卫士, 我的职责是在王的身边保卫他) ,有母 “ 之尸要气我的母亲没饭吃) ,忠” 孝” “ 和“ 是其敢于大胆怨恨 的道德防线。 小雅 采截》 《 抒发的是出征毅犹的士兵在归 途中的感受。诗人的情感跌宕起伏:起笔为优伤的思乡之 情, 而后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最后再转到追今抚昔的哀伤 之情。优伤与激昂同时弥摄在诗中, 但二者并不矛盾, 因为 “ 靡室靡家, 毅犹之故井其怨恨的对象并不是周天子而是人 , 侵的狠犹。末章“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靠 霏。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尤为人称 道, “ 杨柳依依” 西雪霏霏”乐景写哀, 与“ , 哀景也写哀, 战士 们尽管九死一生, 终于归来了, 但战争给心灵留 下的创伤却 让他们丝毫快乐不起来。这也许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 沉重而真实的优伤。战争带来的痛苦让人无限沮丧和绝 望, 但是作为个体, 对国家的责任, 对群体的关注, 又使这种 优伤多少带着理性的克制。 ( 三) 两种基调所折封的丈化背景和丈化特征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指出:每一民族的 气质中, 都保存着某些为自 然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特点, 这 些可以由于适应社会环境而有几分改变, 但是决不因此完
月) ) 。
《 荷马史诗》 的主角是神和人相结合的英雄。英雄们在
[ 收稿日 2007一07一12 期] [ 作者简介」 陈静(197 一) , 福建福州人, 3 女, 格建对外经济! 易 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丈学硕士。
. l
战场上无畏生死, 用鲜血浇铸英名。神谕曾告知阿基琉斯: 要么在家里安度长寿的一生, 要么上战场上获得巨大的荣 誉, 因此英年早逝。阿基琉斯毅然选择了后者。诗歌的主 角是阿基琉斯式的 英雄, 而不是那些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 优点缺点的神。史诗中的神虽然有无边的法力 和漂亮的形体, 但却没有高尚的品格和完美的个性。 《 诗经》 的战争诗中没有阿基琉斯式的英雄, 歌颂的对 象大多是贤主、 明君、 勇将。他们受天命所佑, 顺应天命, 具 有英武威严、 智勇双全的理想品格。诗歌中的神即天, 天是 权力和道德的完美化身, 天愈左右人命. 诗中充满着君权神 授、 恭诚敬天、 唯德是从的色彩。诗歌咏颂对象的个人功绩 与魅力并不完全来自于个体, 他们的力量来自 于天, 他们本 身是道德的布施者, 天命、 神权、 德政集于一身, 因此, 他们 才能取得万民歌咏的伟绩二
〔 关锐词〕 诗经, 战争诗, 敬德。 重礼
[ 中圈分类号] 1 07.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一2523(2005)01一0001一02
结盟日 恤病, “ 讨贰” (帮助弱国, 讨伐叛国) , 后陈国依附楚, 宋依盟约讨伐陈, 卫却违约救陈, 引起卫与宋、 晋之间的混 战。《 风 ‘ J第 击鼓》 便反映了这几个诸侯国间的混战给戍卒 带来的长期戍守征战之苦。 ( 四) 周王朝、 诸侯国与四夷之间的战争 周民族主要聚居于黄河流域, 在周的周围, 西北面有强 大的鬼方、 毅吮、 犬戎, 今山东、 淮河流域有东夷、 淮夷, 南面 有楚, 因此周及诸侯国与四夷之间的战争相当频繁。《 小 雅》 中的《 采截》出车》六月》祈父》瞻彼洛矣》采芭》渐 《 《 《 《 《 《 渐之石》《 ,大雅》 江汉X 常武》 中《 的内容都和周王室与诸侯 间的战争有关。 诸侯国与周边部落的战争在《 诗经》 中也有反映,秦 《 风 无衣》 写秦国反击西戎的战争,会颂 浮水》 《 写到鲁战 胜淮夷的战争。 二、诗经》 《 中战争诗的两种基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特
《 诗经》 中便少有这样的描写。 周朝的统治者还加强了礼的建设。商代的礼只是祭祀 礼节, 而周代的礼则包含政治制度、 典礼仪式、 伦理规范等 多种内涵。札的终极目的是确立等级制度, 礼和德相结合 的道德伦理意识成为维护家族和国家稳定的政治工具, 于 是形成“ 家天下” 的统治关系, 君臣关系有如父子关系。而 战争作为政治的工具, 也就成为道德伦理的工具。因而《 诗 经》 中的主人公, 无论是喜还是悲, 总带着理性的克制, 不但 《 诗经》 容不下阿基琉斯式的英雄, 整部中国史也难以容下, 项羽的结局便是最好的例证。 战争一直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活动和话题。战争是民族 文化的聚焦点, 文化的定势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汉唐时对匈 奴、 突厥的战争, 宋明时对蒙古、 女真的战争, 直到 1 世纪 9 的鸦片战争, 族的战争几乎都在保家护国。历史又同 汉民 样证明, 从战争文学中梳理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左右 了整个文化发展的走向。汉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在遥 远的战争年代便有了雏形, 中国的伦理道德意识, 中国人中 庸而理性的性格仍然左右着现代的中国。 〔 考 文 献〕 参 l 先秦诗鉴赏辞典【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M〕 1998
( 一) 激 吊的基调 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活动, 杀戮是战争 中不可避免的场景。西方战争诗《 荷马史诗》 是描写两个部 落联盟生死决战的史诗。希腊英雄用自己的英勇和鲜血换 取了特洛伊的财富, 诗人对杀戮场面的吟咏中充满了对胜 者和英雄的歌颂。如: 赫克托尔大喊着冲过前线, 铜装闪
叛乱, 解除了危机。这次战争活动在《 诗经 . 幽风》 东 的《 山) 破斧》 t 两篇中便有记载。 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很频繁。《 史记》 中 写道:“ 春秋时期, 轼君三十六, 灭国王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被者不可胜数.呱 这些战争活动在《 习 诗经》 中也有反 映。 郊风 击鼓》 《 抒写了士卒长期征战的悲苦, 姚际恒《 诗 经通论》 认为诗中提到的战争是“ 宋师伐陈、 卫人救陈” 之 事。对此《 左传》 中曾记载:卫穆公时, 宋、 曹在清丘 晋、 卫、
灿, 有如赫菲斯托斯的永不熄灭的火焰。又如:赫克托尔思 虑等待, 阿基琉斯来到近前, 如同埃倪阿利奥斯, 头盔颇动 的战士, 那支佩利昂产的拌木枪在他的右肩骇人地晃动, 浑 身铜装光辉闪灿, 如同一团烈火或初升的太阳的辉光。 闭这 些激动人心的文字使史诗充满了激昂的情调。 相比之下,诗经》 《 中的战争诗也有着激昂的基调, 上述 四类战争诗中, 凡是歌颂胜利的诗歌都能让人感受到激昂 的气氛。但是, 我们在这些充满激昂的胜利之情的诗歌中 看不到类似《 荷马史诗》 的激动人心的杀戮和战斗场面, 只 能见到盛大的军容, 威严的阵势。如“ 王旅惮哗, 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具冀” 气《 一 大雅 常武”产戎车既安, 如轻如轩. 四牡既估, 既估且闲. 薄伐 狡犹, 至于大原。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 ” 一 “小雅 。 六
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周到春秋时期, 战乱频仍。战争决定了王朝的历史 走向, 也决定了个人的命运, 既创造光荣和骄傲, 又催生痛 苦和优伤, 因此战争文学总弥漫着两种亘古不变的悄感基 调— 激昂与优伤,诗经 》 《 中的战争诗也是这样。这两种 情感基调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将其与几乎同时期的西方 战争诗《 荷马史诗》 相比较, 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 的中国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下面, 笔者对《 诗经》 中的战 争诗及其两种荃调, 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文化特征进行力求 深人的分析和阐述。 一、诗经》 《 中的战争诗 《 诗经》 中的战争诗篇目较多, 内容丰富。从战争的背 景来看, 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一) 与商潮有关的战争片段 ’ 般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 商颂》 《 中的 长发》殷》 《 两篇 都记载了与商朝战争活动有关的内容。其中《 长发》 歌颂商 汤伐夏莱的功绩, 描写殷武伐楚的战役。 《 殷》 ] 1 [ ( 二) 周王朝开拓接土的战争活动 周原是商西部的属国, 文王当政后, 不断征服周围的小 国, 并努力向东方发展, 最终 由武王伐纷取代了商。《 诗 经 大雅》 中便有记录周王朝开拓班土的战争活动的诗歌, 如《 大雅 皇矣》 叙述了周的祖先太王、 太伯、 王季的美德以 及文王伐密伐崇开拓领地的功绩,大雅 大明》 《 写到了武 王在姜太公辅佐下取得灭商的决定性战役— 牧野之战的 胜利。 ( 三) 周王室与诸侯国以及各诸侯 国之间的战争活动 西周初期, 周王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不时发动平定 诸侯国叛乱的战争, 如武王驾崩后, 成王年幼, 由周公姬旦 执掌朝政. 封王子武庚拉拢武王弟管叔等人, 联合原商朝 的盟国及部族起兵反叛。周公率师东征, 历时三年, 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