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养生主 阅读答案附翻译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养生主》
2、养生主①第一段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第三段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养生主》
2、养生主①第一段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第三段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养生主》解说和语译
《庄子·养生主》解说和语译(解题)“养生”保养生命。
“主”读如字。
有的采取根本之意,有的以为是主要,意为要素。
实则所谓“主要” 当如文题的“论”“说”,可名为大纲或概要。
主旨在论保养生命的方法。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一),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二),缘督以为经(三),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四),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五),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六)?”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七),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八),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九),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十),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十一)。
”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十二)。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说(一) “已而为知者”:“已”通“既”。
(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为善”“为恶”一般解作做好事、做坏事。
做好事固无问题,而做坏事恐非作者的原意,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可以做坏事的。
因而当另求恰当的解释。
“为”名词,做事。
“无近”有避免的意思。
句意,事情做好了避免沸沸扬扬,事情做坏了,要避免受到惩罚,也就是不要破罐破摔。
(三) “缘督以为经”:“督”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裻”条下指出“督”为裻之假借。
《说文》:“裻,一曰背缝。
”引申以为中道。
(四)“可以养亲”:“养亲”与养生无关,养生只讲本身,不及身外,故“亲”不能读如字。
《庖丁解牛》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庖丁解牛》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解剖了全牛。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作品原文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
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
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
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作品注释(1)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uā,又读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doc》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文言文阅读理解
《庄子—养生主》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乙庖丁解牛庖丁...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骋然,..为文惠君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竅,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B.《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C.“文惠君”为谥号。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内篇·养生主作者:庄子及门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囗(左“马”右上“丰”右下“石”音huo1)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个人生命有限,社会知识无穷。
回想我们成年以来,一直用有限的生命去兑换无穷的知识,累得身心两疲,违背养生主旨,已犯险了。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养生主》是庄子内七篇的首篇,是一篇关于养生的经典文献。
其主要阐述了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养生之道,强调要把握好度,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养生主》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养生主》的原文如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乐生,无留意,是谓全生。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吾安得夫忘于物内之游者!”**译文**《养生主》的译文如下:“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
已经知道危险还去追求知识,就更加危险了。
做好人,乐于享受生活,不要分心,这就是保全生命。
”“做好事不要贪图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法律。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奉养亲人,可以尽享天年。
”“有个厨师叫庖丁给文惠君宰牛,他的动作非常熟练,发出的声音像音乐。
他的动作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声音符合《经首》乐章的旋律。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风险的;我怎能找到那种忘记物我两忘的境界呢!”以上就是《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原文及译文。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处世态度和养生之道,即要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要贪图名利和物欲,这样才能真正地保全生命,享受生活。
庄子养生主文言文翻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终究会疲惫不堪!既然如此,还要去追求知识的人,那也是徒劳无功的!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法。
遵循自然规律,以此为准则,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可以养护父母,可以活到自然的极限。
《庄子·养生主》原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我所担心的,是因为我有身体。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所以,如果一个人以自己的身体为天下而贵重,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以自己的身体为天下而爱护,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
《庄子·养生主》原文:故善为士者,若承蜩然,趋风而托云,游刃有余,运斤成风。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所以,擅长做士人的人,就像承蜩一样,追逐风而依托云,游刃有余,挥动斧头如风。
用没有厚度的刀刃进入有缝隙的地方,宽广无边,对于游刃来说,必定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十九年来,刀刃就像新磨的一样。
《庄子·养生主》原文: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译文:只有那些不以生命为重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庄子·养生主》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生死之事,实在重大,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呢?《庄子·养生主》原文:然而,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四时为坟茔,以万物为刍狗,吾以天地为衣被,以万物为刍狗,吾以天地为衣被,以万物为刍狗。
译文:然而,我将天地当作棺椁,将日月当作珠宝,将星辰当作珍珠,将四时当作坟墓,将万物当作草芥,我将天地当作衣被,将万物当作草芥。
《庄子·养生主》原文:故其生也浮,其死也固。
庄子养生主原文与解析
庄子养生主原文与解析庄子养生主这篇文章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生命、养生和禅修的探讨,展示了庄子独特的世界观和态度。
下面将对庄子养生主的原文进行解析。
养生主,血气之争也。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
若惧若畏,而不能以言之;凌乱而不能以理之。
其逃逝无穷,其虑虑无极。
迺必仿佛千乘之国,保一子以为天下,众多则怒,抵华而谤之。
彼其恶乎行?彼其福乎?彼其所哀乎?彼其所乐乎?庄子的这段文字意味深长,隐含着深刻的哲理。
他从血气之争入手,揭示了人们对于生命中困惑和迷茫的态度。
他以古之人为例,认为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无法言传。
他们生活在一种恐惧和不安的状态中,无法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他们逃避和迷失,纷纷执着于个人利益,导致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桓公谓庄子曰:“庄子!吾思尔久矣,吾不觉尔之有可观也。
”庄子曰:“有可观者藐藐乎其几席也,俟其然也。
”桓公曰:“吾谓子物之阙与?”庄子曰:“然,犹之是也。
夫物之阙如彼有望矣,而无变于其然也。
桓公曰:“不思用之,不适容之,何难之有?”庄子曰:“然,犹之是也。
身未变而腹已变者,岂他物哉?”桓公谓庄子曰:“子亦有异闻乎!”庄子曰:“有异闻者藐藐乎其放肆也,俟其然也。
”桓公曰:“夫子之言乃可谓至德之言乎!我固非至德也,其犹闻之有失也。
”这一段中,庄子与桓公的对话,展示了庄子对于人们思考和行动的看法。
庄子认为人们对于生命中的缺憾和不完美如此看重,但却无法改变,而且他们对于解决问题也毫无头绪。
桓公认为庄子的言辞有深意,询问他是否有其他见解。
庄子回应说他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无特殊之处。
庄子在整个对话中显露出对于人的局限性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真理的探索。
庄子养生主原文的深意和哲学思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庄子通过描绘古之人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话中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索。
庄子的养生主不仅是一篇哲学的文章,更是对于人生境界和心灵觉悟的追求。
养生主翻译
[题解]《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
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
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
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
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
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
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注释](1)生:生命。
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
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
已:助词,通了。
(5)已:此。
而:还。
为:从事,求。
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
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
督:中,中道。
经:常法。
缘督以为经:因顺着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
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
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很疲倦了。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题解]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
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
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
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
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
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
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注释] (1)生:生命。
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
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
已:助词,通了。
(5)已:此。
而:还。
为:从事,求。
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
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
督:中,中道。
经:常法。
缘督以为经:因顺著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
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
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翻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养生主·《庄子》原文注解与鉴赏
养生主·《庄子》原文注解与鉴赏养生主《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殆:危险。
缘:顺。
督:中、中道。
经:常。
尽年:享尽天年。
庖:厨工。
解:宰、分解。
踦:通“倚”,抵住。
砉(huà):象声词,与下文“响”、“騞”用来形容宰牛时的声响。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养生主》
2、养生主①第一段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第三段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周·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以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第三
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第三庄子集释卷二上内篇养生主第三【一】【一】【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
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养生以此为主也。
吾生也有涯【一】,而知也无涯【二】。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三】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四】。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五】。
缘督以为经【六】,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七】,可以尽年【八】。
【一】【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
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
而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
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
【释文】《有涯》本亦作崖,鱼佳反。
【二】【注】夫举重携轻而(一)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也。
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慊其愿,此知之无涯也。
故知之为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极。
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毫铢之加。
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
此养生之主也。
【疏】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
遂使心困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而知》音智。
注、下同。
《好胜》呼报反。
下升证反。
《虽复》扶又反。
下皆同。
《绝膂》音旅。
《以慊》苦簟反,足也。
◎卢文弨曰:古与慊恨之慊同一声,并不以音惬者为足之正诂。
【三】【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疏】夫生也有限,知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知,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
【释文】《殆已》向云:疲困之谓。
【四】【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疏】无涯之知,已用于前;有为之学,救之于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家世父曰:营营以求知,而极乎无涯,终乎殆矣。
而此营营之知存于心,足以累性而害心。
冥然而物化,寂然而神凝,使其知不生于心,成性存存,泯知以全生。
故曰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五】【注】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节译文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节译文天地之争不代天之恒也。
威仪不已,与久而已。
长久不已,天地内藏。
恒产乎寿。
故古之人,有见先亲之在外而却已论者,不可胜言也。
译文:天地之争,无法代表天之恒久。
威仪不能永远保持,会逐渐破灭。
而长久持续下去的,是天地内在的深藏不露。
恒久不变的状态,将产生寿命的长久存在。
因此,古代的人们,有些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外外面受到待见却不为此而发表言论的事情,这无法言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下面将进行详细解读。
解读1.天地之争:指的是宇宙间存在的一切变化和冲突。
庄子认为,这种变化和冲突并不能代表宇宙的永恒存在。
2.天之恒:指宇宙的恒久不变,它不会因为任何变化或冲突而受到影响。
3.威仪:指外在的表象,即人们所展示的威严和礼仪。
庄子认为,这种表面上的威严和礼仪并不会永远保持下去。
4.与久而已:表示威仪的维持是有限的,会逐渐破灭。
5.长久不已:指天地内在的深藏不露,即宇宙中的无形无物的存在,它具有长久不变的属性。
6.天地内藏:表示宇宙的无形无物的本质,很难被直接感知和理解。
7.恒产乎寿:表明长久不变的状态将产生长寿的效果。
在宇宙中,一种恒久不变的状态将促使人们生命的延长。
8.故古之人:指古代的人们。
9.见先亲之在外而却已论者:指见到亲朋好友在外面受到待见,却选择不发表言论的人们。
10.不可胜言也:表示这种情况无法言传,难以描述。
分析庄子通过这段译文,表达了他对天地变化和人事纷争的看法。
他认为宇宙中的变化和冲突并不能代表永恒的存在,真正的恒久不变存在于内在。
持续不断的威仪维持是有限的,而天地内在的深藏不露是无形无物但又长久不变的。
正是这种长久不变的状态,将带来长寿的效果。
庄子还提到了古代人们的行为,即见到亲朋好友在外面受到待见,却选择不发表言论的情况。
他认为这种情况无法言传,难以描述。
通过这段译文,庄子强调了宇宙间的恒久不变和人事纷争的对比,以及内在的重要性。
他试图带领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长寿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内篇·养生主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丁释刀对曰庖:厨师。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C.虽然,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D.善刀而藏之善: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B.①始臣之解牛之时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学而时习之
D.①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原文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意思是:我喜好的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意思是:(庖丁解牛时用刀)分开骨间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意思是: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D.族庖月更刀,折也。
意思是:一般的厨师每个月都要换一把刀,原因是用刀子去砍断骨头。
【参考答案】
1.D
2.B
3.B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
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