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
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同义连用
也。”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 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 制订国家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 夫见了就想强取为己有(来邀功),屈原不 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 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 道的,每一项法令公布后,屈原就夸耀自己 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翻译: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 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骚》这篇 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 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 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 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 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 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 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 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 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坏乱礼法。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蔽明:混淆黑白,蒙蔽 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 害公:损害国家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容:被容纳 幽:深
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离忧:“离”同“罹”,遭受忧患 本:根本 穷:困窘没有出路 反:同“返”返回 极:疲困 惨怛(dá):忧伤,悲痛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一、古诗词必修上册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必修下册1.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择性必修上册1.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选择性必修中册1.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09课 屈原列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09课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的第09课。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作者是司马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楚国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楚国政治斗争中的遭遇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一篇抒情长诗”。
《屈原列传》通过屈原的一生来反映了当时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屈原深爱国家、痛恨腐败的精神风貌。
这篇文章从政治、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出发,既展示了屈原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智慧和机智,又描写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才华和怀才不遇的辛酸遭遇。
通过学习《屈原列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和文学,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页/共1页。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9段,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司马迁为屈原鸣不平。①先从屈原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命运的息息相关。②又从怀王的角度,写出他的做法的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死他国”,阐明了“不知人之祸”带来的后果。
文段解读
10段,叙述屈原和渔父的两次对话。①第一次,解释屈原悲剧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②第二次,突出了屈原高贵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第三段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第三段
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共52张ppt)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
遂:于是,就
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 使使如秦受地:使:派遣 使:使者
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 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 诈:欺骗
如:到 受:接受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
百里。”
译文:屈原已被罢免。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楚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担忧这件事, 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厚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他对楚怀王说:“秦国非 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楚国果真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 百里土地。” 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于是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
检 查 预
习
屈原列传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课时目标:
梳理文本内容,把握屈原生平。
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 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人民日报》 在如今中国法定休息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之中,唯有端午节是有明 确纪念对象的,那就是一直活在中国人心里的屈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因:于是
王怒而疏屈平。
谗:说某人坏话,诋毁。
伐:自夸,炫耀。
疏:疏远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 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写作草稿尚未确定,上官大 夫见了就想强行夺取过来,屈原不给他,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 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项法 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①高贵的出身 ②降生时刻的不凡③被赐以美好的名字
第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 害其能:嫉妒屈原的贤能。害,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PPT课件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 执政,掌权。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译文: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 译文: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译文: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
(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端方正直的人)
(8)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 话)
(10)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11)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三、一词多义
(1)察人前又太谁守能臣以逵身察.之臣孝察.廉察.((《形陈容情词表,》洁)净(的动样子词),考察后予以推荐)
(2)从齐沛与公楚旦日从.亲从.(百动余词骑,来见同项“王纵(”《,鸿合门纵宴)》)(使动词,使……随从)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动词,听从,顺从)
(3)归竟后死五于年秦,而吾妻归.来葬(归.动(词《项,脊运回轩)表》)(动词,旧指女子出嫁)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动词,回去)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 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 染呢?
七、文白对译
屈原者,名平,楚 之 同 姓 也。为 楚怀 王左 屈原,名平,与楚国王族是同姓。做(过)楚怀王的左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屈原列传》(解析版)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课文
屈原列传课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楚国之风华”。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记载了屈原的一生经历及其对楚国文化的影响。
通过学习屈原列传这篇课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屈原的思想、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出生在楚国楚怀王朝。
他聪明伶俐,小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广泛涉猎典籍,深谙诗词歌赋。
他曾担任过楚国的重要官职,但由于他的忠实和直率,常常得罪权贵,遭受排挤和陷害。
最终,他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郢城,才华横溢的屈原在那里度过了流亡生涯。
尽管遭遇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屈原却从未放弃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
他在流亡期间创作了许多篇章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思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块璀璨明珠,其意境深远、艺术表现力强,被誉为楚国国宝之一。
除了文学成就,屈原还是一个政治家和爱国者。
他提出了“修明辟暗,慎时矜功,慎衡量权”的治国方略,主张民生至上,反对强权统治。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依靠武力和征伐,而是靠文化和道德的力量。
他一直忠诚于楚国,努力为国家建设繁荣、民众幸福而奋斗。
悲剧最终还是降临到了屈原的头上。
在楚怀王死后,他的继任者不重用屈原,反而被信任得更少。
加上长期的流亡生涯和被困南方的苦闷,屈原最终选择了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他用自己的生命继续了对祖国的忠诚,并留下了永恒的悲壮传说。
屈原列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诗人和政治家的一生,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屈原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学习屈原列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也可以启发我们对祖国及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愿我们都能像屈原一样,永远忠诚于祖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00字】第二篇示例:屈原,字平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 夺:强取\改变
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 与:给\赞同,同意,允许
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 因:于是\趁机
出,平伐其功,曰,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 而疏屈平。
谗:说某人坏话,诋毁。 伐:自夸,炫耀。 疏:疏远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 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写作草稿尚未确定,上 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夺取过来,屈原不给他,他就在怀王面前 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 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 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 生平事迹。 《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 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检查预习
给画线字注音:
属草稿( ) 谗谄( )
惨怛( )
靡不毕见( ) 濯淖( )( ) 浊秽( )
滋垢( )
皭然( )
不滓( )
既绌( )
靳尚( )
唐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憔悴( )( ) 啜( )其醨( )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其文辞描写的不过寻常 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 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也是芳香的事物, 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 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保持皎洁的品 质,出污泥而不染。推许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伟大的诗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 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 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 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作 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创作 了《离骚》、《天问》、 《九歌》、《招魂》、《九 章》等不朽诗篇。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 诗。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未悔爱国,志洁坚贞——屈原列传》
您为什么要把这段对话放到这里?为什么不放到前 面来描写?
司 司马迁先贤:一方面,这里体现的是屈原毕 马 生都在保持高洁志向,直到生命的尽头都在 迁 坚守这种美好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为我 先 结尾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赞埋下一个伏笔,做 贤 了一个铺垫,“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
涕,想见其为人。”
探
寻 同
(四)司马迁对屈原最后的评价反映出怎样的态度和
伴
个人的思考?
• 关于第四个问题,同学们的想法: • 钟雅婷同学:我觉得是对屈原品质的赞美之情。 • 江彦佑同学:我觉得是在赞美屈原的美好品质吧,同时也有点遗憾。 • 李佳雨同学:我觉得是在赞美屈原,同时也对他的选择感到痛心。 • 刘嘉玉同学:我觉得是在赞美他,以及对他选择的高度肯定。
场景一:我的阅读疑问:古人之思
(一)司马迁议论屈原的《离骚》的原因是什么? (二)本文是为屈原立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记叙楚国的命运? (三)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屈原和渔父的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放到这个位置? (四)司马迁对屈原最后的评价反映出怎样的态度和个人的思考 ?
场景二:我的探寻之路:化身小记者采访同学
伴
• 关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想法:
• 詹嘉雯同学:因为《离骚》是屈原的作品,里面肯定有关于屈原的个人 的情感吧?
• 郑雨彤同学:《离骚》是屈原所创作,里面有他的语言特色?还有个人 的情感?
• 房方鹏同学:《离骚》是屈原所创作,里面应该有个人的追求,但具体 是什么追求,还没读懂,只是看到很多花鸟鱼虫,还需要仔细研究,感 觉这个人性格有些奇怪,为什么总是写这些呢?
• 郑雨彤同学:《离骚》是屈原所创作,里面有他的语 言特色?还有个人的情感?
• 房方鹏同学:《离骚》是屈原所创作,里面应该有个 人的追求,但具体是什么追求,还没读懂,只是看到 很多花鸟鱼虫,还需要仔细研究,感觉这个人性格有 些奇怪,为什么总是写这些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每读《史记•屈原列传》,我的脑海中就会交替映现出两幅遥远而清晰的画面:一幅是,屈原自沉一百六十多年之后,年方二十的司马迁“南游江淮”,来到屈原自沉的汩罗江畔,临流凭吊,嘘唏垂灵魂穿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汩罗江畔,在司马迁幽禁的囚室中进行的一次对话;看作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深刻解读。
正因为如此,这篇《屈原列传》便不仅是对屈原生平事迹的简要记载,而且是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真实”记录。
深信不疑,且由衷地推崇。
所以,他在《屈原列传》的开头就高度概括了屈原的颖脱之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以下的具体叙事中,更突出地以屈原的怀才不遇与楚国灭亡之间的关系,反证其才能决不为虚。
然联系,所以,又多次称道屈原的卓异人品。
最突出的当然是屈原行吟泽畔时与渔父的对话。
所作,后人亦多有怀疑。
但司马迁把它自然地融入传记的叙事之中,既增加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又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屈原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时,绝不“与世推移”,“随流扬波”,而要“怀瑾握瑜”,“宁赴常流”亦不改“皓皓之白”的人品。
间的深刻关愦之中不能了解屈原,反而疏远、放逐了这位忠诚不阿的人才。
文中有几处写道:“疾王听之不聪也”“怀王之终不悟也”“此不知人之祸也”,正是司马迁读了《离骚》等诗之后,结合历史事实作出的评判。
这评判之中既有对悲剧制造者怀王的责难,又暗含着对自身命运同样不幸的悲戚。
作《离骚》”一段。
其“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意思与《报任安书》中所说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完全相同。
这即是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特别关注的“发愤著书”说。
它不仅阐明屈原诗歌是其悲剧性情的自然发抒的特点,而且强调“发愤著书”的“忧愁幽思”中包含的是崇高的正义感,是高远的理想追求,是志士仁人为正义和理想而献身的悲壮情怀。
闻”中无以数计的历史人物,将什么人选入传记之中,有他自己的选择准则。
《屈原列传》高中语文考点大全
2024高考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回顾屈原列传一、基础夯实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闻()②志()③明()④娴()⑤图议()⑥接遇()⑦列()⑧害()⑨造为()⑩宪令()⑪属()⑫夺()⑱与()⑭谗()⑮伐()2.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釂然泥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离忧()②倦极()③惨怛()④间()⑤淫()⑥明()⑦条贯()⑧毕()⑨获()⑩滋()⑪嚼()⑫滓()⑬推()4.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译文:②译文:6.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绌()②从()③详()④厚币()⑤委()⑥质()⑦诚()⑧使使()⑨明年()⑩当()⑪顾反()7.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8.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7段)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①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第8段)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②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太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方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第9段)令尹子兰闻之,大怒,③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卒()②咎()③自为()④自佐()⑤属()⑥治国()⑦累世()⑧其()⑨分()10.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课《屈原列传
• 屈平之作《离骚》, • 屈平创作《离骚》大概是从怨
盖自怨生也。
愤引起的吧。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他远古称颂帝喾,近代称道齐桓公,中
中述汤、武,以刺世 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来指责当世的政
事。
事。
•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 • 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 之条贯,靡不毕见。 的规律,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文天祥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董必武题词
• 学习目标 • 1、听录音,朗读课文 • 2掌握生字词读音
字音:
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xiàn) 举类迩(ěr) 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 滋垢(gòu) 浊秽(huì) 皦( jiào)然泥而不滓(zǐ)者也
忠
《
汨 罗 江
深屈 思原
上
高列
万
举传
古 悲
洁》
白
风
清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 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 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 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 《九章》、《九歌》、《天问》、 《招魂》等。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 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 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 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 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 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 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 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9《屈原列传》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离骚》? 作者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1)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离骚》: 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 成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主旨:“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风格:“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通“黜”,被罢免
同“纵”,合纵
同“佯”,假装
4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
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
离开 丰厚的礼物 呈献 同“贽”,见面礼
如果 派遣
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
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分析课文
1.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 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3.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1.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 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2.“王甚任之”的表现: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判断句
楚国的王族同姓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擅长外交辞令。娴:熟
治:安定;乱:动荡 悉。辞令:应对的言辞 谋划、计议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待
信任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 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 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 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屈原列传节选》(含答案)
一、必修(10篇)0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后来泛指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的人物,如毛泽东: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课文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1段:介绍屈原的出身、官职、才能和重要地位。2段:写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的原因。3段:评论屈原的作品《离骚》和屈原的高尚品质。4段:叙述楚怀王因错信张仪导致损兵、失地。5、6段:叙述楚怀王放走张仪,再次兵败。7段:楚怀王再次被骗,客死秦国。8、9段:批评楚怀王的“不知人之祸”,屈原最终被放逐。10段:写屈原流放途中和渔父的对话,及最后殉国的壮举。11段:屈原对后世的影响。12段:作者对屈原的评价
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在表现手法上,将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艺术著作丰富
“楚辞”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屈原履历表
姓名
屈原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出生地
国别
历任职务
主要作品
后世凭吊的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政治
文学Leabharlann 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战国时期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