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中国旱涝灾害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旱涝灾害时空演变规律一、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规律1.旱涝灾害的年代际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
根据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旱涝变化周期。
在每个周期中,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也存在着差异。
2.旱涝灾害的年际变化旱涝灾害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年份,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另一些年份,降水较少,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这种年际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3.旱涝灾害的季节性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季节性变化也非常明显。
春季是旱灾多发的季节,而夏季则是涝灾多发的季节。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气候带和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关。
二、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1.旱涝灾害的区域分布中国的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
此外,沿海地区也容易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引发洪涝灾害。
2.旱涝灾害的空间相关性中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在同一气候区域内,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同时,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地形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对于旱涝灾害的影响非常大。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地势较高的地区则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此外,山脉和水系的分布也影响着降水量的分布和流向,进而影响旱涝灾害的发生。
三、旱涝灾害的演变趋势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在发生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也使得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活动对旱涝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于旱涝灾害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等行为都会影响地表水文和气候条件,进而影响旱涝灾害的发生。
3.未来旱涝灾害的预测基于气候模型和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未来旱涝灾害的趋势进行预测。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灾害风险。
因此,进行准确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暴风、冰雹等频率和强度增加,极端天气事件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2.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海平面上升成为气候变化的一大影响因素,对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带来挑战,如海啸、风暴潮等。
3. 生物多样性下降:气候变化使得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旨在量化灾害潜在影响,对预防、控制和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获得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科学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减灾策略。
2.全面评估风险:评估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并结合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形成全面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有助于指导减灾工作。
3. 确定脆弱区域: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脆弱区域,使得资源和投资能够更好地集中在风险较高的地区,提高减灾效果。
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1. 物理模型:基于物理原理和数据统计,模拟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例如利用地震模型预测地震灾害。
2. 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概率和频率,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
3.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地表信息,如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结合气象数据,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4. 综合评估:将物理模型、统计分析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得出全面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大气环境中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洪涝的影响
大气环境中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洪涝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干旱与洪涝作为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受到了气候变化的特殊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中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洪涝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探寻其内在关系。
一、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干旱是指长期缺少雨水导致土地和植物干燥的现象。
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水分布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地区的干湿程度。
一些地区可能出现长期缺水的情况,进而增加了干旱的发生概率。
2. 蒸发作用的增强:由于气候变暖,地表水蒸发作用增强。
这使得地表水分流失更快,与降水的不足形成反差,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3. 土地的湿度下降:气候变化导致土地湿度下降,特别是一些原本就干旱的地区。
这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植物生长受限,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二、气候变化对洪涝的影响洪涝是指降雨过强或降雨过快导致水域溢出或储水设施超负荷的现象。
气候变化对洪涝的影响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雨强度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强度增大,雨水的聚集形式由过去的持续性降雨转变为短时间内的暴雨。
这增加了洪涝的发生概率和风险。
2. 不可预测性的增加:气候变化也使得降雨模式更加不可预测。
从而给洪涝的监测和预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增加了应对洪涝灾害的防范挑战。
3.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使得一些低洼地区面临更大的洪涝风险。
连片的海涛助长了洪水的扩散范围,对沿海地区的农田和居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与洪涝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与洪涝,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减轻其影响:1. 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对干旱与洪涝的预测能力,及时发布相关警报,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准备。
2.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确保水的合理分配,以应对干旱与洪涝时期的水资源紧张矛盾。
气候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洪涝灾害风险也日益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暴雨、暴风雨和台风等,进而引发城市内涝、河水溢出和山洪等洪涝灾害。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降雨量增加气候变暖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这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
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城市的年降雨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
降雨量的增加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加大,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针对这一问题,城市应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例如,增加排水管道的数量和直径,提高排水能力,确保城市的雨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影响着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工业设施,导致土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减弱。
此外,城市中的绿地和湿地减少,无法起到储水和拦截雨水的作用。
为了减小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重视保留和恢复城市的湿地和绿地,提高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
此外,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于城市沿海地区而言是巨大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使得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增加,沿海地区的城市更容易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
在面对这一挑战时,城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洪涝灾害风险。
例如,加强防波堤和堤坝的建设,确保城市的海防体系的完善;提高沿海城市的抗灾能力,建立紧急疏散预警机制。
四、气候变化适应策略除了上述措施,城市还需要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做好洪涝灾害的防范工作。
同时,加强城市的灾后恢复和重建能力,迅速应对洪涝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总结气候变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业务的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对业务的风险评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日益显著,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风险。
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业务的风险评估,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
1. 气候变化对企业的风险影响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自然灾害风险: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风暴等,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剧烈。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线中断、设备损坏、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2 资源供应不稳定性: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供应不稳定。
例如,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呈现紧缺状态,能源供应链受到影响。
企业如果依赖这些资源,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法规和政策变革: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变革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流程、机制、排放标准等发生变化,增加了企业的合规风险和运营成本。
2.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2.1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模拟不同的业务环境,评估企业的风险暴露程度。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事件,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2 生态足迹评估:生态足迹评估是一种综合性评估方法,通过衡量企业的资源消耗、碳排放等环境指标,评估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这一方法可以揭示企业的环境风险,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热点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3 高级数据分析: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挖掘企业内外部数据,识别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因素,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风险预测和决策。
3.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策略和实践针对气候变化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实践来应对:3.1 提升企业的韧性: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机制。
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温度的升高、降水量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多等现象,都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对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1. 温度的升高气候变暖导致温度的不断升高,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不仅影响着物种栖息地的分布和迁移,也会影响物种的生长和繁殖。
而一些物种因为缺乏适应能力,或者习惯在相对低温下繁殖,受到了特别严重的威胁。
2. 降水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量的变化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降水量的增加会造成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天灾,而降水量的减少则会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和农作物生产等产生重大影响。
3. 极端天气的增多气候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天气的极端化。
例如洪涝、干旱、飓风、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增多,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也会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二、评估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为了真正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评估至关重要。
评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模型、实验、监测等。
模型评估方式主要是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据此研究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评估方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和实验检测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机理,这种方法对于分析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谷物生产效率等方面非常重要。
监测方法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评估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影响取得的结果是最可靠的。
三、应对措施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气候变化对我们环境危害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因此应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督促每个人行动起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营造环保、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
2. 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
3. 推广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浪费行为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推广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消费,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一种方法。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对于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背景、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评估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是指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它基于气候模型和阐释未来预测的数据,通过评估并量化可能的气候变化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政策制定: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提供针对不同气候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的量化数据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引导资源配置:通过评估气候变化风险,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脆弱性和适应能力,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3. 促进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形成共识,并推动各国共同采取行动。
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气候模型和数据:气候模型是进行气候变化预测的基础,通过模拟和预测气候系统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气象、气候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数据,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影响因素评估:评估气候变化风险需要考虑各种气候影响因素,如温度、降雨、海平面上升等。
同时,还需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估计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3. 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和抵抗能力。
通过评估各区域、行业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可以了解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适应策略。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脆弱性和可能的风险,通过量化和定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情景下的可能影响和损失。
同时,还需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分布特点,为决策者提供不同情景下的风险阈值。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重要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地球的气温不断上升,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
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和实施适当的应对策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可持续发展。
首先,气候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上升,许多生态系统部分面临到了严峻的威胁,比如极地冰盖的融化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这不仅威胁到了环岛国家的存在,也危及到了一些沿海城市和居民区的安全。
另外,气候变化导致了水循环的变化,许多地区面临着旱涝灾害的威胁,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气候变暖引起了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物种灭绝。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飓风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迁徙。
生态系统内的许多相互依赖的生物之间的平衡也会被打破,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气候变化还对地球的自然资源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许多自然系统,如森林、湖泊和河流,受到了更频繁和严重的火灾、干旱和洪水的威胁。
这导致了土壤侵蚀、水质恶化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
另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在评估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时,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和指标。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温度的变化。
通过监测全球的温度变化,科学家们能够了解气候变暖的程度和趋势。
此外,气候模型也被广泛使用来模拟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模型基于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物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国际社会正在共同努力。
巴黎协定是一个里程碑,旨在减缓全球变暖并适应气候变化。
各国承诺采取国内和国际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适应能力。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水灾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水灾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增强,给世界各地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其中,干旱与水灾成为了人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水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干旱成为世界性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候变暖加速了水分的蒸发,使土壤表面水分流失速度加快,这导致土壤变得干燥。
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供水系统。
在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农作物歉收,牲畜缺乏饮水,饮用水供应不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确保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水资源。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改进农田灌溉技术、制定用水限制政策以及推广节水设备和方法。
2. 发展抗旱作物品种:加强对抗旱作物的研究与培育,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的抵抗力,减少干旱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3. 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加强对土壤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缓干旱的发生。
二、气候变化加剧水灾风险气候变化不仅导致了干旱的发生,同时也加剧了水灾的风险。
气候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和飓风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容易引发河流泛滥、海水倒灌和城市排水系统失灵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水灾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设防洪系统:加强抗洪工程建设,包括修建灌溉沟、增建河道防洪堤坝等设施,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
2. 加强预警与紧急响应能力:完善水灾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居民,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救援能力,确保在水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救援受灾群众。
3. 生态修复与自然保护:加强河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加自然湿地的面积,以吸收并存储降雨水分,减缓水灾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和水灾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对干旱与水灾的不利影响,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气候变化风险报告分析
环境气候变化风险报告分析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环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潜在风险,许多机构和组织发布了各种环境气候变化风险报告。
本文将通过对若干环境气候变化风险报告的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旨在提供有关环境气候变化的全面信息。
一、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是当前环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征之一。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全球变暖还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增加了海平面上升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全球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
二、水资源短缺和干旱风险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其中包括水资源短缺和干旱风险。
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干旱风险的加剧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困难,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开展节水和水资源补充的措施。
三、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以及大气污染等因素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应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四、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挑战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挑战。
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五、海洋与极地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极地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安全,同时,海洋酸化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极地冰层的退缩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也对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灾与干旱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灾与干旱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对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水灾与干旱这两个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灾与干旱的影响,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一、水灾的增加1. 地球暖化导致冰川融化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大气温度升高,从而导致陆地上的冰川和冰层逐渐融化。
大量融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这种增加的水量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河堤被冲垮的风险增加,进而引发水灾。
2. 强烈的降雨和风暴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地区降雨和风暴变得更加强烈和频繁。
气候异常导致的暴雨往往超过当地土壤和水体的承载能力,造成洪水。
此外,风暴带来的风力也会加剧洪水情况,如突破河堤和引发山洪等。
二、干旱的加剧1. 降雨模式改变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的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的严重程度加剧。
一方面,降雨量减少,导致土地缺水;另一方面,降雨分布不均,导致干旱地区更加干燥。
这种干旱现象会对农作物生长和供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2. 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这也导致了干旱的加剧。
高温导致土壤中水分蒸发加快,同时也增加了植物的水分需求量。
这样一来,干旱地区的水源变得更加稀缺,进而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三、解决方案1. 提倡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可以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从而降低水灾和干旱的风险。
例如,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的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2. 加强灾害管理能力加强国家和地方的灾害管理能力,提升应对水灾和干旱的能力,包括建设并完善防洪设施、加强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提供有效的救援和应急救援措施等。
3. 国际合作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共同应对水灾和干旱带来的挑战。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包括技术转移、资源共享、资金援助等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与机遇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与机遇分析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除了风险之外,气候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本文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与机遇进行分析。
一、气候变化的风险1. 天气灾害风险加剧由于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台风、干旱、洪水等频繁发生,导致大量房屋毁损、农作物歉收、流通受阻等现象。
这些天气灾害风险的加剧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安全隐患。
2. 环境污染风险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排放等造成的气体和物质污染,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大气、水、土壤的污染也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3. 资源短缺风险上升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资源短缺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例如,全球水资源的紧缺,以及陆地森林和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消耗,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 社会安全风险加剧气候变化使得人类社会的安全风险日益加剧。
热带气旋、特大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气候变化对于社会结构和就业机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气候变化的机遇1. 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机遇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是实现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模式。
因此,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等。
2. 农业、林业等产业的机遇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农业和林业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例如,新的种植技术和新的农作物品种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提高粮食和森林资源的质量。
3. 科技创新和新业态的机遇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企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
4. 拓展新的全球市场机遇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产业链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对于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气温升高、降水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地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强度。
在此背景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震荡性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的升高,进而引发了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的增加。
这些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无法预测性,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洪涝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洪涝灾害事件的频发程度增加。
洪水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加强抗洪和排涝工作。
3.风暴和台风的增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气候系统的动态变化,尤其是海洋环流的变化,使得风暴和台风的强度增强。
这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二、应对挑战的对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1.加强监测和预警: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及时准确地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全球的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为政府和居民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提高防灾减灾的效果。
2.改善城市规划: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是洪涝和风暴事件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的威胁。
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合理布局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防风系统,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3.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通过加强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政府和居民的灾害应对能力。
同时,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开发更加高效的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4.加强国际合作: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来共同应对。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许多灾难性事件,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进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避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1. 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风险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等现象。
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温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上升了0.85摄氏度,且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恶化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挑战。
2.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估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气候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气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来评估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采用统计分析、风险评估矩阵等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量化其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内容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即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其次是气候变化的概率,即气候变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再次是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即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和影响程度;最后是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即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和挑战。
4. 气候变化的风险规避策略在面对气候变化的风险时,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是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件;其次是制定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再次是推动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最后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大气环境中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大气环境中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大气环境中的气候变化风险进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的概念、影响、评估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影响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平均气候状态的改变。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到沿海城市的安全;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导致洪涝、干旱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加剧;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方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是指对于某一地区或特定活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方法:1. 气候模型方法:通过使用气候模型对气候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不同情景下可能的气候变化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气候预测数据,但是在模型构建和参数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统计学方法:基于历史气候数据和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主要局限于已有数据的分析,对未来的风险预测能力较弱。
3. 气候指标方法:通过确定一些气候指标,如温度、降雨量等,来评估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观地反映气候变化对特定区域或活动的影响,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权重。
三、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识别风险,更重要的是为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防范、减轻和适应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1. 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系统的韧性。
2. 风险减轻:采取适当的技术和工程手段,减少灾害风险的暴露和脆弱性;建立健全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普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等,这些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气候变暖导致地球上地表水蒸发增加,降水变得更加不稳定,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干旱对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生长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幅下降。
2. 洪涝:与干旱相反的是,气候变化也导致降雨量过多的情况。
洪涝对耕地造成损害,冲刷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
洪涝还可能引发疾病和虫害,对农业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3. 高温:全球气温上升,高温越来越常见。
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凋谢和干旱。
高温还有可能减少一些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和农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意味着农作物对疾病和虫害的抵抗力减弱,这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风险。
二、解决方案1. 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农民应采取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
这可以包括引进抗旱和抗病虫害的品种,改进农业灌溉系统,以及采用更有效的耕作管理措施。
2. 水资源管理:在面临干旱和洪涝的情况下,合理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水库和人工灌溉系统,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3.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如无人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智能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测农田的情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4. 加强农业政策和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农业政策的制定,为农民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激励,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此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各国应共同努力,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
气候变化研究报告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分析
气候变化研究报告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分析气候变化研究报告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气候变化的影响1.1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根据气候变化研究报告的数据,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暴风雪等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仅给农业、交通等领域带来严重损失,还导致了人员伤亡的增加。
1.2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受到了威胁。
研究表明,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一些特定的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3 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海平面的上升威胁到了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
许多沿海城市面临着淹没的风险,海洋生物栖息地也面临破坏。
二、应对策略2.1 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根据研究报告提出的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加强森林保护等。
2.2 提高适应能力除了减缓气候变化,提高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非常重要。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包括: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气候敏感疾病的监测和治理等。
2.3 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减排目标,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论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对其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 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江淮水利科技》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将来会怎样变化、如何应对四大问题,是气候变化和水安全保障领域亟待解决的前沿和难点问题。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和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区域水资源和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趋势与风险预估、综合应对等4个方面.
【总页数】1页(P5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P426.616;TV213.4
【相关文献】
1.洞晓水能量——记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
2.祝贺我刊编委纪红兵教授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型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简介
3.我国石材行业首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种防脱落的超薄石材复合板”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奖4.“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与旱涝的影响及风险应对关键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
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影响已经变得愈发明显和严重。
随着全球温度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规避策略的制定。
一、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影响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气候状态的变化,引起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过度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
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各种领域的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是指根据不确定性的情况来评价潜在的损失,并确定适当的风险规避策略。
针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风险评估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风险评估3.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风险评估4. 气候变化对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影响风险评估在进行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不同领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程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三、气候变化的规避策略基于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规避策略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和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和影响。
气候变化的规避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2. 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灾害风险。
3. 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等奖成果
2.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一等奖
【任务来源】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课题编号】2010CB951102
【课题起止时间】2010年6月~2014年8月
【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严登华、王浩、张建云、杨志勇、钟平安、赵勇、宋新山、张继权、翁白莎、鲁帆
立项背景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黄淮海地区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损失较大。
近五十年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背景的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地区的海河和黄河流域出现了降水的大幅度衰减,同时气候系统稳定性下降,使黄淮海地区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损失,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的影响、预估未来风险,以保障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科技部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启动了“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项目,并将“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作为独立课题开展研究,重点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变化、将来会怎么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应对等几个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识别及风险应对理论与方法体系,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的驱动机制研究,并据此进行区域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综合应对,取得了四项最主要成果:
(1)黄淮海地区多尺度旱涝灾害演变规律
基于500年历史文献记录构建了百年尺度旱涝灾害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供水与需水特性,提出了“适宜需水量”的概念,并构建了干旱评价的通用模式,该模式既可以用于评价雨养区、灌溉区、河湖湿地等典型类型区的干旱情况,还可以评价区域整体的干旱特征,此外,该模式的评价结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
研究淮河流域洪涝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与洪涝的关系。
(2)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演变的驱动机制
本成果通过实验室模拟、田间尺度观测、区域尺度等多尺度实验研究,揭示黄淮海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旱涝孕灾机理,为旱涝灾害机理模拟、旱涝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机理型参数和基础数据,为构建基于孕灾机理的旱涝灾害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以变化环境下“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为主线,构建基于水资源系统的广义干旱及灾变模式,并选取典型流域对旱灾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产汇流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相耦合的洪涝灾害全过程孕育理论,选取唐乃亥、东湾、滹沱河、平山、淮河上游息县为典型流域,分别利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洪涝灾害的驱动模拟研究,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黄淮海地区三级区的洪涝事件和洪涝灾害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3)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估
本成果通过对气候模式模拟的历史降水量特征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评估了不同模式在黄淮海地区对降水量均值和极值的模拟效果,提出了未来生长季降水和暴雨的预估方法;基于RCPs情景下多模式预估成果,以水资源三级分区为基
本单元,分析了未来黄淮海地区暴雨、生长季降水的可能演变趋势,评估了典型流域设计洪水、干旱的可能变化。
阐述灾害风险区划理论和区划方法,基于不同情景制订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的等级区划和类型区划,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的风险综合区划,为旱涝灾害风险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4)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综合应对
结合黄淮海地区旱涝演变规律、驱动机制和未来风险预测结果,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基于旱涝灾害孕育过程的三层风险调控理论和思路,提出了黄淮海地区旱涝风险的整体和分区应对策略,从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库库容、蓄滞洪区、堤防、预警预报能力、水资源应急调度、洪涝调度等方面提出风险应对具体措施,并针对各流域不同旱涝风险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经三层风险调控后,基本能实现未来黄淮海地区旱涝风险有所降低,应对气候背景下旱涝风险的能力增强,旱涝高风险区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小,中风险区灾害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低风险区灾害损失最小,并尽量减少成灾几率的目标,为黄淮海地区旱涝风险应对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本课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7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8篇,EI检索论文66篇;出版论著9部,编撰图集1册;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共81人;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2项。
主要参加人员有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有1人担任IPCC/AR5作者,7人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0人获得晋职,形成了一支年轻的气候变化流域研究团队。
发明及创新点
本成果在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三项主要的创新性成果:
(1)基于广义水平衡演化的区域旱涝事件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
通过流域水循环、多类型干旱、暴雨-产汇流-防洪工程调度-风险分析的全过程综合研究,实现了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以及联系社会经济的统一评价,科学的反映旱涝事件的特征;
(2)基于“分解—耦合”模式的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系统多尺度孕育机理。
通过实验模拟、田间原型观测以及区域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单因子对旱涝灾害演变的驱动,识别了多因子对旱涝灾害演变的耦合驱动,科学揭示了多因子耦合的旱涝灾害孕育机理;
(3)基于三层风险评估的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应对。
基于旱涝事件演变规律、驱动机理及发展趋势预估,通过充分暴露旱涝灾害风险、调整社会经济布局和降低脆弱性、优化工程布局与调度管理等三层风险评估,明晰了区域旱涝灾害风险应对重点,提出了整体风险的应对策略。
委托水利部信息研究所进行的查新结果表明,这三项成果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均未见相同的文献报道。
水利部组织的鉴定中,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成果在旱涝多时空尺度演变规律、气候变化下旱涝灾害的驱动机理、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三个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具体表现为:
(1)旱涝多时空尺度演变规律
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研究对象方面,以往以干旱或者洪涝单一类型事件分析较多,对气象、水文等自然过程关注较多,本成果基于“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以多尺度多类型干旱、暴雨过程-产汇流-防洪工程调度-风险分析全过程、大范围的旱涝急转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范围方面,以往对区域笼统的干旱洪涝分析较多,本成果针对不同生态类型进行分布式分析;在研究资料方面,以往以单一的观测资料或单一历史记录、树轮等代用资料研究较多,本成果基于多类资料集成、多元数据同化、多种情景模拟。
(2)旱涝灾害演变驱动机制
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研究对象方面,以往研究主要考虑气候变化本身影响,本成果综合考虑了气候变化,旱涝灾害形成的农作物天然生态系统抗旱抗涝能力,水利工程调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旱涝灾害的调节能力;在研究方式方面,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典型实验分析,本成果综合了实验模拟、田间原型观测、区域数据统计和数字信号系统分析;在研究尺度方面,以往研究是宏观、微观尺度单独研究,本成果是“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耦合研究。
(3)气候变化下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在风险预估方面,以往
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资源量等平均量的预估,基于单因子风险概率评估,针对单一的干旱或洪涝风险,本成果集中于对干旱、洪涝等极端过程的研究,针对多尺度多因子灾害,是对干旱和洪涝风险的统一评估;在风险应对方面,以往研究多以管理措施为主,本成果是对水资源系统整体角度的干旱、洪涝综合应对的研究。
成果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课题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驱动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成果已经被七大江河流域、部分内陆河区的水利主管部门、水利设计单位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参考和应用,初步显现了该项成果的科学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还能够应用于流域综合规划、河道整治与蓄滞洪区规划、干旱和洪涝灾害防治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有望在气候条件类似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