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合集下载

充分挖掘渔港教育资源 加强幼儿海洋生态教育

充分挖掘渔港教育资源  加强幼儿海洋生态教育

充分挖掘渔港教育资源加强幼儿海洋生态教育——东台市弶港镇中心幼儿园徐莉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园濒临美丽的黄海之滨,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多彩美丽的贝壳,肥美的鱼虾,各类的海洋生物在孩子们周围俯拾皆是。

我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海边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加强幼儿有关海洋生态教育活动的探究,激发渔港儿童向往大海、探索大海,热爱大海的情感和愿望,使之丰富幼儿日常教育活动的内容,在开展海洋专题研究活动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刺激多种感官,拓展幼儿视野感知觉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在加强幼儿海洋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感官刺激。

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解、认识海洋各种动植物,如参观养鳗场、对虾场、泥螺场、文蛤场,观察鳗鱼、对虾、泥螺、文蛤的生活环境,使幼儿知道动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和食物;带幼儿去港口,听父辈们装卸货的热闹声,分享鱼虾丰收的喜悦;带幼儿去冷库,看鱼虾是怎么保鲜贮藏的,白虾是怎么变成虾仁的,为什么鱼虾离开海水就会死亡;带幼儿去食品罐头厂,看凤尾鱼是怎么变成罐头的;带幼儿去菜场闻闻鱼虾的味道,摸摸鲳鱼和鳎鱼的不同手感;到幼儿园看一看、尝一尝厨师制作的文蛤饼、拌白虾、盐水虾蚣、煮梭子蟹,通过参观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知识,如幼儿在吃了拌白虾后会说:白虾的颜色白中带蓝,肉很嫩很鲜,还有点甜滋滋的。

从而使幼儿的感官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二、走进海洋科学,开展特色活动正轨性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实际增设了海洋科学教育内容,先后进行了“美丽的大海”、“富饶的大海”、“辽阔的大海”和“热爱大海,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如在“富饶的大海”科学教育系列活动中,我们又进行了“美妙的蟹类”、“可爱的藻类”等系列主题活动,将幼儿常见的大海动植物资源,通过科学系列活动介绍给幼儿,使幼儿对海洋常见的动植物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初步了解,从而丰富了海洋科学知识。

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学新思路与案例解析

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学新思路与案例解析

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科学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捕鱼教学一直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教育意义的活动。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捕鱼教学方式已经显得有些陈旧。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学的新思路和案例解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感。

二、传统捕鱼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的幼儿园捕鱼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带着孩子们出门到附近的池塘或小河进行实地捕鱼。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真实和美好,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实地捕鱼的过程往往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无法做到随时随地进行。

在实地捕鱼过程中,孩子们的安全和鱼类的保护也需要考虑。

传统的捕鱼教学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有效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在捕鱼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捕鱼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孩子们呈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捕鱼过程。

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大海或者湖泊,亲身感受不同种类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捕鱼过程进行拍摄和剪辑,制作成教育视频,让孩子们在课后也能够进行反复观看和学习。

四、案例解析:利用VR技术进行捕鱼模拟近期,某幼儿园在捕鱼教学中尝试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捕鱼模拟的新方式。

在这个案例中,教育工作者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套VR设备,然后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了不同的捕鱼场景。

孩子们可以通过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捕鱼场景中,与各种鱼类亲密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向孩子们传授有关鱼类的知识,比如鱼的种类、生活习性和保护意识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捕鱼的过程,还能够为他们带来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

五、结语与展望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学的新思路和案例解析,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场景。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渔业一直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渔业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传统的渔业技术和文化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同时推动渔业的创新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渔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渔业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渔业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渔民艺术展演、渔业历史文物展览等,让公众更加了解和熟悉渔业文化的内涵。

同时,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渔业文化的教育,培养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二、保护渔业文化的非物质遗产渔业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在政策制定上,应当将渔业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渔业技艺和传统知识,可以跟踪调研、进行专家评估,并予以保护和记录。

同时,建立相关档案和资料库,收集整理渔业文化的相关资料,为后代研究和学习提供依据。

三、鼓励创新性的渔业发展传承渔业文化并不意味着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技术和方式上,创新是保护渔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鼓励渔民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比如,可以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渔产品。

此外,可以开展渔业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开发渔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渔民体验项目等方式,保护渔业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加强渔业文化传承者的培养渔业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者。

政府应加大渔业文化传承者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经费支持,培养一批具备渔业文化传承能力的人才。

同时,可以鼓励渔民参与渔业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奖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式激励广大渔民积极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

综上所述,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保护非物质遗产、鼓励创新发展和培养传承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渔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渔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巧运用-精品文档

“渔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巧运用-精品文档

“渔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律动教学中的巧运用幼儿园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幼儿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份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

由于它符合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深受幼儿喜欢。

但据笔者观察,发现当下的幼儿园律动教学普遍存在素材单一、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等现象,致使律动教学缺乏新意,幼儿参与性大打折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千百年来,我们象山人民与海朝夕相处,用双手和心灵创造了底蕴丰厚的渔文化大餐:朗朗上口的传统鱼谣、渔歌,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以及大量可挖掘的道具资源等等,而这些都可以成为绝好的素材,丰富幼儿园的律动教学。

因此,我们怀揣着提升律动教学价值的美好愿望,开展了“渔文化”在幼儿律动教学中的巧运用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活用“渔文化”信息资源,为幼儿律动教学加素材所谓信息资源即指“渔文化” 中可运用于幼儿律动教学的一切文本资料、音乐素材及视频图像等元素。

实践中,我们根据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了整合、改编、创编等处理,使之成为适于幼儿律动教学的素材。

1.改编渔曲渔谣,形成适龄的音乐素材据分析,我们发现可收集的“渔文化”资料存在两大特点:其一,渔曲少,且篇幅长、结构杂;其二,渔谣多,但内容长、配曲少。

为此,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首先,简化渔曲,使其更工整,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水平;其次,改编渔谣,根据结构相似、风格相近的原则为渔谣配曲,使其成为新的渔曲。

如我们为问答式的童谣《对鱼》选配了同是问答式的儿童歌曲《长又长》,为风格热烈的童谣《渔家乐》选配了儿童歌曲《喜洋洋》等等,这丰实了孩子们的想象、理解和表现空间,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借鉴视频图像,创编适度的律动作品我们广泛收集了优秀且难度适中的“渔文化”舞蹈视频,并经过简化、改编,使其成为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的律动作品。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在闽南这个地方,渔文化可真是根深蒂固。

你知道的,海边的渔民生活呀,真是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小朋友们,从小就能听到海浪的声音,看到渔船摇摇晃晃,还有那一张张晒鱼的竹席,仿佛就在眼前。

想想看,渔民的故事里,有许多趣味的东西,比如捕鱼的技巧、海里的秘密,还有那些关于海神的传说。

这些都可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浓浓的海味。

咱们可以用渔文化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

比如说,有个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嘿,别小看这个故事,里面藏着的道理可不少。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也成了小渔夫,能在海边捞到金光闪闪的金鱼。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道德观,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说,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生动,孩子们很容易记住,也就更愿意参与到互动中来,真是一举两得。

咱们还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

像是什么“亲子捕鱼大赛”之类的,孩子们在海边的沙滩上,自己动手用小网子捞小鱼。

那场面可热闹了,家长们也加入其中,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兴奋的笑容,捞到小鱼的那一瞬间,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想象一下,海风轻轻吹来,阳光洒在沙滩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简直让人陶醉。

再说到渔文化中的传统工艺,像是编织渔网、制作渔具。

这些活动也可以引入到课堂上,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老师们可以先给他们讲解渔网是怎么编织的,手把手教他们。

虽然一开始小朋友们的手法可能有些笨拙,但没关系,慢慢来嘛。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时候可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每一步的尝试都充满了期待。

等到看到自己亲手编织的渔网,孩子们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价的!咱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海洋知识的小课堂。

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各种海洋生物,哎呀,海里可真是“藏龙卧虎”,小朋友们听得眼睛都放光了。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和模型,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

比如说,给他们展示五颜六色的小鱼,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真是活灵活现。

渔业文化主题教育心得

渔业文化主题教育心得

渔业文化主题教育心得渔业文化主题教育心得一、前言渔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渔业文化既是人们丰衣足食、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撑,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渔业文化主题教育,通过渔业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激发人们对渔业的热爱,并以此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

作为一名渔业从业者,我有幸参加了渔业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就我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与分享。

二、学习内容在渔业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渔业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渔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深入了解了渔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渔业科学技术:学习了渔业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如渔业养殖技术、捕捞技术、渔业资源保护等,了解了科技对渔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渔业文化传承:学习了渔民的传统技艺、渔业祭祀活动等,了解了渔业文化对于维护渔业发展和渔民传统生活的重要意义。

4. 渔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了渔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一些渔业保护技术和方法。

5. 渔业区域文化:学习了不同地区渔业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了解了不同渔业文化的底蕴和价值。

三、学习体会通过参与渔业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渔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几点启示:1. 渔业文化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渔业文化是渔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结果,其中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只有充分发扬渔业文化,才能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

2. 渔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渔业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保护好渔业资源,才能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渔业科技创新是渔业发展的关键。

渔业科技的进步对于渔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努力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提高渔业的科技含量,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幼儿教育:渔网

幼儿教育:渔网

幼儿教育:渔网在幼儿教育的广袤海洋中,“渔网”这个意象或许会让你感到有些意外,但请耐心听我讲述,它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可以把幼儿的成长看作是在知识和经验的海洋中探索,而教育者则像是编织和使用渔网的渔夫。

这张渔网,不是普通的网,它有着独特的材质、形状和用途。

首先,渔网的材质至关重要。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这就如同教育的基础和环境。

优质的材质意味着安全、温暖和充满关爱的环境。

就像柔软但坚韧的丝线,既能给予幼儿足够的保护,又能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去尝试和探索。

在一个充满鼓励和理解的家庭中,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积极引导就是这种优质的“丝线”;在幼儿园里,富有爱心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具和适宜的活动空间,共同编织成了这张网的坚实材质。

渔网的网眼大小也有讲究。

太小了,可能会限制幼儿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机会;太大了,又可能让他们错过重要的成长元素。

这就如同教育中的内容和难度设置。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恰到好处地安排学习和活动。

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和情感认知,这些内容就像是细密但适度的网眼,能够捕捉到他们成长初期最关键的养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眼逐渐变大,知识和技能的范畴不断拓展,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复杂的知识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再看渔网的形状,它决定了能够捕捞的范围和方向。

在幼儿教育中,这代表着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是注重学术成绩,还是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是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发现?一个全面、多元且灵活的教育“渔网”,应该能够涵盖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运动、语言表达、艺术感知、科学探索等等,同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调整捕捞的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中有所收获。

使用渔网也需要技巧。

渔夫要知道何时撒网,何时收网,力度和时机都要把握得当。

教育者也一样,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又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和行动。

幼儿论文:幼儿园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幼儿论文:幼儿园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幼儿园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象山人民以海为生、以渔为业,在长期的渔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渔文化。

渔文化是个异常丰富、博大的文化,是人们从事渔业生产实践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同时渔文化又是我们家乡象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目前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可展开的教育资源——渔文化,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让他们体验、接触地方渔文化,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开展渔文化教育呢?一、积极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一)创设渔文化的教育环境1 、充分创设幼儿园渔文化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开展渔文化教育对我们象山的幼儿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每年的中国开渔节、象山美食节等大型活动,满载而归的渔船、集市里新鲜的各种海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鲜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但我们生活在象山的小朋友,对这些海洋文化资源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因为父母辈对家乡的特色海鲜、渔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从祖辈那里才可比较完整的了解。

因此,为了了解、传承宝贵独特的渔文化资源,我们班联合爷爷奶奶开展“健康小厨师”系列活动,着重进行了“聆听动人传说”、“自制海鲜小吃”、“品尝美味佳肴”活动的尝试。

首先,我们在主题墙面上布置“大海真奇妙”、“开渔罗!”、“身边的海鲜”、“我爱大海”系列。

这里有的以图片形式出示,如:“大海真奇妙”我们在电脑里找到了很多关于大海的图片:有珊瑚群礁、各种漂亮的热带鱼、海底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等等,小朋友对大海最初的探索欲望就是通过观看图片后所产生的。

“开渔罗”则是在象山开渔节期间要求家长尽可能的带小朋友参加开渔节活动,通过现场观看:祭海仪式、感恩大海、开渔节晚会、渔文化书画展、渔区摄影作品展、开渔仪式等活动,大家一起收集门票、照片、图片还有文字说说自己观后感等来布置主题墙面。

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研究作者:王静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1期摘要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要从舞蹈渗透、娱乐活动渗透、文化建设渗透、文物欣赏渗透几方面进行,确保渔乡艺术文化能够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确保幼教素材开发能够对渔乡环境进行再利用。

本文分析了渔乡文化的概念意义,提出了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对策。

关键词渔乡文化;幼儿园,教育;渗透;对策中图分类号:O552.2,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41-01渔乡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内容,本着“发展地方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依循“幼儿教育符合幼儿生活环境”的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渔乡文化的概念意义,提出了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对策。

一、渔乡文化解读渔乡文化来源于我国传统渔业发展过程中,人民进行渔业生产,同时也发展精神文化,进而形成了特有的中国渔乡文化内容。

渔乡文化则是人类聚集地经常性进行渔业生产所产生的文化概念的总和。

渔乡文化需要传承,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之中可以适当渗透,也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幼儿园教育的空间和内涵。

二、渔乡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对策(一)渔乡舞蹈渗透教育是一门艺术,舞蹈则是艺术中的艺术。

在幼儿教学中,舞蹈常常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的群体更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

《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

人们在捕食鱼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种种与鱼有关的风俗。

渔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舞蹈动作,教师可以收集渔民的传统舞蹈动作,然后在幼儿舞蹈课堂上传授,这样幼儿就会更主动地进行舞蹈学习,并且将舞蹈动作与当地的渔乡文化结合起来。

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幼儿,把随意变为有意。

那么就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游戏方法编排一些带有简单情节、有角色的模拟性舞蹈,如模仿海面上小鸟飞翔、渔夫撒网、收获丰收后的喜悦等舞蹈动作。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及教学反思《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体育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捕鱼》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体验捕捉到鱼的快乐。

2、练习快跑、快躲闪,提高幼儿动作敏捷性。

3、又互相协作的意识。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幼儿手拉手围成“池塘”(圆圈)、渔网一张(用尼龙纱巾代替)活动过程:1、做活动前热身准备。

2、观察“池塘”,说一说,你们有没有见过捕鱼的场景没?你们是怎么样捕鱼的?你们想怎么玩游戏?3、了解游戏规则,玩游戏?让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做“池塘”,两名幼儿各拿纱巾一端,做“渔夫”,其他幼儿充当“大鱼”在池塘内四散站立。

游戏开始,大鱼在池塘内四处游动,当老师发出“捕大鱼哦”的信号时,“渔夫”立即向池塘跑,用网去“捕鱼”。

“渔网”碰到“鱼儿”就算被捕住,就要离开池塘到岸上去,被捕到的“鱼儿”替换围成圆圈做“池塘”的幼儿。

可根据时间替换“渔夫”,调换角色,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进入到“池塘”里来。

游戏规则:(1)“渔网”碰到“鱼儿”身体任何部位“鱼儿”就算被捕住。

“渔夫”要行动一致、配合得好,要用渔网捕鱼,不能用手抓。

(2)扮演“大鱼”的小朋友要在池塘里面躲闪,不能跑出圈外,若跑出圈外就算被捕到。

4、游戏反复进行。

教师注意让幼儿轮换做“渔夫”、“小鱼儿”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5、放松小结,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本节体育游戏分准备活动、开展游戏、放松运动三个阶段进行。

教师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渔夫拉网捕鱼”游戏氛围,引导幼儿由探索“基本动作要领”“合作动作要领”逐步过渡到“合作开展游戏”。

教师较好地控制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三方面要素的比例和节奏,使幼儿既得到了锻炼,又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探索合作方法成功后的满足。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独特的渔业文化传统让渔民们代代相传、世世为渔。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渔业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我国渔业发展的影响。

一、渔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渔业文化是渔民们几千年以来对渔业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和传承,融合了海洋生态环境和人们的智慧结晶。

渔业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传承渔民们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渔业文化传承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民们通过辛勤劳动和丰富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在渔业文化传承中被凝聚为宝贵的传统智慧。

渔业文化的传承使得新一代渔民们能够继承前辈们的成功经验,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的生态特性,合理开展渔业活动,减少过度捕捞和资源浪费,从而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其次,渔业文化传承有助于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渔业文化传承强调的是渔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渔业文化传承中,渔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如何遵守渔业法规和政策。

这种文化传承使得渔民们更加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渔业文化传承有助于传承渔民们的职业道德。

渔业作为一项传统职业,渔民们秉持着勤劳、坚韧、坚守、奉献等职业精神。

这些职业道德在渔业文化传承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渔民们始终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为海洋渔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渔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尽管渔业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渔业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渔业文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渔业的需求,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

首先,渔业文化创新有利于提高渔民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渔业工作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渔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

中国渔文化记叙文

中国渔文化记叙文

探索中国渔文化的历史渊源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个产业。

中国是渔业大国,也是渔业最发达国家。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了人类最优秀的渔文化,从而为世界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渔文化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渔,古称戲,指人类捕鱼活动。

文化,最早见于《易.贲.象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化有“以文教化”的意思。

现代对文化的认识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中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及改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狭义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渔文化是广义的文化。

中国渔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起源在中华大地上,经原始社会及各历史阶段孕育出来的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文化。

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加以发掘和发扬。

中国人类史始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元谋人起源于云南省元谋地区。

该起源地为一盆地,位于金沙江边,并有龙川江流贯其间。

这个地理环境是个捕鱼为生存的好地方,故先民们能以发展进步。

在出土文物中,该处有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粗制石器和火迹。

纵观人类起源地,无不与能以生存的条件相关,尤以生命之“水”密切关连,故人类起源处多散布于河流和海岸。

直立人从树居移于地面居,其食物随之亦有改变,近水域处捕鱼为食成之必然。

以说鱼水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故后世《山海经》载,有一种长臂人可以手人水捕捉鱼。

人类利用火,是促进人类进化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北京人(北京周口店,1927)约生活在40-50万年前, 他们已能利用自然火和能保留火种。

火能将生食变熟食,利于对鱼动物肉食物的消化吸收。

与此同时,也促进渔业的发展,人类捕鱼、食鱼量大为增多。

如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33)生活在距今约5万-18000年,其遗物中有大量鱼骨蚶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人类进化发展史,说到底实际是人类创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利用渔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优秀获奖幼教论文

利用渔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优秀获奖幼教论文

利用渔区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优秀获奖幼教论文我园所在的象山石浦渔港古镇,是我国的四大渔港之一,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浓厚多彩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

长期的文化积淀,耕海牧渔的石浦人身上逐渐凝聚成一种豁达开朗、自信自强、勇于拼搏、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

在如今海洋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古老的渔文化又赋予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新理念,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的呈现在幼儿面前,让我们的幼儿每天沐浴在具有浓厚“渔文化”气息的环境中。

开发和利用渔文化资源使幼儿园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

一、利用渔区环境资源促进活动方案的生成。

将渔区环境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必然,是利用周围环境资源生成课程的价值所在。

我们将渔区环境资源分为两种渔区特有的自然景物和渔区特有的节事。

案例一:有趣的沙子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到中国渔村去游玩。

到了沙滩边,孩子们兴奋极了,马上带着自己的玩沙工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

不一会儿听到鹏鹏大说到:“怎么回事,沙子怎么总是从我的手里溜走?”“手抓不住沙子的,你还是用瓶子装起来吧。

”小潘对鹏鹏说。

为什么手捏得紧沙子溜的很快?为什么干的沙子和湿的沙子颜色不一样?小朋友们冒出了许多的问题……,我看到孩子们对沙子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决定和他们一起来研究“沙子”。

案例二:漂亮的渔灯……9月15日是开渔节,为迎接开渔节的到来,幼儿园要求每个班都必须带10盏渔灯,准备挂到外面。

把任务告诉小朋友的第二天,小朋友们就陆续带来了黄鱼灯、虾灯、蟹灯、乌贼灯等等。

由于教室地方有限,我就把渔灯挂了起来,没想到引起了幼儿的关注……“老师为什么要挂渔灯啊?”“那个叫什么灯啊?”“上次开渔节的时候我在马路中间看到过辣螺姑娘的灯呢!”,“我也看到过呀。

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考

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考

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考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中国渔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1. 渔文化的定义及重要性 (4)2. 渔文化的历史渊源 (5)3. 渔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7)三、当前渔文化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8)1. 现代化进程中的渔文化冲击 (9)2. 渔业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 (10)3. 渔文化传承人才短缺与机制不健全 (12)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策略思考 (12)1. 加强渔文化研究与教育普及 (14)(1)深化渔文化理论研究 (16)(2)普及渔文化知识教育 (17)2. 保护和修复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 (18)(1)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立法 (20)(2)实施渔业生态修复工程 (21)3. 挖掘与利用渔文化旅游资源 (22)(1)开发渔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23)(2)促进渔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25)4. 创新渔文化产品与服务模式 (26)(1)开发渔文化特色产品 (27)(2)拓展渔文化服务领域 (28)五、案例分析 (30)1. 典型案例介绍 (31)2. 成功经验分析 (32)六、结论与展望 (33)1.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5)2. 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36)一、内容简述中国渔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智慧和自然人文景观。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古老渊源,承载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更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和精神追求。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渔业模式的改变、海洋环境的恶化和文化传承的断层等问题对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篇文献旨在探讨如何推进中国渔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一方面,将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中国渔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识别其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我们将探寻政府政策、科技创新、社会参与、教育引导等多种途径,寻求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力求将中国渔文化传承下去,不仅为保护海洋生态奠定文化基础,更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时代意义。

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的探索与传承

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的探索与传承

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的探索与传承1. 引言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的设计与传承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海洋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通过课程传承海洋文化,引导幼儿从小树立保护海洋、尊重自然的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的设计与传承。

2. 海洋文化的重要性海洋文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海洋文化的学习,幼儿可以了解海洋的美丽与神奇,感受海洋给人类带来的资源和生命力。

也能激发幼儿保护海洋、关爱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3. 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的设计(1)课程目标设定在设计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方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幼儿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启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幼儿的自然观察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安排海洋文化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历史、海洋文学、海洋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观影像、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们探索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

(3)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游戏教学、体验教学、实地考察等,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海洋文化的魅力。

4. 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的传承(1)家园合作传承海洋文化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的密切合作。

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共育等形式,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海洋文化的传承中来。

(2)文化体验在传承海洋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让幼儿有更多的海洋文化体验,比如观赏海洋动物、亲近海洋自然、参与海洋文化活动等。

(3)创新实践在传承海洋文化的也需要不断进行教育实践的创新,开发适合幼儿接受和喜爱的海洋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

5. 结语幼儿园海洋文化课程的设计与传承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有意义的传承活动,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更好地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培养海洋环保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中国渔文化 课程学习体会小作文

中国渔文化 课程学习体会小作文

中国渔文化课程学习体会小作文中国渔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

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

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揉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

曾经的有传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渔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幼儿园垂钓乐园:儿童钓鱼活动教学感悟分享

幼儿园垂钓乐园:儿童钓鱼活动教学感悟分享

幼儿园垂钓乐园:儿童钓鱼活动教学感悟共享在现代社会,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开始重视儿童的户外体验和自然教育。

垂钓作为一项充满乐趣和教育意义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和推广。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我有幸参与了儿童钓鱼活动的教学工作,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感悟和收获。

1. 建立环保意识在儿童钓鱼活动中,我们不仅能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钓鱼工具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向他们传递环保的理念。

在垂钓的过程中,我们会强调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培养耐心和坚韧垂钓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活动,在等待中慢慢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平静和美好。

在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孩子们学会等待,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3. 学会团队合作在儿童钓鱼活动中,我们通常会组织孩子们一起进行集体活动,他们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对于我来说,教授儿童钓鱼活动是一种有趣而富有挑战的体验,通过这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好奇和兴奋,以及他们成长的点点收获。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多样性,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品质,教会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无疑是一种特别有益的教育方式。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意识到幼儿垂钓活动的教育价值,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成长天地。

儿童钓鱼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户外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态度。

这种活动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钓鱼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钓鱼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鱼儿的游动状态、水域的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通过观察和思考,他们可以逐渐积累起对自然的理解和体验。

体验渔猎生活 学习劳动技能

体验渔猎生活 学习劳动技能

体验渔猎生活学习劳动技能渔猎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指示,让幼儿体验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民间习俗、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本文探讨开发渔猎文化的教育价值、渔猎文化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过程和渔猎文化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

一、幼儿园开发渔猎文化的教育价值(-)创造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幼儿园要通过创设具体的环境来打造文化氛围。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渔猎文化教育时,在户外活动区域布置渔网、鱼篓等道具,模拟过去渔民进行渔猎劳动的场景,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渔猎环境,这能让幼儿在情境中体会先辈们不怕风浪、顽强乐观的精神,深刻感知当地渔猎文化的内涵。

(-)体验渔猎生活,丰富生活技能开展渔猎劳动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奇的受教育模式。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模仿渔民劳动的活动,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

幼儿园还可以请一些有经验的渔民为幼儿讲解渔猎活动的有关技巧。

比如,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织渔网的活动时,教师选取棉线代替渔网线,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让幼儿在编织中获得劳动的乐趣。

又如,在幼儿园小班开展〃捕鱼〃活动时•,教师将各种鱼类的模型放在水池里,当幼儿发现“鱼〃时,就可以用手中的渔网将其捞上来,教师指导幼儿辨别捕到的鱼的大小、品种,引导幼儿将较小的鱼放回水里,让幼儿了解鱼群的生长规律,懂得如何维持生态的平衡。

在幼儿园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参与渔猎文化活动,提升社会认知渔猎文化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通过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和知识性的文化活动,如渔节、鱼市、年例、舞鱼龙等富有渔家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了解当地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富有文化意蕴的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下面以户外活动“鱼市卖鱼〃为例。

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与体验学习

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与体验学习

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与体验学习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与体验学习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科学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而在自然科学教育中,体验学习又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以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体验学习来促进幼儿的自然科学学习和发展,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1. 实践创新的背景和意义在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中,教案的实践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创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而捕鱼教案作为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种创新教学内容,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捕鱼教案实践创新的内容和方法在捕鱼教案实践创新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室内课堂讲解、室外实地观察和体验、亲身参与的捕鱼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了解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观察鱼类的特征、学习捕鱼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来体验到捕鱼的乐趣和挑战。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3. 体验学习在捕鱼教案中的应用在捕鱼教案实践中,体验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亲身实地观察和参与捕鱼活动,幼儿可以直接感受到水中生物的生活状态、捕鱼的技巧和乐趣,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且,体验学习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动手动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幼儿园自然科学捕鱼教案实践创新的探讨,我深刻地认识到体验学习在幼儿自然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体验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重视体验学习的应用,设计更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以促进他们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发展。

幼儿教学论文: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渔民画创作的初探

幼儿教学论文: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渔民画创作的初探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渔民画创作的初探摘要:渔民画是舟山民间艺术的亮丽风景,它以其色彩绚丽,形象粗旷而夸张,具有神秘有质朴的魅力而著称。

而这种具有渔乡特色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创作特点正符合幼儿的美术表现特征:它不需要很好的绘画技巧,完全凭借生活经验的积累、凭借无穷尽的想象力去完成。

大班幼儿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喜欢绘画活动,每每到了这个时刻,他们就能尽情地发泄,从中获取无尽的乐趣。

据目前情况分析,幼儿在渔民画活动中成为了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却缺少创造性思维,思想被局限化。

关键词:家园共育渔民画创作渔民画是舟山民间艺术的亮丽风景,它以其色彩绚丽,形象粗旷而夸张,具有神秘又质朴的魅力而著称。

而这种具有渔乡特色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创作特点正符合幼儿的美术表现特征:它不需要很好的绘画技巧,完全凭借生活经验的积累、凭借无穷尽的想象力去完成。

大班幼儿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喜欢绘画活动,每每到了这个时刻,就能尽情地发泄,从中获取无尽的乐趣。

我班大部分幼儿都是地道的舟山岛民,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由于环境的熏陶,内心隐藏着对家乡美好的海洋生物浓浓的喜爱之情,渔船、渔民、各种海鲜等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为了拓展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范畴,本园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自然资源,开展了《渔民画》课题,孩子们也开始接触渔民画的训练,但活动中,幼儿往往一味地照教师范画作品模仿和临摹,有些幼儿因为有着较强的临摹功底,他们的作品通常被众人(指的是教师与家长)认可和称赞,而那些模仿能力较弱的幼儿,他们的作品则被称为“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因此,据目前情况分析,幼儿在渔民画活动中成为了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却缺少创造性思维,思想被局限化。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但如何让他们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这就需要家园共同携手,从教师的善于引领与家庭的正确教育两方面合力培养,在原有的本土特色资源基础上,挖掘幼儿渔民画的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象山人民以海为生、以渔为业,在长期的渔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渔文化。

渔文化是个异常丰富、博大的文化,是人们从事渔业生产实践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同时渔文化又是我们家乡象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目前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可展开的教育资源——渔文化,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让他们体验、接触地方渔文化,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开展渔文化教育呢?一、积极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探索(一)创设渔文化的教育环境1 、充分创设幼儿园渔文化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开展渔文化教育对我们象山的幼儿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每年的中国开渔节、象山美食节等大型活动,满载而归的渔船、集市里新鲜的各种海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鲜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但我们生活在象山的小朋友,对这些海洋文化资源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因为父母辈对家乡的特色海鲜、渔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从祖辈那里才可比较完整的了解。

因此,为了了解、传承宝贵独特的渔文化资源,我们班联合爷爷奶奶开展“健康小厨师”系列活动,着重进行了“聆听动人传说”、“自制海鲜小吃”、“品尝美味佳肴”活动的尝试。

首先,我们在主题墙面上布置“大海真奇妙”、“开渔罗!”、“身边的海鲜”、“我爱大海”系列。

这里有的以图片形式出示,如:“大海真奇妙”我们在电脑里找到了很多关于大海的图片:有珊瑚群礁、各种漂亮的热带鱼、海底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等等,小朋友对大海最初的探索欲望就是通过观看图片后所产生的。

“开渔罗”则是在象山开渔节期间要求家长尽可能的带小朋友参加开渔节活动,通过现场观看:祭海仪式、感恩大海、开渔节晚会、渔文化书画展、渔区摄影作品展、开渔仪式等活动,大家一起收集门票、照片、图片还有文字说说自己观后感等来布置主题墙面。

当我们大班小朋友参加了县里“未来的大海”大地画活动后,个个对如何保护大海有了很多的建议,于是我们就布置了“我爱大海”的主题绘画活动,让每个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然后把他们的绘画作品布置到主题墙面上,并随时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增添、更换。

其次,在班级的自然角、区角里放置各种螺壳、虾壳、鹅卵石、大片鱼鳞、海星、鱼网等,让每个孩子在摸摸、看看、闻闻、说说中感受大海的博大和丰富。

而那些小螺壳可让小朋友学习数数、拼图、装饰画面。

大的螺壳、虾壳、鹅卵石、鱼鳞可让小朋友在上面直接画画。

随着小朋友收集的海产品日益丰富,他们的知识也随之而丰富。

再次,幼儿园的多个廊梯也成为我们创设渔文化的好地方,随着大班小朋友对海洋知识的逐渐增加,我们想到了把海洋知识传播给幼儿园的全体小朋友,于是幼儿园的廊梯被我们布置成了极具特色的“渔文化之梯”:那里有鱼船发展历史的各种图片、有渔民捕鱼的照片、有各种鱼谚、传说、象山十大名菜、有用鱼网制作的画、有用各种螺壳制作的装饰画等等。

使幼儿园的小朋友无论在走廊里、还是在楼梯间就能直接、形象地感受象山渔文化之灿烂。

2 、走出幼儿园感受社会环境。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

走出幼儿园感受社会,是我们和小朋友的共同心声。

到石浦参观“中国水产城”,在那里我们小朋友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那些活蹦乱跳的鱼、虾、那些贼亮贼亮的鱼都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小朋友不顾鱼腥味亲手触摸了各种海鲜。

而那里排列着上千箩筐的鱼更让小朋友留连忘返,看了又看。

在“石浦老街”小朋友感受到了渔家小镇的魅力,欣赏了很多贝壳工艺品,对小朋友学习贝壳制作有直接的帮助。

“中国渔村”集中了很多的渔乡渔俗,有大型渔船、鱼网、船上救生圈等等,小朋友在玩玩、看看中再次感受了家乡独特的美。

在松兰山小朋友犹如进入了大海的怀抱,在沙滩上尽情地跑、跳、追,在礁石上找寻小螃蟹、摸小螺、挖蟹洞……。

我们充分利用了象山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为每个幼儿扩展了生活学习的良好空间。

(二)引进合理的家长资源家庭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

”在开展渔文化活动中,无论是收集资料、图片,还是带幼儿参观,家长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帮手。

活动开展初期家长不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活动开展到中期家长对渔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家长开始非常积极帮助教师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实物,及带幼儿一起外出参观。

最后在活动的开展中家长们特别是那些爷爷、奶奶成了我们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这些祖辈们有着丰富的阅历、生活的环境、他们历代生活在海边,对自己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为我们小朋友提供了丰富、实在的本土教材。

班内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石浦船厂工作,当他听说了我们的渔文化活动后,亲自来到了幼儿园给小朋友画了各种各样的渔船:舢舨船、大捕船、小对船、流网船、张网船、机帆船、渔轮。

并向小朋友介绍了各艘船的年代、发展历史、船的作用、捕鱼的方法及造船时的一些习俗。

为了让小朋友对各种渔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位爸爸帮助我们联系了石浦的一家造船厂,让我们小朋友亲临船厂看造船工人是如何造船的。

他则是我们小朋友的“专业讲解员”。

动人的传说是象山渔民的“特产”,这些动人传说产生于渔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寄寓了无穷的教意。

因此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请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帮助收集民间传说,如:《三月三辣螺姑娘》、《“糊辣”的由来》、《鱼丸的传说》、《鱼化龙的美丽传说》等,并邀请他们向小朋友讲述动人传说。

通过各种传说了解家乡的传统饮食,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为学习家乡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高尚品质做了铺垫。

象山历史悠久,海洋资源丰富,海水鱼类440多种,蟹虾类80余种,贝类100余种。

这为勤劳智慧的象山人民开发多种海鲜美食奠定了基础,象山的海鲜小吃种类繁多,花样复杂。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动手能力,教师先与有经验的爷爷奶奶设计好菜谱,选好配料。

由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参与活动,指导幼儿制作海鲜小吃。

如:结合元宵节幼儿学做“糊辣”,“糊辣“里有十余种配料,其中海鲜就有四五种:牡蛎、虾仁、鱼肉、蛏子等,所有的配料均需要小朋友一起切、剥。

制作“鱼丸”则把马鲛鱼剔骨后,由奶奶剁成鱼茸,幼儿洗干净手,先在盆里抓一小团配料,用手握紧,然后从虎口处挤出一个圆形状的小球,用调羹刮入盆中,再由教师放到电饭煲的热开水中。

而“麦饼筒”的制作则需要小朋友一起准备各种小菜、洗、择、切等。

然后由奶奶炒好,再用皮子把所有小菜包起来,卷成圆筒状,即可食之。

其中配料里的海鲜也是必不可少的有:鲳鱼、墨鱼、虾仁、鱼糍面、鱼丸、蛏子等。

(三)、生成渔文化的探究活动《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找寻渔文化,建设班级教育活动,创设海鲜制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渔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一知半解、急于求成,在进行“健康小厨师”系列活动中,幼儿还是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如:包麦饼筒时,个别幼儿一手拿皮,一手拿筷,小菜就着皮子吃开了。

在做鱼丸时,幼儿两手抓了配料,放在手心里搓呀搓,变成搓汤圆了,导致做的鱼丸紧而硬。

在品尝“糊辣”时部分小朋友说不好吃,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呀?因此,我们在进行“健康小厨师”活动中深化了家乡特色菜,小朋友通过找家乡菜、品家乡菜、学做家乡菜的系列活动后,延伸了“大带小分享活动”,首先我们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海鲜小吃推广到中班,并要求每位“厨师”大胆向中班幼儿介绍自己的海鲜小吃名称、配料、制作过程。

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让幼儿对自己学习制作小吃有了严格要求,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胆魄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开展“健康小厨师”活动过程中,由于爷爷奶奶的参与(他们讲的都是方言)使小朋友对家乡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生成了“有趣的渔俗”“有趣的谚语”“有趣的家乡话”“有趣的渔谣”活动。

渔民以海为生,长期以来形成渔区特有的风俗习惯。

如:吃鱼要自上而下吃光,当上半部吃光时,不可把鱼翻个身。

渔船最怕翻船,鱼最怕没有,因此说话忌带“倒”、“翻”、“没有”等含义。

而“有趣的谚语”、“有趣的渔谣”都产生于渔民的生产劳动中,如:《鱼名谣》、《四季渔歌》《柯鱼鸟》这些渔谣用家乡话念来非常地有趣、生动,小朋友在学习了《鱼名谣》后,个个都摇头晃脑:鳗鱼长,鲳鱼扁,大头梅童短身体、乌贼乌,两根须,背着石板游江湖……。

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了解了渔民。

二、幼儿园开展渔文化教育的思考具有地方特色的渔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家园联系、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其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收到的成效。

1、增进了亲子情感“健康小厨师”系列活动均邀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参加,这些爷爷奶奶既要讲动人传说又要教幼儿制作海鲜小吃,他们虽忙但个个精神抖擞,正如他们所说:“和孩子一起,我们都变小了”!而小朋友们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也发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是那么的了不起、那么的能干。

如丁丁听了奶奶的“糊辣“传说后,回家对奶奶说:“奶奶,你真了不起,以后我也要向您学讲传说故事。

”还有蓓蓓奶奶开心的对我说:“我孙女以前我讲什么,她总说奶奶您年纪大了不懂。

这次我教小朋友做麦饼筒后,蓓蓓总爱对我说奶奶你真是太能干了。

”亲子、祖辈的感情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2、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的营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对食物产生兴趣,了解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形成符合营养准则、健康标准的好习惯。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素。

而鱼类、蟹虾类、贝类虽说在我们的饮食中无处不在,但根据幼儿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喜欢吃贝类,而不喜欢吃鱼类,主要原因是鱼有鱼刺,很多幼儿不敢自己吃鱼,需要父母的帮助,在幼儿园就乱咬一气。

、还有很多幼儿纯粹是偏食。

而我们通过“健康小厨师”的系列活动,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海鲜小吃,把鱼肉、虾仁等放到了海鲜小吃里,他们就不知不觉得全吃下去了。

时间久了这不仅改善了幼儿的饮食习惯,也均衡了幼儿的营养。

并为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

《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幼儿在参与“健康小厨师”的系列活动中,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海鲜小吃,这一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了亲自动手的乐趣,同时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饭来张口,从不管各种菜肴是怎么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