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伸缩缝规范
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构造做法
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构造做法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因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原因引起的变形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缝隙。
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中的裂缝产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外观美观。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构造做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对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构造做法进行详细介绍。
1.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设计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确定,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位置和数量: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位置应视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情况确定,一般应布置在建筑物的转角、高低差、挠曲变形、测量基准点等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使用要求确定。
(2)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宽度和深度: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变形情况确定,一般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墙体结构等因素来确定。
(3)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材料: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材料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候性能的材料,例如橡胶条、聚氨酯、硅橡胶等材料,以保证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2.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施工步骤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准备:在进行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施工前,首先要对基础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基础表面平整、清洁,以便后期施工。
(2)材料准备:在进行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施工前,应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包括伸缩缝材料、胶粘剂、密封胶、工具等。
(3)布置伸缩缝: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地下室外墙上标出伸缩缝的位置和宽度,然后将伸缩缝材料按照要求安装在地下室外墙上。
(4)密封处理:在安装伸缩缝材料后,应使用密封胶对伸缩缝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5)表面处理:在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应对伸缩缝及周边进行表面处理,以使地下室外墙伸缩缝与建筑物的外墙表面无缝衔接,外观美观。
3.地下室外墙伸缩缝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基情况,确保安装伸缩缝材料的位置和深度正确。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做法大全
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做法大全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做法
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做法并不复杂,只要按照正确的规范,步骤按序操
作即可。
第一步:准备材料,准备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所需的材料包括水泥、耐
盐水性涂料、铝塑布、双面胶带、多晶石英砂浆。
第二步:双面胶带的贴附,将双面胶带的激活胶水均匀涂抹在墙面石材间隙处,再将双面胶带贴在石材间隙上。
第三步:铝塑布的剪裁,使用尖刀在铝塑布上剪出2公分宽,长度多于1米的
封边形如,剪好的焊布要放置放下室地面上。
第四步:混合水泥,将放置在室地面上的封边形铝塑布,用湿拖把拖洗,并及
时放一些水泥覆盖其上。
第五步:涂料的提供,使用耐盐水性涂料,涂料比例1:1,定宽2厘米,混合
着圆方砂浆,把这样的水泥涂抹到剪裁的铝塑布上,把附有胶带的石材间隙夹上,给好固定,由于这种涂料可防猝失。
第六步:涂料的抹平,使用抹嵌木棍,把提供的耐盐水性涂料涂抹到合格的铝
塑布上,以保证表面光洁,一致,防止进水。
第七步:消除表面的粗糙,使用砂纸、抹平棍等工具,将石材间隙凹陷处抹平
并起皮,以保证表面光洁。
第八步:立杆均匀,立杆均匀,使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完美完成。
总结来看,洗刷石外墙面2公分伸缩缝做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按照上述几个
步骤按序操作,在操作中记住要求规范,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及格,就可以完美地完成伸缩缝的施工。
建筑伸缩缝做法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2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构造构件产生裂痕所设置的变形缝.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形重要有三类: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必定限度;二是建筑平面庞杂,变化较多;三是建筑中构造类型变化较大.设置伸缩缝时平日是沿建筑物长度偏向每隔必定距离或构造变化较大处在垂直偏向预留裂痕,将基本以上的建筑构件全体断开,分为各自自力的能在程度偏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本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依据不同材料的构造而定,详见有关构造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离列出了各类砌体构造和钢筋混凝土构造衡宇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二.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平日采用30mm.在构造处理上,砖混构造可采用单墙计划,也可采用双墙计划;框架构造可采用双柱双梁计划,也可采用挑梁计划.1.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情势,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情势.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联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2.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运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知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应用请求.顶棚伸缩缝需联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程度偏向自由伸缩变形.3.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重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雷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下错落处两种地位,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雷同又为上人屋面时,平日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离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请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慢慢风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平均沉降.导致建筑物损坏而设置的变形缝.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本.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体在垂直偏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自力的刚度单元.凡属于下列情形的,均应斟酌设置沉降缝:1.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平均沉降时;2.当统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本情势.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平均沉降时;3.当统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构造情势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平均沉降时;4.当平面外形比较庞杂,各部分的衔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5.原由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二.沉降缝的构造: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形及建筑高度有关.1.基本沉降缝的构造处理:沉降缝的基本也应断开,其构造处理有砖混构造和框架构造两种情形,砖混构造墙下条形基本平日有双墙偏幸基本.挑梁基本.柱交叉布置等三种处理情势.2.墙体.楼地面.屋顶沉降缝构造:墙体沉降缝常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和彩色薄钢板等盖缝地面.楼板层.屋顶沉降缝的盖缝处理根本同伸缩缝构造.顶棚盖缝处理应充分斟酌变形偏向,以尽量削减不平均沉降后所产生的影响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需设防震缝:1.邻接衡宇立面高差大于6m;2.衡宇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衡宇邻接部分构造的刚度.质量判然不同.防震缝宽度一般采用50-100mm,但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构造衡宇,其最小缝宽应相符下列请求:1.当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70mm;2.当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烈度增长缝宽:6度地区,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长20mm;7度地区,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长20mm;8度地区,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长20mm;9度地区,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长20mm.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情形下基本可以不离开,但当平面较庞杂时,也应将基本离开.缝的两侧一般应布置双墙或双柱,以增强防震缝两侧衡宇的整体刚度.防震缝在墙身.楼层以及屋顶等各部分的构造根本上和沉降缝各部分的构造雷同.别的要留意不应将防震缝做成错口.企口等情势,乃至掉去防震缝的感化.。
伸缩缝 规格
伸缩缝规格【原创实用版】目录1.伸缩缝的定义与作用2.伸缩缝的规格分类3.伸缩缝规格的选择4.伸缩缝的应用领域正文一、伸缩缝的定义与作用伸缩缝,又称膨胀缝或温度缝,是指在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中设置的,能够承受结构因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内应力,从而防止结构开裂、破坏的缝隙。
伸缩缝的设置可以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伸缩缝的规格分类伸缩缝的规格主要根据其宽度和长度来分类。
常见的伸缩缝规格有以下几种:1.宽度: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 20mm 至 400mm 不等,根据工程结构的大小、应力情况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宽度。
2.长度:伸缩缝的长度一般为 100mm 至 1000mm 不等,同样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三、伸缩缝规格的选择在选择伸缩缝规格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工程结构的尺寸和形状:伸缩缝的规格应与工程结构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受内应力。
2.工程结构的使用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会对伸缩缝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
因此,在选择伸缩缝规格时,需要考虑使用环境的因素。
3.工程结构的应力情况:伸缩缝的规格应能够承受工程结构的应力,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伸缩缝的应用领域伸缩缝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中,尤其在以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1.建筑物:建筑物的屋顶、外墙、楼层等部位常常需要设置伸缩缝,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桥梁:桥梁的梁体、桥面、伸缩缝等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以承受桥梁的自重、车辆荷载等引起的内应力。
3.道路:道路的路面、路基等部位需要设置伸缩缝,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伸缩缝在工程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案
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案1. 引言外墙伸缩缝是建筑物外墙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它可以在建筑物受到温度变化、地震和风力等外力作用时,起到缓冲和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案,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2. 材料选择2.1 伸缩缝材料常见的伸缩缝材料有橡胶、聚氨酯和硅酮等。
在选择伸缩缝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耐候性和耐化学品性能等因素。
另外,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条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防火性能和抗 UV 辐射能力等。
2.2 伸缩缝条伸缩缝条是伸缩缝中的填充材料,常见的材料有聚氨酯泡沫、硅酮封胶和岩棉等。
伸缩缝条的选择要考虑其密封性能、耐压性能和吸水膨胀率等指标。
3. 施工工艺3.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外墙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表面干净平整,并检查墙体是否存在裂缝和损坏等问题。
3.2 伸缩缝切割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使用专业的切割工具对外墙进行伸缩缝的切割,确保切割的深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3.3 伸缩缝材料安装先将伸缩缝材料涂抹在伸缩缝的两侧墙体表面,然后将伸缩缝条放置在伸缩缝材料上。
安装时要保证伸缩缝条平直,并确保与墙体紧密接触。
3.4 表面处理对伸缩缝的表面进行涂料或涂胶处理,以保护伸缩缝材料,增加其耐候性和装饰效果。
3.5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伸缩缝的切割深度、材料粘结状态和表面处理效果等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 施工注意事项4.1 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4.2 温度控制外墙伸缩缝施工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控制施工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3 质量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立专人进行现场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4.4 合理施工顺序外墙伸缩缝施工应按照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确保施工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重复施工和破坏已完成的工作。
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法
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法
外墙伸缩缝是为了应对建筑物在温度变化、地震或结构变形等情况下的伸缩而设计的,以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外墙面不受损坏。
以下是一般的外墙伸缩缝施工方法:
1. 确定伸缩缝位置: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要求确定伸缩缝的位置,通常位于建筑物的连续墙面或连接不同材料的墙面部分。
2. 准备施工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准备所需的伸缩缝材料,如伸缩缝条、密封胶、固定夹等。
3.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伸缩缝位置周围的墙面,确保表面干净、平整,并去除杂质和灰尘。
4. 切割墙面:根据设计要求和尺寸标准,用适当的工具如切割机切割墙面,开设伸缩缝口。
5. 安装伸缩缝条:将伸缩缝条按照设计要求、伸缩缝尺寸和材料规格等进行安装,确保紧密贴合墙面并满足伸缩需求。
6. 密封处理:使用密封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填充伸缩缝条与墙面之间的空隙,并确保完全密封,以防水和保护墙体。
7. 固定夹安装:根据需要,在伸缩缝两侧安装固定夹,以保证伸缩缝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8. 验收和维护:对施工完成的伸缩缝进行验收,检查其质量和功能,并定期进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长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外墙伸缩缝施工时,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需求和相关规范,结合施工材料和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方案论证,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建筑工程师或承包商进行具体指导和实施。
伸缩缝的设置
承重型地坪缝
金属型立式外墙缝
金属型立式外墙缝
金属型屋顶缝
金属型屋顶缝
抗震型地坪缝
抗震型地坪缝
湖南衡阳大火
第八节 建筑防火
吉林中百商厦
建筑防火
❖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 建筑物的防火构造要求
❖ 伸缩缝 ❖ 沉降缝 ❖ 防震缝
第七节 变形缝
伸缩缝
一. 伸缩缝的设置:
1.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 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 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2.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 定。缝宽一般为20-30mm.
二. 伸缩缝的构造:
1.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 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 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防震缝
在设计烈度为7-9度的地震区,下列情况下应设置 防震缝: 1.房屋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 2.建筑物有错层或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截然不同(结构类型和结 构材料)
防震缝
❖ 防震缝宽度在多层砖房中按设计烈度的不同, 取50~70毫米;在多层构件混凝土框架建筑中, 建筑物高度在15米及15米以下时为70毫米;当 建筑物高度超过15米时:
2.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 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沉降缝
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 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下列情况须设置沉 降缝:
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 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 深度相差悬殊时。
设计烈度6度,建筑物每增高5米,缝宽的70毫米 基础上增加20毫米;
院墙伸缩缝做法
院墙伸缩缝做法1. 引言院墙伸缩缝是指在建筑物的院墙上设置的一种特殊结构,用于解决因温度变化和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墙体伸缩问题。
正确的院墙伸缩缝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防止墙体开裂、变形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墙伸缩缝的做法及相关要求。
2. 院墙伸缩缝类型根据不同的需求,院墙伸缩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表面型伸缩缝表面型伸缩缝常用于外墙装饰材料较厚的场合,采用与外立面装饰材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进行覆盖,使伸缩缝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2 开孔型伸缩缝开孔型伸缩缝通常应用于需要保证室内采光和通风并且能够防止水渗漏的场合。
开孔型伸缩缝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开孔,实现功能和美观的兼顾。
2.3 隐形型伸缩缝隐形型伸缩缝主要用于要求墙面装饰一致性和美观性的场合。
该类型的伸缩缝常采用与墙面颜色、纹理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进行处理,使伸缩缝在视觉上几乎不可察觉。
3. 院墙伸缩缝做法院墙伸缩缝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将从材料选择、尺寸确定、施工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1 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院墙伸缩缝,材料选择也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材料包括橡胶、聚氨酯、金属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温、耐老化、耐候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院墙伸缩缝的使用要求。
3.2 尺寸确定院墙伸缩缝的尺寸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建筑物结构、温度变化范围、地震设计要求等。
一般情况下,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温度变化引起的线性伸缩。
3.3 施工步骤院墙伸缩缝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 基础处理在院墙伸缩缝位置进行基础处理,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稳固。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加固基础或者设置专门的伸缩缝基础。
3.3.2 材料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尺寸确定,将选定的材料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密封性和连接性,确保伸缩缝的功能正常发挥。
3.3.3 整体调试完成材料安装后,进行整体调试。
外墙伸缩缝的施工工艺
外墙伸缩缝的施工工艺
1. 清理表面
在进行外墙伸缩缝施工前,需要对伸缩缝周围的墙面进行清理,去除附着在墙面上的尘土污垢、油污、水渍等,以确保伸缩缝施工质量。
2. 切割伸缩缝
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要求,在墙体上切割出伸缩缝。
切割口必须直直,尽可能平整,以确保伸缩缝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3. 安装伸缩缝材料
伸缩缝铝板、橡胶等材料固定在伸缩缝内,材料固定后,在伸缩缝上一侧加装挡板,以确保伸缩缝的密封性。
4. 填充胶料
将密封胶料填充伸缩缝内,使其填满缝隙,并确保胶料的密实性和收缩性,提示填充面不得留有气泡、鱼鳞状缺陷等。
5. 拉毛或涂刷玻化油漆
为了保护伸缩缝,防止其表面受到日晒、风吹、雨淋的侵蚀,需要对伸缩缝进行拉毛、喷涂或涂刷玻化油漆等防护。
6. 整体验收
完成伸缩缝施工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密封胶料的牢固性和密封性,确认伸缩缝的质量。
如有质量问题,及时进行修补和改善。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砖砌墙伸缩缝是在砖墙的施工过程中设置的,用于缓解墙体受到温度变化和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应力,以防止墙体开裂或变形。
正确设置砖砌墙伸缩缝可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能保证墙体的美观。
下面将详细介绍砖砌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1. 伸缩缝的位置砖砌墙伸缩缝的位置应该根据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进行合理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墙体的长度超过6米,高度超过3米时,都需要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墙体的弱点或结构交接处,以便能够更好地缓解应力。
2. 伸缩缝的宽度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墙体的材料、长度和高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砖砌墙伸缩缝的宽度为10-20毫米,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墙体受到大的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时,伸缩缝的宽度可以适当增加。
伸缩缝的宽度过小会导致伸缩缝的功能失效,过大则会影响墙体的美观。
3. 伸缩缝的深度伸缩缝的深度应根据墙体的材料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砖砌墙伸缩缝的深度为墙体厚度的1/3-1/2。
伸缩缝的深度过浅会导致伸缩缝的功能不完全发挥,过深则会影响墙体的强度。
4. 伸缩缝的填充材料伸缩缝的填充材料应选择柔性、耐候性好的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胶。
填充材料应均匀地填充到伸缩缝中,填充的高度应略高于墙体表面,然后用刮板将填充材料刮平,使其与墙体表面齐平。
填充材料的颜色应与墙体的颜色相近,以保证墙体的美观。
5. 伸缩缝的保护砖砌墙伸缩缝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以防止填充材料的损坏或脱落。
保护的方法可以是在伸缩缝上覆盖一层保护材料,如铝合金材料或塑料条,以保护伸缩缝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总结:在砖砌墙施工中,正确设置伸缩缝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伸缩缝设置可以有效地缓解墙体受到的应力,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能保证墙体的美观。
在设置伸缩缝时,需要考虑墙体的长度和高度,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宽度和深度,并选择适当的填充材料和保护方法。
只有按照要求正确设置伸缩缝,才能保证砖砌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
外墙抹灰伸缩缝设置原则
1.5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宜为3×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嵌填高弹性耐候胶。
抹灰层是一定要设的了,如果是用水泥砂浆来粘结也是一定要设的,但不知道用填缝剂(填缝、粘结二合一)贴砖和填缝是否需要设?如果需要设,是否可以用填缝剂来填缝?
JGJ 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第3.2.5条:勾缝应采用具有抗渗性的粘结材料其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2.1条的要求。
第4.0.4条:外墙饰面砖粘贴应设置伸缩缝。
竖直向伸缩缝可设在洞口两侧或与横墙、柱对应的部位。
水平向伸缩缝可设在洞口上下或与楼层对应处。
伸缩缝的宽度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经验确定。
但都不是强制条文。
1、分隔缝一般按图纸设计去做(因为外墙分缝直接影响到外立面效果,一般建筑图中会标明的);
2、如果图纸没有设计,则一般由施工单位依据规范及建筑物特点来自定,但需要甲方批准(因为会影响到立面效果),很少会发生甲方或其他单位去制定方案后指定给施工单位的;
3、墙面分隔缝一般仅在外墙面设置,仅设水平缝,一般不需设置竖向缝;
4、墙面水平分隔缝间距一般不大于4米,可以留在窗台处,也可留设在两层之间;你说的窗户上下处(一般与窗框外边上下平齐)主要是为了外观的设计要求,一般说来这种缝又是抹灰分隔缝也是装饰分隔缝(缝的两侧饰面效果不同);
5、分隔缝的留置要注意
(1)与鉓面分隔相统一
(2)注意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渗漏
(3)注意线条平直。
伸缩缝2016通用条件
伸缩缝2016通用条件主要涉及建筑伸缩缝的安装与就位。
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桥面上进行切缝开槽,预留位置每侧保证7~30CM以上的混凝土浇筑范围,标出其开槽的边缘线。
然后使用混凝土切缝机沿线切开预留槽,要求切缝整齐、顺直、与原预留边缘对齐。
在已清理完毕的槽上横向每3m~5m距离搭放一根3m左右,断面尺寸10cm×10cm的方木,将伸缩缝吊放其上,对应检查槽内预埋钢盘位置是否合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用小线绳检查伸缩缝的中线位置(要与桥梁端间隙中心线对应),用3m直尺检查纵向直顺度,沿缝长方向每1m应不少于两个检查点,精确检查伸缩缝顶面与两侧路面是否平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伸缩缝的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建筑伸缩缝做法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
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
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伸缩缝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连接方式,其作用是在建筑物的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变形时,起到缓冲和保护结构的作用。
因此,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首先,对于伸缩缝施工,应确保选用合适的材料。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环境条件和变形量的预测,选择具有一定弹性和耐久性的材料。
常见的伸缩缝材料有橡胶、聚氨酯、金属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安装。
首先,要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和数量,一般应根据建筑物结构、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地震安全性要求来确定。
伸缩缝的位置应避开负荷集中区、抗震墙等结构,避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伸缩缝的一致性,即同一层或同一结构部位的伸缩缝应具有相近的形式和施工工艺。
然后,在伸缩缝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连接部分的质量控制。
连接部分是伸缩缝的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伸缩缝的弹性和稳定性。
在连接材料的选择上,应考虑材料的牢固性、耐候性以及与建筑物结构的协调性。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连接材料的密封性,防止水或气体的渗透,避免日后产生渗漏或腐蚀等问题。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细节处理。
例如,在伸缩缝的两侧应保留一定的间隙,以适应材料的伸缩变形;同时,在施工中应加强与邻接部位的协调,确保伸缩缝与建筑物的其他部分的衔接良好,并做好相应的过渡处理。
此外,还应注意对伸缩缝边缘的保护,以防止日常使用中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伸缩缝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密封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同时,还应进行伸缩缝的功能性测试,检查其能否满足预期的变形要求,并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和图纸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严格的施工管理以及全面的验收检测,才能保证伸缩缝的良好性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墙伸缩缝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
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
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
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
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
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
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
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
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法也不相同。
如联邦德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伸缩缝间距,以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缝。
日本、美国等是在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一般不设伸缩缝。
英国、法国等则处理比较灵活。
中国从20世纪50年遵纪守法始,探讨建筑物设置伸缩缝的理论,提出了初步的理论依据,解决了若干工程实际问题。
中国有关伸缩缝的宽度的规定见表1[伸缩缝宽度]。
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表2 [沉降缝宽度])。
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
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
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防震缝其设置要求见建筑防震。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5节。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基础变形缝怎么设置?即缝两侧均为承重墙,其基础做法又有两种做法:(1)采用偏心式基础这种方式多用于荷载较轻,层数不高的砖混结构中,它要求地基承载力比较高,这样基础断面尺寸不很大,基础偏心不致影响整个结构。
在保证缝宽尺寸的情况下,低层部分基础偏心可能大些,因为它的基础断面尺寸相对小些,使两侧基础偏心较为合理。
(2)交叉式基础这种做法也称为跨越的基础,这种做法必须设置基础梁,才用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比较复杂。
首先要把基础梁的位置,跨数,跨度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墙体传下来的荷载计算出梁的弯矩剪力,在根据剪力的大小与地基承载力来确定墩的尺寸,墩与墩之间应完全分开,如果需要,各墩还应配筋,这种做法多用于偏心基础不能满足的砖混结构和一边砖混,一边为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
悬挑做法要求沉降缝一侧纵墙端为悬挑基础,纵墙端部没有承重横墙,这种方式灵活性大,结构布置比较简单,适用于地基情况,但建筑构造处理比较复杂,它须设置轻质隔墙来减轻自重,实际上,我们也可把悬挑基础设置成悬挑梁,与墩式基础结合起来用,这样纵墙端部也可是承重墙,它能更好地满足建筑物的构造要求。
12篇二: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 伸缩缝第9.1.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表9.1.1第9.1.2条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第9.1.3条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7.3.1条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
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第7.3.2条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
7.3.3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可按表7.3.3选用。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表7.3.2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m) 表7.3.3●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4.3.10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2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3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4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5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4.3.11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4.3.10条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4.3.12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4.3.12的规定。
4.3.13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