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
抓住教学本质打造有效课堂说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容易联想到的三个关键词是具体、明确、适当。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让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但是却让目标受到了挑战,出现了低效率的课堂。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目标的设计,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案例1:师: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忙碌。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动物们都在干什么?生:产卵,交配师:这些都是动物在繁殖后代,你知道有哪些方式?生:胎生和卵生师:什么是胎生,什么是卵生呢?在你们熟悉的动物中,哪些是产卵的?生回答师:植物和动物在繁殖后代上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沉默。
思考: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大约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不断的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感觉摸不着边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达不到老师预设得目标。
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被教学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所迷惑,把目光定位于教学技巧上,在这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到底有没有效果等等这些本质的问题却没有去思考。
缺乏了精心的设计,就会导致许多无效或低效的语言、问题。
要想上出一堂好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把这一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这样才能创设高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二、目标的落实,要在教师感悟目标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内化为实践行为案例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观察了鸡蛋的外部特征)师:如果我们想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应该怎么做呢?生:我可以把鸡蛋轻轻的敲开,把里面的东西放在小盘子里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熟的,可以怎么办呢?生:可以把皮剥掉或者切开观察。
师: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传递说:“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传递(传授、传播)直视(文化、文明)的任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除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以外•共同活动说:“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大辞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可供教学的材料。
因此,构成教学的基本成分是: 1 教授——教师的活动 2 学习——学生的活动 3 教材”——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对话说,或交往实践说:“特殊交往理论”“交往实践”,“主体间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在对话、情景、协商中学生主动的建议构建过程。
“阐释性课堂教学方式”2、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o学生是活动的主体;o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o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约下工作;o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4 ,“作为对人类学习新的类型的积累结果,有效学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学的中心已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上”——约翰 .D. 布兰斯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据此,有效学习要求掌握结构性知识,要求掌握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评价方法等5 ,“有效学习”主张的提出,还源于社会与教师决定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距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那么,能否使外在的学习要求与课程计划转化成为学习者自主的计划,能否使教师在教案中设计的学习过程转化成学习者实在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体育课程改革要追求最真实、最本质、最朴实的东西,这一观点无可非议,但什么是最真实的、最本质的、最朴实的东西?大家可以讨论。
我个人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就要上得有趣、有劲、有效,上得生动活泼、和谐宽松,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不是无奈学习、被动练习,更不是将课上得严肃有余、活泼不够,循规蹈矩、教条死板。
因为这样的体育课学生不喜欢,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以上是引用季浏在2007-7-11 23:19:00的发言。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什么是最真实?平时课堂教学都能做得到的、用得上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教学效果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而不是经过排练才能表现出来的那种效果。
这就是最真实的。
什么是最本质?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形式就是活动、练习,通过活动和练习学生才能提高身心素质和运动技能,通过活动和练习教师才能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要在活动与练习的过程中去贯穿、去实现五个领域的目标,而不能就目标而目标,只注重某种形式上的追求。
什么是最朴实?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能运用自如,同行也能借鉴的教学活动是就是最朴实的。
评好课的分析要点
评好课的分析要点听评课是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每位教师都常常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只有掌握听课的技能和技巧,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向专业化程度和专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那么,教师在听评课中怎样把握住分析要点呢?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本质及好课的评价标准
位没 有真 正平等 , 其责 任 、 义务也有 所不 同 学生 要
在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到 知 识 、 握 能 力 , 这 种 交 往 活 掌 是 动 的最 大 受 益 者 ; 教 师 作 为 交 往 的 另 一 方 们 更 而 他
解决 问题 的机会 , 供跨 学 科 的 学 习机 会 : 用 和 提 运
参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及 好 课 的评 价 标 准
◇ 胡 学文
展进 步 中实 现生 命价 值 、 获取 劳 动报酬 。双方地 位
不 同 , 任 不 同 , 的不 同 责 日 、
一
、
课 堂教学的本质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 于 课 堂 教 学 本 对 质 的认 识 也 经 历 了 由浅 入 深 、 表 及 里 的 过 程 , 细 r 臼 细
作 者单位 江 苏省徐 州 市 第三 中学 I
础 教 育 参 考
学 中 进 行 积 极 有 效 的 学 习 、
件事都应 该有 明确 的 目的一 , 然 而 , 生 关 系 中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是 师 生 双 方 师
并 不 平 等 。 学 生 与 教 师 的 “ 同 学 习 ” “ 互 交 共 或 相
流 ” 除人 格 应 该平 等 以外 , 他 各 方 面都 不 对 称 , , 其 教 师并不 能真正 与学 生“ 同学 习”“ 同发现 ” 共 、共 这 种 以 “ 往 ” 主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双 方 不 仅 地 交 为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 否 进 行 了 学 习 , 习 活 动 是 否 是 学 有 效 , 经 验 的 教 师 可 以 从 学 习 者 某 些 外 在 表 现 中 有 推 断 其 内 在 的 学 习 活 动 , 这 种 推 测 、 断 的 正 确 但 判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请结合教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堂教学本质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本体现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这种本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综合教育的起点。
课堂教学本质三层意思:其一,它强调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在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相辅相成,既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也不存在没有“教”的“学”。
教学永远包括教与学,但教与学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或辩证地统一。
如果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那么它们都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其二,它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三,它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学校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诸方面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只有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因片面强调教学的部分功能而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偏差。
如何衡量一堂“好课”?研究表明,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课堂教学要素分割策略。
它是依据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把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另一种是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
认清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课堂属性的本源作者:张淑霞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3期面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出现的活跃但又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思考。
为了使课堂教学进入新课改精神要求的轨道,有两个本源是必须把握的。
课堂教学要回归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属性的本源。
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应该是公平、开放、和谐、发展的课堂。
公平性、开放性、和谐性、发展性是新课改精神所要求的课堂的四大基本属性。
课堂的公平性是指: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己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穿着的好坏,家长的财富、地位、权利的高低等等,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人格都得到尊重,潜能都得到开发,学习都能够自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尊严的学习。
课堂的开放性是指: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更开阔的视野,身在课堂,心系世界。
要破除“学科本位”,教与学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
做到从生活、社会走向学科,又从学科走向生活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当保持更大的开放度。
课堂的和谐性是指:课堂所涉及的诸多子系统,如学生、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子系统均能和谐共存,实现共赢,达到1+1>2的效果。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和谐。
过去,我们搞“教师中心论”,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主宰,当作真理的化身,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错误的。
今天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搞“学生中心论”,把学生捧上神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纵,可以随意,教师只能认同,这也是错误的。
在新课改中,教师首先必须认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这里又必须弄清楚,真正地主体、主人表现在什么地方?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取得思维的主动权,就确立了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否则是谈不上的。
学生取得课堂思维主动权的标志是:思维激活了;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更多、更深的问题。
教学本质实践说(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思想品德培养的过程。
教学本质的探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本质的实践角度出发,对教学本质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本质的内涵1. 教学本质的定义教学本质是指教学活动内在的、稳定的、决定教学现象性质和规律的基本要素。
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 教学本质的要素(1)教育目的:教学本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2)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
(3)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
(4)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判断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本质的实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教学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以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实践(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
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评价一节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也就是看教师教的如何,更要看学生学的如何,学生是怎样学的,为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三看”。
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
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还是潜心专研,情动辞发?所以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有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但没有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
二看学生的交往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的问题,没有人笑话;他不认同老师,也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
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三看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
过去评价课堂知识含量,主要是看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点是否足够多,至于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
如今更要看学生自己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人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
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二”因此可以看出,教学预设不可能是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事先没有预设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出现与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构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生命课堂”,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1.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奠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无序的,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只能是日常教学的一个惊喜而已。
如果固守于此,就为“生成”摇旗呐喊,这就无异于守株待兔。
为使教学有条不紊,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生龙活虎,预设就要为动态生成进行奠基。
教师必须设计开放、动态、变化、多维、真实、可调整、可调换的多向性的预设,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方案,以应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化解突如其来的质疑与提问,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预设时应吃准、吃透、教材;要对学生的智能、学识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详尽的分析。
要对课内外的信息、资源做好筛选和整理;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机智中生成: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
结合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谈谈课程与教学观篇一: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划和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而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课程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教学观则指导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和实施。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一个好的教学观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创建课程时,需要考虑教学本质。
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基于教学本质,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观则是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论和原则。
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观也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促进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感的发展。
总之,课程与教学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只有在创建课程时结合教学本质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同时,教学观的选择也应该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二:课程与教学观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课程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总体安排。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解和看法,是教师对于如何实施课程的导向性信念和态度。
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理解是指深入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意义。
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是指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要营造一个健康、和 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 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课 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 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 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能否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 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习环境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宽松的, 纪律、秩序与竞争都是为了 保证宽松的实现, 是为了调节并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是为了 在张弛有序的情况下创造宽松。
二、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 现代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 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包 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包 含以下四层意义) 含以下四层意义)
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 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 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 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 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 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 才是教学。
※学习形式应多样;
第三种认识的评价
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交流”、“交 往”,是以教材为中介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与“共同活动”说相比, 显然更贴近了教学的本质特点。 “交流”、“交往”、“沟通”说, 不 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也反映了在信息传输手段多 样化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特点。 但是,仅仅把教学的本质归结为“交往”或“沟通”,也有某些不尽 确切的地方。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学习”或“相互交流”,除人格应 该平等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是不对称的,教师并不是真在与学生“共 同学习”、“共同发现” ,双方地位不同, 责任不同,目的也不同, 如 果仅仅用“交往”或“对话”来归纳这种关系,恐怕也很难真正说清 它的本质。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然而,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它只是传授知识点,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了解世界和探索人生的途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通过听讲、发问、讨论、演示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正因为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互动和协作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既要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又要像舵手一样掌舵指引学生航行人生之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富有激情和耐心,敏锐地洞察学生思想和动机,投入并引导学生的参与,指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
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适当的任务和评估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兴趣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公。
他们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反思,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和协作活动。
他们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和他人相处,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抱着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积极探寻世界的奥秘。
四、应对教学挑战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挑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足,学科的难度太大或太小,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教师需要灵活地应对这些挑战。
他们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用多样化和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内容。
他们可以通过互动问题、讨论和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是学生走向知识、成长和成功的重要阶段。
一堂好课:“学得好”与“教得好”的辩证统一
一堂好课:“学得好”与“教得好”的辩证统一“一堂好课”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两大核心要素,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学得好”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终端测试成绩好,还应该具有想学、能学、会学的课堂表征。
“教得好”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应该具有真心关爱学生、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技艺精湛的课堂表征。
一堂好课,是“学得好”与“教得好”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教得好学得好关爱学生辩证统一研究“一堂好课”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两大核心要素,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评价为好课,当然离不开教师“教得好”及学生“学得好”。
一堂好课,是“学得好”与“教得好”的辩证统一。
何谓“学得好”?在我看来,“学得好”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终端测试成绩好,其最起码的课堂表征还有三个:一是学得进,越学越想学;二是学得来,越学越能学;三是学得出,越学越会学。
而“学得好”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得好”的。
课堂上学习的真正发生固然需要学生的投入与在场,但没有教师的“教得好”显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何谓“教得好”?在我看来,教师在“教”的准备、设计、实施上要有所研究、有所作为。
“教得好”最起码的课堂表征也有三个。
一、真心关爱学生这是作为教师首要的职业道德,它不限于一堂课,而是贯穿于教育始终,是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让学生看得见你的爱,感受到你的爱。
真心关爱学生,并非仅仅是“关爱”,其另一重点还需落在“真”字上。
爱之真,当为尊重,存有关怀,应有包容。
爱之真就是要用民主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好中差,作为教师就应该有教无类,尊重关怀包容每一个孩子,无论是贫贱富贵还是智商高低,都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
爱之真,课堂当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
我们在听课时,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教师就课文内容提了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让学生回答,可当学生回答不到教师预设的答案上来时,教师干脆自己把答案一一道出;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当学生读得正酣时,教师突然叫停,开始点名学生朗读。
什么是好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1.漫谈沟通(小学语文阅读比赛):教师语调有起有伏,用词符合小学生上课特点,比较能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自主学习是需要的,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到真正有效的的语文学习上:语言文字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等。
有很多活动和互动,活动形式也很多,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主体作用”。
2.热胀冷缩(小学自然课):教师上课分别运用了板书技能(写板书),提问技能(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技能(组织学生讨论,思考),演示技能(通过实验演示指导学生),讲解技能(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知识),变化技能等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3.汉字的演变:教师灵活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各式各样的图片和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二.什么是好的教学:1.教师: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好教师都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
在主动学习中,能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文化;在实践中,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上课富有激情,课后善于反思观察发现,好教师上课都富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理的愉悦,教师的激情熏陶着学生;课后善于反思教学的得失,修正教学方案,彰显出课程意识。
教学民主,关爱学生,有策略,会造势好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善于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不断在课堂上出错搁车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居然能把学生的成绩教得很好,还被学生认为是他们最好的教师。
在他的课上,学生最舒展,也最主动,当然效果也最好。
2.课程: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特征和根本属性,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关于教学本质的学说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行为主义学说、认知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人文主义学说和社会文化主义学说。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种学说进行阐述,并就其思想与应用提出一些思考。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并认为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因此,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刺激来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反应。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者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的认知过程。
然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容易导致教育教学的单向传递和机械化。
认知主义学说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建构。
认知主义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获取、理解和应用。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认知主义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过度强调知识的输入和学习者对知识的被动接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共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合作过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和协作交流来构建知识。
然而,建构主义也有可能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知识获取和应用方面存在缺失。
人文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完整发展和个性的塑造。
人文主义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和意义追求。
教学应该通过提供文化、艺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个体差异的需求。
然而,人文主义学说也容易忽视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应试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代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因此而呈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项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流—互动的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通融的、在学习上是互助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这种交流—互动课堂教学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两个显著特点:开放性和创新性。
一、开放性开放性首先是指教师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特长、不足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坦诚、真诚地进行交流、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自己依然封闭得严严实实,使学生根本看不到教师真实面目,真实心态,那么,所谓交流也不会发生,所谓的互动也就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单动”。
所以,在交流—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开放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开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光强调教师的开放,而不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的开放,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会发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也不能形成。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开放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启发和引导。
教师的示范就是教师自身的首先开放,教师的这种开放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感召力、呼唤力,它能使学生看到教师的真实面目、真实心态,从而缩短师生之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使学生敢于、乐于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
教师启发是指交流中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启发诱导,重新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引导是指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脱离了主题或滑向某个无意义的枝节问题时,教师可适时引导,使交流能够逐步走向深入丰富。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民主、平等、和谐、友爱、宽容、尊重、信任、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这种关系,就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教学格局,这样一来,真正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也就出现了。
二、创新性开放意味着自由,开放意味着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分析
学习心得体会
弋阳一中徐定国
高中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的核心阵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常期以来,围绕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的模式的话题从未终段。
这次网络继续教育所提供的教材全面较好地给我们展示了以往人们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回答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好课的基本模式,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我个人的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者实现
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上述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a)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b)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包括提出目标、安排内
容与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检查效果并评价……
c)教师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代表,教师在社会的支持与制
约下工作;
d)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即:第一,要
使学习者通过经历或练习,实现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二,
这一活动过程应“避免浪费”,实现高效;
好的课堂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2.应是多样化的课堂。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那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
…… 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了腻味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
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的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
学校课堂教学主要建立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基础上
要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广度、深度、效度和自觉程度。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应是多样化的课堂。
要促成每位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必然要求教师把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的教学设计改变为分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设计,至少应表现在多样化的安排上。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组安排不同任务;
▪集中于分散结合的学习活动,在设置适应多
数学生需求的计划时,给予特殊学习者以特
别安排;
▪小先生制,让优秀学生“教中学”;
▪复式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与
进度;
▪分层次教学;
▪有指导的自学与网络化学习;
▪学习任务的适切性;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
▪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评价反馈的包容性;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科学性、适切性;
▪教学过程:有序性,健康性、主体性(参与
度)、有效性;
▪教学活动氛围:民主,宽松,和谐,进取;
▪教学效能:问题解决程度,投入产出比,可
否持续;
▪创造性增值:课堂是师生鲜活的生命过程,
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为创造性准备了土壤。
教案只是预案,教师有修改调整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