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论袁世凯集团兴起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袁世凯
——转型时代的政治枭雄
制作者:谢姝涵 学号:12,袁世凯率 兵支援。最终帮助朝鲜平 定了这场内乱。后又在甲 申政变中指挥清军击退日 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 主权及其他特权。
小站练兵
天津小站练兵 是清末新式军 队的转折点, 也奠定了袁世 凯一生事业的 基础。在此期 间他掌握了清 朝最先进的军 队,也就是掌 握了实权。
众人评价
• 李鸿章:足智多谋,规模宏远,环顾左右 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
• 毛泽东:袁世凯是近代四大伟人之一,对 中国近代的影响仅次于曾国藩。
• 伊藤博文: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 • 美传教士赫德兰:袁世凯是为国家掌握航
向的人。
千秋功过任评说
青年为爱国之英雄,中年为治世之能臣,晚年 为误国之奸雄。他无疑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 杂混乱的历史中的大人物。他的一生有着不 平凡的经历,从登州投军到位极人臣,再到 成功逼清帝退位,而后竟公开复辟,至最终 被迫撤销帝制,身披龙袍离世,其一生充满 了矛盾。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功与过 不得妄加评判,还得待后人细细品读。
谢谢观赏
O(∩_∩)O
戊戌事变,被指告密
戊戌变法中,袁世 凯向荣禄告密,导 致慈禧政变,百日 维新遂告失败。但 告密一事疑点重重, 众说纷纭。
逼迫清帝退位,就任临时总统
武昌起义后,袁世 凯以武力压迫革命 派,加紧逼宫。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袁世凯 于3月10日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窃国复辟
为了达到专制独 裁目的,军阀们 公然进行帝制复 辟活动。1916年1 月1日,袁世凯举 行登基大典,建 立中华帝国,改 元洪宪。然而只 当了83天皇帝, 称帝美梦彻底破 灭。
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1、时间: 一战期间(民国初年,1913-1919) 2、原因: 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 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社会环境: 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爱用国 货、抵制日货等)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
迅速失败的原因:
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 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三.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 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四.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复辟帝制者众叛亲离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袁世凯 亲信 无党派 立宪派 同盟会
一、袁世凯专权: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时间:1912年3月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专权:
政治: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对外: 举借外债扩充自己实力,充 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责 宋 任 内 阁 制
陆 军 海 军 内 务
浓缩记忆:党—会—法—制—法
对外:卖国
日 本
相 互 利 用
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利用袁世凯复辟的野心
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
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袁世凯 为复辟帝制; 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 史称“五九国耻”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重点2
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 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义的文化运动。
错。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 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 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 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 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才 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马克 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8、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 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 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发生明显分化。蒋介石代表的亲英美派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 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是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9、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其原因主要是
( C)
A.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B.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D.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 社会主义社会
多项选择题:
1、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 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是指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三章
1.一.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标准答案:对2.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标准答案:对3.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国民党。
()标准答案:错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5.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标准答案:错6.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标准答案:对7.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标准答案:对8.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标准答案:对二.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9.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 )()标准答案:B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0.下面那一个事件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标准答案:B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法运动的失败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 )()标准答案:A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2.在保路运动期间,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标准答案:AA.成都血案B.五卅惨案C.二七惨案D.下关惨案13. 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其中,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标准答案:CA.黄兴B.陈天华C.梁启超D.章炳麟14.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 )()标准答案:D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1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标准答案:B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6.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B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7.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标准答案:C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段祺瑞1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 )()标准答案:BA.民族资产阶级利益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三.多选题注:每题3分。
推荐-袁世凯一生经历中国近代史纲要 精品
随后袁世凯便开始任意捕杀革命党人
和无辜群众,实际上,全国上下只是形 式上的共和,所有政权都掌握在袁世凯 一人手中。
因此,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组
立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中取得了很 高的声望,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希望由 此组织推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封建军阀头领袁世凯哪里能够 容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存在, 他先是暗杀宋教仁,又以武力镇 压逮捕残杀国民党人。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 宣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中国革命党在日本成立
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宣 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 为代表做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3个月后便夭折。
中国革命党的创始人
袁世凯和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以 武力压迫革命党,并宣称若采用共和 政体,至死都不承认此政体。
▪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攻击孙中 山的某些观点。
▪ 国内反动势力给他助威,大造大总统 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他上台掌 权。
孙中山因此不得不表态, 只要他能够让清帝退位、拥护 共和,就把临时大总统之位让 给他。。。。。
竟然是袁世凯 早已备下的25万两 白银,这无疑对于 大难之中慈禧来说 是雪中送炭,此后 他还陆续送来大量 金钱和财物,这番 好意感动了落难的 慈禧…..
还为慈禧花去一万两的白银订购了奔驰轿 车,在慈禧回宫之际送去了一对会说“老 佛爷吉祥”“老佛爷平安”的鹦鹉……
政治能力、玩弄权术的能力、拍 马屁的能力一样都不缺,所以袁世 凯才一路飞黄腾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题 - 副本
第一章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1.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D.1841年6月2.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哪个主要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各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的矛盾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下列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烟台条约》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5、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要求赔款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6、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A.魏源B.康有为C.林则徐D.孙中山7、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腐败C.经济技术落后 D.思想观念保守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沙俄D.日本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的形成是()A.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B.封建主义统治的产物C.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产物10.中华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
A.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B.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主地位开始丧失,中国开始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2.在中国近代产生的资产阶级,其来源有(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x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D)A.《日本变政考》B.《仁学》C.《新学伪经考》D.《变法通议》3.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B)。
A.鄂军B.淮军C.新军D.川军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C)。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A)。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③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 A )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工人罢工8.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B)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9.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
A.山东B.直隶C.天津D.北京10.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C)。
A.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B.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D.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1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
中国近代史纲要电子书(上半篇1-5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同时使学生认识,正是由于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二、重点和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危害。
2.分析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计划课时:2课时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本章所讲只是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的情况。
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呢?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的界定了我们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
本章所讲这一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资本主义这个阶段。
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的侵略的斗争,即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帝国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间,更要注意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学习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很多事件,弄清这个问题,是研究这中国近代这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
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这80年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和结果,就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一、军事侵略(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论袁世凯掌权的真正原因
月1 1日, 孙中山以总统名义宣布 自任北伐军 总指挥 , 以黄兴 为北伐 陆军参谋长 , 并制定 了六路 北伐计
划 。1 日, 3 北伐 军 在 津 浦路 打 败北 洋 军 , 占领 宿州 , 战 而 下 战 略 重镇 徐 州 , 安 徽 、 南 、 不 在 河 湖北 战 场 也 取得 了一 些胜 利 , 因财 政 困难 和 帝 国主 义干 涉 才停 止 。这说 明孙 中 山为 首 的同 盟 会 不仅 拥 有 军 队 , 后
不会太难 。 这段引言精辟地论述了当时南北双方的武力相 当, ” 谁也战胜不 了谁 , 谁也不 怕谁 。孙 中山 则无论在 中华民国建立之前还是在任临时大总统期间 , 都实际掌握有 自己的武装 。武 昌起义前 , 同盟会
在 边界 多 次 起 义 中 , 中山 不仅 直 接指 挥 自己 的军 队 , 孙 而且 亲 自参 战 已是 不争 的事 实 , 昌起 义 发 生 时 , 武
三分 之 二 的省份 已经 宣 布对 清朝 独 立 的情 况 下 , 他显 然 不 可 能 靠 兵 力 来 扑 灭 革命 的 火 焰 。正 如 英 国史
学家埃德温 ・ 丁格里所说 :假如北军仍然效忠袁世凯 , J・ “ 革命党实际上就不可能尽早 占领北京 , 即使
能 占领 , 要 打 上一 年 或 者 更长 的时 间 。北军 也 许不 可 能插 人 长 江 以南 的地 区 , 占有 自己 的控制 区域 也 但
辛 亥 革命 是 2 O世 纪 中 国发生 的一次 巨大历 史 事件 , 辛亥 革命 失 败 的 主要 标 志是 孙 中山将 临时 大 总
中国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
1.背景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由于同盟会的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稳定”与统一。
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
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
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得“二次革命”胜利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的步伐。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
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2.形成原因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从国内看(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从形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
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中国近代军阀的特点以上是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近代军阀有些什么特点呢?因为学界的认识不一,我们择其比较传统的一种重点介绍,再把其它观点简略介绍。
他们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中国近代政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毛泽东所说的:有枪则有权,枪多即权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个特点在北洋军阀身上反映的淋漓尽致。
袁世凯能一箭双雕,使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把政权交给他,就是因为他有一支北洋军。
但是,由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共和制,使军阀的统治也披上了民主、共和的外衣,他们极力利用一些民主手段,使自己的统治合乎“民意”,具有所谓合法性。
在线投稿分析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国内背景3篇
在线投稿分析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国内背景3篇在线投稿分析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国内背景1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事件。
其背后的国内背景十分错综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清末政治危机在清朝晚期,政治危机愈演愈烈。
八国联军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庚子赔款的迫切负担等等,这些事件对于清朝政权的冲击是巨大的。
此时国家面临着外部压力和内部混乱的重重困境,政府的机构和效率也日渐低下。
政治市场混乱,各省的权力纷争激烈,各种派系和流派蜂拥而出。
这种政局的混乱、腐败和虚弱,使得清朝政权愈加难以维持,越来越发生问题。
二、北洋军阀的崛起北洋军阀指的是清末和民国初期在中国北方的各个军阀组织,他们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均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是北京政府的领袖——袁世凯。
在此之前,袁世凯曾在光绪政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担任过很多小江湖的头子,在谋权夺利的过程中逐渐逐步扩大影响和势力范围。
北洋军阀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众多军阀共和制的正式确立,同时也为袁世凯成为民国政治首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在清末民初期间,中国的经济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的强权外交使中国被迫开放沿海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西方商人的涌入,形成了新的经济秩序。
随之而来的是,海外华侨资本的介入,大举进入金融、矿业、铁路等行业,资本主义风格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工商业中。
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尤其是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四、巨额外债的迫切负担中国不断接受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赔款和贷款,也不断向外国交纳巨额的外债、赎款和息金。
清朝开始笃信摆脱巨额外债与外援的禁欲主义,蔡锷领导农民政权拒绝交白银(也就是湖南起义时的“交不出去”)。
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借款方案,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流到了国外,其中利滚利的债务被指责为掠夺国家财富。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第一专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A. 小农经济B. 商品经济C. 市场经济D. 个体经济3、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4、以下哪个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割占了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以下哪个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A、赔款B、把持中国海关C、制造舆论D、进行宗教宣传6、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7、()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A、梁启超B、严复C、孙中山D、毛泽东8、以下哪个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工厂()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马关条约》9、以下哪个措施是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A、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在中国设立银行C、控制交通D、实行商品倾斜10、()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11、()翻译了《天演论》一书。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严复12、()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A、冯子才B、邓延桢C、林则徐D、李鸿章13、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驻兵权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14、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A、林则徐B、道光帝C、关天培D、琦善15、在中国最早设立租界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16、西方列强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17、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在下列哪件事后达到高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创始人——孙中山时间——1905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时间——1894地点——东京机关报——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时间:1905-1907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皇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大家]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社会]结果:革命派取得胜利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5月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试题(选择题)
1.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C )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3.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4.把我国领土台湾割让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 )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侵略者第二次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战争是( D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838年6月,鸿胪寺卿(D )上疏《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主张用死刑重治吸食鸦片者。
A林则徐B许乃济C邓廷桢D黄爵滋7.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A《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A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9."允许外国侵略者招募华工出国"是( A )中给予他们的特权。
A中英、中法《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法条约》D《辛丑条约》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C)的势力范围。
A英国B俄国C法国D德国11.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A )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A上海B广州C福州D宁波12.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13.1858年,沙俄侵略者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A ),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霸占,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14.1860年沙俄借口"调停有功",迫使清政府签订(A ),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俄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
鸦片战争前世界--欧美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有以下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以上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获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鸦片战争中的世界英、美、法率先确立资产阶级英国1688年确立资产阶级统治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进行军事侵略,迫使签订不平等条约。
《江宁条约》、《望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作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作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作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北洋军阀政权是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成因.北洋军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有外在的条件,更有内在的原因。
1、从当时的国内形式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符合了对内维持封建统治的需要,得到了清政府的依赖和支持。
1895年,袁世凯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北洋军阀就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发展起来的。
2从当时的外部情况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适应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和支持。
3、袁世凯个人对北洋军的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袁世凯正是由于施展权术,抓住时机编练和控制了一支新式武装,并使这支武装日益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一个以北洋军为基干的军阀集团。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1)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关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上面侧重分析北洋军阀这一政治势力的形成原因,下面侧重分析军阀割据局面这一政治形势的形成原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1二91)8年军与阀一割战据前混相战比时期(1916-1928年) ①“无增论长政的治速学度术和道规德模文空章前,;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北1洋)军政阀治主:要袁指世伴凯随独袁裁世专凯制的,崛军起阀而混发战展割起据来,的革军命事党政人治为集了团捍。卫民主共和不断抗争。 两__只__黄 __蝴__蝶__,__双__双__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如…何—理—解《孙中中日山民的四通条电约?》 _新__文__化__运__动__高__举__民_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指请出回新 答文:化《运中动日对民于四传条统约文》化的和性西质方?文化的态度,并予以评价。 ②推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北……洋—时—期《政中局日的民特四点条:约》 这(二是)它军的阀优割点据,混但战也时带期来(弱19点16:-1缺92少8年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1.阅读课前提示,体会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众的心情。
2.这种心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主题一:民主共和的破坏与捍卫
Q1:阅读第一、二目,北洋军阀如何破坏民主共和?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在山东,日本不仅得以继承德
国的一切利权,还得到中国政府关于
①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 山东内地或其沿海岛屿一概不租让于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
民国军阀史:袁世凯和北洋军如何发家?什么?我是大清袁绍?
民国军阀史:袁世凯和北洋军如何发家?什么?我是大清袁绍?中国近代军阀的开端,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覆灭后,全国那些大大小小军阀中也要属北洋系分裂出的几个实力最强,如奉系、直系、皖系等。
那袁世凯是怎么创建的北洋军阀?他又是如何在大清末世的乱局中异军突起的?今天的民国军阀史,讲讲袁世凯和北洋军的发家史。
上期讲了,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根源在大清。
从嘉庆时期为剿灭白莲教重启团练制度开始,到太平天国之乱爆发后团练性质的湘军、淮军陆续崛起为止,清朝已经为地方军阀割据的产生制造了足够充分土壤。
以至于到了清朝末年,当大清和八国联军开战时,湘军、淮军势力控制的省份都能公然违抗慈禧的诏书,拒不与列强开战。
而袁世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做大的。
1895年,大清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内除了常规的赔款和通商外,还要求大清承认朝鲜独立(此前一直为藩属),以及割让某个大岛。
这份条约也把大清头上的最后一块“大国”的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随后,孙中山开始策划起义,维新派开始计划变法。
在这种局面下,大清朝廷决定编练新军。
因为他们发现,不但八旗、绿营不能打,湘军、淮军这样的团练武装在面对外敌时也不太行。
所以干脆重新编练新军,习洋枪、学西法,与大清的旧式军队体制彻底分开。
在甲午战争还未决出胜负的1894年年末,朝廷就接纳了李鸿章的德籍军事顾问冯·汉纳根的建议,参照德国陆军制度筹建新军。
并委派李鸿章的幕僚时任广西按察使的胡燏棻主持。
这支新军定名“定武军”,练兵地点则选在了天津马厂。
可以说这支新军就是淮军一系的军队。
随后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在南京仿照德国军制创建了另一支新军,号“自强军”。
“定武军”和“自强军”的出现也开启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大潮。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廷调离了胡燏棻,让袁世凯来主持定武军,同时也将部队驻地从天津马场移去了天津小站,这就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由来。
为什么要选袁世凯?要知道袁世凯接手新军的时候才3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袁世凯集团兴起原因
摘要:袁世凯,虽然只做了83天皇帝,但是他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却叱咤风云了好多年。
这与他背后强大的袁世凯集团有着很大关联。
可以说,没有背后集团的鼎力相助,就没有他前台的张牙舞爪。
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他的个人才华离不开。
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正文:
袁世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枭雄,也许可以和曹操、毛泽东相媲美。
纵观其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驻军朝鲜,出任清廷驻朝全权代表,个人才华得到一定的展示,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小站练兵,成为威震一方被维新派看重的新建陆军统帅;投靠慈禧太后,出卖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党人,借此获取晋升之资,一跃而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再授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罢官回籍后东山再起,先后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民国临时大总统、正是大总统,直至帝制自为、黄袍加身,自己将自己逼上众叛亲离的绝路。
“食人之禄而谋其主,驻人之地而夺其城”,也许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概括。
有人说他是“起事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我认为,六君子之事只是他起事的契机,袁世凯集团的兴起绝非那么简单,其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不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主!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国内、国际形势和其自身能力有着莫大关联。
国内形势主要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形势。
国内政治形势首先体现在中央集权与地方专权的博弈上。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彻底毁灭了清王朝的得意之师—八旗兵和绿营兵。
为了应付国内危机,清廷嘱地方大臣招募乡勇组建团练。
曾国藩、李鸿章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开创了地方专权的先例。
清政府不得不依靠于湘、淮这两支地方军队,“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也就形成了。
如此的格局对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令王室寝食难安。
清政府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将权力收回中央。
继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和甲午海战之后,湘、淮两军相继没落。
甲午海战后,淮系已败,清廷终于得到了改变这种权力格局的机会。
同时,淮军的没落也让清廷赖以依靠的军事力量消失,清政府实力空虚,急需组建军队增强实力以维护统治。
机缘巧合,袁世凯被推到了这个权力真空的格局中,得以以小站练兵的形式进行自己集团的组建。
袁世凯这支军队,依旧是一支地方军队(尽管清廷不希望是这样),承袭着湘、淮军的基因与传统,因而能够更多地吸收淮军遗留下的资源。
袁世凯到小站筹建新建陆军的时候,鉴于他对新式陆军也缺乏知识与经验,他请求李鸿章、宋庆和聂士成以及时任北洋学堂总办荫昌等重要淮军将领推荐一些淮军“人才”,这对他来说可是一笔莫大的资源。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一批重要将领就在这时与其相交相知,之后日渐成为袁世凯打江山的左膀右臂。
又因为小站练兵是应清政府之需,因而袁世凯与清政府也绑在了一起。
荣禄便是清廷与袁世凯接洽的清廷代表。
清廷有求于人,必然会事事顺着袁世凯,因而袁世凯得到了许多荣禄的庇佑。
袁世凯借荣
禄之力,多次避过了朝中权贵的攻击,得以壮大自己的集团和获取晋升之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袁世凯在这场中央集权与地方专权的博弈中坐收渔人之利,奠定了其军事集团的根底。
国内政治形势其次体现为清廷内部的腐化与衰落。
树倒猢狲散,自古不变的理儿。
面对如此不堪的政府,官员的离心与叛变是不可避免的。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官员们哪能不为自己谋划一个全身而退的策略呢?荣禄对袁世凯的扶植其实也是包藏祸心的—笼络像袁世凯这样有才能而无根基的汉族官僚,培植自己的势力,为自己将来的黄袍加身做好准备。
除了官员的狼子野心和众叛亲离,满汉官僚间的斗争也加剧了清政府的黑暗与腐败。
面对行将末路的事物,谁都想取而代之,袁世凯就是那样一个!
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为袁世凯集团的兴起提供了可能条件。
没有一场战争是不带来经济的凋敝的。
战争使中国的农村经济饱受摧残。
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政府的苛捐杂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使大多数人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不外只三条出路:当兵、背井离乡、揭竿起义,而当兵则是一个更理想的选择。
这就为袁世凯集团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同时,这也为袁世凯练兵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镇压农民起义。
同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新生的事物总是会寻找依靠的。
康梁维新派看中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而袁世凯也乐意做他们的靠山。
与这些西
方制度、思想的推崇者的接触让袁世凯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和西方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为其以后的“事业”积累了深厚的阅历和知识储备。
国内的主流思潮也为袁世凯建立军政集团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甲午海战,泱泱大国竟负于蛮夷小国,这对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战后,救亡图存、整军经武的呼号此起彼伏。
兴建新式军队,已不仅仅是政府的需要,更是广大民众的心声。
袁世凯抓住这一国民心理应时而动,顺民心,合民意,自然不会招致民众的非难。
国外形式主要指列强政治上对袁世凯集团的支持。
甲午战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疯狂的瓜分与掠夺。
同时,人民的起义反抗运动也风起云涌。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极力支持中国编练新军。
袁世凯小站练兵迎合了列强的需要,受到列强的支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巨额的军费也是袁世凯送给列强的强力兴奋剂。
袁世凯在山东巡抚任上的“杰出”表现—保教剿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袁世凯的中立态度更是赢得了列强的普遍好感。
在李鸿章死后列强一致要求清政府用袁代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列强对袁世凯的信赖与支持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其个人才能有着密切联系。
历史是明智的,它不会随便挑一个人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首先,袁世凯是一个身怀抱负、野心勃勃的人。
熟悉他的荣禄曾说过:“此人有大志,吾在,尚可驾驭之,然异日终当出头地。
”其实,
从他自己的《雨花台怀古》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狼子野心: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
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其次,正因为他的雄心壮志,使他更加爱慕贤才,礼贤下士。
他悉心提携下士,帮助人才,接济人才,所以投奔于他甘愿为他当牛做马的人如过江之鲫。
他善于招揽人才,而且各类人才他都来者不拒。
他笼络了行政、军政、警察、财政、教育等方面的各类人才。
这些人才组成了他个人强大的智囊团,为其“事业”的如日中天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亲自制定的官员选择标准“阅历+行止+口才+批判+律例”对于当今的官员考核仍有借鉴意义。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如此强大的人才队伍,干出一番“事业”对袁世凯来说自是手到擒来。
袁世凯突出的政治才能可谓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
首先,他极富攀亲附贵之能事。
他辗转通过好友阮忠枢认识李莲英的弟弟,既而结交李莲英,既而巴结上权臣荣禄,为他被保举去训练新军铺平了道路,从而也与后党扯上了关系。
同时,他又满口答应做康梁维新派的军事支持,赢得了帝党的青睐。
这种“两面”方针使他在官场如鱼得水、青云直上。
袁世凯驻朝期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政治、军事经验,而且与英国攀上了关系,得到了好几个英国大使的欣赏。
这无疑增加了他的政治资本。
其次,袁世凯也有较好的政治敏感性,他的每次政治选择似乎都得到了上天的祝福。
戊戌政变中他毫不犹豫地
弃帝投后,历史证明那确实是一次华丽转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立态度的选择又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避免了与义和团拳民和八国联军的火力血拼,从而使其军队得以在战争中保存下来。
袁世凯总是在利益权衡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只有一次糊涂—在自立为帝的选择上的糊涂,那也是一次致命的糊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人类创造了历史,却始终在被历史玩弄,袁世凯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参考书目:《变革中的危机袁世凯集团与清末新政》楚双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