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颠覆性问题

合集下载

晚明大变局

晚明大变局
——以上两则材料来自(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晚明大变局
材料三 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 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 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改土归流还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 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晚明大变局
微专题:地方上形成督抚制度,弥补中央过度集权的不足
(1)明初: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 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 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财政、军政和司法监察, 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 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 (2)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总督 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以 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B
晚明大变局
(2013·大纲全国卷·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
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
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答案:C
晚明大变局
微专题:思想上思想解放的潮流——阳明心学的兴起
——(明)陆楫《蒹葭堂稿·杂著》
晚明大变局
(2011 海南·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 贱
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
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答案:D
——摘编自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魏源曾对雍正朝改土归流作如是评价:“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余以 为魏源之说对雍正朝改土归流的评价并不过分,雍正朝在云南改土归流在很大程度上推 进了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将许多危害国家分裂与民族团结的因素消灭于未萌,改 土归流已经事过境迁几近三百年,若无雍正朝之功,今日,或许云南的领土问题与民族 问题将为另一种情形。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是对中国社会的一种综合观察,系统的研究,它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深远,它既深刻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为社会科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社会科学大部分集中在倡导新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思想之上,把社会科学建设放在政治指导思想的框架里。

但由于政治框架的失效,给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从而推动了新一轮社会科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科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首先是尊重历史观念,强调中国人民民族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次是以社会存在为主体,强调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则是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加强宏观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发展大势,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二、中国社会科学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学科非常的庞大,有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新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与专业。

它们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以及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中国社会科学还具备特殊的文化特色。

它具有实用性,以现实社会实践及其科学理论的结合为基础,采用了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中强调实证、实践和更系统的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
传统的研究方法更灵活,更具创新性,更能深入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九一八事变的文化变迁与思潮转变

九一八事变的文化变迁与思潮转变

九一八事变的文化变迁与思潮转变午夜的钟声敲响了一个时代的尽头,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一刻,中国面临了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这场令人痛心的战争不仅带给人民深重的创伤,也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文化变迁和思潮转变的影响。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封建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方面,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思想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九一八事变也催生了一股民族复兴的热潮,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了新的认识。

这种矛盾的现象促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并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新的文化形式也开始兴起,如新诗、新文学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与文化改革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封建教育制度逐渐被人们所否定。

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革教育,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开始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首先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制的不断完善和科目的调整,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文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三、文艺复兴与思潮升级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文艺界迎来了一次新的复兴。

艺术家们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文艺形式,试图通过文艺创作来呼吁民众的觉醒和行动。

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开始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如《沉默》、《阳关三叠》等,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坚定,也引领了一个新的思潮,鼓舞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四、社会观念的变革与价值体系的重建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面临巨大的社会变革,人们开始反思传统的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合理性。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影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总体寿命日益增长,这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显得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目前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人口,未来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

特别是对于社会保险体系的冲击,更是显得格外巨大。

一、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压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许多挑战。

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保障金以及其他政府提供的福利资助,这使得政府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大。

同时,压力也传递给了个人养老金制度。

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养老基金面临严峻的压力,因为现在的工作人群需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同时也要支付更高的养老金。

但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但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还不能解决财政压力。

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受到冲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压力是明显的。

由于随着人口老龄化,患病的机率增大,同时患上危重病等疾病的概率也加大了,医疗保险体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医疗保障金的规模必须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否则就会面临着面临不足,从而无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社会政策受到冲击人口老龄化还影响了许多其他社会政策,如就业、教育等,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公共福利。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机会变少,许多老年人无法再工作,不仅生计压力过大,在就业上也变得愈发困难。

他们也需要其他社会救助机构的支持。

同时,受到老年人口激增的影响,教育也存在着困境。

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取得更好的学校学历与稳定的职业,而数量相同的年轻人会比之前考上高校的数量要低。

社会教育体系将面临着颠覆性的影响。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鉴于上述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中,关键是应该在维持现有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全方位提供服务的同时,对社会保障进行改革和完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这些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并给各国发展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自此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和阐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

在此时代大变局中,中国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顺应当今全球大势,在危和机并存的国际局势下,抓住机遇、化解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一、大变局“变”在何处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的伟大创新。

具体表现包括国家间联系更加紧密,新兴国家崛起,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改变,科技飞速进步等。

1、各国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日益紧密。

气候变化、文明冲突、全球治理、贸易规则、恐怖主义等全球性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使得任何国家都没有办法单独应对,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2、新兴国家崛起。

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占全球经济比重显著提升。

据调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率已经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约40%。

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开始从欧洲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种变化将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体系规则重新调整带来根本性影响。

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主要内容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主要原因二、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三、中国当今社会矛盾问题的几个判断四、应对思路与措施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主要原因胡锦涛对于如今中国的历史定位做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认为中国现在正处在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

还有人将之概括为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成就巨大。

(例如:动车、歼十、神舟、)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开始广泛地影响到中国发展的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

”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 (拆迁“还我家园”、城管暴力执法、办公厅及其汽车被烧、)为什么在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会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大致有这样几项:1、巨量的事情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当中与先发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社会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由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其他大部分后发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社会还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独特的艰巨任务。

简单来说,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巨量的事情,必然造成方方面面的不平衡现象,会造成广泛、复杂和突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问题。

(地球图、)2、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和经济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行业之间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这就使得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必然会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

3、强烈的经济利益冲动随着人性化生活取向的形成,这一时期中国民众对富裕而稳定的生活,表现出极大的渴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自己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富基础和经济实力,所以中国民众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比较强烈的经济利益冲动。

强烈的经济利益冲动,必然会释放巨量社会能量。

这些能量一旦整合不好,就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造成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图、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手里、拜金女卧倒金钱、群众纷抢纸币、)4、社会经济领域往往缺乏正常的秩序和规则体系(铁轨交叉、小孩骑着伟人像、下岗女宋祖英小师妹求包养、)5、社会不公现象十分明显(骑着老人打电话、林肯车与危房贫民窟、满桌大闸蟹与窝窝头、)6、社会焦虑(戴着红卫兵袖章的毛泽东在天安门挥手、衣着暴露女广场演出、)二、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特征1、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诉求(砖碎瓦居住环境中的老人、家境贫寒的危重病人、广场中纳凉的民工一家、非洲等待救济的难民)2、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城管暴打菜农致死、)城管执法操作实务》(某直辖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培训教材,国家某出版社2006年版):——不要在公众面前控制相对人的暴力抗法行为。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钱穆先生的名著《国史大纲》作为一部通史,内容贯穿古今。

在这本书中,他将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评定为“洪杨之乱”。

这种评价不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单纯的反对和诋毁,而是包含着一整套深刻的历史认识逻辑、历史观念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史学思想在内的。

标签:国史大纲;钱穆;洪杨之乱;太平天国运动钱穆先生及其著作《国史大纲》之巨大影响毋庸赘言。

《国史大纲》第八编“清代之部”第四十五章“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第二目为“洪杨之乱”,亦即今日常说的太平天国运动。

笔者拟根据《国史大纲》所载太平天国运动,再结合近代史实加以分析梳理。

一、“洪杨之乱”的起因钱穆先生在《乾嘉之盛极转衰》文末列举了乾隆末叶“王伦临清之乱”“甘肃回叛”“湘、贵苗变”及“川楚教匪”等数起民变。

这些变乱之后,继之有“浙、闽海寇”“山东天理教”,此后“至道光末年,乃有洪、杨之大乱”〔1〕871。

由此可见,钱先生认为洪杨之乱爆发乃是清代中叶以来数次民变的延续与发展,而这一切的根源肇始于鸦片战争之前,即乾隆中期社会的衰败。

他从帝王精神衰落、满族官僚贪污放肆、汉人志节日衰与吏治败坏、人口户数激增与民间经济转坏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乾隆至道光年间太平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这种看法符合布罗代尔“三时段理论”中的中时段理论(局势)〔2〕33-34,乾嘉以来清代社会的衰势及之后的民变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先导因素,亦为太平天国运动興起的历史大背景。

对于“洪杨之乱”爆发的原因,钱穆先生深刻地分析了清中叶以后数次民变的共通现象——“农民骚动主因,必由于吏治之不良,再促成于饥荒”〔1〕871。

在官府政治黑暗之时,进而追溯到清初的民族旧恨,借此鼓动民众反抗清政府的统治。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此乃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此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则是“促成于饥荒”。

罗尔纲先生说,“道光末年,中国社会再遇着了连年的大灾荒。

因为灾荒的到来,各地被灾的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于是大革命便从灾荒声中爆发起来了”〔3〕17。

专家盘点中国十大可能的“颠覆性错误”引关注

专家盘点中国十大可能的“颠覆性错误”引关注

专家盘点中国十大可能的“颠覆性错误”引
关注
来源:联合早报网
执政党自身的错误
首先的问题是如何定义颠覆性错误。

在中国目前的总体政治环境中,颠覆性错误至少可以包括如下几类。

第一,改革和发展出现方向性错误。

第二,改革和发展停滞不前。

第三,改革和发展出现倒退。

第四,出现动乱甚至革命性运动。

第五,由国家不当的外交政策所引起的外部国际环境突然恶化,导致上述诸种内部局面的出现。

宏观层面才是导火线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近来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十个内部领域有可能犯颠覆性错误,包括:
一、意识形态的回归
二、党权和政府权力的严重失衡
三、党内民主制度得不到确立,不同利益难以调和
四、反腐败始终处于运动过程中,有效制度得不到确立
五、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实施或者流产
六、整体官僚体制的不作为甚至消极抵制
七、寡头经济转型成为寡头政治
八、社会改革失败,社会暴力化并陷于无政府状态
九、少数人垄断发展成果,社会高度分化,发生自下而上的革命
十、社会大动乱或者发生“廉价革命”。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我读了梁启超的文章之后,感触颇深。

他的文章写得简洁明快,思维犀利,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梁启超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改革家。

梁启超在文章中指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封建等级制度、女性地位低下、教育落后等等。

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这些问题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社会现实。

特别是他对女性地位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平等和公正的强烈追求。

梁启超认为,妇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他呼吁解放妇女,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和权利。

这种激进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非常前卫的,梁启超的观点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梁启超不仅能够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倡导改革,提倡西学东渐,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知识教育”,以开放和进取的态度引进西方先进的知识理念和教育方法,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梁启超的思想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的思想并不止步于社会问题和教育改革,他还积极探索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发展模式。

他提出了“君主立宪”和“君主政治哲学”的观点,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稳定。

他认为,君主应当成为国家的灵魂和道德引领者,而民众则应尽忠于君主,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非常大胆和颠覆性的,但梁启超却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使得这一理论在中国政治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启超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某个角落,让我反思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作用。

他似乎在向我提问:“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为社会做了什么?”这些问题使我深感自己的渺小,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并思考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

梁启超的思想深深地激励了我,并告诉我,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自己和社会的现实。

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管理资料]

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管理资料]

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尊敬的瓦尔达纳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这里高朋满座、群英荟萃。

有机会同亚太工商界的朋友们相聚在美丽的天堂之岛,我感到十分高兴。

这里不仅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巴厘进程、巴厘路线图等的诞生地。

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厘岛举行,承载着亚太和世界的期待。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们期待这次会议能为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突出。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

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

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亚太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体应该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努力。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较之以往8%以上的增速确实有所放缓。

一些朋友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些担心,有的人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将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形势会给亚太带来什么影响?对此,我愿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一,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和预期目标内。

西媒胡拼乱凑中国“四处碰壁”画面

西媒胡拼乱凑中国“四处碰壁”画面

西媒胡拼乱凑中国“四处碰壁”画面西方媒体近来大规模炒作中国在海外重大工程项目出现的曲折,宣称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遭遇“重创”。

它们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希腊、斯里兰卡等国新政府对中资项目的表态上,把上任新官回应舆论的话当成那些国家对中资态度的全部,从而制造出中国“四处碰壁”的印象。

而实际情况显然并非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

比如希腊《每日报》援引希腊分析人士的话说,新政府不可能把中国人赶出比雷埃夫斯港,希腊同中国的合作不可避免。

中国投资所到之处大多是竞选政体国家,当中国投资的项目在当地颇具影响时,它们就有可能成为政治话题,会一定程度受那些国家政党轮替“变天”的冲击。

这样的风险是中国公司不得不面对的。

据环球时报了解,中国企业和政府对这些风险早就有所评估。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政局变化的可能,中方不可能把大型投资项目的宝都押在执政党身上,投资的主要依据是当地社会对中资项目的现实需求,是那些超越具体政党利益的因素。

政局变动初期,会有一些“冲击波”发生。

但它们的冲击幅度究竟有多大,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有中国学者打比喻说: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中国的大型投资项目都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并让当地社会受益。

它们都程序完备,正大光明。

放弃这些项目将造成双输,当地损失就业、税收和外汇收入,经济社会发展受挫。

由于几乎不太可能有实力相当、条件相近的伙伴替代中方,最终的巨大负面影响很容易预见。

每个项目总会有一些特定风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工程基建和制造业的强大实力以及我们的务实态度构成了综合的可靠性。

它们并不那么容易被放弃。

只要中国自己保持定力,不自乱阵脚,很多一时的波折都会随着时间的展开被克服。

中国应当有这样的底气。

对很多急于发展的社会来说,与中国合作是最佳选择,这种最佳性不是随便就能再造的。

西方舆论还总是喜欢夸大一些国家同中国关系的整体变数,更属无稽之谈。

需要指出,在当今世界里,几乎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颠覆性改变对华关系,它尤其不可能成为大范围的选择。

改革面临最具颠覆性威胁的三个冲突

改革面临最具颠覆性威胁的三个冲突
政 策缝 隙导致 政府 陷入 了 实践 困局 。 因 此 ,公 共 政 策 遵循科学化 、 民主化 、 法制化 的制度安排 , 是 其科学决策、 忠实执行 、 有效监 督 的关键 。 潭 、 陈后 安 文 )
改革任务干头万 绪 , 但最 为重
要 、 最 有颠覆性威胁 的社会基 本冲突
有三
个 方面
第一
重庆维普
检讨中国时下流行的“ 洋教条" 倾向
人 们批评 “ 左 教 条 ” 、 “ 土 经 验 ” ,却
屏 蔽 了对 “ 洋教 条” 的检讨 。
而 事 实上 ,
时下 社会 发展 出现 许 多严 重 不 和 谐 现
象 ,都与 “ 洋教 条 ” 的影 响密切 相 关 。
其 次 ,在经 济社会的发展 上 ,主张
一 种 “ 市场 单轨道 ” 的僵化思 维。 它不
仅 在经 济上 神化市场 的作用 , 甚 至 力 图把市场 原 则 引入 许多不 属 于 也 不 应 属于 经济范畴 的领域 ,如社会 、 文化 、 教育、 医疗卫 生 等等 ,制造 了 “ 市场 万 能 ” 的神话 。 这 种视野 中的市场 已经 不
洋 所 谓 “
教 条 是 ” 一 ,
种把西 方的
某些学说 、理 论与观点教 条化 ” 倾 向 ,并 非
具 有明显 的一 以贯 之 的逻 辑 , 但 总体
上 属于 一 种较为原 始 的 自由主 义 思
想。 其 内容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面 :
首先 , 在有关政治观念和政治体

个是 国 家和社会 的
矛 盾 ( 涉 及 横 向 分 权 ) ;第 二 个 是 中央
入 分 配 政 策 , 促 进 中产 阶级 的 崛起
与壮 大 。 二 ,通 过 法 制化 的途 径 ,规 范 中央 和 地 方 之 间 以 及 地 方 政 府 之

认真对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关于特定社会风险的法社会学忧思与展开

认真对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关于特定社会风险的法社会学忧思与展开
社 是当代中国应当认真对待 的社会风险 , 而且亟须通过 要集 中在 分配公 正 和重大 民生领 域 , 会性 风 险选 项 半 睿智 的政 治智 慧 和长 效 的法 治 化 良法善 治予 以有 效 当属 社会 分 配 不 公 、 城 市化 中 的 新 生 代 农 民工 问
作者简介 : 刘炳君( 9 2一), , 16 男 山东栖霞人 ,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教 授, 研究方 向为法社会 学和法政治学 。
第 6期 21 0 1年 l 2月
政 法 论
Zhe g F n Co g n a Lu n
No 6 . De . 0, 01 c1 2 1
【 文章编号 】02- 24 2 1 )6_2 —1 10 -6 7 (0 O _o2 O - - 1
认真对待我 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
第 6期
刘炳君 : 真对待我 国现阶段 的社会风 险 认
2 3
题 、 学生 就业 生态 风 险 、 会 法 执 法 严 重 懈 怠 等 四 能 否真 正走 上共 同富裕 的发 展 道路 , 种程 度上 将决 大 社 某
大选项 ; 而政治性风险则主要来 自于我们内部的权力 定着我国未来社会能否长期稳定和谐 、 健康发展的一 腐败和公权异化 。虽然这些风险有 的表现得 尚不突 个 不能轻 慢 的原则 问题 。 出, 如若任其长期累积和叠加却会在特定条件和特殊
机遇期 , 同时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 间也存在 着诸 多显性和 隐性 的社会 风 险。这样的历 史阶段促使敢 于担 当的人们
理 性思考社会 风险的本源问题 , 期待 国家不失 时机地付之 以睿智的政治智 慧和刚性的 良法善 治, 以有 效化 解那些 可
能超 出社会承 受力的风 险, 谋求最大化地积极消减社会风险的 累积和 叠加 。诚 如是 , 必将 有利 于我们 最大程度的 落

中国改革决不会犯“颠覆性错误”

中国改革决不会犯“颠覆性错误”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里问的不是几米的漫画,而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改革考题。

这道题目,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将会给出明确答案。

尽管如此,越是临近答案的揭晓,越会引发种种猜想。

“383方案”就是这样走红的。

“383方案”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刊发,属众多智库的改革建议之一。

由于方案主要起草者的特定背景,市场突然以改革“路线图”之名轮番解读。

细细读之,“383方案”并没有超出民众的理性预期,也没有突破渐进改革的稳定底线,更谈不上某些媒体所称的“尺度很大”。

比如,行政审批制度、反腐倡廉制度、依法行政、财政与金融体系的建议措施,明眼人都会看出来,仍在延续十八大报告以及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的思路。

新自由主义者最关切两件事:一是土地制度,具体的“小产权房”、土地征收当然要想办法解决,但是事关国本的公有制绝不会变;二是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破除垄断之弊是全民所盼,包括重组电信业、探索铁路运营模式、成品油定价机制等,但是事关“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压根儿不会触动。

尽管只是一份建议,“383方案”的各种细节还是透露出改革者的坚定立场——“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的改革才能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相反,如果不顾现实国情与民众福祉,盲目冲向别人使劲吆喝的方向,稍稍不慎,改革列车就会跌下万丈悬崖,民族复兴的梦想也将摔得粉碎。

那些对中国改革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恐怕会深感失望。

改革行至今日,总还有人见不得“中国模式”的日益成熟,总还试图煽动“我们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革命化讨论。

这种诱导,不仅是无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给出的解药也与当年俄罗斯吞下的“休克疗法”差不多。

然而现实是,中国政治已愈发成熟,中国民众已愈发冷静。

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谈及改革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这是我们的全民共识。

新的征程上伟大斗争的对象、特点及战略方法

新的征程上伟大斗争的对象、特点及战略方法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总第132期)新的征程上伟大斗争的对象、特点及战略方法楚向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的对象主要来自国际、国内和自然界三大范围,集中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等领域,表现为结构性、局部性、颠覆性、复杂性、突发性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战略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发扬斗争精神,抓好化险为夷的战略主动战;其次,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最后,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学会斗争。

[关键词]伟大斗争;风险挑战;战略方法[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1)06-0003-05. All Rights Reserved.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1]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奋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征程上伟大斗争对象、特点和战略方法,这对于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新的征程上伟大斗争的主要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2]新的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伟大斗争。

关于中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关于中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关于中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发展颠覆性技术是引领世界科技⾰命和各领域快速发展的技术,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命,是对传统理论、理念、观点、科技体制或主流技术的冲击和替代。

是⼀种全⾯创新的最⾼层次,决定着世界学术的制⾼点,决定着国家快速发展和富强的战略部署,决定着今后世界发展的⾛向,决定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决定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

将会产⽣世界发展的新格局,将会产⽣⼀系列领域的全⾯创新和发展,将会诞⽣许多新的世界500强企业。

颠覆性技术不是计划出来的,可遇⽽不可急求,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具有耐⼼、耐⼒、长距的赛跑和持之以恒的研究、并取得关键性突破⽽获得的。

颠覆性技术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沿袭式创新和改造⽽来,它来源于原始性、重要的基础理论的发现和突破。

重要的基础理论必须有通⽤的共性、根源性的规律,并能与现有技术相结合达到普遍应⽤性的⽬的。

所以,颠覆性技术涉及到原始性的基础理论或颠覆性的原始理论,也叫颠覆性的理论和技术,它是解决世界诸多难题的理论和技术。

譬如:能源是⼈类社会发展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物质资源。

今天社会上的主流能源还是⽯化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物质能、核能、电动汽车等等,这些能源和技术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局限性,如果有⼀种绿⾊、纯⽣态、美好⽽⽤不完的能源能替代它们,克服以上能源的缺陷和局限性,彻底解决⼈类所使⽤的能源问题!请问⼤家,这样的理论和技术应该属于什么性质和层次的理论和技术?将会改变什么样的物质和能源体系?将会改变什么样的传统理论和技术呢?纵观世界⾰命发展史,以⽜顿、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正宗科学家、专家是科学领域的主⼒军;引起第⼀次、第⼆次⼯业⾰命的主要原因与⽡特发明的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的发电机是分不开的。

因此,以⽡特、法拉第出⾝的、低学历的⼈群则是创新领域的⽣⼒军。

所以,重⼤的突破和创新,不只是科学主⼒军的专利,也是属于具有好奇⼼、创新能⼒强、善抓灵感的⽣⼒军。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分析

1、中美关系: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新的全球背景和双边关系结构下,支撑两国 关系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不断增多 ,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这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方共同利益的扩大。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重视逐渐长期化。 第三,中美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第四,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第五,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敏感度逐渐下降。 第六,中美关系形成了新的关系结构。
面对文化的挑战,如何应对??
处理好三 对关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面对西方文 化思潮的冲击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文 化的一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 面对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开 放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 •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 程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主导文化和 大众文化的关系
四、国际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我国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进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避免地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 与挑战。 (1)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的冲 击: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各 国的、各民族的文化精品进入中国,它在带给人们耳目一 新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着强烈的冲击。 在这样的冲击下,一些人开始主张“全盘西化”,抨击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文化,视中国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包袱、累赘、枷锁和羁绊,对传统文 化的价值彻底的否定,对其精神采取完全抛弃的态度。而 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为建造中国现代文化的坐标和指南, 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同质文化”的潮流。
三、国际政治环境---优势
1、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中国已经是国际政治、经
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 中国,少不了中国。2010年的全球GDP排名,中国是第 二位,仅次于美国。世界银行投票权,中国占有4.42%, 居全球第三位 。 2、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国模式”受到关注。从前资 本主义强国都在竭力打压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却不得不 另眼相看。因为现今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证明了这一制 度的可行性 。 3、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发展。现今的中国于周边国家 的关系正处于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实现了“周边无 敌国”这一理想状态。 4、中国有了核后盾,有较强的导弹攻击能力和230万的 常规兵力,中国的太空力量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

[实用参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动权.docx

[实用参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动权.docx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治大国如烹小鲜。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他还强调:“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这些重要论述意味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正在发生历史性调整,不再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而是追求平衡的发展和充分的发展,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破解“发展后问题”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们是赖以立足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要致力于解决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地带或“薄弱环节”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不再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也不再处于国际舞台边缘地带,已经逐步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饱受世界舆论的关注。

同时,中国自身也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已经达到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和广大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日益扩大。

关于在一些地区已经“先富起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中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努力回答“发展起来以后”中国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以及对此所要进行的战略调整。

最先意识到对“发展后问题”进行战略调整的是邓小平,他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严重性做了充分的估计。

1993年9月,邓小平在同弟弟邓垦的谈话中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作出了新的阐述,对此前的发展理论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文化大革命的资本主义复辟论争

文化大革命的资本主义复辟论争

文化大革命的资本主义复辟论争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它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之间。

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具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对于资本主义复辟问题争论。

资本主义复辟论的出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愿景,目的是推翻党内的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

随着当时社会的不停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变,却也使得这个运动产生了副作用。

1965年,毛泽东发现中国上层领导人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认为这是政治制度的缺陷。

为此,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争论就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争论,它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对于革命目标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一些人,认为文化革命需要先解决资产阶级存在的问题,才能推进社会主义运动。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文化革命应在继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时进行,否则会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不同立场的对立这种争论很快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辩论,不同声音的出现使得运动的复杂程度加大。

其中一些人认为,中国社会已经存在广泛的资产阶级思想,需要进行全面的文化大革命,以实现资产阶级的最终消亡。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的力量并消除官僚主义,而不是消灭资产阶级,否则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些观点的冲突逐渐加剧,使得整个运动变得更为复杂。

其中,在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上,更是出现了激烈的争议。

一些人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了资产阶级思想,而资本主义复辟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思想在学校、政治和文化领域得以传播。

他们认为,如果不消灭这种思想,就无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因此,他们主张进行更为彻底的文化大革命,以消灭这种思想。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颠覆性问题:贫富差距大腐败趋于恶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转型社会,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未来5-10年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走?要了解中国现实,必须认清转型与战略这两个关键词。

未来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四大挑战“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

我国风险社会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

未来5B10年中国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

我国进入转型社会,主要有四大标志,或者说挑战。

第一,政府威信在不断下降。

政府公信力下降必然造成治理能力和成效的下降,我国未来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花更大力气。

第二,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现象比较突出。

一些部门、组织、公共机构,以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重,置国家、民族、人民和集体利益于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拆迁事故等。

一旦组织不负责任,社会治理的难度就会加大。

所以,要抓责任机制。

第三,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

国外的思想家是出思想的,比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斯·韦伯,等等。

现在我们研究问题,好多部门的领导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基本上是顾左右而言他。

社会主义又到了一个需要理论创新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基本上是解释派。

在很多学者的研究实验里,把中国的现实系统排除在理论思维之外。

不能只有一个人在说真理性的话,其他人只对真理性的话做注释。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我们的理论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有关。

第四,主体意识的崛起。

中国社会过去的一致性正在向多样性转化,特别是微博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见解。

80后、90后的主体意识比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强得多。

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强大,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表征。

可是,很多人认为出现不一致会把社会搞乱。

古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说和谐,就是承认多样性,只有多样性才能出现和谐。

主体意识的强大,总体来说是好事,但同时也把我们带入风险社会,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

中国进入转型社会的这四个标志,每个都是要做的大工程。

这要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研究下一步的改革路径。

十八大和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些主要观点,都试图在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从1982年至今,我国已进行七次政府机构改革,只有这次把职能转变放在了标题里,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事实上,职能转变要重点解决机构内部绩效机制、责任机制、奖惩机制的建立问题,使政府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符合现实需要,符合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这一状况。

五大问题2010年一个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的财富分配变成了“一九开”。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五大颠覆性问题。

第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2000年,我国的财富分配是“二八开”,即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80%的人占有20%的财富;2010年一个联合调查显示,我们的财富分配变成了“一九开”,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二,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在抓城镇化,大批农民进城的法律成本、安全成本、财政成本都很高。

三农问题搞不好,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

第三,腐败问题趋于恶化。

现在的反浪费也好,改作风也罢,都是治标不是治本。

我认为,先治标后治本,就是先止血后治疗,这是正确的。

可怎么止血呢?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向中央常委学习,公开家庭信息,主要就是三样:有几套房子,妻子干什么,孩子做什么。

不要光把党章、社会价值挂在口上,要落实在行动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后,首先改变作风,反对特权,抑制公款吃喝,已经初见成效。

第四,就业问题非常严重。

我国每年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近800万职业院校毕业生,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年均增加500万。

按照我国每年8%B10%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的就业能力大约是900万B1200万。

每年几乎有一半的人不能就业,要直面这些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第五,社会信任出现危机。

有人说,啥都靠不住,领导靠不住,同事靠不住,老婆靠不住,丈夫靠不住。

这话恐怕太邪乎,但不少人却在理论上认同它。

还有毒牛奶、地沟油等,诸如此类,已经形成了一条相互伤害的链条。

战略管理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其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乃至个人,什么都可以失败但战略不能失败。

战略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

苏共一个政治局委员2008年出版《苏共失败的教训》一书,书中提出苏共是战略性失败。

长期以来,苏共社会主义价值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百姓开始相信你,因为你带他们闹革命、反剥削、要公平。

可是,之后作为公仆的你,住好房、坐好车,老百姓生活却比你差很远。

久而久之,苏共失去了百姓信任。

这导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局面,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2000万党员时一晚上垮台。

可见,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应该是其价值理念与制度实践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

战略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很多人认为,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离我们很远。

事实上,战略决策决定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乃至前途。

我讲一则童话。

一天,老鼠看到主人在仓房里放了老鼠夹子,很害怕。

于是,老鼠先找到老母鸡(代表贫民),告诉老母鸡要小心,主人在仓房里放了老鼠夹子。

老母鸡说,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老鼠又找到大肥猪(代表有钱人),大肥猪说,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老鼠找到大黄牛(代表有权人),大黄牛说,我没听说老鼠夹子会夹死大黄牛,这不关我的事,祝你好运。

失望的老鼠晚上躲在窝里,不敢出来。

第二天早上,女主人听见仓房里有响动,以为夹住了老鼠,事实上夹住的是一条蛇。

因为天刚蒙蒙亮,仓房很暗,女主人没看清,被蛇咬了,男主人立即把女主人送到医院。

出院后,男主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老母鸡宰了给女主人炖汤喝。

然后,男主人宰了大肥猪,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以感谢他们到医院探视的好意。

为了偿还医疗费,男主人又将大黄牛卖到屠宰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灾难来临时,任何阶层、任何人都跑不了,只是迟与早、损失大与小的问题。

每个人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好多事情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离我们很近,战略是事关群体里所有人的问题。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员全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管理阶层、政府阶层,所有干部党员,人人都要负起责任。

改革路径改革的重点是要确立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给老百姓五权。

未来5B10年,乃至未来30年,中国从哪些方面切入来规划改革大局呢?我觉得,中国未来发展面临四个重大战略转变。

第一,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到政治行政体制转变。

中国改革的重点要转移,要健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权力结构。

过去30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体制性改革。

中国没有解决的体制性问题是政治行政体制,要以公正为中心,重构中国改革话语。

要实现社会公正,权力配置是关键,而在权力配置中,人民群众必须占主导地位。

第二,尽快完成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性是一个结果。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梦。

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观点,人均GDP1000B3000美元是初级现代化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利益比较一致,改革容易达成共识。

到了人均GDP4000B6000美元,就进入中等现代化阶段,利益出现分化,改革难以达成共识,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发展陷阱。

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十二五期间能不能跳出发展陷阱不得而知。

中国有3种前景:越过陷阱,进入一个稳定性的、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社会;掉入陷阱;社会崩溃。

倘若社会崩溃,谁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第三,从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

未来30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就是要从生产型经济、资源型经济、加工型经济向技术型、环保型、休闲型经济转变。

第四,从管理层垄断性权力到公民协商性权力转变,即实现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转变。

要实现每个个体的尊严,就必须按照温家宝曾讲的给老百姓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幸福社会未来30年的改革,要从制度安排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

人民幸福的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标志。

幸福是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

幸福不是一个对象性概念,而是一个关系概念。

幸福是一种持续、稳定的感觉状态,这种感觉状态只能存在于关系中。

我们说要建立一个美好、和谐、幸福的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

英国有心理学家研究说,有三种关系决定人的幸福度:家庭关系,决定幸福度的50%;同事关系,占幸福度的25%;朋友关系,占幸福度的25%。

从哲学角度讲,人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定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偶然性。

美国有位哲学家讲过,裹尸袋上没有口袋。

在世的时候,我们浑身都是口袋,贪婪的人装、偷、拿,恨不得把这个世界都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死了以后什么也带不走,一个口袋也没有。

所以要做有意义的事,要与人为善。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提出了中国梦。

从幸福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这也是幸福的指向。

因此,未来30年的改革,主要是从制度安排上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包括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一种温馨感和安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