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2012.9.4)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XXX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XXX单位XXXX年XX月XX日1、XXX开发区概况1.1、区位XXX开发区地处北纬,东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1.2、历史沿革XXX开发区是xxx年x月x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xxxx〕x号)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区,批准面积为9.3平方公里。
XXXX年3月,高新区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核准名称为“XXX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准面积为9.2平方公里。
1.3、开发建设情况建区十五年以来,XXX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光学冷加工为主导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XXX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型产业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4、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代管情况及发展规划2、划定依据和原则2.1、划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 2008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实施方案》(发布稿)2.2、划定原则2.2.1、合规性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必须符合开发区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和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2.2.2、体现发展现状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应反映开发区在四至范围外的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开发区四至范围外实际管辖并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应优先划入发展方向区。
2.2.3、体现发展意图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应符合开发区发展实际需求,体现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开发区未来扩展的重点区域应优先划入发展方向区,作为开发区一定周期内的发展控制范围。
2.2.4、集中连片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在空间上应尽量与开发区依法审批四至范围相连或相近。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来源:发布时间:2010-07-20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2006年3月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一、发展机遇与挑战二、面临形势与问题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第二节战略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5、加速发展信息化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一、创新发展战略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二、产业融合战略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区域发展战略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第四节贯彻四项统筹: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化进程一、统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2、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3、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需要1、优先发展职业教育2、大力繁荣文化体育3、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三、统筹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区域稳定和安全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四、统筹区域建设,打造东南综合产业新城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打造北京东部发展新区2、配合推进新城建设,为新城建设提供动力3、明确区域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城市化发展第四部分保障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二、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三、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四、规划调整与衔接序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成为北京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关键规划,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的蓝图规划,是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的指导性规划,也是开发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经济开发区五年发展规划
3Leabharlann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合作与联动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规划目标与愿景
总体目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 济开发区
0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达到10%以上
03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 值比重达到3%以上
05
02
具体目标
0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业占比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增强创新能力
培育人才队伍
优化创新环境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 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 成果转化。
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 引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和能 力。
国际化与区域合作
01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清洁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对 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比例。
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保障 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 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速公路网建设
加快推进区域内高速公路的扩容和提质改造,提高 道路通行能力和覆盖范围。
铁路网建设
完善铁路交通网络,建设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 ,提高铁路客货运能力。
航空枢纽建设
加强大型机场建设,提升航空货运和客运能力,促 进空港物流园区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
5G网络建设
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初稿)总则规划范围规划目的和作用规划依据规划期限〔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现状〔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
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第三节机遇与挑战第四节战略意义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第三章产业发展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第三节主导产业〔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第四节重点项目〔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第一节功能分区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道路交通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包括城市设计框架〕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容量〔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相关内容。
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第四节节能减排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第八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协作)第一节协作区域范围第二节协作内容〔突出经济联系和产业联动〕第九章投资与效益评价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效益评价第十章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第一节规划实施时序〔近期建设重点和任务等〕第二节组织保障第三节政策措施〔财税、土地、融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第四节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安置附件:《规划》相关表格和图集〔必备附表:1、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以2010年为基期,分2015、2020年两个时段目标,主要指标占区域(市州或县)的比重)。
开发区规划
•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 落实环保政策与法规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减少污染排放
开发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开发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注重区域协调与互补 • 保障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规划的方法
• 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区域定位与发展战略制定 • 运用产业关联度分析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
•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可持续性 •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采用土地利用评价与潜力分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实施土地整治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保障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的保护
• 建立土地保护区与生态红线 • 加强土地执法与监管 • 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与社会责任
对未来开发区规划的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 提高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 促进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竞争力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来自TCHING谢谢观看 DOCS
公共服务的建设
• 采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 • 加强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满意度
开发区内的人口与就业问题
人口问题
• 加强人口调控与管理 • 优化人口结构与分布 • 保障人口安全与社会稳定
就业问题
• 建立就业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 • 加强职业培训与创业扶持 • 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开发区规划的目标
•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 提高区域竞争力 • 促进可持续发展
开发区规划的重要性及意义
开发区总体规划
规划调整的原则
• 实事求是:根据开发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科学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民主决策: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共建共享
规划调整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01
调整土地利用规划
•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土地开发强度和用地结构
• 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绿地布局
02
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根据交通需求,调整交通设施布局
• 社会指标:如人口规模、就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 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覆盖率等
和需求
• 专家评审:邀请专家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论证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及原则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开发区竞争力
• 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规划执行力
• 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开发区综合竞争
• 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
力
•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04
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规划实施的评估方法
设定评估指标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 经济指标:如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
• 数据分析:收集规划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保障社会事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开发区国际竞争力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资源整合是开发区发展的基础
优化配置是开发区发展的要求
• 合理配置开发区内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
• 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产业雷同和恶性竞争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开发区规划概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港城协调、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型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开发区第二产业在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电子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金融业、研究与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区与开发区服务业的互动,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
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常太边界,西至浦江路,南至碧白塘、扬子江大道、建新塘、通闸路及通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为59.74平方公里。
2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
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滨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标准排放。
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编制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已经形成生态工业雏形,2011年6月经环保部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整体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
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开发区定位和规模2第三章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第四章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3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6第六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8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9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11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11第十章城乡统筹规划12第十一章空间管制规划13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14第十三章开发控制规划15第十四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16第十五章附则17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红果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区建设,加强开发区的规划管理,为开发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贵州省开发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特编制《贵州省红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贵州省新兴工业化聚集区为契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基本方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新跨越。
第三条规划依据1. 法规与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4)《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月25日)(5)《贵州省开发区条例》(2012年5月25日)(6)《六盘水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7)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8)《贵州省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办法》(黔府发[1996]16号)(9)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1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2012]48号)(11)《关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黔建规[2011]507号)(12)《贵州省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与审批指导意见》(黔建规[2011]569号(13)《贵州省提高工业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黔府发〔2013〕21号(1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红果经济开发区调整区位的批复》(黔府函〔2010〕361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2. 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1)《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2)《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3)《贵州省盘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4)《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盘县城区路网规划(2009)》(6)《沙坡片区和旧铺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7)《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黔府发〔2010〕16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第四条规划原则1. 集约用地、产业集聚的原则规划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益。
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溧水县为国家级 生态示范区
适合发展高效农业
适合发展绿色生态 工业园区
1.7 溧水开发区对南京的重要战略意义
规划背景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① 发挥地域、生态优势发
展特色产业成为城市和县 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扩大城市区域影响力
②位于南京市向外发展的关 键位置能够扩大南京对周边 地区城市的影响力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1南京市发展格局规划
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 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都市发 展区空间格局
——南京市十一五规划
南京都市圈城镇结构为主城和12个外 围城镇确定了东山、仙西和江北三个 新市区 南京市的发展仍然集中在以长江为轴 线的主城区以及浦口、江宁等临江区 域
规划背景
1.5 南京市发展规划——
溧水开发区
3溧水开发区将成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载体
规划背景
便利的交通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跳出原有主城规划格 局成为城市发展空间 的新区域
1.5 南京市发展规划——
4县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 经过了城市经济、郊区经 济的发展阶段后未来南京市的 经济将进入县域经济的发展阶 段
➢ 南京市 发展的重点难点在 郊县、潜力希望也在郊县;郊 县成为南京新一轮发展中做强 经济实力的重要增长极
我国目前有各级各类开发区1568个
规划背景
我国开发区分为:经济技术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 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等 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国家对开发区的指导方针: 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 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
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
云南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建议
云南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建议
1. 拓宽产业发展领域: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
同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环保型、低碳型产业。
2. 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力引导和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同时建立专业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创业者所需的各种支持和服务。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修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同时,构建智慧物流系统,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4. 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人才的引导和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同时,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贡献感。
5. 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对接合作,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促进云南经济开发区的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总的来说,云南经济开发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打造企业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推动云南经济的发展。
XXX市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入园企业国际化:依照国家xxx开发区技术开发区 的定位国际化运作的xxx开发区技术企业是主要目 标客户群之一 人才国际化:招揽国际型人才,实现人才多元化来 源提升园区人才结构 服务市场化:xxx开发区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的公 共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服务效能
吸引与保留主要目标客户群-引入国际龙头企业带 动产业聚集 吸引和保留多元人才,优化xxx开发区人才结构
数字化更有助于实现产业持续优化和臵换的目标。
发展模式
传统园区 产业物理聚集 传统园区
企业1 企业3 企业2
数字园区 产业逻辑聚集
企业A
后数字园区 产业自发优化组合
企业B 企业C
企业甲
企业乙
企业丙
数据通道
数据通道 数据通道
进驻
进驻
后数字园区
依 赖
数字园区
企业1 企业2
进驻 离开
离开 离开
企业I
企业1
生产制造环节转出xxx开发区区,而 研发和高端技术生产企业转入或者留 在区内
城市化和数字化同时发展将大大缩短xxx开发区的发展周期。
发展模式
园区的发展将沿城市化和数字化两个方向发展,并最终实现后数字城市中心目标,两 个方向同时发展将大大缩短按照任何一个单向发展的发展周期,早日实现终极目标 城市化进程
1确定xxx开发区定 位及发展战略
2确定xxx开发区绿色生 态园区建设规划 3确定xxx开发区招商战
1确定组织架构及人 才需求 2 变革管理 3 设计业务流程 4 确定绩效考核体系
1 制定实施各战略的 关键举措及时间 2 确定实施战略的能 力及资源需求
略
4 确定xxx开发区运营 战略
xxx开发区战略设计应用模型
XX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产业布局 航空城
(二)围绕双阳生态新城开发 建设,加快发展酒店休闲娱乐 业、房地产业和会展商贸流通 业。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园区、 会展中心和酒店企业群。 (三)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规划,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 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一乡一 特、一村一品”园区化,产业 化要求发展无公害农业、旅游 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村庄安置建议
在城区东北娄家坡处规划两处村镇 安置地,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规划用地33.32公顷;在城区西部规 划一处面积为73.10公顷的村镇安置 用地,主要安置工业园区内的村庄, 并在工业园区里安置部分就业岗位; 结合旅游服务区,开发乡村旅游, 并设小商品市场,安置消化村民劳 动力,规划村民安置用地75公顷。
开发区位于安顺老 城区西侧,是安顺市形 成双城组团结构之一 双阳片区 ,是城市拓 展的主要方向。开发 区位于贵阳、安顺到 黄果树的必经之路。
开发区总体规划与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开发区在总规里,它的定位为具 有教育科研、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交 通、商贸等功能,是城市副中心。 根据其相关规定,并在已批复的安顺 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如下调整。 1、规划人口由18万人,调整为45万 人。 2、用地规模由18.65平方公里调整为 50.2平方公里。 3、根据已定的环城路对开发区的路 网做适当调整、增加。 4、根据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 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发展思路,对 开发区用地、性质定位、发展重点进 行了规划。
安顺大环境路网
对外交通: 黄果树飞机场 株六铁路复线 清镇高速公路
道路骨架网:通过片 区内骨架公路和几条 环线把开发区,安顺 老城区,西秀工业园 区有机的联系。
黄果树机场 安顺东互通
株六铁路复线 安顺南互通
清镇高速公路
园区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编制背景
第二节、上位规划解读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第四节、规划原则
第五节、规划依据
第六节、规划期限
第七节、规划范围
第二章项目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
第二节、自然条件与资源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条件
3、水文
二、自然资源
1、光照资源
2、林业资源
3、文化旅游资源第三节、历史沿革
第四节、行政区划与人口
第五节、经济发展状况(GDP等)
第六节、社会发展状况(道路、教育、社保……)
第三章产业定位研究分析第一节、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产业发展条件分析(swot)
第三节、产业发展思路及定位
一、确定产业定位的依据
1、政策
2、现状发展状况
3、市场发展分析
二、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定位
1、总体发展思路
2、产业定位
第四章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十章规划实施第一节、产业发展目标
第二节、产业发展战略
第五章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第一节、产业园区规划布局
第二节、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第六章园区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节、旅游发展swot分析
第三节、旅游发展思路及定位
第四节、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第五节、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开发原则
二、产品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游、养生游……)
三、近期重点项目
四、旅游线路规划
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第八章专项规划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烟台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书
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6)1.1规划背景 (6)1.2规划围 (7)1.3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7)1.4 规划期限 (7)1.6规划指导思想 (7)1.7上层次规划要求 (8)1.8技术路线 (8)1.9 工作过程 (9)第二章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10)2.1 区位条件 (10)2.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10)2.3 现状建设情况 (10)2.4 现状土地权属 (12)2.5 现状道路交通 (12)2.6 现状公共设施 (14)2.7 现状景观资源 (15)第三章上版总规检讨与回顾 (16)3.1 03版《总规》主要容回顾 (16)3.2 实施绩效及评价 (17)3.3 修编重点和建议 (18)第四章目标定位与发展规模 (19)4.1 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 (19)4.2 问题聚焦与政策破解 (21)4.3 发展目标与定位 (22)4.4 城市规模 (23)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7)5.1 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7)5.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8)5.3 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8)5.4 产业发展门槛 (29)5.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30)5.6 可能的关键时间节点 (30)5.7 产业经济网络 (31)5.8 产业空间布局 (33)5.9 消费结构和服务业发展 (33)第六章总体空间布局 (34)6.1 四区划定 (34)6.2 空间发展模式 (35)6.3 空间发展策略 (35)6.4 空间布局结构 (36)6.5 分区发展指引 (36)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8)7.1 用地布局原则 (38)7.2 用地布局与规模 (38)7.3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40)7.4 用地兼容性规定 (42)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43)8.1 规划原则 (43)8.2 规划目标 (43)8.3 交通发展模式 (43)8.4 交通发展策略 (44)8.5对外交通规划 (45)8.6道路系统规划 (45)8.7 公共交通规划 (48)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50)9.1 规划原则 (50)9.2规划目标 (50)9.3布局理念 (51)9.4布局结构 (51)9.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51)9.6布局规划 (52)第十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56)10.1规划目标 (56)10.2规划原则 (56)10.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56)10.4绿地规划 (56)第十一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59)11.1 规划原则 (59)11.2 总体风貌控制 (59)11.3 景观要素 (60)第十二章城市密度分区 (63)12.1 规划目标 (63)12.2 规划原则 (63)12.3 城市密度分区 (63)12.4 建筑高度控制 (64)第十三章村庄改造规划 (65)13.1 现状村庄人口状况 (65)13.2 村庄改造拆迁赔付测算 (65)13.3 村庄改造安置区规划 (66)13.4 村庄改造运作模式 (66)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68)14.1现状概况及评价 (68)14.2规划目标及原则 (68)14.3用水量预测 (68)14.4水源规划 (69)14.5水厂布局规划 (69)14.6给水管网规划 (69)第十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70)15.1现状概况及评价 (70)15.2规划目标及原则 (70)15.3污水量预测 (71)15.4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71)15.5污水管网 (72)第十六章中水工程规划 (72)16.1现状概况及评价 (72)16.2规划目标及原则 (72)16.3中水水源及利用方式 (72)16.4中水量预测 (72)16.5再生水厂布局 (73)16.6水质标准及水压 (73)16.7中水管网布置 (73)第十七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73)17.1现状及评价 (73)17.2规划目标及原则 (74)17.3防洪规划 (74)17.4雨水量计算标准 (75)17.5雨水排放 (75)17.6雨洪利用 (75)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76)18.1 现状概况及评价 (76)18.2规划目标及原则 (77)18.3 负荷预测 (77)第十九章通信工程规划 (80)19.1 现状概况及评价 (80)19.2规划目标及原则 (81)19.3 业务量预测 (81)19.4 通信设施规划 (82)19.5 通信管道规划 (83)19.6 微波通道 (83)第二十章燃气工程规划 (84)20.1 现状概况及评价 (84)20.2规划目标及原则 (85)20.3规划方案 (85)第二十一章供热工程规划 (87)21.1 现状概况及评价 (87)21.2规划目标及原则 (88)21.3规划方案 (89)第二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90)22.1 现状概况及评价 (90)22.2规划目标及原则 (90)22.2.1规划原则 (91)22.3 环境功能区划 (91)22.4 环境功能分区和环境保护措施 (92)第二十三章环卫工程规划 (93)23.1 现状概况及评价 (93)23.2 规划目标及原则 (93)23.3 垃圾量预测 (94)23.4垃圾收运 (94)23.5垃圾处理 (94)23.6环卫基础设施 (94)24.1灾害风险预测 (95)24.2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95)24.3防洪规划 (97)24.4防震减灾规划 (97)24.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98)24.6消防规划 (98)24.7人防规划 (98)第二十五章近期建设与远景设想 (99)25.1 近期建设目标与规模 (99)25.2 近期建设策略 (99)25.3 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发展指引 (101)25.4 近期道路交通与市政重点建设项目 (102)25.5远景发展设想 (104)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06)26.1 规划实施策略 (106)26.2 规划保障措施 (107)第一章项目概述1.1规划背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中华人民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我国沿海地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门户和窗口。
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 -目录前言4第1部分总体定位分析6一、项目背景分析6(一)规划X围6(二)背景分析6二、区域背景分析7(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8(二)南北层面: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9 (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10(四)省域层面:引领XX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11 (五)市域层面:****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12三、开发条件分析13(一)地块地理条件14(二)区位交通条件14(三)城镇基础条件15(四)产业基础条件15(五)****港区规划15(六)重大项目引进15(七)开发条件评述17四、区域战略分析18(一)区域层次18(二)时间维度19(三)开发理念20(四)核心策略21(五)空间策略22第2部分产业发展定位23一、产业假设分析23(一)依托区位条件做好国际通道23(二)依托区域经济做好协同错位23(三)依托港口资源做大临港经济24 二、产业定位分析26(一)产业定位原则26(二)产业筛选分析28三、产业体系组合29(一)产业体系组合内涵29(二)产业体系关系分析31四、主导产业规划32(一)港口物流业33(二)金属冶炼及加工业40(三)化工产业47(四)清洁能源产业55(五)装备制造业62第3部分总体战略定位67一、战略定位原则68(一)承接上位规划、打造区域增长极68 (二)争取政策支持、兼顾市场操作性68 (三)呼应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大循环68 (四)遵循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工业区69 二、战略定位提出69(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70(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71(三)循环经济示X区72(四)XX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73三、战略定位内涵75(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75(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76(三)循环经济示X区78四、战略定位实现80(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80(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81(三)循环经济示X区83第4部分区域空间布局85一、空间布局原则85(一)基于地块条件和交通体系进行总体布局85 (二)结合产业特性和循环经济进行工业布局85 (三)结合区位条件和服务对象进行物流布局86 (四)基于资源条件和工业做生活配套区布局86 (五)结合资源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生态布局86 二、功能分区建议87(一)空间总体布局87(二)功能分区建议88三、分区发展建议90(一)临港物流产业集群90(二)钢铁产业集群92(三)石化产业集群96(四)IGCC多联产工业园98(五)北部综合物流园区100(六)北部综合产业园103(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5(八)西部生活居住区109(九)南部生态涵养带110(十)北部滨海文化休闲带112规划编制人员114********开发建设指挥部114上XX滩投资管理顾问XX114前言适逢XX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XX城市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doc
(一
抓住灾后重建、产业转移、扩大内需等重大发展机遇,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开发区载体建设为基础,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动力,以项目为支撑,依托XX市,着力打造中国女鞋之都生产基地、中国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和西部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轻型工业发展示范园区,推进灾民就业和灾区企业重建工程,加速灾后重建步伐,推动区域城乡统筹进程。
XX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2009-2020)
(送审稿)
XX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二〇〇九年三月
XX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09-2020
(送审稿)
一、
XX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5年正式启动建设,经过三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制鞋、家具、新型材料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型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XX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免检
7
川西蓄电池
XX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能源
国家免检
(
1
开发区位于XX市半小时都市圈内,距双流国际机场28KM,距火车东站40KM,随着成温邛高速的免费通行,光华大道XX段的全线通车,成大快通、成大路、XX北部旅游通道以及成雅铁路的建设,XX对接XX的快速交通网络即将形成。这一临近XX的区位条件,使得开发区能够充分利用XX“一网二平台、三园区四中心、50个服务站”的现代物流网络以及西部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为开发区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输和智力保障。
(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各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之间形成同构竞争、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制约等外部环境以及开发区自身存在的产业配套环境不尽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等瓶颈问题将对开发区发展带来挑战。因此,开发区要通过加快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初稿)总则规划范围规划目的和作用规划依据规划期限〔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现状〔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
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第三节机遇与挑战第四节战略意义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第三章产业发展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第三节主导产业〔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第四节重点项目〔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第一节功能分区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道路交通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包括城市设计框架〕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容量〔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相关内容。
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第四节节能减排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第八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协作)第一节协作区域范围第二节协作内容〔突出经济联系和产业联动〕第九章投资与效益评价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效益评价第十章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第一节规划实施时序〔近期建设重点和任务等〕第二节组织保障第三节政策措施〔财税、土地、融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第四节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安置附件:《规划》相关表格和图集〔必备附表:1、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以2010年为基期,分2015、2020年两个时段目标,主要指标占区域(市州或县)的比重)。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哈尔滨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既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第二阶段,又是开发区争创全国一流的关键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深入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推进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商务部、科技部和省市有关“十一五”发展的规划和要求,特制定哈尔滨开发区第十一个五年经济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国家级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于2001年12月合并,这标志着哈尔滨开发区发展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十五”时期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第一阶段,也是开发区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
五年来,开发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发展集中区,努力提高自有经济比重,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龙头带动作用;狠抓招商引资这个中心,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省市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重点发展集群经济,努力壮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积极发挥省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努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企业发展服务水平,积极发挥省市投资服务高地作用;重点发展孵化经济,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挥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作用,全面超额完成了二次创业第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从2003年起,开发区集中区产值连续三年翻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近两年在科技部和商务部的排名稳步上升,为开发区“十一五”发展和全面实现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
按全口径计算,“十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
其中,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占哈尔滨市的11%,是2000年末的3.8倍,是两区合并之初的2.65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编制参考提纲前言规划目的和作用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具体的四至边界。
中期范围拓展至**平方公里,远期展望到**平方公里。
(经国家审核公告的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规划修编凡涉及扩区增容的,应说明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拟扩区增容后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
)开发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第一章发展基础开发区所在地(市、县)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简要说明。
附所在市、县区位图,主要经济指标图表等〕第一节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包括:一、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区国家审核公告面积、实际控制面积(其中: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累计已批准企业用地面积)。
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等。
以此说明开发区面积的扩大、产业承载力的提升。
二、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
开发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企业入驻情况;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
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三、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入驻企业数、带动就业数等四、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
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水平;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产出率;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等);开发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成效。
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申请专利数、高层次人才数等量化数据说明相关发展成效。
六、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和政策体系完善等情况。
简要说明开发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开发区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空间不足、产业层次低等方面)。
第二节发展优势重点进行原开发区扩区增容或工业集中区设立的可行性分析。
包括:原开发区扩区增容或工业集中区设立的优势条件等(区位条件;环境容量条件;资源禀赋条件;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等)。
即从: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及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说明开发区增容扩区或工业集中区设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要说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与主要城市(城镇)、工矿区、交通物流节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之间,以及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相互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衔接等情况。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区位位置、区位交通等情况需附相关图纸,必要时可设专栏做出具体说明。
(支持开发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采取置换用地、增容扩区等方式调整和扩大开发区规划范围。
鼓励重点开发区通过就近整合工业集中区、异地整合关联园区,形成连片、联动发展格局。
)第三节机遇和挑战外部机遇和挑战。
第四节组织机构第二章总体发展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清晰明确,突出开发区自身特色)第二节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具体、有针对性,突出开发区自身特点)第三节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阐明开发区到2015年及到规划期末的发展目标,包括整体经济发展实力、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科技进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软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
(主要为定性描述)2、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依据本市(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本市(州)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应省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19号)中的指标体系和分年度目标安排,明确本开发区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目标及分年度目标安排,并对2020年发展目标进行初步展望。
(主要为定量目标)开发区发展目标的设定,注意紧扣《甘肃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1〕216号)、省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19号)、《本市(州)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
以上内容除文字表述外,还需设置专栏,以表格形式说明。
第三章产业发展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开发区所在市州“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市州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等,以推进开发区产业特色化发展为主线,提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重点说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的产业链条和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
第三节主导产业及重点支撑项目明确开发区具体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最多3-4个),说明配套产业等情况。
在文字阐述的同时,配以表格进行说明。
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撑项目,需逐一设置专栏说明。
〔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第四节推动产业错位联动发展在突出开发区产业特色化发展,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强化本开发区与周边开发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格局。
着重说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业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规划思路。
第四章空间布局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用地规模、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等第一节用地规模和范围土地利用现状新设立工业集中区的,直接阐述工业集中区土地利用规划情况(明确四至边界,并在规划文本后附图);涉及扩区增容的开发区(指经国家审核公示的我省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应阐述原经审批公示的开发区土地规划情况(四至边界)及开发利用现状,扩区增容后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四至边界及与原四至边界的位置关系,并在规划文本后附图)。
新设立工业集中区或扩区增容开发区的用地规划与所在地区(市州或县)“两个规划”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符合性说明。
第二节布局原则分条列出并说明开发区内部空间功能布局的原则第三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一、空间结构二、功能分区三、用地布局(地块控制)〔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用地平衡表〕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一、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对外交通二、开发区道路系统第二节市政公共设施规划〔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供热工程规划六、管线综合规划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与所在城市的配套衔接,增强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
〕(将开发区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与所在城市相关规划统筹衔接,具备条件的要争取纳入所在城市整体规划,统一建设。
)(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开发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开发区能源、电力、水资源利用、信息等基础设施与城区的衔接配套,通过联建共享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第五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撑项目对本章的一些具体要求:1、本章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重点支撑项目可专门设一个小节进行说明;或在以上相应各小节设置专栏进行说明。
2、要附相关图纸:标明开发区内部功能分区相关图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图纸;其他必要的规划图纸。
第六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环境容量〔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
(环境卫生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理念,扎实推进开发区改造提升,围绕我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作为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省的有效途径,为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和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支撑载体和示范带动作用。
明确开发区着力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把“实施关键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循环化改造提升的重点内容,加快推进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或延伸、副产品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和循环使用等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开发区资源共享、污染集中防治、技术研发、统计监测等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近期暂不具备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条件的开发区,要着力实施以“减量化”为重点的循环化改造提升。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
以上内容,需详细说明的情况或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项目要设置专栏,予以具体表述。
第八章综合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防灾减灾规划〕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第二节搭建融资平台,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多元化投资体系,不断扩大资金投入规模,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积极搭建开发区融资平台,拓宽筹融资渠道,增强多元化筹融资能力,为有序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加快开发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增强融资能力。
第三节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开发。
大招商、招大商。
)第四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内部的软环境建设。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外部的区位交通条件改善。
统筹开发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快开发区与中心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以及铁路场站、机场、物流园区连接通道建设,提升物流畅通程度,改善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区位条件。
(加强开发区与所在地区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增设靠近开发园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强开发区铁路连接线建设,配套建设物流园区等设施,促进开发园区之间基础设施对接。
)……….第五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开发区管委会职能权限创新建设发展和管理机制,增强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第六节推进人才强区本章的撰写,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重点研究参考、贯彻体现《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19号)、《甘肃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1〕216号)中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章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做好规划衔接三、规划实施时序〔近期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等〕三、规划监测评估附件:《规划》相关表格和图集一、除应附表格外,还必须附以下表格:1、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表〔以2010年为基期,分2015、2020年两个时段目标,主要指标占区域(市州或县)的比重〕2、功能分区表(各功能区分类及2015、2020年各类用地预测)二、除应附图集外,还必须附以下图集:1、新设工业集中区:必须附经省政府批准或市(州)政府批准的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区(市州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纸和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图纸,并在“两个规划”图纸上标出拟建工业集中区区域位置和明确的四至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