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文化浅说(3)

合集下载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1)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1)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第一讲楚红辉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在世界上诸多文字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人口最多、表意最丰富而且从未中断过、至今仍在通用的,只有汉字。

5000多年来,华夏民族使用汉字交流交际,代代相承,汉字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形式和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

从文字的体系来说,世界上的文字有两种体系。

一是表音体系,例如英语。

二是表意体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字符构成字形,字形显示字义,也就是义寄于形。

我们了解、学习汉字,从字形入手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也就是可以据形求义。

汉字义寄于形,我们可以据形求义。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得先说说汉字的造字法。

我国东汉时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许慎。

他写出了一部书,叫《说文解字》。

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这部书首次提出了汉字造字的所谓“六书”之说。

“六书”也就是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认为这六种方法就是先民造就汉字的方法。

后来的学者一般认为,许慎的“六书”之说不完全正确,他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

汉字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些方式构成的。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形声是汉字生成的主体。

每一个汉字的产生,一般是由一个或几个甚至多个形符合成。

了解这些形符,就等于找到了破译汉字意义的钥匙。

我们先说说象形字吧。

象形字,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就是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例如,元,它像一个人的样子,上面的黑点像人头。

第二章 汉字与汉文化

第二章  汉字与汉文化
学习要点
▪ 一、汉字的起源 ▪ 二、汉字的构造 ▪ 三、汉字的形体演变 ▪ 四、汉字与历史文化
一、汉字的起源
▪ 1、结绳说 ▪ 2、八卦说 ▪ 3、仓颉造字说
“天雨粟,鬼夜吟。” ▪ 4、汉字的真正起源——原始图画
结绳说
▪ 典籍记载说: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图画说
▪ 2、汉字与女性文化 ▪姓 ▪ 姜、姒、姬、姚等 ▪婿 ▪妻 ▪ 昏(婚)
▪ 3、汉字与古代的制度 ▪ 现在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 费、赏、贪、贷、赊、贿赂都属贝部。
东汉许慎在《说文》里解释说:“古者 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
汉字与艺术
▪ 汉字与楹联
▪ 谐音联: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 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析字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谢谢大家!
路漫漫多风雨,背负着梦想继续前行。
Thank you for coming, send this sentence to you, the road is long and stormy, carrying a dream to move on.
温馨提示
为方便回顾和学习本章节内容,本课 件可在PowerPoint软件里进行编辑, 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
▪ 甲骨文特点: ▪ 图形性比较强; ▪ 字形瘦长,笔画的线 条瘦硬,转弯的地方也是 硬角,不圆润。
2、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又叫“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 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 千个,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 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如买卖人中对数字的代称有:一(旦底)、二(空工)、三(横川)、四(侧目)、五(缺丑)、六(断大)、七(虎底)、八(分头)、九(未丸)、十(田心),等。又如《后汉书 · 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还有一则较长的字谜是这样的: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它的谜底一共是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现在的纸是用竹质和木皮等制造的,但是当初造字时纸字为什么从系呢?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东汉蔡伦没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质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的。
我们从“斩”字的结构看,可以证明古代有一种车裂的酷刑。《说文》云:“斩从车斤,斩法车裂也。”清人段玉裁注:“此说从车之意。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铁钺,故字亦从车,斤者铁钺之类也。”显然,古代这种“蛮性的遗留”,今人也不必为之讳言的。
在《说文》里有不少从“马”、从“牛”、从“羊”的字,有关于性别的,有关于年龄的,有关于形状的,有关于颜色的,有关于动作品性的,不一而足。如:公马叫“骘”(zhì),红黄色的马叫“骍”(xīng), 长髦牛叫“犛”(máo),被阉过的羊叫“羯”(jié),等等。这些字也只有在畜牧业高度发展后才能出现。同样,随着由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农业为主的社会,上述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并未消失,可代表它们的“字”都逐渐消亡了,有的干脆成了“死字”。张世禄先生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就试图用文字来证明“人类社会之演进,大都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耕稼”的。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语言文学论文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其形体构造体现出了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语言文学论文: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并流传后世,这主要归功于汉字。

汉字与汉文化密不可分,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

1、汉字与风俗文化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渐渐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汉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离现在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我们却可以从汉字及用汉字所记载的文献中窥见一斑。

例如“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等词,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方式。

汉民族的风俗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盛大的,贴红联、放鞭炮、吃饺子……习惯上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一次,它又跑出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和爆竹声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的弱点。

每至辞旧迎新之际,就贴红联,放鞭炮,拢柴火,把年吓跑。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习俗。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年”字,最初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之意,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生长周期,庄稼成熟之时,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

从此,每当四季轮回一次之际,就出现这种庆祝丰收和和祭神祀祖的活动。

但由于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倾向,这种活动逐渐从娱神发展到自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即“年”。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与汉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字是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大多是通过汉字记录和传承下来的。

比如,古老的《诗经》《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用汉字书写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如果没有汉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我们也就无法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来路。

汉字反映了汉文化的价值观。

在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以“孝”字为例,上部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部是“子”,形象地表达了子女要支撑、侍奉长辈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再如“信”字,由“人”和“言”组成,意味着人要言而有信,强调了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汉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汉字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汉字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古代的“车”字,形象地描绘了一辆有轮子和车厢的交通工具;而在现代,随着汽车的普及,又出现了“轿”“辆”“轨”等与车相关的新字。

又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网”“线”“码”等与网络有关的汉字。

汉字对于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历史上,汉字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使用,还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形成了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文化圈。

这些国家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汉文化的精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字,通过汉字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汉字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汉文化。

汉字的形态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为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书法艺术就是汉字艺术化的典型代表,书法家们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笔法,将汉字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中的对仗、押韵等手法,也充分利用了汉字的音韵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内容提要: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于此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产生和发展了书法、篆刻等艺术。

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发展意义论文提纲一、汉字从属于汉文化1、文化与汉文化2、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2、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3、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2、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结论: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

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

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

四、结论正文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一、以汉字构形看汉文化的民俗汉字由图画发展到甲骨文,再到今天所能看见的简体汉字,汉字由表意逐渐发展成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汉字自身的结构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我们从研究汉字的构形原理,就可以发现汉字中诸多的文化性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试从尾饰、纹身和食首子这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汉字构形中蕴含的汉民族古老的民俗。

1、尾饰据考古学发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舞蹈纹盆,展示了那个时期先民的一种服饰现象。

这种服饰显著特点是具有尾饰。

有关于尾饰的记载早在汉朝就有,《后汉书》就有这样的记载:;盘古死后,因自相夫妻……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饰。

本文由收集整理;后哀崂山下有一夫一妇……众人皆刻画其身,像龙纹,衣皆著尾。

至于这种尾饰有什么作用和有什么象征意义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是甲骨文中;尾字像一个侧面屈身而屁股好像有尾饰的人形,还有;僕字像身负尾饰、手捧粪箕的奴隶。

这两个甲骨文说明中国古代的确有尾饰这种民俗,它在我国源远流长。

尾饰曾经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并且在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但是由于中原民族敌视少数民族的传统心理和将战俘作为奴隶的风俗,以至于有;僕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甲骨文出现。

2、纹身纹身是人类的一种较早的民俗,它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w纹身所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幻想、理解和崇拜。

比如说匈奴人就以狼作为他们的图腾,并以狼首作为纹身。

在已知道的甲骨文中,;文字正像一个正面而立的人的身体上面有花纹形状。

《史记》有这样的记载;教熊、豹、虎已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1]这里的;熊、豹、虎不能理解为动物,而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并且他们都是以这些动物作为纹身。

;文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在身上、脸上刺花纹或字。

[2]这就说明;文的本义是以丹青饰身体。

汉字与汉文化、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与汉文化、汉字形体演变

6、草书
《得书帖》, 亦称《书暂西 帖》。晋张华书。 此帖书法气势宏 大,于晋简札法 帖中颇为颇为罕 有。
狂草
《诸上座帖》, 亦称《梵志帖》。 墨迹,纸本。宋黄 庭坚书。文物出版 社和上海古籍出版 社有印影本。
草书产生于汉初。广义的草书包括草篆、 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等。狭义的草书 指具有一定法度而自成体系的草写书法, 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草书把中国 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用笔上起抢收 曳,化断为连,一气呵成,变化丰富而又 气脉贯通。
小篆是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采 用的标准字体。 秦朝在全国 范围内正式 推行小篆, 对汉字有计 划地进行整 理、简化, 在汉字发展 史上具有重 要意义。
通称《峄山 碑》。秦始皇二 十 八 年 ( 前 219 年),始皇东巡 登山东峄山,丞 相李斯等颂秦德 而立。此为始皇 刻石之始。
(峄:yì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 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 并称“秦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字 样。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以 小篆为规范正字进行字形解析的。
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文房四宝的出现。 其中,运用毛笔书写汉字需要具有“水墨吸附力 强”、“超时空长存性”和“随心艺术表现力” 的书写载体,从而,因汉字书法而创制出“四大 发明”之首的“纸张”。纸张的出现、特别是书 写汉字的纸张装订成的书(最初由竹简演进为纸张, 且由手抄本转化为印刷本),从《论语》、《楚 辞》、《史记》到《四库全书》,保留了几千年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里程碑式地影响和推动了世 界文明的发展。
1、笔划舒展平直,由此确立了汉字“横、竖、 撇、点、折”的基本笔划系统; 2、字形由长圆变为扁方; 3、打破篆书的形体结构体系,根据书写方式和 结体部位确定构字成分的具体写法,出现了“隶 变”。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 变”。 4、“隶变”主要指汉字由篆书变为隶书后,字 的形体所发生的“隶分”、“隶合”的变化。隶 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在汉字发展史中 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

关于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体会视频公选课《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主要从:文化视域下的汉字及其起源、汉字构形的文化特征、汉字中寓含的服饰、饮食文化信息解读、汉字中寓含的居住文化信息解读、汉字中寓含的行旅、祭祀文化信息解读、汉字寓含的婚姻、礼俗文化解读、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国学文献阅读、汉字的文化特征与使用规范、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与网络语言这几个方面来讲诉汉字的具体构成。

汉字,也称中文,是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它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单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

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

在长久的实践中,中国汉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都依靠汉字保存至今。

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独特工具,汉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伟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与汉文化

汉字与汉文化

摘要汉字的发展是随着我国千百年的历史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而我国汉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是凭借着强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渗透力,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社会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的汉字和汉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字由古老的简单书写方式和方法,发展到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书写方法;汉文化更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地更为社会化、时代化、先进化。

本文从文字与汉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着重分了我国吴越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演进中,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现状。

通过对文化发展差异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全世界的文化都在同步发展,我国在国际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保证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字;汉文化;海派文化;微文化目录一、汉字与汉文化的概述 (1)(一)汉字与汉文化的起源 (1)(二)汉字与汉文化的内涵 (1)二、文化发展的差异 (1)(一)文化的含义 (1)(二)文化的特征 (1)(三)文化差异含义 (2)三、汉文化的演变进程 (3)(一)吴越文化的演变——海派文化 (3)(二)传统文化的演变——微文化 (3)四、汉文化演变的现代意义 (4)(一)海派文化概述 (4)1.海派文化的定义 (4)2.海派文化的现实表现——海派清口 (4)(二)微文化的概述 (4)1.微文化的定义 (4)2.微文化的内涵 (5)3.微文化的社会表现 (5)五、海派文化与微文化的影响价值 (6)(一)海派文化的影响价值 (6)1.探讨 (6)2.披露 (6)3.调侃 (6)4.紧跟时代步伐、适时创新 (6)(二)微文化的影响价值 (7)1.日常生活的影响 (7)2.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7)六、弘扬汉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7)(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节俭美德 (7)(二)健全全民教育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8)(三)面对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回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8)(四)全面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字文化特征 (8)参考文献 (10)汉字与汉文化一、汉字与汉文化的概述(一)汉字与汉文化的起源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苏玛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文字。

谈汉字和汉文化

谈汉字和汉文化

摘要:汉字古老而神秘,汉文化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汉字承载文化,文化包罗汉字。

从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汉文化是汉字的根。

汉字和汉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汉文化圈”,其影响波及域外,成走俏趋势。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汉文化圈域外影响引言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

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4)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4)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第四讲楚红辉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了汉字的部首。

这一讲,我们来具体来讲讲几个部首,透过它们了解汉字形构与汉字意义之间的关系。

寸:寸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像一只手的样子。

寸、又同形同义。

到了小篆中,寸变成了指事字。

许慎《说文》是这样解释“寸”的:“寸,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意思是说,从手腕向下退十分的地方叫做寸口。

寸的本义是手腕下一寸之处,由此引申为长度单位,即“十分”,可见“寸”是很短的。

由“寸”字组成的词语,大多有短、小的意思。

时间短叫做“寸晷”,兵器短叫做“寸兵”,心愿微小叫做“寸志”,俸禄微博叫做“寸禄”,步伐小叫做“寸步”。

作为部首,以“寸”组成的词语大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例如付、射、守、尊、导、封等等。

上面我们说到寸、又同形同义,以“又”组成的词也是大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例如支、发、取、叠、受等等。

“止”是一个象形字,像地面上立了一只脚,脚趾朝上,脚跟朝下。

“止”的本义就是足趾,既是足,又是趾。

古代文字常常名动一体,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作为名词,“止”是脚趾,如古书上说的“斩左止”,就是砍掉左脚;作为动词,“止”有前进的意思,又由前进引申出停止、滞留等意思。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说“武”这个字。

许慎在解说汉字造字法是以“武”字为会意字的代表字,说“止戈为武”,人们常常误以为“止”是今天“制止”的意思,认为“武”就是制止战争,这是一种误解。

“武”由止、戈组成,戈是武器的代表,表示威武;止是足趾的象形,表示行进,整个字的含义就是征伐、征战,乃是勇武的象征。

《春秋繁露·楚庄王》中的“武者伐也”倒是一语中的。

以“止”做部首的字,大多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例如步、企、此、歧等,但也有少数字与“足”无关,例如耻、齿、址、芷等。

攴(攵),是个象形字,读pū,像手持鞭子或棍子的样子。

许慎《说文》解释说:“攴,小击也。

从又卜声。

”许慎对“攴”的意思解说是对的,但对字形构成的分析不对。

神奇的汉字、书法与汉文化

神奇的汉字、书法与汉文化

附:历代经典书法作品欣赏
殷 墟 甲 骨 文
祭 祀 狩 猎 涂 硃 牛 骨 刻 辞 商
毛公鼎(拓片)西周
《 石 鼓 文 》 局 部
《 大 盂 鼎 》 局 部
盂 鼎 铭 文 ( 西 周 ) 王 孙 遗 者 钟 ( 楚 )
帛 书 ( 摹 本 ) 楚
九 臣臣 字 昧昧 。 泰 死 死泰 其 山 请 言山 书 刻 臣石 法 石 请刻 是 在 具释 标 山 刻文 准 东 诏: 小 泰 书臣 篆 安 金斯 书 岱 石臣 体 庙 刻去 。 。 因疾 现 明御 仅 白史 存 矣大
(三)汉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 (商)
金文 (周)
小篆 (秦)
隶书 (汉)
草书
楷书
行书
(汉末)
起中方新 源发式石 阶现的器 段的进时 所陶步代 产文。陶 生。半器 的据坡上 一于、类 些省马似 简吾家文 单先窑字 汉生、的 字考姜符 。证寨号 ,等, 认仰表 为韶明 这文人 是化类 文遗记 字址事
因形见义
• 象形源于图画,指描写事物轮 廓,表具体概念,抓住特征, 不一定很像。
• 指事:用指示性笔画构造形体,表 示无法勾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
因形见义
• 会意: 会合二、三个字 (形),体会出新 义(新意)。 意思比事物更抽象 。
(一)书法艺术的形质特征
• 1、书法是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 2、书法以用笔、用墨、结体和章法为表现手 段(语言); • 3、书法以塑造美的形象为表现目的; • 4、书法以赏心悦目、抒情达意为创作追求。 • 1)书为“心画”; 2)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3)书无定法,变化莫测。
草书卷
书王 等 后 画湘 。 更 、绮 湖 为 齐 篆老 南 璜 白 刻人 湘 , 石 ,提 潭 字 ( 终携 人 渭 成, 。 清 一勤 少 , 代奋 为 号 大刻 牧 濒 家苦 童 生 ) 。攻 , , 原 研木白名 诗匠石纯 文,老芝 ,得人, 1863-1957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承载了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和表达语言的工具,更是一种传承和表现文化的载体。

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每一笔画的位置、顺序和形状都有独特的含义。

汉字的形象性和象征性使得它们更具艺术性和代表性。

例如,“木”字的形状像一棵树,表达了生命的成长和根深蒂固的含义;“日”字的形状则象征着太阳和光明的意义;“水”字的形状则像流动的水,寓意着变化和流动的生命之源。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时代,这些古代文字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融入了古代艺术、哲学、宗教和文学等不同领域的文化元素。

例如“仁”字代表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人伦之道,“道”的意义则涵盖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和道德的原则。

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汉字的使用和传播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汉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有韵味和美感的文字之一。

许多汉字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成为人们研究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例如,“禅”字在日本被用于表达禅宗佛教的思想,“功”字在西方被用于表示功绩和成就。

汉字与汉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字作为一种形象和符号系统,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创造和思维方式。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和诠释,人们得以感受到充满力量和美感的艺术氛围。

汉字的成语和谚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常用而有趣的语言形式,人们能够传递和传承价值观和智慧。

此外,汉字还通过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许多外国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兴趣。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世界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汉字学习和研究机构,这进一步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交流。

汉文化精品文档

汉文化精品文档

汉文化中国的汉字千千万万,每个汉字都代表不同的含义,有人喜爱“勤”字,告知我们做事要勤勤恳恳,有些人喜爱“爱”字,告知我们相亲相爱;还有人喜爱“帮”字,告知我们要关心他人,告知我们只有付出才会收获……而我最喜爱“细”字,它代表细心谨慎,告知我们要认仔细真,顾全大局。

“细”的反义词是“粗”。

“粗”常常给我不小的麻烦。

记得一天,天气非常晴朗,暖暖的阳光洒在我脸上,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路旁的大树显得异样青翠,在微风的吹动下,它们相互打出风铃般动听的声音,我走进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谈论着考试成果,我确定是100分,老师进门了,我们乖乖坐好等老师宣布成果。

“汪欣悦89分”“啊,怎么可能?”这消息像千万把锤子砸在我心里,本来轻松的空气也沉重起来。

试卷发下来后,我发觉由于马虎漏了一题,100分与我擦肩而过。

从今以后我无论做什么都严格要求自己细心,仔细。

它们也和我做了好伴侣。

数学课上,仔细细心使我在题目中找出了错题。

语文课上,仔细细心使我找出了错字。

英语课上,我找出了错单词……我真实体会到了细心的好处,我喜爱“细”字,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让我们一起和“细”字做伴侣吧!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洁笔画组成,但却有不同的情感,瞧瞧它们,你会感到它们不一样的`性格,望见“朝阳”两个字,你会感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着你。

而观察“晚霞”,你会观察绚丽的颜色,而观察“崇高”两个字,你会感到一股神圣的力气,观察“喜爱”会哈哈大笑,观察“悲”,会紧锁眉……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可能会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改变,或是挺立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当你用笔写出汉字时肯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们就像一位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哪样不值得我们敬重啊!我信任,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来被世人珍爱。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信息资源。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

浅论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肖佳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摘要:文字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手段,一种文字的通行兴盛于否,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文化的兴盛与否和兴衰演变。

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94-01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曾经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最近20年,随着汉字文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为主体的文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虽然说世界上各民族文字无不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是其他表音体系文字无法比拟的。

因此,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乐道,再加上历史底蕴的深厚,我们在认识汉字、更深层次理解汉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先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但记忆容易遗忘或走样,同时还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能长远流传。

因而,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逐渐创造了汉字。

从没有语言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由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自古以来汉民族长期积累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我们祖先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才得以广泛传播和日益提高。

所以汉字是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体系。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5)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5)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第五讲楚红辉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了汉字的部首。

这一讲,我们再来讲讲几个部首,透过它们了解汉字形构与汉字意义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汉字中,以“王”为部首的字特别多。

那么,这些字与部首“王”有着怎样的意义关系呢?作为部首,“王”其实是“玉”字。

在甲文中,“玉”与“王”差异很大,到金文两字有些相似了,楷书为了与“王”区别,在右边加了一点,写成“玉”。

然而,汉字词典只列“玉”作为部首,当部首在左边或上边时写成“王”,在下边时写成“玉”。

例如“珍”“瑕”“弄”“璧”等。

《说文》说玉是“石之美者”,又说玉有“五德”:润泽而温和,像仁者;棱角分明,从外可知内,像义士;声音舒展飞扬,传播四方,像智者;宁可折断,绝不弯曲,像勇士;锋利而不伤人,像廉洁之士。

“玉”包含这么多美好的品行,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最喜爱的物件,也是最喜爱的汉字。

只是我们在使用时,要知道以“王”为部首的字大多与玉的特性有关哦。

“月”“肉”是两个象形字,在甲文中就有明显地区别,字义也完全不同。

现代汉语中,以“肉”为部首的字只有五个,极少;绝大部分归入了“月”或“冃”部首。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以“月”为部首的字,是跟月亮有关呢,还是跟肉有关?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本,在部首“月”下面所列的汉字,结构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部首在左边,这类字占绝大多数;二是部首在右边,如胡、朔、朗、望、期、朝等字。

另有一个部首是“冃”,所列之字都是“冃”在下边的,如有、膏、肯、膂、胃等,这类字大多与“肉”有关,膂是脊骨,膏是脂肪,有是手持肉,肯是贴附在骨头上的肉。

这类情况好理解。

以“月”为部首的字情况要复杂些。

大致说来,部首在左边的字一般与肉有意义上的联系;部首在右边的一般跟月亮有关系,如上面所列的朔、期、朝、望等,只有一个“胡”字是例外,“胡”是兽类颔下的肉。

再说一个字:示。

《说文》说:“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意思是说示是上天垂下天文图像,体现人事的吉凶,(这些图像)是用来显示给人看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汉文化浅说
第三讲
楚红辉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在上一讲中,我们说到汉字的构成方式,有独体字和合体字。

这一讲,我们来讲讲汉字的部首。

我们现在的辞书,例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在检字方法上都是按部首形式编排的。

《新华字典》有264个部首,《现代汉语词典》有201个部首。

那么,什么是部首?部首又是如何来的?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

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取其相同的表意部分归类,每一类为一部,每部的第一个字就称为“部首”。

部首是编纂汉语字典、辞书的依据,部首检字法是使用汉语工具书的基本方法。

部首最早来源于许慎。

许慎通过对汉字形、义的全面分析,第一次提出来“建首”之说,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总结出540个部首,使汉字从此有了科学的编排体系。

说到部首,我们要解除一种误解,就是部首就是偏旁。

偏旁与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对合体字而言的,部首是对其部内所统属的名字而言的。

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却不一定是部首。

比如说,“枝”“杪”“枫”等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部首“木”,但就偏旁而言,它们除了有共同的形旁“木”外,还有“支”“少”“风”等偏旁。

这可以说是部首与偏旁的区别。

汉字的形体是随着社会的实际应用而不断发生演变的。

汉字部首也在发生演变,一方面是部首的减少,另一方面是部首独立充当汉字使用。

从形体上说,这种演变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部首的分化:
①由部首“犬”分化出来的有犬旁“犭”。

用“犬”做部首的字不多,例如哭、状、畎等;用犬旁“犭”做部首的字,如狞、狗、狂、狲等。

在现代汉语工具书中,以犬旁“犭”为部首都在字的左边。

②由部首“水”分化出来的部首有“氵”“氺”。

用“水”做部首的字如浆、泉、泵等;用“氺”做部首的字如泰、滕等,一般在字的下部;用“氵”做部首的字如汇、汾、洪等,部首一般在字的左边。

③由部首“火”分化出来的部首有“灬”“小”。

用“火”部首的字有很多,用“灬”做部首的如热、焦、熟等。

值得注意的是,字的下部写成“灬”的不一定是“火”。

比如魚、燕、鳥、馬等,这些字下部的四点,是这些事物的象形体。

说到部首有分化,其实部首也有变异。

这种变异主要是几个部首的来源不同,意义有别,但在形体上却相同。

例如“日”“曰”的混同。

“日”的本义是太阳,“曰”的本义是词。

从意义上看,它们没有共同之处,现在把“曰”归入“日”部首,这就给以“日”或“曰”为部首的字带来了理解上的混乱。

再比如说,“月”与“肉”的混同。

现在“肉”部除了做部首外,一部分以“肉”为部首的字归入了“月”部,不细心辨析的话,也是容易出问题的。

像肝、脚、肠、膳等等,都是和肉有关的,与“月”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了解了部首的基本情况,为我们依据部首解说汉字,也就是据形释义,提供了足够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