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题型分类讲解

合集下载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

解析“高考小说阅读”题的五大类型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

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

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

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C、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

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

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D、留白式结局。

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情节运行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5)摇摆:一波三折。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小说题型总结知识点初中

小说题型总结知识点初中

小说题型总结知识点初中第一章异世界小说异世界小说是指主角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古代、未来、虚拟世界、或者是一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类小说常常以奇幻、科幻为主题,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带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章校园小说校园小说是以校园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题材,主要描写学生在校园里的成长、学习、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

这类小说通常以青春偶像为主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他们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第三章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寻找线索、破案的小说,内容以解决案件和揭露真相为主题。

这类小说常常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要求读者根据对线索的理解和分析,来解决谜题。

第四章玄幻小说玄幻小说是一种以幻想作为主要叙事手法的小说,通常包括异能、修真、神话、魔法等元素。

这类小说常常给人以奇幻、神秘的体验,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元素的世界。

第五章网游小说网游小说是一种以虚拟世界为背景的小说,主要描写角色在游戏中的冒险、战斗、升级等经历。

这类小说能让读者体验到游戏的刺激感,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第六章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名人、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主要描写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情。

这类小说通常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塑造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展现历史风貌,使读者了解历史。

第七章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一种长度较短的小说,通常以一个独立的事件或情节为中心,内容紧凑、结构简洁。

这类小说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表现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故事讲述能力。

第八章穿越小说穿越小说是一种以主角穿越来到另一个时空为题材的小说,内容多为主角在新时空的生活和经历。

这类小说常常带有奇特的题材和情节,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九章悬疑小说悬疑小说是以精心设计的悬念、情节铺陈为主要手法的小说,内容通常围绕犯罪、案件、秘密等展开。

这类小说通过笔触烘托氛围,吊足读者胃口,诱惑读者跟随着主线寻找答案。

第十章都市小说都市小说是一种以城市生活、现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内容多涉及社会现象、情感故事等。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一、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性格品质3. 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二)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答案组织:1、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结合文本举行分析。

2、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段、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冲突/焦虑/不安/喜悦/高兴等)或思想变化举行详细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进或预示故事情节的进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入主题,推进情节的进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群。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浮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进情节的进展。

②对照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二、故事情节(一)常见题型: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 文中写的X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 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 分析讲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办法的作用。

(二)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觅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小说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小说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一、叙述技巧叙述视角\叙述人称设问方式:小说以***视角\人称叙述故事的作用?思考角度:①判断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②结合叙述者的身份特征分析③结合主题内容表达、情节处理、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人称: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

常用于叙述讲故事者的亲历亲为,接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混合起来的叙述方法——平时用第三人称叙述,而到了关键的内心描写的时候就转用第一人称叙述。

术语:情节叙述更加自由灵活;内容显得更真实可信、感受真切;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吸引读者;便于抒情评论;超越时空限制。

高考教学小说阅读各类题型总结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教学小说阅读各类题型总结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各种题型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光景,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丛林旷野等,自然环境描绘又称为光景描绘。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应社会、时代特点的建筑、场所、摆设等光景以及风俗风气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必定的历史期间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察自然环境描绘。

详细考察内容有: 1、环境描绘的作用(企图)。

2、环境描绘的特点。

3 、环境描绘的手法。

4 、环境描绘的寓意。

5、环境描绘的赏析。

往常以以下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绘手法和作用相联合,二是描绘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联合。

重点是剖析环境描绘的作用。

一、环境描绘作用(企图)题环境描绘的作用,整体上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1、环境自己: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背景;②示意社会环境;③创建氛围,衬着氛围,确立基调。

2、人物方面:①衬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示意命运。

3、情节方面:①示意或推进情节的发展;②为后边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望、示意、揭露主题;②丰富、深入要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露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实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点;(2)表现地区风光;(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背景;( 4)衬着、创建、衬托氛围或氛围;(5)增添或和缓紧张的氛围;( 6)确立感情基调;(7)反应、示意社会环境;(8)换转或睁开情节,推进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10)前后多次描绘,成为行文线索;( 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12)衬托、映托人物形象;( 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 14)示意人物心理转变;( 15)象征、示意人物命运;( 16)揭露人物命运的必定性;( 17)表达、寄望、象征、示意、揭露主题;(18)丰富、深入要旨;( 19)设置悬念,产生波涛,激发阅读兴趣。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杨二嫂命运探究 我的命运探究

土 命
1230段:少年闰土

探 5575段:中年闰土 究


命 运




对比
思考:请依据课文归纳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形象;
少年闰土12 15段
中年闰土55段
脸/眼:紫色的圆脸
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得通红
颈: 项带银圈
没有银圈了
手: 手捏钢叉
手提纸包和烟管
红活圆实的手55段
故事情节
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为经;以“我” 的见闻、感受为纬,逐步展开情节;
开 回故乡 端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卖屋 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萧索------悲凉
母子见面

展 与
在故乡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见到杨二嫂
高 677自然段 过了三四天: 见到了闰土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 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子也不是我所记 得的红活圃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答:是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分;表明闰土的 生活已陷入贫困之中(2分);
闰 土
语言

运 少年闰土
探 究 哥弟相称;迅哥儿
讲捕鸟 捡贝壳、看管西
瓜等许多新鲜希奇的事
粗笨开裂,像松树皮
衣着:头戴一顶小毡帽
头上一顶破毡帽,极薄的棉衣
形象:健康 朝气蓬勃
苍老 贫困、凄凉

土 中考题体会第55段中的词语紫色 灰黄、红活圆实、又粗又
命 运
笨 ;写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

答:这些词语通过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闰土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必考题型分类讲解训练教师版(共51页)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必考题型分类讲解训练教师版(共51页)

高考语文备考,小说必考题型分类讲解训练教师版(共51页)目录小说阅读必考题型 (1)情节 (1)情节概括 (1)情节作用 (2)情节手法 (3)情节探究 (5)经典例题 (5)课后巩固 (12)人物 (18)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18)主要人物的作用 (19)次要人物的作用 (19)物象的作用 (20)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0)经典例题 (21)课后巩固 (28)环境 (36)自然环境的作用 (36)社会环境的作用 (37)环境描写的手法 (37)经典例题 (38)课后巩固 (43)小说阅读必考题型情节情节概括必备知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

【题目设定方式】(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题思路】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思路二: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思路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

【答题模板】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某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当文本故事较复杂、关涉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解读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解读和答题技巧

专题01 小说阅读【考纲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阅读:“五步阅读法”】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

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

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完整版)小说答题模式及技巧

完整版)小说答题模式及技巧

完整版)小说答题模式及技巧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模式一、情节梳理概括类1.情节梳理题: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包括序幕、发生、发展、、结局和尾声。

如:赞XXX——盼XXX——遇XXX——躲于勒。

2.主要情节概括题: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扣紧人物、开端、结局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情况下、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二、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类1.人物特点概括题:要结合身份定位和人物性格、思想情感进行回答。

例如,XXX是一位普通的木匠,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赏析题:要结合人物言行或情节具体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例如,XXX太太是一位热爱故土、珍视亲情的普通妇女,纯朴善良、热情爽直,善于观察“我”的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3.手法分析题: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通过描写XXX的眉毛、眼睛、姿态等,刻画出她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她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形象。

提醒】人物形象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三、环境描写类1.常见题型包括: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2.解题思路: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四.语言修辞类:在语言修辞类中,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考虑:写作手法角度、修辞角度和关键词角度。

在写作手法方面,主要有象征手法、衬托手法、讽刺手法、欲扬先抑等类型。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综述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综述
了解情节 性格、思想、节操、品质 环境作用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主题思想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源自(一)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 (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 (文章的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 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 (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后写什么)
题型:
(十)谈看法、启示、体验等
方法指导:
(1)联系背景,读懂内容; (2)针对话题,选取角度; (3)联系实际,具体阐述; (4)中心明确,思想正确; (5)简明扼要,准确无误。
故乡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 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 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随后发表了《孔 乙己》、《药》、《故乡》 等,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 《阿Q正传》
(二)找线索
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 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线索常见的有:
物线、人线、情线 、事线 、活动线、 见闻感受线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点明中心; ②是本文的线索; 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 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六)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 的。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有: 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 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 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2、表现(衬托)人物 的性格; 3、揭示(烘托)人物 的心情; 4、渲染 的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七)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
(如:1、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方法指导:
(1)读懂内容,心中有数
(2)注意语境关联,结构承上启下
(3)如是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 (4)补充部分要符合当时情境
(5)合理想象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 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 此,欣赏小说必须正确欣赏小说的主旨。 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 理解或看法。
《藤野先生》 选自《呐喊》,小说 3、《社戏》《故乡》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 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 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 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 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作者 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六)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 的。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有: 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 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 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2、表现(衬托)人物 的性格; 3、揭示(烘托)人物 的心情; 4、渲染 的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chá
xí ng
jià ng
阴晦huān猹Fra bibliotekpéng

小说考题总结

小说考题总结

小说考题总结引言在学习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小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了解并分析小说的题目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小说考题类型和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角色描写在阅读小说时,人物角色常常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角色描写题型和解题技巧:1.角色特征描写:考生需要根据小说中对角色的描写,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语言行为等。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角色间关系:考生需要根据小说中描述的角色关系,分析角色之间的亲密度、冲突、合作关系等。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题技巧: - 注意角色在小说中的行为、言语和思想,从中找出对角色特点的线索。

- 注意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借助上下文来分析角色关系。

二、情节梗概情节是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题中经常涉及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节梗概题型和解题技巧:1.情节概括:考生需要根据小说中的描述,概括出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小说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2.情节矛盾分析:考生需要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描述,分析情节之间的矛盾和转折点。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小说情节变化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解题技巧: - 注意小说情节的起伏变化,找出情节的主线和支线。

- 注意情节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分析情节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三、主题思想小说往往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写,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题思想题型和解题技巧:1.主题概括:考生需要根据小说的整体内容,概括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和总结能力。

2.主题分析:考生需要根据小说中的关键事件或角色行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小说细节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研究能力。

解题技巧:- 注意小说中可能存在的反思、探索和思考,找出小说的深层含义。

小小说题型总结

小小说题型总结

主要考点梳理小小说阅读题目类型:形象题、情节题、环境题、主旨题、手法题、作用题、语言题。

一、形象题1.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1)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抓肖像、抓语言、抓动作、抓神情、抓心理、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2)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3)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2.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角度(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3)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情节题1. 情节题的类型:(1)分析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概括情节(3)情节的作用2. 小说情节的作用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题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四、主旨题通过对_________五、手法题小说中常见的手法: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肖像、心理、动作、行为)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六、作用题小说标题的作用:(1)概括了文章内容(2)(反映)突出了文章主旨(3)好的诗意题目引起读者兴趣(4)渲染某种意境或氛围(5)增加文学性、增添含蓄蕴藉的意味(6)文章线索拟题的角度:1. 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2. 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3. 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4. 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5.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6.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7. 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8. 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

小说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含专业术语)

小说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含专业术语)

小说阅读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标题)情节结构:题型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1、线索:地点,人物,时间。

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2、故事发展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和尾声)3、表述式概括: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常用)题型二:情节作用分析(注意位置)切入点:1、内容上:表现了或刻画了人物xxx性格;点题或突出xx主题,表现xx主旨或深化xx主旨。

(主旨也可单独分点)2、结构上: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起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3、读者感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等。

环境题型一: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渲染xx气氛,奠定xx 感情基调。

;人物方面:烘托人物xxx心情;暗示人物xxx命运;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情节方面:为后面xx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暗示或推动xx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主题方面:揭示xx主旨;深化xx主旨。

开头:侧重于渲染故事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暗示社会环境。

中间:侧重于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侧重于照应前文,深化主旨。

题型二: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人物形象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式、方法:(主要途径和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玉、黛玉;孔乙己、葛朗台;林冲;老人与海;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侧面描写(风紧、雪大)2、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

3、情节入手:全面、恰当、实事求是;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清主次,把握主要性格特征;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题型分析

现代⽂阅读之⼩说阅读题型分析类型⼀:分析景物(环境)⼀、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

2.景物描写的⼿法。

3.景物的寓意。

⼆、知识点汇总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的时代背景;②交待⼈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社会关系;④交待⼈物⾝份,表现(影响、决定)⼈物性格;⑤提⽰社会本质,提⽰主题。

⾃然环境:(2)⾃然环境①描写具体的风物景⾊;②交往故事发⽣的时间(地点、背景),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产⽣波澜。

⑤为下⽂刻画⼈物作铺垫;⑥烘托表现⼈物⼼理、性格,暗⽰⼈物⼼理转变,暗⽰⼈物命运;⑦为主题服务。

3.景物描写的常见⼿法(同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法),主要有:分层写景,远近⾼低结合等。

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各种感觉等;④⽩描;⑤分层写景,远近⾼低结合等三、强化训练——A、12.⼩说第⼀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请简要分析。

(6分)b16.本⽂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4分)E、2.结合全⽂,简要分析⼩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

(10分)类型⼆:分析⼈物形象⼀、常见题型——1.分析⼈物形象。

2.分析刻画⼈物的⼿法。

⼆、知识点汇总⾝份、经历、性格、代表性等;②通过⼈物的外貌、语⾔、⾏动、⼼理描写提⽰⼈1.分析⼈物形象:①关注⼩说中⼈物的⾝份、经历、性格、代表性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物的⼿法:①正⾯、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动、⼼理、细节描写等;②对⽐、衬托或烘托。

通过其他⼈物的⾔⾏间接写主⼈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三、强化训练A、13.差拨是⼀个什么样的⼈?作者采⽤了什么表现⼿法刻画这个⼈物?请简要分析。

(6分)B、19.简要概括本⽂⼥主⼈公的形象特点与⽂章主旨。

(4分)类型三:分析作⽤⼀、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

小说的阅读及题型解析

小说的阅读及题型解析

小说的阅读及题型解析一、定义:识记:小说是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问题。

考点:一、中国的四种文学样式: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题型:选择、填空、简答、判断题例:中国的四大文学样式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二、小说的三要素:识记:小说的三要素是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通过小说的定义可知,三要素在小说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三要素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形象,在一篇小说中可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可能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但必须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考点:三要素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

题型:判断、选择题例: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题例:2、下面说法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是: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其中叙述故事情节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三、小说阅读围绕三要素的考点、题型及解题技巧A、人物形象:1、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题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段是2、人物面写的方法:外貌描写:通过肖像及服饰对人物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动作对人物进行描写正面描写:人物出现在读者眼前语言描写:通过语言对人物进行描写细节描写神态表情描写白描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所思所想进行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没有直接出现,通过他人的述说对人物进行的描写。

答题误区:1、对人物描写方法不能准确判断,不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架空分析2、对人物描写方法不能全面判断注意点: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和服饰描写,如果在小说中既有肖像描写又有服饰描写,在答题时如果答外貌描写就不能答肖像描写和服饰描写;如果答肖像描写就不能再答外貌描写。

题型:简答题:题例:小说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小说中形容人物性格特点常用的词语a)、生活状况:富裕、贫穷b)、社会地位:低下、高贵c)、生活习惯:奢靡、简朴;懒惰、勤奋;自尊、自卑d)、对财物:大方(豪爽仗义)、小气(吝啬)e)、对他人:热情(关爱、有同情心、有爱心、谦逊)、粗暴(蛮横、冷漠、傲慢)、欺下媚上、庸俗势利;趋炎附势f)、对生活:坚强、乐观、自信;懦弱、自卑、迂腐可笑4、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题型:简答题题例: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一个怎样的人)解题技巧:首先把小说中有关描写这一人物的文字找出来(即找出小说中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先生退兵”,思考下列 问题: 1、读题目,未读文章之前,你会推断小说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2、读完小说,概括小说的内容。 3、联系《烛之武退秦师》,文中侧重于写烛之武怎样 退秦师,以表现它的辩才,本文同样是写退兵,为 什么对退兵过程只字不提?
审题:小说选段主要讲了朱先生退兵之事,但是对朱先生 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作者为什么这么处理?情节 和小说进行分析。
附加题: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 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谈 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 ①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艺术效果) ②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 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人物形象) ③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 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主题)
解读小说《朱先生退兵》
一、细读小说,梳理小说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总结人物形象 朱先生:儒生,爱读诗书,书生气;具有为民请命的 担当精神,不慕权贵,低调淡泊 张总督:语言粗鲁,态度傲慢,与百姓距离疏远 三、明确小说主题 主题:歌颂朱先生。朱先生是《白鹿原》中最具智慧 的人,是文中白鹿的化身。 (补充:白鹿是贯穿小说的精灵,它不仅是祥瑞的化 身,更是人神一体的精神,神性是外壳,内核则是 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
回顾旧题:
【叙事视角】------叙事特色、叙事技巧之一 作用: 1用孩子眼光来叙述故事(有限视角、内视角),显得角 度新颖,自然直观,更加真实。 2通过孩子的见闻观感来讲故事,与成人讲故事相比,更 能够展现孩子的世界(如文中的乡村动物世界),丰富 了小说的内容,拓展了小说的容量和内涵。 (艺术效果) 3小奥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 节的作用 (情节作用) 4借助小奥的所见所感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张二昆形象。 (人物作用) 5借助小奥的所见所感来展示新时代新农村风貌和新问题 ,引起人们的深思。 (主题作用)
①本题属于什么题型?(谋篇布局型) ②“谋篇布局”类有几种 题型? 谋篇布局的作用 谋篇布局的原因 谋篇布局的方法(伏笔照应、双线结构、留白、欧亨利式的结尾、 插叙倒叙、对话推动情节) ③本题型的答题角度:主题方面、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读者感受。 答案示例: ①从小说主题看,小说重在突出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 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与此没有太大关系; ②从人物 (关系)看,小说重在表现朱先生与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丰富人物形象; ③从艺术效果看,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 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能够引起读者丰富
解读第五题:
审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部分叙述视角运用的特 点的作用。 一、关于视角: ① 有限和全知②判断划线部分的视角。 二、本题属于什么题型? 作用题。(内容+结构、形式、手法以及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①文中画横线处变“朱先生”为“那人”,是一 种有限视角,拉远了叙述者和事件、人物的距离,这样写 的主要作用是制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3分)②更客观 地表现了张总督的手下对普通百姓的疏远和傲慢态度,这 也从侧面表现了张总督的形象,还暗示了朱先生之所以与 张总督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的原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