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1. 寄托遥深。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2.、词旨渊永。除了时局政治的影响外,这一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也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渊源可追溯至汉末,但谈玄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则是正始年间出现的。

三:两者不同之处:

1、建安风骨体现的是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乱世黎民悲惨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现实情怀。而正始诗风则完成了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的演变。

2、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正史诗风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以使气命诗、诗心遗论与清俊、遥深为表现特征。

4、建安风骨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三:游仙诗。

成就: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言志诗:爱情诗

成就: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1)《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三)曹植的创作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

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曹植的诗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3、什么叫“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4、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直承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看左思的三都赋,与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风,就可以看出来了,左思西晋直接汉魏,是影响左思诗风的重要原因。

5、从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将陶诗与谢诗作比较。

内容上: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题材上:谢诗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风格上: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单调章法。陶诗的哲理融于体物之中。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深涩难懂,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

6、比较赏析《西洲曲》和《木兰诗》,并进一步辨析南北诗风的区别

(1)抒情长诗《西洲曲》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写一个居住在西洲附近的江南女子对江北情人的等待和深沉不尽的思念。《西洲曲》的艺术成就1、紧扣季节及客观景物的变化,表述人物深厚缠绵的感情,情景交融。2、把人物的相思之情化成一连串的行动。3、运用“接字”和“钩句”以及谐音双关的手法。4、用韵自由,音调优美。

(2)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塑造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精神。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繁简恰当。风格粗犷、豪放。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开展故事情节的。重迭、排比,反复咏叹,比喻新颖;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区分: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南方清绮文风极盛,北方文学崇尚的是质朴的气质。

文学人才分布不均衡是影响南北文化实力悬殊的基本因素。

南朝民歌的内容和情调

几乎全是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吴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多以女子的口吻抒情,哀怨缠绵。

语言清新自然。

大量运用双关、隐语。

风格轻柔婉丽。

北朝民歌的内容

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