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在19世纪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全面解释社会运动和社会变化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了许多核心概念和观点,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革命理论等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一个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会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进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并认为这种矛盾和对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还提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即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由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被视为社会转型和社会革命的引擎。
马克思主义者呼吁工人阶级要站在历史的舞台中央,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贡献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他们的工资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剥削,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阶级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目标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5.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革命理论,认为通过革命可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革命被视为一种阶级斗争的方式,旨在消除压迫和剥削,为全体人民创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基本原理。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和发展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统一体。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主要是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另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条件。
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宗教、哲学等。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消灭阶级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实践工作、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
首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唯物史观强调了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总之,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选择题) P5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 P 8—9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演进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和认识的哲学理论,它强调世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且对于认识世界的方法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核心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演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社会革命的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分析的结果。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悲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列宁的理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列宁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
3.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苏联、中国等国家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1. 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体系,它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对于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私有制的产生和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解决办法。
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者揭示出了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斗争推动的。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变化实现统一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和阶级斗争的规律,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其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维持生活所需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剥削的产物,是资本家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和掠夺。
通过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等方面。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其中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提供科学的指引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它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认了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基本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追管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1】首先,这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2】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官大人民的立场上,视为无使馆和微信使馆的分水岭。
930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使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认识论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之后,还要进一步回答世界可知否,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坚持了认识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一、能动的反映论(一)唯物的反映论对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反映论。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承认反映论,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离开了客观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认识。
其次,认识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映像和模写。
再次,认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实现的,所以总是受到人本身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有一定区别。
总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唯心主义从认识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反映论,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论上表现为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心灵的自由创造。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神的启示,或者来自于物质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
人类认识的发展史及其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才能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从而自觉地从事认识活动,达到主管和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壹、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本质特征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二、物质和意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坚持唯物主义根本原则: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强调物质可以被人们感觉所反映,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同空间、时间不可分割。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长宽高),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3、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
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重要内容。
这
两个理论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
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同一斗争等基本原理。
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
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变革的动力,揭示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事物的辩证观察和历史的唯物解释,强调社
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揭示。
通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化过程,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两个基本理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分析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高度科学、完备而又发展着的理论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要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体系及其核心要点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 哲学基础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辩证的和不可逆转的。
2.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和政治规律。
其中,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3.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阶级和剥削。
社会主义理论则是指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二、核心要点的解析1.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种斗争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是基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实现自己利润的增加。
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后人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两个最辉煌、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
前一个伟大发现“在整个世界观上实现了变革”,后一个伟大发现“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正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可概括为三条: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再次,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总之,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和指导,而且也为这种科学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⑵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他们的新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伟大变革?(1)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和严密的体系结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体系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视角。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矛盾的解决,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3.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还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它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才能够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发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驱动力。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体系结构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这两个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它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想和实践。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目标的一种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原理。
首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其次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出发,进行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
接着是阶级斗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告诉我们,要改变社会,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劳动群众,进行坚决的阶级斗争。
此外,剩余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指出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的现象。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要消灭剥削,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最后是社会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它们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方向,对于指导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发展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社会的阶级斗争,善于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
3. 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革命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革命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善于分析社会的革命力量,善于把握社会的变革规律。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下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变革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阶级斗争引起的。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4.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通过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自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社会变革理论和方法。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革命和社会变革。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键。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具有自己特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一个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它主张从事物的物质性质与发展演进规律去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由矛盾斗争推动前进的,事物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强调矛盾的发展与解决是推动事物变革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利益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超过自己生存所需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剥削的根源,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劳动者的解放,消除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与实践指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占有和剥削是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除阶级和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方法论,指引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学说,是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基础、经济基础和历史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法的运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的进程是由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
这些哲学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危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等内容,为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出现和消亡都是由阶级斗争所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的主要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促使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经济基础和历史基础,这些基础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说。
马克思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指导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其核心是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动力,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其次,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劳动者,通过剩余价值的形式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最后,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通过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揭示了社会的矛盾,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的矛盾,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分析,是对社会变革的科学指导,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选择题)P5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P 8—9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第9页)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5、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①量变和质变;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P11—12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连续的\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的变化,超出度的界限,事物就发生质变.质变是旧质消灭\新质产生,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发展是量变和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的量变,否认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或者否认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片面地夸大质变的作用,都是错误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质变条件成熟时,要勇于进行变革;在质变条件尚未具备时,应做艰苦的脚踏实地的量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事物的发展.6、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①辩证的否定观;一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是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是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四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历史遗产\外来文化,都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作法都是错误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分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P12—13事物自身的发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呈现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由于:首先,每一次否定,都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扬弃”.其次,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否定之否定阶段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首先,经过两次否定即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物性,仿佛是向旧的阶段回复.其次,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在同旧事物作斗争中必定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因此把事物发展的道路看成笔直的\否认发展的曲折性的直线论,或者把事物发展看成周而复始的\否认发展的上升总趋势的循环论,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都是错误的.曲折前进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事物曲折前进的情形各不相同.在社会生活中,要区别新生事物向上发展过程的曲折和腐朽事物向下发展过程的曲折.对于革命阶级和政党来说,前进中的曲折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前进而后退,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领导艺术;有的是由于主观上犯错误,被迫走的曲折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的必然趋势.但这个代替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7、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根据P14内因是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内部予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外部予盾.在现代科学中,内部予盾与外部予盾的关系又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自身系统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处部条件能加速或延缓事物事物发的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性的作用.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只有科学地阐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才能揭示事物”自已运动”的根本原因,克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以及必然导致的唯心主义错误.从实践方面看,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又要始终如一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放在自已力量的基点上.当前,国际风云变化,我们只有把自已的事情办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8、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219、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210、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P23简释: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
第三,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根据知识点扩充:1. 辨析: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发展不可能是先进的。
(×)(见上,“第二”)2. 辨析: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理由为:相对独立性表现的4个方面)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24—251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28(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简述:党的群众观点及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
13、商品、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P31—32(一)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二,商品的价值。
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
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得关系或比例。
价值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根据知识点扩充:1.辨析:单个商品可以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而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得关系或比例,所以单个商品不可能表现自身交换价值,2.多项:使用价值部分3.辨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第32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统一的,这表现为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
这里有几种情况:一是有些东西虽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人的劳动消耗在它上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那就不能成为商品。
如自然界的空气、阳光等。
二是有些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但如果是生产者自产自用的,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从而不表现为价值物,那也不是商品。
三是一种物品尽管作为商品生产出来,但如果是废品,没有使用价值,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是白白浪费,不会形成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
4.辨析:在商品交换中,商品购买者在获得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其矛盾表现为对立排斥,在商品交换中无论是商品买者还是卖者,各自都不能既获得使用价值又获得价值。
14、货币的职能P3515、资本循环(概念、过程、正常进行的条件)P41(一)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头子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1. 辨析: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二种形式是生产资本形式,第三种形式是商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种职能是在车间里生产出商品,第三种职能是把商品售卖出去。
2. 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依据什么条件?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并存性是指一个生产企业的全部投资,依据购买条件、生产条件和售卖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同时并存。
继起性是指并存的三种形式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各自相继进行循环,形成三个循环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产业资本只有既保持并存性,又保持继起性,才能正常循环。
根据知识点扩充:辨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理由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