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交换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时分复用技术实验报告

时分复用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时分复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学习使用时分复用技术实现多路信号传输。

4. 分析时分复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进行分离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每个信号源占用一个时间片进行传输。

在发送端,将各个信号源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分配相应的时间片,形成复用信号。

在接收端,通过相应的解复用技术,将复用信号分离成各个原始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时分复用实验箱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系统搭建:按照实验箱说明书,搭建时分复用实验系统。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实验箱的输入端,示波器连接到实验箱的输出端。

2. 信号生成:设置信号发生器,生成两个频率分别为1kHz和2kHz的正弦波信号,分别代表两路信号源。

3. 时分复用:开启实验箱,设置时分复用参数,如时间片数量、时间片长度等。

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记录下复用信号的特征。

4. 解复用:设置解复用参数,如时间片数量、时间片长度等。

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记录下解复用信号的特征。

5. 数据分析:分析时分复用和解复用信号的特征,验证时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时分复用信号:示波器显示的复用信号是两个正弦波信号的叠加,且时间上相互交织。

2. 解复用信号:示波器显示的解复用信号是两个独立的正弦波信号,分别对应两个原始信号。

3. 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时分复用技术能够将多个信号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进行分离。

时分复用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信道利用率:在同一传输线路上传输多个信号,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 简化系统设计:时分复用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调制解调技术,简化了系统设计。

时分复用实验实验报告

时分复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时分复用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法;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时分复用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在时间上进行分割,通过同一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技术。

在时分复用系统中,每个信号占用一段固定的时间,称为时隙。

在传输过程中,各信号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传输,接收端根据时隙顺序进行信号分离。

时分复用系统的原理如下:1. 时分复用器(Multiplexer):将多个信号按照时隙顺序进行复用,形成一个复用信号;2. 传输介质:将复用信号传输到接收端;3. 解复用器(Demultiplexer):将复用信号按照时隙顺序进行解复用,还原出各个原始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时分复用实验平台;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1. 将时分复用实验平台连接好,确保各设备正常工作;2. 设置信号发生器,生成多个原始信号,分别为信号1、信号2、信号3;3. 将信号1、信号2、信号3分别输入时分复用器的输入端;4. 设置时分复用器,使信号1、信号2、信号3依次占用时隙;5. 观察示波器,观察复用信号的波形;6. 将复用信号输入解复用器,观察解复用后的信号波形;7. 比较原始信号和解复用信号的波形,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原始信号1:频率为1kHz,幅度为1V;(2)原始信号2:频率为2kHz,幅度为1V;(3)原始信号3:频率为3kHz,幅度为1V;(4)复用信号:频率为3kHz,幅度为3V;(5)解复用信号1:频率为1kHz,幅度为1V;(6)解复用信号2:频率为2kHz,幅度为1V;(7)解复用信号3:频率为3kHz,幅度为1V。

2. 实验分析:(1)在时分复用过程中,原始信号1、信号2、信号3依次占用时隙,形成复用信号。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模板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时分复用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时分复用系统的组成和信号传输过程。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时分复用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

三、实验原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在相同传输媒介上按时间顺序依次传输的技术。

它将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一个信号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多个信号在同一信道上的传输。

四、实验器材:1. 时分复用实验装置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连接时分复用实验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仪。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确保信号符合实验要求。

3. 发送端信号生成:在发送端,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多个信号,并通过时分复用器进行复用。

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复用信号。

4. 复用信号传输:将复用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5. 接收端信号解复用:在接收端,使用时分复用器对复用信号进行解复用,恢复出原始信号。

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解复用信号。

6. 信号分析:使用信号分析仪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时分复用系统的性能。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实验参数:记录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参数,以及时分复用器的工作状态。

2. 观察信号变化: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复用信号和解复用信号,分析信号的传输过程和性能。

3.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分析时分复用系统的误码率、信号衰减等性能指标。

七、实验结论:1. 时分复用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多个信号在同一信道上的传输,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2. 通过实验验证,时分复用系统能够较好地恢复原始信号,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3. 时分复用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八、实验讨论:1. 分析时分复用系统的优缺点。

时分交换.

时分交换.

时分交换利用时分复用原理,通过时隙交换网络完成话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做到入线和出线间话音交换的交换方式。

简介时分交换是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互不重叠的时隙,由不同的时隙建立不同的子信道,通过时隙交换网络完成话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实现入线和出线间话音交换的一种交换方式。

时分交换的关键在于时隙位置的交换,而此交换是由主叫拨号所控制的。

为了实现时隙交换,必须设置话音存储器。

在抽样周期内有n个时隙分别存入n个存储器单元中,输入按时隙顺序存入。

若输出端是按特定的次序读出,这就可以改变了时隙的次序,实现时隙交换。

原理时分交换的概念主要有:①脉冲抽样。

根据抽样定律,不论连续信号或非连续信号,均可周期性地抽样,用抽样脉冲传送原有信息。

抽样脉冲的频率为信号最高传输频率的两倍以上,对于音频信号,抽样频率为8kHz(抽样周期125μs)已足够,抽样脉冲信号可以恢复为原信号。

进行时分交换的信号首先要抽样。

②脉幅调制和脉码调制。

抽样脉冲幅度随着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称脉幅调制(PAM)。

脉幅调制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即可以恢复原信号。

采用脉幅调制信号的时分交换称脉幅时分交换。

如果将脉幅信号经过编码器变为二进制码,则称为脉码调制。

例如7位二进制码可以代表127个等级幅度,足以代表幅度的变化。

脉码信号在接收端经过译码器将二进制码恢复为脉冲幅度信号,最后经低通滤波器恢复为模拟信号,采用脉码调制的时分交换机称为脉码时分交换机或数字时分交换机。

其他方式的脉冲调制(例如脉宽调制)在时分交换机中很少采用。

③时分复用。

话音的周期为125μs,可传递多路信号,每路占据一时隙。

例如32路PCM(30路话路和2路用于同步和复帧信号)。

抽样周期内传送256bit。

时分交换中广泛采用同步信号,同步信号使时钟保持正确同步,时钟用来激励各电路以抽取必要的信号。

④时分交换。

由于电子电路的单向性,时分交换不像空分那样可以二线交换,必须四线交换。

图1(a)表示用户A的信号交换到用户B,用户信号已经时分复用。

交换原理实验三 6

交换原理实验三  6
4.根据空分交换原理,进入空分交换实验模式,测量MT8816的RESET、DI、ST各管脚的电平,并加以解释分析,利用空分交换网络实现各用户之间的通话。退出空分交换实验模式,进入空分交换综合实验模式,使用户模块3和用户模块4双方通话,用示波器测量、记录工作的全过程(摘机、发送DYMF、待机、通话、挂机)的波形。
MT8816是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是一片8×16模拟交换矩阵,如
图3-5 MT8816管脚排列图
图3-6交换网络电路原理图
空分交换综合实验对各单元电路的工作过程均做了说明,原理框图如图3-7所示。在综合实验中,不需接实验导线,用户所需的信号音由信号音模块送到空分交换网络再到各用户模块,振铃信号用信号音模块产生接CPLD由CPU控制送到个用户模块。各用户话机的号码和实验四相同,这里不再讲述。
5.根据时分交换原理,进入时分交换实验模式利用时分交换网络实现各用户之间的通话,记录工作的全过程。
三.实验基本原理
1、人工交换实验原理
其实,我们在系统介绍中已经对实验系统中的交换网络有了一些了解,实际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级入网结构方式框图如图3-1所示,由此可见,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话路部分包括交换网络、用户电路出中继电路、入中断电路、收号器、音信号发生器以及话务台或信号设备等;控制部分则是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图3-3人工交换原理框图
2、空分交换实验原理
早先的程控空分交换机的交换网络,采用的接线器是机械的,也就是说它由机械接点组成的,然后由这些机械接线器组成交换网络。这些机械接线器包括小型纵横接线器、螺簧接线器、剩簧接线器、笛簧接线器……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由于目前已不采用,所以不在这里介绍。当前的空分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接线器。这是从MOS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以后,使实现空分接线器的电子化成为可能。电子接线器就是MOS型的空分接线器目前,生产早子接线器的厂家很多,型号也各有不同,如Mitel公司的MT8804,MT8812,MT8816等,MOTOROLA公司的142100,145100等,SGS公司的M089,M099,M093等。这些电子接线器在我国生产和引进的空分用户交换机中均能见到。

交换的测定实验报告

交换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交换的定义及交换的基本原理;2. 掌握交换测定的方法及步骤;3. 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换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交换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交换测定是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以酸碱滴定为例,通过测定酸碱反应的滴定曲线,计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滴定台、洗瓶、滴定终点指示剂等;2. 试剂:0.1mol/L NaOH标准溶液、0.1mol/L 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NaOH标准溶液和HCl标准溶液分别装入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调整滴定管液面至零刻度。

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用蒸馏水稀释。

2. 测定酸碱反应的滴定曲线:(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 0.1mol/L HCl溶液于锥形瓶中;(2)打开酸式滴定管,缓慢滴加NaOH标准溶液,边滴加边搅拌;(3)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4)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重复滴定三次,取平均值。

3. 计算平衡常数:(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滴定曲线;(2)从滴定曲线上找到滴定终点,计算滴定终点时溶液中H+和OH-的浓度;(3)根据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平衡常数K。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数据:滴定次数 | 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 | ------------------------ | ---------------------1 | 24.60 | 浅红色2 | 24.75 | 浅红色3 | 24.70 | 浅红色2. 滴定曲线绘制及平衡常数计算:(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滴定曲线;(2)从滴定曲线上找到滴定终点,计算滴定终点时溶液中H+和OH-的浓度;(3)根据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平衡常数K。

实验十 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十  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十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复用原理;2.熟悉数字程控交换网络的组成、原理与实现方法。

二、实验步骤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0~K75接1、2脚;K60~K63接2、3脚。

3.将K51.K52接2.3脚。

4将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2,3脚。

样各用户的时钟设置进入人工设置状态,PT1~PT4分别为四部电话编码时钟输入的接入点,PR1~PR4分别为四部电话的解码时钟输入的接入点。

5.将TS1与PR1.PR3连接,将TS2与PT1,PT3连接,将TS3与PR2,PT4连接,将TS4与PT2.PT4连接。

6.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试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7.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8.拿起电话,这样用户1能与用户3通话,用户2能与用户4通话。

9.关直流电源开关。

10.将第5步中的连线拆除。

11. .将K51.K52接1.2. 将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1.2脚。

12.用并口线将PC机的并口与实验箱的并口J25连接起来,将K90掷PC机端口。

13.打开直流电源开关。

14.运行程控交换PC机软件,选择单步执行,在接收时隙中填入“2”,在发送时隙中填入“4”,然后确认,拿起用户2,用户4的电话,用户4说话用户2就能听见。

然后,在收时隙中填入“4”,在发时隙中填入“2”,然后确认,用户2与用户4就能互相通话了。

4.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6.首先用户1呼叫用户3,并进行通话,然后用户2呼叫用户4通话。

三、实验结论TS1和TS2间隔理论值3.91us,实测为3.92us。

0301 实验01 时分交换实验

0301 实验01 时分交换实验

时分交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交换的原理2.熟悉程控数字交换网络的构成、原理和实现方法二、实验设备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三、实验电路和原理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

话音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在通路中传输所占的时间很短,绝大部分时间,线路空闲,很不经济。

因此,若把线路充分利用起来,就要在空闲时,多插入些话路,这就是多路复用。

目前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频分复用FDM方式,它是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割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频段,因此可以用带通滤波器将它们分开。

另一种则是时分复用TDM方式,它是将信道按时间加以分割,各路话音抽样信息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地占用某一时间段来传输各路信息。

这一时间段称为时隙(TS:Time Slot)。

图10一1时分交换实验连接示意图在时分多路复用中,是将各路信息的抽样时间互相错开,也就是各路信号传输的时隙不同,将各路时隙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汇总送入到同轴电缆中进行各自独立的传输。

PCM30/32路系统是使用A律13折线进行量化和编码的。

其抽样频率fs:8000Hz,帧周期Ts=125us。

在每一帧中有32个时隙,分别用TS0,TSl、…TS31表示。

其中30个时隙传话音,称话路,CH表示,分别CHl、CH2、…CH30。

其余两个时隙TS0和TSl6分别传帧同步码和信令码。

这些时隙每一个时隙,所占的时间为125us/32:3.91us。

在每一个时隙中有8位码,即8个比特,每一比特所占时间为0.488us,即488纳秒(ns),称位时隙。

图10--2 30/32路PCM系统构成框图每一条话路都接一个电话用户。

电话用户到话局的连线是采用二进制,即来话和去话均使用这两条线,线上传输的是用户话音信号,这是模拟信号。

用户的话音信号经混合电路后,通过1~2端送入PCM系统的发送端。

在发送端进行放大,通过带通滤波器后,使话间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以内。

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实验报告一、引言交换实验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通过交换实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本篇实验报告将详细描述我们小组在交换实验中的实践情况、结果和总结。

二、实验背景我们小组所参与的交换实验是一项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设计在交换实验中,我们小组共有四名成员,按照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种子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植物种子进行实验,分别是小麦、豌豆、玉米和西红柿。

接下来,我们将种子分成四组,每个组里有相同数量的种子。

每组种子都按照标准的种植方法种植,例如适量的土壤、浇水和阳光照射等。

同时,我们设计了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以不同的条件进行处理。

第一个实验组在种植的过程中提供了额外的光照,第二个实验组在浇水时增加了肥料,第三个实验组则接受了常规的种植方法,作为对照组的种植条件。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每天都仔细观察和记录了每一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我们注意到,小麦和豌豆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对光照的需求较高。

而玉米和西红柿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进行了三个星期的观察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照对小麦和豌豆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玉米和西红柿的生长影响较小。

2. 肥料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但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

3. 正常的种植方法下,豌豆和西红柿的生长状况较好,小麦和玉米的生长稍显疲弱。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次交换实验,我们小组不仅学到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成员都尽职尽责,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参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植物生长的知识。

时分交换实验报告

时分交换实验报告

时分交换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程控交换原理时分交换(mt8980)实验网络工程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 5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2.了解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理解时分交换原理,利用时分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记录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 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实验目的: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二.实验要求: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交换,中继通信的概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五:实验报告要求: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六:思考题: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给出在各种状态下的工作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1.总结基本工作原理2.给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TP301,TP302,TP303信号波形图,标注关键数据。

(见手写报告纸)六:思考题:1.用户接口模块功能应完成哪些功能?(1)馈电: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2)过压保护: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3)振铃控制: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4)监视:监视用户线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信号;(5)编码解码与滤波;(6)混合;(7)测试: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2.判断用户摘挂机的方法是什么?1)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向CPU表示用户“忙”;2)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向CPU表示用户“闲”;3)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向CPU表示用户“闲”;3.交换机的振铃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RC 端) 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RD 端)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 端(RV 端) 经TIP -RING 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时分复用和解复用的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时分复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进行解复用的技术。

时分复用通过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并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从而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传输线路上传输。

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如下:1. 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

2. 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每个信号源在一个时间片内发送自己的信息。

3. 在接收端,根据每个信号源分配的时间片顺序,将复用后的信号解复用,恢复出各个原始信号。

三、实验仪器1. 实验箱:包含时分复用和解复用模块。

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4. 电缆线:连接实验箱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箱、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4.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

5.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6.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五、实验过程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两个信号分别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A、B输入端。

2.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A、B信号的波形,确认信号输入正常。

3. 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确认复用过程正常。

4.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5.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时分复用和解复用过程。

2. 实验结果表明,时分复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恢复出原始信号。

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交换技术实验报告篇一: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

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

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

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图1&C08的硬件层次结构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单板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功能机框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 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模块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交换系统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用户框+ASL+DRV+TSS+PWX+母板单板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中继框------时钟框--- ---用户框主控框---BAM后管理服务器---图2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户框+ASL+DRV+TSS+PWX+母板单板图32.解释下列单板的名称和用途答:各单板名称和用途如下所示:A32:32路模拟用户板,提供32路电话接口;DTM:中继接口板,提供2个PCM 电路接口;MPU:主控板,交换机的核心控制部件,控制整个交换机的运行;NOD:主节点板,每板4个节点,用于MPU和用户/中继之间的通信;CKS:时钟板,为交换机提供3级标准时钟;SIG:信号音板,为交换机提供信号音;BNET:交换网络板,为交换机提供话音信息交换功能;LAP:多协议处理板,提供4条NO7号链路;MFC:多频互控板,提供NO1中继的多频计发器信号;PWC:二次电源板,为主控框、中继续框、时钟框供电;PWX:二次电源板,为用户框供电。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课程设计报告学年学期09-10学年第二学期题目时分交换编程调试实验专业、学号通信系统20072087授课班号270501学生姓名钮健指导教师邓志祥摘要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

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

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

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

因此,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

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电路交换又分为时分交换(Time Division Switching,TDS)和空分交换(Space Division Switching,SDS)两种方式。

时分交换是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互不重叠的时隙,由不同的时隙建立不同的子信道,通过时隙交换网络完成话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实现入线和出线间话音交换的一种交换方式。

时分交换的关键在于时隙位置的交换,而此交换是由主叫拨号所控制的。

为了实现时隙交换,必须设置话音存储器。

在抽样周期内有n个时隙分别存入n个存储器单元中,输入按时隙顺序存入。

若输出端是按特定的次序读出的,这就可以改变时隙的次序,实现时隙交换。

空分交换是指在交换过程中的入线通过在空间的位置来选择出线,并建立接续。

通信结束后,随即拆除。

比如,人工交换机上塞绳的一端连着入线塞孔,由话务员按主叫要求把塞绳的另一端连接被叫的出线塞孔,这就是最形象的空分交换方式。

此外,机电式(电磁机械或继电器式)、步进制、纵横制、半电子、程控模拟用户交换机及宽带交换机都可以利用空分交换原理实现交换的要求。

电路交换常于分组交换进行比较。

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

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实验报告

实验一多种信号音及铃流发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话通信中常用的几种音信号和铃流信号的电路组成与产生方法。

2、熟悉这些音信号在传送控制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仪表1、程控交换系统实验箱一台2、电话机一台3、20MHz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台三、电路工作过程一个完整的电话通信系统,除了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外,还应有信号系统。

下面是本实验系统的传送信号流程,见图1-1所示。

交换机向用户发送的信号有各种可闻信号与振铃信号(铃流)两种方式。

a、各种可闻信号:一般采用频率为450Hz的交流信号,例如:拨号音:(Dial tone)连续发送的信号。

回铃音:(Ringing tone)1秒送,4秒断的5秒断续信号,与振铃一致。

忙音:(busy tone)0.35秒送,0.35秒断的0.7秒断续信号。

空号音:0.6秒送,0.2秒断,0.2秒送,0.2秒断,0.2秒送,0.6秒断的2秒不等间隔断续信号。

拥塞音:0.7秒送,0.7秒断的1.4秒断续信号。

b、振铃信号(铃流):一般采用频率为25Hz,幅度为75V±15V的交流电压,以1秒送,4秒断的5秒断续方式发送。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验系统属于实验型的,为了让学生实验方便,因而有些电路要求能用硬件电路实现的就不用软件来完成,则用硬件电路来完成,这样,便于实验教学。

比如,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多种音信号在程控交换机中,都是利用软件完成,硬件电路较少,关于这点在图1-1 实验系统传送信号流程图多种音信号的产生都是硬件实现,虽然也有软件产生,但大多是硬件产生的。

在呼叫建立过程中,交换机应向主叫用户发送各种信号音,以使用户能了解接续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应采取的操作。

(一)各测量输出点说明如下:BHYING :拨号音输出HLYING :回铃音输出MYING :忙音输出YSYING :拥塞音输出KHYING :空号音输出ZLYING :25HZ 方被输出(二)拨号音及产生电路主叫用户摘机,CPU 检测到该用户有摘机状态后,立即送出拨号音信号,表示可以拨号,当CPU 中央处理单元收到第一个拨号脉冲后,应立即给予切断该信号,拨号音采用连续的信号音。

时区换算实验报告

时区换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区的划分原理和换算方法。

2. 掌握使用经度计算区时差的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时区换算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时区是根据地球的经度划分的,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度经度。

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基准,向东至180度经线划分为东时区,向西至-180度经线划分为西时区。

相邻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时间早于西时区。

时区换算的基本原理是: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因此,两个时区之间的时间差等于两个时区中央经度之间的经度差(以度为单位)乘以4分钟。

三、实验器材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2. 时区换算表3.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熟悉时区划分和换算原理,了解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位置。

2. 确定实验地点:选择两个具有明显时区差异的城市,例如北京(东八区)和纽约(西五区)。

3. 计算时区差:- 找到两个城市的经度。

- 计算两个城市经度差的绝对值。

- 将经度差除以15,得到两个城市所在时区的时区差。

- 将时区差乘以4分钟,得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时间差。

4. 进行换算:- 以其中一个城市的时间为基准,根据时间差计算另一个城市的时间。

- 如果基准城市在东时区,则将时间差加到基准时间上;如果基准城市在西时区,则从基准时间中减去时间差。

5. 验证结果:通过查阅可靠的时区换算资料或在线工具,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北京(东八区)和纽约(西五区)为例:1. 北京的经度为116.4074度,纽约的经度为-74.0059度。

2. 经度差为116.4074 - (-74.0059) = 190.4133度。

3. 时区差为190.4133度÷ 15度/时区≈ 12.694时区。

4. 时间差为12.694时区× 4分钟/时区≈ 50.776分钟。

5. 纽约时间 = 北京时间 - 时间差。

例如,如果北京时间是上午8点,则纽约时间为上午8点 - 50.776分钟≈ 上午7点10分。

时间幅度变换器实验报告总结

时间幅度变换器实验报告总结

时间幅度变换器实验报告总结科学探究实验报告总结:时间幅度变换器实验报告时光如梭,日月如轮。

眨眼之间,时间就已经过去半年多了,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大家观察和动手能力,我校组织了“走进物理实验室”活动。

活动中,老师给每个人发放了一套仪器——时间幅度变换器。

接着,老师讲解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我想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玩具,我也非常感兴趣,便决定亲自动手制作一个。

我们在课前对相关的知识做了一些准备,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这是一种模拟的时钟。

它由一根长约20厘米的金属细丝构成,细丝上涂有一层红色油漆,当它被拉直后,在细丝两端各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圆盘中央装有秒针和分针,细丝的两端还各连接着一个指针。

当拉直细丝时,秒针正好走一圈,而指针恰好走一格。

原来,细丝的粗细程度与表示时间的单位“分”和“秒”的大小有关。

先让小车停下来再说吧!我把三个圆盘固定在小车上,并调整好三个圆盘的位置。

将金属细丝两头插入三个圆盘内部,然后把细丝慢慢地向外拉伸,随着细丝逐渐变细,小车也会跟着移动起来。

我想:这样做不行啊!应该加快速度才行呀!于是,我开始加快拉丝的速度,只见小车越跑越快,到最后竟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完全失去了控制。

唉!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刚开始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蕴含着许多奥秘呢!实验现象明显,但我觉得还不够清楚。

因此,我继续改进实验。

第二次,我找来了几张硬纸板,在上面画上图案,并剪成一段一段的。

这回我可是轻松多了,在确保小车没有偏离轨迹的情况下,我就按照原来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拉伸细丝时,我的动作比较缓慢,尽量使小车平稳地运动。

在停止时,我则快速地拉动细丝,并且把它锁住。

实验重复了五六遍,终于取得了成功。

时、分、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时、分、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时、分、秒计时器的设计班级物联0901 姓名李王张学号200908888888 指导老师袁文澹一、实验目的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方法;掌握键盘按键控制的实现方法;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实验板上实现时、分、秒计时器。

二、实验内容1、在STC89C52实验平台上实现时、分、秒时钟,4位数码管上显示分、秒或者时、分。

2、应用键盘控制时间的显示。

键盘按键控制“切换时分、分秒显示”、“启动停止”、“加秒显示内容”、“加分显示内容”、“加时显示内容”。

3、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PROTEUS平台仿真实现时钟系统。

三、实验原理三、程序代码汇集:/*时钟及显示程序,适用于寻迹小车实验板*/#include<reg51.h>//头文件#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共阳七段编码uchar temp=0;//定义定时器溢出计数变量,每隔50ms产生1次溢出,temp加1uchar miao=00; //定义时钟变量,当temp计数加20(20x50ms=1s)时,miao加1uchar fen=00; //定义时钟变量,当miao计数加60(60x20x50ms=60s)时,fen加1uchar shi=00; //定义时钟变量,当fen计数加60时,shi加1 sbit P0_6=P0^6 ;//定义P0端口/*--定时计数器T0及其中断初始化函数--*/void timer0init(void){TMOD=0x01;//设置定时器0为工作方式1TH0=(65536-50000)/256;//16位计数初值除以256得到高8位初值TL0=(65536-50000)%256;//16位计数初值除以256的余数得到低8位初值EA=1;//开总中断ET0=1;//开定时器0中断TR0=1;//启动定时器0}/*----------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n){uint i,j;for(i=n;i>0;i--)for(j=124;j>0;j--);}/*定时计数器中断程序,每当定时计数器溢出时触发中断,执行该程序*/void time0() interrupt 1{TH0=(65536-50000)/256;//重装初值TL0=(65536-50000)%256;if(temp==20){temp=0;if(miao==59){miao=0;if(fen==59){fen=0;if(shi==23) shi=0;else shi++;}else fen++;}else miao++;}else temp++;}/*--------------显示函数------------*/void display(void){/*P1=0xfe;*/P1=0x7f;//输出秒的个位的位码 P0=table[miao%10]; //输出秒的个位的段码 delay(5); //亮5ms/*P1=0xfd;*/P1=0xbf;//输出秒的十位的位码 P0=table[miao/10]; //输出秒的十位的段码 delay(5); //亮5ms/*P1=0xfb;*/P1=0xdf;P0=0xbf;delay(5);/*P1=0xf7;*/ P1=0xef; //输出分的个位的位码P0=table[fen%10]; //输出分的个位的段码delay(5);/*P1=0xef;*/P1=0xf7; //输出分的十位的位码P0=table[fen/10]; //输出分的十位的段码delay(5);/*P1=0xdf;*/P1=0xfb;P0=0xbf;delay(5);/*P1=0xbf;*/P1=0xfd; //输出时的个位的位码P0=table[shi%10]; //输出时的个位的段码delay(5);/*P1=0x7f;*/P1=0xfe; //输出时的十位的位码P0=table[shi/10]; //输出时的十位的段码delay(5);}/*----------主函数-----------------*/void main(void){timer0init();//调用初始化函数对定时计数器进行初始化while(1){display();//调用显示函数显示时间}四、仿真调试:在完成程序仿真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真正解决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程控交换原理时分交换(mt8980)实验网络工程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 5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2.了解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理解时分交换原理,利用时分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记录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 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

电话a摘机,拨号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8.两路电话用户间的正常呼叫,两路电话正常通话。

此时,按键或说话,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测到的波形,波形是否一样;9.更换其它电话呼叫组合,根据步骤5中列出的测量点说明,验证时分交换网络mt8980的工作情况;10.测试波形时,注意时隙脉冲与数据的时隙位置对比,时隙脉冲与时隙脉冲的位置对比,数据与数据的对比。

四、实验结果tp304 tp404 tp504 tp604 拨号前无拨号后有信号出现交错篇二:实验六程控交换时分交换实验实验六程控交换时分交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控交换中时分交换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980芯片的实验,熟悉时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3、通过自己动手连接实验线,增强对电话通信自动交换的感性认识,体会程控交换技术的优越性。

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仪器仪表1、程控交换系统实验箱一台2、电话单机二台3、20mhz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台5、逻辑分析仪一台(选用)四、实验电路工作过程电信系统中的程控交换机的时分交换网络是利用控制存储器存取的原理进行pcm各话路时隙间数字信息的交换,因此又将其称为数字交换网络或时隙交换器(tsi,time slot interchanger)。

时分连接网络主要由话音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两部分组成。

它首先将输入的pcm复用码流以时隙(8bit)为单位按顺序写入话音存储器,然后根据呼叫的要求,将来自微处理器的接续命令存入控制存储器,这样,控制存储器按要求的顺序从话音存储器中读出有关时隙信息,并构成输出复用码流。

这种方式一般称为“顺序写入、控制输出”或者“顺序写入、随机读出”,简称为“输出控制”方式。

当然,若改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或“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时隙交换功能。

由于输入、输出复用码流与各实际用户有固定的时隙关系,因而通过上述的时隙信息转移的过程,可以完成呼叫用户间话音信息的交换。

目前除小容量程控数字交换机可能采用一般的ram构成数字交换网络外,中大容量的程控数字交换机一般都已利用专用数字交换集成电路或模块,以扩大容量、提高效率、增强可靠性与降低成本。

例如,mitel公司的mt8980d与sgs—thomson公司的m3488数字交换集成电路,可以实现8条输入pcm基群码流与8条输出pcm基群码流(各256个时隙)间任两路信息的无阻塞交换。

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话机的信号音(拨号音、回铃音、忙音、空号音、拥塞音)是通过空分交换网络送达的,与前面实验的相同,在此不再介绍。

pcm编译码器才用的是tp3057。

它是cmos工艺制造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片内带有输出输入话路滤波器,其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6-1、图6-2所示。

引脚功能如下:33 xi+xi_vfrgsxfsrfsxdr bclkrmclkr 图6-1 tp3057引脚图(1) v一接-5v电源。

(2) gnd 接地。

(3) vfro 接收部分滤波器模拟信号输出端。

(4) v+ 接+5v电源。

(5) fsr 接收部分帧同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6) dr 接收部分pcm码流输入端。

(7) bclk/clksel 接收部分位时钟(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r上升沿后逐位移入dr端。

位时钟可以为64khz到2.048mhz的任意频率,或者输入逻辑“1”或“0”电平器以选择1.536mhz、1.544mhz或2.048mhz 用作同步模式的主时钟,此时发时钟信号bclkx同时作为发时钟和收时钟。

(8) mclkr/pdn 接收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

可以和mclkx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

当此端接低电平时,所有的内部定时信号都选择mclkx信号,当此端接高电平时,器件处于省电状态。

(9) mclkx 发送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

可以和mclkr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

(10) bclkx 发送部分位时钟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x信号上升沿后逐位移出dx端,频率可以为64khz到2.04mhz的任意频率,但必须与mclkx同步。

(11) dx 发送部分pcm码流三态门输出端。

(12) fsx 发送部分帧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13) tsx 漏极开路输出端,在编码时隙输出低电平。

(14) gsx 发送部分增益调整信号输入端。

15) vfxi- 发送部分放大器反向输入端。

34 (16) vfxi+发送部分放大器正向输入端。

vfr r/pdn/clkselr 图6-2 tp3057内部方框图tp3057由发送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其功能简述如下。

发送部分:包括可调增益放大器、抗混淆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压缩a/d转换器。

抗混淆滤波器对采样频率提供30db以上的衰减从而避免了任何片外滤波器的加入。

低通滤波器是5阶的、时钟频率为128mhz。

高通滤波器是3阶的、时钟频率为32khz。

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送给阶梯波产生器(采样频率为8khz)。

阶梯波产生器、逐次逼近寄存器(s·a·r)、比较器以及符号比特提取单元等4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压缩式a/d转换器。

s·a·r输出的并行码经并/串转换后成pcm信号。

参考信号源提供各种精确的基准电压,允许编码输入电压最大幅度为5vp-p。

发帧同步信号fsx为采样信号。

每个采样脉冲都使编码器进行两项工作: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bclkx的作用下,将采样值进行8位编码并存入逐次逼近寄存器;将前一采样值的编码结果通过输出端dx输出。

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以后,dx端处于高阻状态。

接收部分:包括扩张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符合at&amp;t d3/d4标准和ccitt建议。

d/a转换器由串/并变换、d/a寄存器组成、d/a阶梯波形成等部分35构成。

在收帧同步脉冲fsr上升沿及其之后的8个位同步脉冲bclkr作用下,8比特pcm数据进入接收数据寄存器(即d/a寄存器),d/a阶梯波单元对8比特pcm数据进行d/a变换并保持变换后的信号形成阶梯波信号。

此信号被送到时钟频率为128khz的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对阶梯波进行平滑滤波并对孔径失真(sinx)/x进行补尝。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

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6-3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样板值)。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

tp3057编译码系统不过载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p-p。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tp3057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

当信号处于某一段落时,量化噪声不变(因在此段落内对信号进行均匀量化),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信噪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

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各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

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当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就是动态范围的下限。

tp3057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的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50 -40 -30 -20 -10 0 图6-3 pcm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样板值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再进行a/d处理。

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

tp3057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滤波器的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

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图6-4为其原理框图,图6-5为本实验系统中的电路原理图36图6-4 pcm编译码原理方框图图6-5 pcm编译码模块电原理图其中u1和和晶振构成分频器为四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

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故pcm的输出dx(sfax2)的码速率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1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