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视图还原对应几何体的一个有效方法
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PPT课件

例1:根据三视图中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隐藏主视图 隐藏俯视图
隐藏左视图
隐藏圆柱
隐藏三棱柱
隐藏长方体
三视图
隐藏主视图 隐藏点
隐藏左视图
隐藏俯视图
隐藏圆锥
隐藏三棱锥
三视图
圆柱无中轴
三视图
隐藏几何体
三视图
隐藏几何体
三视图
隐藏几何体 显示对象
H
例2: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移动点 移动点 还原系列2个动作
三视图
移动点 移动点 线段系列2个动作
隐藏对象
移动隐藏几何体
三视图
隐藏对象
A
B
C
三视图
A
B
C
隐藏几何体
显示对象
三视图
隐藏几何体
根据下面的三视图,说出这个几何体是由几个正方体怎么组合而成的.
建筑物的形状
某建筑物模型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请你描述建造的建筑物是什么样 子的?共有几层?模型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反馈练习
隐藏对象
显示点 移动点 移动点 系列2个动作
(经典)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方法归纳

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方法归纳方法一 :还原三步曲核心内容: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齐,宽相等,高平齐” ,即正视图和左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左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还原三步骤:(1)先画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或长方体地面上截取出俯视图形状;(2)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有无垂直关系和节点,确定并画出刚刚截取出的俯视图中各节点处垂直拉升的线条(剔除其中无需垂直拉升的节点,不能确定的先垂直拉升),由高平齐确定其长短;(3)将垂直拉升线段的端点和正视图、左视图的节点及俯视图各个节点连线,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
方法展示( 1)将如图所示的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
还原步骤:①依据俯视图,在长方体地面初绘ABCDE如图;②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在节点 A、 B、 C、 D 处不可能有垂直拉升的线条,而在 E 处必有垂直拉升的线条 ES,由正视图和侧视图中高度,确定点 S 的位置;如图③将点 S 与点 ABCD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S-ABCD如图所示:经典题型:例题 1: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cm3。
解答:(24)例题 2: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答案: 21+ 3 计算过程: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正方体底面初绘制ABCDEFMN如图;第二步: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节点E、F、M 、N 处不可能有垂直拉升的线条,而在点 A、B、C、D 处皆有垂直拉升的线条,由正视图和左视图中高度及节点确定点 G,G' , B' , D ' , E ' , F '地位置如图;第三步:由三视图中线条的虚实,将点G 与点 E、F 分别连接,将G'与点E'、F'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例题 3: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是()答案:(6)还原图形方法一:若由主视图引发,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主视图,在长方体后侧面初绘ABCM如图:(2)依据俯视图和左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在节点 A、B、 C 出不可能有垂直向前拉升的线条,而在 M 出必有垂直向前拉升的线条 MD,由俯视图和侧视图中长度,确定点 D 的位置如图:( 3)将点 D 与 A、B、 C 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D—ABC如图所示:解:置于棱长为 4 个单位的正方体中研究,该几何体为四面体 D—ABC,且 AB=BC=4, AC=42 ,DB=DC=2 5 ,可得 DA=6.故最长的棱长为 6.方法 2若由左视图引发,具体步骤如下:( 1)依据左视图,在长方体右侧面初绘BCD如图:( 2)依据正视图和俯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在节点 C、D 处不可能有垂直向前拉升的线条,而( 3)将点 A 与点 B、 C、 D 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D—ABC如图:方法 3: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的长、宽、高均为4,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正方体做载体还原:(1)根据正视图,在正方体中画出正视图上的四个顶点的原象所在的线段,用红线表示。
2019专题 通过三视图找几何体原图的方法 Word版含解析

2019专题通过三视图找几何体原图的方法方法一:直接法【例1】【2017课标II,理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90πB.63πC.42πD.36π【点评】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1、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2、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3、画出整体,然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方法二:拼凑法【例2】【2017北京,文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B.30C.20D.10解题步骤:第一步:画出正视图,第二步:平移俯视图到恰当的位置(长对正,高平齐),使它和正视图在一起,第三步:把侧视图顺时针旋转090再平移到恰当的位置(高平齐,宽相等),使它和正视图、俯视图在一起,第四步:调整它们的位置,找到顶点,找到原图.【点评】利用拼凑法找原图时,关键是第四步,结合三视图从那些顶点里找到原几何体的顶点. 这需要有空间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例3】【2017北京,理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A.32B.23C.22D.2【解析】如下图所示,按照拼凑法得到三视图对应的原图是图中的四棱锥P ABCD -.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PC ,22222222(22)223PA PC =+==+=,故选B.方法三:模型法:三视图不容易观察出原图时使用.第一步:画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或其他几何体;第二步:补点;第三步:结合三视图排除某些点;第四步:确定那些排除的点附近的点是否是几何体的顶点;第五步:结合实线虚线和确定的点找到几何体的顶点,从而找到符合三视图的原图. ①三视图基础【例4】.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πB. 228π+C. 12πD. 14π 【答案】D【例5】 如图所示,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3π,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B. 18πC. 20πD. 28π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一个球去掉18后的几何体,如图: 可得: 37428,2833R R ππ⨯==它的表面积是: 22734221784πππ⨯⋅+⨯⋅=【例6】. 如图为一个半球挖去一个圆锥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剩余部分与挖去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A. 3:1B. 2:1C. 1:1D. 1:2②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例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为( )A.172π B. 9π C. 192πD. 10π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圆柱与14球的组合体。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

三视图还原——xyz 定位法一、首先要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要熟悉掌握。
二、掌握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简单组合体主要有拼接和挖去两种形式。
三、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几何体的长:正视图、俯视图的长;几何体的宽:俯视图的高、侧视图的长;几何体的高:正视图、侧视图的高。
(口诀:主俯定长,俯左定宽,主左定高)(下面)左视左侧(后面)正视左侧(左面)正视右侧(右面)左视右侧(前面)(下面)四、清楚三视图各个线段说表示几何体位置,如上图所表示。
五、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
1、组合类题型,往往很简单,基本可以通过简单想象直接还原;2、有两个视角为三角形,为椎体特征。
选择底面还原(求体积可不用还原);3、凡是想不出来的,可用xyz 坐标定位法还原。
前面俯视左侧(左面)【类型一】:(三线交汇)例2:【类型二】:例3:连接这五个点的四棱锥,不满足俯视图。
而顶点又必须在这五点交点中,所以当点数超过4个,可能不需要全部连接,则这些点有所取舍。
第一法:俯视图看到的面不可以为上面四个点构成的整个四边形,而是中间有一条折痕,故只能说左半边三角形乡下折。
即舍弃前面左上方的点。
故得,第二:唯一法:正视图看,已标记下面的点必不可少;从俯视图看,上面有3个点必不可少;故只能舍弃前面左上方的点。
第三:口诀:实线两端的点保留,虚线两端的点待定。
从俯视图一看,便知道答案了。
取舍关键:墙角点是取舍的备选。
练习【类型三】:(八点齐飞,直观图不唯一)例4此题八点齐飞,通过类型二中的第三取舍法,我们很容易就能还原出来。
答案:然而,我们发现这个三视图也可以看成,是上图中的三棱锥与另外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
如下图所示:M为顶点的三棱锥(四种)与上图的组合。
同理,还有其他两种形式,此处就不一一画图了。
由此得出,上题中的三视图至少有5种不同的直观图。
【三视图题目几点技巧】1,部分椎体求体积,直接用公式(可以不还原)2,斜二测画法与原图面积比例为定值(可以不还原)3,三视图中,和视线垂直的线段,长度不变。
太原高考数学王康民老师怎样把三视图又快又准还原成几何体

高考在考查三视图方面出题有两个方向,一是给出三视图及相关数据,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内切球体积或外接球体积等;二是给出几何体,确定其中一个视图的图形.由于第二点比较简单,所以高考中考查的较少.高考中对给出三视图求相关体积、面积等题型考查较多,一般以小题形式出现,分值为5分,该类型题的本质是考查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将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王康民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快速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先来复习一下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位置主在上,俯在下,左在右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虚实看的见的为实线,看不见的为虚线我来介绍两种快速又好用的三视图还原方法.当然,我默认大家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这一点很重要,没有掌握的同学请麻利的自己去翻课本或者小册子.一.升点升线法1.升点法题目特征:当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都是点时,采用升点法.如:还原如图所示的三视图的直观图.分析:观察三视图知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都是点,则该图形可由俯视图的一个点升高形成,升的高度为主、侧视图的高2.用斜二测法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再根据其主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在左侧,所以确定上升的点只能是点A,上升高度为2,三视图还原为下图所示.方法总结主、侧视图顶为点,上升点法1、俯视画图;2、主、侧找最高点;3、在俯视图上将找到的点上升(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2.升线法当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为一点一线时,采用升线法.如:分析观察三视图知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为一点一线,则该图形可由俯视图的一条线升高形成,升的高度为主、侧视图的高.用斜二测法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其主视图为正方形,左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且顶点在其左侧,所以确定上升的直线为线段AB,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如下图(左)所示.连接上顶点和下底面对应点,三视图还原为上图(右)所示.方法总结主、侧视图顶为一点一线,以点为基准升线.1、俯视画图;2、主、侧找升高线;3、升高直线(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连接对应点即可二.长方体中找点找面法我们所学的立体图形中,有锥、柱、台、球及组合体,像柱体和球的三视图还原就靠你自己了,简单到我都不想说.好,那就不说吧.我们通过研究锥体和台体的三视图还原来介绍这种方法.1.锥体的三视图还原锥体的三视图的特点是三个视图中有两个三角形.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三视图的时候,如果其中有两个是三角形,我们能确定其为锥体.并且你要去还原它的主观图,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关键!如:三视图如图所示.分析:首先三视图中有三个三角形,所以可以确定该几何体是一个椎体.俯视图就是该椎体的底面,大家要知道,一个椎体,如果底面确定了,再确定了顶点,则这个锥体就确定了.这个顶点是由主视图和侧视图的上顶点确定的,确定这个点是关键.第一步,我们取三个视图的长、宽、高分别为长、宽、高做出一个长方体,本题画出的正好是一个正方体,如图1所示.图1 图2 图3第二步:把主视图放到立方体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上,如图2所示.主视图的上顶点为图2中的顶点A,但该点不一定是锥体的顶点,由于主视图是由正前方看过去的,所以锥体的顶点应该在直线AA1上;再把侧视图放到立方体的右侧面上,如图3所示(注意侧视图是从左往右看的,不要画反了哦)侧视图的上顶点为图3中的顶点B,同理,锥体的顶点应该在直线AB上.所以直线AA1与直线AB的交点A即为锥体的顶点.第三步:将俯视图画在立方体中,由确定的底面和顶点,连接顶点与底面的各个顶点,锥体就确定了,如下图所示.直观图还原完成.步骤:1.三视图中有两个视图为三角形,确定该几何体为锥体,剩下的视图为该锥体的底面.2.将主视图和侧视图画在对应的立方体中,根据各自上顶点的投影线找其交点,确定锥体的顶点.3.俯视图作为底面,连接各顶点,锥体便还原出来了.方法:两个三角形→锥体.1、确定底面;2、确定顶点(主、侧视图上顶点的投影线交点).3、各顶点连线.【变式训练】三视图如图所示,还原几何体的主观图.【提示】将侧视图作为锥体的底面,利用主视图和俯视图寻找顶点即可.【答案】如下图所示.2.台体的三视图还原台的特点是三视图中有两个梯形,剩下的视图作为台的下底面,还原时找上底面是关键。
一个方法教你搞定所有三视图

⼀个⽅法教你搞定所有三视图例题:分析本题考察是是根据三视图求⼏何体的表⾯积,⼏何体的表⾯积,同学们都知道,关键是还原出⼏何体,把每个⾯的⾯积求出来再相加即可,但这题的关键是,如何还原?还原出的三棱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象不出来!所以,题⽬也就解不出来!接下来,⽼师带同学们⼀起回顾⼀下,如何通过三视图还原⼏何体!回顾>>>>1、三视图是怎么来的?三视图可以看作是观测者从上⾯、左⾯、正⾯三个不同⾓度观察同⼀个空间⼏何体⽽画出的图形。
>>>>2、三视图的性质:主俯⼀样长,主左⼀样⾼,俯左⼀样宽,或者也可以说是长对正,⾼平齐,宽相等,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跟⽼师⼀起看⼀下下⾯的图形。
>>>>3、如何还原直观图?⼀般情况下,我们⾼中阶段的三视图是⽐较简单的,⼤多数通过对长⽅体或者正⽅体进⾏切割⽽成,或者是圆锥(或圆柱)与长⽅体(或正⽅体)的组合,所以,同学们要对我们学过的最基本的⼏何体的三视图熟练掌握,例如,三棱锥,三棱柱,圆柱,圆锥,四棱锥,四棱柱等。
⽼师通过对近三年⾼考题及模拟题的统计,发现有这么⼀个规律:(1)如果三视图中有两个或三个三⾓形,那么这个⼏何体⼀定是棱锥;(这种考的是最多的)(2)如果三视图中有⼀个圆,那么这个⼏何体可能是圆柱或圆锥,另外两个图要是三⾓形,那⼀定是圆锥,如果是长⽅形,那⼀定是圆柱;(3)如果三视图中只有⼀个三⾓形,那么这个⼏何体很有可能是三棱柱,此时要注意株的摆放形式,有可能是放倒的三棱柱!当然,上⾯⽼师说的是⼀些⽐较简单的,如果碰上⿇烦的,我根本就看不出来的,更甭提还原了,怎么办呢?⽼师推荐⼀个⽅法:嵌套法。
嵌套法,指的是根据三视图,把三个视图嵌套到长⽅体或者正⽅体中,然后再把多余的线擦掉,即能画出所要求的⼏何体。
⼀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在长⽅体(正⽅体)中找到这个⼏何体的顶点即可。
这么说,同学们可能不是特别明⽩,下⾯⽼师通过今天的例题,给⼤家解析清楚⼀点。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常见类型的解题方法突破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常见类型的解题方法突破摘要:三视图作为高考中常考重点内容,其核心在于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突破此类型题,本文归纳和总结常见类型的三种解题方法:先猜后证,切割法和标数定点法。
其中标数定点法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解题有法,有迹可循。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决胜高考。
关键词:三视图几何体切割法标数定点法空间想象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三视图作为一个必考的考点,常见题型不外乎利用三视图求直观图的体积或表面积问题,其核心在于由三视图还原直观图(几何体),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学生解决这类题型的困难之处。
因此,由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是我们这块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视图,掌握简便易懂的还原方法和技巧,一直是我们教师致力研究的内容。
本文将对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常见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知其型,思其法,掌其巧”,让学生在解答这类型问题时有迹可循,同时为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由三视图还原简单组合几何体简单组合体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得到,一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二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取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因此,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通常都是显得多样化、不规则。
其实此类三视图题型也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还原几何体的。
常用的类型与方法:(1)三视图为多个多边形或圆(半圆)组合而成的,通常都是拼接类简单组合体。
我们可以采用先猜想,后验证的方法解决,只要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空间几何体,例如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球等,通过简单的空间想象力即可解决;(2)三视图为四边形内有虚实线,通常都是截取或挖去一部分的简单组合体。
这种类型题,通常采用“切割法”还原直观图。
其核心在于寻找切痕,“实线”定正面(即为前、上、左面),“虚线”定背面;关键在于确定切面,即三条相交的切痕形成的平面;最后还需检验。
例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解析:据三视图的长、宽、高画出正方体的直观图,由正视图可以得到两条切痕,实线在正面,虚线在背面(如图1所示);再由俯视图可以得到两条切痕,实线在正面,虚线在背面(如图2所示);再由侧视图可以得到两条切痕,实线在正面,虚线在背面(如图3所示),因此平面和平面就是切割面,即该几何体是由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体被切去了两个角(三棱锥)得到(如图4所示),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由三视图还原简单几何体三棱锥、四棱锥类型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直观图,一直都是三视图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题型,下面将总结出“有理可据,有法可循”的方法——标数定点法,破解此类三视图问题,借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备战高考。
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

People who have never failed may not have succeeded either.(页眉可删)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空间立体几何的三视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的热点内容,那你知道高中三视图有什么解题技巧吗?下面是整理的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1】一、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规律复杂的几何体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简单几何的分类:柱体(圆柱和棱柱);椎体(圆锥和棱锥);台体(圆台和棱台);球体.要掌握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先要搞清楚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规律,一般情况下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有如下规律:1.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矩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矩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柱体.当第三个试图为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柱,否则为棱柱.2.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三角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三角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锥体,当第三个试图为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锥,否则为棱锥.3.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梯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梯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台体.当第三个试图两个同心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台,否则为棱台.二、叠加式组合体的三视图还原方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三种:叠加式、切割式、综合式.切割式与综合式在高中阶段见到的不是很多,这里只对高中阶段出现较多的叠加式组合体的三视图还原方法进行论述.既然组合体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那么就可以“化整为零”,把组合体的三视图划分为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再分别根据这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按照上面论述的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还原规律把它们还原成简单几何体,再“积零为整",把这些简单几何体组合在一起就得了组合体的三视图.这样就将复杂的三视图问题转化成最基本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问题来解决了,大大降低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把组合体的三视图划分为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试图,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 分线框.一般从主视图入手,将主视图划分成一个个线框(一般是封闭的线框,但有时也可不完全封闭),这些线框就是组成组合体的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2. 对投影.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上把主视图中每个线框对应的投影找出来,主要是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和"三视图所反映的组合体各部分的方位”来找.3. 识形体.根据每一部分的三视图,逐个想象出每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4. 合起来,想整体. 每一部分的形状确定后,再根据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成整个组合体的形状.相关阅读-高中三视图规则【2】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2022年初中数学《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精品教案(公开课)

第2课时由三视图复原几何体1.进一步明确三视图的意义,由三视图想象出原型;(重点)2.由三视图得出实物原型并进行简单计算.(重点)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画三视图的三条规律,即______视图、______视图长对正;______视图、______视图高平齐;______视图、______视图宽相等.2.如下列图,分别是由假设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类型一】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根据图①②的三视图,说出相应的几何体.解析:根据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关键要熟练掌握直棱柱、圆锥、球等几何体的根本三视图.解:图①是直三棱柱,图②是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方法总结:先根据各个视图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形状,再来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由三视图确定正方体的个数一个几何体,是由许多规格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其主视图、左视图如下列图,要摆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用________个小正方体.解析:根据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结合此题进行分析即可.根据三视图可得第二层有2个小正方体,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一层最少有4个小正方体,故最少需用7个小正方体.故答案为7.方法总结: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由多少个立方体组成时,先由俯视图判断底面的行列组成;再从主视图判断每列的高度(有几个立方体),并在俯视图中按照左、中、右的顺序用数字标出来;然后由左视图判断行的高度,在俯视图中按照上、中、下的顺序用数字标出来;最后把俯视图中的数字加起来.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探究点二:三视图的相关计算如图是某工件的三视图,其中圆的半径是10cm ,等腰三角形的高是30cm ,那么此工件的体积是( )A .1500πcm 3B .500πcm 3C .1000πcm 3D .2000πcm 3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底面半径和高.解:∵底面半径为10cm ,高为30cm.∴体积V =13π×102×30=1000π(cm 3).应选C.方法总结:依据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那么,正确识别几何体,再进行有关计算.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三、板书设计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根底上,反过来几何体的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既是对三视图知识的完善,又是三视图知识的简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也是一种数学方法.1.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1.通过探索,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重点)2.通过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小唐画y =x 2-6x +c 的图象时,发现其顶点在x 轴上,请你帮小唐确定字母c 的值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类型一】 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的判断以下函数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的是( ) A .y =x 2+2x -3 B .y =x 2+2x +3 C .y =x 2-2x +3 D .y =x 2-2x +1解析:选项A 中b 2-4ac =22-4×1×(-3)=16>0,选项B 中b 2-4ac =22-4×1×3=-8<0,选项C 中b 2-4ac =(-2)2-4×1×3=-8<0,选项D 中b 2-4ac =(-2)2-4×1×1=0,所以选项D 的函数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应选D.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1题【类型二】 利用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2021·武汉模拟)二次函数y =kx 2-6x +3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3B .k <3且k ≠0C .k ≤3D .k ≤3且k ≠0解析:∵二次函数y =kx 2-6x +3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方程kx 2-6x +3=0(k ≠0)有实数根,即Δ=36-12k ≥0,k ≤3.由于是二次函数,故k ≠0,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k ≤3且k ≠0.应选D.方法总结:二次函数y =ax 2+bx +c ,当b 2-4ac >0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b 2-4ac =0时,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b 2-4ac <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三】利用抛物线与x 轴交点坐标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021·苏州中考)假设二次函数y =x 2+bx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那么关于x 的方程x 2+bx =5的解为( )A.⎩⎪⎨⎪⎧x 1=0,x 2=4B.⎩⎪⎨⎪⎧x 1=1,x 2=5C.⎩⎪⎨⎪⎧x 1=1,x 2=-5D.⎩⎪⎨⎪⎧x 1=-1,x 2=5解析:∵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b2=2,解得b =-4.解方程x 2-4x =5,解得x 1=-1,x 2=5.应选D.方法总结: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导致无法求解.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探究点二: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8的实数根(精确到0.1). 解析:对于y =-x 2+2x -3,当函数值为-8时,对应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8的实数根,故可通过作出函数图象来求方程的实数根.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x 2+2x -3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x 2+2x -3=-8的根是抛物线y =-x 2+2x -3与直线y =-8的交点的横坐标,左边的交点横坐标在-1与-2之间,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在3与4之间.(1)先求在-2和-1之间的根,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x - - - - - y-----因此x ≈-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2)另一个根可以类似地求出:x y-----x ≈是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方法总结: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满足精确度的实数根的方法:(1)作出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确定方程解的个数;(2)由图象与y =h 的交点的位置确定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利用计算器求方程的实数根.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探究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在运动轨迹中的应用某学校初三年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如图,队员甲正在投篮,球出手时距地面209米,与篮框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篮框距地面3米.(1)建立如下列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问此球能否准确投中?(2)此时,假设对方队员乙在甲面前1米处跳起盖帽拦截,乙的最大摸高为米,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解析:这是一个有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应用题,由条件可得到出手点、最高点(顶点)和篮框的坐标,再由出手点、顶点的坐标可求出函数表达式;判断此球能否准确投中的关键就是判断代表篮框的点是否在抛物线上;判断盖帽拦截能否获得成功,就是比较当x =1时函数y 的值与最大摸高米的大小.解:(1)由条件可得到出手点、最高点和篮框的坐标分别为A (0,209),B (4,4),C (7,3),其中B 是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 (x -h )2+k ,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可得y =-19(x -4)2+4.将点C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左边=3,右边=-19(7-4)2+4=3,左边=右边,即点C在抛物线上.所以此球一定能投中;(2)将x =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y =3.因为>3,所以盖帽能获得成功. 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及技巧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及技巧
通过三视图来还原几何体是许多机械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它
主要是将物体的三个视图分别表示为侧视、正面视图和俯视图,从而
获得物体的整体结构。
还原几何体是建立任何零部件的基础,因此学
会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十分重要,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视图还原几
何体的方法及技巧。
首先,需要根据所提供的三视图,在平面上画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包括侧视图正面视图和俯视图。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几何图形的轴心,将侧视图图形看作中心轴,而正面视图图形和俯视图图形则作为各轴
的切面。
再次,把几何图形的各个边长统称为参数,将其加以记录,
以备后用。
最后,以中轴为旋转轴,将正面视图和俯视图旋转,将它
们的角度根据参数的记录,按照实际角度旋转,即可获得物体的三维
图形,从而完成几何体的还原。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轻松地还原几何体,它不仅能获得物体
的三维图形,还能按照实际角度,对物体进行设计。
当然,三视图还
原几何体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不能精确的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
因此在使用时,应该谨慎考虑,以免出现设计上的错误。
总之,在机械设计中,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常用的一种方式,熟
练掌握这一技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希望以上介绍能为大家在机
械设计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斜二测画法

A.8cm B.6cm C.2(1 3)cmD.2(1 2)cm
.
12
4.一个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斜二侧直观图是等 腰直角三角形A′B′O′,若O′B′=2,那么原△ABO的
面积是( D )
A.1
B. 2
C.2 2
.
D.4 2
13
今天作业
1.已知一个 )
A.上面为棱台,下面为棱柱
B.上面为圆台,下面为棱柱
C.上面为圆台,下面为圆柱
D.上面为棱台,下面为圆柱
.
14
2.下图所示为平面图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则此 平面图形的原图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
C
D 15
3.如图,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 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那么原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
C.相等不平行
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2.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B )
①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对应的角仍然相等;
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相等;
③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平行;
④线段的中点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线段的中点.
.
11
A.1 B.2 C.3 D.4
3.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cm,它是水 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的周长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一、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例1
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
正视图
侧视图
圆锥
· 俯视图
例2、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例3 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正视图 侧视图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技巧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技巧是一门技术,通过查看三个视图,即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以便从这三个图形中重建几何体。
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
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
要用三视图还原几何体,首先要掌握这三种视图的特点:正视图是几何体的正面,侧视图是几何体的侧面,俯视图是几何体的俯视图。
在查看三视图的同时,要注意观察他们的长度、深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几何体属性,如立方体的面、边和角,来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比如,如果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相互垂直的,而且正视图和俯视图都是正方形,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几何体可能是立方体。
最后,要注意观察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比如几何体的每一面是否平行,是否有相互垂
直的面,边和角是否平行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重建几何体。
总之,要想用三视图还原几何体,除了掌握这三种视图的特点外,还要善于利用几何
体的属性和位置关系,以此来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还
原几何体。
三视图复原技巧

三视图复原技巧
三视图还原口诀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
2、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
3、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必须相等。
三视图的相关概念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排列规则是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方,长度与主视图一样,左视图放在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
三视图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从正前方、正上方、正左侧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技巧:
(1)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
(2)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
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
(4)有很多“三视图”的问题,可以看成由长方体(或正方体)切割而截成的,大家可以由长方体或正方体图形来思考用什么线段或截面截成的。
高考中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常用方法

高考中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常用方法作者:梁艳菊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8期三视图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知识点着重考察同学们的想象力和空间几何能力,然而对于高三有部分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去培养和提高,作为高三的数学老师,如何让学生快捷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回几何体呢?因此根据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三视图还原方法的一些个人见解。
高效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把握数学知识的解决方法,才有效的启发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視图的投影形成:如右图,将物体放在三面投影体系中,尽可能使物体的各个面平行或垂直于其中的一个投影面,保持物体不动,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就得到物体的三视图。
第一类题型:棱锥或棱柱例1: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A. B.6 C. D.4解:以长方体为载体:第一步,先看俯视图,左下方没有角,则在长方体中用去掉两个角,如图①所示;第二步,再从正视图来看,左下方没有角,则在图①的基础上,用去掉一个角,同时正视图中右边的直角边中点上有一点,则在长方体上标上一个点A,如图②所示;第三步,最后到侧视图,三角形的顶点在视线的右边上,右上方、右下方没有角,则在图②基础上,用去掉两个角,如图③所示;第四步,把长方体剩下的顶点和标点连起来构成一个三棱锥,如图④所示。
从图中可知PA为最长边,可求得PA=6,故选B此类题型常以长方体或正方体作为载体,根据三视图逐一排除顶点,最后把剩下的点连起来构成空间几何体,再检验该几何体三视图是否符合。
第一步:从俯视图入手;第二步:再到正视图第三步:最后到侧视图.此种方法对于想象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主要多做练习来熟悉就可以灵活应用,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对于一些切割体和组合体的题型就不能解决了。
第二类题型:切割体例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50B.56C.60D.70解:第一步,根据正视图,在长方体中切割出四棱柱ADEN-BCFM,如图(1)第二步:根据侧视图,在长方体中切割出四棱柱CDEF-ABNG,如图(2)第三步:根据俯视图,在长方体中切割出ABP-DCE,如图(3)第四步:观察图(1)(2)(3)的公共点,发现A、B、C、D、E、N为公共点,则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多面体ABCDEN如图(4),反过来检验发现该多面体的三视图满足三视图的要求,从图(4)中容易算出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60,故选C主要的方法技巧是找出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还原后的公共点,把这些点连起来可得到切割体,特别也要审视三视图中的虚线和实线.第三类题型:组合体例3: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矩形,俯视图中曲线部分为半圆,尺寸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B.C. D.解:将视图分为两部分,图(1)和图(2);按“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的原则把图(1)和图(2)分别投影到投影面上,将其还原,可知两个简单几何体分别为三棱柱和半圆柱,再验证还原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否与已知相符,可得如图(3),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可知答案为A。
2021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方法总结例题讲解(四大模型三线交汇得交点)

B. 30+6 5
C. 56+ 12 5
D. 60+12 5
2.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
角形的直角边长为 2,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4 3
(B) 8 3
(C) 4 (D) 8
正视
侧视
俯视
3.已知某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等边三角形,侧视图是直角 三角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等于
cm3 .
cm3
,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2
B.18
C.24
D.30
题型三、两个矩形(有斜线) 几何体三视图有两个矩形,并且矩形有斜线,则该几何体极有 可能是被切割的柱体 方法步骤:1.去掉斜线,还原
2.由斜线找截面
1. 某三棱锥的三视图是三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及对角线,若该三棱锥的体积
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方法总结例题讲解
一、 三视图特点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齐,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左视图一样高,正视图 和俯视图一样长,左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二、常见三视图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棱锥 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四棱锥 矩形+矩形+矩形=四棱柱 矩形+矩形+三角形=三棱柱 矩形+矩形+圆=圆柱 梯形+梯形+四边形(三角形)=台体 小结:两三角为椎体,两矩形为柱体
(单位:cm3 ),表面积是
(单位:
cm2).
2. 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案

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案本节课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起看看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案!欢迎查阅!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案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投影和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它是对上一节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再一次强化,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建立空间概念的基础和训练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视图还原技巧

三视图还原技巧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三视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三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的外观、结构和比例,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
然而,有时候在进行三视图绘制时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对称性较强或者复杂的产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三视图还原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基准线的方式来辅助进行三视图绘制。
基准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产品的主要参考点,从而更好地控制比例和尺寸。
在绘制三视图时,我们可以先确定产品的主要轮廓,然后根据基准线的位置来进行细节的绘制,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产品的对称性和整体性。
其次,对称性是进行三视图绘制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许多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而且对称轴通常是产品的重要参考线。
因此,在进行三视图绘制时,我们可以先确定产品的对称轴,然后根据对称轴来进行细节的绘制。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绘图效率,还可以确保产品在各个视图中的对称性和一致性。
另外,还原技巧可以通过透视图来辅助进行三视图绘制。
透视图是一种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立体感和形态的视图方式,通过透视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的结构和外形。
因此,在进行三视图绘制时,我们可以先通过透视图来观察产品的整体形态,然后再根据不同视角来进行细节的绘制。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产品的外观和结构。
总之,三视图还原技巧对于产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基准线、注重对称性和利用透视图等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三视图绘制工作,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三视图还原技巧,为产品设计工作提供帮助。
三视图还原实物图“五步走”

三视图还原直观图“五步走”石门县第一中学415300陈锦鑫三视图是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等的必修课,三视图也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主要题型就是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相关量。
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由三视图还原为几何体,画出相应的直观图。
本文通过一道例题介绍一种将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的方法。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将该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第一步:根据三视图中三种视图的长与宽,作一个与正视图等长等高,与俯视图等宽的长方体。
例如本例中需要作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B’C’D’,如图。
第二步:根据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对长方体切割。
例如本例中由正视图知道,原几何体只能在三棱柱ADD’-BCC’范围内,因此将三棱柱AA’D’-BB’C’部分截掉,如图。
第三步:根据三视图中的侧视图对剩余几何体切割。
例如本例中由侧视图知道,原几何体只能在四棱锥C’-ABCD范围内,因此将三棱锥D’-ADC’部分截掉,如图。
第四步:根据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对剩余几何体切割。
,同时结合三种视图需要将例如本例中由俯视图知道,原几何体在底面上的投影为BCD三棱锥C’-ABDC部分截掉,得到三棱锥C’-BCD,如图。
第五步:根据三种视图多边形内部的实线或虚线对剩余几何体切割。
例如本例中正视图、俯视图中均有一条虚线,三视图的虚线表示虚线所在的位置有立体图形的轮廓线,只是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看不到。
根据正视图、俯视图中知点E为三棱锥C’-BCD 中BC边的中点,连接ED、EC’,ED、EC’是立体图形的轮廓线,因此我们需要将截掉三棱锥C’-ECD,得到三棱锥C’-BDE即为三视图所对应的实物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去顶点法”处理三视图问题
几何体的三视图从本质上来说,可看成是将一个几何体放在某个对应的长(正)方体中,再分别投影到该长(正)方体的里面、右侧面和下底面后,所形成的三个平面图形(其中,侧视图还要将其向右翻折).因此对于较复杂的三视图还原出对应几何体的问题,可将其放到相应的长(正)方体中进行考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正、侧、俯视图,然后通过排除长(正)方体的顶点——“去顶点法”,可以较快捷地确定原几何体的形状.
例1. (1)如图1—1(1),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
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棱的长度为( ) . A.6√2. B.4√2. C..6. D.4.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2(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全面积为( ).
A.48+12√2.
B.48+24√2.
C.36+12√2.
D. 36+24√2.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3(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各面面积中的最大值为( ). A.16. B.8. C.2√13. D.6.
解:(1)如图1—1(2)所示,作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由正视图知顶点A 、D 应去掉;又由俯视
图知顶点A 1应去掉;再由侧视图知顶点B 、B 1应去掉.由于正视图中含有高的中点且为实线,从而应有棱BB 1的中点E ,这样一来可确定原几何体为D 1—ECC 1.其中,D 1C 1=CC 1=4,
D 1C=4√2,EC=EC=2√5,D 1E=√(4√2)2+4=6,∴ 最长棱的长度为 D 1
E =6,故应选C.
(2)如图1—2(2)所示,作一棱长为6的正方体,由正视图和侧视图知顶点A 1、B 1、C 1、D 1
应去掉;又由俯视图顶点C 应去掉;再由正视图和侧视图知应有上底面的中心O 1.从而可知原几何体为三棱锥O —ABD.其中,AB=AD=6,BD=6√2,OA=OB=OD=√34.从而可求得三棱锥O —ABD 的全面积为48+12√2.应选A.
(3)如图1—3(2).作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由正视图知点A 1、D 1应去掉;由侧视图知点A 、
B 、A 1、B 1应去掉;结合俯视图知所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锥E —DC
C 1,其面积最大的侧面 为三角形DCC 1,易求得其面积为8,应选B.
例2(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2.
B.1.
C. 3
2. D.2. (2).如图2—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8
3. B. 4
3. C.
8√2
3
. D.
4√23
.
1 3 4
2 图1—1(1) 6
4 3 6 4 3
6 3 图1—2(1) 图1—3(1) 图1—1(2) A B C D A 1 B 1 D 1 C 1 A B C D A 1 B 1
D 1 C 1 图1—2(2)
E O A B C D A 1 B 1
D 1 C 1 图1—3(2) × × × × × × × × × × × × × × × E
解:(1)作长、宽、高分别为√3、2、√3的长方体ABCD—A1B1C1D1.由正视图可去掉点B1、C1;由侧视图可去掉点A1、D1;再由俯视图可去掉点B、C. 结合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出几何体为多面体AEDFO1,其中,E、F分别为BC和A1D1的中点,O1为上底面的中心.如图2.—1(1).将多面体AEDFO1分成三棱锥O1—ADE和O1—ADF,
∵V O
1—ADE
=1
3
×1
2
×2×√3×√3=1, V O
1—ADF
=1
3
×1
2
×2×√3×√3
2
=1
2
,
可得其体积为3
2
.故应选C.
(2)作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由侧视图可去掉点A、B;当有点C1时,正视图
中就没有虚对角线,故应去掉点C1.结合正、侧和俯视图可得原几何体为四棱锥D1—
A1B1C D,如图2—(2).∴V D
1—A1B1CD
=1
3
×1
2
AD1×2√2×2=8
3
.故应选A.
例3(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3—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
B.8
3
. C.3. D.4.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3.—2所示.且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3
3
.则正视图中x的值为( ).
A.√3.
B.2 √3.
C.√3
2
. D.2.
解:(1)作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由正视图可去掉点B1、C1;由侧视图(注意,要向右翻折),可去掉点C1、D1、C、D.结合正、侧和俯视图可得原几何体为四棱锥A1—ABEF,2
2
1
2 图3—1
2
1 1 1
x
2
图3—2
侧视图
俯视图
√3
2
正视图
1
1
图2.—1
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图2—2
2
2
2
F O1
C
A
D
图.2—1(1)
B
E
A1 B
1
C1
D1 ×
×
×
×
××
D1
A1 B1
C
D
图.2—2(2)
A B
××
×C
1
其中E 、F 分别为CC 1、DD 1的中点, 如图3—1(1), 易求得其体积为8
3
. 故应选B.
(2)作长、宽、高分别为3、√3、x 的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 由正视图可去掉点B 1、C 1;由俯视图可去掉点D 、D 1、B 、B 1.结合正、侧和俯视图可得原几何体为三棱柱 AEA 1 —FCG ,如图3—2(2). ∵ V AEA 1—FCG =S ∆AEA 1×AD =1
2×2x ×√3=2
3√3 易求得x= 2
3.故应选D.
另外对于一些三视图没有全部给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构造对应的正(长)方体来处理. 例4.(1)在如图4-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
(2,2,0),(1,2,1),(2,2,2),给出编号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面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A.①和②.
B.③和①.
C.④和③.
D.④和②. (2)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7,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6的线段,
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b 的最大值为( ).
A.2√2.
B. 2√3.
C.4.
D. 2√5.
解:(1)如图4—1(1)所示,作一正方体并建立对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作出题中对应的点,
则易知应选D.
(2)由三视图与长方体的对应关系,可将长度为√7的线段看成是某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其三视图可看成长方体对应的三个面的面对角线.设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 、y 、z ,
不失一般性可得{x 2+y 2+z 2=7,
x 2+z 2=6, a +b =√x 2+y 2+√y 2+z 2,
∴ a+b=√x 2+y 2+√y 2+z 2≤√2√(x 2+y 2)+(y 2+z 2)=√2×√8=4.故应选C.
综上所述,处理与三视图有关的问题时,要用好其对应的长(正)方体这个模型,同时要注意三视图中各线段的虚实对几何体还原的影响.只要熟练、准确地掌握了上述方法,处理此类问题就会得心应手了.
图4—1
图4—1(1) z x
y A 1
A
B E 图3—1(1)
F C
D B 1
C
1 D 1 A
B A 1 G F
D 图1.2—5
E B 1
C
C 1
D 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