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5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5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1:在△ABC中,∠A=90°,∠B=2∠C,则∠C的度数为()A.30°B.45°C.60°D.30°或60°解:∵在△ABC中,∠A=90°,∠B=2∠C,∴2∠C+∠C=90°,∴∠C=30°,故选:A.练习:在Rt△ABC中,∠C=90°,∠A﹣∠B=50°,则∠A的度数为()A.80°B.70°C.60°D.50°解:∵∠C=90°,∴∠A+∠B=90°,∵∠A﹣∠B=50°,∴2∠A=140°,∴∠A=70°,故选:B.作业: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是另一个锐角∠B的3倍,那么∠B的度数是()A.22.5°B.45°C.67.5°D.135°解:设∠B=x°,则∠A=3x°,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90°,∴x+3x=90,解得x=22.5,∴∠B=22.5°,故选:A.例2: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⑤∠A=2∠B=3∠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①因为∠A+∠B=∠C,则2∠C=180°,∠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②因为∠A:∠B:∠C=1:2:3,设∠A=x,则x+2x+3x=180,x=30°,∠C=30°×3=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③因为∠A=90°﹣∠B,所以∠A+∠B=90°,则∠C=180°﹣90°=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④因为∠A=∠B=∠C,所以∠A+∠B+∠C=∠C+∠C+∠C=180°,则∠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⑤因为3∠C=2∠B=∠A,∠A+∠B+∠C=∠A+∠A+∠A=180°,∠A=,所以△ABC为钝角三角形.所以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C.练习: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90°,③∠A=∠B=2∠C,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①由∠A+∠B+∠C=180°,∠A=∠B﹣∠C得到:2∠B=180°,则∠B=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②∠A﹣∠B=90°得到:∠A>90°,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③由∠A+∠B+∠C=180°,∠A=∠B=2∠C得到:5∠C=180°,则∠C=36°,则∠A =∠B=72°<90°,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④由∠A+∠B+∠C=180°,∠A=∠B=∠C得到:∠C=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是直角三角形的是①④,共2个.故选:B.作业:2. 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2∠B=3∠C;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①∠A+∠B=∠C,是直角三角形;②∠A:∠B:∠C=1:2:3,是直角三角形;③∠A=2∠B=3∠C,则设∠A=x,∠B=,∠C=,则x++=180°,解得x=,∴∠A=,,,∴△ABC不是直角三角形;④∠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2个,故选:B.例3:在Rt△ABC中,斜边AB=3,则AB2+BC2+CA2=.解:∵△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AC2+BC2=AB2,又AB=3,∴AC2+BC2=AB2=9,则AB2+BC2+CA2=AB2+(BC2+CA2)=9+9=18.故答案为:18练习:如图所示,在△ABC中,∠ABC=90°,分别以AB、BC、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25、400、S,则S为()A.175B.600C.25D.625解: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则S=25+400=625,故选:D.作业:3. 已知△ABC中∠C=90°,c为斜边,a、b为直角边,若a+b=17cm,c=13cm,则△ABC的面积为()A.15cm2B.30cm2C.45cm2D.60cm2解:∵a+b=17,∴(a+b)2=289,∴2ab=289﹣(a2+b2)=289﹣c2=289﹣169=120∴ab=30,故选:B.例4:如图,一块铁皮(图中阴影部分),测得AB=3,BC=4,CD=12,AD=13,∠B=9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如图,连接AC.∵△ABC中,∠B=90°,AB=3,BC=4,∴AC==5.∵CD=12,AD=13,AC=5,∴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阴影=S△ACD﹣S△ABC=×5×12﹣×3×4=30﹣6=24.练习:如图,在Rt△ABD中,∠ABD=90°,AD=10,AB=8.在其右侧的同一个平面内作△BCD,使BC=8,CD=2.求证:AB∥DC.证明:∵在Rt△ABD中,∠ABD=90°,AD=10,AB=8,∴BD===6,∵BC=8,CD=2,∴62+(2)2=82,∴△BDC是直角三角形,∴∠BDC=90°,∴∠ABD=∠BDC,∴AB∥DC.作业:4.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DC中,∠A=90°,AB=9,AC=12,BD=8,CD=17.(1)连接BC,求BC的长;(2)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A=90°,∴BC===15;(2)△B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C2=152=225,BD2=82=64,CD2=172=289,∴BC2+BD2=CD2=289,∴△BCD是直角三角形.例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为网格的交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B边上的高.解:(1)△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由图可知,,BC=,AB==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2)设AB边上的高为h,由(1)知,,BC=,AB=5,△ABC是直角三角形,∴=,即=h,解得,h=2,即AB边上的高为2.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1)连接AC,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2)求△ACD中AD边上的高.解:(1)证明:连接AC,在Rt△ABC中,AC2=AB2+BC2=32+42=25,∴AC=5,∵CD=12,AD=13,∴AC2+CD2=AD2,∴∠ACD=90°,∴△ACD是直角三角形;(2)解:过点C作CH⊥AD于点H,则S△ACD=AD×CH=AC×CD,∴×13×CH=×5×12,∴CH=.作业: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为格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BC边上的高.解:(1)结论:△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C2=12+82=65,AC2=22+32=13,AB2=62+42=52,∴AC2+AB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2)设BC边上的高为h.则有•AC•AB=•BC•h,∵AC=,AB=2,BC=,∴h=.例6:写出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该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解:“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写成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该逆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练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解:∵原命题的条件为:两直线平行,结论为:内错角相等,∴其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作业:6.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它的逆命题是,该逆命题是命题.(“真”、“假”).解: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答案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真.。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一)一、问题引入: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二、基础训练:1. 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三、例题展示: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课堂检测:1. 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 B . BF=CE; C. AE∥DF; D. AE=DF.2.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 △ABC中,AB=AC, 且BD=BC=AD,求∠A的度数.5. 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CE,G 是垂足,求证:(1)G是CE中点.(2)∠B=2∠BCE.1.1 等腰三角形(二)一、问题引入:1.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相等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的角平分线相等吗?怎样证明.已知:求证:证明:得出定理: .问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呢?还有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证明二、基础训练;1. 请同学们阅读P6的问题(1).(2),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 .三、例题展示: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AC.AB 上的点,BD 与CE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四、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直角△ABC 中,角C 为45度,AD 垂直于BC,DE 垂直于AB,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0, D.E 是BC上两点,且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AD=BD,AE=CE,猜想△ADE是三角形.3.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与点O,若AB=12,AC=18,BC=24,则△ABC的周长为()A.30B.36C.39D.424. 在△ABC中,AB=AC, ∠A=360,BD.CE是三角形的平分线且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下午14:00时,一条船从处出发,以28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6:00时,轮船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280,从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560,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1.1 等腰三角形(三)一、问题引入:1. 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2. 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试着证明你的结论.得出定理: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基础训练: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板,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根据操作,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得出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三、例题展示: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2. 判断:(1)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证明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课堂检测1.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150,腰长为20,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是.2. 在Rt△ABC中,∠ACB=900,∠A =300,CD⊥AB,BD=1,则AB= .3. 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4. 如图,在Rt△ABC中,∠C=900,沿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的中点D处,则∠A= .5. 在Rt△ABC中,∠C=300,AD⊥BC,你能看出BD与BC的大小关系吗?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BD⊥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求AB的长.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一、问题引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二、基础训练:议一议: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并与同伴交流.三、例题展示:例: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延长线于F.E求证:(1)∠EAD=∠EDA ;(2)DF ∥AC(3)∠EAC=∠B四、课堂检测:1. 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PA=PB ,则点P 在 上.2. 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则∠ADC= .3. △ABC 中,∠A=500,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则∠DBC 的度数 .4. △ABC 中,DE.FG 分别是边AB.AC 垂直平分线,则∠B ∠BAE ,∠C ∠GAF ,若∠BAC=1260,则∠EAG= .5. 如图,△ABC 中,AB=AC=17,BC=16,DE 垂直平分AB ,则△BCD 的周长是 .6. 有特大城市A 及两个小城市B.C ,这三个城市共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得该厂到B.C 两城市的距离相等,且使A 市到厂的管线最短,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第1题 第4题 第5题中考真题:已知:如图,DE是△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一、问题引入:1. 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一定在上.2. 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3. 在△ABC中,AB=AC,∠B=5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则∠NBC= .4. 已知线段AB,请你用尺规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A B二、基础训练:1.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否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相等?上面的问题如何证明?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三、例题展示:(1)如图,在△ABC中,∠A=400,O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OCB 的度数;(2)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700,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的度数;(3)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锐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 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证明;(4)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钝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是否还存在同样的规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 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一定是()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2. 已知△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 等腰Rt△ABC中,AB=AC,BC=a,其斜边上的中线与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点O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是.4. 已知线段a.b,求作以a为底,以b为高的等腰三角形.a b中考真题: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0, ∠BAC=60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试探究图中相等的线段.1.4角平分线(一)一、提出问题:1. 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问题1: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证明它吗?定理归纳:问题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它?定理归纳:二、基础训练:用尺规怎样做已知角的平分线呢?并对自己的做法加以证明.三、例题解释:例: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90°,EF⊥AC,交BC于点D,垂足为F,DE=DC,求证:BE=CF.四、课堂检测1. OM平分∠BOA,P是OM上的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2、如图所示,AD平分∠BAC,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EG≌△AFG B:△AED≌△AFD C:△DEG≌△DFG D:△BDE≌△CDFFEDC BA3. △ABC中, ∠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连结AO,若∠OBC=25°,∠OCB=30°,则∠OAC=_____________°4. 与相交的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A:一条直线上B:一条射线上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D:以上都不对5. ∠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2CM,则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6. 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若BC=16,BD=10,则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7. 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中考真题:如图,梯形ABCD,ABCD,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CE⊥AG于E,CF⊥AB于F,(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2)选择(1)中你所写的一组相等的线段,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1.4 角平分线(二)基础训练:1. 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交于P,求证:P点在∠BAC的平分线上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引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若设这一点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m,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 .2. 已知:△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交于P,若P到边AB的距离为3cm,△ABC的周长为18cm,则△ABC的面积为.3.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不能确定三、例题展示:例:△ABC中,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 (1)已知:CD=4cm,求AC长(2)求证:AB=AC+CD四、课堂检测:1.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2. △ABC中,∠C=90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21cm,BD:DC=4:3,则D 到AB的距离为.3. Rt△ABC中,AB=AC,BD平分∠ABC,DE⊥BC于E,AB=8cm,则DE+DC= cm.4. △ABC中,∠ABC和∠BCA的平分线交于O,则∠BAO和∠CAO的大小关系为.5.Rt△ABC中,∠C=900,BD平分∠ABC,CD=n,AB=m,则△ABD的面积是.6. 已知:OP 是∠MON 内的一条射线,AC ⊥OM ,AD ⊥ON ,BE ⊥OM ,BF ⊥ON ,垂足分别为C.D.E.F ,且AC=AD 求证:BE=BF中考真题:三条公路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今要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建一果品批发市场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试找出批发市场的位置.第一章 单 元 检 测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 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 的长为 米.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3. 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或 .4.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条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5. 如图,一个顶角为40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21_________ ;6. 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是中线,∠B =70°,BC =15cm ,则∠BAC = ,∠DAC = ,BD = cm ;第18题图C B A 第1题 第5题7. 已知,如图,O 是△ABC 的∠ABC.∠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 ∥AB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若BC = 10,则△ODE 的周长为 .8. 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BCD 的度数是 .9.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若DC=7,则D 到AB 的距离是 .10. 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的长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B.60°C.120°D.150°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3. 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 △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 A.21a B.23a C.23a D.3a 5. 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三、解答题(每题12分)1. 如图,AD ⊥CD ,AB=10,BC=20,∠A=∠C=30°.求:(1)∠ABC 的度数(2)AD 和CD 的长.2.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120°.(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 与BM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证明题(每题10分)1.已知:如图,CE ⊥AB ,BF ⊥AC ,CE 与BF 相交于D ,且BD=CD.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2.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 CE = CD .求证:BD = DE .五、(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示,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最新北师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性质SSS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在△ABC中,若AB=AC,则∠B=∠C条件:边相等,即AB=AC结论:角相等,即∠B=∠C推论等腰三角形在△ABC,A条件:等腰三角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线合一B=AC,AD⊥BC,则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平分∠BAC形中一直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解读【要点提示】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在△ABC中,若∠B=∠C则AC=BC条件:角相等,即∠B=∠C结论:边相等,即AB=AC解读【注意】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知识点5 反证法概念证明的一般步骤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正确解读【要点提示】(1)当一个命题涉及“一定”“至少”“至多”“无限”“唯一”等情况时,由于结论的反面简单明确,常常用反证法来证明(2)“推理”必须顺着假设的思路进行,即把假设当作已知条件,“得出矛盾”是指推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不小于0非正数<===>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 span=""></bc, <>※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span=""></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a=b <===> a-b=0a a-b<0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知识】1、全等三角形(1)定义: 能够完全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 相等。
(3)判定:“SAS ”、 、 、 、 。
三边 :边边边(SSS ) 两边: 边角边(SAS )一边 边角边(ASA ) 角角边(AAS )※※注:SSA,AAA 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注意: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2、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 互相重合。
(3)判定:①定义②“ ”3、等边三角形(1) 定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①三角都等于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①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 是等边三角形。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叫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6、直角三角形(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斜边、直角边”或“HL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理的作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巩固训练】1、△ABC 中,∠A ∶∠B ∶∠C=1∶2∶3,最小边BC=4 cm ,最长边AB 的长是( ) A.5 cm B.6 cm C.5 cmD.8 cm2、△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B. 40°C. 70°D. 110°3、△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A.21a B.23a C.23a D.3a 4、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 )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的交点 D.三边中垂线的交点5、如左下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CAB=60°,AD 平分∠CAB ,点D 到AB 的距离DE=3.8cm ,则线段BC 的长为( )A 、3.8cmB 、7.6cmC 、11.4cmD 、11.2cmy6、如右上图,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12∠+∠的度数是( )A .045B .055C .060D .0757、如左下图,123,,l l l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8、如右上图,已知ABC △中,45ABC ∠=,4AC =,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H 的长度为( ) A .6B .4C .23D .59、(2012随州)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_______________。
19-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3-4教学课件(3课时)
几何语言描述:
如图, ∵PA=PB(已知),
A
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提示:这个结论是经常用来证明点在直线上(或直线
经过某一点)的根据之一.
例1 已知:如图 ,在 △ABC 中,AB = AC,O 是 △ABC 内一点,且 OB = OC.
求证:直线 AO 垂直平分线段BC. 证明:∵AB=AC, ∴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 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同理,点O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 AO 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两 点确定一条直线).
1.如图,已知AB是线段CD的 垂直平分线,E是AB上的一 点,如果EC=7 cm,那么ED=
变式2:若把∠BAC=∠EDF,改为 AC=DF,△ABC与△DEF全等吗?请 B 说明思路.
变式3:请你把例题中的∠BAC=∠EDF 改为另一个适当条件,使△ABC与 △DEF仍能全等,并给出证明.
E
A
PC D
QF
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 吗?
在△ABC中,AB= 2AC 4 2 . ∵AC=AE,∴BE= 4 2 4 .
∵ CD=DE,BE=DE,
∴CD= 4 2 4 (cm).
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 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三__条__边__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实际作图时,只 需作出两个角的平分线,第三个角的平分线必过这两条角 平分线的交点. 3.利用面积法求距离的方法: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 个顶点的连线,把原三角形分割成了三个小三角形,利用小 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是求角平分线交 点到三边距离的常用方法.
初二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
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四、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解析版)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一、选择题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非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2.下面命题不正确的是()A.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6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两个外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一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D.两个内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 B.a=﹣1 C.a=1 D.a=24.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个内角都小于60°C.有一个内角大于60°D.每个内角都大于60°5.如图,在△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ED并延长到点F,使DF=DE,连接FC,若∠B=70°,则∠F 的度数是()A.40 B.70 C.50 D.45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70°方向的M处,它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40°的N处,则N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A.40海里B.60海里C.70海里D.80海里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E在BC边上,∠ABD=∠DAE=∠EAC=36°,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9.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10.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三、解答题11.证明题: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PB≠∠APC,求证:PB≠PC.1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高,AM是△ABC外角∠CAE的平分线.(1)用尺规作图方法,作∠ADC的平分线D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设DN与AM交于点F,判断△ADF的形状.(只写结果)13.已知∠AOB及其内部一点P,试讨论以下问题的解答:(1)如图①,若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我们可以过P点作直线垂直于角平分线,分别交OA、OB于点C、D,则可以得到△O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如图②),你能过P点作直线,分别交OA、OB于点C、D,得到△OCD是等腰三角形,且CD是底边吗?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并简要说明画法.(2)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如图③),我们可以过P点作PQ∥OA,并作∠QPR=∠AOB,直线PR分别交OA、OB于点C、D,则可以得到△OCD是以O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请你说明这样作的理由.(3)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请你利用在(2)中学到的方法,在图④中过P点作直线分别交OA、OB于点C、D,使得△OCD是等腰三角形,且OD是底边.保留画图的痕迹,不用写出画法.《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为()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非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1:2,可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x,x,2x,然后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得方程:x+x+2x=18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1:2,∴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x,x,2x,∴x+x+2x=180°,解得:x=45°,∴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45°,45°,90°.∴这个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1:2,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x,x,2x,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下面命题不正确的是()A.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6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两个外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一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D.两个内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认真阅读各选项,结合各选项提供的已知条件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解答】解:A、第三个角180°﹣50°﹣65°=65°,有两等角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B、外角相等,则对应的内角也相等,有两等角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相等,可知,另外的两内角也相等,有两等角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正确;D、两个内角不相等的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找出各选项的正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 B.a=﹣1 C.a=1 D.a=2【考点】反证法.【分析】根据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解答】解: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可以是:a=﹣2,∵(﹣2)2>1,但是a=﹣2<1,∴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举例法证明一个命题错误,要说明数学命题的错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这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4.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个内角都小于60°C.有一个内角大于60°D.每个内角都大于60°【考点】反证法.【专题】证明题.【分析】此题要运用反证法,由题意先假设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小于60°成立.然后推出不成立.得出选项.【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a,b,c.假设,a<60°,b<60°,c<60°,则a+b+c<60°+60°+60°,即,a+b+c<180°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证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由已知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假设都小于60°进行论证.5.如图,在△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ED并延长到点F,使DF=DE,连接FC,若∠B=70°,则∠F 的度数是()A.40 B.70 C.50 D.4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题意可得EB=ED,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易得∠B=∠EDB=∠ACB,即可得EF∥AC,又由AE=BE,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BD=CD,然后利用SAS即可证得△EBD≌△CFD,即可得∠F=∠BED.【解答】解:∵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EB=ED,∴∠EDB=∠B=70°,∴∠BED=180°﹣∠B=∠BDE=40°,∵AB=AC,∴∠ACB=∠B,∴∠EDB=∠ACB,∴EF∥AC,∵E是AB的中点,即BE=AE,∴BD=CD,在△EBD和△FCD中,,∴△EBD≌△FCD(SAS),∴∠F=∠BED=4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理解题意.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解答】解:如上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70°方向的M处,它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40°的N处,则N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A.40海里B.60海里C.70海里D.80海里【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方向角;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即可求得∠M=70°,∠N=40°,则在△MNP中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得∠NPM的度数,证明三角形MNP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解.【解答】解:MN=2×40=80(海里),∵∠M=70°,∠N=40°,∴∠NPM=180°﹣∠M﹣∠N=180°﹣70°﹣40°=70°,∴∠NPM=∠M,∴NP=MN=80(海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理解方向角的定义是关键.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E在BC边上,∠ABD=∠DAE=∠EAC=36°,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在△ABC中,AB=AC,点D、E在BC边上,∠ABD=∠DAE=∠EAC=36°,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求得各角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AB=AC,∠ABD=36°,即△ABC是等腰三角形,∴∠C=∠B=36°,∴∠BAC=108°,∵∠DAE=∠EAC=36°,∴∠BAD=36°,∴∠BAD=∠B=36°,∠EAC=∠C=36°,∴△ABD,△ACE是等腰三角形,∴∠ADE=∠AED=∠DAC=∠BAE=72°,∴△ADE,△ABE,△ACD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9.【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DBO=∠CBO,∠ECO=∠BCO,∵DE∥BC,∴∠DOB=∠CBO,∠EOC=∠BCO,∴∠DBO=∠DOB,∠ECO=∠EOC,∴OD=BD,OE=CE,∵AB=5,AC=4,∴△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10.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②③④.①∠BAD=∠ACD;②∠BAD=∠CAD;③AB+BD=AC+CD;④AB﹣BD=AC﹣C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可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来判断①②是否正确;③④要通过作等腰三角形来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解答】解:应添加的条件是②③④;证明:②当∠BAD=∠CAD时,∵AD是∠BAC的平分线,且AD是BC边上的高;则△ABD≌△ACD,∴△BAC是等腰三角形;③延长DB至E,使BE=AB;延长DC至F,使CF=AC;连接AE、AF;∵AB+BD=CD+AC,∴DE=DF,又AD⊥BC;∴△AEF是等腰三角形;∴∠E=∠F;∵AB=BE,∴∠ABC=2∠E;同理,得∠ACB=2∠F;∴∠ABC=∠ACB,即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④△ABC中,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B2﹣BD2=AC2﹣CD2,即(AB+BD)(AB﹣BD)=(AC+CD)(AC﹣CD);∵AB﹣BD=AC﹣CD①,∴AB+BD=AC+CD②;∴①+②得:,2AB=2AC;∴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②③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的难点是结论③的证明,能够正确的构建出等腰三角形是解答③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证明题: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PB≠∠APC,求证:PB≠PC.【考点】反证法.【专题】证明题.【分析】运用反证法进行求解:(1)假设结论PB≠PC不成立,PB=PC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与已知相矛盾.(3)得到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答】证明:假设PB≠PC不成立,则PB=PC;∵在△ABP和△ACP中,,∴△ABP≌△ACP,∴∠APB=∠APC;与∠APB≠∠APC相矛盾.因而PB=PC不成立,则PB≠PC.【点评】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1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高,AM是△ABC外角∠CAE的平分线.(1)用尺规作图方法,作∠ADC的平分线D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设DN与AM交于点F,判断△ADF的形状.(只写结果)【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以D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D于G,交DC于H,分别以G、H为圆心,以大于GH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N,作射线DN,交AM 于F.(2)求出∠BAD=∠CAD,求出∠FAD=×180°=90°,求出∠CDF=∠AFD=∠ADF,推出AD=A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ADF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是:∵AB=AC,AD⊥BC,∴∠BAD=∠CAD,∵AF平分∠EAC,∴∠EAF=∠FAC,∵∠FAD=∠FAC+∠DAC=∠EAC+∠BAC=×180°=90°,即△ADF是直角三角形,∵AB=AC,∴∠B=∠ACB,∵∠EAC=2∠EAF=∠B+∠ACB,∴∠EAF=∠B,∴AF∥BC,∴∠AFD=∠FDC,∵DF平分∠ADC,∴∠ADF=∠FDC=∠AFD,∴AD=AF,即直角三角形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也适中.13.已知∠AOB及其内部一点P,试讨论以下问题的解答:(1)如图①,若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我们可以过P点作直线垂直于角平分线,分别交OA、OB于点C、D,则可以得到△O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如图②),你能过P点作直线,分别交OA、OB于点C、D,得到△OCD是等腰三角形,且CD是底边吗?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并简要说明画法.(2)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如图③),我们可以过P点作PQ∥OA,并作∠QPR=∠AOB,直线PR分别交OA、OB于点C、D,则可以得到△OCD是以O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请你说明这样作的理由.(3)若点P不在∠AOB的平分线上,请你利用在(2)中学到的方法,在图④中过P点作直线分别交OA、OB于点C、D,使得△OCD是等腰三角形,且OD是底边.保留画图的痕迹,不用写出画法.【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作∠AOB的平分线,过P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分别交角的两边OA、OB于点C、D,则△O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2)根据PQ∥OA,得出∠QPR=∠OCD,进而得出OD=CD,即可得出答案;(3)作QP∥DO,再作∠ODR=∠O,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能.画法:作∠AOB的平分线,过P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分别交角的两边OA、OB 于点C、D,则△O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如图①.(2)∵PQ∥OA,∴∠QPR=∠OCD,又∵∠QPR=∠AOB,∴∠OCD=∠AOB.∴OD=CD.即△OCD是以O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3)如图②.【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作角平分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HL。
例: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底角的平分线长度均相等。
4、有两个角相等或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50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例: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例:如图,在ABA 1中,∠B=20º,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 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A n的度数为。
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º.3、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或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M C B A 例:如图1,已知:∠MON=30º,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6B 6A 7的边长为 .图1 图2例:如图2,在等边△ABC 中,D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BD ,将△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º,得到△BAE ,连接ED ,若BC=10,BD=9,则△AED 的周长是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A.①B.②C.③D.①和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图2,AB⊥C D,△AB D、△B CE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C D=8cm,BE=3c m,那么A C长为().A.4c m B.5c m C.8c m D.34c m4.如图3,在等边ABC 的度数是().,中,D E分别是B C A C上的点,且,B D CE,A D与BE相交于点P,则12450B.55C.60D.75A.0005.如图4,在ABC中,A B=A C,A 36ABC ACB,B D和CE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在图4中,等腰三角形(不再添加线段和字母)的个数为().A.9个B.8个C.7个D.6个,l,l6.如图5,l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123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C.3处D.4处7.如图 6,A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 A C 和△EB C 都是等边三角形,AE 、B D 分别与 C D 、CE 交于点 M 、N ,有如下结论:①△AC E ≌△D C B ;② C M =C N ;③ A C =D N.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3 个B .2 个C . 1 个D .0 个8.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 、B 的距离,先在 AB 的垂线 BF 上取两点 C ,D ,使 C D=B C ,再作出 BFABC ED C ≌ ,得 ED =A B. 因此,的垂线 DE ,使 A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 7),可以证明 ABC ED C ≌测得 DE 的长就是 A B 的长,在这里判定 的条件是( ). A .AS AB .S ASC .SSSD .H L9.如图 8,将长方形 A B C D 沿对角线 B D 翻折,点 C 落在点 E 的位置,BE 交 A D 于点 F. BDF 求证:重叠部分(即 )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 A B C D 是长方形,∴A D ∥B CBDE 又∵ 与 BD C 关于 B D 对称, 2 3. ∴ B D F 是等腰三角形.∴ 请思考:以上证明过程中,涂黑部分正确的应该依次是以下四项中的哪两项?().1 2 ;②1 3;③3 4;④BDC BDE ① A .①③B .②③C .②①D .③④10.如图9,已知线段a,h作等腰△AB C,使AB=A C,且BC=a,B C边上的高A D=h.张红的作法是:(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 N,M N与BC相交于点D;(3)在直线M N上截取线段h;(4)连结AB,AC,则△AB C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上述作法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的一步你认为是().A.(1)B.(2)C.(3)D.(4)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10,已知,在△A B C和△D C B中,A C=D B,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 B C≌△D C B,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2.如图11,在Rt AB C中,BA C90,,AB A C,分别过点B C作经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段B D,C E,若B D=3厘米,CE=4厘米,则DE的长为_______.3.如图12,P,Q是△A B C的边B C上的两点,且BP=P Q=Q C=A P=A Q,则∠A B C等于_________度.4.如图13,在等腰ABC中,A B=27,A B的垂直平分线交A B于点D,交AC于点E ,若BCE的周长为50,则底边BC的长为_________.ABC中,A B=A C,A B的垂直平分线与A 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0 5.在底角B的大小为________.6.在《证明二》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定理,例如:①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⑤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在上述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7.如图14,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 C=5c m,B C=10c m,将△A B C 折叠,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则C D 的长为________.8.如图15,在ABC中,A B=A C ,A 120 ,D 是BC 上任意一点,分别做D E⊥A B 于E,DF⊥A C于F,如果BC=20cm,那么DE+D F= _______cm.9.如图16,在Rt△ABC中,∠C=90°,∠B=15°,D E是AB的中垂线,垂足为D,交BCE于点,若BE 4,则AC_______ .10.如图17,有一块边长为24m 的长方形绿地,在绿地旁边B 处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 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颖想在A 处立一个标牌“少走_____步,踏之何忍?”但小颖不知在“_____”处应填什么数字,请你帮助她填上好吗?(假设两步为1米)?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48分)ABC 中,ACB 90,C D 是A B 边上的高,A 301.(7 分)如图18,在.求证:A B= 4BD.0 02.(7分)如图19,在ABC900中,C ,A C=B C,A D平分CAB交B C于点D,DE⊥A B于点E,若A B=6c m.你能否求出BDE的周长?若能,请求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10分)如图20,D、E分别为△AB C的边AB、AC上的点,BE与C D相交于O点.现有四个条件:①AB=AC;②OB=O C;③∠ABE=∠ACD;④BE=C D.(1)请你选出两个条件作为题设,余下的两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的条件是和,命题的结论是和(均填序号).(2)证明你写出的命题.已知:求证:证明:4.(8分)如图21,在ABC中,A 900,AB=A C,AB C的平分线B D交A C于D,CE⊥B D的延1BD2长线于点E.求证:CE.ABC中,C 900.5.(8分)如图22,在(1)用圆规和直尺在A 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 B、B 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6.(8分)如图23,AOB90,O M平分A O 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 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 A、O B相交于点C、D,问PC与P 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四、拓广探索(本大题12分)ABC如图24,在中,A B=A C,A B的垂直平分线交A B于点N,交B C的延长线于点M,若A400.(1)求N M B 的度数;(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 M B的度数;(3)你发现有什么样的规律性,试证明之;(4)若将(1)中的A改为钝角,你对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是否需要加以修改?答案: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1.C;2.B;3.D.点拨:B C=BE=3c m,A B=B D=5c m;ABD≌BCE;4.C.点拨:利用5.B;6.D.点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处均满足条件;7.B.点拨:①②正确;8.A;9.C;10.C.点拨:在直线M N上截取线段h,带有随意性,与作图语言的准确性不相符.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1.答案不惟一.如ACB DBC;ABD≌CAE;2.7厘米.点拨:利用3.30;BE CE AC AB 27 ,可得 B C 50 27 23;4.23.点拨:由 5.7020 .点拨;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B 70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B 20 ;或 ;当 0 0 0 06.①、③、④、⑤.点拨: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所以②不存在逆定理;15cm C D x B D AD 10 x Rt ACD (10 x)x 5 ,解得 7. . 点拨:设 ,则易证得 .在 中, 2 2 2 4 15 x .4 1 18.10.点拨: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D E DF BD C D BC . 0 22Rt AEC 中,AEC 309.2 . 点拨:在,由 AE=BE= 4,则得 A C=2; 0 10.16.点拨:AB=26 米,A C+B C =34 米,故少走 8 米,即 16 步. 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 1.∵ACB 90,A 300 ,∴AB=2BC ,B 60.0 0又∵C D ⊥A B ,∴DCB 30,∴B C=2B D.∴AB= 2BC= 4B D.2.根据题意能求出BDE的周长.C 900 ,DEA 90,又∵A D 平分C A B∵ 在 ,∴DE=D C.Rt AD C Rt A D E 和 Rt AD C Rt A D E≌ (HL ). 中,DE=D C ,A D =A D ,∴ ∴A C=A E ,又∵A C =B C ,∴AE=B C.BDE DE DB EB BC EB AE EB AB ∴ 的周长 . BDE ∵A B=6c m ,∴ 3.(1)①,③;②,④.的周长=6cm. (2)已知:D 、E 分别为△ABC 的边 AB 、AC 上的点,BE 与 C D 相交于 O 点,且AB =AC ,∠ABE =∠AC D. 求证:OB =O C ,BE =C D.证明:∵ A B=A C ,∠ ABE =∠ AC D ,∠ A=∠A ,∴△ A B E ≌△ A C D (AS A ).∴BE=C D. 又∵ABC ACB ,∴BC D AC BAC D AB C ABE CBEBOC ∴ 是等腰三角形,∴OB =O C. 4.延长 CE 、B A 相交于点 F.EBF F 90,ACF F 900 ,∴ EBFACF .∵ 0 在 RtABD Rt ACF 中,∵DBA ACF和,A B=A C ,ABD Rt ACF ≌ B D CF.∴ Rt (AS A ). ∴ 在 Rt BCE Rt BFE 中,∵BE=BE ,EBC EBF和,BCE Rt BFE≌ (ASA ).∴ Rt 1 12 EF ∴CE . ∴CE C F B D .25.(1)图略. 点拨:作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 (2)连结 BP.∵点 P 到 A B 、B C 的距离相等, ∴BP 是ABC的平分线,∴ABP PBC .又∵点 P 在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上,∴P A=PB ,∴A ABP.1 A ABP PB C 90 30 ∴ 0 0 . 36.过点 P 作 PE ⊥O A 于点 E ,PF ⊥O B 于点 F. ∵O M 平分AOB,点 P 在 O M 上,∴PE=PF.又∵A OB 9090 ,∴ EPF .0 0 ∴EPF CP D,∴EPC FPDRt PCE Rt PDF .∴ ≌ (AS A ),∴PC=P D.四、拓广探索1 1 B ACB 180 1804070 (1)∵A B=A C ,∴ .∴ BA 0.0 00 22N M B 90B 90 70 20 ∴ . 0 0 0 0 (2)解法同(1).同理可得, (3)规律:NM BN M B 35.的度数等于顶角A 度数的一半.1 证明:设A .∵A B=A C ,∴B C180 .0 ,∴ B21 1 BN M 900 ,∴N MB 90 B 90 180 . ∵ 0 0 0 22N M B的度数等于顶角 A 度数的一半.即A (4)将(1)中的 改为钝角,这个规律不需要修改.仍有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或底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BE CE AC AB 27 ,可得 B C 50 27 23;4.23.点拨:由 5.7020 .点拨;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B 70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B 20 ;或 ;当 0 0 0 06.①、③、④、⑤.点拨: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所以②不存在逆定理;15cm C D x B D AD 10 x Rt ACD (10 x)x 5 ,解得 7. . 点拨:设 ,则易证得 .在 中, 2 2 2 4 15 x .4 1 18.10.点拨: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D E DF BD C D BC . 0 22Rt AEC 中,AEC 309.2 . 点拨:在,由 AE=BE= 4,则得 A C=2; 0 10.16.点拨:AB=26 米,A C+B C =34 米,故少走 8 米,即 16 步. 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 1.∵ACB 90,A 300 ,∴AB=2BC ,B 60.0 0又∵C D ⊥A B ,∴DCB 30,∴B C=2B D.∴AB= 2BC= 4B D.2.根据题意能求出BDE的周长.C 900 ,DEA 90,又∵A D 平分C A B∵ 在 ,∴DE=D C.Rt AD C Rt A D E 和 Rt AD C Rt A D E≌ (HL ). 中,DE=D C ,A D =A D ,∴ ∴A C=A E ,又∵A C =B C ,∴AE=B C.BDE DE DB EB BC EB AE EB AB ∴ 的周长 . BDE ∵A B=6c m ,∴ 3.(1)①,③;②,④.的周长=6cm. (2)已知:D 、E 分别为△ABC 的边 AB 、AC 上的点,BE 与 C D 相交于 O 点,且AB =AC ,∠ABE =∠AC D. 求证:OB =O C ,BE =C D.证明:∵ A B=A C ,∠ ABE =∠ AC D ,∠ A=∠A ,∴△ A B E ≌△ A C D (AS A ).∴BE=C D. 又∵ABC ACB ,∴BC D AC BAC D AB C ABE CBEBOC ∴ 是等腰三角形,∴OB =O C. 4.延长 CE 、B A 相交于点 F.和,A B=A C ,ABD Rt ACF ≌ B D CF.∴ Rt (AS A ). ∴ 在 Rt BCE Rt BFE 中,∵BE=BE ,EBC EBF和,BCE Rt BFE≌ (ASA ).∴ Rt 1 12 EF ∴CE . ∴CE C F B D .25.(1)图略. 点拨:作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 (2)连结 BP.∵点 P 到 A B 、B C 的距离相等, ∴BP 是ABC的平分线,∴ABP PBC .又∵点 P 在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上,∴P A=PB ,∴A ABP.1 A ABP PB C 90 30 ∴ 0 0 . 36.过点 P 作 PE ⊥O A 于点 E ,PF ⊥O B 于点 F. ∵O M 平分AOB,点 P 在 O M 上,∴PE=PF.又∵A OB 9090 ,∴ EPF .0 0 ∴EPF CP D,∴EPC FPDRt PCE Rt PDF .∴ ≌ (AS A ),∴PC=P D.四、拓广探索1 1 B ACB 180 1804070 (1)∵A B=A C ,∴ .∴ BA 0.0 00 22N M B 90B 90 70 20 ∴ . 0 0 0 0 (2)解法同(1).同理可得, (3)规律:NM BN M B 35.的度数等于顶角A 度数的一半.1 证明:设A .∵A B=A C ,∴B C180 .0 ,∴ B21 1 BN M 900 ,∴N MB 90 B 90 180 . ∵ 0 0 0 22N M B的度数等于顶角 A 度数的一半.即A (4)将(1)中的 改为钝角,这个规律不需要修改.仍有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或底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BE CE AC AB 27 ,可得 B C 50 27 23;4.23.点拨:由 5.7020 .点拨;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B 70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B 20 ;或 ;当 0 0 0 06.①、③、④、⑤.点拨: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所以②不存在逆定理;15cm C D x B D AD 10 x Rt ACD (10 x)x 5 ,解得 7. . 点拨:设 ,则易证得 .在 中, 2 2 2 4 15 x .4 1 18.10.点拨: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D E DF BD C D BC . 0 22Rt AEC 中,AEC 309.2 . 点拨:在,由 AE=BE= 4,则得 A C=2; 0 10.16.点拨:AB=26 米,A C+B C =34 米,故少走 8 米,即 16 步. 三、耐心做一做,马到成功 1.∵ACB 90,A 300 ,∴AB=2BC ,B 60.0 0又∵C D ⊥A B ,∴DCB 30,∴B C=2B D.∴AB= 2BC= 4B D.2.根据题意能求出BDE的周长.C 900 ,DEA 90,又∵A D 平分C A B∵ 在 ,∴DE=D C.Rt AD C Rt A D E 和 Rt AD C Rt A D E≌ (HL ). 中,DE=D C ,A D =A D ,∴ ∴A C=A E ,又∵A C =B C ,∴AE=B C.BDE DE DB EB BC EB AE EB AB ∴ 的周长 . BDE ∵A B=6c m ,∴ 3.(1)①,③;②,④.的周长=6cm. (2)已知:D 、E 分别为△ABC 的边 AB 、AC 上的点,BE 与 C D 相交于 O 点,且AB =AC ,∠ABE =∠AC D. 求证:OB =O C ,BE =C D.证明:∵ A B=A C ,∠ ABE =∠ AC D ,∠ A=∠A ,∴△ A B E ≌△ A C D (AS A ).∴BE=C D. 又∵ABC ACB ,∴BC D AC BAC D AB C ABE CBEBOC ∴ 是等腰三角形,∴OB =O C. 4.延长 CE 、B A 相交于点 F.和,A B=A C ,ABD Rt ACF ≌ B D CF.∴ Rt (AS A ). ∴ 在 Rt BCE Rt BFE 中,∵BE=BE ,EBC EBF和,BCE Rt BFE≌ (ASA ).∴ Rt 1 12 EF ∴CE . ∴CE C F B D .25.(1)图略. 点拨:作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 (2)连结 BP.∵点 P 到 A B 、B C 的距离相等, ∴BP 是ABC的平分线,∴ABP PBC .又∵点 P 在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上,∴P A=PB ,∴A ABP.1 A ABP PB C 90 30 ∴ 0 0 . 36.过点 P 作 PE ⊥O A 于点 E ,PF ⊥O B 于点 F. ∵O M 平分AOB,点 P 在 O M 上,∴PE=PF.又∵A OB 9090 ,∴ EPF .0 0 ∴EPF CP D,∴EPC FPDRt PCE Rt PDF .∴ ≌ (AS A ),∴PC=P D.四、拓广探索1 1 B ACB 180 1804070 (1)∵A B=A C ,∴ .∴ BA 0.0 00 22N M B 90B 90 70 20 ∴ . 0 0 0 0 (2)解法同(1).同理可得, (3)规律:NM BN M B 35.的度数等于顶角A 度数的一半.1 证明:设A .∵A B=A C ,∴B C180 .0 ,∴ B21 1 BN M 900 ,∴N MB 90 B 90 180 . ∵ 0 0 0 22N M B的度数等于顶角 A 度数的一半.即A (4)将(1)中的 改为钝角,这个规律不需要修改.仍有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或底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3*10=30)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时,应先假设( ) A .至少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B .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C .至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D .至多有两个内角是直角2.如图,a ∥b ,点A 在直线a 上,点C 在直线b 上,∠BAC =90°,AB =AC ,若∠1=20°,则∠2的度数为( )A .25°B .65°C .70°D .75°3.在△ABC 中,已知∠A =∠B =45°,BC =2,则AB 的长为( ) A .1 B. 2 C .2 D .44.在等腰△ABC 中,AB =AC ,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11C .7或11D .7或10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C =90°,∠B =60°,AD =1,BC =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A.332B .3C .2 3D .46. 如图,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E ⊥CD ,垂足为D ,交AC 于点E ,∠A =∠ABE.若AC =5,BC =3,则BD 的长为( )A .2.5B .1.5C .2D .17. 如图,在△ABC 中,∠C =90°,∠B =30°,AD 平分∠CAB ,且AD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D=30° B.AD=BDC.BE=2CD D.CD=ED8.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9.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AMB=40°;③OM平分∠BOC;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10.如图,∠EOF的顶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重心,∠EOF的两边与△ABC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与△ABC的边所围成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32 B.25 3 C.33 D.34二.填空题(共8小题,3*8=24)11.命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命题.12. 如图,将长为8 cm的橡皮筋放置在直线l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 cm到D点,则橡皮筋被拉长了________.13. 如图,AB ∥CD ,O 为∠BAC ,∠ACD 的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点E ,且OE =1,则AB 与CD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14.如图,△ABC 的周长为32,且AB =AC ,AD ⊥BC 于点D ,△ACD 的周长为24,那么AD 的长为________.15. 如图,在△ABC 中,AC =BC =2,∠ACB =90°,D 是BC 边上的中点,E 是AB 边上一动点,则EC +E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且AD =4,E 是AB 边的中点,点P 在AD 上运动,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_.17.等腰三角形ABC 中,BD ⊥AC ,垂足为点D ,且BD =12AC ,则等腰三角形ABC 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18. AB 与CD 相交于点O ,AB =CD ,∠AOC =60°,∠ACD +∠ABD =210°,则线段AB ,AC ,BD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7小题,共66分)19.(8分) 如图,点D ,E 在△ABC 的BC 边上,AB =AC ,AD =AE.求证:BD =CE.20.(8分) 如图,AB=AD,AC=AE,∠BAE=∠DAC.求证:∠C=∠E.21.(8分) 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AC于点E,连接BE,∠A=∠ABE.(1)求证:D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当AB=AC,∠A=46°时,求∠EBC及∠F的度数.22.(10分)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三角形各边的长.(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若能,求出其他两边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3.(10分) 如图,在等边△ABC中,AO是∠BAC的平分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下方作等边△CDE,连接BE.(1)求证:△ACD≌△BCE;(2)延长BE至点Q,P为BQ上一点,连接CP,CQ,使CP=CQ=5,若BC=8,求PQ的长.24.(10分) 在△ABC中,∠B=22.5°,边AB的垂直平分线DP交AB于点P,交BC于点D,且AE ⊥BC于点E,DF⊥AC于点F,DF与AE交于点G,求证:EG=EC.25.(12分) 在△ABC中,AB=AC,∠BAC=90°.点D是C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点E是BD 上一点,连接CE交AB于点F,BD=CF.(1)如图①,当点E是BD的中点时,若BC=4,求AF的长;(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连接AE,求证:DE+EF=2AE.图①图②参考答案1-5BBCCA 6-10DCDBC11. 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真 12. 2cm 13. 2 14. 8 15. 5 16.417.45°或15°或75° 18. AB 2=AC 2+BD 219. 证明:过点A 作AP ⊥BC 于P.∵AB =AC ,∴BP =PC ,∴AD =AE ,∴DP =PE ,∴BP -DP =PC -PE ,∴BD =CE20. 证明:∵∠BAE =∠DAC ,∴∠BAE +∠CAE =∠DAC +∠CAE ,即∠CAB =∠EAD. 又∵AB =AD ,AC =AE , ∴△ABC ≌△ADE(SAS). ∴∠C =∠E.21. 解:(1)证明:∵∠A =∠ABE ,∴EA =EB.∵AD =DB ,∴DF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A =46°,∴∠ABE =∠A =46°.∵AB =AC ,∴∠ABC =∠ACB =67°,∴∠EBC =∠ABC -∠ABE =21°,∠F =90°-∠ABC =23°.22. 解:(1)设底边长为x cm ,则腰长为2x cm.依题意,得2x +2x +x =18,解得x =185,∴2x =365.∴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85 cm ,365 cm ,365cm(2)若腰长为4 cm ,则底边长为18-4-4=10 cm.而4+4<10,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 cm 的等腰三角形.若底边长为4 cm ,则腰长为12(18-4)=7 cm.此时能围成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 cm ,7 cm ,7 cm23. 解:(1)证明:∵△ABC 和△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且∠ACB =∠DCE =60°,即∠ACD +∠DCB =∠DCB +∠BCE =60°,∴∠ACD =∠BCE ,∴△ACD ≌△BCE(SAS).(2)作CH ⊥BQ 于点H ,图略.则PQ =2HQ.在Rt △BHC 中,由(1)得∠CBH =∠CAO =30°,∴CH =12BC=4,在Rt △CHQ 中,HQ =CQ 2-CH 2=52-42=3,∴PQ =2HQ =6. 24. 解:如图所示:连接AD ,∵∠B =22.5°,且DP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DB =DA ,∴∠B =∠BAD ,∴∠ADE =2∠B =45°,在Rt △ADE 中,∠ADE =45°,∴∠DAE =45°,∴AE =DE ,∵AE ⊥DE ,∴∠1+∠2=90°,∵DF ⊥AC ,∴∠2+∠C =90°,∴∠1=∠C.在△DEG 和△AEC 中,⎩⎪⎨⎪⎧∠1=∠C ,∠DEG =∠AEC =90°,DE =AE ,∴△DEG ≌△AEC(AAS),∴EG =EC25. 解:(1)∵AB =AC ,∠BAC =90°,BC =4,∴AB =AC =2 2. ∵BD =CF ,AB =AC ,∴Rt △BAD ≌Rt △CAF(HL),∴∠DBA =∠ACF. ∵∠EFB =∠AFC ,∴∠BEF =∠FAC =90°,∴CE ⊥BD.∵BE =DE ,∴CB =CD =4, ∴AF =AD =CD -AC =4-2 2.(2)作AM ⊥BD 于点M ,AN ⊥EC 于点N.∵△BAD ≌△CAF ,∴AM =AN ,∴∠AEM =∠AEN =45°,∴AM =EM =EN =AN.∵AD =AF ,AM =AN ,∴Rt △AMD ≌Rt △ANF(HL),∴DM =FN ,∴DE +EF =EM +DM +EN -FN =2EM ,∵AE =2EM.∴DE +EF =2AE.。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第1课时)
获取新知
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B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
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可以欣赏“16页的读一读”, 并可以上网搜索,诸如美国第二十任总统的证法、赵 爽弦图法等
勾股定理反过来,怎么叙述呢?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项指标.现测得AB=4 cm,BC=3 cm,AD=13 cm,CD=12 cm, ∠ABC=90°,根据这些条件,能否得出∠ACD等于90°?请说明理由.
解:能.理由:在Rt△ABC中,
∵AB=4 cm,BC=3 cm,∠ABC=90°,
∴AC=
=5(cm).
在△ACD中,∵AD=13 cm,CD=12 cm,AC=5 cm,
你来给出完整的 证明过程吧,试 一试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中,∠C=70°,∠B=30°,AD⊥BC 于点D,AE为∠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解:由题意可知, ∠BAC=180°-∠B-∠C=80°. ∵AE为∠BAC的平分线, ∴∠CAE=∠BAE= ∠BAC=40°. ∵AD⊥BC,∴∠ADC=90°. ∴∠CAD=90°-∠C=90°-70°=20°. ∴∠DAE=∠CAE-∠CAD=40°-20°=20°.
原命题都存在逆命题 ,
但是互逆命题的真假 无法保证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 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1:逆命题、互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但逆定理、互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注意2: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BS)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B
C
画图方法视频(点击文字
播放)
画图思路
N
A
B
C
M
C′
(1)先画∠M C′ N=90°
画图思路
N
A
B
C
M
B′
C′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画图思路
N
A
A′
B
C
M B′
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A′
画图思路
N
A
A′
B
C
M B′
C′
(4)连接A′B′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 在Rt△ABC与Rt△QPA中, ∵PQ=AB,AP=AC, ∴Rt△QAP≌Rt△BCA(HL), ∴AP=AC=10cm, ∴当AP=5cm或10cm时,△ABC才能和△APQ全等.
【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本 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 解.
B
A
C
如图,Rt△ABC中,∠C =90°,直角边是_____、_____,A斜C边是
__B__C__.
AB
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
口答:
A
A′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个锐 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吗?为什么?
B
C B′
C′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
BC=B′C′,
∴Rt△ABC ≌ Rt△ A′B′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
八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直角三角形(一)
范例讲解 例2、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 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这两个命题都是真命 题吗? 解:其逆命题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
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也相等” 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训练题: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 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2)如果a是偶数,b是偶数,那么a+b是偶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没有与60m长的南北边线垂直的边线
∴没有一条边线为东西向
ⅳ、观察下面两个命题: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ⅴ、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0,那么a=0 b=0
解:(1)多边形是四边形.原命题是真命题, 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原命题与逆命题同为真命题.
(3)如果a=0,b=0,那么ab=0. 原命题是假命题,而逆命题
是真命题.
1.(钦州·中考)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ABC折叠, 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 (A)4 cm (B)5 cm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同步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应假设【】A、a不垂直于cB、a,b都不垂直于cC、a⊥bD、a与b相交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A BC中,∠B=∠BAD,∠ADC=∠C,BD=5,DC=m,则AC是【】A、4B、m-5C、5D、m+54、下列图形中,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是【】A、含80°角的两个锐角三角形 B、边长为20cm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C、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在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时,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④只有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1条.A、1个B、2个 C、3个 D、4个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一边长为acm,那么它的周长是【】A、3acmB、2acmC、acmD、无法确定8、如图,在∠AOB的两边上截取AO=BO,CO=DO,连接AD,BC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AOD≌△BOC;(2)△APC≌△BPD;(3)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只有(1) B、只有(2)C、只有(1)(2)D、(1)(2)(3)9、如图,∠AOB和一条定长线段a,在∠AOB内找一点P,使P到OA,OB的距离都等于a,作法如下:(1)作OB的垂线NH,使NH=a,H为垂足.(2)过N作NM∥OB.(3)作∠AOB的平分线OP,与NM交于P.(4)点P即为所求.其中(3)的依据是【】A、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B、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0、△ABC中,若,则此三角形为【】三角形. A、等腰B、直角C、等腰直角 D、等边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的值为【】 A、B、1 C、2 D、不确定1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则它的高是【】A、cmB、cmC、cmD、cm13、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BE+CF=BC;②;③=AD·EF;④AD≥EF;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所示,AD平分∠BAC,AD=BD,AC=AB,则【】A、AC⊥CDB、AC=2CDC、AC=BDD、BD=2CD1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二、填空题16、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已知∠A=∠D=90°,若要依据“HL”证明△ABC≌△DCB,应添加条件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若要依据“AAS”证明△ABC≌△DCB,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在△ABC中,AB=AC,∠B=40°,则∠A=____________.20、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为边BC、AB、AC上的点,且BE=CD,CF=BD.若∠A=40°,则∠EDF=______°.21、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__度.22、△ABC中,AB=AC,若BC=CD=DE=EF=FA,则∠A=______°.23、如图,AC平分∠BAD,CE⊥AB,且2AE=AB+AD,∠ADC=146°,则∠BCE=___________°.三、解答题24、(1)小丽同学说“每一个定理不一定都有逆定理,因为逆命题不一定正确.”你认为她的说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应如何改正?25、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逆命题,并判定这对互逆命题的真假.26、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CB=120°,CD平分∠ACB,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试说明△ACE是等边三角形.27、如图,△ABC中,∠A=60°,高BD、CE交于M,MD=5,ME=7. 求BD、CE的长.28、如图,△ABC中,AB=AC,∠A=100°,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AD+BD=BC.四、证明题29、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30、如图所示,AB=AC,DB=DC,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E.求证:BE=EC.31、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已知: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32、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B=∠C.33、如图,△ABC中,从点C向∠BAC的平分线引垂线,垂足为点E,设AE交BC于点D,且AB=AD.求证:.五、应用题34、如图是某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B=BC=AC,CD=CE=DE,A、B、C、D、E、F、G、H为“公共汽车”停靠点,“公共汽车甲”从A站出发,按照A、H、G、D、E、C、F的顺序到达F站,“公共汽车乙”从B站出发,沿F、H、E、D、C、G的顺序到达G站.如果甲、乙分别从A、B 站同时出发,在各站耽误的时间忽略不计,两车的速度一样,试问哪一辆汽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35、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B D A D B C B C C A B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60AB=DC或AC=DB;∠ABC=∠DCB或∠ACB=∠DBC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100°7070或2020 5624)、解:她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命题有真假命题之分,而定理是经过证明后得出的正确的命题,命题正确时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即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所以虽然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每个定理不一定存在逆定理,只有当原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时,原定理的逆命题才能称为逆定理.25)、【解答】1、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该命题是假命题;而原命题是真命题.26)、【解答】1、因为CD平分∠ACB,∠ACB=120°,所以∠ACE=180°-∠ACB=60°,且.因为AE∥DC,所以∠ACD=∠CAE,∠BCD=∠E.所以∠CAE=∠E=∠ACE=60°.所以△ACE是等边三角形.27)、【解答】解:∵BD⊥AC,∴∠ADB=90°.又∵∠A=60°,∴∠ABD=90°-60°=30°,同理可得∠ACE=30°,在Rt△BEM中,∠EBM=30°,∠BEM=90°,∴BM=2ME.∵ME=7,∴BM=14.同理由MD=5,得CM=2MD=10,∴BD=BM+MD=19,CE=CM+EM=10+7=17. CE取点F,使DE=DF.∵AB=AC,∠A=100°,∴∠ABC=∠C==40°.∵BD平分∠ABC,∴∠ABD=∠DBE=20°.∵在△ABD和△EBD中,AB=EB,∠ABD=∠DBE,BD=BD,∴△ABD≌△EBD,∴∠BED=∠A=100°,∴∠DEF=180°-100°=80°.∵DE=DF,∴∠DFE=∠DEF=80°,∴∠BDF=180°-80°-20°=80°,∴BD=BF,∠DFC=180°-80°=100°,∴∠FDC=180°-100°-40°=40°,∴DF=FC,∴DF=FC=DE=AD,∴BC=BF+FC=BD+AD.29)、【解答】1、证明:假设在一个三角形中,这两个不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根据等边对等角,它们所对的两个角也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相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所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30)、【解答】1、证明:因为AB=AC,BD=DC,AD=AD,所以∠BAE=∠CAE.又因为AB=AC,所以BE=EC.31)、【解答】解:在△ABC中,∠B=∠C,求证:AB=AC.证明:过点A作AD⊥BC于D,∴∠ADB=∠ADC=90°,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32)、【解答】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又∵BD=CD,∠DEB=∠DFC=90°,∴(Rt)△DEB≌(Rt)△DFC(HL).∴∠B=∠C.33)、【解答】1、分别延长AB,CE交于点F.∵AE平分∠FAC,∴∠FAE=∠CAE.∵∠FAE=∠CAE,∠AEF=∠AEC=90°,AE=AE,∴△AEF≌△AEC(AS A),∴AF=AC,EF=EC.又过点E作EG∥AF,交BC于点G,∴,∠ABD=∠DGE.∵AB=AD,∠ABD=∠ADB=∠GDE=∠DGE,∴DE=EG,∴AE=AD+DE=AB+EG====. 所以△ABC与△ECD均为等边三角形,且∠ACE=60°.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120°,CD=CE,所以△ACD≌△BCE(SAS).所以AD=BE,∠1=∠2.在△BCF和△ACG中,∠1=∠2,BC=AC,∠BCF=∠ACG=60°,所以△BCF≌△ACG(ASA).所以CF=CG.又因为DE+EC=ED+CD,所以AD+DE+EC+CF=BE+ED+CD+CG.即甲、乙两车同时到达指定站.35)、【解答】1、解:在Rt△ABC中,∠ACB=90°,AC=8,BC=6,由勾股定理有AB=10.扩充部分为Rt△ACD,扩充成等腰△ABD,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AB=AD=10时,可求CD=CB =6.得△ABD的周长为32m.②如图2,当AB=BD=10时,可求CD=4.由勾股定理,得.得△ABD的周长为m.如图③,当AB为底时,设AD=BD=x,则CD=x-6,由勾股定理,得.得△ABD 的周长为m.====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八下 1.1等腰三角形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基本知识: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3)判定:“SSS ”、“SAS ”、“AAS ”、“ASA ”、“HL ”(HL 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例1.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则APD ∠等于( )A .42°B .48°C .52°D .58°例2.如图,点P 是 AB 上任意一点,,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的是( )A .B .C .D .ABC ABD ∠=∠APC APD △≌△APC APD △≌△BC BD =AC AD =ACB ADB ∠=∠CAB DAB ∠=∠例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变式题1、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由作法得的根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2、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②AB DE B E BC EF=∠=∠=,,;③B E BC EF C F∠=∠=∠=∠,,;④AB DE AC DF B E==∠=∠,,.其中,能使ABC DEF△≌△的条件共有()A.1组B.2组C.3组D.4组AOB∠O OA OBC D C D12CD P OP,OCP ODP△≌△O DPCAB3、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1)求证:△ABC ≌△DCB ;(2)过点C 作CN ∥BD ,过点B 作BN ∥AC ,CN 与BN 交于点N ,试判断线段BN 与CN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 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于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角 形 的 证 明【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和性质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 则∠EAC 的度数为( )A .40°B .35°C .30°D .25°3.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高、中线也相等.【典型例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15 C.12或15 D.18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3.如图,∠MON=43°,点A在射线OM上,动点P在射线ON上滑动,要使△AOP为等腰三角形,那么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巩固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AB∥CD,∠DCF=110°且AE=AF,则∠A等于()A.30°B.40°C.50°D.70°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A.6 B.7 C.8 D.93.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过D作DG∥AC交BC于G.求证:(1)△GDF≌△CEF;(2)△ABC是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叫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1.如图,在等边△ABC中,∠BAD=20°,AE=AD,则∠CDE的度数是()A.10°B.12.5°C.15°D.20°2.如图,等边△ABC的周长是9,D是AC边上的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若DE=DB,则CE 的长为.3.如图,等边△ABC中,点D、E分别为BC、CA上的两点,且BD=CE,连接AD、BE交于F点,则∠FAE+∠AEF的度数是()A.60°B.110°C.120°D.135°4.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A.6 B.12 C.32 D.64【变式练习】1、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2.如图①,M、N点分别在等边三角形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1)求证:∠BQM=60°;(2)如图②,如果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C为线段BD上一点(不与点B,D重合),在BD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一点F,AD与CE交于点H,BE与AC交于点G.(1)求证:BE=AD;(2)求∠AFG的度数;(3)求证:CG=CH.【知识点四: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典型例题】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A.7 B.6 C.5 D.4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A.1 B.43C.32D.23.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若CD=2,那么BD等于()A.6 B.4 C.3 D.24.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的△ABC的面积等于3,则点A到边BC的距离为( )A .3B .22C .4D .35.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C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 ,AE ,并延长AE 交BD 于F .(1)求证:△ACE ≌△BCD ;(2)直线AE 与BD 互相垂直吗? 请证明你的结论.【提高练习】1.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的长为( )A .3B .4C .5D .62.张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 (1)请你分别观察a ,b ,c 与n 之间的关系,并用含自然数n (n >1)的代数式表示:a = ,b = ,c = ; (2)猜想: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AC =BC =10cm ,∠B =15°,AD ⊥BC 于点D ,则AD 的长为( )A .3cmB .4cmC .5cmD .6cm4.如图,在△ABC 中,∠C =90°,∠B =1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D ,BD =8,则AC = .5.已知,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 (1)求证:△AEB ≌△CDA ; (2)求∠BPQ 的度数; (3)若BQ ⊥AD 于Q ,PQ =6,PE =2,求BE 的长.n2345…a 22-1 32-1 42-1 52-1 … b46810 …c 22+1 32+1 42+1 52+1 …【知识点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典型例题】1.如图,在Rt △ABC 中,∠C =90°,∠B =3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E =BEB .AC =BEC .CE =DED .∠CAE =∠B2.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2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 =7,则△ABC 的周长为( )A .7B .14C .17D .203.如图所示,△ABC 中,AB =AC ,∠BAC =120°,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BF =2CF .【变式练习】1.如图,在Rt △ABC 中,∠B =90°,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已知∠BAE =10°,则∠C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2.如图,在△ABC 中,已知AC =29,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E 的周长等于50,则BC 的长为( )A .2lB .22C .23D .243.如图,在△ABC 中,DE 垂直平分AB ,FG 垂直平分AC ,BC =13cm ,则△AEG 的周长为( )A .6.5cmB .13cmC .26cmD .154.已知:如图,△ABC 的∠A >∠ABC ,边BC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C ,BC 于D ,E ,则AD +BD 与BC 的关系是(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确定【提高练习】1.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B,分别交AB、BC于D、E点.MN垂直平分AC,分别交AC、BC于M、N点.(1)若∠BAC=100°,求∠EAN的度数;(2)若∠BAC=70°,求∠EAN的度数;(3)若∠BAC=α(α≠90°),直接写出用α表示∠EAN大小的代数式.2.如图2,点D为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35°,则∠D等于()A.50°B.65°C.55°D.70°3.如图3,在△ABC中,AB=a,AC=b,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BA分别于点D、E,则△AEC的周长等于()A.a+b B.a-b C.2a+b D.a+2b4.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ACB=90°,两直角边AC=4,BC=8,线段DE垂直平分斜边AB,则CD等于()A.2 B.2.5 C.3 D.3.55.如图,∠ABC=50°,AD垂直平分线段BC于点D,∠ABC的平分线交AD于E,连接EC;则∠AEC等于()A.100°B.105°C.115°D.120°【知识点六: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