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耐力
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最主要的方法。
这个方
法的特点是负荷量大,没有间歇。
这个方法有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俩种。
2.匀速训练: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
动员来说负荷时间可以达到60-120分钟,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来计算,心率要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
3.变速训练: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
到中等强度。
例如第一个1/3的距离可用较低的速度完成,然后将速度提高到稍低于中等强度的水平,最后1/3距离则用中等强度的速度完成。
4.间断负荷法:这种方法是一种采用各种强度的重复刺激,并在练习
之间按预定计划安排间歇时间,不完全休息的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对发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
间歇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强度、负荷数量、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练习组合等。
5.重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
或比赛耐力。
练习距离可长于或短于比赛距离。
负荷强度比间歇训练法大。
每次训练应等完全恢复以后,再重复进行。
较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对有氧耐力要求很高。
有氧耐力定义
有氧耐力定义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依靠氧化代谢产生能量,使身体能够持续地进行运动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心肺功能、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代谢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密切相关。
一、有氧耐力的基本原理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强人体对长时间、低强度运动的适应能力。
在有氧耐力训练过程中,人体会逐渐适应运动负荷,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来提高身体对长时间、低强度运动的耐受性。
同时,有氧耐力训练还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和糖原合成,从而增加身体储存能量的能力。
二、有氧耐力训练的影响因素1. 运动强度:有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强度一般为中低强度,即60%~80%最大心率。
这种运动强度可以保证身体在长时间内持续进行运动,并且不会出现过度疲劳。
2. 运动时间:有氧耐力训练的运动时间一般为30分钟以上,最好达到60分钟以上。
这样可以保证身体充分利用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从而提高有氧耐力。
3. 运动频率:有氧耐力训练的运动频率一般为每周3~5次,每次间隔1~2天。
这样可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适应。
4. 运动方式:有氧耐力训练的运动方式包括跑步、骑车、游泳、划船等多种形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身体的影响略有不同,但都可以有效提高有氧耐力。
三、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1. 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包括心脏收缩能力、肺活量和呼吸肌肌力等。
这些改变可以使身体更好地适应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并且减少疲劳感。
2. 促进脂肪代谢:有氧耐力训练可以促进脂肪代谢,使身体更容易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这对于减少身体脂肪、改善身体形态和提高运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增加糖原合成: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加糖原合成,从而提高身体储存能量的能力。
这对于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时的能量供应非常重要。
4.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氧耐力训练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这是因为有氧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有氧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有氧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有氧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热身
热身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要求柔和,以慢跑、拉伸或拳击练习为主,配合快速的短跑,时间需要10-20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热身肌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监测心率
有氧耐力训练强度应以心率为准,一般环境应在50-85%的最大心率之内,通常每年约20岁的最大心率是220次/分钟,注意,最大心率不宜过高,以免使心血管系统发生不良反应。
三、身体状态
有氧耐力训练应以愉悦的心态进行,不能迫使自己。
在训练过程中,若感到身体累了,请立刻减少负荷量,停止训练。
四、恢复调整
有氧耐力训练有“消耗-恢复”的循环,正式训练完毕后,须进行恢复调整,如拉伸,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以免频繁训练对身体造成无益的伤害。
五、适当休息
有氧耐力训练过程中,应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片刻,以保证身体充分得到恢复,以免受伤或者过分疲劳。
六、适度调整食物
有氧耐力训练期间,应多选择清淡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及
蛋白质富含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如何正确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如何正确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体能。
正确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锻炼并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有关如何正确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一、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非常重要。
有氧耐力训练的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身体条件和目标。
如果你喜欢户外运动,可以选择跑步或骑自行车;如果你喜欢水中活动,可以选择游泳。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可以增强动力和坚持度。
二、渐进式训练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渐进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渐进式训练是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适应身体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较低的强度和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持续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有氧耐力水平。
三、控制心率控制心率是判断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控制心率,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达到锻炼效果。
一般来说,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最大心率来确定自己的运动心率范围。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维持在60%-85%最大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可以达到较好的有氧耐力训练效果。
四、注意呼吸有氧耐力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方式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有氧训练时,应尽量保持深吸浅呼的呼吸节奏。
深吸浅呼可以更好地供给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此外,保持专注的同时,尽量避免急促的呼吸和屏气,以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预防运动损伤。
通常,每次运动后可以休息1-2天,以确保身体充分恢复。
同时,要充分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恢复能力。
六、坚持有氧耐力训练最后,坚持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关键。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才能获得长期且有效的效果。
耐力的概念
耐力的概念什么是耐力?耐力是指在持续进行体力或心理活动时保持持久的能力。
它是一种人体的功能,涉及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协同工作。
耐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无论是进行体育活动、从事职业或在学校中,都需要耐力来支撑我们完成任务。
通过持续训练和适当的锻炼,人们可以提高耐力并达到更好的体能状态。
耐力的种类耐力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身体在进行持续有氧运动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的能力。
例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都是有助于提高有氧耐力的活动。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在高强度的短时间运动中,身体能够有效地利用储存在肌肉中的能量来完成活动。
例如举重、短跑等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是提高无氧耐力的有效方式。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综合锻炼可以提高两种类型的耐力水平。
如何提高耐力提高耐力需要持续的训练和适应。
以下是一些提高耐力的常见方法: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有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选择你喜欢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并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的难度将有助于提高耐力水平。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高无氧耐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适当的休息间隔,可以激发身体的潜能并提高无氧耐力。
例如搭配有氧运动的间歇训练,比如快速跑步和慢跑交替进行。
多样化锻炼多样化锻炼可以帮助锻炼全身的各个肌肉群。
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训练方法,可以避免过度依赖某些肌肉群,使全身肌肉得到均衡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耐力水平。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提高耐力至关重要。
饮食中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在训练和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此外,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也是提高耐力的关键。
耐力的重要性耐力对于个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耐力的几个重要方面:心血管健康通过锻炼提高耐力,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效率和血液循环。
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二)——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一、有氧耐力(一)基本概念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
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二)提高有氧耐力的方法1、最大摄氧量及其体育锻炼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达4-5升/分,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可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确定运动强度。
2、无氧阈及其体育锻炼。
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递增性体育锻炼过程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转折点,这一转的点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150次/分时的运动强度。
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时心率在140/分以下,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心率150次/分以上,就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耐力。
因此,不管采用何种体育锻炼方式,只要是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
3、常用的有氧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
其特点是负荷量大,没有间歇。
持续负荷法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两种。
采用持续负荷法训练时,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以达60~120分钟。
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计算,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
采用变速训练时,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到中等强度。
例如第一个1/3的距离可用较低的速度完成,然后将速度提高到稍低于中等强度的水平,最后1/3距离则用中等强度的速度完成。
此外,还可以从中等到次最大不断变换强度。
例如,在每1~10分钟的最高强度负荷后,可穿插安排中等强度负荷,以保证机体在下一次提高负荷前稍有调整。
有氧耐力的评定
有氧耐力的评定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评定有氧耐力的方法有很多,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定距离的计时位移运动,如1500米至10000米跑、400米至3000米游泳、100公里至200公里自行车、5000米至10000米划船等。
还有定时计距离的12分钟跑等。
影响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肺的通气功能:肺的通气量越大,吸入体内的氧气量就越多,在体育锻炼中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增加肺的有效气体交换量。
2. 血液的载氧能力:吸入肺内的氧气是通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送到各组织细胞的,在生理范围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其携带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人体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10%,就会明显影响有氧耐力。
3. 心脏的射血能力:心脏的射血能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单位时间内,心脏射出的血量越多,运送氧气的能力越强。
体育锻炼中影响心脏射血量的主要因素是
心肌收缩力量和心室容积的大小,体育锻炼时,心脏收缩力量越大,心脏的射血能力就越强。
4. 骨骼肌体的代谢能力:肌组织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有氧代谢酶活性高,利用氧气的能力强,表现为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高。
而肌组织的有氧代谢能力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肌肉中红肌纤维多,有氧代谢能力就好。
评定有氧耐力时可以综合采用上述运动项目和方法来客观评价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水平。
具体可结合运动实际,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要求综合选定具有代表性及简便易行的指标。
同时也要注意这些生理因素对有氧耐力的影响。
耐力的分类
耐力的分类耐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能素质,它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耐力的分类也是不同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耐力的分类。
一、按运动类型分类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是通过氧气供应来维持的,因此被称为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是通过肌肉的糖原供应来维持的,因此被称为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举重、短跑、跳高、跳远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二、按运动强度分类1.低强度耐力低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中等强度耐力中等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中等强度的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
3.高强度耐力高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短跑、跳高、跳远、举重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三、按运动时间分类1.短时间耐力短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短跑、跳高、跳远、举重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2.中长时间耐力中长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中长时间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
3.长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四、按运动部位分类1.全身耐力全身耐力是指人体全身肌肉在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局部耐力局部耐力是指人体特定部位肌肉在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有氧耐力训练的名词解释
有氧耐力训练的名词解释有氧耐力训练,也被称为有氧运动或有氧训练,是一种以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为特点的训练方式。
在这种训练中,身体通过提供氧气给肌肉来产生能量,以支持长时间的持续运动。
与之相对的是无氧训练,无氧训练主要依赖已储存的能量来供应肌肉,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短的时间。
有氧耐力训练是促进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进行有氧训练时,心率会增加,呼吸加深,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例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
通过有氧耐力训练,身体的多个系统得以改善。
首先,心肺功能会得到提升。
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训练,心脏会变得更加强壮,每搏输出的血液量增加,这有助于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同时,肺活量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每次呼吸吸入的氧气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氧气供给肌肉的能力。
其次,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耐力。
在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得到的氧气供应会增加,从而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这种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线粒体数量和功能,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率,增加肌肉内氧气和能量的传输效率。
另外,有氧耐力训练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体重管理。
通过有氧训练,身体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从而有助于减肥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此外,有氧训练还可以降低患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提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
对于想要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人来说,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
初学者应从较低的强度和短时间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此外,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也很重要。
每个人对不同的运动方式有不同的喜好和适应性,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让训练更加有趣和可持续。
总结起来,有氧耐力训练是一种以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为特点的训练方式。
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和促进身体健康,这种训练对身体产生了许多益处。
而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是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关键要点。
有氧耐力有氧动力 乳酸阈区
有氧耐力和有氧动力是不同的概念,乳酸阈区是影响有氧耐力和有氧动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耐力能力。
例如长跑、游泳、骑行等运动,需要持续的有氧代谢才能维持运动,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例如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可以逐渐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二、有氧动力有氧动力是指人体在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例如中长距离赛跑、游泳比赛等,需要有较高的有氧代谢才能保持高速运动,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有氧动力。
有氧动力的提高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进行长时间的间歇训练,可以逐渐提高有氧动力水平。
三、乳酸阈区乳酸阈区是指人体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乳酸开始在肌肉中积累的临界点。
当运动强度超过乳酸阈区时,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会大量积累,导致肌肉疲劳。
乳酸阈区的提高可以让人体在高强度运动中更长时间地维持高速运动。
乳酸阈区的提高需要进行间歇训练和阈值训练,通过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逐渐提高乳酸阈区。
四、训练方法有氧耐力、有氧动力和乳酸阈区的提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
对于有氧耐力的提高,可以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骑行等。
对于有氧动力的提高,可以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中长距离赛跑、游泳比赛等。
对于乳酸阈区的提高,可以进行间歇训练和阈值训练,例如进行长时间的间歇跑、游泳等,或者进行阈值训练,例如进行10-2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让心率逐渐达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可以逐渐提高乳酸阈区。
五、总结有氧耐力和有氧动力是人体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耐力能力和能力。
乳酸阈区是影响有氧耐力和有氧动力的重要因素,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提高乳酸阈区,从而提高有氧耐力和有氧动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建议在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训练后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恢复。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一、引言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持续运动时,能够有效利用氧气,维持肌肉的运动能力。
对于运动员而言,有氧耐力是提高运动成绩、延缓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
二、训练计划1.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是发展有氧耐力的关键。
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训练计划应包括长跑、游泳、骑车等多种有氧运动方式,并根据不同阶段适当调整强度和时间。
2. 分阶段进行训练为了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应将训练分为不同阶段进行。
初级阶段应以低强度、小负荷为主;中级阶段应适当增加强度和负荷;高级阶段则要进行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
3. 定期评估进展定期评估运动员的训练进展,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是提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
评估可以通过体能测试、心肺功能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训练方法1. 长跑长跑是最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之一。
长跑可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增强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初学者应从较短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强度。
2.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方式,可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游泳可根据不同水深和不同泳姿进行训练,如自由泳、蛙泳、仰泳等。
3. 骑车骑车是一种低冲击力、低风险性的有氧运动方式。
骑车可以在室内或户外进行,适合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
初学者应从低速度、低阻力开始骑行。
4. HIIT训练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短时间的有氧运动方式。
HIIT训练可以大幅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HIIT训练可以通过跑步、骑车、划船等方式进行。
四、营养补给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运动员应在训练前和训练后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能量供应。
2. 蛋白质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
运动员应在训练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以促进肌肉恢复和生长。
3. 水分水分是人体代谢必需品,也是运动员保持体内水平衡的关键。
实施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实施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及注意事项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有氧耐力锻炼是一种重要的身体锻炼方式,通过加强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的氧耐受力,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的改善。
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还可以改善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本文旨在介绍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实施有氧耐力锻炼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保证锻炼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可能的健康风险。
在正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我们需要逐步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避免过度训练带来的身体损伤。
另外,维持适当的心率区间也是有氧耐力锻炼的关键,心率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锻炼效果的最大化。
接着,我们将介绍有氧耐力锻炼的注意事项。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
此外,饮食和休息也需要特别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恢复时间,为有氧耐力锻炼提供充足的支持。
通过遵守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因此,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实施有氧耐力锻炼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在概述(Section 1.1)中,将简要介绍有氧耐力锻炼的概念和意义。
然后,文章结构(Section 1.2)将给出整篇文章的目录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要。
最后,目的(Section 1.3)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图。
正文部分(Chapter 2)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讨论了实施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其中,有氧耐力锻炼的原则(Section 2.1)将包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维持适当的心率区间两个方面。
第四节有氧耐力素质
心脏的泵血功能
肺 静 脉
空 气 呼 吸 道 肺 泡 O2 CO2 肺 毛 细 血 管
左 心
动 脉 毛 O2 细 血 CO 2 管 组 织 细 胞
肺 动 脉
右 心
静 脉 内呼吸
外呼吸
气体运输
肌组织利用氧能力
①肌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
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 体数量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 较高。
第四节 有氧耐力素质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 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学习目标: 掌握有氧耐力的有关概念; 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 掌握影响有氧耐力因素。
一、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一)需氧量和摄氧量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 氧气量。 安静时约250ml/min(毫升/分)
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①性别、年龄的影响
性别对乳酸阈时的摄氧量水平有一定影响,但 不影响乳酸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利用率。 年龄对儿童少年的乳酸阈有一定的影响。
②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
慢肌纤维百分组成高的人,其乳酸阈也高,有 氧耐力训练可提高氧化酶的活性。乳酸阈的提 高与肌纤维类型的动用、酶的活性等有密切相 关,训练的目的就在于改善这些因素; 训练可以改善代谢能力,使乳酸阈值较大幅度 的提高。其原因是遗传因素限制了最大摄氧量 的提高幅度,而乳酸阈值主要与外周代谢因素 的关系更密切。
安静时:200-300毫升/分。
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 递增而增加。
最大摄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最大摄氧量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 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 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 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可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方法 来表示。
有氧耐力的名词解释
有氧耐力的名词解释
有氧耐力是许多运动员在展现比赛成绩时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
它也称为“体育耐力”,是指运动员在参加任何需要持续活动的运动中,肌肉组织有能力应对长时间、低水平的活动所需的能量耗费、及耐力。
有氧耐力是一种独特的运动能力,涉及体内的氧分解以及肝脏,心脏及肺的输送能力。
它可以让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保持有效的输出和表现。
有氧耐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身体维持最佳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有效运动能力。
长时间的有氧训练可以增加心脏和肺功能,以及血管和淋巴系统灵敏度,并提高运动时的血流量,有效地燃烧脂肪。
此外,有氧耐力训练也可以增加肌肉的能力,有助于保持身材的紧实。
有氧耐力训练的方式包括慢跑、游泳、自行车和椭圆机等。
这些训练方式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心率,改善有氧耐力水平,建立肌肉耐力,让体能和力量到达最佳状态。
为了提高整体有氧耐力,必须通过一段恰当长度和强度的训练来锻炼身体,如30分钟以上的慢跑训练或者20分钟的拉力练习,以此来改善肺的活性、心脏的功能以及肌肉的效能。
此外,运动员也应该注意每周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以防止身体过度负荷而引发的伤害和出现的问题。
运动前,应先认真进行热身和拉伸,以帮助身体应对活动,保持最佳状态。
总之,有氧耐力是运动员在保持持续运动时必不可少的能力。
运
动员应积极参与有氧训练,以获得最佳的身体状况,并建立良好的体育耐力。
只有当运动员获得足够的有氧耐力,才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的表现。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1. 长时间低强度有氧运动:例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通过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活动,如间歇跑、间歇游泳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3. 长时间连续训练:例如长时间连续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逐渐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
4. 阻力训练:通过使用负重器材或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有氧耐力。
5. 团队合作训练:例如进行团队跑步、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氧耐力。
6. 高海拔训练: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可以通过低氧环境刺激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
7. 适度的休息和恢复:给予运动员充分的休息和适度的恢复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底气和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的名词解释
有氧耐力的名词解释有氧耐力是指体内能够长期维持健康活动的能力。
能够承受剧烈的运动时间,并随着训练的增强而增强。
有氧耐力可以提高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的吸收,增强有氧性的活动机能,延长持续运动的时间,并可以改善运动的精力。
有氧耐力可以很好地锻炼体内有氧化系统,它是由骨骼肌收缩所形成的“运动播放机制”,能够持续而有效地使肌肉收缩和松弛,以赶超产生耗散能力。
在有氧耐力训练过程中,体内分泌成熟,活性物质会提高,细胞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改善体内氧合物的交换。
有氧耐力的改善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方法。
例如,深度有氧耐力训练,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持续运动,持续竞赛等,每种训练方式都有其特点,能够改善不同类型的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的训练可以分为定向训练和泛训练,定向训练主要是改善特定的运动机能,比如力量训练,持久力训练,速度训练等,而泛训练则是将训练的力量,持久力,速度等都结合到一起,提高整体的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的改善有许多好处,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运动的能力和精力,减少运动后的疲劳感。
此外,有氧耐力训练可以改善自我调节能力,并促进营养的吸收,增强体内免疫力,改善心脏病等。
有氧耐力训练在改善健康状况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当有氧耐力的改善直接强制体内剧烈的心肺活动时,运动时产生的能量就可以转化成血液中的氧气来输送给身体,提高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效率,从而改善体内机能状态,预防疾病和延长生命。
有氧耐力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对健康和运动能力都有积极影响。
有氧耐力要求有计划、定期和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力量,持久力和速度,减少运动后的疲劳感,增强有氧性的活动机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减少抑郁气息,改善心理健康。
为了改善有氧耐力,人们应该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并积极进行定期的有氧耐力训练,从而达到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目的,为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常用方法是
1. 长时间有氧运动训练:如长跑、游泳、自行车以及其他持续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项目,可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采用间歇训练方式,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可提升有氧耐力。
例如,进行快速冲刺或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低强度活动或休息,然后再重复。
3. 融合多种有氧运动:结合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进行训练,如交替进行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增加耐力水平。
4. 长时间持续性训练:在相对较低的强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长距离慢跑、长时间游泳等,可以逐渐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持久力。
5. 节奏训练:控制运动的节奏和呼吸,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有氧运动,提高耐力和持久力。
6. 功能性训练:进行一些模拟比赛情况下的有氧活动,如集体运动项目、团队训练等,可以提高综合耐力和适应能力。
7. 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不同强度、时间和频率的有氧训练。
这能够更
好地满足个体的需要,提高训练效果。
8. 注意休息和恢复:有氧耐力的发展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损伤和疲劳。
定期休息和充分恢复,有助于身体适应训练,提高有氧耐力。
9. 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非常重要。
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并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以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10. 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需要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训练的效果和持续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终身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与传授体育基本技能相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了解锻炼方法,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水平;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数字跑
2、跳绳练习
3、情景跑练习
4、游戏“搬运伤员”
三、教材分析
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
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
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所以,要发展有氧耐力首先要设法提高最大吸氧量在耐力练习中提高最大吸氧量的主要训练手段是周期性练习,这些练习的强度必须控制在主要通过有氧代谢供能的幅度之内。
这就涉及负荷安排问题。
有氧耐力练习的负荷安排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练习的强度与练习的时间。
学生在进行提高有氧耐力素质的练习中,往往由于练习内容单一且时间较长而感到枯燥和恐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本课针对这一特点选择了数字跑、速度跳绳(花式跳绳)、情景跑,通过“搬运伤员”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高中生勇于挑战的特点安排了通过障碍练习。
通过穿越栏架、跳越小垫子、跨越垫子以及翻越障碍的练习达到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
重点:发展有氧耐力素质的练习及其练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点:学生协调配合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
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身体运动与动脑很好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动能力,达到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精神得到放松的目的。
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让学生参与有氧耐力的活动,体会参与快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运动技能:通过多种练习手段,使学生掌握有氧耐力的练习方法。
3、身体发展: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水平。
4、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5、社会适应:形成良好的团结拼搏精神、相互帮助、相互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
六、教学方法
坚持循序渐进,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既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联系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力求使教学氛围轻松、和谐。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
1、正反口令练习
2、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
1、数字跑
2、跳绳练习
3、情景跑练习
4、游戏“搬运伤员”
(三)、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评价本次课
3、下课
汇报课教案任课教师:韩季时间:2014/4/14
年级高二四班教学内容田径:有氧耐力课次 3
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让学生参与有氧耐力的活动,体会参与快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运动技能:通过多种练习手段,使学生掌握有氧耐力的练习方法。
3、身体发展: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水平。
4、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5、社会适应:形成良好的团结拼搏精神、相互帮助、相互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
重点难点重点:发展有氧耐力素质的练习难点:学生协调配合能力
教法1、引导法 2、重复练习 3、示范讲解 4、语言激励 5、情景教学法学法1、模仿跟练2、理解创新 3、相互观摩、纠错,讨论提高
安全
提示
充分活动各关节,在练习过程中,根据个人体能状况间隙性练习。
教学过程时
间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
开始阶段2
分
钟
1、课堂常
规
2、宣布内
容
1、察课学生的集
合情况
2、师生问好,检
查服装,宣布课的
内容
3、提出本课的目
标要求
1、体委整队,汇报
人数
2、学生向老师问好
并认真听讲
3、记住本课内容及
目标要求
组织:
要求:快、静、齐
准备阶段6
分
钟
1、行进间
徒手操与
数字摆拼
游戏
1、教师讲解示范,
提出练习的要求
2、口令指挥
3、组织学生练习
1、学生按照指定路
线成一路纵队慢跑
2、听教师口令指挥,
完成行进间徒手操
练习及摆数字游戏
3、学生按照教师要
求认真练习
组织:
第一场地第二场地
第三场地第四场地
学
习参与阶段26
分
钟
1、有氧耐
力素质练
习
A、数字跑
法练习
B、跳绳练
习
C、情景地
形跑练习
各组练习
时间控制
为8分钟
左右
2、搬运伤
员游戏
情景:在一
次篮球比赛
中,我方一
名中锋队员
踝关节扭
伤,不能自
主行动,需
要及时进行
治疗,我方
成员团结协
作将受伤队
1、教师讲解、分组
2、利用白板讲解演示
数字跑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跳绳练习
4、教师利用卡片,进
行情景游戏穿越地形
跑练习
5、教师语言激励学生
练习
6、巡回指导
7、组织学生分组轮换
练习
1、教师情景讲解
2、教师进行平均分组
3、教师介绍救助方法
A、扶持法
B、抱持法
C、背负法
D、拖行法
E、椅托法
F、轿式法
G、双人扶掖法
H、三人或多人配合
法
受伤队员:
男性:120kg
(女性:80kg)
1、学生认真听讲,明
确各个小组应练习的
方式
2、学生根据每个小组
所规定的练习内容,积
极主动参与
3、小组成员之间的积
极配合
4、各组组长及时向教
师汇报各组成员的练
习情况
5、练习时前后两个同
学要注意拉开间距以
免发生碰撞。
1、学生认真听讲
2、服从分组安排
3、根据各组情况,选
择最有效的搬运方
法
4、学生搬运比赛
组织:
第一场地
第二场地
第三场地
第四场地
组织:
数字跑法
数字跑法
跳绳:1、单摇
2、双摇
3、长绳“∞”字练习
要求:每个练习方法时间不
低于2分钟
情景地形跑:
1、穿越铁丝网,匍匐前进
2、鸭步行走,穿越栏架
3、双脚跳跃绳梯
4、跨越垫子练习
恢
复身心阶段6
分
钟
员及时的送
到医务室。
利用周边器
材迅速有序
的救治可采
用哪些方
法?
1、集合
2、放松
3、小结本
课
4、下课
救助原则:
1、及时、迅速、防
止再次损伤
2、在搬运前对伤员
进行简单的检查
3、根据伤情,灵活
选用不同搬运方法
和工具
4、尽量将重量贴近
自己的身体
1、讲解放松动作
2、教师指挥调整队
形,在行进中放松
3.对本节课小结
4.下课
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
求集合。
2、行进间放松练习
搬运距离:18m
组织
场地:体艺馆
器材:标志物、栏架、卡片、白板、跳绳、音响
生理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最高心率
练习密度
课后小结:
实际生理负荷
平均心率最高心率练习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