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词解释 (2)

合集下载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n—何时做?时间Why—为什么做?原因Where—何地做?地点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

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是预先知道的。

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n—何时做?时间Why—为什么做?原因Where—何地做?地点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

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022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管理学考研名词解释(2)

2022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管理学考研名词解释(2)

管理学的考试题型比较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题型设计。

尽管如此,名词解释题目类型却是大部分院校在管理学考试中都会涉及的题目。

所以,今天主要给大家梳理一下周三多第三版管理学的名词解释,方便同学们备考管理学。

21. 社会契约道德观(12)——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嫩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22. 推己及人道德观——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3.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

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完全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24.全球化管理——从全球视角来考虑经营管理行为。

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25. 信息——信息是由数据生成的,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6. 决策(05)——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7. 确定型决策(11)——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28.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问题所涉及的条件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

29. 风险型决策(12)——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数,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30. 战略决策(09 13)——为了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由企业高层决策者做出。

31. 战术决策——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所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划的目标为决策依据32. 业务决策——又称日常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日常工作效率的决策33.计划(06)——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名词意义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意义上来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34. 长期计划——五年以上的计划35. 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36. 战略性计划(11)——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行业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2、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全体人员,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3、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及其应用的学科。

管理学是各类管理活动的基础理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4、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是管理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5.概念技能:亦称思想技能或观念技能,是一种把握大局,预测本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6.组织环境:组织的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和力量的总和7.组织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8.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9.压力集团:是指某些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

10.SWOT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就是帮助决策者在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动态综合分析中,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的决策分析方法。

11.决策,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计划:对组织未来工作进行的预先安排,是对组织未来的筹划、规划、谋划、企划。

12.战略:为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

13.组织目标:是一个组织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终点。

每个组织都会寻求和确定自己的目标,以指导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

14.决策: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有关资料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调整过程。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③大规模访谈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8、伦理道德——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9、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应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后者就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10、全球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情况下进行管理工作。

12、全球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程度。

13、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P30 权14、利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5、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6、社会契约道德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管理学 名词解释

管理学  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信息与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

2、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是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4、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理由或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5、组织变革:就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6、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7、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该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8、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9、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一套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2020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2020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2020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1.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现实中有些职位是常规的,经常反复的,有些则是非常规的。

2.专业化分工的优点:①有利于提升人员的工作熟练水准②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③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④扩大劳动者的来源和降低劳动成本。

缺点:①工作枯燥,单调,乏味造成了人们生理,心理上的伤害②导致了员工的厌烦和不满情绪③工作之间协调成本上升④影响了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为了克服过度专业化分工的弊端,当前相关职位设计的做法包括职位扩大化,职位轮换,职位丰富化和工作团队等。

4.职位扩大化是为了克服因为过度的分工而导致的工作过于狭窄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职位设计思想。

5.职位轮换是让员工定期地从一项工作更换到另一项工作上去。

考试用书6.职位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展,职位丰富化则是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

7.当职位设计是围绕群体而不是个人时,就形成了工作团队。

8.理查德·哈克曼和格莱戈·奥海姆所提出的职位特征模型颇有意义。

9.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MPS得分较高的职位将对人们的动机、绩效和满意感产生积极影响。

10.组织职位的成功设计应着眼于顾客满意,理应能够激发出雇员高昂的奉献精神并实现卓越的组织绩效。

11.雇员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

12.层次划分主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是纵向结构问题。

13.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宽度的限制。

14.对上层来讲,其主要职能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大致方针,故又称经营管理层或战略决策层。

中层的主要职能是为达到组织总的目标,为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拟定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故又称为经营管理层。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1、管理:指社会组织中,为了就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1)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1916年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只会、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职能: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和发挥的作用。

3、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多必须的行动。

4、领导:指指挥、带领、引导和孤立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5、控制:为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过程。

6、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的活动。

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7、管理者的职能:指作为一般的管理者,它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特征及归纳。

8、技术职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9、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10、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1、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们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预测、控制和领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12、霍桑试验:指梅奥参加1927年至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工作。

目的是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体噶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3、士气: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

14、正式组织:指企业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视线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15、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16、统一命令:指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17、统一领导:指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应由以为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开展。

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21.管理宽度有成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22.确定管理宽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

23.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①管理这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②面对问题的种类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④授权⑤计划⑥组织的稳定性24.确定合理的管理宽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管理者,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将决定管理宽度。

25.格拉丘纳斯理论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上下级关系:直接单一的关系,直接的多数关系,交叉关系26.克拉丘纳斯指出,管理宽度的算术组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外语学习网27.变量依据法通过研究影响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宽度的六个关键变量:①职能的相似性②地区的相似性③职能的复杂性④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⑤协调的工作量⑥计划的工作量28.部门划分主要解决组织的横向结构问题。

29.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30.部门划分的方法:①按人数划分,完全按人数的多挂来划分部门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划分方法②按时间划分③按职能部门划分,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④按产品划分⑤按地区划分⑥按服务对象划分⑦按设备划分⑧其他31.按职能划分的优点:它遵循专业化原则,因此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它使得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基本业务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简化训练工作,加强了上层控制手段。

32.“隧道视野”现象:由于各职能部门专业化,使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除了本部门外,其余什么都不顾,就如同过隧道一样,除了本身领域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

33.部门划分的原则:①力求最少②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③确保目标的实现④指派平衡⑤检查部门分设34.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

它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类型。

特点:①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②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③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在特定旳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旳资源进行有效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旳组织目旳旳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旳管理负有全面责任旳人,他们旳重要职责是制定组织旳总目旳、总战略,掌握组织旳大体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旳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在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旳一种或若干个中间层次旳管理人员,他们旳重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旳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旳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在最低层次旳管理者,他们所管辖旳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波及其他管理者。

他们旳重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旳有效完毕。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旳所有活动旳管理者,涉及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辨别部旳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旳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旳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毕组织任务旳能力。

8、人际技能:指与解决人事关系有关旳技能,即理解、鼓励别人并与别人共事旳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旳能力,也就是洞察公司与环境互相影响之复杂性旳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涉及理解事物旳互相关联性从而找出核心影响因素旳能力,拟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旳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旳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所有或部分管理工作旳人旳总称。

11、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旳层次构造,这一构造事实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正和自下而上保证信息传递旳必经途径。

12、跳板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容许跨越权力线而直接进行旳横向沟通,可以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旳信息传递延误。

13、马斯洛旳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旳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旳多种需要提成五种不同旳需要,并按其优先顺序,排成阶梯式旳需要层次:自我实现旳需要、自尊旳需要、社会旳需要、安全旳需要和生理旳需要。

管理学名词解释归纳(2)

管理学名词解释归纳(2)

管理学名词解释归纳(2)管理学名词解释归纳(33)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34)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35)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36)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37)地域部门化: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38)顾客部门化:就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39)流程部门化: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40)管理幅度的定义: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41)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

(42)直线职权: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

这种职权由组织的顶端开始,延伸向下至最低层形成所谓的指挥链。

(43)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或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44)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

(45)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指挥。

(46)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47)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48)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收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49)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50)员工的解聘: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存在成员,组织面临结构性收缩要求或员工存在违法组织政策的行为时,组织应当裁减一定的员工。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n—何时做时间Why—为什么做原因Where—何地做地点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学2

管理学2
(2)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广泛的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⑷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8.人性假设:(作为大题,了解)
㈠ “经纪人”假设
“X理论”代表了“经纪人”的人性假设。“X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一般人都生性懒惰,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一般人都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5)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智慧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
㈣“复杂人”假设 (看)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结构。
(2)人的很多需要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人对不同的组织或组织的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
2(1.9)为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领导者充分注意搞好人际关系,注意对职工的支持与体谅。
3(9.1)为任务式的管理,领导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效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
4(9.9)为团队式管理,领导者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
5(5.5)为中间式管理,对人和生产都有适度的关心。
10. 费德勒把领导的环境,具体划为三种情景因素:
1.9 9.9 5.5 1.1 9.1
1(1.1)为贫乏的管理,领导者对职工和生产都极不关心。
7、利克特的四种领导基本方式:①专制——权威式;②开明——权威式;③协商式;④群体参与式。
8、领导者影响力可分为五种: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

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计划:1)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2)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环境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组织:指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而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

组织设计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第一:领导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第二:领导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第三:领导是一种行为的过程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1)激励是管理的核心;(2)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是信息的发送者通过沟通渠道把信息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的活动过程。

包括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控制:由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基本特点有:目的性、整体性、动态性、人性。

简答:一.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

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2、人际技能: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包括沟通、协作、激励、合作等,也包括团队精神和团队工作方式。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决策、激励与创新,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组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群人的集合,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

3、管理职能: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即通常所说的管理者的职能。

4、环境复杂性程度:环境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5、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4个要素构成。

6、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7、决策: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订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法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8、5W1H: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o—谁去做?人员When—何时做?时间Why—为什么做?原因Where—何地做?地点How—怎样做?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9、程序:程序是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活动进行排序。

10、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通过企业目标体系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相互紧密协作地有机整体。

通过这个有机整体的运转,就能把整个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等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起来,朝着企业总目标健康地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③大规模访谈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8、伦理道德——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9、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应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后者就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10、全球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情况下进行管理工作。

12、全球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程度。

13、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P30 权14、利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15、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16、社会契约道德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12)17、推己及人道德观——认为遵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行为规则是善的。

18、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19、道德发展阶段(3个层次)——前惯例层次。

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

惯例层次。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原则层次。

受个人用来辩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第二部分1、决策与计划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知道概率。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决策者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战略决策——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发展,制定出目标和方针,以及为达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所做出的决策。

6、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是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7、业务决策——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

8、计划——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9、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行业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0、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11、指导性计划―是指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人自由处置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的计划。

12、具体计划―是指具有明确目标的计划(不存在模棱两可)。

13、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强调以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

故又称为低成本战略。

14、特色优势战略―又称为差异化战略,企业力求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使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15、目标集聚战略―又称为集中战略或重点市场战略,即选择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为这个细分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16、目标管理的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过程。

它使组织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17、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18、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

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是网络图。

19、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20、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第三部分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组织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3、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4、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

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是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设立部门。

6、地域部门化——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业务活动。

7、顾客部门化——是根据目标顾客的不同利益需求来划分组织的业务活动。

8、流程部门化——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企业的业务活动。

9、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幅度也称为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指挥和领导的下属的数量。

10、职权的定义——职权是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11、直线职权——是指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职权(比如总经理对一生产经理的管理)。

12、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比如质检部经理对生产部车间主任的管理)。

13、参谋职权——是指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和审核权,可以评价直线方面的活动情况,提出建议。

14、集权——是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也就是说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命令和指示来办事,一切行动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

15、分权——是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16、授权——是指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17、管理幅度——也称为组织幅度,指组织中上级主管够直接有效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8、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主管到最低层的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就称为组织层级。

19、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20、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21、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22、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思,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第四部分1、领导——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

2、领导权力―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排除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

3、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4、保健因素―又称“维持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等。

5、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处理得好可以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处理不当也不会导致不满。

6、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7、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8、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9、正式沟通——是指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10、非正式沟通——是指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11、上行沟通——是指下级将信息传递给上级,由下至上的沟通;12、下行沟通——是指上级将信息传达给下级,由上至下的沟通;13、平行沟通——是指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传递,也称横向沟通。

14、单向沟通——是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15、双向沟通——是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

16、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第五部分1、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2、前馈控制——也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3、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或者事中控制,也称过程控制。

是对正在活动中的人、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4、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是对结果进行总结。

5、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的标准。

6、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使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7、库存控制——对库存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降低各种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8、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