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 第四章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第四章 教学设计

11
第五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 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 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 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 1、班级授课 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3、分组协作学习 4、个别指导 5、现场教学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四 章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 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 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 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 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 径。
1
第 四 章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需要分析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者分析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内容分析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阐述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在教学结束时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 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教学目标分类:就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可分为认知目 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2、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写: 认知领域:知道、理解、掌握、运用 动作技能领域:学会和能够熟练操作 情感领域:顺从、认同、内化,
13
2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 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也就是在 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 式、方法、媒体等,它包括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序列安 排;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系统问题和期望的学生反应的安 排;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媒体呈现信息方式的安排。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 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根据信息控制者不同,我们可以把教学策略按其性质分为 替代型教学策略(教师控制)和生成型教学策略(学习者控制)

“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

“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

精品案例“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文|周丽丽一、教材分析“信息的来源”以“低碳生活”为主线,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交流沟通、网络查询、查阅资料等,使学生深入了解低碳生活在实际行为中的体现。

本课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环保知识,更在于通过这一主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样化途径,以及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来源,认知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种信息的获取途径。

2.理解信息的可信度,学会筛选和辨别信息,培养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关联信息来源与低碳生活主题,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信息的来源,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将信息获取技能应用到低碳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学生观看情景剧《我们的地球怎么了》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温度上升的原因,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环节1.探索低碳生活的行为(1)交流沟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认为可实施的低碳生活行为,这一交流环节有助于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经验出发,形成初步了解。

(2)网络查询和资料查阅: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查询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低碳生活行为的了解和认识。

(3)小组展示和讨论:小组分享调查结果,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2.垃圾变废为宝(1)案例分享: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展示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

通过图像、视频或实际展示,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方式,认识到信息的来源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观点和结果。

(2)小组活动: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提出个人想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转化为有用资源。

这个环节鼓励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从不同的信息来源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3)网络查询和资料查阅: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查询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更多关于垃圾变废为宝的信息。

3.过度使用资源对地球的危害(1)知识讲解:通过讲授和引导,介绍过度使用资源给地球带来的危害。

高中信息技术 21信息的获取过程与方法教案 教科版必修1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21信息的获取过程与方法教案 教科版必修1 教案

2.1信息的获取过程与方法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社4.学时数:非上机时间15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 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大约用分钟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了解信息的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2、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能对信息获取的效率合理选择信息获取的工具。

3、掌握信息保存的方法。

4、了解计算机中信息存储格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选择适当的方法合法地获取信息。

(二)内容分析1、重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常用信息获取的使用方法,理解信息获取的多样性。

2、难点分析正确根据问题选择信息获取的工具。

(三)学生分析目前,信息获取的工具已经大众化了,大多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所以,本节课,以有效获取信息为主要内容,促使学生根据问题来选择信息获取的工具,掌握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格式。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以“提出问题、问题求解、练习、拓展”为主线组织教学。

首先创设情景,由信息来源分类,引出获取信息的不同方法,同学们通过了解信息采集方法,掌握信息保存方法。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1)教师参与提出问题的小组讨论;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2、关键环节提炼(1)引入:应用示例,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多样性的认识。

(2)体验:学生分组练习(3)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交流、谈体会,(4)总结提升:通过汇报,互评,提高对需求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3.1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3.1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没有信息,我们就无法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
3.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假设你想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状况,你会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学生还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能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例如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学生在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信息的概念,对于信息的含义和简单处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信息的深度理解,如信息的来源和重要性,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技术的第三课,课题是'信息的来源'。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来源。"
2.讲授新课
教学反思与改进
“信息的来源”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虽然试图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可能由于讲解方式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未来,我计划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视频资料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 ****市第六中学 *** 【教材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已经成为信息呈现方式的主流。

本节课选自上海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的之后,在众多的信息中,因特网成为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通过因特网检索信息的能力就成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显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自然成了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二班的学生,通过多年知识的积累及能力的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上节课学习后,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的基本知识,但对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归纳。

本节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的几种获取方法。

2.了解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因特网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1.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

2.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检索资料。

◆情感性目标 1.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2.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在生活、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

3.初步体会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4.通过四川汶川 ___的引入,再次激起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来检索信息。

难点: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资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话引入:今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一件令人关注的事情,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设计意图〗: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引入,既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注,又达到了揭示课题的作用。

二、自主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两种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师的网址从哪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键字检索、门户网站、收
藏夹、报刊、广播电视等。
1、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本课以通过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来“夸家乡”为主线,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以问题促协作。通
过“问卷星”网络答题分析评价以及课堂的反馈来看,
课例研究综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措施:
一个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掌握下载网页、图片、文字的方法、收藏
夹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同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让学生
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
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课内容为
第二章第二节,是在第一节内容的基础上的细化与拓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 互助。
1、播放有关那拉提的视频。(展示课件 P1) 2、问:夸家乡,你会选择从哪获取信息?(展示 课件 P2)
教学过程
3、引出课题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展示
课件 P3)
关于多方面了解家乡那拉提,老师给大家分 5 个小
组,各小组选一位同学来抽取你们的选题。(展示课件
展。学生对于网上获取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通过 学生学习能
家乡(那拉提)有关信息(网页、文字、图片、视频) 力分析
的获取来感受和掌握信息下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有目
的有意义的信息获取来减少上机课的随意与懒散,培养
良好的信息意识与习惯。
以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来“夸家乡”为主题,设疑 “那拉提”一词的来历及含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 信息,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 教学策略选 在完成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下载网上各种信息的 择与设计 方法。本堂课旨在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主动探究实践的习惯。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教学设计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教学设计
选题:1.准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黑板报
2.制作“12.9学生爱国运动”的小品剧本
3.制作“介绍你喜欢人物、书籍或电影”的电子手抄报
4.制作“武隆景点”的旅游攻略
要求:请从以上选题中,自选主题,根据《活动手册》P12示例,填写下列信息需求清单。
自选主题:
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成果目标
所需工具
教师点评:思维越发散,思考越全面,获取的信息越多。
【信息社会责任】
培养合法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信息源的多样性、可靠性、可行性等特点确定信息来源。
教学难点:如何围绕主题,分析需求,选择有效、恰当的途径获取信息。
四、教法学法
【教法】
依据:让学生具备敏感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寻求恰当的方式处理信息
教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心理特征: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三、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主题,并能围绕主题,主动寻求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计算思维】
能够围绕主题,通过分析不同信息源的多样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而确定信息来源。
【数字化学习与创学法】
依据:依据信息技术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设计活动情景,注重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提问设疑,引入新课:
提问:学校将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 青春礼赞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十二.九”学生爱国运动84周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家会如何组织本班同学参与活动呢?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说课稿
一、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快乐导航】首先请同学观看地视频《济宁宣传片》请同学谈谈观后感,引导学生对信息收集的兴趣,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马上要周末了,为了放松下心情,父母要带你去旅游,但是时间有限,不能去远地方, 所以选择济宁周边游.我们的家乡济宁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又有江北小苏州之称。

请你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一份周末旅游计划. 在做计划之前,你首先要考虑是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怎么收集天气信息呢?【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自己以往获得信息的经验,为即将要学习的获得信息的规范过程和方法做铺垫。

【教师总结】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时候,就需要去获取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探究学习获取新知】一、信息需求的分析【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周末旅游计划”活动为例,介绍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1)对信息需求进行分析。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3)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采集的信息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并通过填写信息需求清单,感受分析信息需求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能力。

【教师点拨】分析信息需求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要素:1.信息的对象差异信息的对象差异是指同样的信息对不同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一样。

人们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获取信息。

2.信息的时间要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信息在哪个时间范围内生效。

3.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是指信息发生的地点及适用的范围。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任务单一、信息的来源有哪些?1.信息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了解奥运会有关情况的途径是:途径一:途径二:途径三:二、如何获取信息?1.信息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1.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四、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请填写不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同方法: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例,设计真实的信息需求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信息需求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来源的识别技巧。
2.项目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信息需求分析和信息来源确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1《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一、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2.1节《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需求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来源的辨识技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节内容的教学案例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2.紧接着,我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如何确定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需求分析和信息来源识别的兴趣。
3.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讲授新知
1.我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信息需求的内涵、分析方法,以及信息来源的种类、评估方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信息时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具备分辨真伪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信息获取与处理任务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篇一: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案】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中的重点章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本单元内容及学生的分析,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的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加深获取信息的成功的体验和印象,为以后的使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不同起点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课时 1知识目标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快乐导航】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请同学们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文章。

【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信息的获取》说课稿(省赛)9

《信息的获取》说课稿(省赛)9

《信息的获取》说课讲稿佛山二中曹雪丽***************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掌握思想方法、提高鉴别能力、形成自主意识、奠定交流基础。

2、问题分析、教材处理在教材的分析中明确如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一、第三节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

第二节的问题是:学生对本节知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如何挖掘知识深度,提高能力成为本节的关键。

第四节内容,教材放置本章最后,我认为存在二个不足:一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忽略获取信息的思想方法,二是,教材的提供唯一的主题任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

为此,我对本章书的课时按排、课程顺序重新进行设置。

将第四节的主题任务前置,主题内容放开。

并将主题任务分解至第二、三两章,本章完成任务的信息采集工作,作品的合成留至第三章的第一节完成,这样即突出了本章的重点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3、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科学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我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作了定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以此为依据,我制定了本章的教学策略:由学生分组根据兴趣确定任务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以“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的四个环节为逻辑线索贯穿各节的学习内容,这样使得每节课的内容均与逻辑线索紧密结合,从而解决了第一节的困难。

为了使得第二节的关键问题得以落实。

我采用加大课时量,用了三个学时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以“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为主题的论文写作形式及经验交流活动,对该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从知识深度及学习水平上加以挖掘,为课堂注入活力。

第五学时用于落实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自主去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方法,突破难点,形成意识。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宁波滨海学校:王荃课程内容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初步学会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理。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目标认知:(1)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2)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3)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内容、类型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总结一般规律。

(4)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技能:(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3)养成规范分析问题及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整理的良好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3)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有效组织和整理。

教学难点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整理。

二、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生物信息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获取并运用生物信息。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演示物料:生物信息的实际案例;
3. 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物信息获取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例演示(15分钟)
展示一些生物信息获取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信息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小组讨论生物信息获取的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意见。

五、展示总结(5分钟)
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生物信息获取对生物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还掌握了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物信息获取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信息的知识。

“信息获取”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教学设计

关于“信息的获取”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1.信息获取2.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明白搜索引擎的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本章节正是围绕“信息的获取”所展开,是信息加工、管理等其他章节学习的前提,其中涉及的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关键开端,同时也为学习如何从因特网下载信息作准备。

【学生分析】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有所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对信息的来源缺乏了解,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只会通过固定的途径查找需要的信息,大多数同学根本不会查找信息,并且缺乏动手查找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不同类型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多种网络信息搜索方式的原理、操作区别及其策略和技巧。

【教学设计】1.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了单纯利用图书或网络获取信息。

3.本学期的教学:通过分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学。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贯穿:首先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与研究性学习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然后通过下载来收集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加工”来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集成和交流”来形成展示成果并展示;最后“管理”研究性学习的信息资源;正是信息技术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获取信息中的“搜索”展开:(1)每个小组自定一个贴近自身学习生活、有价值的主题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是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对于信息技术,学生可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

2.难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从哪里来?信息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新闻、天气预报、社交媒体等,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并尝试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 engines、截图工具等)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信息有什么重要性?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宁波滨海学校:王荃课程内容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初步学会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理。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目标认知:(1)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2)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3)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内容、类型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总结一般规律。

(4)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技能:(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情感:(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3)养成规范分析问题及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整理的良好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3)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有效组织和整理。

教学难点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整理。

二、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③百度百科中有关“英语常见16种时态”的解释,有例句;
“英语网”中有关“英语常见16种时态”的解释,有例句;
④社团活动、口语比赛、欣赏英语歌曲、出国
二、网络信息
1、网页(web page)
网页是网站的组成元素。

网页是一个包含超文本标记(html)
的纯文本文件。

标签描述
<!DOCTYPE>定义文档类型。

<html>定义 HTML 文档。

<title>定义文档的标题。

<body>定义文档的主体。

<h1> to <h6>定义 HTML 标题。

一些基本标记:
2、浏览器(web browser)
浏览器软件负责解析html文件,按标记要求渲染和显示网页内容。

3、网址(web site)
•网址结构:协议+域名
•默认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域名:互联网上服务器名,是其在网络上的唯一
标识。

是为方便记忆将IP地址进行符号化。

•IP地址:32b二进制数,互联网上每台主机的“身
份证号码”。

常以点号相隔的四个0~255十进制数表示
演示:1、如何查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
2、如何获知某网站的IP地址
查看网页
源代码
认识浏览
器的功能
认识网址
的作用
认识网页
的本质
积累基础的
网络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