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玩转小学数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玩转小学数学

玩转小学数学

女儿开始上小学了,为了女儿,我特地花了一些时间课程研究了一遍,并用我最最喜欢的思维导读归纳成图。因图转化的,清晰度有限,只能看个大概。

经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

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一张图,四则运算尽在掌握

一张图,轻松掌握单位换算

编后语:20年的磨砺

我仅用了一周,看完了小学六年级12册全部数学书,并整理了上述内容,而这却是积累了20年。

那还有追溯到我的高中时代,1988-1991年。

从小学、初中,我一直是轻轻松松就能处于班级前5名的好学生,而且因为我正科(语文、数学、英语)学得好,学得轻松,就留给了副科(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等)更多的时间。尽管我后来学的是理科,而我对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的兴趣却在初中时就已经很浓。现在想来,和生活比较密切的反而是这些副科。

初中升高中,我进入了所在县城最好的中学,最好的班级。那一届,我们县城在正式中考前为两所重点中学举行特招,参加考试者的唯一条件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没有留过一次级。(那时,农村孩子为了为了考上中专,早日“跳出农门”,留级多次是非常普遍的,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留过级的人显然不公平)。我有幸成为全县100名特招生中的一名。我所在的班年龄小、聪明,资质好,因此被称为“火箭班”。

上了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出乎我的意料,成绩很差,我顿感优势尽失!我困惑:自己上课也听懂了,课后题目也会做了,可是为什么考试就不行了呢?

最典型的就是物理,高一时整个学年学力学,高三时学电磁学,高三开始还只是电磁学的概念,到了后边的综合题,全是力学与电磁学结合的。力学都放在脑后一年多了,这时不仅仅要用,还有和电磁学综合运用,怎能不蒙了!

1991年,第一次高考,我落榜了!

在那个时候,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考上大学和没有考上大学,未来的生活轨迹将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那时我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逃离痛苦!”

如果说,我的智力不行,我还真不服气,可是,考试就是很糟糕。毕竟,我曾经也有过辉煌的精力。可是原因在哪里呢? 有人说,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横向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及男生。我苦苦思索……

我的一位同学,他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也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那一年高考,他是我们全校第一名,考上了北航,而他的成绩已经接近清华、北大的录取线了。他的几句话深深启发了我。

他说:“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全在教材中!”“教材是最精炼的,是精编的!考试无非就是考你教材吃透了没有,适当做点典型题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题海战术。”

那时,我还不能理解他的言论,但是看到他学习的确很轻松的样子,高考前别人争分夺秒复习之际他在桌子底下和同学下棋。而他又的的确确考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令我不得不思考他的话。

于是,那个暑假,时不时传来谁考上了这所大学,谁考上了那所大学的消息。

而我呢,说不上是卧薪尝胆,那也是痛定思痛,开始好好钻研钻研教材了,我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就没有吃透教材。于是,我开始啃教材。

第一步:整理参考书,制作《参考书目录》。

那可是我发明的宝贝,敝帚自珍吧,可惜,年久失传了。

那时我有很多很好的参考书,象《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理科》等,但是它们的编排是数学、物理、化学混合,也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的。如果一本一本看,就是一会这科、一会那科,而且是一会是讲这章的,一会又是那一章的,甚至是综合的。感觉思维被牵来牵去,比较混乱。

我首先按照数学、物理、化学分科,再按照各科的模块分,将有关这一模块的参考文章整合起来。

如:物理

力学

《中学理科》1989年第7期 P12 相对加速度的运用

《中学生数理化》1989年第5期 P10 万有引力定律的妙用

……

(那时没有活页本,也没有电脑好用,如果是在现在,会做得很好用)

第二步:制定学习计划,“啃”教材。以教材为主线、主干,以参考书辅助理解教材。

1、反复研读教材,结构、编排顺序,为什么这么编排,如何推理的等等

2、《参考书目录》,研读对应这一章或这一节的所有参考文章。这样做使我深刻领会了教材。吃透每节、每章、每个知识点

第三步: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

每小节学完,回过头总结

每章学完,回过头总结为一张图

每册学完,总结,回顾,画成一张图

高考前,每科各总结为一张图

每次总结,画出这节/章/册/科的结构图: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和其他章节的关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