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

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作者:————————————————————————————————日期: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汉语言文学湖南武冈市方言俗语及民俗研究与分析夏伊摘要:武冈方言隶属于湘语区的娄邵片。

本文以武冈城区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手法从俗语结构、俗语反映的民俗、俗语的变迁等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方言与民俗的关系。

关键词:武冈市方言俗语民俗一、俗语结构分析(一)上下句基本押韵,讲究对称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深受欢迎,这与其口语化的性质密不可分,又因为记诵传承的要求,俗语一般都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押韵和对称就成了俗语的基本特点。

俗语结构多整齐对应,前后两部分的字数大多相等,在方言体系中总是表现出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显而易见。

(二)语法结构多种多样俗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所以基本上都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在使用俗语时,人们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让其独立成句。

关于俗语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类型分析,学界一直都存在不同的观点。

而本文中,我们把俗语的结构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

1.单句型俗语单句型俗语是指由一个分句构成的俗语,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A.主谓句武冈城区俗语中单句型俗语主要为主谓句。

而又可以细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等。

如例(4)、(5)则为名词性谓语句,是农业生产中的俗语。

而例(6)则是用生长的树木来形容源头不好、但可传承出好的后代,为动词性谓语句中的述宾谓语句。

B.非主谓句在方言中非主谓句型的俗语相对不多,较多为有关人的外貌、性格、能力、行为等的俗语,其中大部分又为动词性非主谓句。

如例(8)形容人爱说话,例(9)形容人偷偷地掉眼泪,都为述宾结构,整个俗语也仍为动词性非主谓句。

而名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句型的俗语比较少见,如例(7)是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比喻一个人的身高较矮。

方言21

方言21

武安方言调查报告(一)方言点的位置(周边方言情况)我要调查的方言点是河北邯郸市武安市西寺庄乡西寺庄村,属冀鲁官话。

(二)发音合作人的情况姓名:白雪年龄:25岁原籍: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西寺庄村职业:学生教育程度:在读研究生幼年语言环境: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西寺庄村以后住过的地方:石家庄市无极县能不能说别处的话:不能本地有几种口音:一种本人说的是哪一种:本村话记音时间:2013年2月25号一.聲母(1)例字调查p p p pʰpʰm ø f x f x f x 布-步別怕盤門-聞飛-灰馮-紅符-胡t t t tʰtʰl l n l n l l n i到-道奪太同難-蘭怒-路女-呂連-年-嚴k k ʨkʰkʰøøx x øøøøø貴-跪傑開葵岸-案化-話圍-危-微午-武ʨʨʨʨʨʰʨʰʨʰʨʰɕɕʂ f精-經節-結秋-丘齊-旗修-休稅-費ʨʰʨʰʨʰʨʰɕɕ全-權趣-去旋-玄ʦʦʨʦʰtʂʰʨʰʦʰtʂʰtʂʰʨʰs ʂɕ糟-招-焦倉-昌-槍曹-巢-潮-橋散-扇-線ʦtʂʨʦʰtʂʰʨʰʦʰtʂʰʨʰs ʂɕ祖-主-舉醋-處-去從-蟲-窮蘇-書-虛ʦtʂtʂs ʂʂʦʰtʂʰtʂʰtʂʰs ʂʂ增-爭-蒸僧-生-聲粗-初鋤-除絲-師-詩ʐøʐn øʐøʐøøʐ認-硬繞-腦-襖若-約閏-運而日øøʐøøʐʐ延-言-然-緣-元軟-遠(2)声母系统总结共22 个声母,分别是:双唇音:p pʰm唇齿音:f舌尖前音:ʦʦʰs舌尖中音:t tʰn l舌尖后音:tʂtʂʰʂʐ舌面前音:ʨʨʰɕ舌面后音:k kʰx零声母:ø二.韻母(1)例字调查ɿʅʅə①ɑu ɣɣ資-支-知耳爬河蛇i i iɑu iɛ第-地架姐u uɑuo故花過iɛi y ɚy ye野-以-雨色虛靴əʔʅẻʔẻɣẻʔiẻʔiẻʔ直日辣舌合割北百iɛʔiẻʔiẻʔiẻʔiɛʔuẻʔuəʔyəʔ急接夾鐵-踢落-鹿-綠uəʔuəʔuẻʔẻʔuəʔuəʔuəʔ木岀刮各-郭-國活yẻʔyẻʔyẻʔy iẻʔ確-缺月-欲-藥①“耳”在当地方言并非零声母音节,而读[lə44]。

山东泰安方言顺口溜

山东泰安方言顺口溜

山东泰安方言顺口溜
摘要:
1.泰安方言顺口溜的背景和特点
2.泰安方言顺口溜的例子
3.泰安方言顺口溜的文化价值
4.泰安方言顺口溜的传承与保护
正文:
泰安方言顺口溜是一种流行于山东省泰安市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集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泰安方言顺口溜的特点是采用泰安当地的方言表达,形式多样,包括五言、七言、词赋等,押韵、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

其内容广泛,既有日常生活的琐事,又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泰安方言顺口溜善于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有一首泰安方言顺口溜《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保安康宁当,虎跑泉声在,龙潭水色香。

”这首顺口溜以泰山为背景,通过对泰山的描述,展现了泰安人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泰安方言顺口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一方面,它反映了泰安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是研究泰安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另一方面,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泰安方言顺口溜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为了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我们需要加强对泰安方言顺口溜的研究,
将其纳入地方文化教育体系,并在社区、学校等场合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泰安方言顺口溜。

总之,泰安方言顺口溜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

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

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方言谚语,是一个地方的当地特色及说话习惯,每个地方都有该地的方言谚语,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一人开井,百人饮水「教示谚」同「一人种树,千人聊凉。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经验谈」谣言的可怕。

一人愁一样,无人愁共样「经验谈」每侪人就有要愁虑的事情,无人愁虑共样的事情。

一人种树,千人聊凉「教示谚」一侪人做好事,多人受惠,勉励人多做善事。

一人种树,千人遮荫「教示谚」侪人做好事,多人都能得到好处。

一人难合手人意「经验谈」公众之事难为。

一刀比人三刀罪「比喻词」劝话人毋好请裁开玩笑,就像用刀仔在人前比画,会伤及人身。

一丈水退九尺看清楚「师傅话」水退忒剩十分之一,当然水肚的东西就显出来。

一丈水退八尺真相大白「师傅话」有水落石出、真相明白的意思。

一丈差八尺差忒多「师傅话」只有两尺,距一丈还差忒多。

一下雷鸣天下响「习用语」本来要隐藏事情,隐藏毋得,一下仔爆发出来,天下人皆知。

一下钁頭兩畚箕,兩下钁頭?毋去「俚俗语」自夸感夸人做事情当有效率,事半功倍。

经典的客家方言谚语带解释一千赊毋当八百现「教示谚」高价賖帐买卖,毋当低价现金交易。

一千银毋当四两命「经验谈」一千两银钱的价值毋当人四两命的好处;命好毋惊无钱,命歪有钱也会无忒。

一女配两郎做毋得,无正常「师傅话」一女配两夫系不受社会允准的,故为「做毋得」、「无正常」。

一女许两郎,官司有得尝「教示谚」一女许两男、一物两卖、一屋两售,都会有官司纠纷。

一子一份,两子平分「教示谚」教示做父母者,要公平对待子女。

一寸士地一寸金,千金难买故乡情「经验谈」土地再贵也有限,故乡土地之情,千金也买毋到。

一不拗众,四不拗六「教示谚」劝话人少数要服从多数。

一五一十「习用语」表示全部讲出来,无共样意思。

一尺风,三尺浪「俚俗语」一尺风想要击起三尺浪,系无可能的,故为吹牛、膨风。

一尺风三呎浪膨风「师傅话」吹年,讲花撩。

一手念经,一手摸乳姑「俚俗语」无正经样,无专心做事。

常州方言俗语研究学习PPT

常州方言俗语研究学习PPT

俗 语 ( 意 义 )
在常州的方言”,“萝卜兴吭,嗳出来粪缸”等等,以物喻事,借以告诉 人们某些立身处世之道。以下是产生在小农时代,以“萝卜”为喻体的部分俗语。
萝卜从地里拔出来,必定带上泥土。人们常以此指代在做某项工作时,顺便办成了意料之外的事。如在 侦破某一赌博案件,却连带破获了一起贪污腐败案件。这里的“拔”是主体、主营、主观愿望,是本 意, “带”,是客体,是附带、顺便、顺势,说明客观事物的规律。有时也借指“连累”、拖累的意思。
许多方言俗语大都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有些方言俗语虽然显得粗野俗气或带有一些唯心的迷信色彩但却贴近平民百姓具有平民化和通俗化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基础和生命力被广为流传有些方言俗语也被普通话吸收成为了共同语
常州方言中俗语的研究
常州方言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是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常州小片的代表语。 常州方言语音上与周围太湖片的吴语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它自己的 特点,就是在常州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常州方言有28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44个韵母(包括自成音 节的),7个声调,这7个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 入、阳入。例如:天、甜、点、店、电、跌、笛就分属这7个声调。在语 音方面,常州话仍完整地保留了古全浊声母体系,如“店、志、绢、富” 分别读清音声母;“电、治、倦、妇”等字分别读浊音声母,而在普通 话中,这两组字往往读成同音。
俗语
俗语,作为一种民间老百姓口头流传的语句,反映着各个 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它们遍及各个领域,日常生活 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俗语正是凝聚了无 数人的心血。在这里,我们一起了解生活中的俗语,了解俗语 的魅力。 许多方言俗语大都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劳动中产 生的,有些方言俗语虽然显得粗野俗气或带有一些唯心的迷信色 彩,但却贴近平民百姓,具有平民化和通俗化,在民间具有广泛 的基础和生命力,被广为流传,有些方言俗语也被普通话吸收, 成为了共同语。有些忌讳语或吉利语和各地的方言语音有关,如 反映到行动上就成了风俗习惯和民俗 。

广东客家民间谚语

广东客家民间谚语

广东客家民间谚语【文章导读】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以下关于客家人谚语,希望你会喜欢。

土帮土成墙,水帮水成浪,人帮人成王山里冇老虎,猴子称霸王山里人唔怕狼,城里人唔怕官乡下人赶城(sang3),看都看唔赢(yang3)千日爬硝一铳打(指积蓄多日一日报销了)千年难逢火烧天千兵有头,万兵有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路唔行(hang2),惹人铲削(指责的意思)大路边打草鞋,有人哇长有人哇短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马上唔晓马下苦,饱汉唔晓饿汉饥(gi1)马唔食人脸难看下坑人打饭汤卫亲房(指做再小的事都要照顾同宗人)干的'不如站的,坐的不如看的还冇上床先争被(pi1)——为时过早冇钱唔占卦,现钱打现价(ga4)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天大的事,也在地上煞尾天气越冷风越紧,人越有钱心越狠天上怕噶流时星(xiang1),地下怕噶夹(kia4,瞬)眼睛(jiang4)见千见万,冇见过叫化讨夜饭水大浸唔过船,手大遮唔过天水浸牛皮,越浸越韧(nin4)水大好撑船,人多事早完人多好做事,人少好夹鸡不怕红脸关公,就怕抿嘴菩萨太公不识称,且看篮中鱼(指看表面现象也能知是非曲折之一二)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人多出韩信,智多成孔明人有五颜六色,米有花花红红人有拐杖跌唔倒,事有商量错唔了人无两套死,债无两套还(wang2)人生三节草,唔晓哪节好手唔识字,唔哪头禾好做种人死盐落水(指人死了什么都没了)人家养(giong1)的狗,唔听自家诱(liuo4)人家的肉,贴唔到自家身上(hang4)人难做,天难做人情好水也甜,冇人情糖也咸(hang2)十个赌棍九个穷,一个唔穷天难容十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十个地理九个破,一个唔破都冇做(指风水先生总要说别人做的风水不好,要不他就没手艺做了)十步留一步,恐怕徒弟打师父刁人手一指,笨人累到死十字街上打烂钵,名声海样阔七不等一,一不拗众刀唔磨翻黄,路唔走抛荒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七角喉咙八角声(sang1),唱的难唱听的难听(tiang1)(指歌唱水平差,无艺术细胞,又要燥喊。

阿涂《大粤港谚语》答案加解释

阿涂《大粤港谚语》答案加解释

《大粤港》谚语答案加解释1.上山捉蟹(难上加难)2.鬼揞眼(东西就在眼前,竟然看不到)3.有钱使得鬼推磨4.鬼拍后尾枕(不小心将该说的和不该说的,全说了出来)5.扮鬼扮马(搞怪、搞笑或者恶搞、无厘头的意思)6.多只香炉多只鬼(多一件事,多一份麻烦)7.呃鬼食豆腐(谎话连篇,一眼就看得出骗人)8.放飞机(承诺别人而没有做到,忽悠人的意思)9.鬼画符(形容潦草难认的字迹)10.唔理三七二十一(不分青红皂白)11.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儿)12.床下底吹嘀嗒(低声下气)13.佛都有火(形容人或事可恶至极,令人忍无可忍)14.老猫烧须(有经验的老手,却犯了低级的错误)15.拉牛上树(迫使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情)16.(男人靠得住)猪乸都会上树17.开笼雀(指很多话说,或者喜欢唱歌)18.两头蛇(指两面派、虚伪的人)19.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20.失匙夹万(得个睇)(徒有其名,实际作用不大)21.上面蒸松糕,下面卖凉粉(形容人的衣着配搭不适宜、冷热不分)22.菠萝鸡(一味靠黐)(占人便宜,蹭人油水)23.同遮唔同柄(同人不同命)24.断柄遮(无揸拿)(没有把握,心里没谱)25.刀仔锯大树(自不量力、异想天开)26.贼佬试沙煲(试下先)(贼在动手前,通常会故意制造一些噪音,先试探一下,看看屋内有没有动静。

)27.挂羊头卖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狡诈欺骗)28.大石砸死蟹(领导以势压人,下属只能屈服)29.倒泻萝蟹(形容混乱杂乱无法控制的场面,或者是形容手忙脚乱的情形)30.卖鱼佬冲凉――冇晒声(腥)气(没指望)31.煲电话粥(电话讲很长时间,像煲粥那么久)32.倒吊砂煲(冇饭开)33.冬瓜豆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34.十个砂煲九个盖(捉襟见肘,顾不来)35.摸门钉(吃闭门羹)?36.画只耳仔上墙(好像听不到,当作耳边风)37.死鸡撑饭盖(比喻死不认错,死顶到底)38.炒鱿鱼(被开除的意思。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

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

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

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

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

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

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

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八:方言土语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八:方言土语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十八:方言土语各个地方都会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语汇。

留意一下小镇的方言,一些有小镇特点的土语,再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再现一下,很有味道。

小镇方言的应答语,也就是答应别人的话,就极有特色。

咹是应答别人招呼时常用语。

至今,还有不少人在使用。

电话铃声响起,按下接听键,拿着电话的人,首先回答的一句,不是“喂!”或是“你好!”而是一个字,“咹!”还要拖得长长的。

小时候,大人叫某一个小孩子,“是小三子啊?”得到的回答,不是“逗欧!”而是一个“咹!”“小三子,早上是你在外头鬼吵辣喊的啊?”“咹!紧安(怎么样)啊!”此时,大人可能会再回一个:“咹呢!雁在天上飞呢!”小镇的方言中,“雁”与“安”同音。

“嗯~~!”这个字要读如eng,先要像发第三声“上声”那样,语调向下,再上扬,然后还要加上一个像第四声“去声”,降下去。

这样,就要转上几个弯子了。

这是孩子们在表示拒绝的,成年人一般不那么用。

“小三子啊,今个子,就不到外头去玩了吧!”“嗯~~!”表示不肯,拒绝,还是要出去玩。

“小五子啊,你手里的瓜给我吃一口吧!”“嗯~~!”不肯,不舍得。

去过安徽石台两次,发现他们的方言中也有这个词表示拒绝。

却不只限于孩子,成年人也在用。

“嗯~~!我不能再喝了。

不作礼的!”有趣的。

难为难为感谢语。

一般是要连用的。

儿时,常要到别人家借用东西。

可能是大人们在家有事要忙,也可能是他们觉得常到人家借东西,不是件有面子的事情,就多让孩子们去担当着借和还的任务。

每回,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关照我,“一定要对人家说一声难为难为啊!”“唐三妈,吾妈叫我来跟你家借个小罗筛用下子,一腾眼用过了就还把你家。

难为难为噢!”“不难为啊!我家一时半刻也不用,不急呢!”“唐三妈啊,我把筛子还得来了。

难为难为噢!”“不难为啊。

下回要用再来拿。

”好。

一个借还的过程完美结束。

单独用“难为”,除了是被感谢方的礼貌应答,还有可能是表达不满的。

“哪个难为你替我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掉了的啊!”是不满,有抗议。

唐山方言俚语使用状况及认知态度调查研究

唐山方言俚语使用状况及认知态度调查研究
3 . 3 %。

调 查结 果
段, 首先请受访者按照个人 语言 习惯 填写 “ 唐 山方 言俚语 使 用情况调查问卷 ” , 并将 填写 内容 进行 记 录整 理 ; 其 次填 写 “ 唐 山方言俚语态度调查” 问卷 。
( 二) 调查样本
( 一) 唐山方言俚语使用情况
俚语属 于非正式 、 较 口语 的语句 , 极具 地方色彩 , 地域性 强, 它通 常用 在 非 正式 的场 合 , 是 社会 语 言 生 活 的一 个 缩
用。
对 比发现 , 唐山市民对 自己说俚语 状况的 自我 评价和对 他人说 俚语 状况 的评 价存 在着较大差 别 。约 6 6 . 3 % 的受访 者认 为 自己经 常或者有 时使用俚语 , 只有 2 1 % 的受访者认为 本地居 民和长居居 民都较多使用俚语 。此外 , 唐 山人使用方
使用情境空 白处 的答 案展 示给 受访 者 , 最 后要 求 受访 者 在
区, 故不在此次 调查 范 围内) 。调查 样本 容 量为 9 2 , 样本 的 构成如下 : 首先 , 男性 4 3人 , 占4 6 . 7 %; 女性 4 9人 , 占5 3 . 3 %。各 市辖 区人数及 百分 比: 路北区 2 2人 , 占2 3 . 9 %; 路南 区 9人 , 占9 . 8 %; 古冶 区 1 0人 , 占1 0 . 9 %; 开平 区 8人 , 占8 . 7 %; 丰
收 稿 日期 : 2 0 1 5一O 5一l 9
基金项 目: 中南大学研究生 自主探索创新基金项 目( 社会科学类 ) “ 唐山方言俚语使用状况及语言态度调查 ” , 项 目编号 : 2 0 1 4 Z Z T S 1 0 3 。
作者简介 : 杨楠 ( 1 9 8 9 一 ) , 女, 河北唐山人 , 中南大学文学 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 : 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 。

郴州俗语使用情况调查

郴州俗语使用情况调查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Slang of Chenzhou 作者: 邓红华
作者机构: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出版物刊名: 湘南学院学报
页码: 99-103页
主题词: 地方俗语;郴州;调查分析;社会分布;使用;发展危机
摘要:以郴州地区为范围,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地方俗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调查与研究。

调查表明,年龄、生活环境、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地方俗语的分布和使用。

在发展过程中,地方俗语由于语境的变化而面临着发展危机,亟需积极整理,深入研究,并广泛吸收时代文化信息和文化营养,使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乡言土语系列之一

乡言土语系列之一

乡言土语系列之一第一篇:乡言土语系列之一方言土语系列之一关于:“夜来红上”的趣闻——陈明才在我老家的农村,人们一直把“昨天”说成“夜来”,把“晚上”称为“红上(音)”,这两个词联在一起,就是有名的土成语——“夜来红上”,也就是昨天晚上的意思。

关于这句方言的来由,我听了不少有趣的传说,归纳如下:“夜来”就是指夜已经过来了,再提黑夜前面发生的事,就叫“夜来”(昨天)如何如何了。

用公式表示:夜来(昨天)∥黑夜∥今天∥黑夜∥明天……早先,人们没有一天24小时的概念,日出日落是一天,反之是一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也。

黑夜过去,我们到了夜的这一边,前面的那一天就叫“夜来”了。

“红上”则是“晚上”。

为什么叫“红上”?从前没有电,天一黑,人们就点燃小菜油灯或蜡烛照明,立时,小村庄家家户户的窗户映出暗红一片,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天一擦黑至九点左右吹灯睡觉这段时间叫作了“红上”——红光上来了:温暖又生动,形象又亲切。

比喊成“晚上”可意多了。

因此,在我们那一带,“夜来红上”成了普及率最高、使用度最广的一句方言了,还由此引出一些令人捧腹地笑谈。

例如:有一青年外出谋生,年终回家。

第二天到他二伯家拜访,二伯问他:“多咱(也是方言,意为“什么时候”)到的(音di)?”他答:“昨晚上!”谁知,他二伯当下就变了脸:“不知香臭的兔崽子!刚出门几天,就忘了祖宗,么他娘的坐(昨)碗(晚)上,时候长了,你就坐在盆上了……!”接着一个耳刮子扇过来。

吓得小伙子立马改嘴:“别生气,二大爷!不是昨天晚上,是夜来红上,夜来红上回来的。

”你看,这方言土语是多么的精彩又深入人心,也是它们能够长久流传的理由:贴近生活,才有生命。

第二篇:日照土语夜来,解释为昨天今因,今天的意思明因,明天的意思后因,后天的意思外后,第三天大外后,第四天一旬集,意思是五天哈酒:喝酒!义照:日照!吃烟:抽烟!大前日(日在这里读作yì),解释为大前天前日(日在这里读作yì),解释为前天喃哈了碗方古夜的夜糊度,不害窝了.盆-----正在我盆吃饭,你有省马事?个当-----小胡同扎古——-修理!扇哄-----吵人!害饥困---饿了!雾路毛---毛毛雨!刚就低---很坏!嘎咕——-吝啬!幕张——-扎沙!嘿嘿!木出产---没出息烦人物---讨厌下子_____虾子筛子_____螃蟹周才_____韭菜哈水_____喝水各各豆子-蝌蚪崴子-----青蛙喃壶-----水瓶且下-----躺下横-------扔不拢嘎---没时间或机会不合适凳么子---一种菜肴,大量的蔬菜和豆沫混合加工的东西臣子-----鸟粗卡-----厉害超8-----傻瓜不爽利,有包团--有病了扎故扎故-治治,或修理一下老毛猴子-种怪物,专门用来吓唬小孩马虎---狼爷吧---疯子瞎汉---不分男女统指盲人形容咸---猴猴地形容小---得得(dei)或嘎嘎屯子-----嗓子仍横-----东西(什么仍横)臭角么丫子----(臭脚)你个角么丫子真臭。

沫星雨趣谈

沫星雨趣谈

沫星雨趣谈
我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方言土话俗语非常感兴趣,只是一些转音字话实在过于“捉迷藏”,令人摸不着头脑,也就更难“对号入座”“破解破译”,更别说搜寻相对应的匹配汉字了。

却也不时有意外的惊喜。

譬如,家乡方言土话将肩膀叫“jiaguo(音:加过)”,经过一番不屈不挠煞费苦心的苦思冥想,总算恍然大悟破解了“jiaguo”的“迷藏”:不就是“胛骨”或“肩骨”的转音么,啊,还是文绉绉的古汉语文言雅词呢,应该是古人老祖宗的说辞,却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一代代口口传承下来了。

听似“方言土语”,实际上一点也不,实乃古人标准的“国语”。

可不是嘛,家乡乃西周故里,也是古汉语文言雅言起根发苗的发祥地之一脉呢!
再譬如,家乡父老乡亲土话将刚下雨时那种若有若无的蒙蒙细雨称作“muxing雨”,一直不明白家乡人所说的“muxing”是什么意思,更别说辨别相对应的汉字了。

直到有一天,听到凤翔一位朋友将那种毛毛细雨称作“tuotuo雨”,琢磨品咂之下,竟一下子犹如电光石火倏地划过脑际:凤翔朋友说的“tuotuo雨”,不就是“唾唾雨”么,犹如唾沫星子飞溅么,实在够形象了。

于是我联想到家乡人所说的“muxing雨”,那对应的应该是“沫星雨”了,犹若“唾沫星”般的细雨么。

“muxing”之“mu”,亦即唾沫之“沫”(mo)的转音。

当破译了家乡方言“muxing
雨”时,我不禁有些欣欣然,也很感谢凤翔朋友所说的“tuotuo雨”,亦即“唾唾雨”的启发性触类旁通。

不论凤翔人所说的“唾唾雨”,还是家乡岐山人所说的“沫星雨”,将那种细细的毛毛雨,比作像飞溅的唾沫星,实在是形象。

叹服民间方言的奥妙与形象,叹服民间语言的智慧与魅力。

温岭俗语探析

温岭俗语探析

温岭俗语探析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温岭方言中的俗语往往指的是谚语。

温岭方言俗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研究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鲜活语料。

标签:词汇温岭俗语民间文化心理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带有浓厚方言色彩的表达形式,包含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温岭方言俗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本文从俗语的定义、地方民间文化心理两方面对温岭俗语加以探析,以探求温岭俗语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俗语的定义对于俗语的定义,众说纷纭。

”俗语”始于刘向《说苑·贵德》,“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温端政(2005)认为俗语是“汉语词汇学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并把俗语的范围规定为包括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韩厥林把汉语熟语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即“成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和名言等”;把俗语从熟语中单立出来。

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所说的“俗语”往往就是谚语(流传于民间的简单通俗、寓意深刻、带有结尾性的语句),常见的“俗语说”“俗谓”“俗云”等一般都是“谚云”和“谚曰”的同义词。

本文所谈的俗语,当然不仅仅指谚语,不过在举例阐述时以谚语为主,同时也列出少量的俚语(带有方言性的通俗的口语词)等,以求体例之全,便于审视温岭俗语的概貌。

二、从温岭俗语看民间文化心理所谓地方民间文化心理,是指受地方民间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地方民间社会心理。

作为文化心理,它是一种社会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文化而非自然的,因而它必然具备相应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

不妨把文化心理界定为,它是由价值取向决定并且通过行为模式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的。

由于这种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受民间文化影响,所以地方民间文化与地方文化心理具有同构效应。

易言之,人们可以从地方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色观察到地方民间文化心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口镇各方言俗语调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当今社会,方言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方言正面临着淡化或者被别的语言同化。

因此在“推普”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本文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了合浦山口白话、海边话等方言中日常用得较多的俗语,并把这些俗语分成了时令节气、亲属称呼、礼乐、饮食等八个类别并进行分析、考释,从这些方言词汇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合浦山口方言的多样性和混杂性。

【关键词】方言俗语;调查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lects in the Shangkou areaChinese major SHI Wei-xingAbstract:Though dialects are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alects faced with oblivions or assimilated by other languages Therefore when we are popularizing the “Pu Tong Hua” which is the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ll of us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dialects at the same time.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is collecting many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 by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 and dividing these phrases into eight categories, such as seasonal cycle, relatives, music, diet and so on. Besides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to these proverbs. According that vocabulary of dialects and the analysis, we can see the diversity and the mix of those dialects in the Hepu area.Key words: dialect;phrase;investigation1.前言合浦县山口镇位于合浦县的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位置重要,地处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一北海、玉林、湛江的交界处。

山口镇辖山口街社区和山口、山北、山角、河面、水东、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南、山西、山东、丹兜、永安等15个村委会,主要讲白话(粤语);部分地区讲海边话。

(1)海边话:分布在沙田镇大部和山角、单刀、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以及白沙镇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达六七万,(2)涯话(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河面、水东等村,(3)军话、黎话同属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单刀的部分、永安、山南、水东等地。

同种类型的方言不但在不同的村有不同的发音,就算是在同一个村也有不同的发音,语音方面在这里就不一一考究,仅针对本地常用的方言俗语歇后语等做一些记录。

1 时令节气做社:是当地常见的一种风俗。

人们认为,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村祖,又称“社王公”。

所以“各村落每设社坛”。

每年的二月初二、冬至这两天,村民们以户为单位凑钱买回生猪若干头与生鸡一起祭拜社王公。

祭拜完毕,将所有的祭品按户平均分配,当晚家家户户吃分回来的猪肉,据说可以得到村祖的保佑,这曾经是汉民族很普遍的风俗,今天这个风俗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上灯:也称“挂灯”本是元宵灯会的美俗,封建统治者以这天晚上作为与民同乐,粉饰太平的活动,金吾不禁,火树银花,花灯花市,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而痴男怨女的幽会密约,更视此夜为千金一刻的佳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古代元宵的写照。

但山口过去元宵“上灯”却是另一回事。

所谓“上灯”,就是谁家若在旧年生了男孩(生女则否),新年元宵便要挂上一对花灯,并开“灯酒”请客庆祝。

灯是从市场买来的,用芦茎结扎。

外糊彩带,形制一如宫灯,把它挂在祖宗神祗的厅堂之上,然后大排筵席,庆祝添丁,以求吉利。

这本是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被当地拿来用之,属于“舶来品”。

游神:游神,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里诸如元宵,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认为只有让神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保佑四方百姓潮汕流传着一句熟语:“盐灶神欠拖。

”说的是从前澄海县盐灶乡有一人外出经商,临走前,带牲礼到神庙里测前途,得到一吉签,于是满心高兴而去,结果却亏本而归。

这个人一气之下,将神像推倒在地,还不解恨,又用绳子套住神像在地上拖行。

此后,他再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

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

但是在当地,游神的形式跟潮人的游神相比相差甚远,我们当地的游神是把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安放到轿子上,然后在村里巡游接受人们的供奉的仪式;前面是一群小孩扛着彩旗在前头开路,然后才是里面安放着神像的轿子,后面是“八音”,“八音”指的是琐纳、大铙,小铙,大锣,小锣,鼓等民间乐器,整个队伍的两旁的还有几个身穿“军装”(看起来有点像义和团战士穿的服装,胸前还有一个大大的“勇”字,我常以为这些服装是在义和团制服的基础上改的,不过问族中的老人却也说不出个缘由来,)最后是舞狮队和一用纸扎的个被老家人称之为“龙船”的物件,“龙船”的肚子里面有用糖和糯米煮成的“糖饭”据说吃了能辟邪。

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各个祠堂按顺序地“巡游”,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口挂上鞭炮,当“游神”队伍经过的时候都要放鞭炮,谓之“请神”。

整个游神仪式最有意思的是“捉茅人”,就是每家每户都在门口显眼的地方插上用纸剪成人形的“茅人”,等那些身穿“军装”的兵勇一一收集起来等游神结束之后统一焚烧,焚烧后的灰烬被冲到江河里,象征着上一年的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全都灰飞烟灭,不会再出来作祟,这些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从中可看出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送灶神:当地地方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家家户户均备酒茶果品和草料等物,焚香烛和“奏疏”一纸,向供奉在厨房里的“灶神”(又称灶君)祈求福佑。

这种活动,谓之“送灶君”。

据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一年一度上天奏报人间善恶的日子,故在前夕向灶神礼拜烧“疏”以求庇护,祭品中的草料,是为送灶神上天的“神马”准备的。

“灶神”是什么样的.诸说不一。

《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把灶神说成是民族祖先的化身;《酉阳杂俎》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道教则称它为“东厨司命。

”真是莫衷一是。

追究起来祀灶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并且不只合浦一地。

唐朝罗隐和宋朝范成大分别有《送灶神》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证渊源的久远。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最重要,这大概是古人之所以在过年时最先奉敬灶君的原因。

在日趋文明的今天,盘飧美食无需祈求神明赐予,故此种旧俗早成过去。

挂纸:即清明祭拜祖先。

是扫墓的俗称。

扫墓时,除三牲粿品纸镪祭献外,要用白色或黄色纸条置坟头和墓地四周,用士块压紧,附于坟场附近的土地神土堆也同此。

所以“挂纸”又叫“压纸”,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

这种纸条,据称也是纸钱,但没有印金银。

挂纸的由来,据说是始于古代的寒食禁烟火,清明在寒食节期间,故不敢焚化纸钱而挂在墓上。

但是老家在扫墓时不但要烧纸钱而且是认为烧得越多越好,还要大放鞭炮,以祈求祖先的保佑。

当然“压纸”“修坟”的习俗倒是保留下来了。

扫墓时往往子孙成群到墓地祭拜,人数越多越感到光彩,如果扫墓时逐年人数减少,就会被认为衰败景象。

故外出子孙们,常在扫墓时赶回乡扫墓。

扫墓时,还要修整墓场,砍除荆棘杂草,油刷墓碑镌字。

墓地远者,子孙还常在墓地聚餐, 并分祭品,说是得祖宗福荫。

鬼节:取义于梵语“盂兰”一词:即解放众生倒悬厄苦之意。

据说古有目连之母死入地狱不得食,成为饿鬼,佛在七月中元用“盂兰盆”救她苦难,并诵经施食,这是盂兰节民俗的起源。

《荆楚岁时纪》称为“盂兰盆会”,故知此俗起源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公元58年至75年之间的华中地区。

老家的人过“鬼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与一些地方的七月十五“中元节”略有不同,且仪式没有那么隆重),据说这一天鬼门打开,所以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当然,这一天“鬼门”是否真的大开却无从考究了,权当是风俗纪念祖先罢了。

2 亲属称呼老窦:窦音豆,粤语称父为“老窦,白话同。

本指教子有方的父亲。

五代后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人窦禹均,累官右谏议大夫,私建义塾,延请名师免费教育贫家子弟。

他五个儿子均相继登科,世称窦氏五龙。

传统剧目《五子登科》,流行谚谣“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株芳。

”均指此而言。

见《宋史·附窦仪传》粤语通称父亲为“老窦”是含有尊崇之意。

阿公:“公”(第四声)这是海边话的叫法,如果“公”字读第二声则是祖父的意思。

如:“阿公(第四声),阿公(第二声)喊你去使牛(耕田)。

”还有把父亲叫成“哥哥”或“阿叔”的,据说这是因为父母怕自己命不好,这种晦气会传给自己的儿女,或者有些人去问花(算命)得知与子女相克,化解的方法就是将称呼叫偏。

还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太年轻,怕养不起孩子,故想出了这种方法。

以上的行为可能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把称呼叫偏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不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那所有不吉利的事情也就可以避免了。

据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载:“这种偏称现象在古代有过,但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迷信盛行的闽南语地区特别流行。

”这种风俗很可能是福建人移居北海时带过来的。

毑:又作乸(na)白话作“那”的阴上,《博雅》:“母也”。

北海还有很多地方称母亲为“老毑”本此;演伸称雌性亦为毑,母鸡为鸡毑,母猪为猪毑。

妳(nal5),与“奶”音义均同。

《博雅》:“毑。

楚人呼母曰妳。

”北海等地也有称母亲为“阿妳。

”本此。

又出嫁女与女婿称岳母专词为“爹妳”,有所演伸。

母亲还有叫“阿婶”、“阿嫂”的,这类的叫法常出现在讲海边话的地方,应属于偏称,原因与把父亲叫成“哥哥”或“阿叔”等一样。

仔(zei2)白话作:子抵切,同粤语,海边话作子汰切,音“宰(zai3)”,与崽通,与廉语略同。

《扬子方言》:“崽,子也,江湘问凡言是子谓崽。

”山口人称小孩或幼息为“细蚊仔、仔儿、妹仔”。

小动物亦为仔,如“狗仔、猪仔”。

有时用作对人的蔑称,如“废仔、憨仔(没用的废物)”。

晚:如晚仔即幼子,本满子的音转,亦释为“晚出之子”,北海、廉州等地也多这样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