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化学(全国卷1理综)
在平实中继承和创新 以基础考查能力和素养——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分析
![在平实中继承和创新 以基础考查能力和素养——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5d6c9d5bbfd0a79567368.png)
1 化学试题 的特征
学试题相 比, 从总体 上表现 出在平实 中继 承和创 新 、 以基础
. 创新题设情境 。 考查能力和素养 20 08年全国卷 I 中的化学试题和近 2年全国卷 I 中的化 1 4 精心选材 。 尽管 20 年的化学试题仍然继承了往年 的试卷结构及题 08 型, 考查的也都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 , 但试题对考生化学
第 1卷 中的 4道非选择 题 , 2 I 第 6题是以氧化 还原反应 为主体的试题, 涉及氧 化还原 反应方 程式 的书写 和配平 、 离 子方程式的 书写和 配平 以及根据 化学 方程 式 的计 算 ; 2 第 7
体 K0H和 lC03 高温下 反应 , 成 Kz O4 K <l 在 生 Mn 和 C1② K Mn 4 酸性 条件 下转 化为 Mn 2和 K O ; 2 O 在 O Mn 4 ③KMn O4
题是元素及 化合物 的推断题 , 涉及元 素及相关物质 的化学性 和热的经浓硫酸酸化的 NaC 0 2 2 4反应 生成 Mn 和 C ) 02考
质 ; 2 题是化学实验题 , 第 8 涉及热 还原法冶炼金 属以及 中学 生 比较陌生 , 再加上这几个反应方程式 的配平属 于缺项配平 化学 中常见 的实验原理 、 装置及操作 , 学方程式 的书写等 ; 化 ( 反应① 的产 物中应有水 ; 反应 ②要考虑在 酸性环境 下 , 反应
维普资讯
・
3 ・ 8
化
学
教
育
20 0 8年第 9 期
在 平实 中继承 和创 新 以基础 考查 能 力和 素 养
— —
2 0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 O8 全国卷 I) 化学试题分析
王军 翔
( 西师 范大 学 杂 志 社 陕 西安 706 ) 10 2
【历年高考经典】2008年理综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历年高考经典】2008年理综试题及答案-四川卷](https://img.taocdn.com/s3/m/7752212a16fc700abb68fc94.png)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 .T 1>T 2,ΔH>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3)(2332CO OH Al O H CO Al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2SO OH Cu OH CuS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CO OH H C 2256235622+↑+=+--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O Ba12.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2008年辽宁高考 理综试题及答案(卷)
![2008年辽宁高考 理综试题及答案(卷)](https://img.taocdn.com/s3/m/39a22648852458fb770b5679.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湖北卷)](https://img.taocdn.com/s3/m/3c1cf424aaea998fcc220ec3.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2-4C.Ca2+、Mg2+、NO-3、HCO-3D.Na+、Cl-、CO2-3、SO2-37.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aCl CBr4 CF2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 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 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 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 c(OH-)>c(A-)>c(B-)>c(H+)C. c(OH-)>c(B-)>c(A-)>c(H+)D. c(OH-)>c(HB)>c(HA)>c(H+)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 0.10mol/LAg+B. 0.20mol/L Zn2+C. 0.20mol/L Cu2+D. 0.20mol/L Pb2+26.(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2008年][高考真题][浙江卷][理综][答案]
![[2008年][高考真题][浙江卷][理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e3e28a6c30c2259019ebe.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71cf5ecd15abe23482f4dd5.png)
甲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5.(2008年理综北京卷)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 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C .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2H 2OD .用该电池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LCl 2(标准状况)时,有0.1mol 电子转移 [答案]D 。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
电解CuCl 2溶液,产生22.4LCl 2(标准状况),即生成了0.1mol Cl 2,有0.2mol 电子转移。
6.(2008年理综北京卷)对H 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 . B . C . D .[答案]C 。
[解析]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酸、碱和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其实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的知识。
A 中氯化氢抑制水的电离,B 中Fe3+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D 中CH3COO-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
7.(2008年理综北京卷) 1mol 过氧化钠与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Na 2CO 3B .Na 2O 2 Na 2CO 3C .NaOH Na 2CO 3D .Na 2O 2 NaOH Na 2CO 3 [答案]A 。
[解析]本题是对碱金属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关键是弄清楚反应的顺序。
2mol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 的碳酸钠、1mol 的二氧化碳和1mol 的水。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二氧化碳先与过氧化钠反应,1mol 的二氧化碳恰好和1mol 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排出气体物质水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只有Na2CO3。
《中学化学》2008年第1~12期
![《中学化学》2008年第1~12期](https://img.taocdn.com/s3/m/5197588c8762caaedd33d42f.png)
《中学化学》2008年第1~12期第1期教学研究批判性思维:化学教学的新视点/文庆城等//01—01“提出问题”的教学与自主能力培养/张克龙//01—0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侯晓梅//01—04依托耗散结构理论引领中学化学教学/张逵//01—05教材研究沪科版教材(化学)学习关键期的处理/洪燕珍等//01—07化学与社会福泽人类的化学“表面”文章/徐昀//01—09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王建国//01—11缺损的食盐晶体为什么能自我完善/吴孙富等//01—12应该明晰的几个问题/赵玉泉//01—13有关原电池、电解、电镀知识问答/李敬侠//01—15备课札记小议酸的理论/王启迪//01—16Sn4+比Sn2+稳定而Pb2+比Pb4+稳定的原因/张德旭//01—17判断无现象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王善香//01—18实验研究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于淑儿//01—20甲烷制取实验的改进/武剑锋//01—21关于NO2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物的探讨/秦志武//01—21镁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梁兴红等//01—22对Fe3+和SO32+反应现象的探究/王海富等//01—23方法与技巧例析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保护(一)/邵国光//01—24用“变量”与“不变量”可速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杨大雄//01—26 试题研究探究性实验题归类例析/边永平等//01—28例析中考化学“离子”知识的考查角度/邓发其//01—32思维定势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影响/邱长群//01—35复习与练习分析化学试题典型错例积极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张英锋等//01—37化学与技术——高考的热点/周基财//01—402007年高考化学平衡六大热点扫描/柴勇//01—42“隐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刘树学//01—45竞赛园地硼——化学竞赛命题的热点/杨学军//01—47第2期“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徐泽忠等//02—01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侯著宏等//02—03努力追求新课程下的活力课堂/房宏//02—04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吴兆根//02—06教材研究浅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实验化学》的教学体会/王震宇//02—08 化学与社会21世纪的三种新能源/李静雅//02—10学习园地正滴反滴现象不一/赖洪林//02—11辨析初中化学几组易混的物质/胡恒武//02—12用压强来判断转化率的三种情况/任小波//02—14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几点释疑/万如锴等//02—15多组变化关系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张红卫//02—17胶体的聚沉与盐析/苏少明//02—19实验研究哪种猜想正确/付天龙等//02—21镁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探究/龚成龙等//02—23方法与技巧例析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保护(二)/邵国光//02—24打破定向思维重点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常见易错点/戴峰//02—27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溶液密度(ρ)的关系/刘效平//02—28 “五看”离子方程式正误/范宗山//02—29例谈硝酸的守恒关系/于新义//02—30试题研究2007年中考推断题归类解析/韩秀峰//02—34复习与练习化学诠释“嫦娥一号”/陈世华等//02—37《烃》中的“一定”例析/谭祈鹏等//02—39几类无机化合物热分解规律浅探/缪得林//02—41解读盐类水解(一)/王积斌//02—42有特殊反应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汇总/廖凤君//02—44竞赛园地一道竞赛题的五种解法/李军昌//02—47第3期教学研究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启示/郑民//03—01浅谈探究教学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郝玉梅等//03—03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探索/张章录//03—05新课程理念下实验的有效教学的实施/唐瞻洋//03—06从实验角度看高中化学教材改革/徐贤绍//03—08化学与社会铁——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万晟嵬//03—09学习园地初中化学知识误区剖析/张学军//03—11对Fe3+和SCN-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再分析/李俊生//03—12对最稳定键角109o28’的再探究/丁长荣等//03—13谈Na2SO3和NaI的鉴别/和卫忠//03—14备课札记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吗/李景海等//03—15电化学与污水处理/朱怀义//03—16巧写同分异构体/席桂萍//03—18对化学反应速率几个问题的理解/付天龙//03—19实验研究碘与淀粉显色的实验初探/钱彤//03—21二氧化硫的生成及性质的微型实验/王震宇//03—21改进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顾运兰等//03—22“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毛国永//03—22关于鲁科版化学2(必修)一个实验的商榷/李玉云//03—23 方法与技巧例谈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吴孙富等//03—24化学试题中的隐含类型/陈松彦//0326线段法巧解等效平衡的转化率及热效应/李强//03—29“不饱和度Ω”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孙欧//03—30试题研究与数据相关的试题归类例析/盛锡铭//03—332007年中考化学STS试题分类例析/钟承岳//03—34复习与练习解读盐类水解(二)/王积斌//03—37聚焦2007年质量守恒定律考题/晁博//03—38单质与硝酸反应的奇妙规律/刘长军//03—41外界因素对离子反应的影响/王银世//03—42浅析同分异构体/张晓晗//03—44涉及甲醛的有关考查归类/张向东//03—45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题解析与商榷/徐守兵//03—47第4期教学研究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初探/王芳//04—01 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化学集体备课/罗华荣等//04—03以疑究疑/钟跃明//0405新课程理念下确立教学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冯新平//04—06教材研究体现特色有的放矢/王震宇//04—08化学与社会烧烤·啤酒·果汁·健康/史延海//04—09学习园地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与消去反应/李惠元//04—11小议氨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江敏//04—13脂化反应再认识/张宏志//04—14怎样正确理解“溶液”/张必祥//04—15备课札记也谈变换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唐生岳//04—16苯甲酸钠知识归纳/宋丽娜等//04—18苯基是官能团吗/朱庆斌//04—19实验研究浅析两例奇妙的药品变质现象/刘加虎等//04—21碘升华过程中异常现象的解释/赵利华//04—21奇怪的气泡/许九奎//04—22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极限探索/吴翔//04—22NO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改进/谭文生//04—23方法与技巧审题技巧例谈/边永平等//04—24点击中考物质推断考题/王荣桥//04—27“平衡试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利用/龚铁森等//04—31试题研究中考新亮点——中和反应的探究/张学军//04—35复习与练习新课程高考亮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马会林//04—37辨析几对“类似”物质/沈卫亮等//04—40化学反应中涉及试剂滴加顺序的六个特例/温海波等//04—43电化学考查方式及趋势/贝帮洪//04—44竞赛园地Chemsketch5.0在有机化学竞赛培训中的应用/刘梅等//04—46第5期教学研究抽象思维能力与“物质结构知识”学习/韩静等//05—01浅谈化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张玉官//05—02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李振//05—04 人教版“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李德前//05—06化学与社会警惕包围人类的环境激素/顾娟红//05—08教材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对化学教材“校本化”整合的尝试/冯慧俐//05—09学习园地成语中的化学知识/杨进喜//05—11有机材料相关问题的链接/唐建伟//05—12有机化学中的为什么/高凤扬//05—14比较反应热ΔH大小的几种方法/郭国才//05—15备课札记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师殿峰//05—17“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重构/陆军//05—19 实验研究介绍一种实验室制钠钾合金的方法/王向明//05—22有关电解池的一个趣味实验/姚志强等//05—22苯酚显色反应中的“竞争”/谢曙初//05—23方法与技巧审题意,寻“题眼”,巧推理,求验证/张会峰//05—24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例析/陈俊来等//05—27有机物推断题解答策略/丁文楚//05—29试题研究2008年新课程中考化学命题趋向展望/王立强//05—33复习与练习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学习策略/许红梅//05—37高考值得关注的新热点——离子型推断题/张保定//05—40再议原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极判断“五法”/王保国//05—42“式量差”在有机物结构推断中的应用/朱怀义//05—43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错误类推解析/宣曙光/05—45竞赛园地例析元素质量分数赛题的求解策略/邓发其//05—47第6期教学研究试述化学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应具备的能力/陈少康//06—0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赵永胜等//06—02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瞻前顾后/徐洪俊//06—05创设情景教学种种/冯新平//06—06教材研究苏教版“物质的量”教材分析/陈名恭//06—08化学与社会塑料袋的危害/王瑞岭//06—09酸、碱性食品与人体健康/付天龙//06—10学习园地初中化学易混基本概念辨析/沈卫亮等//06—11对几个中学化学问题的解析/周敬芳等//06—13形形色色的“宝石”/王维德//06—14核磁共振图谱及分析方法简介/杨红文//06—16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田宗学//06—17BaCL2、CaCL2可否用于Na2CO3、NaHCO3溶液的鉴别/王楚芳等//06—19 实验研究久置乙醛试剂对银镜反应的影响及原因探究/祝晓芸//06—20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改进/徐晓峰//06—21氢氧燃料电池的设计/陈贵新//06—22苏教版化学必修2中一个值得商榷的实验和改进/陈兴等//06—23方法与技巧浅谈物质鉴别方法/杨波等//06—24例析“类比”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秦俭//06—26错误不应再延续/朱怀义//06—28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蔡兴锋//06—29试题研究例析高考化学平衡图像题/赵尔丰//06—30实验装置图类选择题命题意图与解析/沈旭东//06—32中考“化学与社会热点”考题分类例析/王廷虎等//06—34复习与练习脂肪烃复习之策略/姜宏保//06—372008年奥运会与化学/柴勇//06—40隐含在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定量规律/刘忠英//06—42化学反应的类比迁移18例/兰建祥//06—44中考化学选择题热点知识归类解析/高霞//06—46第7期教学研究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体会/顾晔//07—01核磁共振氢谱的教学内容与问题设计/麦裕华//07—03乡镇中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姜国华//07—05化学与社会氨基酸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刘志新//07—07漫话融雪剂/王爱春//07—08教材研究对《化学1》的解读/陈德茂//07—09学习园地化学平衡与△H/和卫忠//07—11用析氢过电势讨论几个中学化学教学问题/陆军//07—12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师殿峰//07—14备课札记电解质溶液中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胡列扬//07—16反应热中的十则细节/白路山//07—18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宋红英//07—19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郝晓红//07—21有关CO2与Na2CO3饱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韩弢等//07—2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的分析/赵娜等//07—23方法与技巧有关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不能类推”/陈勇//07—24浅谈化学解题中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策略/刘成宝//07—25有关化学反应顺序的中考题分类解析/王锦科等//07—28试题研究夯实基础发展能力/颜建河等//07—29中考化学综合计算题命题走势/邓发其//07—33复习与练习化学高考新热点——动态多变量图像题/邢瑞斌等//07—37透析高考试题中“离子方程式”常见设错方式/王春//07—41竞赛园地化学竞赛试题透析及启示/王荣桥//07—43析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附加题/杨小宏等//07—48第8期教学研究论化学探究实验中变量控制的缺失与重构/陆余平//08—01《化学必修》“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邱长群//08—03 运用“五疑”教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王海平//08—05新课改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胡崇山//08—07教材研究人文精神视角下化学教科书内容解析/李彦坤等//08—08化学与社会可降解塑料简介/刘岩//08—10学习园地过氧碳酸钠知多少/王怀海//08—11关注催化剂中的八个误区/李光模//08—12元素负化合价的应用/陈雷//08—13有机化学疑点解析/张君//08—15备课札记氢键与水的“热缩冷胀”/曹桂能等//08—16KNO3和NaCl混合物的提纯/张红卫//08—17关于金属腐蚀的两个问题辨析/崔广杰//08—18解析与点评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6题/杨辉祥//08—19实验研究教材演示实验改进两例/闫荣霞等//08—20氯气性质实验的改进/张宏志//08—21钠是否沉在乙醇的底部/夏凯//08—22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创新实验设计/王金龙等//08—23探析NaCl在化学实验命题中的作用/柴勇//08—24混合气体成份的验证及性质综合实验考题解答策略/王荣桥//08—27初中化学图像题分类例析/马亚楼等//08—31试题研究高考中的新型电池与六个难点的突破/龚铁森//08—33复习与练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复习小结/魏梅素//08—37中考化学简答题的类型及归类训练/王向阳//08—39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规律/李静萍//08—42实验证明题的设计思路/王银世//08—43突破一种常规考点——非盐的水解反应/兰建祥等//08—44竞赛园地透析正多面体解答竞赛题/刘忠英//08—47第9期教学研究把握最佳德育时机凸显教育整体功能/林文兴等//09—01《化学必修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二)/邱长群//09—03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董孔铭//09—05教材内容重构原则的研讨/王兴超等//09—07教材研究例谈沪教版化学教材插图的运用/汤益道//09—08化学与社会浅谈抗癌物质番茄红素/李俊生//09—10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有关银的知识/付天龙等//09—11“物质的量”入门知识的渐进学习/梁峻峰//09—13阐释越稀越电离/刘忠英//09—15备课札记解读八类化学竞争反应/廖清泉//09—16离子方程式书写面面观/田宗学//09—17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六大关系/唐纪轩//09—19实验研究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改进/景德生//09—21对于蜡烛火焰分层的探究/符正金//09—21FeCl3溶液与Na2S溶液相互反应的产物研究/黎开明//09—23方法与技巧“燃烧与灭火”考查新视角例析/邓发其//09—24以过氧化氢为背景的一组探究性试题/江锡钧//09—27“pH碱+pH碱=14”考点透析/孙运利//09—30试题研究突出主干变式创新考查能力/徐金明等//09—32复习与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十问析/谭祁鹏等//09—37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导向课改/张宏伙//09—39探究等效平衡问题的复习策略/许红梅//09—41有关偏铝酸根的化学性质综述/李明亮等//09—44赏析2008年高考有机选择题/曹桂能等//09—45竞赛园地2008年全国竞赛题选析/马亚楼//09—48第10期教学研究化学新课程探究教学中的困惑与解决策略/史俊玲等//10—01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吴良根//10—03试说新课改中的预习环节/张志红//10—05教材研究浅析《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对策/王震宇//10—06 化学与社会化学元素的人体生理功用浅析/郑民//10—08学习园地“八问”镁铝/苏超//10—11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吕晓彬//10—12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释疑几则/龙//10—13沉淀的溶解与转化/杨文//10—14备课札记酸与盐的反应一定属于酸的通性吗/梁峻峰//10—16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范围/唐永强//10—17论排空气法收集N2和O2/彭展平//10—18例析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考点/刘小连//10—19例析液态溶剂的绝对性、相对性和模糊性/吴孙富//10—20实验研究苯与溴反应的实验改进/孟联芹//10—21对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实验的探究/曹志兵//10—22全封闭SO2性质实验/孙艳芳//10—23方法与技巧守恒思想在解化学题中的运用/王瑛//10—24初中化学表格类计算题解析/李庆柱//10—26例谈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程式化解法/吴启亮//10—28当心化学选择题中的陷阱/黄金泉//10—30复习与练习勒夏特列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几种应用/田宗学//10—37反思·总结·创新/颜建河//10—39“臭氧”知识要点小结/李魁云//10—43盐类水解知多少/黄丽娜//10—44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一)/廖旭杲//10—45第11期教学研究谈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斯琴高娃等//11—01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考/冯新平//11—03化学教学要创建“生活化课堂”/党拴科//11—05教材研究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设计的变化与启示/邱建华等//11—06化学与社会揭开奥运火炬熊熊不熄的神秘面纱/林丹等//11—07初中化学教学中食品安全知识与食品添加剂/沈卫亮等//11—09学习园地中学化学中的一般与特殊/秦素敏//11—11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特点小汇/穆玉鹏//11—13溴——有机反应中的“明星”/陈雷//11—14备课札记铜及其化合物浅探/和卫忠//11—16全等平衡的适用条件只能是T、V不变吗/张顺清//11—18如何书写酸酐的化学式/宋志贵//11—19实验研究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新法一点通/李元//11—21改进的几个趣味小实验/杨进喜//11—21这种鉴别真假碘盐的方法科学吗/夏立先//11—22方法与技巧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来选择配平技巧/付天龙//11—24例析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邱绍方//11—26“变式”解法之例析/谭祈鹏等//11—27试题研究2008年中考化学热点扫描/张益胜//11—29有关N A试题的设计技巧、考查趋势与巧解策略/龚铁森//11—31复习与练习2008年高考电化学考察面面观/邱长群//11—37高中化学常用公式大汇总/柴勇//11—41电解质溶液pH计算/周玉印等//11—43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二)/廖旭杲//11—45第12期教学研究浅谈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技能——提问/赵永胜//12—01贯彻《课程标准》,改进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温乃等//12—03例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梁允胜//12—04教材研究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史的内容分析与教学启示/李丽梅//12—05 化学与社会“5·12”地震后选用的化学消毒杀菌剂/田宗学//12—06“三鹿奶粉事件”与三聚氰胺/苏莉娜//12—08学习园地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有什么变化/付天龙//12—10氧化还原反应中三个误区的剖析/李亚刚//12—11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卤素考点/柴勇//12—12备课札记浅谈金单质溶于王水的原因/赵利华//12—15以不变应万变/庞双成等//12—16由一个争论引发的思考/王传辉//12—17实验研究草酸受热分解实验装置改进/李惠元//12—19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夏立先等//12—20对一个装置的探究/陈海林//12—21方法与技巧换元法快速求算有机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张顺清等//12—22高考命题新宠——“锰的化合物”/殷从宽//12—24试题研究从2008年新课标高考看有机物的结构推断/马会林//12—27新课程中考化学新题型/赵洪孝//12—30复习与练习中学有机“官能团”的复习/周维清等//12—34化学反应中水的应用/吕晓彬//12—36梳理与运用/颜建河//12—38高三化学复习“归纳法”举隅//丛高//12—40竞赛园地2007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赏析(三)/廖旭杲//12—42。
2008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8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4a7c3a45177232e60a29f.png)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7. 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3CO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 Na 2SO 4 AlCl 3②NaHCO 3 Ba(OH)2 H 2SO 4 ③HCl NaAlO 2④Ca(OH)2 Na 2CO 3 BaCl 3 A.①② 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X 、Y 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m X a+与n Y b-,得m+a=n-bB .X 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 .X 、Y 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 .若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 一定大于H n Y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 (SO 24-)>c (NH 4+)B.两种蜡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1和c 2,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 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 c -32OH NH H O 增大 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 4(g)+2H 2(g)=Si(s)+4HCl(g);/H QkJ ∆=+mol(Q >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 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 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 时,若HCl 浓度为0.12 mol/L,则H 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 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 时,生成的HCl 通入100 mL 1 mol/L 的NaOH 溶液恰好反应第Ⅱ卷(非选择 共180分)25(16分)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化反应的产物。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b6c630b1c59eef8c7b4a2.png)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分析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李素荣高考理综考试结束后,我认真做了一下今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总体感觉题目的难度比去年加大很多,计算量增加很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即:高难度、高计算量、高要求。
试题陌生度、区分度有所增大。
可以说是自从理科综合考试以来最难的一次之一。
一、总体评价相比于近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今年的试题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上没有变化。
试题严格遵循了“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题原则。
内容仍以考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其中客观题基本保持稳定,注重对考生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主观题难度有所增加,计算量和思维容量加大,加之部分试题(主要是主观题)的呈现方式较陌生,考生普遍反映做起来不太顺手,个别试题有点怪,造成考试时间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生的心理。
这些都与近年一直较平稳的化学试卷形成反差,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始料未及。
总体来说第I卷选择题部分难度与去年差不多,第12题比较新颖,第13题有点意外,第II卷难度比较大,主要体现在第26题运算量大,第27题CaC2与O2的反应中学化学没有涉及到,第28题怪。
二、具体特点1、主要考查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核心知识,保持试题稳定的特点从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来看,从知识点来看,重点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等。
其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包括6个化学式,1个电子式,7个结构简式,8个化学方程式,1个离子方程式,总分值达43分,约占化学部分总分的40%;同分异构作为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今年考查力度明显增大,如第8题考查了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第29题既把同分异构体作为解题的条件,还要求考生写出符合条件的E和F可能的结构简式。
2008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08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21d26f0b1c59eef8c7b41d.png)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语文(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数学(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物理(pdf 版) 本地下载
1952-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化学(pdf 版) 本地下载
1950-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英语(pdf 版) 本地下载
1990-2004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94-2004 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88-2004 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1990-2004 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2002-2004 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 版) 本地下载
2008 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word 版 语文 全国卷 1 本地下载 语文 全国卷 2 本地下载 语文 北京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本地下载 上海卷 地理 本地下载 语文 辽宁卷 本地下载 语文(全国 1) 陕西卷 本地下载 语文 重庆卷 本地下载 语文 福建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湖南卷 本地下载 语文 四川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本地下载 广东卷 物理 本地下载 语文 江西卷 本地下载 语文 江苏卷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 本地下载 生物 政治 地理 化学 本地下载 英语 生物 本地下载 数学(文) 历史 本地下载 数学(理) 地理 本地下载 文综(全国 1) 政治 本地下载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文科基础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理科基础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理综(全国 1)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政治 本地下载 英语 生物 本地下载 数学(文) 历史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文综(全国 1) 理综(全国 1)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化学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物理 本地下载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 本地下载 理综 本地下载 英语 本地下载 数学(文) 本地下载 数学(理) 本地下载 文综 本地下载 理综 英语 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 理综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672b3ba5e9856a56126071.png)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2.(3分)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CBr4、CF4B.SiO2、CsCl、CF4、CBr4C.CsCl、SiO2、CBr4、CF4D.CF4、CBr4、CsCl、SiO2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4.(3分)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5.(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6.(3分)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7.(3分)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X)>c(HY)>c(H+)B.c(OH﹣)>c(X﹣)>c(Y﹣)>c(H+)C.c(OH﹣)>c(Y﹣)>c(X﹣)>c(H+)D.c(OH﹣)>c(HY)>c(HX)>c(H+)8.(3分)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 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20mol∕LZn2+C.0.20mol∕LCu2+D.0.20mol∕LPb2+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请回答:(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试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10.(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W、X、Y、Z(填化学式)(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3)V的电子式是.11.(13分)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12.(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D具有的官能团是;(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08•全国卷Ⅰ)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分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OH﹣,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说明溶液中离子不与Na2O2或OH﹣反应,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解答】解:A.NH4+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在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Mg2+与OH﹣反应,Ca2+、HCO3﹣与OH﹣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SO32﹣具有还原性,可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2.(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CBr4、CF4B.SiO2、CsCl、CF4、CBr4C.CsCl、SiO2、CBr4、CF4D.CF4、CBr4、CsCl、SiO2【分析】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相同晶体从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分析.【解答】解: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则SiO2熔点最高,其次为CsCl,CBr4和CF4都为分子晶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则熔点:CBr4>CF4,固有:SiO2>CsCl>CBr4>CF4,故选A.3.(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判断.【解答】解: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分子式相同,含有相同数目的羟基,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2﹣甲基丁烷和戊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D.4.(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分析】根据元素序数判断元素种类,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判断.【解答】解:A.原子序数为为3的元素为Li,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Cl,可形成LiCl,故A不选;B.原子序数为为1的元素为H,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为O,可形成H2O2,故B 不选;C.原子序数为为1的元素为H,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为C,可形成C2H2,故C 不选;D.原子序数为为7的元素为N,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Mg,可形成Mg3N2,故D选.故选D.5.(3分)(2008•全国卷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分析】A、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为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有两类,一是非金属单质,二是结构对称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解答】解:A、CO2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B、CH4、CCl4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但存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故B正确.C、F、CI、Br、I的非金属逐渐减弱,所以HF、HCI、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误.D、H2O是V型分子,CS2、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故选B.6.(3分)(2008•全国卷Ⅰ)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分析】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C.7.(3分)(2008•全国卷Ⅰ)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X)>c(HY)>c(H+)B.c(OH﹣)>c(X﹣)>c(Y﹣)>c(H+)C.c(OH﹣)>c(Y﹣)>c(X﹣)>c(H+)D.c(OH﹣)>c(HY)>c(HX)>c(H+)【分析】HX的酸性比HY弱,则NaX的水解程度大于NaY的水解程度,且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HX的酸性比HY弱,则NaX的水解程度大于NaY的水解程度,且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存在X﹣+H2O⇌HX+OH﹣、Y﹣+H2O⇌HY+OH﹣,则c(OH﹣)>c(HX)>c(HY)>c(H+),且水解的程度不大,所以c(Y﹣)>c(X﹣)>c(OH﹣)>c(H+),故选A.8.(3分)(2008•全国卷Ⅰ)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20mol∕LZn2+C.0.20mol∕LCu2+D.0.20mol∕LPb2+【分析】在电解池中,阴极上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银离子>铜离子>氢离子,只有放电顺序在H+前的才析出金属,根据电极反应结合电子守恒来计算即可.【解答】解:Zn2+和Pb2+的放电顺序都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而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这两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Ag和Cu金属先在阴极析出.A、0.10mol∕LAg+在氢离子之前放电,金属银的质量是0.1mol/L×0.1L×108g/mol=1.08g;B、Zn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C、铜离子先放电,100mL0.20mol∕LCu2+就会得到0.04mol电子,所以析出金属铜的质量为:×0.04mol×64g/mol=1.28g;D、Pb2+的放电顺序在H+后面,所以含有这种阳离子的盐溶液中,阴极上放出H2,不会析出金属.所以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0.20mol∕LCu2+.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6分)(2008•全国卷Ⅰ)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请回答:(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3MnO42﹣+4H+═MnO2↓+2MnO4﹣+2H2O;(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 80%)进行上述试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4的纯度.【分析】(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反应方程式;(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反应方程式;(3)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二氧化锰的质量代入计算;(4)根据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反应方程式;(5)利用(4)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完全来计算.【解答】解:(1)由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则反应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故答案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2)由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则反应为3MnO42﹣+4H+═MnO2↓+2MnO4﹣+2H2O,故答案为:3MnO42﹣+4H+═MnO2↓+2MnO4﹣+2H2O;(3)由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3MnO42﹣+4H+═MnO2↓+2MnO4﹣+2H2O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计量关系为:MnO2→K2MnO4→KMnO487 158×2.5×80% xx=,答:KMnO4的理论产量是2.4g;(4)由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则反应为2KMnO4+5Na2C2O4+8H2SO4 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故答案为: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5)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2KMnO4+5Na2C2O4+8H2SO4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可知,KMnO4﹣﹣﹣Na2C2O4×158 1340.165×y 0.335y=,答:该KMnO4的纯度为95.8%.10.(15分)(2008•全国卷Ⅰ)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CaC2、W CaO、X CO2、Y Ca(OH)2、Z C2H2(填化学式)(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CO2=Ca (HCO3)2;(3)V的电子式是.【分析】无色气体Z能燃烧生成水和无色无味气体X,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知,Z含有H元素,应该是烃,固体C和水反应生成Y和烃,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V是碳化钙,Y是氢氧化钙,Z 是乙炔;加热条件下,碳化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W是氧化钙,X 是二氧化碳.【解答】解:无色气体Z能燃烧生成水和无色无味气体X,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守恒知,Z含有H元素,应该是烃,固体C和水反应生成Y和烃,碳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V是碳化钙,Y是氢氧化钙,Z是乙炔;加热条件下,碳化钙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W是氧化钙,X 是二氧化碳.(1)通过以上分析知,V、W、X、Y、Z分别是CaC2、CaO、CO2、Ca(OH)2、C2H2;故答案为:CaC2、CaO、CO2、Ca(OH)2、C2H2;(2)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的物质是碳酸氢钙,氢氧化钙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2CO2=Ca(HCO3)2;故答案为:Ca(OH)2+2CO2=Ca(HCO3)2;(3)碳化钙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11.(13分)(2008•全国卷Ⅰ)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氧;(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分析】(1)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说明MZ和碳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判断MZ所含元素;(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氮气,直到反应管冷却,不会发生倒吸;(3)由题意可知,MZ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与二氧化碳,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MZ反应生成M与二氧化碳;(4)在高温下会与碳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肯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设计处理方案.【解答】解:(1)通过题意知,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粉末和碳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知,Z是氧元素,故答案为:氧;(2),因为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氮气,直到反应管冷却,不会发生倒吸,故停止加热前不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答:不需要;因有N2不断通入,b瓶溶液不会倒吸至a管;(3)由题意可知,MZ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与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MZ反应生成M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故答案为:MO+CO M+CO2、MO+C M+CO↑、CO2+C2CO、2MO+C2M+CO2↑;(4)本实验的尾气需要处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会与碳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石灰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一般用燃烧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用双孔塞把b塞起来,一个孔导入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以除去二氧化碳,另一孔导出,在导管口处点燃,出去一氧化碳,或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粉末的反应管,答:需处理,因为尾气中含有CO,CO有毒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12.(16分)(2008•全国卷Ⅰ)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C4H8O2,D具有的官能团是羧基;(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分析】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结合其分子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说明D中含有羧基,羧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则剩余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为丙基,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D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结合G的分子式知,F可能的结构简式,E和F反应生成B,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解答】解: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结合其分子式知C的结构简式为;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所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说明D中含有羧基,羧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则剩余部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为丙基,所以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D和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结合G的分子式知,F可能的结构简式,E和F反应生成B,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所以D的分子式为C4H8O2,D中含有羧基,故答案为:C4H8O2;羧基;(3)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和D,所以其水解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通过以上分析知,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故答案为:.。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e4be3010a6f524ccbf8532.png)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作者:赵宇来源:《化学教学》2008年第10期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继续贯彻“稳中求实,稳中求改”的原则,努力测试考生学科能力和素养。
本文拟通过对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特点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借助高考试卷,积极开展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及理论实践提供参考。
1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仍然稳定,总分108分,其中I卷6~13题为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8分,占学科总分的44.4%,Ⅱ卷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计60分,占学科总分的55.6%。
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试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占13.0%,中等难度题占69.4%,较难题占17.6%;化学试卷的编排依然是并列直进式,即从易到难,有利于考生应答发挥,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Ⅱ卷。
2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调了学科的基础性。
诸如离子共存与鉴别,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及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实验等知识贯串试卷始末,具体考查的内容,见表1。
由表1可知,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点知识。
试题既能立足基础,又能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理论运用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但能体现“能力立意,双基为主,学以致用,引领课改”的新课改命题思想,又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和高科技内容的试题比例还有待进步增加及提高。
3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数比例统计分析3.1知识点在五大知识板块中的分布及分数比例从历年的高考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①元素及无机化合物;②有机化学;③化学计算;④化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⑤化学实验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2](https://img.taocdn.com/s3/m/e123320b482fb4daa58d4ba4.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 000mol/L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8.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8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0H和HCl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mol/L B.0.017mol/LC.0.05mol/L D.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 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
2008全国高考理综卷完整版(含答案无水印)
![2008全国高考理综卷完整版(含答案无水印)](https://img.taocdn.com/s3/m/cb20196b7e21af45b307a86f.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08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ebc33a10661ed9ad51f3d7.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u 64一、选择题6.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Cl-、B.K+、、Cl-、C.Ca2+、Mg2+、、D.Na+、Cl-、、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 c(OH-)>c(A-)>c(B-)>c(H+)C. c(OH-)>c(B-)>c(A-)>c(H+)D. c(OH-)>c(HB)>c(HA)>c(H+)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02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二、非选择题26.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https://img.taocdn.com/s3/m/f8faeb80bceb19e8b8f6ba36.png)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Ⅰ)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24πS R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π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kn kn n 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1.函数y =的定义域为( )A .{}|0x x ≥B .{}|1x x ≥C .{}{}|10x x ≥D .{}|01x x ≤≤2.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3.在A B C △中,AB = c ,AC = b .若点D 满足2BD DC = ,则AD =( )A .2133+b c B .5233-c b C .2133-b c D .1233+b c4.设a ∈R ,且2()a i i +为正实数,则a =( ) A .2B .1C .0D .1-5.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244a a +=,3510a a +=,则它的前10项的和10S =( ) A .138B .135C .95D .236.若函数(1)y f x =-的图像与函数ln 1y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f x =( )A .e2x-1B .e 2xC .e 2x+1D . e2x+27.设曲线11x y x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10ax y ++=垂直,则a =( )A .2B .12C .12-D .2-8.为得到函数πcos 23y x ⎛⎫=+⎪⎝⎭的图像,只需将函数sin 2y 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5π12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5π12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5π6个长度单位D .向右平移5π6个长度单位9.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f x f x x--<的解集为( )A .(10)(1)-+∞ ,,B .(1)(01)-∞- ,,C .(1)(1)-∞-+∞ ,,D .(10)(01)- ,,10.若直线1x y ab+=通过点(cos sin )M αα,,则( )A .221a b +≤ B .221a b +≥C .22111ab+≤D .22111ab+≥11.已知三棱柱111A B 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 .B .C .D .A B C △的中心,则1A 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13B.3C.3D .2312.如图,一环形花坛分成A B C D ,,,四块,现有4种不同的花供选种,要求在每块里种1种花,且相邻的2块种不同的花,则不同的种法总数为( ) A .96B .84C .60D .48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Ⅰ)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13.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03003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14.已知抛物线21y ax =-的焦点是坐标原点,则以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 .15.在A B C △中,A B B C =,7cos 18B =-.若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e = .16.等边三角形ABC 与正方形A B D E 有一公共边A B ,二面角C A B D --的余弦值为3,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EM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设A B 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cos cos 5a B b A c -=.(Ⅰ)求tan cot A B 的值; (Ⅱ)求tan()A B -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棱锥A B C D E -中,底面B C D E 为矩形,侧面A B C ⊥底面B C D E ,2B C =,CD =A B A C =.(Ⅰ)证明:AD C E ⊥;(Ⅱ)设C E 与平面A B E 所成的角为45 ,求二面角C A D E --的大小.19.(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函数32()1f x x ax x =+++,a ∈R .(Ⅰ)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Ⅱ)设函数()f x 在区间2133⎛⎫--⎪⎝⎭,内是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0.(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5只动物中有1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结果呈阳性的即为患病动物,呈阴性的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法: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CDE AB方案乙:先任取3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2只中任取1只化验.(Ⅰ)求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Ⅱ)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ξ的期望.21.(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12l l ,,经过右焦点F 垂直于1l 的直线分别交12l l ,于A B ,两点.已知O A AB O B 、、成等差数列,且BF 与FA 同向.(Ⅰ)求双曲线的离心率;(Ⅱ)设A B 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4,求双曲线的方程.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设函数()ln f x x x x =-.数列{}n a 满足101a <<,1()n n a f a +=. (Ⅰ)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01),是增函数; (Ⅱ)证明:11n n a a +<<;(Ⅲ)设1(1)b a ∈,,整数11ln a b k a b-≥.证明:1k a b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A3、A4、D5、C6、B7、D 8、A 9.D 10.D . 11.B . 12.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答案:9.14. 答案:2.15.答案:38. 16.答案: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析:(Ⅰ)由正弦定理得 a=CBc b CA c sin sin ,sin sin =acosB-bcosA=(A CBB C A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c =c B A AB B A ⋅+-)sin(cos sin cos sin=c B A 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1cot tan )1cot (tan +-B A c B A依题设得c B A c B A 531cot tan )1cot (tan =+-解得tanAcotB=4(II)由(I )得tanA=4tanB ,故A 、B 都是锐角,于是tanB>0 tan(A-B)=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BB2tan 41tan 3+≤43,且当tanB=21时,上式取等号,因此tan(A-B)的最大值为4318.解:(I)作AO ⊥BC ,垂足为O ,连接OD ,由题设知,AO ⊥底面BCDE ,且O 为BC 中点, 由21==DECD CDOC 知,Rt △OCD ∽Rt △CDE ,从而∠ODC=∠CED ,于是CE ⊥OD , 由三垂线定理知,AD ⊥CE(II )由题意,BE ⊥BC ,所以BE ⊥侧面ABC ,又BE ⊂侧面ABE ,所以侧面ABE ⊥侧面ABC 。
2008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综合(含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综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c7a10a79563c1ec5da7179.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a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l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 c(OH-)>c(A-)>c(B-)>c(H+)C. c(OH-)>c(B-)>c(A-)>c(H+)D. c(OH-)>c(HB)>c(HA)>c(H+)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A.0.10mol/LAg+B.0.02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18.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26、(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I )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 2O 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4NH +、2Ba
+、Cl -、3NO -
B .K +、2AlO -、Cl -、24SO -
C .2Ca +、2Mg +、3NO -、3HCO -
D .Na +、Cl -、23CO -、23SO -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 .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 .2-甲基丁烷和戊烷 D .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 .3和17
B .1和8
C .1和6
D .7和12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I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11.已知:4NH 3(g)+5O 2(g) = 4NO(g)+6H 2O(g),1025kJ /mol H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
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的NaA 和NaB 混
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HA)(HB)(H )c c c c -+OH >>>
B .()(A )(B )(H )c c c c ---+OH >>>
理科综合试题第1页
C .()(B )(A )(H )c c c c ---+OH >>>
D .()(HB)(HA)(H )c c c c -+OH >>>
13.电解100 mL 含c (H +) = 0.30 mol/L 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 电子时,理论
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 .0.10 mol/L Ag + B .0.20 mol/L Zn 2+ C .0.20 mol/L Cu 2+
D .0.20 mol/L Pb 2+
26.(16分)
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制备KMnO 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 2MnO 4)和KCl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 2MnO 4转变为MnO 2和KMnO 4;滤去MnO 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 4。
请回答:
(1)软锰矿制备K 2MnO 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K 2MnO 4制备KMnO 4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用2.5g 软锰矿(含MnO 2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 4的理论产量;
(4)KMnO 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 2C 2O 4反应生成Mn 2+和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上述制得的KMnO 4产品0.165g ,恰好与0.335 g 纯Na 2C 2O 4反应完全。
计算该KMnO 4的纯度。
27.(15分)
V 、W 、X 、Y 、Z 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 、W 、X 、Z 均为两种元素组成。
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
X(无色无味气体)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3)V 的电子式是 。
28.(13分)
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
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
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
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1)元素Z是;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16分)
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FeCl3溶液显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
出CO 2,则D 分子式为 ,D 具有的官能团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芳香化合物B 是与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 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 能生成E 和F ,F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5)E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6.B 7.A
8.D
9.D
10.B
11.C
12.A
13.C
26.(16分)
(1)3MnO 2 + 6KOH +KClO 3
3K 2MnO 4 + KCl + 3H 2O
(2)243MnO -+ 4H + = MnO 2 ↓+42MnO -
+ 2 H 2O
(3)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计量关系为:
MnO 2
K 2MnO 4
2
3
KMnO 4 87 2
1583⨯
2.5⨯80% x x = 2
158g/mol 2.5g 80%
387g/mol
⨯⨯⨯= 2.4 g 答:KMnO 4的理论产量是2.4g 。
(4)
42242424424222KMnO 5Na C O 8H SO K SO 2MnSO 5Na SO 10CO 8H O +++++↑+@
(5)设该4KMnO 的纯度为y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42
KMnO 5
——224Na C O 2
1585
⨯ 134 0.165y ⨯ 0.335
03352
158134510095.80165y ⨯⨯=⨯=.g g/mol
g/mol %%.g
27.(15分)
(1)CaC 2
CaO CO 2 Ca(OH)2 C 2H 2
(2)Ca(OH)2 + 2CO 2 = Ca(HCO 3)2
(3)×·Ca 2+×·
C ······C 2- 28.(13分)
(1)氧
(2)不需要,因有N 2不断通入,b 瓶溶液不会倒吸至a 管 (3)MO + C
M + CO↑ MO + CO
M + CO 2 CO 2 + C
2CO
2MO + C 2M + CO 2↑
(4)需处理,因含有CO ,可连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 粉末的反应管 29.(16分)
(1)H 3C
OH
(2)C 4H 8O 2 羧基
(3)
H 3C
OCCH 2CH 2CH 3
+ H 2O
H 3C
OH CH 3CH 2CH 2COOH +O
(4)CH 3CH 2CH 2OH
CH 3CHCH 3
OH
(5)H 3C
COOH
CH 2COOH
COOH
CH 3
COOH
H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