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第二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自治权的范围、内容。
理解和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的原因及其优越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断提高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解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并在体验感受中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原因及其优越性。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学案预习;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环节一:【教学导入】同学们,现在我来班上进行一项调查:班上有多少个民族?班上管理难度大吗?学生积极回答后,则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异常复杂,又该怎样进行管理呢?导入本节课题。
课题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播放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历程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含义、前提、自治区域、自治机关、核心内容)。
2、举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有哪些?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何在(重点)4、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论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何在?(难点)【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一:探究合作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含义、前提、自治区域、自治机关、核心内容)?师:请看第一学习小组为大家准备的课前时政资料。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于钦亭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我国的行政区域是怎么划分的?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哪些自治区?看看这些地方和其他省份在名称上有什么不同吗?都叫自治区。
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这些地区实行了一项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实行这项制度呢?实行这项制度又会有怎样的优势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板书: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教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一领导,这也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国家统一、领土完整)2、是不是在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民族语区域自治一定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对不对?只能是当地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值得注意的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既行驶一般性国家机关应当行驶的职权,又享有和行驶自治权,它的权利具有双重性。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家看一下,应当怎样连接这些权利和对应的解释?教师:在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这里的立法自治权,只能制定本区域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并且不能与国家的宪法、法律相抵触;变通执行权。
板书: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直接原因教师: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各民族同胞也都为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国家的兴亡而不断的同侵略者们英勇的斗争,这说明他们都有着广泛的政治认同——政治基础教师:大家想一想在民族自治地方是不是仅有单一的一个民族在生活那?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你都了解有哪些民族在那里生活?学生回答: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教师:这些民族在新疆那个民族占人口的多数(维吾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等)说明: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地方允许有其他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存在,我国民族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地域界限,并不是整齐划一分布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分布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基于这种特点就不能实行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而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符合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问:A.有一天,重庆市市长说:在坚持国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咱们重庆也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学们思考下,这个方案行不行的通?为什么?
B.南岸区洋人街有很多卖羊肉串等少数民族居民,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洋人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学生回答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首先,必须是少数民族,其次必须是聚居的地方,聚居不等于居住。
二: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依据(客观必然性)
(1)社会基础: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分布特点
(2)政治基础:新型民族关系
2.优越性(意义)
(1)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3)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需要去识记和落实的地方较多,也是高考陷阱较多的地方,因此,在讲解这一制度的含义时对概念的挖掘较深而且很细。其次,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理解这一制度实施的范围,方便学生掌握和记忆。在讲述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时,主要通过一段视频和学生自主探讨得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但他们不能完全不依靠教材而得出结论,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一定要到位,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变化,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2分钟的思考时间,结合视频中自己获取的有效信息归纳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带给这一地方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的思维和答案进行点拨
学生自主进行发言。
学生发言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有利于保障家的统一和安全
学生回答并按照其地位进行划分
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瓮安二中陈启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激发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三.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课时:一课时 40分钟六.教学过程(一)音乐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唱出《天路》的六句歌词“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后。
试问学生谁能够领会歌词中的“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是什么意思。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教师(过渡性语言)是的,铁路修到了西藏,密切了藏族同胞和各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那么,铁路修到西藏,西藏取得发展与什么知识有关呢?请看视频:然后播放视频《伟大历程:民族团结新篇章—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不断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民族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好制度。
那么,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那些优越性?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讲授新课一.首先进入“合作学习”:通过刚才播放的视频《伟大历程:民族团结新篇章—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结合教材P76第1—2和P77第1—2段以及我们所发的导学案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的分类,自治机关,核心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要求:1.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小组成员将讨论结果做好记录2.人数:4人一小组3.时间:3分钟4.讨论结果报告方式:发言,讲授,最好结合板书进行发言,每人发言1-2分钟。
教学设计15: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提示与建议: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人民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的发挥:在设计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安排学生自学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体现这一理念。
2、注重课堂文化的建构。
3、贴近生活:选取生活中典型实例来帮助理解教材观点。
3、贴近高考:选取近几年相关的高考题,了解高考在本框怎样考。
本框在高考中主要以考选择题为主,且常考。
偶而考主观题。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自治权;理解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国家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三)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2、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上的难点)。
三、知识联系:P78学习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之一“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时,适当联系哲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就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2008年全国1卷39(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2、练习法。
3、探究式、合作式4、讲授法:以学定教五:学法指导:“为什么即原因”类题解题方法指导----即说(做)这件事的理论依据(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六:教学模式:3.15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针对性讲解、典型练习各约15分钟时间) 七、教学环节(三个环节)课前5分活动:1、学生活动(内容略)2、教师课前时事渗透:(一)先学:基础自主学习●基础自主学习(约1/3时间)1、宏观把握:自主学习教材,简要建构本框知识体系并展示。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着优越性。
二。
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内容。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保障。
这些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内容及优越性,从情感价值观上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识。
所以,本节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着优越性。
二)、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各族人民利益,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3.公共参与: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积极参与的维护民族关系的实践中。
4.政治认同: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民族政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科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课时姓名:王伟学号:2011150143一教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教版第 2 册第 7.2 节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对于民族关系有了基本了解也为下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做了一定的铺垫,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政策的理解所以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的知道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去关心国家民族方面的大政方针。
但是呢因为教授的学生多为汉族所以对于此制度的优越性没有那么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估计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以及自治权。
依据:1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及内容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不会太难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并且这是本节的中枢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2自治权的内容要着重讲因为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难点: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要加以突出因为绝大数学生是汉族对于民族的一些政策不是有太深的感触所以是个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中乃至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贯彻落实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上一次课的延续和巩固。
本框总共分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明确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由于河源市东源县本地有个畲族民族乡,所以讲民族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同时上次课学习了民族关系,学生对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时事关注度高,乐于思考,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还不够扎实,仍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三、设计理念《政治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教学这门功课的指导思想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走进西藏”“了解西藏”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高原思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东江学子精神”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资料二、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通过港人治港,高度 自治,使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国际金融、贸易、航 运中心地位。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经贸合作继续 扩大,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 局面。
199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
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1设立的地区不同 民族自治区在 少数民族 2解决问题不同 民族自治区是解决 民族 特别行政区为解决 港澳台 3自治程度不同
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在 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设立
问题,贯彻 处理 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设立, 问题,实现 国家和平统一 而设立.
民族自治区享有 一定 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 高度
符合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适合国情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显著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随堂小测试
测试说明: • 本测试共分六题,第一至第三题主要是课本 内容的简单回顾。第四题开始为拓展延伸 题。其中第六题可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答案, 其他各题都自己完成. • 本测试提供了一些资料,可作为答题时参 考. • 题形多样,看清题目,仔细答题.
青藏铁路,拉萨电信大楼 ,(至
(3)材料得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 , 共同繁荣 该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联系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 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六选择情景回答
资料一,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 资料二,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 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 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代表人口在全国人口中 的比例. 资料三,2002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CCTV12正式开播, 它以“让世界了解西部,让西部走向世界”为宗旨,将通过新闻 和资讯为西部大开发构建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 台.
教学设计3: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变通执行权
3.经济自治权
4.文化管理权
5.其他自治权
结论: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பைடு நூலகம்自治制度
1.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关系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图片展示:
图表展示:2008年与1953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对比及建国以来民族地方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说明我国民族关系处理得好,不仅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关,而且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
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
1.问:自治区设置在哪些地方?
2.问: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3.问: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何不同
答: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其中,自治权是核心.
【讲授新课】
一、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问:你了解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都有哪些
相关链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涵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学设计16: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懂得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收集与分析,感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音资料,设计活动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附近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
3、本地的少数民族情况(果松村)。
三、教学过程:【复习:教师提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很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多媒体出示图片与问题】你知道吗?【多媒体显示】我国行政区地图1、请在地图上填出我国设置的民族区域自治区。
(五大自治区)2、我们附近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3、果松的变迁。
(朝鲜族与满族)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活动和探究,我们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后)【多媒体显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教师:自治权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后见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已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二是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具体包括: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和历史发展过程。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如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成效。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调研或实践活动;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反思与评价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丰富多样性。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二:通过情境分析,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澄清误区,全面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学习目标三: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增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实际行动中主动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四、教学方法调查法: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展开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调查研究,充分参与实践,参与生活。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问题,小组间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性。
情境探究法:教师出示情境材料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五、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框是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二框内容。
而本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承前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总包括三个目题,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六、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
弘扬民族精神
02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更加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
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中
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强化国家认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在平等、团结、互 助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索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
民
第 制族
一 章
度区 概域 述自
治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体现 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地方工业、乡镇企业, 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的市场体系。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3.案例展示:介绍某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经济发展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阐述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如自治权、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平等团结等。
2.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提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前民族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让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理解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运行情况。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陈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陈静|平坝第一高级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理解民族区域制度基本内涵,感受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也是贯彻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体现。
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为三目题: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珍惜巩固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框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加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问题的涉及比较多,对于基本的民族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民族问题抽象的模糊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理论知识。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同时,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
这部分知识多为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但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 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教师启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量,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PPT 展示:——邓小平 1984 年(二) 进行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PPT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PPT 展示民族自治分布图:了解我国的自治区(5 个)提问:①我们这里是否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区域自治是不是不要中央的领导?国家统一领导③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普通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普通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量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阐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欣赏歌曲,探究主题: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出主题。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为什么会和睦相处,像一家人一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歌曲《天路》中唱到“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另一个重要原因还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就是本节课需要探究的主题。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法制化的意义: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1949 1954 1984 2001年份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法制化阶段。
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8-79页内容。
问题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显著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课堂小结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课后习题
A组题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外,还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据此回答1-2题。
1.《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上述规定表明(A)
A.民族自治地方有立法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有变通执行权
C.民族自治地方有经济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有文化管理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B)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B)
A.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B.坚持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组题
4.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以年
均l6.6%的速度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被称为"内蒙古现象"。
这表
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A.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和繁荣
C.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使各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实
现了平等
5、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
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
定放假日期"。
这体现了(C)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6、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
(1)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C组题
7.问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
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并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
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蓬勃发展。
板书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