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60

合集下载

地史学二——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史学二——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考古测年(陶瓷、砖瓦等经历高温的物体), 沉积物测年(经历阳光暴晒)。
陶瓷真伪鉴定
萨拉乌苏河第四纪地层年代
LiBS etal_AGS_V81_2007_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y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 古生物
绝对年代测定方法
钾-氩(40K-40Ar) 铀-铅(U-Pb) 铷-锶(Rb-Sr) 氩-氩(40Ar-39Ar) 碳十四(14C) 铀系(U) 树轮、石笋、珊瑚 古地磁 冰川&湖泊纹泥 氨基酸外消旋(AAR ) …… 热释光(TL) 光释光(OSL) 光释光测年简介 宇宙射线(TCN) 电子自旋共振 中寒武世Є2 早寒武世Є1 时代: 晚 中 早
地层 寒武系Є 上寒武统Є3 中寒武统Є2 下寒武统Є1 地层: 上 中 下
如: ……
显生宙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显生宇 ; 显生宇为_________ 显生宙 时期形成的地层。 中生代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中生界 ; 中生界为_________ 中生代 时期形成的地层。 侏罗纪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侏罗系 ; 侏罗系为_________ 侏罗纪 时期形成的地层。 早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下侏罗统 ; 下侏罗统为_________ 早侏罗世时期形成的地层。 中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中侏罗统 ; 中侏罗统为_________ 中侏罗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晚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上侏罗统 ; 上侏罗统为_________ 晚侏罗世时期形成的地层。 全新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全新统 ; 全新统为_________ 全新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更新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更新统 ; 更新统为_________ 更新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 若岩层是倾斜的,就意味着在岩层沉积后发生过某种构造扰动。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泊或海洋中的沉积
这些岩层在其沉积之 后的某个时候受构造 扰动而变成倾斜状
沉积物呈水 平层状沉积
二、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组的厚度无固定的标准,可以由1m到几千米 不等。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 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和区域 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也可仅指定 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名为段;有的组可不 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年代地层单位: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的总 体的名称,是超越地区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 (这是一种地层单位表示方法,另外,还有一种 表示方法是岩性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抽象出来的时 间概念,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所代表的时代称作 地质时代,不同年代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代就叫 做地质时代单位。
一些生物只存在于地质 历史的某些特定时段

因此地层的相对年代可 间 用所含化石进行标定
“标准化石” -分布的地理区域广 -生存时间短
含化石A和B的 地层的年代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 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 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 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
地质年代——指地质体形成或者地质事件发生 的时代。分为:
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 海平面上升时期,海水向大陆方向侵进过程中所形 成的沉积序列--海进(或海侵)序列 (transgression success)
➢ 海平面下降时期,海水从大陆方向后退过程中所形 成的沉积序列--海退序列 (regression success)
海进序列成因示意图
A
a
A
b
A
c
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A点的沉积由相对近岸型逐渐变为远岸型。 在垂向上,而呈现沉积物“上细下粗”的特点。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大体一致
➢ 角度不整合接触 (angular unconformity)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
地层的沉积旋回:
沉积地层(岩层)在形成过程中,受海平面升降变 化的影响,其岩性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呈现一定的规 律性变化。因此在海平面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形成有规律 的沉积序列: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2. 地层层序的建立
--地层层序律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G
层状岩石的原始形成序列总是新岩层叠覆在老
F
岩层之上,即“下老上新”。
斯丹诺(Nicolaus Steno, 1638-1687)
E
T
D
C
如果将最老到最新的岩石按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
B
排列起来---岩层柱(地层柱),就有可能建立
➢ 断层接触
➢ 整合接触(contormity) :
没有明显侵蚀间断的两套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 不整合接触 (unconformity):存在明显侵蚀间
断的两套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由于地壳运动,原来的 沉积区抬升成陆,先形成的沉积物遭受剥蚀作用,而 后被年轻的沉积岩层所覆盖。------海侵超覆

第07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第07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时代变新
灰岩
砂岩 页岩
地层层序律
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
新 上 下 老
原始产出 的地层具有下 的地层具有下 老上新的层序 老上新的层序 规律。 规律。
Chc
Chc Pt1
Pt1
3)层序正常及倒转的鉴别 3)层序正常及倒转的鉴别
沉积岩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沉积岩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原先的 水平或近水平状岩层, 会变成倾斜状态, 水平或近水平状岩层 , 会变成倾斜状态 , 直立或 倒转状态。倒转状态的层序是颠倒的。 倒转状态。倒转状态的层序是颠倒的。
4、地质时代系统
1)地质年代单位及地层单位划分 1)地质年代单位及地层单位划分 •把地质历史按照一定的依据划分为一些 把地质历史按照一定的依据划分为一些 不同级别的时间段,分别以宙、 不同级别的时间段,分别以宙、代、纪和 世为单位,这就是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 世为单位,这就是地质年代单位。
用于岩石测年的元素应具备: 用于岩石测年的元素应具备:
长半衰期; 长半衰期; 在岩石中易分离,含量较大; 在岩石中易分离,含量较大; 易保存,不易在地史中丢失; 易保存,不易在地史中丢失; 常用的测年同位素:K-Ar 15亿年 常用的测年同位素: 15亿年 7.13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年代新(新生代、考古) 年代新(新生代、考古) C14
灰岩
砂岩 页岩
沉积岩层的露头
2)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岩层。 2)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岩层。 地层
层位: 层位:就是指某一层或一组岩层在这套符合地 层层序律叠置形成的整套地层中的相关位置。 层层序律叠置形成的整套地层中的相关位置。
地层=岩层 时间 年代) 地层 岩层+时间 年代 岩层 时间(年代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32
3.岩石组合法
一种岩石为主夹有少量其他岩石。 两种岩石等厚或不等厚互层。 沉积旋回。
33
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柱状对比 图
34
沉积旋回
是一套自下而上颗粒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的岩石组合。 下部海侵层序——由粗变细的部分。 上部海退层序——由细变租的部分。
35
沉积韵律——岩石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在剖面中作有规 律重复。 如砂岩—粘土岩—灰岩,灰岩—粘土岩—砂岩。
例如寒武纪带壳动物群中三叶虫总体上 占优势,称为三叶虫时代。
泥盆纪以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繁盟为 特征,称为鱼类时代等。
10
11
新生代
第四纪Q(更新世、全新世)

新近纪N(中新世、上新世)
古近纪E(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老
全新世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12
古新世

是常用的第四级地质年代单位,代表比纪次一级的生物 界演化阶段。以古生物的科和目的更新做为依据。
13

是常用的基本地质年代单位,是一个统范围内生物演化 阶段的更具体的划分。
适用于同一生物地理区。
14

是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 依据生物属种的延限带和组合带建立起来的地层带。
15
地质年代表
表6——2
16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概念 1.岩层 由上下两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
7

是第二级地质年代单位,代的划 分是根据全球生物界演化的重大 变化。
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为特 征。
晚古生代——鱼类、两栖类、蕨类植和 海生无脊椎动物并存为特征。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重要性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人类认 识地球、了解地球演变提供了基础。
它们对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震监测和灾害防治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地层的分类
根据地层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可以 将地层分为沉积地层、火山岩地层、 变质岩地层等类型。
地层的特征与识别
地层的特征
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同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同时,地层中还可 能含有化石、矿化等特征。
地层的识别
在地貌和地质调查中,通过观察岩石的岩性、颜色、结构、构造等特征,以及 测量地层的厚度和间距,可以识别和划分地层。
02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是指地球上某一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相对 年代则是依据地层上下关系和地层特征来确定的地质事件 先后顺序。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根据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地质年代被划分为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纪。
前寒武纪和寒武纪
要依据。
总结词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在 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或 缺的作用,有助于深入 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
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
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 入,利用地质年代及地 层系统的研究成果,可 以更准确地揭示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为人类文明的保护和研
究提供科学支持。
06
结论
对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的总结
1
地质年代是地球历史的时间划分,通过放射性定 年法等技术确定,有助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一地层层序的建立1 地层的概念地层——即能以某种界面分开的、具某种相同特征的层状地质体。

指一切成层岩层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变质岩和火成岩岩层——非正规术语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研究地壳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层状岩石的各种特征和属性,包括岩层的形状、分布、岩性、化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而说明其形成环境、形成方式、形成时间和变化的历史地层特征——指客观存在的岩石物质,包括岩性、生物、矿物、磁极性、电性、地震感应等方面的性质和变化。

地层属性——指对于某种或某几种特征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推论解释和认识,如时间、沉积环境等。

2 化石层序律——指不同岩层中所含的化石内容各不相同,可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3 地层层序律(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

即“下老上新”相同时代的地层就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吗?不一定1. 相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沉积环境2. 相同的时代也可有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4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5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二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多重地层单位:岩石有多少种可以用于地层划分的特征,就有多少种地层划分,即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划分的结果为多重地层单位。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层的物质属性2.1 岩石学特征包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或结构组分、结构、组构和沉积构造等。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2.2 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组分(类别),以及生物化石的含量、生物化石的保存状态、生物化石之间及生物化石和围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是相同的。
●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单位
例如: 在海相沉积中,自下而上 为砾岩、砂岩、页岩和灰岩,表 明海水由浅变深环境下的连续沉 积造成的,称为海进沉积系列。 反之则为海退沉积系列。这两个 系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在区域地层的对比中按沉积旋回 特点进行对比有时比用标志层对 比更有效,因为不同地区古地理 环境不完全相同,后期的地表剥 蚀程度也不同,有一些标志层可 能残缺不全,不能逐一对比;而 沉积旋回形成的地层总是由多层 组成,厚度大,局部剥蚀后还有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华北、华南地层概况及其对比
1
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1.建立依据
▲依据沉积岩层的叠置关系、 接触关系和岩相特征等;
▲依据岩层中古生物化石研究, 从而得出岩层和化石的生成时间顺序。
1
2.相对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单位 只表明相对的新老 关系,不具有年代 的时间关系,这种 地质时代称为相对
剥蚀面就是平行不整合面。
●角度不整合
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 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 合特征均有显著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
化壳残余物,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
角度不整合 J2l
NW
吉隆河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后,地壳遭受挤压,使岩层发生倾斜、褶皱、 断裂,以后又上升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并形成剥蚀面,后 来地壳又下降,在剥蚀面上堆积新的沉积(图7—10)。
四、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 度空间岩层体;岩石地层单位是客观的物质单位;这些单位必须 建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展的基础之上,而不 考虑其年龄。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地层学第七章(晚古生代)

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岩相较为单一。
1.华南板块 贵州南部都匀、独山一带的石炭系发育良好。由滨浅海 相、海陆交互相、潮坪碳酸盐岩相组成。
潮坪碳酸盐岩相
贵 州 南 部 石 炭 系 剖 面
浅海灰岩相
滨浅海相 - 海陆交互相(夹煤层)
潮坪沉积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 华南板块西部大陆边缘,由裂谷型枕状玄武岩夹放射虫
硅质岩,到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也夹
有放射虫硅质岩。应为多岛洋发展阶段。 华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洋盆,中秦岭以碳酸盐 岩广布,厚度变化较大。南秦岭勉略为蛇绿岩带,已发现深 水放射虫,证明存在结构复杂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华南板块东部边缘为狭窄的活动陆棚带,海侵直接来自 东侧的古太平洋海域。 华南板块以南,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地区已发现岩关期
在我国东部(贺兰山-龙门山-大雪山以东)阴山—秦岭之
间的华北区及秦岭以南的华南区,海西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地 壳的大幅度的隆起和坳陷,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大规模海海进与
海退。
D-C1
★ 华北及东南部广大区域仍属剥蚀区,未见沉积;
★ 中国南部:广西运动后,南方大部为陆相沉积 D1 仅在滇、黔、桂一带有晚期的入侵;
和生物界的重要变革。中国境内早二叠世仍有广泛的海侵,早 二叠世末期构造活动加强;晚二叠世沿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 现“南海北陆”对峙局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三叠纪。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一)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石炭纪末期-早二叠世初期普遍海退。早二叠世 早期开始新的海侵,晚期出现显著的岩相分异。早二叠世末期
海陆交互相 - 火山喷发
热带-亚热带 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 滨海沼泽相 潮坪碳酸盐岩相
2.华南大陆边缘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60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60
54
角度不整合: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
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 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 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 保留古风化壳残余沉积,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
砾岩。
55
整 合 接 触
56
平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面
57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代就是相同或大体相同的。
7
植物化石
88
菊石类化石
99
5亿年前的海底生物景观
10 10
4亿年前
11
3亿年前
12
2亿年前
13 13
1亿年前
14 14
2-3百万年前
15 15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16 16
珊瑚
头足类-乌贼
苔藓
海生
腕足类
17
瓣鳃类
陆 生
腹足类
18 18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它超越了地区性与地层岩性的具体差别。
26
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划分依据:年代地层单位主要是依据生物演化 的不同阶段来划分的。一般低等的年代地层单位如 阶,往往以属和种的更新为特点,统和系以科和目 的更新为特征,系以上则以纲和目的更新为特征。
27
年代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为使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准一致,国际地 层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年代地层系统——年代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为依据, 虽与地质时代严格对应,但也只具有相对先后早晚的含义。 为了反映各地质时代单位的起止时间,通过地层中放射性
同位素测年,可以确定各地质时代的顺序与时限,从而建
立全球统一的地质时间表——地质年代表。为了便于研究, 我们通常将年代地层、生物演化阶段、构造运动阶段、同 位素年龄值等相关内容都表示在地质年代表中。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13

是常用的基本地质年代单位,是一个统范围内生物演化 阶段的更具体的划分。
适用于同一生物地理区。
14

是最小的地质年代单位。 依据生物属种的延限带和组合带建立起来的地层带。
15
地质年代表
表6——2
16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概念 1.岩层 由上下两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
性的层状岩石。 2.地层
泥盆纪以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繁盟为 特征,称为鱼类时代等。
10
11
新生代
第四纪Q(更新世、全新世)

新近纪N(中新世、上新世)
古近纪E(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老
全新世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12
古新世

是常用的第四级地质年代单位,代表比纪次一级的生物 界演化阶段。以古生物的科和目的更新做为依据。
51
2、群
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群是由两个或几个成 因上有联系的组联合起来建立的。
例如,华北中元古界的长城群是由常州沟组、 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联 合建立起来的。
52
3、段
段是比组低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为了在实际工作中便 于使用,可以把厚度大的组划分成厚度较小的,岩性各 异的几个岩性段。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介绍
1
第一节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地质年代指各种地质作用发生的时代。 有两种表述地质年代的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
2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1.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史时期中的生物遗体和遗 迹。
2.相对地质年代单位 表明相对的新老关系,不具有年代的时间关系。

02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02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2、海侵超覆与海退退覆
1)、海侵超覆:海进时,海水向大陆方向不断侵进,海
相沉积物在横向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较高的岩层都覆 于较低层位或更老的地层之上,这种现象称海侵超覆。
2)、海退退覆:海退时,海水向海域退缩,沉积物分布范
围不断缩小;每一较高岩层都向海域退缩,而不能全部覆盖下 伏地层,这种现象称海退退覆。
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 理进行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 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方法主要有铀- 铅法、钍-铅法、铷-锶法、钾-氩法、钐-钕 法等。同一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地 层年龄的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 以用于地层对比。
磁性地层对比
时带(chronozone)
年代地层单位中最低的单位,与地质时间单 位“时”相对应,即时带是指一个“时”内所有 的地层记录。时带是根据属、种级生物的演化划 分的,因此时带一般以生物亚种或种来命名。如 下寒武 统Redlichia时带是生物Redlichia属所占 有时间间隔内的地层。以全球性分布的游泳生物 或浮游生物划分的时带是全球性的,以底栖生物 划分的时带一般是区域性的。
不同类型地层单位的级别体系
时间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阶 时带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 时
岩石地层单位 群 组 段

1、岩石地层单位
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现整体一致的岩性 (或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 与相邻地层间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三维空间 岩体。
常用的岩石地层单位可分为四级:群、 组、段、层,根据需要群之上可建立
统(Series)
指在一个“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是根据 生物演化的阶段性划分的。一般一个纪可以依 据生物界面貌划分为两到三个世,通常称之为 早、中、晚世,与之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则为 下、中、上统。由于世所代表的地质时间仍较 长,全球生物界面貌在较长时间范围内仍能保 持一致,所以统仍是全球性统一的。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例如
同位素年龄
(百万年(Ma)为单位)
410Ma
志留纪
440Ma
奥陶纪
500Ma
寒武纪
570Ma
三、地质时代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 地质时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具有严 格的对应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 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其顶底界面都是 以等 时面为界。
借以揭示大范围内不同地质时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 环境状况,从而认识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岩石圈演化历史。
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地层划分,是指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组织成不 同的单位。 ●地层对比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 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因此,地层划分是从一般中认识个别,而地层对比则是从个别中寻 求一般。岩层的属性或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岩性特征、 生物特征、接触关系、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属 性等)。根据岩层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 岩层有多少种能够用于划分的依据,地层就有多少种划分,这 就是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之对应,可以根据地层划分的多重 性确定多重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的类型也与组成地层可划分的属性有关。根据地层不同的 物质属性,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对比。但是,现代地层学更强 调地层的时间对比,因此,地层的时间属性对比是最重要和最 基本的对比。
冥古宙(宇HD)
4600Ma

1
生物演化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一、岩层与地层
露头自上而下由几种不同的岩层: (5)黄绿色薄层页岩,具水平层理。
顶面 岩 层 底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内标志
是层理标志。 层
存在于岩层层内的标志,最主要
理—流动的介质使沉积物的成分、结构、
颜色等沿基本垂直层面方向上所形成的层状构造。
其中利用单向交错层理判断岩层的顶、底面最为便
利。
生物标志 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化石的
保存形态也具有示顶功能。
44
A-顶面在左边正常层序;B-岩层直立, 顶面在右边;C-顶面在右边,岩层倒转
相对地质年代,只能说明各种岩石、地 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并不能确切回答某种岩 石或地层形成距今多少年,因为相对年代划 分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的叠复原理和生物群 的演化。但是岩层中有生物的时代是很有限 的。在地质历史中,几乎有长达39亿年的时 间是被不含生物化石的变质岩、岩浆岩所占 据,因此需要用其它的方法来测定这些古老 岩石的时代。
峰尖棱紧闭朝上。 (2)雨痕、雹痕—松散、细粒沉积物表面,暂时露出 水面,在雨滴或冰雹的冲击下遗留的痕迹。凹坑向下,外 圈脊状突起向上。 (3)泥裂—松散、细粒沉积物表面,暂时露出水面, 在阳光的暴晒下发生龟裂。泥裂的开口向上。
41
波 痕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42
泥 裂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43

标准化石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
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的
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有些生物垂
直分布很狭小(生存时间短),但水平分布却很广
(分布面积大,数量多),这种生物化石对划分、 对比地层的相对年代最有意义,称为标准化石。所 以不论岩石的性质是否相同,相差地区何等遥远, 只要所含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们的地质年
23
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单位的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阶 时间带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 时 群 组 段 层
24
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划分类型表
地层划分的 依据 地层的 形成时间 岩 性 名 称 年代地层 单位 岩石地层 单位 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 阶、时间带 群、组、段、层 备 注 国际性的 地方性的
第七章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
第一节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2
为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首先应建立和划分地
质年代。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相对地质年代和
绝对地质年龄。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主要依据是岩层的叠置关系、接触关系和岩相特
征。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对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
51
地层层序律
上新 下老 的自 然排 列规 律。
52 52
若发现地层有倒转现象时,说明在此地层形 成后经历了剧烈的构造运动。
53
3.构造运动方法
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 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的变化可显示沉 积环境逐渐变化的特征。 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 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 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 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 风化壳残余沉积。
D2
D1 S3 S2 410
末志留世 S4
加里东运动
显 生 宙 PH
古 生 代 PZ
鱼类
志留纪
S
中志留世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奥陶纪 O 中奥陶世 早奥陶世
S1
O3 O2 O1
438
裸蕨植物
490
晚寒武世 寒武纪
中寒武世 早寒武世 543
海藻 大量繁盛
30
地质年代表(三)
宙 代 纪 全新世 第四纪 Q 更新世 上新世 新近纪 N 中新世 渐新世 世 Qh Qp N2 N1 E3 E2 E1 K2 K1 J3 J2 J1 205 137 65 燕山运动(晚) 23.3 2.48 喜马拉雅运动 (晚) 喜马拉雅运动 (早) 被子植物大 量繁盛 古人类出现 年龄 Ma 构造运动 植物 动物
1.岩层 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
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地质学上将岩石的物质
组成、颜色、结构和构造等特征称为岩性特征。
层状构造通常有以下几个等级:块状层>1m, 厚层1-0.5m,中厚层0.5-0.1m,薄层<0.1m。
35
岩层的野外出露(露头,河南济源)
36
岩层的野外出露(露头,河南济源)
25
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特点
地质时代是地球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与时限,如
同现在的年、月、日等。不同的地质时代,代表了地球
发展的不同阶段。
年代地层单位
有固定的时限长度,并且与地
质时代单位严格对应。例如寒武系是一年代地层单位,
它的含义是在寒武纪(570—500Ma)内形成的所有沉积,
不管岩性和化石有何差别,是这一时期形成地层的统称,
21
同位素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具有的固定衰变
周期,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
(岩石)的形成时代--同位素年龄(单位:
Ma)。
22
三、地质时代系统
年代地层单位: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
地层,其顶、底界面以等时面为界。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代 二者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不整合面
58
平行不整合形成过程示意图
O-接受沉积;S-地壳平稳上升;D-接受风化、剥蚀;C-下降,接受沉积 59
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示意图 O-接受沉积;S-褶皱,隆起;D-接受风化、剥蚀;C-下降,接受沉积
54
角度不整合: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
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 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 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 保留古风化壳残余沉积,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
砾岩。
55
整 合 接 触
56
平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面
57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45
粒级层理或递变层理 组成岩层的碎屑颗粒在岩层 垂直方向上颗粒粒度呈韵律变化。正常粒级层理从 底面到顶面的粒度由粗渐细,根据这种变化规律确 定顶面和底面 46
二、地层划分的意义与要求
地层划分、对比可以产生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的
地层系统。便于确定地球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
查明各种地质事件的时间。
地层具有多种属性,人们可以按照这些属性建
新生 代 CZ
古近纪
E
始新世 古新世
显生 宙 PH
晚白垩世 白垩纪 K 早白垩世 晚侏罗世 中生 代 MZ
燕山运动(早)
被子植物
侏罗纪
J
中侏罗世 早侏罗世
晚三叠世
三叠纪 T 中三叠世 早三叠世
T3
T2 T1 250 印支运动
裸子植物大 量繁盛
哺乳动物
31
32
33
第二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34
一、岩层与地层
立不同种类的地层单位。
47
三、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1.生物地层学方法
进化性(从低级→高级,由简单
→复杂);不可逆性(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再出现)。任一古生物在
其发生、发展直至灭绝的过程中均占有一定的时限及区域,部分保
存于相应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由于生物的演化遵循从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同时,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 段性。因此,可以根据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对地层进行划分,以及 进行大范围的地层对比。在应用生物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
它超越了地区性与地层岩性的具体差别。
26
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划分依据:年代地层单位主要是依据生物演化 的不同阶段来划分的。一般低等的年代地层单位如 阶,往往以属和种的更新为特点,统和系以科和目 的更新为特征,系以上则以纲和目的更新为特征。
27
年代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为使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标准一致,国际地 层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年代地层系统——年代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为依据, 虽与地质时代严格对应,但也只具有相对先后早晚的含义。 为了反映各地质时代单位的起止时间,通过地层中放射性
代就是相同或大体相同的。
7
植物化石
88
菊石类化石
99
5亿年前的海底生物景观
10 10
4亿年前
11
3亿年前
12
2亿年前
13 13
1亿年前
14 14
2-3百万年前
15 15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16 16
珊瑚
头足类-乌贼
苔藓
海生
腕足类
17
瓣鳃类
陆 生
腹足类
18 18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50
2> 标志层法
利用标志层来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方法。标志层——某些层位稳定,分布广
泛,岩性特征明显的岩层或矿层。
3> 沉积旋回法
由于沉积环境多次有规律
的重复变化,造成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发生相应的
重复变化现象。当沉积环境中的水体由浅变深时,
相应沉积物的粒度也会由大到小发生变化,例如
由下部的粗砂岩变成为上部的细砂岩系列。
37
2.地层
具有一定层位的一组岩层(即具有一
定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
地层层序律 沉积物的沉积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
起来的,从下到上,岩层的形成年代是依次变新的。
层位 就是某一层或者一组岩层在这套符合地层
层序律叠置形成的整套地层中的相应位置。
38
地 层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39
3.层序正常或倒转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