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合集下载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 ﹥Cu.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怎样证明金属、非金属性的强弱

怎样证明金属、非金属性的强弱

怎样证明金属、非金属性的强弱一、证明金属性强弱的方法(一)理论法1、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的元素中,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减少,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同一同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子电子层数然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 >Cu>Hg>Ag>Pt>Au(二)实验的方法1、与酸反应进比较与酸反应者比不与酸反应的金属活泼(除与浓HSO、浓HNO发生钝化的243 金属Fe、Al情况除外)2、与盐溶液反应进行比较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Fe+CuSO=FeSO+Cu 则金属性:Fe>Cu 44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进行比较金属A若能从金属B的氧化物置换出来,则A的金属活泼性大于B。

如:2Al+FeO=AlO+2Fe 则金属性:Al>Fe 23234、与水反应进行比较钠与冷水反应激烈,镁不易跟冷水作用,镁只能跟沸水作用,反应条件比钠要求高,说明钠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镁。

5、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比较金属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的活泼性也越强。

6、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比较。

将两片金属平行地插入硫酸溶液中,再用导线连接起来,有气体生成的金属片表明此种金属的活泼性较另一片弱。

如两片金属片,一片为铁片,另一片为锌片,但分辩不清哪一片为何种金属,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有气体生成者可确认为铁片。

二、证明非金属性强弱(一)理论法1、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1-22版:微专题9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步步高)

21-22版:微专题9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步步高)

微专题9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铍的金属性比镁强B.氯化镁的氧化性比氯化铍强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易和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答案 C解析Be位于第Ⅱ A族,金属性:Ca>Mg>Be,A、B错,C正确;镁与冷水很难反应,Be 与冷水更难反应,D错。

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动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答案 D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的少,但不如Ca活泼,A项错误;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能只根据电子层数的多少,如Na的电子层数比Cu的少,但Na比Cu活泼,B项错误;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只能说明1 mol A失去电子数比1 mol B多,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原子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C项错误;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说明A易失去电子,则A金属的活动性肯定比B金属的活动性强,D项正确。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

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

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如卤素按氟(F)、氯(Cl)、溴(Br)、碘(I)的顺序,其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逐渐减弱。

四、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金属性)也越强。

如酸性HNO3>H2CO3,则非金属性N>C;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五、利用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依据盐溶液与金属作用规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专题二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

专题二专题复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知识梳理一.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依次增强。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1)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错误!(4)根据相应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如氧化性:Cu2+>Fe2+,则金属性:Cu<Fe。

(5)根据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若A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即: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就越强。

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根据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例如:Cl2+2KI===2KCl+I2,说明非金属性氯比碘强。

(4)根据相应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还原性:S2—>Cl—,非金属性:Cl>S。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元素周期律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元素与化合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是指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1.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活泼的金属是Fr,天然存在的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左边为活泼的金属元素,右边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中间的第VIA、VA族则是从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的完整的族,它们的同族相似性甚少,而具有十分明显的递变性。

当一种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相等时,该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但它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

2. 根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1)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或反应的强烈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不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元素强,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热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强。

根据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性越弱。

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金属性渐弱),酸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金属性渐强),酸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弱)。

根据置换反应进行判断:一般是“强”置换“弱”。

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及金属腐蚀难易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负极为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

(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弱。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 ,所以金属性Sn﹥Pb;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6、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和Cu比较时,把Zn 和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7、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8、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如含有Cu2+ 和Fe2+的溶液电解时Cu2+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Fe﹥Cu;其实这一方法同7本质上是一样的;9、根据金属失电子时吸收能量多少判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就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金属性越弱;如两金属原子X、Y,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后,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X吸收的能量大于Y,故金属性Y>X;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判断金属性强弱时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以防判断时出现偏颇;练习有A、B、C、D、E五种金属元素,B和C位于同一周期,且离子半径B>C,A和B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A为负极,D放入到E的盐溶液中,有E析出,含有C和D的离子的盐溶液在电解时,先有D析出,则五种元素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C>D>E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从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上比较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则非金属性越强;如:F2与H2可爆炸式的反应,Cl2与H2点燃或光照即可剧烈反应,Br2与H2需在200℃时才缓慢进行,而I2与H2的反应需在更高温度下才能缓慢进行且生成的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故非金属性F>Cl>Br>I;3、从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上进行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H2S在较高温度时即可分解,而H2O在通电情况下才发生分解,所以非金属性O>S;4、从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F除外,因F无正价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例如:原硅酸H4SiO4它难溶于水,是一种很弱的酸,磷酸H3PO4则是中强酸,硫酸H2SO4是强酸,而高氯酸HClO4酸性比硫酸还要强,则非金属性Si<P<S<Cl;5、通过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若非金属X能把非金属Y从它的盐溶液或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非金属性X>Y如已知:2H2S + O2=== 2S↓ + 2H2O,则非金属性O>S;另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6、从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其非金属性越弱,即“易失难得”,指阴离子越易失电子,则对应原子越难得电子;7、从对同一种物质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如Fe和Cl反应比Fe和S反应容易,且产物一个为Fe3+,一个为Fe2+,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8、根据两种元素对应单质化合时电子的转移或化合价判断一般来说,当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得到电子而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的电子能力强于失电子而显正价的元素原子;如:S + O2 = SO2,则非金属性O>S;9、从等物质的量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相同数目电子时放出能量的多少判断非金属性强时,放出能量多,非金属性弱时,放出能量少;例如:X、Y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一个电子后都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X放出的能量大于Y;那么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 原子序数 X > YB. 还原性 X- < Y-C. 氧化性 X > YD. 水溶液酸性 HX > HY解析:非金属元素原子获得相同数目电子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的阴离子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由此可知,X的非金属性比Y强,其还原性Y->X-,原子序数Y>X,气态氢化物的溶液酸性HY>HX,故答案为A ;综上所述可知,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以及对应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可相互推导;这部分内容也是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整合与提高,一定要详细分析,理解记忆,才能拨开解题时的种种迷雾,得出正确答案。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鉴定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研究中常使用的技术,它用于确定物质的性质。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性质特征1.电导率:金属具有很高的电导率,而非金属就没有这么高的电导率。

2.颜色:金属的颜色通常是冷色的,而非金属的颜色常常是白色的。

3.状态:金属通常以固体或液态形式存在,而非金属通常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存在。

4.密度:大部分金属它们的密度会比非金属大。

5.质量:金属密度大,质量也相对而言会比较重,而没有金属性的物质质量则会稍轻。

二、按照形态的不同:1.光学性质:金属的物质可以反射光,而非金属则不能反射光。

2.熔点:金属具有比较高的熔点,而非金属物质的熔点则比较低。

3.熔化:金属物质能够在高温下形成液态,而非金属则无法在高温下形成液态。

4.蓄热性:金属物质具有很好的蓄热性,而非金属物质则不具备这种性能。

5.热传递:具有金属性的物质具有很好的热传递性能,而不具备金属性的物质的热传递性能就不如金属性物质来的好。

三、按照用途的不同1.机械强度:金属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而大部分非金属物质机械强度也不高。

2.耐腐蚀:金属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而非金属则不能很好地耐腐蚀。

3.导电:金属具有很强的导电性,而非金属大都不具备这种性能。

4.抗化学性:金属具有较好的抗化学性,而非金属物质的抗化学性就不一定了。

5.吸热:金属物质与其它物质接触时,它们吸热能力比较强,而非金属物质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以上就是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可以从性质特征,按照形态的不同以及按照用途的不同来进行判断。

通过以上技术可以确定物质金属性或非金属性,从而解决一些研究中的问题,发现更多物质的性质。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定义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定义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定义人类在过去几千年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物质世界,以满足其需求。

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物质,包括金属和非金属。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它们被定义为不同的物质。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金属是一种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在原子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金属的特征包括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延展性和光亮性。

金属具有有电阴极电位,这意味着金属在电路中充当一个阴极,从而将电流引向回路。

金属通常细致弯曲,形成金属板、金属管和金属棒等多种形式。

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比如铁、铝、铜等金属。

非金属是一种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在原子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非金属的特征包括良好的绝缘性、热稳定性和较弱的光反射性。

非金属具有有电阳极电位,这意味着它们在电路中充当一个阳极,从而将电流引向回路。

非金属通常不能被细致弯曲,只能形成非金属片、非金属板和非金属棒等多种形式。

非金属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比如硅、碳、水等非金属。

金属和非金属在熔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金属的熔点都比较高,可以达到几百度,而非金属的熔点则较低,一般可以达到几十度。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非金属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金属和非金属在热传导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金属和非金属在电路中的应用也有明显的差异。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它们在电路中可以充当阴极,将电流引向回路;而非金属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因此,它们在电路中可以充当阳极,将电流引向回路。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金属和非金属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异。

金属是一种有电阴极电位、导电性好、热传导性好、可以细致弯曲的物质;而非金属是一种有电阳极电位、绝缘性好、热稳定性好、不能细致弯曲的物质。

此外,它们在熔点、热传导和电路应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总之,金属和非金属是不同的物质,它们在结构、特性和应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

一、金属性判断标准1、理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例1:同主族:KOH>NaOH>LiOH⇒K>Na>Li ;例2:同周期:NaOH>Mg(OH)2>Al(OH)3⇒Na> Mg>Al2、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边的元素比后边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1:K>Na>Mg>Al> Fe>Cu>Ag>Pt>Au3、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角的元素比右上角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1:同周期:左>右⇒Na>Mg>Al ;例2:同主族:下>上⇒K>Na>Li ;例3:不同行(周期)不同列(主族):左下>右上⇒K>Mg ;4:实验:(1)、与氧气反应时:①.反应条件简单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1:4Na+O2=2Na2O ,4Fe+3O2+2nH2O=2Fe2O3·nH2O ,2Cu+O2+H2O+CO2=Cu2(OH)2CO3,⇒Na>Fe>Cu ;例2:4Na+O2=2Na2O ,3Fe+2O2点燃Fe3O4,2Cu+O2加热2CuO ,⇒Na>Fe>Cu ;②.反应越激烈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③.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越复杂的金属性越强。

例1:钾有三种含氧化合物,如:K2O 、K2O2、KO2,钠有两种含氧化合物,如:Na2O 、Na2O2 ,镁只有一种含氧化合物MgO ,所以活泼性K>Na>Mg(2)、与水反应:①.反应条件简单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1:钾、钙、钠与冷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镁、铝与热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铁铅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氢气,(K 、Ca 、Na) > (Mg、Al) > (Fe 、Pb)②.反应越激烈的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2:钾与水反应轻微爆炸,钠与水反应平缓,金属性:K>Na(3)与酸反应:反应越激烈、反应速率越大的金属性越强。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

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 ﹥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强弱顺序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强弱顺序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强弱顺序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一、金属性:
1、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Na>Mg)。

2、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如:K>Na)。

3、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越强。

4、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应的碱的碱性也越强(如:Na>Mg,碱性NaOH>Mg(OH)2。

二、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如:F>O)。

2、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如:F>Cl)。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越强、(如:非金属性最强的氟F不显正价)。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酸性越强。

5、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一、元素金属性的比较方法1、用失去电子的难易比较: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不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比镁更容易失去电子,钠金属性比镁强。

2、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越容易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强;金属越难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要与热水才反应,铝与热水不反应,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才与水反应,说明金属性Na>Mg>Al3、用与H+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与H+反应越容易,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

金属与H+反应越难,越不反应,说明金属性越弱。

例如:镁、铝、锌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镁剧烈反应,铝比较缓慢,而锌就更缓慢,说明金属性Mg>Al>Zn4、用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进行比较: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例如:碱性NaOH>Mg(OH)2>Al(OH)3说明金属性Na>Mg>Al碱性Be(OH)2<Mg(OH)2<Ca(OH)2<Sr(OH)2<Ba(OH)2说明金属性Be<Mg<Ca<Sr<Ba5、用原子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例如:K有3层,最外层1个电子,铍有2层,最外层2个电子,金属性K>Be6、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进行比较:同一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例如:金属性K>Ca>Ga Rb>K>Na>Li7、用彼此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金属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弱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元素分类,它们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分析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为主线,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金属元素的特征金属元素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密度较大: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高的密度,如铁、铜等。

2.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热传导性,可以较好地传导电流和热量。

3.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易于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可以改变其形状而不易断裂。

4. 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光亮的金属光泽。

5. 高熔点和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常在较高温度下熔化或沸腾。

二、非金属元素的特征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密度较小:非金属元素的密度较低,如氢、氧等。

2. 非导电性:非金属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热传导体,难以传导电流和热量。

3. 脆性:非金属物质易碎且不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容易断裂。

4. 缺乏金属光泽:非金属表面一般没有金属的光泽,通常显示出非金属的颜色。

5. 较低熔点和沸点:非金属元素的熔点和沸点相对较低,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熔化或沸腾。

三、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

1. 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丧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具有明显的金属性。

2. 非金属元素倾向于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表现出典型的非金属性。

3. 金属与非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通常发生离子交换,形成离子化合物。

4. 非金属通常与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共享电子。

四、金属和非金属的应用领域金属和非金属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建筑和电子产业,如铝、钢铁等。

2. 非金属元素常用于制药、化妆品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如氧、氯等。

综上所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金属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可塑性,而非金属则通常呈现较低的密度、脆性和非导电性。

另外,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也不同,体现为金属倾向于丧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倾向于吸收电子形成阴离子。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

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 Mg >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R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 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 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女口:Fe + Cu2+=== Fe2++ Cu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 如: Zn + Fe2+=== Zn2++ Fe说明金属性Zn> Fe, 但Cu +2Fe3+===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 > Fe,而实为Fe> 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 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 Mg >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 Mg > Al。

金属性非金属的比较

金属性非金属的比较
非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An-+B―→Bm-+A,则B的非金属性比A强。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金属性、非金属的多方面比较
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n++Y―→X+Ym+,则Y的金属性比X强。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

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 ﹤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Fe﹥Cu。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周期表
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
非金属性“左弱右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
按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的顺序,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
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置换反应
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与水或
酸反应
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与氢气反应
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电池
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正极
电解池
在阳极首先放电的阴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在阴极首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弱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总结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总结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总结近年来,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成为了经济学家和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金属性是指具有较高的价值、稀有性和需求的资产,例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稀有的宝石和艺术品等。

非金属性则指那些并非金属或贵重物品,但同样具有一定价值和需求的商品,如石油、大豆、电子产品等。

本文将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金属性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形式,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金属性的资产可作为一种避险工具,用于抵御市场波动和通胀风险。

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投资者往往会将资产配置在金属性的投资品种上,从而保护其财富免受市场动荡的冲击。

其次,金属性的资产也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储备和保值工具。

相较于现金,黄金等金属性的货币价值更加稳定,能够在时间的推移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购买力。

此外,金属性还可作为一种消费品。

例如,艺术品和珠宝等金属性资产在富裕阶层中享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与之相对应的是非金属性,它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金属性的资产在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石油作为能源领域的关键产品,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大豆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非金属性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投机性。

例如,原油期货在金融市场中交易活跃,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来追求价格波动的投机收益。

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也成为了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因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价格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潜力。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和互动效应。

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了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投资组合中,投资者通常会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相互搭配,以降低风险和实现增长。

例如,一些投资者会将一部分资金配置在黄金等金属性上,以应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风险;同时,他们也会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在石油等非金属性上,以寻求较高的回报率。

其次,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价格波动往往会互相影响。

例如,当经济增长放缓时,需求减少会对原油等非金属性造成压力,同时也会推动黄金等金属性的价格上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比较规律: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减弱,同主族金属性增强.
3、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
4、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
5、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6、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做负极.
7、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等同于本段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制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