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庭、未、磨、盘”4个生字。

会写“镜、未、磨、遥、银、盘”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4.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古诗描写的祖国的大好河山美景。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旧诗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天门山》,感受到了大气磅礴的天门山美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吧!(PPT播放《望天门山》情境背诵版视频)过渡:同学们的感情真丰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关于祖国大好山河的名诗,看看另两位大诗人是如何描绘他们眼中的美景的。

现在就请同学们跟随诗人的步伐,来游览他们笔下的大好河山吧。

2.PPT播放西湖的风景宣传片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景区的宣传片吗?你看完有何感受?预设:西湖;我感觉西湖的景色秀丽,充满了诗情画意。

师:一千年前,当大诗人苏轼看到这般美景后,感慨万千,就写成了千古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设计意图:抓住本课三首古诗均是写祖国的名山大湖这一特点,选取了带有这些景点的宣传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所写景物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苏轼以及他创作《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背景吧。

1.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2.创作背景本文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课17古诗三首主备教师题【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

理解诗意时,可以运用猜读、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古诗的韵味。

审美创造:想象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表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课前解析】关注朗读:要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教师可以范读,学生可以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小组比赛读、配乐朗读等。

教师也可以用手势提示诗句朗读的节奏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古诗的韵味儿。

关注诗意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

理解诗意时,可以运用猜读、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

关注想象:在朗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也可以想象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表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在想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4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三课时《夜书所见》【课时目标】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sònɡ tiǎo送挑(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一、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思考,后交流。

)(教师)因为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XXX齐名,称“XXX”。

XXX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XXX为“XXX”,称XXX 为“XXX”。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实指秋天的山)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XXX: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材分析】《寒食》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所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寒食时长安城内与皇宫内的过节景象。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思妇辞”。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诗之背景,就是“双星恋爱”故事,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诗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月夜的所见所想,借助典型的景物将中秋之夜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后两句诗忽然宕开,从诗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多年古诗的接触和学习,已经学会诵读古诗的方法,能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讲授古诗时,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侯、章”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寒食》)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大家说说对清明节和清明节相关的古诗的印象和了解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4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板书:山行)Ⅱ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

(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题。

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é;“径”是后鼻音,读jìng,注意与“经”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重点)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天门山》课时目标1.识记“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3.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展现祖国山水的视频,激发学生情感。

导语:神州大地,地大物博,青山碧水,美不胜收。

不管是巍峨俊秀的名山大川、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海,还是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圣洁无瑕的雪域高原,处处都有无尽的宝藏。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纵横四海,去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去感受古今文人骚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深情。

2.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李白的诗歌,集体吟诵。

3.出示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课题《望天门山》,齐读诗题,理解诗题。

预设:引导学生做一做“望”的动作,从而理解诗题。

“望天门山”,就是说这首诗的内容是诗人远望天门山见到的景象。

全诗都是围绕这个“望”字来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默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齐读。

相机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播放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轻重音。

教师指导断句。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检查,看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5.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最后齐读诗歌。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小组讨论。

(1)大声诵读并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圈出不明白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

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