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阅读练习
散文及记叙文阅读练习
美丽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
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
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
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
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地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
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
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
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
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⑦黄昏,又上阳台。
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
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花朵。
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
阅读02 记叙文——散文阅读(解析版)
阅读02 记叙文——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开镰周克武①夏天刚走,秋色就悄悄点染了山村万物。
②高梁红了,瓜果熟了,岩坎上的野山菊摇荡着粉黄的花朵,远远地就闻到了她的清香。
③最按捺不住激动的是满垄沉甸甸的稻穗,在和风拂动下,身姿摇曳,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
忽然,又齐刷刷地勾下头,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样。
④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澄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落日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⑤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
月光里,我又看见父亲蹲在老屋的墙根磨刀。
他轻轻给镰刀溅上水,弯弯的刀叶开始在磨刀石上有节奏地滑动,随着父亲的双臂一屈一伸,锈迹渐渐褪去。
月色下,锃亮的刀口银光闪烁。
⑥“老倌子,喝口水。
”母亲递上一杯凉茶。
⑦“等一等”,父亲摆摆头,“明天开镰啦,还有好几把呢!”⑧听得出,“开镰”二字是从父亲的心底迸出来的,他喜凝眉梢,满脸惬意。
⑨父亲一年到头晴耕雨作,指望的就是新谷满仓。
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除夕夜,父亲抬眼望望窗外,喃喃自语:好啊,瑞雪兆丰年。
紧接着焚香秉烛,祭拜天地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早春的日子,濛濛细雨像筛糠似的下。
父亲头戴斗篷,身披蓑衣,胸前挂只盛满了种子的小萝筐,伸手从筐里抓一把刚刚生出娇黄嫩芽的种谷,在秧田的上空抛出一条条弧线,播下一年的丰收梦。
六月天,烈日当空,田里的禾苗被炙烤得无力地垂下了颀长的叶片。
他跳上水车,拼命蹬动车轱辘,流水和着他的汗水,哗哗地灌满了新月形的梯田。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垄里青了又黄,父亲倚门远眺,满垄的稻香仿佛披到了他的鼻尖上。
⑩终于开镰了。
⑪黄澄澄的田畴上,“嚓嚓嚓嚓”的割禾声由近而远,仿佛在频频传递泥土的回报。
父亲弯腰挑起刚打下的第一担新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
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七年级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和答案
初一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明月清泉自在怀读王维的《山居秒暝》时年龄还不,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
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材,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一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函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
人之一生。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
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你中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记叙性散文
文学类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记叙文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练习及答案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爱尔克的灯光(有删节)巴金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前的故居。
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
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十八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这一“意外”毫不留情地击中了光明之心。
我离家不过一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同学们,你们一定对阅读理解不陌生吧!我们就来看看这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他在语文考试中占分还不少呢?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看看你会做多少呢?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1.(四川巴中)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5—10题。
(18分)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4现代文阅读Ⅱ__记叙性散文
练习14 现代文阅读Ⅱ——记叙性散文[2024·原创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莫扎特的故乡朱效来在维也纳看了斯特劳斯手拉着小提琴的金铜像后,我们来到了萨尔茨堡。
①阿尔卑斯山脉多情、妩媚的风光与这座美丽的城市建筑艺术浑然一体,天才的莫扎特1756年诞生在这里。
②奥地利整个国家的地图,宛如一把金灿灿的小提琴,而萨尔茨堡就位于这把提琴四根弦线的上端部分。
萨尔茨堡被美丽的萨尔萨河分成新、旧两个城区。
我们来到了老城区,城中盖特莱德街9号是莫扎特的故居,这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四层小楼,一楼是门厅,沿着楼梯往上走,二楼至四楼是博物馆。
一个非常纯朴、非常简洁的住宅,当年莫扎特与父母、姐姐都居住在此。
接着我们眼前一亮,当年六岁的莫扎特用过的一把陈旧的小提琴跃入眼帘,他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了不少乐曲,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到处巡演。
在四楼的一个小角落,有一台小钢琴,莫扎特在这架琴上创作了《魔笛》等许多著名乐曲。
墙上挂着一幅莫扎特的画像,画中的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构思着他的作品……这所房子里也陈列着莫扎特的部分手稿和遗物,让观者不禁追物思人。
背景音乐播放着他的《土耳其进行曲》,这首曲子,全球的钢琴大师们都曾经弹过,霍洛维茨、殷诚宗是稳健、从容;郎朗、李云迪是简洁、明快、流畅;日本的一个女钢琴家演绎的节奏特别慢,慢悠悠地诉说衷肠,性格急躁的可能没有耐心听下去。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珍珠般玲珑通透,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
他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41部交响曲、27部钢琴协奏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105首小步舞曲、15首进行曲、172首舞曲、23首弦乐四重奏、4部清唱剧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可惜天妒英才,莫扎特的人生只有短暂的35年,然而他的音乐却流芳百世,他作品的旋律传遍了全球每个角落。
我们知道,上帝、音乐、台球、舞蹈是莫扎特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而舞蹈是其快乐的源泉,他偏爱舞曲,他所有的歌曲、歌剧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他创作舞曲的一半。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突破:记叙性散文类
文学类阅读:记叙性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
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
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
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
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
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
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
04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5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04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50题(北京专用)(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梅岭之恋》,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之恋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始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
梅岭,便幻化成我向往的意象。
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四年前,我曾经由梅岭山脚隧道去江西。
只见隧道这边密布阴云,风雨大作,隧道另一端却阳光灿烂,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此刻我脑中不禁浮现一句古诗“八面风来山镇定”,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
④今年初冬,我终于登上了梅岭。
山间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深沉浓郁,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般水嫩轻浮。
梅岭是一部大书,而非一首小诗。
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来参拜历史和英雄的。
⑤出现在眼前的古道,让我一步跌入前朝——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是历史镌刻下的印迹。
【甲】这条蜿蜒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
这条古道,如一部宏大的乐章,乐章中的华彩部分,就是梅岭的关楼。
⑥慢慢地爬,不要着急一下子就看到关楼。
心里忽然有点儿像晚年的音乐家柏辽兹,千里迢迢赶去见年轻时的恋人一般,虽然明知她已经苍老,却依然心里充满激动,充满期待,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却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在幽幽古道中前行,仿若在历史长河中穿行,梅岭的英雄走入脑海。
⑦梅岭英雄,最早的一位要数唐代的张九龄。
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我们便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与历史邂逅。
位于大庾岭的梅岭,界分广东和江西,它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以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山道,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难。
清代诗人杭世骏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
考点十四记叙性文本阅读散文模拟提升-2022年中考一轮语文单元复习(原卷版)
考点十四记叙性文本阅读:散文——模拟提升一、(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遍故宫9371间房屋的人①2012年年初,故宫正处低潮。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成为故宫“看门人”。
②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花了5个月时间,绕着故宫走了一圈。
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有门的他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故宫的海量文物,鲜有人能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却精确到了个位数:1862690件(套)。
这是2016年年底的数据。
没有人知道,为此,单霁翔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
③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是非开放区,观众止步;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只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压根儿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看待。
④“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是那些世界之最吗?”单霁翔自问。
他知道,要让一切都真正做到以游客为中心,对故宫来说,无异于“一场管理革命”。
⑤单霁翔的“革命”首先从“装点门面”开始。
故宫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严重不足,单霁翔设计了结实舒服、与环境协调又便于清扫的实木座椅,价格不菲,但他在端门广场一下子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针对女士上洗手间排长队的问题,他经过zhěn mì()调研发现,只要女士洗手间数量是男士的2.6倍就能解决,于是立刻调整并增建。
在单霁翔看来,这不只是改善游客体验的小事,而是关乎尊严。
⑥紧接着,单霁翔还动了真格。
⑦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有3个门洞。
以前,中间门洞时常紧闭,是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而两侧门洞则每天排满了游客。
单霁翔觉得不合理,提出3个门洞都向游客开放。
有关部门反对说:“贵宾车队进故宫是几十年不变的礼遇,难道换了院长就不要了?”单霁翔据理力争:“看看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曾经的帝王居所如今都对公众开放,而且车队就不能进!”最终,故宫在2013 年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再不允许机动车驶入。
八年级语文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隐形的翅膀答案:1、照应标题的句子有“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童年时那个飞起来的梦想却总让她挥之不去,她要像天使一样自由飞翔”、“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隐形翅膀,只有勇于展开它们的人,才会飞起来,超越一切,抵达幸福的人生彼岸”。
这些句子紧扣文章标题,贯穿文章始终,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了文中主人公杰西卡的坚强以及对梦想的执着。
2、“隐形的翅膀”指主人公杰西卡从小失去了双臂,写出了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隐形的翅膀,告诉人们要坚强、对梦想执着。
3、议论。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文章中心,与标题相呼应。
4、(1)(1)-(4)小节:讲述了主人公杰西卡儿时的故事,体现了她对拥有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的渴望。
(2)(5)-(8)小节:杰西卡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3)(9)-(11)小节:杰西卡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拿到了驾照。
5、略大地的耳朵答案:1、我和弟弟小时候对冬菇的讨厌表现在(1)我们嫌冬菇丑;(2)觉得冬菇焖鸡中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
文章开头写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作用是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既为后文写我和弟弟爱上吃冬菇做铺垫,也为刻画聪明、善良的母亲形象服务。
2、母亲的聪明、慧黠表现在:她打了一个新鲜的比喻,使兄弟两人改变了以往对冬菇的看法,爱上了冬菇。
3、因为作者不希望听到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和叫人恶心的言谈。
4、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也体现了我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以及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5、文题是冬菇比喻化的说法,是全文的线索,是“我”对美好童年生活感情的寄托也是对聪明、善良母亲的钦佩、感激与赞美.蝴蝶的金翅膀答案5.老师没有因我把毛毛虫带入教室引起混乱而大发雷霆,而是引导我探究知识。
06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多省市)(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最新试题精选06 记叙文阅读之散文15篇60题(广东专用)(2023·广东东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拉拉①离小区300米处有一间小小的理发店。
相对于小区楼下的店商,它位置有点偏,店面也小些——只摆得下4把理发椅;工作人员就更少了,仅有一男一女两位理发师和一名学徒。
旺季时,3个人忙起来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
②最初进店,是因为我家有男童。
理发时小家伙总是不自觉地把脑袋动来动去,让我办卡的那家店里所有的理发师都头疼不已。
朋友得知我想找一位有耐心的理发师,便推荐了这家不起眼的店。
她简要地介绍道:“上次我先生剪发,那个店里的女理发师发现他有少量白发,又没染发的心思,竟不嫌麻烦地一根根找出白发帮他剪掉了。
③果然,第一次给我儿子理发,那个身材高大、顶着一头栗色短发的女理发师,并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嫌孩子多动,剪得非常有耐心。
剪完、吹干头发后,她双手轻轻捧着我儿子的头固定住,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就好像艺术家在挑剔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要不是小家伙实在坐不下去了,她甚至想免费送他一个发雕——比如在已经剪得非常精神的寸头上,剃出一个小小的五角星图案。
而这一共,才只收费10元钱。
④有了第一次的满意,我们一家三口成了那里的常客,剪发时也会和那个女理发师聊聊天。
⑤她很健谈,从基金到菜价都能搭上话。
偶尔提起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她的眼睛会笑成两个弯弯的月牙,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与幸福。
⑥日子久了,我大致了解了她的一些家庭状况。
一家三口,衣食无忧,即使老公做生意总是赔钱,后来也只是从事薪水低、工时长的工作,但有了这家与朋友合伙开的理发店,收入尚可。
她对生活毫无抱怨,甚至在内心充满了温柔甜蜜。
幸福的人所流露的气息是可以愉悦他人的,我们后来成为了理发时很好的聊友。
⑦我依旧不知道她的姓名,偶尔和别人提到她,也只用“女理发师”代替。
记叙性散文阅读练习
初三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一)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2007年佛山中考)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
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接着,我的饭量迅速减少,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
”父亲说。
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一直到了县城。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
我们到了一条河边。
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
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
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
”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
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
我无奈,只得跟随。
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
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
我不能不钦佩父亲。
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
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树林里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
坐下来拿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
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事没有。
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
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个花生来。
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
父亲说这么大的沙滩,再翻找一遍至少能装满一个麻袋。
父亲剥开花生,露出粉白的仁,递给我。
我放进嘴里,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竞格外的香甜。
我们拣了截树枝,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果真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我笑了笑。
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
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记叙文阅读(含小说)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十)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抒情散文◇一、[原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9分)寻找,那消逝的蓝天王洁①秋风摇曳,绿叶跌落尘泥,连最后一支抵抗灰尘的力量也消失了。
尘沙混进秋风中,张牙舞爪而至。
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这个本应一碧如洗的穹顶之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关上窗子,和这个世界相隔而立,这不啻为一场天灾。
②在我无奈关窗的时候,我看到了同样失落的老张——他是我的邻居,一个退休多年的“老铁路”。
雾霾已至,他却迟迟不肯关上窗子。
我大声地提醒他,他点点头,向我微微地摆摆手,然后不情愿地关上窗子。
他仍穿着那件褪色的涤棉青工作服,离开阳台的时候他一脸无奈,我知道,这不是他记忆里的世界。
③每每晚饭后在院子散步巧遇时,老张便会找我分享他的过往,那些干净世界里的忙碌往事,徐徐似涓流。
他告诉我,他曾随着铁轨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开山过水,攀崖架桥,就算是崇山峻岭也不在话下。
他说他曾和工友深入原始森林,当时供给困难,他们就去挖蘑菇,有一次沿着瀑布探入山底,竟然发现一口巨大的深潭,水雾氤氲,暗幽难测,宛如神话一般。
④我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工人们经历过怎样的艰苦,但是老张从未讲述过自己的艰辛与所经历过的磨难。
相反,他的回忆里充满着乐观和欢笑。
他回忆说,他曾在广袤的草原上铺设铁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锦缎一样,大风一过,碧波丛中蜇飞草伏,满是蛮荒狂野的味道,这里点缀..着最原始、最野性的美,丝毫不假雕琢,呼啸的列车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碾压着草腥而去。
草原之广,便是有天大的噪音,也会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时光是在劳作之后,工友们并肩而坐。
晚霞黏稠如汁,夕阳仿佛跌入烈火中的铁球,烧得灼红夺目,再晚一会儿,霞光渐暗,夕阳又变成了巨大的糖果,又似浆果,眼看便要和火烧云融为一体。
这时候,草原变成了墨绿色,夜风吹来,花草味儿弥漫开来,置身其中,只觉神思如醺,就是世间最美的烈酒只怕也换不来这般深刻的心怡如醺。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记叙文阅读): 叙事散文挚爱亲情(含解析)
一、【2021·黄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29题。
(11分)半个父亲疼葛亚夫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
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脆弱。
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标识度和分辨率,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
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佛光普照,哪怕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来者何人。
③小时,我诨号“葛维搅”。
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皮”有口皆碑。
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以被父亲摁在地上摩擦结束。
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
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
老师路过地头,随口参我一本。
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
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
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癣疾煎熬的。
年复一年,一开春,癣就如同藤蔓在他身上开枝散叶。
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
一盏抽搐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
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
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
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
我满脸是泪,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
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会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的父亲。
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
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
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有彼此的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一)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2007年佛山中考)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
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
接着,我的饭量迅速减少,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
”父亲说。
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
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一直到了县城。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
我们到了一条河边。
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
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
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
”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
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
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
我无奈,只得跟随。
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
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
我不能不钦佩父亲。
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
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树林里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
坐下来拿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
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事没有。
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
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
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个花生来。
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
父亲说这么大的沙滩,再翻找一遍至少能装满一个麻袋。
父亲剥开花生,露出粉白的仁,递给我。
我放进嘴里,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竞格外的香甜。
我们拣了截树枝,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果真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
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我笑了笑。
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
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
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
我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
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
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面越来越虚。
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
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了。
”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竞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
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我默然无语。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
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比如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
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
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
”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
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走着。
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
父亲说:“走。
往上游走。
”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
人工的防护堤没了,花坛和草坪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
一股沟汊,两股沟汊……蜿蜒着,交汇起来。
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吧”我使劲地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1.请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主要性格特征。
(2分)12.小说描述了“我”陪父亲到乡下转转的两件事,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第一件事的启示:第二件事的启示:1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比如落榜后“我”会怎么走比如理想的院校未录取,“我”又该怎么办(3分)比如落榜后:比如理想的院校未录取:14.请你就文中划横线句子“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提一个问题,并加以解答。
(3分)《薄暮下的刀锋》凸凹(2013年佛山中考)①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②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
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
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③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
”他笑笑:“好,不急。
”④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⑤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
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
”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
”一试,果然。
⑥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
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
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
”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
”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
”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
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⑦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
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
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⑧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
”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
”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
”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
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⑨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
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⑩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
”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
”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⑾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
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
”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
”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⑿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13.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14. 第⑨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
(3分)15.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③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分)16.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
(4分)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
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17.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3分)蔷薇几度花丁立梅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
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
这个时节,花开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
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
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
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
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
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
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
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
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
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
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
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
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
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
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
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
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
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
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
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
奶黄的月亮,缺了口。
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
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