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自控)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题名称单位负反馈系统的校正设计学院(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班级 08自动化姓名杨宝贵学号 *********指导老师乔永凤设计日期 2010.12.20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32.1设计任务 ------------------------- 32.2设计要求 ------------------------- 3三、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 33.1校正前系统分析--------------------- 3 3.2校正方法 ------------------------- 6 3.3校正装置 ------------------------- 73.4校正后系统分析--------------------- 9四、课程设计小结与体会----------------- 12五、参考文献------------------------- 13一 、设计目的1. 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步骤。
2. 掌握对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和穿越频率以及动态特性分析。
3.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2.1设计任务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s 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 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0625.0≥ss e ; 3) 系统的穿越频率大于2rad/s 。
2.2设计要求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 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置的Bode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 用MA 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昆明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设计题目: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班级:201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姓名:烤火卡学号:指导教师:李云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和意义:1.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熟悉其界面,菜单和工具条;掌握线性系统模型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变换以及模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组成,特点及应用;掌握求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运用连续系统时域响应函数(impulse,step,lsim),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曲线。
2.掌握使用MATLAB软件作出系统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图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掌握使用MATLAB软件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奈奎斯图;观察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对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分析。
3.掌握MATLAB软件中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熟悉simulink中的功能模块,学会使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建模;掌握simulink的方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1)MATLAB语言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
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 matlab开发工作界面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中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输函数研究学院名称 Z Z Z Z 学院 专业名称 Z Z Z Z Z学生姓名 Z Z Z 学生学号 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老师 Z Z Z Z Z设计(论文)成绩单位反馈系统中传输函数研究一、设计题目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传输函数为 )2)(1()(00++=s s s K s G (ksm7)1、画出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º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超调量Mp <25%,系统调整时间Ts<15s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幅频特征图。
4、给出校正装置传输函数。
计算校正后系统截止频率Wc和穿频率Wx。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开环系统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步骤和回环非线性步骤,观察分析非线性步骤对系统性能影响。
7、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1、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图分析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根在s平面上改变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最终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
故起于0、-1、-2,最终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和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大者相等,连续而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和实轴夹角为φa,交点为:σa。
且:φa=(2k+1)πn−m k=0,1,2······n-m-1; σa=∈pi−∈zin−m;则:φa=π3、3π3、5π3;σa=0−1−23=−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典型三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编号j1630102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唐柱宽所在班级自动化1123联系电话135********实施地点钟海楼04004起止时间2014.12.08--2014.12.12指导教师徐今强职称副教授一、课程设计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使得我们对课堂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和掌握典型高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分析典型高阶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掌握典型系统的电路模拟和数字仿真研究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已知典型三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如图1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1()(21021S T S T S T K K S G ,本实验在此开环传递函数基础上做如下实验内容:1.典型三阶系统电路模拟研究;2.典型三阶系统数字仿真研究;3.分析比较电路模拟和数字仿真研究结果。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Step1.根据给出的三阶开环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由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与组成的三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图;Step 2.在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其幅值为3V 左右,输入、输出端分别接双踪示波器两个输入通道;Step3.单方向调节电位器(即改变开环增益),使系统的输出响应分别为稳定状态、临界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记录对应的电位器的电阻值,同时观察并记录输出波形,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Step4.调节电位器,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观察示波器读出系统稳定时的输出电压值,读出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并记录,测量时,输入电压值保持不变;Step5.保持电位器不动(增益不变),改变三环节时间常数T0,T1,T2,观察时间参数改变对系统动静态性能的影响,并记录对应的响应曲线;Step6.调用数字仿真软件Matlab 中的Simulink ,完成上述典型系统的动静态性能研究,并与模拟电路的研究结果相比较;Step 7.分析结果,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图1 典型三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图1 典型三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四、仿真结果A.电路模拟研究:1、设计的模拟电路及说明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T0=10u*100k=1S;T1=1u*100k=0.1S;T2=1u*500k=0.5S;K1=100k/100k=1;K2=500/Rx;即其中,K=500/Rx,Rx的单位为。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范文
目录一、课设的任务与要求 (1)I、课设的题目与问题 (1)II课设的范化要求 (1)二、设计正文 (2)I、第一问 (3)1-1 题目的处理 (3)1-2 题目的代码 (3)1-3 运行的的结果 (3)1-4 比较 (4)II 、第二问 (4)2-1 题目的处理 (5)2-2 题目的代码 (5)2-3 运行的结果 (5)K>0 (6)K<0 (6)III、第三问 (6)3-1 题目的处理 (6)3-3 运行的结果 (7)3-4 结论 (8)IV、第四问 (8)第四问中的第一小题 (8)4-1-1题目的分析 (8)4-1-2题目的代码 (8)4-1-3运行结果 (9)4-1-4 系统的校正 (9)4-1-4-1 超前校正 (9)4-1-4-2 滞后校正 (10)第四问中的第二小题 (11)4-2-1题目的分析 (11)4-2-2题目的代码 (11)4-2-3 运行的结果 (12)4-2-4 系统校正 (12)4-2-4-1 超前校正 (12)4-2-4-2 滞后校正 (13)三、附录 (16)第一问 (16)第二问 (17)K>0 (17)K<0 (17)第三问 (18)第四问 (19)第一题 (19)未校正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19)未校正前的BODE 图 (19)超前校正 (19)滞后校正 (21)第二题 (21)未校正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2)可得未校正前的BODE 图 (22)超前校正 (22)滞后校正 (23)滞后—超前校正 (24)四、总结 (26)五、参考文献 (26)一、课设的任务与要求I 、课设的题目与问题题目: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11.0()(+=s s K s G k问题: 1. 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2. 当(),k ∈-∞+∞时,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3. 对系统进行频域分析,绘制其Nyquist 图及Bode 图,确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 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能指标:4.1设计串联校正满足下列性能指标(1)在单位斜坡信号t t r =)(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1.0≤ss e ;(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0''45)(>c ω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性能分析设计与校正院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3二、设计内容2.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42.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62.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82.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102.5控制系统的校正-------------------------------12三、课程设计总结------------------------------------17四、参考文献----------------------------------------1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
设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使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
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PPT课件
16
16
U
w
1100/4//420/223023
电机
4
4
(3)、电机的转速与卷进轴的转速相同,所以电机的转速与纸张的线速
度成线性关系。
w
V
K2
卷进轴
(4)、由三个滑轮和一个弹簧秤组成的测力系统对纸20/223023
张力测量系统
5
5
(5)、将测得的张力反馈到比较装置与预设张力进行比较
m 400 37.0550 200
m 22.9450
2、计算衰减率
m
sin1 1 1
1 sin m 1 sin m
0.44
1100/4//420/223023
13
13
3、确定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Lo
()
m
1 2
20lg
1
Lo
(c
)
c
4.15
1 20lg 1 2
3.6db
4、确定两转折频率:
F
F
1
反馈
四;系统的结构框图
F1(
K1
s)
K2
F2(s)
1100/4//420/223023
6
6
五:传递函数
由系统的结构框图可以求函数为得, 系统的开环传递:
G0
s
K1K2 Km Kn
TmS 1TnS 1
闭环传递函数:
Gc
s
Tm S
1
K1K2 Km Kn
TnS 1 K1K2KmKn
1100/4//420/223023
1
1 T
c 2.75
5、补偿增益:
2
1 T
1
c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自动控制的相关概念1含义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2控制系统类型(1)开环控制系统只有输入量的前向控制作用,输出量并不反馈回来影响输入量的控制作用,因而,我们将它称为开环控制系统(Open-Loop Control System)。
开环控制系统可用下图表示。
开环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好,调试方便,成本低。
因此,在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固定,且内部参数或外部负载等扰动因素不大,或这些扰动因素可以预测并进行补偿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缺点——当控制过程中受到来自系统外部的各种扰动因素,如负载变化、电源电压波动等,以及来自系统内部的扰动因素,如元件参数变化等,都将会直接影响到输出量,而控制系统不能自动进行补偿。
因此,开环系统对元器件的精度要求较高。
(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Close-Loop Control System)又称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是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把输出量检测出来,经过物理量的转换,再反馈到输入端去与给定值(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相减),并利用比较后的偏差信号,以一定的控制规律产生控制作用,抑制内部或外部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逐步减小以至消除这一偏差,从而实现要求的控制性能。
闭环控制的优点——抑制扰动能力强,与开环控制相比,对参数变化不敏感,并能获得满意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精度。
闭环控制的缺点——但是引入反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如果闭环系统参数的选取不适当,系统可能会产生振荡,甚至系统失稳而无法正常工作,这是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被控对象(或过程)——又称控制对象或受控对象,指需要对它的某个特定的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学院: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目录一.引言 (3)二.系统模型的建立 (3)三.系统控制的优化 (3)3.1 PID调节参数的优化 (3)3.2 积分分离PID的应用 (3)四,结语 (3)双轮自平衡智能车行走伺服控制算法摘要:全国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已经结束。
光电组使用大赛提供的D车模,双轮站立前进,相对于以前的四轮车,双轮车的控制复杂度大大增加。
行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干扰,经过多次的实验,已经找到了一套能够控制双轮车的方法。
双轮机器人已经广泛用于城市作战,排爆,反恐,消防以及空间消防等领域。
实验使用单片机控制双电机的转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自平衡;智能;控制算法Motion Servo Control Algorithm forDual Wheel Intelligent CarAbstract: The 8th freescale cup national Intelligent Car competition of has been end.The led team must used D car which has only 2tires.It is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prefer to control A car which has 4tires.There is much interference on the track. A two-wheeled robo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urban warfare, eod, counter-terrorism, fire control and space fire control and other fields。
We has searched a good ways to control it.We used MCU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motors and get our gates.Key Words: balance by self; intelligent; control algorithm一.引言双轮自平衡车是智能汽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1、 设计内容开环传递函数:()(0.011)(1)KG s s s s =++,对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包括时域、频域、根轨迹分析。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45γ>°,05.0<ss e2、 设计要求分析函数,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3、 校正前系统分析3.1时域指标的计算与MATLAB 分析3.1.1由05.0<ss e 得出,系统型别v=1,K=20。
3.1.2将开环传递函数求出闭环传递函数:系统为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得出:自然振荡频率 ωn =4.47 rad/s ,阻尼角β=4.17º,阻尼比 ξ=0.11,衰减系数 б=0.49,振荡频率 ωd =4.423.1.3时域性能指标:由公式得 超调量 σ%=49%,峰值时间 t p=π/ωd =0.70S调节时间t s=9.81S(Δ=0.02)上升时间t r=π-β/ ωd=0.25S3.1.4MATLAB分析:输入为单位阶跃响应, MATLAB程序参看附录;MATLAB图如下:图3-1 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3.1.5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σ%=75% ,调节时间:t s=9.34S (Δ=0.02)上升时间:t r=0.251S (取由稳态值的10%到90%),峰值时间:t p=0.703s3.1.6MATLAB分析得出:通常由上升时间或峰值时间来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用超调量来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而调节时间是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能指标。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曲线,最后趋于稳定。
2图3-1 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图3-2 稳态值的10%到90%3.2根轨迹稳定分析3.2.1根轨迹分析:由开环传递函数得出有三个极点,分别为:s=-100,-1,0 极点数N=3,零点数M=0S=-100为非主导极点(舍去),s=-1和s=0为主导极点,无零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3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专业: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 年 01月 11日目录1、设计目的 (2)2、设计内容 (2)3、设计过程和步骤 (2)4、软件仿真 (6)5、电路模拟以及结果分析 (7)6、思考题 (9)7、设计小结 (10)8、参考文献 (10)连续定常系统的频率法超前校正1.设计目的(1)了解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2)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参数调试技术;(4)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用仿真技术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5)掌握设计给定系统超前校正环节的方法,并模拟实验验证校正环节理论设计的正确性。
2.设计内容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0(s)=Ks(0.2s+1)(0.01s+1)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K v=100s−1, ωc≥30s−1,σ%≤36% 3.设计过程和步骤3.1 确定开环增益K根据给定静态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K v=lims→0sG0(s)=lims→0sKs(0.2s+1)(0.01s+1)=100s−1得K=100。
3.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函数:G0(s)=100s(0.2s+1)(0.01s+1)=50000s(s+5)(s+100)MATLAB中输入以下语句:>> Go=zpk([],[0 -5 -100],50000);>> bode(Go)>> margin(Go)得到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如图1所示,并由图可知未校正系统的相角余P m=γ1= 0.596deg ,剪切频率ωc=21.8s−1。
图1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3.3 确定最大超前相角由题目要求可知,校正后的系统的超调量σ%≤36%,高阶系统有以下公式,超调量:σ%=0.16+0.4(Mγ−1)谐振峰值:Mγ=1 sinγ由以上公式可得,当σ%=36%时,γ=41.8°,由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处的斜率为−40db/dec,一般取ε=5~1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摘要本设计通过对开环传递函数的串联滞后校正,改善了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使校正后的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题目所给要求,并通过MATLAB编程给出了校正前和校正后的Bode图,Nyquist曲线,以及各个频域响应曲线。
运用Nyquist 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稳定判据成功判出校正前和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字:滞后,Bode图,稳定性,校正目录设计题目 (4)一.概述 (4)1.1设计题目 (4)1.2 设计目的 (4)1.3 设计要求 (4)二.串联滞后校正的设计 (4)2.1校正前的性能指标 (4)2.2设计滞后校正 (5)2.3校验 (6)三.判断系统稳定性 (7)3.1利用MATLAB求校正前与校正后的特征根 (7)3.2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 (7)3.绘制根轨迹 (13)3.4绘制Nyquist曲线并判断稳定性 (15)3.5根据Bode图判断系统稳定性 (16)3.6绘制校正前后幅相特性曲线 (16)课程设计体会 (18)参考文献 (18)一、概述:1.1设计条件: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0.11)(0.21)K G S S S S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1)校正后系统的静态误差系数25V K = (2)相位裕度045γ≥, (3)截止频率为2.5rad s 。
2.2设计目的a.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b. 掌握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
c. 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
d.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设计要求(1)、能用MATLAB 解复杂的自动控制理论题目。
(2)、能用MATLAB 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
(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二、串联滞后校正的设计本设计使用串联滞后校正来改善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目录0 绪论 (1)1系统分析和模型建立 (1)1.1 背景知识 (1)1.2 模型建立 (1)1.3性能指标分析 (2)1.3.1 典型的闭环频率特性 (2)1.3.2 二阶系统闭环幅频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2)1.3.3 高阶闭环系统与二阶系统的关系 (3)2系统校正 (3)2.1 基于根轨迹法系统校正 (3)2.2 基于频率法的系统校正 (8)2.2.1 电流环校正分析 (8)2.2.2 速度环校正分析 (9)2.2.3 位置环校正分析 (11)2.2.4 前馈控制 (15)3系统仿真检验 (16)3.1 基于根轨迹法校正的系统仿真检验 (16)3.2 基于频率法校正的系统仿真检验 (18)3.3 饱和环节对输出的影响 (24)4电路实现 (27)4.1 比例放大环节电路实现 (27)4.2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实现 (27)4.3 前馈校正装置的实现 (29)5总结 (31)5.1 设计总结 (31)5.2 心得体会 (31)0绪论直流电动机以其良好的控制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设计正是以直流电机为模型,基于控制系统常用的性能指标,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是对前边所学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良好范本。
本次设计,旨在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和元件等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系统分析和模型建立1.1背景知识标准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 11.2模型建立根据题给条件,对参数进行求取。
其中转动惯量又由力矩系数,知反电势系数。
,,求得,。
则电机的模型如图1-2所示。
1图1- 21.3性能指标分析1.3.1典型的闭环频率特性对于典型的单位反馈闭环系统,闭环幅频特性具有以下特点:(1)若开环传递函数含有串联积分环节,则闭环幅频特性在处。
否则(2)在低频段,闭环幅频特性变化缓慢,比较平滑。
(3)随着增大,闭环幅频特性会出现谐振峰,谐振峰对应的角频率成为谐振频率。
自动化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
自动化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自动化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引言•简要介绍自动化控制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阐述课程设计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目标•描述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解释该目标的意义和对学习者的影响。
设计思路•分析课程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思路的基本框架。
•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介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实施步骤1.项目准备阶段–研究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场景。
–调研市场上已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
2.系统设计阶段–定义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利用系统理论和数学模型设计控制策略。
–根据系统需求和参数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3.系统实施与调试阶段–制作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型。
–进行系统实施和集成测试。
–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4.系统性能评估阶段–测试和评估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5.报告撰写和展示阶段–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整理相关实验数据和图表。
–准备课程设计的展示材料和演示文稿。
–展示和演示课程设计成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施结果与分析•分析所设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对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简要总结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成果。
•强调该课程设计对学习者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主要信息。
以上是一篇关于自动化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的相关文章,通过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来呈现内容。
文章采用markdown格式,按照列点的方式生成,遵守了不出现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的规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磁盘驱动读取系统概述:磁盘驱动读取装置的目标是要将磁头准确定位,以便正确读取磁盘磁道上的信息,由于磁盘旋转速度在1800转/分和7200转/分之间,磁头在磁盘上方不到10nm的地方运动,所以位置精度指标要求非常高。
此系统轨道的位置是通过读取预先录制在上的信息(格式化完成)进行检测的,因此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取为:H(s)=1。
此外我们近似磁头与手臂之间的簧片是完全刚性的,所以影响磁头定位的主要扰动因素是外界的冲击、震动和系统内部参数发生改变等因素,我们要改进控制系统,以减小扰动因素的影响。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将用到比例控制,超前校正控制,滞后—超前校正控制等方法。
一、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对象数学模型(考虑读写头与悬臂刚性连接)实验原理图:相关数据:飞升曲线标幺曲线根据程序:t=t(15:30);y1=y(15:30);y2=y1/0.092008;y3=1-y2;y4=log(y3);plot(t,y4)gridp=polyfit(t,y4,1)并得到:p =-829.6900 1.5860所以:K=-829.69,b=1.586 得到斜率坐标曲线如下图:斜率坐标图计算如下:所以对象传递函数:G(s)=0.92008/(1.156×10-6S3+2.16×10-3S2+S)二、采用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超调量%<5%,调整时间t s <200ms ,单位扰动的最大响应小于5‰1、控制系统方块图:R(S) C(S2、根据根轨迹程序:a=[0.92008];b=[1.156e-006 0.00216 1 0]; sys=tf(a,b); rlocus(sys); gridrlocfind(sys)>> 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7.4426e+002 -8.3668e+000ians =26.5803得到如图根轨迹:Ka 0.92008/(0.00121S+1)1/(0.000958S+1)1/s 1根轨迹图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折中选出比例增益,系统稳定要求闭环系统的极点位于S平面的右半面,通过根轨迹图可知当%=4.88%时,系统Ka=2473、系统的稳定裕度编程:ka=247;sys1=tf([0.92008*ka],[ 0.00121 1])sys2=tf([1],[0.000958 1 0])sys3=series(sys1,sys2);bode(sys3)gridmargin(sys3)[h r wg wc]=margin(sys3)运行结果:Transfer function:227.3-------------0.00121 s + 1Transfer function:1----------------0.000958 s^2 + sh =8.2297 (幅值欲量h)r =63.7349 (相角欲量r)wg =928.8050 (交接频率w g)wc =215.3773 (截止频率w c)BODE图4、单位阶跃给定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编程:ka=247;t=0:0.0001:10;sys1=tf([0.92008*ka],[ 0.00121 1])sys2=tf([1],[0.000958 1 0])sys3=series(sys1,sys2);sys4=feedback(sys3,[1])[y,t]=step(sys4,t);plot(t,y)grid得到曲线如图:5、单位扰动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编程:ka=247;t=0:0.001:2;sys1=tf( 1,[0.000958 1 0])sys2=tf(0.92008*ka,[0.00121 1])sys3=feedback(sys1,sys2)[y,t]=step(sys3,t);plot(t,y)grid得到曲线如图:5、小结通过多次改变Ka的可得到以下表中的多组数据:Ka 225 235 247 255 265超调量 3.14% 3.95% 4.88% 5.57% 6.4%调节时间(s)0.014 0.013 0.012 0.012 0.0130.0049 0.0048 0.0046 0.0045 0.0044对单位阶跃扰动的响应的最大值由此折中选择Ka=247为合适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二阶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一、二阶水箱介绍A3000现场系统包括三水箱,一个锅炉,一个强制换热器,两个水泵,两个流量计,一个电动调节阀。
其他还包括加热管,大水箱。
图见1-1。
图1-2 控制流程图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首先选取A3000装置中的3#水箱和4#水箱串联组成的液位控制系统,选取控制变量为变频泵的频率,被控变量为4#水箱的液位。
针对上述系统首先建立被控对象模型,然后使用控制系统实验箱搭建电路,模拟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最后针对搭建的模拟对象设计控制系统,满足控制要求。
二、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模型(一)用机理建模(白箱)方法建立系统模型并线性化。
非线性模型仿真1. 被控对象分析与建模液位控制系统的被控对是二阶水箱,如下图:图2-1 二阶液位控制控制系统结构图图2-2 二阶液位控制控制试验系统图控制作用为u ,控制调节阀LV1001 的开度,从而影响第1 个水箱的液位H1 和第2 个水箱的液位H2 。
第1 个水箱有干扰流量 Q d,两个水箱的截面积都是A 。
控制作用u 和调节阀管道上的流量之间的关系为Q1=K1*U1。
取被控变量为第 2 个水箱的液位H2 ,建立该二阶水箱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的数学模型。
(选取H1 和H2为状态变量,控制作用u 为输入)。
非线性方程为:11122112221332221()1()d dH K U Q K U H dt A dH K U H K U H dt A y H =+-=-=(3)线性模型仿真对状态方程进行增量化,并在工作点处进行线性化 a. 先求出稳态时的关系式11221221332K 0K 0d U Q K U H K U H U H +-=-=(8)b . 将(5)带入(3),进而对微分方程中的各变量用相应的增量代替,有111112211122211332221(U +)1()d d d H K Q Q K U K U H H dt A d H K U H H K U H H dt A ∆=+∆+∆-+∆∆=+∆-+∆(10)c .将上述微分方程(10)进行线性化111111221221121222122332332121(U +)21()22d d d H H K Q Q K U K U H K U dt A H d H H H K U H K U K U H K U dt A H H ∆∆=+∆+∆--∆∆∆=+--(13)d .最后得到线性化的微分方程1111221121222332121()21()22d d H H Q K U K U dt A H d H H H K U K U dt A H H ∆∆=∆+∆-∆∆∆=-(17)代入数值:1H =19.235,2H =23.50,1K =10,2K =1.9,3K =1.65,2U =48,3U =50,1A =850,2A =400,1U =4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姓名学号2013 年12 月26 日初始条件: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 使系统满足如下性能指标: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相角裕度。
1.1设计原理所谓校正, 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 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 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
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
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 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 又可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PID校正。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串联校正。
一般来说, 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 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形式变化。
在直流控制系统中, 由于传递直流电压信号, 适于采用串联校正;在交流载波控制系统中, 如果采用串联校正, 一般应接在解调器和滤波器之后, 否则由于参数变化和载频漂移, 校正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很差。
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 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 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 使响应速度加快。
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 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1)闭环带宽要求。
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 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 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
这样, 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得很大, 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 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 很可能使系统失控。
2) 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 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
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睁大, 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 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 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调量。
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PI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 利用其具有负相移和负幅值的特斜率的特点, 幅值的压缩使得有可能调大开环增益, 从而提高稳定精度, 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磁盘驱动读取系统概述:磁盘驱动读取装置的目标是要将磁头准确定位,以便正确读取磁盘磁道上的信息,由于磁盘旋转速度在1800转/分和7200转/分之间,磁头在磁盘上方不到10nm的地方运动,所以位置精度指标要求非常高。
此系统轨道的位置是通过读取预先录制在上的信息(格式化完成)进行检测的,因此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取为:H(s)=1。
此外我们近似磁头与手臂之间的簧片是完全刚性的,所以影响磁头定位的主要扰动因素是外界的冲击、震动和系统内部参数发生改变等因素,我们要改进控制系统,以减小扰动因素的影响。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将用到比例控制,超前校正控制,滞后—超前校正控制等方法。
一、利用实验数据建立对象数学模型(考虑读写头与悬臂刚性连接)实验原理图:相关数据:飞升曲线标幺曲线根据程序:t=t(15:30);y1=y(15:30);y2=y1/0.092008;y3=1-y2;y4=log(y3);plot(t,y4)gridp=polyfit(t,y4,1)并得到:p =-829.6900 1.5860所以:K=-829.69,b=1.586 得到斜率坐标曲线如下图:斜率坐标图计算如下:所以对象传递函数:G(s)=0.92008/(1.156×10-6S3+2.16×10-3S2+S)二、采用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超调量%<5%,调整时间t s <200ms ,单位扰动的最大响应小于5‰1、控制系统方块图:R(S) C(S2、根据根轨迹程序:a=[0.92008];b=[1.156e-006 0.00216 1 0]; sys=tf(a,b); rlocus(sys); gridrlocfind(sys)>> 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7.4426e+002 -8.3668e+000ians =26.5803得到如图根轨迹:Ka 0.92008/(0.00121S+1)1/(0.000958S+1)1/s 1根轨迹图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折中选出比例增益,系统稳定要求闭环系统的极点位于S平面的右半面,通过根轨迹图可知当%=4.88%时,系统Ka=2473、系统的稳定裕度编程:ka=247;sys1=tf([0.92008*ka],[ 0.00121 1])sys2=tf([1],[0.000958 1 0])sys3=series(sys1,sys2);bode(sys3)gridmargin(sys3)[h r wg wc]=margin(sys3)运行结果:Transfer function:227.3-------------0.00121 s + 1Transfer function:1----------------0.000958 s^2 + sh =8.2297 (幅值欲量h)r =63.7349 (相角欲量r)wg =928.8050 (交接频率w g)wc =215.3773 (截止频率w c)BODE图4、单位阶跃给定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编程:ka=247;t=0:0.0001:10;sys1=tf([0.92008*ka],[ 0.00121 1])sys2=tf([1],[0.000958 1 0])sys3=series(sys1,sys2);sys4=feedback(sys3,[1])[y,t]=step(sys4,t);plot(t,y)grid得到曲线如图:5、单位扰动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编程:ka=247;t=0:0.001:2;sys1=tf( 1,[0.000958 1 0])sys2=tf(0.92008*ka,[0.00121 1])sys3=feedback(sys1,sys2)[y,t]=step(sys3,t);plot(t,y)grid得到曲线如图:5、小结通过多次改变Ka的可得到以下表中的多组数据:Ka 225 235 247 255 265超调量 3.14% 3.95% 4.88% 5.57% 6.4%调节时间(s)0.014 0.013 0.012 0.012 0.0130.0049 0.0048 0.0046 0.0045 0.0044对单位阶跃扰动的响应的最大值由此折中选择Ka=247为合适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题:课题十六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日期:成绩:XX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要求 2 3 实现过程 3 3.1设计题目 3 3.2 计算过程 3 3.2.1 计算根轨迹图 3 3.2.2 计算Bode图 5 3.2.3 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6 3.2.4 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7 3.2.5 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幅频特性图 7 3.2.6 画出校正前、后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9 3.2.7 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0 4 总结12 参考文献 13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
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
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
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2 设计要求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自动控制原理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题目二. 设计报告正文2.1 设计思路 (2)2.2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K的值 (2)2.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图 (3)2.4计算待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3)2.5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3)2.6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 (4)三. 实现与验证编程 (4)3.1制出待校正系统的bode图和单位阶跃响应 (4)3.2算未校正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及伯德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算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校正前后的Bode图 (10)四. 设计总结参考文献 (1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G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1) 相角裕度045≥γ;(2)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1.0=ss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小于7.5rad/s 。
要求:(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二、设计报告正文2.1设计思路超前校正装置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它可以补偿原系统过大的滞后相角,从而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带宽,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超前校正通常用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系统的稳态性能较好而动态性能较差时,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º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为,交点为:。
且:
k=0,1,2······n-m-1; ;
则:;。
4)、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在(-1,0)、()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该区域必是根轨迹;在(-2.-1)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该区域不是根轨迹。
5)、确定根轨迹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坐标d是以下方程的解:
求得:d=-0.42,同时分离角为:。
6)、根轨迹与虚轴交点。
由闭环方程得0得:
应用劳斯判据:
| 1 2
| 3
S | 0
1 |
令s行首项为0,得。
根据行系数,列辅助方程:
令s=j,得。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于处。
7)、matlab验证根轨迹。
在matlab中输入程序:
>> G=tf([1],[1 3 2 0]);
>> figure(1)
>> pzmap(G);
>> figure(2)
>> rlocus(G);
得到根轨迹图:
由根轨迹图可以验证之前的计算为正确的。
8)、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当增益从0逐渐增大到6时,根轨迹都在左半平面内,此时系统对0~6的值都是
稳定的;当增大到大于6时,根轨迹进入了右半平面,系统不稳定。
时,称为临界开环增益。
2、串联校正方法研究
1)、确定开环增益。
则。
2)、未校正系统信息。
在matlab中画出伯德图,程序如下:
G=tf([20],[1 3 2 0]);
figure(1)
margin(G);
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未校正系统截止频率:rad/s ,相角裕度,幅值裕度h=-10.5,系统不稳定。
且单级超前装置难以满足要求,故设计一个串联滞后-超前装置。
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在未校正伯德图上,选择斜率从-20db/dec变为-40db/dec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
如图:
据和要求,算得:这里可取,由图。
由公式:
;
求得:。
此时滞后-超前校正网络频率特性可以写成:
相应已校正系统频率特性:
利用相角裕度指标要求,确定校正网络参数。
可以求得。
通过化简,求得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函数: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4)、验证指标
(1)验证相角稳定裕度γ>45º , 幅值稳定裕度H>12。
在matlab中输入:
G=tf([304 185.4 20],[14.994 116.613 245.918 146.22 2 0]); figure(1)
margin(G);
[gm,pm,wcg,wcp]=margin(G)
校正后伯德图如图:
相角稳定裕度γ=49.3>45º , 幅值稳定裕度H=12.4>12,符合要求。
(2)验证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在matlab中输入:
G=tf([304 185.4 20],[14.994 116.613 245.918 146.22 2 0]);
sys=feedback(G,1)
C=dcgain(sys)
[y,t]=step(sys);
[Y,k]=max(y);
tp=t(k)
Mp=(Y-C)/C
step(sys)
系统对阶跃响应如图:
由图可知:超调量Mp =20%<25%,调节时间Ts=6.7s<15s,符合要求。
3、幅频特性图分析
1)、校正前幅频特性图。
在matlab中输入:
G=tf([20],[1 3 2 0]);
figure(1)
margin(G);
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未校正系统截止频率:rad/s ,相角裕度,幅值裕度h=-10.5,系统不稳定。
2)、校正后幅频特性图。
在matlab中输入:
G=tf([304 185.4 20],[14.994 116.613 245.918 146.22 2 0]);
figure(1)
margin(G);
[gm,pm,wcg,wcp]=margin(G)
如图所示:
截止频率:rad/s ,穿越频率rad/s ,相角稳定裕度γ=49.3º , 幅值稳定裕度H=12.4,稳定。
3)、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在matlab中输入:
G=tf([15.2 9.27 1],[14.994 71.61 1]);
figure(1)
margin(G);
[gm,pm,wcg,wcp]=margin(G)
如图所示:
4、校正装置分析
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函数:
由上图可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rad/s和穿越频率Wx rad/s
5、奈奎斯特图分析
1)、系统校正前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
在matlab中输入:
G=tf([20],[1 3 2 0]);
figure(1)
nyquist(G);
如图所示:
P=0,由奈氏判据,N=1,Z=P-R=P-2N=-2,不稳定。
2)、校正后的开环系统奈奎斯特图
在matlab中输入:
G=tf([304 185.4 20],[14.994 116.613 245.918 146.22 2 0]); figure(1)
nyquist(G);
如图所示:
P=2,由奈氏判据,N=1,Z=P-R=P-2N=0,稳定。
6、SIMULINK中仿真模型分析
1)、前向通道中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
在SIMULINK中新建:
运行可得:
由图可得:在前向通道中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降低了系统的超调量,使得曲线过度更加平滑顺畅。
2)、前向通道中接入回环非线性环节
在SIMULINK中新建:
运行可得:
由图可得:在前向通道中接入回环非线性环节,增大了系统的超调量,加重了系统的震荡,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系统不再稳定。
三、设计总结
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当控制系统的稳态、静态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工程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可以调整系统中可以调整的参数;若通过调整参数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以在原有系统中增添一些装置和元件,人为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校正。
增添的装置和元件称为校正装置和校正元件,即校正器。
优点:校正器除了可以减小系统误差外,还可以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小非线性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瞬态性能,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总而言之,就是既提高动态性能,又提高静态性能。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书本知识之外的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学习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习需要耐心,需要勤奋,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更要有不骄不躁,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由于时间比较紧,这个设计做的并不算太理想,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