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
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求偿权保障机制的完善之
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求偿权保障机制的完善之【摘要】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权实现之路困难重重,实践中,被害人得到的附带民事判决经常是一张无法实现的“法律白条”,大量的申诉、上访行为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如何加强刑事被害人求偿权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平衡被害人与被告人利益保护的司法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迎合保障人权、创造和谐司法时代理念的社会问题。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求偿权保障机制完善的途径之一即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求偿权保障完善附带民事诉讼一、建立配套措施,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针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笔者主张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完善:第一,增加精神损害的赔偿,确定全额赔偿原则。
加强精神利益的保护,是人权保护范围和层次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改变我国长期忽视人格权、身份权等精神利益保护现状的一个重要举措,也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提供观念上和法律上的支持。
确定全额赔偿原则,使附带民事诉讼领域适用的法律条文尽量与民事法律相一致,为被害人创造一个公平的法律空间。
笔者建议修改《刑法》第36条、《刑事诉讼法》第77条,增加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在法律上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不仅包括物质损失,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使其与《民法通则》第120条相一致。
另外,确定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完全可参照《民法通则》及《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完善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制度。
将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财产保全的规定引入附带民事诉讼中,明确增加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作为采取保全措施的主体,增加冻结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作为采取保全措施的手段。
同时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应严格限制采取保全措施的条件,规定公安、检察机关需经过有关负责人的批准才能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此外,应在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中明确认可先予执行措施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运用,并赋予侦查、起诉机关行使先于执行的权力,以防止侦查起诉持续时间较长,不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将严重损害被害人利益。
解析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
解析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是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我国法律体系中设置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对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进行解析,并探讨其现状与问题。
一、被害人的权益保障法律基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其中包括被害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等。
这些权益的保护为被害人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有力地维护了被害人的正当利益。
此外,我国还颁布了《被害人保护法》,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作出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规定。
二、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尽管我国法律为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些复杂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参与程度较低,知情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导致被害人对案件进展和判决结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满意。
其次,一些涉及经济赔偿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赔偿金额难以落地执行。
再者,一些被害人在刑事案件过程中面临报复的风险,对其人身安全也存在一定的威胁。
这些问题均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三、改进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措施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在刑事案件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进现状。
首先,要加强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完善案件信息公开机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被害人及其家属及时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和判决结果。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赔偿机制,加大对被害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和赔偿力度,确保赔偿金额的有效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建立健全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机制,预防和处置被害人报复事件。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对未能得到及时、公正赔偿的被害人提供有效救济途径。
四、加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加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权益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首先,尊重和保护被害人的权益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和体现,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原则。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程序保障和权利救济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程序保障和权利救济段守亮胡泰忠肖波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而现行法律和现在学术界大都是从被害人权利实体保障方面来阐述的,即刑事被害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来阐述,例如被害人应该享有国家补偿权,被害人享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等等。
然而,无救济则无权利,权利就是程序。
现行法律和学界对如何在程序上保障被害人各种诉权和实体权利的落实、如何在权利受到漠视和侵犯时给予程序上的救济,则规定与研讨甚少。
缺乏救济的权利是画饼充饥似的权利;缺乏程序上的保障,这是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被虚置的根本原因。
本文拟从被害人权利的程序救济角度展开对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及其亲属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有颇为先进的明文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案件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样具有当事人的地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主要规定了四项权利:1、控告复议权,如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2、安全保障权,如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3、申请回避权,如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的规定;4、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权,如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规定又有多少得到真正落实,多少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利益得到赔偿、权利得到保障、冤情得以伸张?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被告知诉讼权利的情况较少,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过程的更少,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结束后得到赔偿和补偿的情况就更是少之又少。
尽管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有颇为先进的明文规定,但在盗窃、诈骗、合同诈骗等侵财型犯罪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通常被冷落在一边,对审判的实质性进展不知就里。
而中国司法的一个颇具特色的传统是以被害人为轴心反复演绎伸冤话语,[1]刑事被害人由于冤屈无法澄清不停的申诉、控告、上访。
有人把被害人权利在诉讼过程中受到的侵害成为“第二次被害”。
[2]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进一步解决方案大致如下:首先,赋予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对等的权利,比如对等的起诉权、上诉权等等;其次,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权;第三,扩大被害人的赔偿范围,赋予被害自然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被害人权益保障的好措施
被害人权益保障的好措施1. 受害人保护法受害人保护法是为保护被侵害者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对被害人的救助、支持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该法律的核心在于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受害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保护。
法律系统应当向受害者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受害人保护法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受害人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犯罪的再发生。
2. 赔偿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可以在取得刑事责任之后,通过民事程序提起赔偿诉讼。
在这个过程中,被害人可以通过政府损害赔偿基金来获得赔偿。
政府损害赔偿基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经费,用于赔偿被害人的各种损失。
政府损害赔偿基金的建立旨在通过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赔偿标准的不断提高也是为了让被害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赔偿。
这种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被害人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使被害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3. 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机制是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保护被害人安全和提供支持的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分为4个阶段: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阶段。
应急救援机制的目的是在减轻损伤和伤亡的同时,给被害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可以弥补政府相关部门的不足,尽可能减少被害人的损伤和伤亡。
此外,政府还可以向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公众的应急救援能力。
4. 立法保障在我国,立法是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基础。
在人权保护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法律措施,如刑法、侵权责任法和劳动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保护了被害人的身体权、财产权和精神权,从而防止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害。
通过立法保障,政府可以对侵犯被害人权益的行为进行追究,并对罪恶行为加以惩处。
同时,立法保护也可以提供对被害人的支持和康复措施,促进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总结被害人保障的好措施,包括受害人保护法、赔偿制度、应急救援机制和立法保障。
刑事诉讼程序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程序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在刑事司法中,被告人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参与者,其享有一系列权利保障。
这些权利的确切保障对于保证司法公正和人权尊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进行探讨。
一、被告人的知情权被告人享有知情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
这一权利保障了被告人对于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充分了解,确保其在庭审中能够有效地行使其他权利。
1. 告知权:被告人有权及时、全面地了解被指控的罪行、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等内容,以便能够做出合理的辩护。
2. 辩护权:被告人有权选择辩护人,自由发表辩护意见,对控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询和质证,并提供自己的辩护证据。
二、被告人的自由权被告人的自由权保障了其身体自由和人身安全,确保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会受到非法拘禁或侵害。
1. 逮捕权:被告人在遭到逮捕时,必须依法办理逮捕手续,并且逮捕理由必须明确且充分。
被告人有权对逮捕行为提出异议,并要求监察机关或法院进行审查。
2. 保释权:被告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保释申请,并在保释期间享有相关权利,如合法居住和就业自由等。
三、被告人的听证权被告人有权要求对其案件进行公开、公正和有效的听证,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和辩护权的行使。
1. 公开审理权:被告人可以要求以公开方式进行审理,保证庭审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2. 听证权:被告人有权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申请,要求进行辩护词陈述和质证证人等听证行为。
四、被告人的保障权被告人享有法律保障,确保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1. 健康权:被告人有权得到医疗和保健的必要保证,保障其在诉讼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人权保护权:被告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受到酷刑、殴打、虐待等对待,其人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总结: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是司法公正和人权尊重的重要体现。
只有当被告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才能有效保障其合法权益和辩护权的行使。
试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的完善
制 的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而探 讨 了完善 我 国刑 事被 害人 权 利 保 障 机 制 的路 径 , 出 了完 善 我 国刑 事被 害人 权 利 进 提
保 障机 制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 事被 害人 ; 利 保 障机 制 ; 刑 权 法律 关 系 中图分 类 号 : 9 5 3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编 号 :0 66 9 2 1 ) 40 5 - D 1. A 10 — X( 0 0 0 - 00 3 0 6
本 文 所指 刑 事被 害人 权利 , 要包 括刑 事被 害 主 人受 到犯罪侵 害后在 刑事诉讼 过程 中享有 的权 利 以
及 在 消 灭 犯 罪 影 响 过 程 中享 有 的 权 利 。 而 刑 事 被 害
讼 中, 的学者认 为 , 国的被 害人在 坚持公诉 案件 有 我
公诉 指导原则 和尽量 减少其他 诉讼证 据对被害人 作
试论 我 国刑事 被害 人权 利 保障 机制 的完善
金 鑫 , 唐 锴
( 汉 市 汉 阳 区人 民检 察 院 , 北 武汉 4 0 5 ) 武 湖 3 0 1
摘 要 : 方位 保 障 刑 事被 害人 的合 法权 利 , 全 既是 实现 刑 事诉 讼 的 内在 价值 和 目的 所 不 可 忽 视 的 重 要 方 面 , 也
检法 司等八部 门联 合 印发 了 《 关于 开展 刑事 被 害人 救 助工作 的 若 干 意见 》 要 求在 全 国范 围 内, , 积极 、 稳妥、 有序 地开展 刑 事被 害人 救 助工 作 , 同年年底 ,
已有过半数 的地方在 当地党委政 法委领 导 、 调下 , 协
研 究草拟 了具 体实 施 意见 , 有些 地 方 已经 将部 分 刑 事被 害的经济救 济上 升到 地方 立法 的层 面 。 同时 , 我 国法学 理论界 也开 始有 学者 研究 “ 事被 害人 参 刑 与诉讼活 动 的心理 基础 ” 并 进一 步探 讨保 障刑 事 ②,
刑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与赔偿刑事司法与救济机制
刑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与赔偿刑事司法与救济机制在刑法中,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赔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为了确保被害人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合理的赔偿,刑事司法系统和救济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刑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与赔偿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刑事司法与救济机制在这一领域的作用。
一、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是受害最直接和最严重的一方,他们的权益受到了直接的侵犯和损害。
因此,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不仅是基本的人权要求,也是刑事司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受到侵权行为的补偿: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应该得到恰当的赔偿。
这不仅可以弥补他们所承受的损失,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同类犯罪的发生。
2. 被害人的尊严和安全:被害人有权得到适当的保护,以确保他们的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这包括提供安全的庇护所和必要的警戒措施,以保障被害人不再次遭受伤害。
3. 参与刑事司法程序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参与刑事司法程序,包括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对被告人提出指控或提供相关证据。
这有助于确保司法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二、刑事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刑法赋予刑事司法系统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审判和制裁的权力,同时也要求其对被害人的权益进行保护。
刑事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害人的告知权:被害人有权知悉他们的权益和参与刑事司法程序的途径。
司法机构应向被害人提供相关信息和法律援助,以保障他们的知情权。
2. 受害人权益的代理和辅助:如果被害人因为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等原因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益,刑事司法系统应该提供相应的代理和辅助措施,确保被害人权益的充分保护。
3. 参与刑事司法程序的权利:被害人可以通过指派律师、提供证据和出庭作证等方式参与刑事司法程序,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透明。
三、救济机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除了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权益保护,救济机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刑事诉讼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措施
刑事诉讼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措施刑事诉讼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程序,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常常被忽视或受到侵犯。
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律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第一,宣告受害人合法权益。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宣告是至关重要的。
法庭应该明确宣布受害人的权益,如受害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利、名誉尊严等。
这种宣告有助于确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得到尊重和维护。
第二,提供法律援助。
对于一些无力负担诉讼费用的被害人来说,提供法律援助至关重要。
法律援助可以包括免费法律咨询、律师代理、调查取证等。
这样一方面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第三,加强被害人隐私保护。
在涉及个人隐私的刑事案件中,保护被害人的隐私权是非常重要的。
司法机关应采取措施,限制包括媒体在内的第三方在案件中公开被害人的个人信息,确保其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第四,推行不公开审理制度。
对于性侵、儿童被虐待等敏感案件,推行不公开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有助于减少被害人进一步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被害人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第五,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
经历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
法律系统应该为被害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包括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方式。
这将有助于被害人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减轻心理创伤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第六,执行判决和赔偿。
在刑事案件宣判后,法律机关应严格执行判决和赔偿程序。
这不仅是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也是对整个刑事司法制度的信任度检验。
法律机关必须确保被害人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并将其权益放在首位。
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的权益是核心任务之一。
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合理的补偿。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刑法规范下的被害人权利及其保护
刑法规范下的被害人权利及其保护摘要:作为刑事诉讼参与人之一的被害人,在刑法规范下享有一系列的权利。
本文在梳理被害人权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发现,在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旨在提高公众和相关业务人员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认识,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公正、有效和人性化。
关键词:刑法规范、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司法实践正文:一、被害人权利的概念和范围被害人权利,是指被刑事犯罪行为侵害而享有的特定权利。
包括:知情权、参与权、财产权、安全权、人身权等多个方面的权利。
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知情权和参与权。
知情权是指被害人有权知道案件的权利、被害人的情况、证据和判决结果等。
参与权是指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参加庭审、发表意见、询问和辩护等。
二、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在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我国的刑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较为薄弱,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也存在问题。
例如,一些法院在庭审过程中不允许被害人参与,或者只是形式上允许被害人参与。
此外,一些被害人的财产权被侵害,但法院对侵权行为的判决力度不够,导致被害人难以得到有效救济。
三、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权利,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也需要从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改革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明确被害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并给予被害人相应的权利保障;2. 加强法官和检察官的培训,提高其对被害人权利的认识和保障意识;3. 优化法律环境,加强对被害人财产权的保护,及时惩处犯罪分子,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4. 推广社会救助机制,为被害人提供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援助。
案例:2018年,广州某地铁站发生一起持刀袭击事件,导致多名乘客受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在认罪认罚从宽的刑事司法制度下,被害人权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法律制度的梳理,分析当前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如何完善相关机制以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一、引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认罪悔罪,以达到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然而,在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认可检察机关的指控,从而获得从宽处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在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犯罪分子改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追求诉讼效率的同时,如何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成为该制度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一)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害人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包括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等基本权利在法律上都有明确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被害人的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1. 知情权不足:被害人难以充分了解案件进展、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
2. 参与权受限: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3. 求偿权难以实现:由于赔偿执行难、赔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被害人的求偿权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四、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措施(一)加强立法保障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措施。
2. 规定检察机关和法院在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二)强化司法实践中的保护措施1. 建立健全被害人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机制,如定期向被害人通报案件进展、允许被害人参与庭审等。
2. 完善求偿权的实现机制,包括加强赔偿执行的力度、统一赔偿标准等。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与救助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与救助在刑事案件中,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并提供救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被害人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体系,以确保被害人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和有效的救助。
本文将从被害人权益保障、救助机制和刑事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被害人权益保障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障是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法律体系,确保被害人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这包括被害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人格尊严等方面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被害人在法律程序中的参与权,包括对案件进展的了解、陈述权及申诉权等。
只有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切实的执行,才能够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在司法实践中,法庭、检察院和警察等司法部门应当积极履行起保障被害人权益的责任。
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重视被害人的权益,充分听取被害人的陈述,并保证被害人在庭审中的安全和尊严。
同时,检察院和警察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与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确保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二、被害人救助机制除了权益保障外,建立被害人救助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建立旨在为被害人提供必要的心理、经济和法律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被害人救助的范围应当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康复、经济赔偿、法律援助等方面。
在心理上,被害人可能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和打击,因此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逐渐恢复自信。
同时,经济上的救助也是必要的。
被害人可能因为刑事案件受到了财产的损失,因此需要得到合理的经济赔偿来弥补其损失。
此外,法律援助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被害人来说,他们需要得到法律上的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与救助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并提供救助是司法机关应尽的责任。
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活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保护其合法权益,我国刑法规定了刑事被害人有赔偿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刑事被害人赔偿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赔偿金额不足、难以执行、赔偿程序繁琐等等。
因此,探讨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
障机制,是当今司法改革中亟需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权的法律保障机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提出推进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
1.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1)刑事赔偿的法律规定及其实施情况
(2)刑事赔偿赔偿范围的认定及其标准
(3)刑事赔偿程序的流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2.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赔偿金额不足
(2)难以执行
(3)赔偿程序繁琐
3.推进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1)加大刑事赔偿力度,提高赔偿金额
(2)加强刑事赔偿执行力度,提高执行率
(3)简化赔偿程序,提高效率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权的法律保障机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提出推进刑事被害人赔偿权保障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预期可提供有关机构参考,为我国刑事被害人赔偿权的保障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刑事司法和人权保障的研究和实践
刑事司法和人权保障的研究和实践第一章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的基本概念刑事司法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惩治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安全的一种法律手段。
在刑事司法中,应该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包括审判公正、合法权益和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权利。
人权保障是指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措施,保障个人和群体享有一系列基本而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民主、言论自由、宗教信仰、教育、健康、福利等权利。
第二章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在刑事司法中,必须尊重被告人的权利,这是保障审判公正的前提。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有权利自由选择辩护律师;有权利对起诉书提出抗议;有权利提出证据和申辩意见;有权利做最后陈述等。
这些权利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提高司法裁量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第三章人权保障中的刑事司法在人权保障中,刑事司法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犯罪行为是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追究责任。
但是,在刑事司法中,必须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防止任意拘禁,并避免不必要的刑事惩罚。
第四章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的研究和实践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关键的。
研究应该探讨刑事司法中的人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另一方面,实践要重视人权保障,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让刑事司法更加公正和高效。
第五章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的互动关系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是相互关联、互动和制约的。
在刑事司法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并以此为基础保障审判公正。
另一方面,人权保障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刑事司法维护社会和谐和公正。
只有两方面相互配合和制约,才能实现刑事司法和人权保障的共同目标。
第六章结论在当今社会,刑事司法和人权保障是不可分割的。
刑事司法必须体现尊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并保障审判公正;而人权保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刑事司法保护个人和群体的权利。
我们必须在研究和实践中随时关注和维护这一共同的目标。
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之建构
20. 0 事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之建构
张晓 湘
摘 要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益在现有的法律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缺失, 笔者建议从立法等多方面完善刑事被害人
的权 益保 障制度 。 关 键词 刑 事被 害人 中图分类号 : 90 D 2. 0
被害人因反复被害回忆而再次“ 被害人化” 的规定和措施几近空 白, 使 起 附带 民事诉讼 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不少被害人为了免受“ 二次伤害” 而被迫选择放弃追诉权 的行使。
( ) 二 被害人求偿权保 障不充分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必须以刑事案件为前提, 而且提起民
事诉讼赔偿 的范围中不包括精神损害。这样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
团体以及 自然和社会公益 。而狭义的刑事被害人仅指直接或间接受 到犯罪行为侵害的 自然人。
一
( ) 一 立法对刑事被害人权 利的保障不够充分与健全
我国刑诉法虽然把被害人放在当事人的首要位置, 但是在权利的 赋予及保障方面, 更多的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等的权利, 却忽 视赋予被害人同等 的权利。主要是:对被害人 的诉讼参与权及其程
、
我 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社会 的发展进步,人权意识的提高和司法制度 的不断完善, 因为侵犯法律秩序而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不但
序, 法律未作明确的规定; 被害人起诉权 的行使, 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
限制: 在上诉权 问题上, 被害人与被告人 的权利不平衡 : 被害人对刑事
二、 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建构 的必要性 在刑事诉讼中, 被害人是重要的诉讼主体, 其享有的诉讼权利是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研究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制建设也在逐渐地完善。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仍需要深入研究和加强保障。
本文将从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的概念、保障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的概念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是一种法律上的保护机制,目的是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益。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的权利有:知情权、申诉权、参加诉讼权、赔偿权等。
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应该是一个全面、完整、有效的体系,是刑事案件公正审判的关键之一。
二、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的内容1、知情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了解案件的进展,被告的案情和自己权利的保障情况。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等机关应及时、充分地向被害人提供案情信息,保证其知情权。
2、申诉权:被害人对刑事案件有权申诉。
例如,认为判决不公或者对判决的量刑不满意,被害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或者检察院提出申诉。
在申诉过程中,法院、检察院应认真审查被害人提供的证据,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3、参加诉讼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应当被保障其参加的权利。
被害人可以作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等身份参与到刑事诉讼中。
4、赔偿权:如果被害人因被告的行为受到了损失,被告应该依法赔偿。
被害人有权得到经济赔偿和精神赔偿,为被害人的损失和伤害提供相应救济。
以上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权利,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可能还有其他权利在此未能详细阐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权利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该被保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1、实际保障不足:在某些地区和情况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际保障。
例如,案情通报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未能保障被害人知情权;或者法庭不允许被害人到场听审,限制了其参加诉讼的权利。
2、理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仍然存在一些理论上的争议。
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思考
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思考【摘要】: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在上诉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国家补偿制度、社会救助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因而需要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机制。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完善在我国现代刑事司法理念中,被告人本位主宰着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刑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及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践中也是一直存在着“重打击、轻保护”现象,对于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通常是软弱无力的。
在社会大众人权状况得到很大程度改善的同时,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也应当得到相应的加强。
一、赋予刑事被害人完全的上诉权判决是对刑事案件在法律上进行的最后处理结果,最突出地体现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程度,被害人对此应当具有直接提出主张的权利。
尽管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对己生效判决有申诉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法律救济手段在实践中对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不尽如人意,其与被告人所享有的上诉权利相比,显然失衡。
我国在实行公诉制度的情况下,被害人的利益虽然可以由国家机关代为保护,但被害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客观上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国家公诉机关在保护公民利益,行使权力时也难免存在疏漏。
因此,为了切实保护被害人的切身利益,有必要在其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时,赋予其独立的、完全的上诉权。
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既能弥补公诉机关可能发生的差错,又能与抗诉权相互衔接、配合,保证公诉机制的顺利运行。
这既有助于实现诉讼民主,也符合现代诉讼日益注重保护诉讼当事人利益,尤其是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趋势。
二、完善赔偿制度我国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被害人的赔偿问题,但是多以被告人诉讼当时的赔偿能力为限采用一次性给付的方式赔偿物质损失。
如果被告人确实无赔偿能力或隐匿财产,被害人即使遭到了严重财产损失,甚至家破人亡也得不到赔偿。
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刑事被害人充分获得赔偿,建议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刑事 诉讼 中 的被 害人 是 指人 身 权利 、 民主权 利 、 产 权 利 遭 受 犯 罪 行 为 侵 害 的 自然 人 。 于 我 财 由
位 , 此 就应 有 当事 人应 享 有 的诉 讼 权 利 , 这 些 因 在 诉 讼 权 利 中起 诉 权 是 最 基 本 的 一 种 。 诉 权 并 不 等 追
论 刑 事 被 害人 诉 讼 权 利 的 保 障
陈春 娥
( 南政 法 职业 学 院 , 南 海 1 7 1 0 海 海 : 10 ) 2 5
[ 作者简 介】 陈春娥(9 1)女 , 17 一, 海南定安人 , 南政法职业学院教师 、 海 华东政法大学 2 0 0 7级高校 法学 硕 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刑法、 诉讼法研 究。 【 摘 要】 被害人 的诉讼权利具有独立性和 受制 约性两个特征。 国刑事被害人诉讼 权利 的保 障在 我 上诉权 、 委托诉讼代理人 、 刑事 附带民事诉讼 等诸 多方面存 在 问题 , 因此需要 完善我 国被 害人诉讼 权利 的保护机制。 [ 键 词】 关 诉讼权利 ; 法律 问题 ; 保护机制 [ 中图分类号】 94 D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7 5 (0 90 — 00 0 17 ~ 15 20 )5 0 2— 3
烈 的 追 诉 愿 望 , 种 愿 望 是 通 过 国家 追 诉 和 自己 直 这 接 向 人 们 法 院 提 起 诉 讼 来 实 现 的 。 诉 法 规 定 被 害 刑
修 改 后 的 刑 事 诉 讼 法 虽 然 增 加 了 大 量 被 害 人
的 诉 讼 权 利 ,但 都 必 须 在 法 律 规 定 的 范 围 内 行 使 , 这 也 符 合 刑 事 诉 讼 法 基 本 原 则 和 诉 讼 效 益 的规 定 。 如 公诉 案件 中 , 害人 不服地 方各 级人 民法 院第一 被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摘要】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至关重要。
本文从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原则、具体体现、不同阶段的落实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是司法公正和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加强程序公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都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实践中,人权保障可体现在审查起诉阶段、庭审程序中以及刑罚执行等不同阶段。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刑事诉讼中证据不足导致的冤假错案等。
为了有效保障刑事诉讼中的人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司法实践。
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重要性、原则、具体体现、不同阶段、存在问题、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权是一项基本权利,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被侵犯。
在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不仅是对被告的一种尊重,更是对整个司法体系的一个检验。
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全面保障人权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只有在人权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司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人权保障可以帮助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保护无辜者不受冤狱之累。
人权保障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形象和声誉的体现。
在今天的社会中,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权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现实需要。
只有在刑事诉讼中有效保障人权,才能更好地推动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
结束。
2. 正文2.1 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是每个人生而平等且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确保公正、公平和合法程序的基础,是保障被告人权利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措施。
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被告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保护,被害人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随着诉讼学的发展,刑事被害人学迅速兴起.在我国,虽然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增加了被害人的较多诉讼权利,但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仍不完善.本文旨从现状及问题去分析解决方案.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权利现状权利保障对策
一、我国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权利现状
我国在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赋予了被害人刑事诉讼当事
人的法律地位及一系列诉讼权利。
这是顺应国家潮流所表现出的重大
发展。
具体表现在第82条第二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新刑诉法对被
害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权利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1、控告权。
对被
害人的报案或控告列出专款加以规定;2、对不立案决定提出异议权;
3、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者案件处理发表建议权;
4、对比起诉决定的申诉权;
5、直接起诉权;
6、参加法庭审理权;
7、申请提出诉讼权;
8、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权。
被害人对于检察机关不起诉的案件及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向法院或者检察院机关申诉的权利;
9、委托诉讼代理人权。
这是新诉讼法增加的以明确规定被害人该权利的法律依据;10、申请回避权。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员回避。
这一条是被害人当事人地位被立法承认后增加的诉讼权利,其对案件的公正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上诉提到的规定在相当大程度上调整了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平衡,但是由于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在司法时间当中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有的案件中被害人是当做证人来参与诉讼的,更有甚者,有的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的进程毫不知情。
还有例如本来是为了解决被害人“告状无门”问题而建立的“公诉转自诉”制度,由于被害人无强制取证手段、无相应侦查技术而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另外还有被害人不服裁判的救济权、被害人补偿权利等将重点论述。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被害人不服裁判的救济权问题。
被害人的救济权分为上诉权和申诉权。
关于被害人是否应享有上诉权,持两派观点。
我认为持肯定态度的学者大多从实体方面的实践意义角度所主张,值得支持。
还有被害人作为当事人,不仅有监督的积极动因,而且作为犯罪事件的亲身经历和利益受判决影响着,最有条件干瘦判决是否公正。
对审判权的监督不仅不会削弱审判权的权威性,而且会增强审判权的内在说服力。
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制约法官的恣意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持否定态度者多从被害人上诉权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冲突角度论述。
这就涉及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设立主要在于保障两审终审制的实现。
受审判权被动性的限制,二审程序的启动有赖于一审程序中的控辩双方,检察机关的抗辩理由限制,实际行使不多。
被害人没有上诉权,如果被告人有加刑顾虑,那二审程序的启动将是极为困难的。
这就表明,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无损与上诉不加刑原则。
当然应
该承认,被害人的上诉权会使被告人难以享受不加刑的好处,不过这不应该成为被害人享有上诉权的障碍。
这是二审程序属于普通程序的性质使然。
普通程序的使命就在于从整体上保障审判的公正,因此,不能为了被告人在普通程序中享有额外的保障而剥夺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关于被害人的申诉权。
从已有的研究看,鲜见对被害人的申诉权直接提出异议的。
一般都是从一事不再理原则出发,从宏观方面涉及到申诉制度的完善问题。
在诉讼过程中,由于控方在诉讼全过程中总体上占优势地位,人们对国家追诉权对被告人利益的威胁的过分关注,从国外多数国家的情况看,在申诉权问题上,公正的天平已经向被告人倾斜。
如不能保障被害人的申诉权,怎能让法院判决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2、被害人的补偿权利问题。
所谓被害人补偿权,指受犯罪侵害的人,包括直接被害人及一定范围的间接被害人如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请求国家补偿其全部或者一部、财产或者非财产上的损失的权利。
在原始社会,对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处理。
但是,自从国家产生后,对现代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就逐渐出现了刑事和民事责任之分。
行为人对其行为所负的责任叫刑事责任;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所负的责任叫民事责任。
对于这种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或者刑事诉讼中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解决。
但是,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其经济需要的紧迫性和
诉讼的缓慢性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得他难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
被害人即使可以稍等时日,但有时因犯罪人逃匿、犯罪人家境贫困、犯罪事实举证不易等因素,他也无法通过诉讼获得应有的赔偿。
这些情况的存在带来了下列消极后果:第一,被害人因经济陷入困境,其生存受到威胁;第二,被害人违越社会规范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是,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危及社会安全。
第三:在刑事司法程序上,被害人虽然有义务配合警察或者检察官侦查犯罪,但是被害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得不到最起码的满足,其履行作证等法定的义务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为避免上述消极后果的扩大,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该制度。
在我国现状下,增设这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能很好的解决在被告人无赔偿能力时,被害人因犯罪遭受损失无法得到弥补,空有一张“法律白条”这一困境。
由于被告人经济状况一般不理想,被害人实际上几乎不能从犯罪人处得到损害赔偿,同时,国家刑事诉讼矫治机构发给受刑人的作业金又微乎其微,影响犯罪人赔偿被害人的能力。
此外,国家虽然有剥夺被告人因为犯罪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权利,但却无权因此影响被害人的利益。
换言之,国家如果获得罚金收入就是不符合道义的。
一次,国家应该以其所获得的罚金作为补偿被害人的基金。
总之,只有寄希望与国家的补偿制度,被害人受犯罪侵害的利益才能得到应有的恢复,被扭曲的正义才能得到矫正。
另外,现阶段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过窄,仅局限于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使被害人收到的损失得不到充分的
补偿。
因此将精神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十分必要。
而目前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失,无论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在该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
3、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权
我们通常关注的都是被告人的法律援助的种种问题,关于被害人的法律援助了解甚少。
首先,由于作为基本法之一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就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予以明确,这就使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问题存在先天的不足。
人们通常也忽视了刑事被害人对法律援助的迫切需要。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将对于被害人的法律援助纳入法律援助制度的总体框架中考虑。
由于被害人法律援助具有特殊性,不仅需要法院、律师的帮助,还需要侦查机关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界关于刑事被害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会越来越完善。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正万著:《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季卫东著:《法治程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