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含解析)
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含解析
河西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本试题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蓝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第Ι卷的表格中1—11题的位置。
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
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
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
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C正确。
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
B错误,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
D错误,不符合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C2.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
”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①反映了市坊分离,它出现于宋朝以前。
③指的是夜市,它出现于宋朝。
②指的是商帮,它出现于明清。
④指的是列强经济侵略,它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
综上,本题选B。
【答案】B3.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路德的观点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路德反对教会传教的作用,D符合此信息,故选D。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3 Word版含解析
通史模拟训练(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安徽鞍山质量评估)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解析:选B。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主要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材料里面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参阅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历史上的法律,也参阅了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历史上的法律,还参阅了罗马尼亚、法国、德国、捷克等国的法律,也参阅了中华民国的法律,既有世界眼光也有历史视野,故B项正确;材料里面没有看出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故C项错误;此时虽然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但并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法律置之不理,而是借鉴学习,故D 项错误。
2.(2017·陕西榆林模拟)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
”此“模式”()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C.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出“一国两制”方针的“实事求是”精神,C项正确;A项“最早”错误,在“一国两制”方针提出之前,排除;B项“先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错误,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
故选C项。
3.(2017·河北衡水中学调研) 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最新-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2018.4.26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2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26.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
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
该制度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8.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
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
这一现象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29.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不要清高”,要组织“好人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
这一主张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30.《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第四部分选考内容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I.(2017-江西重点川学协作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吋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稅,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稅,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
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出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Q)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犬力支持和赞扬* 2原因:子产坚定推行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措施利国利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3【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公元前554年”结合所学,政治上,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根据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根据所学,地主阶级兴起,纷纷要求变革;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多元;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征收军赋”,反映了春秋时期富国强兵的要求;根据材料一“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三)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选练系列(三)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24)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 C解析材料主要表明的是分封制在拓疆开土方面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D 项错误。
2.(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1)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答案 C解析材料论述的是中央官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三公之间的分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不能保证民主决策,故B项错误;监察制度的本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在人治社会中,监察权的独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官员的腐败,因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3.(2017·汕头高三模拟)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答案 C解析材料涉及的主体是“地方武职官员”,与宰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武将碌碌无为的原因是调任太频繁,而不是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同时频繁调任地方武职官员,以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不能说明终结地方分裂,故D项错误。
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吏治废弛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C.君主专制加强 D.试图重建礼乐制度25.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26.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
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C.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27.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 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28.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29.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附解析)
福建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附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已发掘的西周早期高等级墓葬群中,随葬的戈、矛、剑等青铜兵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毁坏,有的变形,有的残缺,更多的是被折断为两截。
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祟尚节俭 B.葬俗遵循周礼C.冶铸技艺落后 D.历代盗扰严重25.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
“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徽而体至尊”。
这表明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社会等级差距明显缩小 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26.表2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27.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的整体位置向南移动约二百到四百公里不等。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B.长城沿线居民向中原地区陆续迁移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日益削弱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28.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29.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德》《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立郡的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5.隋唐时期,在都城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7.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28.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29.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卷: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经济
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经济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达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C)A.国家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解析】第一次突进应为过渡时期,我们学习诸多苏联经验,但是并没有照搬苏(俄)联模式,比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赎买政策而非苏联强制没收,又如《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而非照搬。
2.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材料中的“退出通道”(B)A.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 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解析】国营经济在改造之前就已建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私人资本的消亡”信息,可知“退出通道”是指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合营,从而实现了资本私人所有到国家所有的历史变革,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与改造无关,故C 项错误;“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进行的,故D项错误。
3.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据此可知“报告”认为(D)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解析】由材料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合材料主旨。
2018届高考历史 二模试卷(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18 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儒家思想。
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肓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 项正确。
答案:B2.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A.政府的提倡B.儒学的思辩化C.佛教的传入D.庄园经济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
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 项正确。
B 说的是宋代理学;佛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答案:A3.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
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的强化B.宋明理学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奢侈之风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 项错误;D 项只是表面现象。
答案:C4.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当时 1400 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由此可见()A.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B.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D.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解析:本题考査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汉朝“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而后世“(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sǒu)”。
这表明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B.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水平C.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25.从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XXX二年(1076年)XXX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看来,当时的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
这说明A.考古资料可以完全复原历史场景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B.宋朝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D.宋朝时期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26.XXX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
……于是‘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替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中国古代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C.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27.清朝乾隆年间,画家XXX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28.第二次雅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的消息传到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与英、法等国驻上海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XXX。
上海XXX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XXX在给XXX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XXX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自主性增强B.地方官员主动顺应国际外交XXX缺乏现代国家观念29.中共北方区委机关报《政治生活》上的一篇评论指出,(1925年)XXX自从XXX产党、XXX加入以后,“已经走上了一条政治的轨道,已经有比较严密的构造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了民众的同情与崇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显长足的进步,而且与帝国主义、军阀站在绝不相容的位置”。
2018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失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失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共140 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 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据此可知A.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B.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C.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D.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 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D 项错误。
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
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具有深刻的宗法色彩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分封制大凡分封的是周王的同性家族,同性和异性的称呼体现出血缘关系的远近,实质上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 项正确;分封制度下中央很难实现对地方控制,故A 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夏朝启的时代,故D 项错误。
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三)-现代史部分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三) 现代史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
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统一战线C.建立社会主义政治D.完成革命遗留任务解析:选C “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
2.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解析:选B 结合所学,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A项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两项。
3.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A.说明中关系出现恶化B.争取了更大的外交空间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D.缓和了冷战的紧气氛解析:选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缩小了中国的外交空间,因而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B项正确。
4.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B.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是基本依据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D .开展广泛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解析:选D 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因此D 项与史实不符,A 、B 、C 三项均符合史实。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3、发过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丁占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
”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4、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5、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高中历史综合模拟.doc
2018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高中历史综合模拟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50 分钟。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2017 岳·阳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 A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2. (2017 ·州泸 )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 娖娖(小心谨慎之意) 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
据此,中朝的设立( B )A .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D.与“外朝”相互牵制【解析】据材料“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这说明当时丞相才干不足,“于是设立中朝”说明其目的在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故 B 选项正确;虽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中朝与限制相权、强化专制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而不是与“外朝”相互牵制,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 B 。
3.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C )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彦远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其中“自然”为最高艺术要求,这反映了道家的“ 自然” 观渗透对画家的影响;一方面是画家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旨在营造自然之美,故 C 项正确。
课标版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2(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二)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
这一制度应是( )A.宗法制度B.郡县制度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2.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地域时期①②③边疆地区合计春秋战国至北宋91 27 1 0 119南宋至明清16 73 15 10 114合计107 100 16 10 233(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4.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6.马克思曾指出:“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人格的权利。
”“罗马人的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肖劲光将军回忆说:“全会还审查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任务……结束了两年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这次会议( )A.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
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 )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法制建设日益完善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3.阅读下表,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时间立法特点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以《宪法》(1982年修订)为核心的一大批用以恢复和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了以调整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为主的法律法规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5.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万~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6.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7.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8.“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
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
”这则材料无法揭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9.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C.“神舟5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10.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
下列方针、口号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④科教兴国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11.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均一天看手机次数的是53次,高端用户人均每天看153次,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手机。
腾讯CEO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 )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国家统一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D.“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
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在这次机遇面前,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而是在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下缓慢推进,最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错失一次重大机遇。
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难度。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10分)(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7分)(3)当代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不利因素。
(6分)14、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时期,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不同,国家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政策也不同,因而造成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资产生的作用也都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单位:%)时期国家投资企业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及其他投资(集资、债券、股票、证券等)1953~1957 88.9 11.11958~1962 73.2 26.81963~1965 85.1 0.7 14.31965~1970 76.4 1.1 22.51970~1980 57.5 4.5 3.5 34.51981~1985 31.5 17.5 6.0 45.01986~1990 16.3 23.2 8.6 52.01991~1995 5.9 25.9 7.3 60.91996~2000 7.7 24.1 4.4 63.8——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年)(1)阅读上表,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
(8分)(2)据表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9分)(3)表格中投资新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或机制上发生了哪些根本性转变?(5分)参考答案与详解1.选B 由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遵义会议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故B项正确;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 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D项错误。
2.选B 坚决纠正冤假错案,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审判坚持疑罪从无,本质上反映出法律内容的进步,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也反映出审判程序“有法必依”,严格司法,但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司法过程贯彻民主决策,故D项错误。
3.选B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年,故①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需要加大相关立法工作,故②③正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故④正确。
B项符合题意。
4.选D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题干中的两种观点没有认清这一点,故D项正确。
5.解析:选 D 材料主要说的是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故D项正确。
6.选C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而天津自由贸易区则设立于2015年,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外开放而不是对内改革,故B 项错误;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C项正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辐射内地经济,故D项错误。
7.选D 国务院机构的精简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但不是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故A项错误;机构的精简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机构的精简与加快产业升级无关,故C项错误;精简机构,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故D项正确。
8.选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选C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A项错误;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是在1973年,而“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发生在1959至1961年,故B项错误;2003年“神舟5号”发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成就,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