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1)》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对平行线产生直观的认识。

2.探究新知:a.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尝试画出平行线,并总结判定方法。

c.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巩固练习:a.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

4.拓展与应用:a.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b.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终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终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2和判定3以及垂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石。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将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加强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知识状况来说,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的作图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的定义、平行的性质,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

但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较弱,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能力、德育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及我们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这一基本事实的推理过程;能灵活应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规范推理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简单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转换,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转化及推理论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本质。

4、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平行线的判定问题转化为角的相等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推理论证问题用符号语言进行规范化的表达。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定理;–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判定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穿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定这两条线是否平行?2. 提出问题(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以下问题: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有交叉的锐角、直角或钝角,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之和是180度,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 同位角的学习与探究(20分钟)1.同位角的定义: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相对于这条直线而言其位置相对应的角。

2.同位角的特点:同位角相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观察和比较同位角的大小关系,并总结出同位角的特点。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同位角的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与探究(25分钟)1.内错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相邻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这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2.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同旁内角都在这两条平行线的同侧。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并总结出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定方法。

5. 平行线定理的引入与应用(2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平行线的特征,提出平行线定理:若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且直线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P,则三角形APD与三角形BPC相似。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行线定理进行判定,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说课稿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说课稿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办法1》。

按照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绽开我的说课,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属于人教版七班级下册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同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味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办法。

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学问,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将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学习能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进展思维,并能让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沟通分享探究的成果,体验胜利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说学情接下来说一下同学的实际状况。

教学是为了同学的积极进展,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基本特征。

七班级的同学处于学校阶段往初中阶段过渡的第一年,本阶段同学的观看能力、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还具有活泼好动,留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同学这一特点,采纳灵便多样的教学方式举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会用平行线的判定办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举行简洁推理和表述。

(二)过程与办法在探究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量和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同学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沟通、胜利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培养勇于实践,大胆猜测、推理的学习看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对教材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确实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办法举行简洁的推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同学的实际状况,本节课我采纳的教学办法有讲授法、研究法和练习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2.2 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设计

平行线判定(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判定(1)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第2节第1课时内容,它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继续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还是学习其它有关学科,如物理等学科的重要的数学基础。

平行线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图形。

学习平行线的知识,又能使人们更好的认识与平行线有关的实际事物。

因此这节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情的分析,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和表述。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3.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因为它涉及到无穷,我们无法考察到无限远的地方.我们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处理无穷问题的尴尬。

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成为判断两直线平行行的有效依据,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一下子也很难适应。

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

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初步学习转化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教学目标依据:第一: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归纳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

组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突出学生是认识主体,也有利于教师的角色转化,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于合作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寻找。

二、教法分析(1)通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所以我采用了①探索性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②综合性教学,把探索到的本质特征用概括地语言形成判定方法,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木兰一中徐松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3、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对三种位置的角有所了解,但对于判定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利用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及其推理过程。

难点是:“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1)进一步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探究其中蕴涵的数学道理。

(3)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在学生对平行线有了初步认识及学习了三线八角之后引入的。

它不但加深了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为继续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是几何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直观、表象的层面。

本章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通过操作,思考,归纳和推导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逻辑思维和说理表达的初步训练。

二、学生分析我校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偏弱,因此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对薄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也比较薄弱。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体会感知几何说理表达,了解划分逻辑段、补充完善几何说理过程、独立完成几何说理过程三个阶段实施。

同时,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三、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2.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会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初步的说理,从中感知推理的规则和过程.第二课时: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导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2.初步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并进一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3.让学生体会“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所体现的化归思想;4.让学生参与推导过程,树立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难点、重点第一课时:1、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一。

2、初步会用判定方法一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第二课时: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导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2.初步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来判定两直线平行,进一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

五、教学设计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指出他们分别是由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 (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后面学生想到同位角相等推出直线平行做铺垫)二、学习新课(一)概念学习1.问题的引入:在周围世界中到处可见平行线的形象,你能举出在周围所看到的形象为平行线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举例)(直观感受平行)2. 通过直观图形得出平行线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如图:直线a和b是平行线,也称它们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3、如何画平行线呢?操作1: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此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常用方法,同时为引出平行线判定方法一做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任务分析】1、学习结果: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2、学习条件:( 1)必要性条件:规则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此处要学习的四个概念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 ,四个都属于定义性概念。

概念的先决条件是辨别。

(因而决定教学的顺序为辨别—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 2)支持性条件:两直线平行可用推平行线法来检测,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都可以用量角器测得。

学生学习用具:两把尺子或三角板。

本节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课时二再介绍判定方法三。

3、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会具有辨别能力,会使用几何工具辅助学习,具备一般的推理能力。

起点能力使能目标一使能目标二终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作图在平行线和结合图形学生自知道两角关系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概念非平行线上找到己归纳出平行线方法来证明,并使用正学生会使用几何这几对角判定方法确的证明格式工具辅助学习,具发现这些角的关备一般的推理能系力。

4、教学重点:对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5、教学难点:方法的归纳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教师活动过程1、?本堂课分五块讲解习得1、回顾三线八角阶段2、平行线概念3、平行线判定方法4、本课重难点5、总结与练习(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三线八角”a314a12358a267问那些角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让学生在自己纸上也画一下,或者用手势比一下。

学生活动看 PPT个别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势表示各种角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概念,一部分学生会把在同一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 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3篇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3篇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3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及平行公理》,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说课综述5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主要学习:平行线的定义、画法,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它是在相交线、对顶角、垂线之后编排的,是以小学学过的平行线画法及中学学过的相交线、直线的有关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定义、画法、公理及推论。

特点之一:它揭示了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除了相交之外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平行,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八年级研究的特殊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证明两直线平行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据;特点之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使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视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重要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具备的初步的几何基础知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的意义及平行公理,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转化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以及视图能力。

(3)德育目标:向学生渗透数学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平行公理和推论是集合证明两直线平行的重要和依据,而且这些知识的得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平行公理及推论。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精选8篇)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精选8篇)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精选8篇)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篇1下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1、 (1)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研究“空间与图形”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就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及射线,对直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平行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2、目标分析: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体会平行线的概念 ( 知识与技能)2、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是充满无限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 过程与方法 )3、在学生探索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根据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总结如下: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这一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难点:就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对平行公理推论进行清晰说理这一问题。

4、教法学法分析我将其归纳为一个4字要诀:动、探、乐、渗1、动:通过多媒体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2、探: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3、乐: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4、渗:不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和方法给学生,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说明道理”。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准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

2.难点:推理思维的培养,通过几何性质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问题):老师出示一幅图,其中有两条直线,询问学生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知识讲解:a.定义:简要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不共线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b.平行线的性质: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给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等。

3.判定方法:a.角度判定法:当两条直线上的对应角、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b.距离判定法:当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4.实例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解释他们的判断过程。

5.归纳总结:请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并与他们一起梳理重要的关键点。

6.拓展应用: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堂的观点、体会和疑问。

同时,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辅助手段: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实物模型等。

五、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不共线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判定方法:1.角度判定法:对应角、同位角、内错角相等;2.距离判定法: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

以上是平行线的判定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明本文档是一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稿,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平行线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以下内容:•平行线的含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3.能准确应用平行线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含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内容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由于平行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具体事件来引入课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小学奥数题:如图,一个矩形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动点$P$在矩形内部运动,如何判断$AP$与$BD$是否平行?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引句名言:只有在足够多的实例中才能发现一个定律。

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平行线?平行线有何特点?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平行线的概念与特点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平行线判定的实际应用2.1 平行线的概念与特点先通过图像引导学生想象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然后依次向学生阐述平行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例如:•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特点:平行线的距离在任意两点上都相等。

在讲解概念和特点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公式,而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平行线的特点。

2.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之前,建议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下如何画平行线。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和卡尺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然后通过对比线段的长度,引出平行线的特点。

在引出平行线的特点后,我们开始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方法一:同位角判定法•方法二:平行四边形判定法•方法三:利用平移或对称判定法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例如同位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同时被一条直线所割,且割线与被割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平行线的判定》,属于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角、线段等基本概念,并掌握了直线的判定、角的分类等知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判断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

但是,在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相对较弱,对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理解不深。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巩固旧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 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讲解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方法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等。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加深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新课:首先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然后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练习题目和答案解析。

4. 归纳小结和注意事项。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的课题是《平行线的判定》。

一、引入(1)展示一张有关平行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出其中的规律及特征。

(2)通过几何知识的串联,与学生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特性。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概念;2)学会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是否平行;3)掌握平行线的应用。

二、内容讲解1、基础概念①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交错线。

2、平行线的性质①同一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所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角相等称为同位角。

②同一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同位角互为对应角,即同位角相等;③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分别相交,则交点两侧分别是对应角、内角、供角。

3、平行线的判定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如果两条直线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②方法一:利用辅助线法,上下平行法;③方法二:利用同位角相等定理。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路线规划、建筑物设计等,我们要努力学好几何知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P4-P5习题;2、预习下一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1、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2、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角和等于180度;对应角、供角互为补角。

3、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定理;辅助线法;上下平行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重点讲解了同位角相等定理和辅助线法。

在上课过程中,我加强了教学板书的设计,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用示意图或示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强化训练,应用新知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巩固旧知☞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
引入新知 2、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图,直线EF、CD被直线AB所截
探究新知
(1) ∠1和∠2是什么角? (2) ∠3和∠4是什么角?
d 4
1 2
3
练习2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如图所示:∠1=150°,∠2=150°.a∥b吗? 解:不平行.因为∠1和 ∠2不是同位角.
a 1
b
2
c
练习3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引入新知 A.若∠1=∠2,则c∥d
B.若∠1=∠3,则c∥b
探究新知
C.若∠1=∠4,则c∥b
(3)它们是什么角?(同位角) (4)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平行)
C
让学生讨论交流, 回答上述问题
目的:
A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观察对 象的关键特征,寻求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发生过程 的探索活动中去,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把自 己观察归纳出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加强同学间的合 作与交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教学目标依据
第一: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归纳去揭示知 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认 知结构。
第二:利用多媒体联合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 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循序渐 进过程。组织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突出学 生是认识主体,也有利于教师的角色转化,。教 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于合作者。
∠C=45°,判定直线
AB与CD是否平行.
A
E
12
B
课堂小结
C
D
布置作业
3.预习:p14---p15
板书设计: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维尔斯特拉斯
►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 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2、教师请一位学生代表回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其他同学进行修改与补充,如果学生在归纳过程有 不当之处,不完整之处。教师先肯定学生的创新结 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在作适当的修正得出结论:
.p D
1 B
2
F
探究活动
引入新知 归纳概括:
直线平行。
a
探究新知 因为∠2=72°∠3=72°
所以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又因为∠4=∠1(对顶角相等)
应用新知 所以∠4=∠2=72°
c
所以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所以a∥b∥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 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布置作业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讲解分析)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E A1
F
C3 2 D
4B
创设情境 ☞
教师表演用三角板画平行线过程,边画边说出道理。
引入新知 画图:已知直线AB和
AB外一点P,过点P
探究新知
画直线AB的平行线
(用以前学过的直 尺和三角尺的方法C
.P
D
应用新知
画) 设问:在用直尺
1
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课堂小结 的过程中,三角尺
目的:强化判定方法的前提条件,突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教学内容重点。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例,要求学
布置作业
生说出条件和结论,更进一步突出本节 课的教学重点。
(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判定a∥b)
cd
12 a
5
3
b
4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引入新知 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CF是DC的延长线.
(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
A
起着什么作用?
B
2
布置作业
学生说出是为画 ∠1,使所画的∠1 与∠2相等。
探究活动
(1)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教师提问:
(1)怎样用语言描述图形?
(学生回答: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E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保持相等?(∠1=∠2)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 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新知在新的情境 下如何应用,从而逐步完善其认知结构。
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 学习数学其它知识的重要方式。 根据老师布置的 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
教学流程图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探究新知 行?根据是什么?
D1F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2
应用新知 (2)由∠1﹦∠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 A B E
行?根据是什么?
课堂小结 DC∥A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布置作业
例题讲解
引入新知
如图所示,∠1﹦60°, ∠2﹦120°
探究新知
则直线a、b平行吗?为什么? 解:直线a、b平行.理由如下:因为
∠1+∠3=180°, ∠1=60°,所以
应用新知
∠3=120°.又因为∠2=120°,所 以∠2=∠3 .所以a∥b(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ba
1
c
32
练习1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
引入新知
∠1=72°、∠2=72°、∠3=72°说明 a∥b∥c的理由
解:理由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 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 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分析归纳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现实中,不存在像数学那样有如此多的东西,持续了几千年依然是 确实的如此美好。——苏利文确。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 庚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 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 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 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 坚实的“基础”,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 究及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 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提高运 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
难点:同位角相等的寻找。
(1)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活动,所以我采用了①探索性教学,以引 导学生主动地探索。②综合性教学,把探索到的 本质特征用概括地语言形成判定方法,从而使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应用新知 D.若∠1=3∠,则c∥d
c

1
3a
2 4b d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引入新知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1.完成课本习题5.2第1、9题.p16,p19
如图,已知∠1=135°、
应用新知 课堂小结
C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符号表示法:∵∠1=∠2 ∴AB//CD
布置作业
D 1
B 2
F
探究活动
教师提问:(1)现在要判定两条直线
引入新知
平行,关键要找什么条件? (同位角相等)
探究新知
(2)同位角是在怎样的几何图形中才 会出现?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三
应用新知 线八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