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或病理变化的疾病。

鱼病的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1. 病原体检测技术:通过提取病鱼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利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检测。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2. 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技术(FAT)、免疫组织化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鱼体内的抗体或抗原,快速确定病鱼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3. 细菌培养技术:将病鱼体内的病原菌分离出来,并进行鉴定和培养。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鱼感染的具体细菌种类,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二、鱼病的防治技术1. 流水养殖技术:采用流水养殖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流水养殖可以保持水质清洁,降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

2. 疫苗接种技术:疫苗接种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措施。

通过给鱼类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3. 饲料添加剂技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剂或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4. 温度控制技术:不同的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通过控制水温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提高水温可以加快鱼类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而降低水温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5. 水质管理技术: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减少病原体在水中的滋生和传播。

鱼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是保障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快速诊断可以及时确定病鱼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而防治技术则可以预防鱼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从而实现鱼病的有效防治。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过程中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技术!一、鱼病的预防1、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水温15°C以上可用15-20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 ;水温15C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 3-5min。

(3)工具消毒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2、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3、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它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4、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二、鱼病的诊断1、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2、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鱼病防治技术

鱼病防治技术

鱼病防治技术鱼病防治技术荆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鱼类病害的诊断一、现场调查1、全面了解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

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

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因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

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

2、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饵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

3、调查有关环境因素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

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

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 1病也十分重要。

二、鱼体检查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

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

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

两种检查方法相结事,才会更全面完整。

1、目检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粘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

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

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

顺序和方法如下: ◎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粘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鱼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防治鱼病,用药方法得当与否,对于防治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治鱼病的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法、全池泼洒法、机体浸浴法、挂篓挂袋法、注射给药法、局部涂抹法和间接投药法等。

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全池泼洒法。

此法给药其药效不受养殖动物食欲的影响,只要做到药物溶解均匀和泼洒均匀,所有塘内个体都可接触到药物即可。

二、机体浸浴法。

此法常用于预防鱼类疾病,是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方法是将鱼苗集中在较小容器的水体中,短时间使用高浓度的药物,强迫养殖动物机体受药,对体表进行消毒处理。

机体浸浴法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可以大大降低防治成本,但较为麻烦。

三、内服给药法。

该法又称药饵法。

该法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饲料摄入鱼类机体,从而鱼类体内发挥防治作用。

此法对于预防鱼类体内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但使用此法时要注意防止滥用药物和盲目增大用药剂量和增加用药次数以及延长用药时间。

- 1 -。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鱼病防治的常用方法

鱼病防治的常用方法

鱼病防治的常用方法(1)全池泼洒法:测量池水的体积,按照用药浓度,称取一定的药物,用池水溶解、冲稀后均匀地泼洒在全池内。

(2)浸洗法:也就是给鱼洗药水澡。

先在大盆或网箱中配好一定浓度的药物,把鱼放在里面浸洗一定的时间再放入鱼池。

浸洗时间,要根据水温情况、药物浓度和鱼体体质条件灵活掌握,防止鱼体死亡。

(3)挂袋法:将固体的药物盛放在布袋或小竹篓内,挂在食场周围,使药物慢慢溶解在附近的水中,达到消毒灭虫的效果。

(4)药饵法:把药物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饵料中做成药饵定期投喂。

(5)注射法:将药物或疫苗配成一定的浓度以一定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

注射时针头、针管一定要消毒,操作要细心。

黑鱼生了病以后,总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各种症状。

在通常情况下,要进行池边观察和鱼体肉眼检查。

(1)池边观察:病鱼的活动一般都不正常。

往往离群在池子四边或者水的表层缓慢地游动,有时露出尾部或头部。

有的病鱼在水中仰游,或横卧在水面上,或在原地打转,或在水中急躁地窜动,或绕着池边狂游。

病鱼一般还表现为体色发暗或乌黑,受到惊吓后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

在巡塘时如果发现黑鱼不正常游动和体色不正常,或者正常投喂的饵料剩余过多,就应该意识到有病鱼发生。

这时应将病鱼捕出做进一步的诊断。

(2)肉眼观察:常见的鱼病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特别是大型的病原体,通过肉眼观察,可以直接做出诊断。

检查时着重检查体表(即皮肤)、鳃和肠道这3个部位。

检检查时着重检查体表(即皮肤)、鳃和肠道这3个部位。

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鱼体的颜色和肥瘦情况,皮肤和肌肉是否发炎、充血、浮肿和有无疖疮等;鳍条是否蛀烂,鳞片是否脱落,鳃盖、鳃丝是否充血,鳃内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等。

然后,对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内部的各个器官系统。

内脏检查以肠道为主,将病鱼一边的肠壁剪开,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应仔细观察各内脏,如肝、胆、肠、胃、脾、食道、性腺等是否正常。

最后再将肠道剖开,把肠道中的食物,粪便除去,仔细观察肠道中是否有吸虫、绦虫等。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指人工培育和养殖各种水生动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问题,会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鱼病防治措施:1. 饲养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预防鱼病的关键措施。

定期清理水池或鱼塘,保持水质的平衡和稳定,并保证鱼类有足够的氧气供给。

定期检测水体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含量,对水质不合格的地方及时加以调整。

2. 选择健康的种苗:在养殖过程中,选购健康的种苗是预防鱼病的重要环节。

选择有健康证明的种苗,避免选购有病的或携带病原体的种苗,可有效减少鱼病的发生。

3. 合理投喂和饲料管理:合理投喂和饲料管理可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合理计算鱼类的饲养量,避免过量喂养;选择符合鱼类营养需求的饲料,避免饲料不合格带来的健康问题。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4. 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隔离病鱼是预防和控制鱼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发现病鱼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进行及时治疗或处理,避免与健康鱼类接触。

定期检测鱼类的体表和鳃腔,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使用药物和疫苗控制鱼病:在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和疫苗来控制鱼病。

使用药物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避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疫苗的使用可以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 病害监测和信息交流:定期开展病害监测和信息交流,了解当地和周围养殖区的鱼病情况,及时掌握最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提高饲养者对鱼病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7. 混养和轮作:适当进行混养和轮作可以减少单一鱼种的病害发生。

合理组合鱼类的品种,避免相同或相近品种的鱼类混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通过轮作,可以降低鱼类在同一环境中长期生长带来的健康问题。

8. 加强养殖管理与技术培训: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鱼病防治及用药原则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鱼病防治及用药原则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鱼病防治及用药原则1. 引言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鱼类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导致鱼类发生疾病。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是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控制鱼病的发生和传播,才能保障鱼类健康和鱼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鱼病的防治措施以及用药原则,帮助养殖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鱼病。

2. 鱼病的防治措施2.1 饲料管理良好的饲料管理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饲料应保持新鲜,不过期,且质量可靠。

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并合理控制喂养量,以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导致的疾病。

此外,定期清理鱼缸底部的饲料残渣,防止腐败物聚集和细菌、寄生虫滋生。

2.2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管理是预防鱼病的关键。

应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和补充新鲜水源,控制水质参数,如温度、氧量、PH 值等。

保持水体充分氧化,防止氧化还原电位过高或过低,影响鱼类的免疫力。

此外,应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控制细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2.3 鱼类种苗质量选择健康的鱼类种苗是预防鱼病的前提。

在选购种苗时,应注意观察鱼类的体表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溃疡、白点等。

此外,要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场的种苗,确保其健康状况和免疫力良好。

2.4 鱼类免疫力增强通过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

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合理饲养:提供均衡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鱼类的体质;•环境适应训练:逐渐改变鱼类的生活环境,促使其适应不同的水质和温度等条件;•疫苗接种:根据鱼类种类和主要病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疫苗接种方法,提高鱼类的免疫能力。

2.5 鱼类疾病监测与早期诊断定期进行鱼类的疾病监测和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鱼病。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测:•观察:定期观察鱼类的行为和体表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测:抽取鱼类的血液或采集鳞片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病原。

3. 鱼病的用药原则3.1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治疗鱼病时,应根据具体的病原类型和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鱼病防治的几种技术方法

鱼病防治的几种技术方法

鱼病防治的几种技术方法引言随着鱼类养殖业的发展,鱼病成为了制约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鱼类生长环境对不利的影响,以及鱼病的广泛传播和高发性使得鱼病的防治成为了鱼类养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鱼病防治的技术方法,并通过比较其优缺点,指导鱼类养殖管理者合理选择鱼病防治的方法。

1. 水质控制水质是影响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鱼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水质控制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水质控制方面,饲养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定期检查水质,消除鱼塘中的毒素和有害物质,并保证水质的平衡,如优化溶解氧量,保持适宜的水温等。

•额外注意防止污染。

要定期更换鱼塘水、清理鱼塘底部的杂草和残渣等。

•根据所养鱼种的不同,分别根据其水质对其调节,以满足其生长所需。

比如一些鱼类喜欢酸性环境,鱼塘内可添加适量的装有沼气等菌类的生物菌草(如不知火菌),建立其生态环境。

•在日常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帮助鱼类增强身体免疫力。

2. 使用药剂使用药剂是鱼病防治的常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对已感染鱼类的治疗,以及预防鱼类感染。

常见的鱼药剂种类主要有:•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恩诺沙星等•防虫、杀菌剂等,如多菌灵、硫酸铜、甲苯磺丝胺等但是使用药物防治鱼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使得这些药物对于相应疾病的防治效果变弱。

所以,使用药剂时应谨慎。

3. 疫苗注射鱼病的疫苗注射常常能够在鱼类免疫系统中建立抗体,从而达到预防鱼类疾病的效果。

疫苗注射的方法常常是口部或鳃部根据不同鱼类而定。

典型鱼类的疫苗注射技术包括分别针对口腔疫苗、泡腮疫苗、肌肉疫苗、鳃部疫苗等。

疫苗注射技术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疫苗注射技术能够很好地预防鱼类疾病。

2.疫苗注射技术对鱼类的生长没有不利影响。

缺点1.疫苗注射技术会增加鱼类运输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2.注射技术会增加鱼类养殖成本,尤其是大规模鱼类的注射技术。

鱼病防治六种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六种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六种常用给药方法鱼病防治中,应根据鱼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感染的情况、病程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节约成本开支,增产稳产,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

下面介绍六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一、遍洒法此法能彻底杀灭病原体,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

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药液遍洒全鱼池,让鱼池水达到一定的浓度,以杀灭鱼池中及鱼体表外的病原体。

缺点是用药量大,池水体积的计算麻烦,副作用比较大。

药物的安全范围较小时,要谨慎使用,以免造成危害。

二、挂篓或挂袋法此法副作用小、危险系数低(几乎没有危险)、用药量小、简便易行。

方法是将盛有药物的篓或袋悬挂在鱼池食场周围,形成一定范围的消毒区,以杀灭摄食鱼鱼体表面的病原体。

但必须掌握好用药量,使消毒区内池水的最高忍耐浓度保持在药物安全范围内,且能使池水浓度保持2至3小时,做到既能治病,又不给鱼造成伤害。

三、浸洗法此法一般作为运输前后及鱼转池预防消毒,用药时不影响水中浮游生物,用药量少,没有危险性。

方法是将鱼集中在有较高浓度药液的较小容器中,强迫进行短期药浴,以杀灭鱼体外表的病原体。

缺点是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需专门拉网时易损伤鱼体,又麻烦。

四、口服法此法适用于鱼病的预防和治疗,缺点是病鱼已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病情较严重时无效。

方法是将病鱼喜欢吃的饵料,连同一定量的药物或疫苗,加上一点无毒的粘合剂一起拌匀,制成药饵投喂,以杀灭鱼体内的病原体。

五、注射法注射法同口服法比较,具有疗效好、吸收快、进入鱼体的药量准确的优点。

常用的注射法有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缺点是比较麻烦,费工费时,一般只在人工注射疫苗及给鱼治疗时使用。

六、涂抹法此法只在注射催产剂及亲鱼检查时使用,有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用药量小的优点。

方法是用较浓的药液涂抹鱼体表面患病的地方,以杀灭鱼体的病原体。

涂抹时应注意将鱼头持向上方,防止药液流人鱼鳃造成危害。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一、鱼病的快速诊断技术鱼病的快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快速诊断技术:1. 病原学检测:通过对病死鱼体或病变部位采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确定鱼病的病原体种类。

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病原体或病原体产生的抗原结合,通过颜色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3. 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原体特异性DNA 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诊断鱼病。

4. 快速诊断试纸:将鱼体、鱼鳞或鱼血样本与试纸接触,根据试纸上显示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病原体。

这些快速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高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鱼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

二、鱼病的防治技术鱼病的防治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鱼病防治技术:1. 环境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良好的水质,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池塘底泥等,降低病原体滋生的环境风险。

2. 疫苗接种:根据鱼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鱼类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药物防治:根据鱼病的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抗性。

4. 养殖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类的营养均衡,提高养殖水平,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5. 定期监测:定期对养殖鱼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运用上述鱼病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鱼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快速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鱼病,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而通过合理运用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鱼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对鱼病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相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鱼类疾病防治鱼类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

鱼类疾病防治鱼类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

鱼类疾病防治鱼类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鱼类是重要的水生动物资源,在养殖和捕捞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鱼类疾病是制约鱼类养殖和捕捞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鱼类疾病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保障鱼类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疾病的分类鱼类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鱼类之间传播,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如水质污染、营养不良等。

二、鱼类疾病的诊断技术1. 体外诊断技术体外诊断技术是通过观察鱼类的外部症状来判断是否患病。

常见的体外诊断技术包括观察鱼类的行为、食欲、呼吸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皮肤、鳞片、鳍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此外,还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鱼体内部器官的变化,如肝脏、肾脏的病变。

2. 实验室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是通过对鱼类体液或组织样品的检测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原体的存在。

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细菌培养、病毒分离、PCR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为鱼类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三、鱼类疾病的防治技术1. 预防为主预防是鱼类疾病防治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饲料配方,确保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其次,要加强鱼类养殖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另外,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防止疾病的发生。

2. 合理使用药物药物是鱼类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控制鱼类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3. 强化环境管理鱼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加强鱼类养殖环境管理是防治鱼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进行换水和消毒等。

四、鱼类疾病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鱼类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传统的诊断技术将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

鱼病了怎么办?鱼病防治都有哪些方法

鱼病了怎么办?鱼病防治都有哪些方法

鱼病了怎么办?鱼病防治都有哪些方法
鱼病了怎么办?鱼病了用什么药?鱼病防治都有哪些方法?在此,为养鱼的朋友
们介绍5种控制鱼病流行的方法。

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全池泼洒,以消灭传染源及病原体,调节酸碱度,增加钙质,改善鱼塘环境。

2、鱼种检疫
选择规格相差不大、苗种来源一致、健壮的鱼种,用10ppm的漂白粉浸洗15分钟。

放养操作应避免损伤鱼种。

3、科学饲养
注意“四定”投饵、投喂清洁的饵料及新鲜的草料。

七、八月份不可投草料过多,不投未经发酵的粪肥。

夏天最好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培养水质,使池水保持充足的
溶氧。

每天至少巡塘二次,保证水质清爽。

4、药物预防
每年4~10月是鱼病流行季节,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每半月消毒一次,最好将两
种药物轮流使用,这样效果更佳。

5、早期诊治
对早期鱼病应及时对症下药,控制病害蔓延。

最好对病鱼分池进行隔离,使用的
工具也进行消毒处理。

第六章鱼病防治第一节药物预防池塘养鱼的鱼病防治主要抓好清

第六章鱼病防治第一节药物预防池塘养鱼的鱼病防治主要抓好清

第六章鱼病防治第一节药物预防池塘养鱼的鱼病防治主要抓好清第一节药物预防池塘养鱼的鱼病防治主要抓好清塘、、消毒、合理投饵施肥、投喂药饵等。

清塘包括修整池塘和药物清塘两个方面。

清塘药物的种类很多,其中以生石灰清塘效果最好,漂白粉次之。

在抓好清塘和增强饲养管理中的〝四定〞投饵法同时,还要留意做好药物预防任务,特别要实在做好以下〝五消〞和投喂药饵任务。

一、鱼种消毒1、3-5%食盐水浸浴5分钟左右,杀灭寄生虫,防治水霉病、竖鳞病。

2、10克/立方米漂白粉溶液浸浴20-30分钟,杀死鱼体上的细菌,预防赤皮病、烂鳃病。

3、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浴15-30分钟,杀死鱼体上的多种寄生虫,预防寄生性鱼病。

4、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20分钟,防治原生植物惹起的鱼病。

5、注射疫苗,草鱼放养前,每尾注射出血病毒灭活疫苗0.2-0.5毫升。

二、食场消毒1、漂白粉挂篓。

食场框架挂竹篓3-6只,每只篓装漂白粉100克,每天互换一次,三天为一疗程。

5-9月经常用漂白粉食场挂篓,可以防止或增加细菌性皮肤病和烂鳃病的发作。

2、鱼病盛行时节十天一次或延续三天为一疗,每次用150-200克漂白粉配成溶液倾注食场消毒。

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

发病时节每周一次,食场挂袋3个,每袋装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预防寄生性鱼病。

4、夏春时节每次用2.5-5.0千克生石灰兑水溶化成浆倾注食场,防治草鱼粘细菌、烂鳃病。

三、工具消毒将工具放入10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洗5分钟再用。

大型工具可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

四、饵料消毒1、植物性饵料用清水洗净,择鲜活投喂,也可将其放入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后再投喂,防病效果更好。

2、对水草等植物性饵料用6克/立方米漂白粉溶液浸洗20-30分钟后再投喂。

3、对粪肥每100千克加漂白粉24克,搅拌平均后投施,或加1-5%生石灰消毒施用。

五、水体消毒1、生石灰15-20千克/亩〔水深1米〕,全池倾注。

六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六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卿飙堂病的防治桝沅江市琼湖路109号信箱(413100)柳富荣冬季虽气温和水温较低,但一些适应低温条件生存的病原生物依然活跃。

开春后天气逐渐变暖,各种病原生物开始大量生长繁殖,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因此,冬春季也是鱼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1.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成丛生长,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须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②苗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或每升10〜20毫克高猛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③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水霉净100-150克对水全池泼洒;④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3克对水全池泼洒,隔2天后再用1次,5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2〜0.3克对水全池泼洒。

2.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粗糙,多数尾部的部分鳞片像松球似的向外张开,鳞片基部水肿,挤压宁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10600)戴届全宁乡市大成桥镇梅鸣村村民小杨在屋后的山间林地喂养了2000羽鸡,140日龄时,鸡突然减食、精神沉郁,甚至出现死亡。

梅鸣村动物防疫员小邓了解情况后,当天做了4例解剖,发现鸡的心外膜有少许岀血点;肝呈棕黄色.表面散布着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卵巢明显岀血等;这些症状完全符合禽霍乱病变特征。

于是小杨到镇上的兽药店买来阿莫西林粉拌料喂鸡,后来还用过盐酸林可霉素粉等药,但病鸡仍然不见好转,并且死亡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了解情况后,笔者前往小杨的鸡场。

只见小杨饲喂的鸡,有的精神沉郁伏在地上;有的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离群呆立;有的甩鼻、呼吸困难;地下还有病鸡排出的黄色稀粪。

这些症状确实与禽霍乱相似,但笔者认为小邓的诊断肯定忽略了什么。

再次进行解剖后,笔者发现了2点差异:首先,病鸡的心包积液虽说淡黄透明,与患有禽霍乱相似;但积液量多而清亮,且患有禽霍乱的病鸡心包积液应该含有纤维素絮状物。

常见鱼病防治

常见鱼病防治

常见鱼病防治一、鱼类微生物病1.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疱疹病毒引起的,防治方法是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

2.细菌类鱼病,如赤皮病、疥疮病、白皮病、腐皮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防治方法:⑴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呈25微升/升的浓度。

⑵使用漂白粉药浴,其浓度为10微升/升或全池泼洒其浓度为1微升/升。

⑶使用黄烟使池水呈3微升/升的浓度或用五倍子使池水呈2~4•微升/升浓度。

3.由真菌引起的鱼病,如水霉病、鳃霉病。

防治方法:⑴防止鱼体受伤,拉网操作须小心。

⑵用4/万食盐+4/万小苏打全池泼洒或浸洗。

⑶用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5~0.2微升/升浓度。

二、鱼类原虫病鱼类原虫病指的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粘孢子虫病及小瓜虫病。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种放养前用8微升/升的硫酸酮浸泡20至30分钟。

3.用硫酸酮+硫酸亚铁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微升/升的浓度。

4.用1~4%食盐浸洗鱼体3~5分钟。

5.对球虫病应内服药饵,每100斤鱼重用硫黄粉50克,连喂4天。

粘孢子虫病则体外用0.5微升/升晶体敌百虫,体内服用敌百虫药饵15公斤糠加6两90%敌百虫,连续喂4天。

三、鱼类蠕虫病因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鱼病,称鱼类蠕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舌状涤虫病等。

防治方法:1.用0.65~0.7微升/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2.用生石灰彻底清墩,杀灭螺蛳。

苗种培育池内可泼洒硫酸铜,使池水成0.•7微升/升,间隔12~24小时,以同样浓度再泼洒一次。

四、鱼类甲壳动物病此病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鱼怪病等。

防治方法:1.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微升/升的浓度。

2.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5微升/升的浓度,•半月内连续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防治技术荆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鱼类病害的诊断一、现场调查1、全面了解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

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

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因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

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

2、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饵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

3、调查有关环境因素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

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

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病也十分重要。

二、鱼体检查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

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

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

两种检查方法相结事,才会更全面完整。

1、目检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粘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

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

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

顺序和方法如下:◎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粘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

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流出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

在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

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食物,用剪刀剖开观察。

2、镜检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

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鱼病的防治措施1、清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以此杀灭部分病原体。

药物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

因此,必须要用药物清塘。

常用药物有:强氯精、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

2、加强养殖管理: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

放养密度过高的鱼塘,发生鱼病的机率越大。

根据不同鱼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合理的投饵施肥:施肥要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肥水的有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性。

要经常性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3、药物防治:鱼体消毒:即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

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短暂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

药物有食盐、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还有高浓度复合戊二醛、聚维酮碘。

食场消毒: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虫最密集之处,故经常地食场消毒,是有效防病措施之一。

一般为挂袋法和泼洒法:溴氯海因、强氯精、漂白粉。

水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

常用的药物有:强氯精、戊二醛、聚维铜碘等。

定期投喂药饵,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

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强氯精、诺氟沙星粉、恩诺沙星粉、阿苯哒唑粉、盐酸土霉素、护肝宝。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一、病毒性疾病草鱼病毒病:呼肠孤病毒引起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每年6—9月份为高发期,水温在27度以上最易流行,25度以下逐渐消失。

主要危害2.5—15公分的草鱼种和一足龄的青鱼。

根据病鱼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发成三种类型:(1)肠炎型,肠道严重充血,部分肠道或全肠鲜红色,肠壁韧性好,气泡和黏液很少,这一点与肠炎病不同。

(2)红肌肉型,肌肉明显充血,严重的全身肌肉发红,鳃瓣失血严重,呈白色,但外表仅有轻微充血。

体长7—10公分时多见。

(3)红鳍红鳃盖型,鳍条基部、鳃盖、口腔、头顶及眼眶等处充血明显,有的鳞片下充血,而肌肉充血较少或局部有点状充血。

在体长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防治方法:(1)加强鱼塘的清塘消毒,最好用大剂量的生石灰处理。

(2)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3)免疫预防,用疫苗注射或浸泡免疫。

(4)在鱼种发病期,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10天用一次。

(5)前期使用高档饲料尽快将鱼种养到15公分以上对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很有意义。

(6)大黄。

黄柏、黄芩按34%、34%、32%的比例制成三黄粉,用开水煮30分钟以上,冷却后拌料投喂,7天一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二、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耳森氏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生产中常说的“暴发性出血病”。

细菌性败血症是最近几年发病最严重,危害品种最多,面积最广的一种鱼病。

病鱼一般表现为: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并有溶血现象;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症状。

与草鱼的病毒性疾病难以区分,确诊困难。

实际生产中常根据死亡鱼的品种来做判断。

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程度深浅不同,死亡鱼的品种会有变化,由轻到重依次为野杂鱼、鲫鱼,然后是鳊鱼、白鲢、鳙鱼,最后是草鱼,如果草鱼发病,表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治疗会比较困难。

建议:(1)由于野杂鱼对这种病非常敏感,如果鱼塘内有黄颡鱼等野杂鱼死亡,并且体表发红,很可以鱼塘内已有暴发性出血病潜伏(2)如果池塘内死鱼品种在2种或2种以上,基本上可以判断池塘内发生了细菌性败血症;(3)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在鱼体内可以潜伏较长时间,但并不引起主养鱼死亡,但此时鱼体的抗应激能力非常差,一旦受到刺激如天气陡变等,很容易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四步治疗法。

(1)第1天,杀虫,鱼体表有寄生虫时会造成疾病难以治疗彻底。

实际生产中发现用菊酯类或辛硫鳞类水剂加硫酸铜合用对治疗这种病效果比较好。

(2)第2—6天连续使用内服药物5—7天,消灭体内病原菌。

用蒽诺沙星、诺氟沙星、盐酸土霉素等均可,剂量可见后面药物使用说明。

(3)水体泼洒消毒剂,疾病早期在第3天用一次即可,发病严重时在第3、第5天连续两次。

(4)病情稳定后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对防止该病的反复发作很有好处。

注意:由于该病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引起病鱼溶血、出血。

组织损坏严重,肝、肾、胰脏功能障碍,抗应激能力比较差,在治疗期间和刚台好时不要大量换水或冲注新水,也不能拉网和下化肥,否则会导致鱼病加重或复发。

2、细菌性烂鳃:嗜纤维菌引起。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4—9月份,每年6—9月份为高发期。

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

病鱼体发黑,食欲减退,打开鳃盖,可见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呈“扫帚”状,鳃盖中央腐烂成一圆形小洞,俗称“开天窗”。

治疗方法:(1)水体全池泼洒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药物,间隔一天,连用两次。

(2)得方新诺时拌料内服,每100公斤第一天10克,第2—6天减半,6天一疗程,可以连续使用两个疗程。

(3)盐酸环丙沙星拌料内服,10—15克/1000公斤鱼体重,连续57天。

(4)氟哌酸(诺氟沙星)拌料内服,20 克/1000公斤鱼体重,连续5—7天。

3、肠炎病:肠炎刑点状气单胞菌引起。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4—9月份,水温18度以上流行。

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也可以发病。

主要症状: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更黑,俗称“乌头瘟”。

病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严重时肛门外突。

挤压腹部有黄色或白色黏液流出。

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火,肠粘膜坏死。

治疗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或强氯精0.4克或二氧化氯0.03克全塘泼洒。

(2)坚持投食“四定”原则,不使用变质饵料。

(3)把大蒜头捣烂,制成每公斤含大蒜200克的药饵,每天喂一次,连3—5天。

(4)内服海联科505连续拌料3—5天。

4、白头白嘴病:嗜纤维菌引起。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5—7月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白鲢、鳙鱼夏花鱼种,尤其是草鱼夏花。

主要症状:病鱼头部和嘴周围皮肤的色素消失,呈现白色。

严重时头部和嘴发生溃烂,尾鳍出现蛀鳍。

治疗方法:(1)彻底清塘,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2)用二氧化碳或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病情严重的间隔一天再用一次,考虑到鱼苗比较脆弱,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漂白粉、强氯精治疗。

(3)生石灰20—25公斤/亩米,化水全池泼洒。

(4)五倍子2ppm煎水,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5、白皮病:白皮极毛杆菌引起。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5—7月流,主要危害白鲢夏花鱼种。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些白色小点,以后迅速扩大,使鱼体后半部全部变成白色,严重时尾鳍全部烂掉,头上尾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死亡。

治疗方法:(1)主要由拉网、过筛、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引起,因此操作一定要小心。

(2)治疗方法同细菌性烂鳃。

6、赤皮病:荧光假单胞菌引起。

拉网或运输时受伤易引发此病。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无明显的发病季节。

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二、三龄草鱼,常与肠炎、烂鳃并发,俗称“老三病”。

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最为突出,有时在鳞片脱落出有水霉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断常腐烂成扫帚状,常称“蛀鳍”。

治疗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灯1克或强氯精0.4克或二氧化氯0.15—0.3克全塘泼洒。

(2)五倍子2ppm煎水全池泼洒。

(3)碘胺类药物每100公斤鱼第一天10克,第2—6天减半,6天一疗程,可以连续使用两个疗程。

由真菌引起的鱼病:水霉病(肤霉病):◎病原:病原体为水霉菌和绵霉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