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防治技术
荆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鱼类病害的诊断
一、现场调查
1、全面了解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
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因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
2、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
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饵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
3、调查有关环境因素
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
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
病也十分重要。
二、鱼体检查
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事,才会更全面完整。
1、目检
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粘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胞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
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
◎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粘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
◎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流出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在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食物,用剪刀剖开观察。
2、镜检
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点进行观察。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鱼病的防治措施
1、清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以此杀灭部分病原体。
药物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因此,必须要用药物清塘。常用药物有:强氯精、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
2、加强养殖管理: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放养密度过高的鱼塘,发生鱼病的机率越大。根据不同鱼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合理的投饵施肥:施肥要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肥水的有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
塘最为重要性。要经常性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3、药物防治:
鱼体消毒:即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短暂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物有食盐、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还有高浓度复合戊二醛、聚维酮碘。
食场消毒: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虫最密集之处,故经常地食场消毒,是有效防病措施之一。一般为挂袋法和泼洒法:溴氯海因、强氯精、漂白粉。
水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药物有:强氯精、戊二醛、聚维铜碘等。
定期投喂药饵,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强氯精、诺氟沙星粉、恩诺沙星粉、阿苯哒唑粉、盐酸土霉素、护肝宝。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一、病毒性疾病
草鱼病毒病:呼肠孤病毒引起
流行季节及危害对象:每年6—9月份为高发期,水温在27度以上最易流行,25度以下逐渐消失。主要危害2.5—15公分的草鱼种和一足龄的青鱼。
根据病鱼表现和剖检变化可以发成三种类型:(1)肠炎型,肠道
严重充血,部分肠道或全肠鲜红色,肠壁韧性好,气泡和黏液很少,这一点与肠炎病不同。(2)红肌肉型,肌肉明显充血,严重的全身肌肉发红,鳃瓣失血严重,呈白色,但外表仅有轻微充血。体长7—10公分时多见。(3)红鳍红鳃盖型,鳍条基部、鳃盖、口腔、头顶及眼眶等处充血明显,有的鳞片下充血,而肌肉充血较少或局部有点状充血。在体长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防治方法:
(1)加强鱼塘的清塘消毒,最好用大剂量的生石灰处理。
(2)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3)免疫预防,用疫苗注射或浸泡免疫。
(4)在鱼种发病期,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10天用一次。
(5)前期使用高档饲料尽快将鱼种养到15公分以上对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很有意义。
(6)大黄。黄柏、黄芩按34%、34%、32%的比例制成三黄粉,用开水煮30分钟以上,冷却后拌料投喂,7天一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二、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败血症: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耳森氏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生产中常说的“暴发性出血病”。
细菌性败血症是最近几年发病最严重,危害品种最多,面积最广的一种鱼病。病鱼一般表现为: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并有溶血现象;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