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第一步:画一条起跳线,将蛙头对齐起跳线,进行起跳。
第二步:当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
第三步:用纸带做标记。
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对齐起跳线,另一端画终点。
第四步:重复跳三次,记录纸蛙三次跳跃的距离。
3、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跳得最远一次,用剪刀沿着终点线剪下,粘贴到活动手册。
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A )按步骤比赛在实验基础上研讨交流做练习的标识,比较距离大小。
总结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纸飞机比赛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动物动物的特征常见的动物分类2. 植物的奥秘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美丽的星空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天气的简单变化4. 奇妙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星空和人体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分类及特征的理解天气变化和人体器官的认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标本、模型天文望远镜人体器官模型2. 学具:彩色笔、画纸观察记录本动手实践材料(如种子、土壤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星空和人体器官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画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并标注名称。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观动植物园、天文馆等,拓宽知识面。
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覆盖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核心知识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1.1《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2《我们身边的科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第2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1《我们的身体》:介绍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2《身体的奥秘》:探索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第3章《植物的秘密》: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
3.1《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2《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第4章《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4.1《形形色色的动物》: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4.2《动物的生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图表、图片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简述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3)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科学》: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植物世界》:第二节《认识常见植物》;3. 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认识常见动物》;4. 第四章《空气和水》:第四节《空气和水特点》;5. 第五章《我们身体》:第五节《认识我们身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科学内涵,培养对科学兴趣;2. 使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知识,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3. 让学生解空气和水特点,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理解,如植物六大器官、动物分类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3. 结构图:用图示表示植物、动物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科学现象;(2)画一画你喜欢植物和动物;(3)实验报告:空气和水特点;(4)观察我们身体,完成观察记录表。
2. 答案:(2)根据观察,画出自己喜欢植物和动物;(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4)根据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过程;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部编版】2017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2017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本节课的主题是植物,旨在让学生识别植物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观察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学生能够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同时,学生将尝试种植一棵植物,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将有助于学生认识植物的生命体特征,并产生对植物的浓厚兴趣。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并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在教学准备方面,学生需要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需要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教师将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并询问学生哪些是植物。
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些植物的特征,以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接下来,教师将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学生将交流这些植物的共同点,以帮助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在第三部分中,教师将提问“塑料花是植物吗?”并提供植物和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塑料花的不同。
最后,学生将尝试种植一棵植物,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植物,并能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同时,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生命体特征,并产生对植物的浓厚兴趣。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植物。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植物,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向学生展示这些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并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教师可以适当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如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并回家种植。
为了方便指导,学生可以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出所选择的植物。
由于学生对如何照顾植物可能不熟悉,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并放在家里合适的位置等。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与热爱。
下面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案,共包含16节课的内容。
第一课:认识科学实验本课重点介绍科学实验的概念和实验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进行的实验,了解科学实验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第二课:认识物体本课重点介绍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学会用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分类。
第三课:认识天空本课重点介绍天空的特征和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天空,了解白天和夜晚的不同,以及天空的变化规律。
第四课:认识天气本课重点介绍天气的变化和对人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五课:认识动物本课重点介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动物,学会用大小、颜色、生活习性等特征来分类动物。
第六课:认识植物本课重点介绍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规律,并学会用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分类植物。
第七课:认识水本课重点介绍水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
第八课:认识空气本课重点介绍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对生物的重要性。
第九课:认识太阳本课重点介绍太阳的特征和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照强度变化,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十课:认识地球本课重点介绍地球的特征和构造。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表面特征,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
第十一课:认识风本课重点介绍风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产生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十二课:认识降雨本课重点介绍降雨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蒸气的凝结和形成降雨的过程。
第十三课:认识雷电本课重点介绍雷电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观察和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科学现象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携带笔记本和文具,穿着舒适的衣服,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堂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发现科学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性,检查他们的实验技能。
3. 评价学生在思考和提问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探究水的性质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13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13课时)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开始走进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
探索板块:先是通过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将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整理。
再是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学生在辨认的过程中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辨识“蝴蝶是植物吗?”,学生再说判断理由,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寻找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提升对植物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进一步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完整word版)最新部编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
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2。
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17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颗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带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思考:植物有哪些特点?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植物的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我是一个小画家拿出你的画笔,画一棵美丽的植物吧!三、塑料花是植物?1.出示蝴蝶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它是植物吗?它和植物有什么差别?2.出示塑料花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它是植物吗?它和植物有什么差别?3.活动:探讨我们知道的植物(1)填写班级记录表(2)通过对植物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特点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观察一棵完整的植物图片,分析植物的构造画一棵植物观察蝴蝶并思考学生讨论记录通过观察,找出植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观察有目的地进行,并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植物的特点。
通过对一棵植物的观察了解植物的构造,更加形象具体通过动笔画一棵植物,加深对植物构造的理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的概念通过记录的分析抓住植物的特点四、种一棵植物种植一棵植物,并观察它的生长变化1.观看大蒜的生长顺序图2.请同学选择一种植物,种植并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观察大蒜生长顺序图在给出的选项中选择一种,也可以自己选择一种种植,观察并填写活动手册通过图片帮助学生抓住植物特点,利于学生在自己种植时抓住植物变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培养对植物的热爱之情一、判断题1.喇叭花是植物。
()2.剪纸的玫瑰花是植物。
()3.梅花鹿是植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身体解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身体2. 我和动物朋友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点学习与动物相处方法3. 我和植物邻居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环境4. 我和天气解常见天气现象学习预防天气灾害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
2. 使学生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
3. 让学生解天气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动植物特点及分类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培养关爱动植物观念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天气灾害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结构模型动植物标本或图片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2. 学具: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知识点。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2. 内容:按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身体:画出自己身体结构,并标注每个部位功能。
我和动物朋友:观察身边动物,描述它们特点,学会与它们相处。
我和植物邻居: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解它们生长需求。
我和天气:收集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洁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2. 观察植物3. 动物的特征4. 空气与水5. 回声与声音6. 影子与光7. 认识太阳和月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描述其特征。
2)认识空气: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3)回声实验:让学生在教室内体验回声现象,学习声音的传播。
4)光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清晰地标出课程,便于学生识记。
2. 核心概念: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突出重点。
3. 图文并茂:使用简笔画、符号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它的形态。
2)举例说明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植物的特征:叶绿、茎直、根须等。
2)空气的作用:呼吸、燃烧、降温等。
3)影子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遮挡后形成暗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1)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2)收集关于空气和水的资料,制作手抄报,与同学分享。
教科版2017班小学科学一上教材解读
课标设计思路
分为三个学段: 1-2年级;2-4年级;5-6年级
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
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均分为总目标与年段目标) 18个大概念,分解为75个具体概念
课程总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 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 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 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 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 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 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从科学思维发展看小学低段科学教学
低年级教学建议
低年级的目标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进行教学。 可以适当借鉴幼儿园大班的游戏、活动式学
习方式,做好幼小衔接。
4
单元解读
科学探究目标(1-2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 提出问题
护环境的重要性。
植物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植物是“活”的,有 生命的
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7.1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 ,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 特征。
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 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 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 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8.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 养分的结构。
学习目标(1~2年级)
结论的意识。
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 表达交流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学问。
2. 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证性、系统性、创新性。
4. 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科学实验器材、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奇心、求知欲、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3. 设计与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证据。
4. 分析与论证5. 交流与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科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和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探究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等。
2. 邀请科学家或从事科学工作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3.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观看科学纪录片,拓宽科学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师积极寻求同事和领导的支持与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科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实验药品等。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科学起始课》教案x
课题
科学起始课
课时
1
任课班级
一(6~8)班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任课老师,能Biblioteka 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教学重点
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
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倾听
按老师要求做游戏。
二、教师自我介绍
倾听
三、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倾听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倾听
按老师要求做游戏。
二、教师自我介绍
倾听
三、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倾听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科 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 总1课
课题级
一(6~8)班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
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