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2.2氯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例题5:
分析以下反应过程,说明氯气在反应中的作用:
H2S + Cl2 → 2HCl + S↓
答案:
在反应中,氯气作为氧化剂,氧化了硫化氢(H2S)生成硫(S)和氯化氢(HCl)。氯气中的氯原子获得了电子,从而氧化了硫化氢中的硫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案例分析时无法准确应用相关知识。
改进措施: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氯气性质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仍然表现出依赖性强、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氯气的制备原理、化学性质及氯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以及氯气性质与氯化合物应用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实验室现场操作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实验步骤与安全规范的理解。针对氯气性质与氯化合物关系,设计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难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实验视频、互动软件等,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2.2 氯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氯及其化合物》
2. 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3. 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3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 反应特点
4. 氯化合物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1)一、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情境·思考】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路段液氯的泄漏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路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
据目击者描述: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唰’地射向空中,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睁不开。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还是造成350人中毒进医院救治, 28人中毒死亡,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高坡上。
【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氯气具有哪些性质?温馨提示:氯气“有毒”。
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高度刺激性;不仅如此,吸入氯气还会刺激呼吸道,使人咳嗽不止。
特别说明:有毒不是物理性质。
【思考与讨论】性质预测:Cl2会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二、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1.氯气与钠的反应现象:2.氯气与铁的反应现象:3.氯气与铜的反应现象: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1.与单质的反应【思考】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什么?2.与H2O的反应材料一:某晚报报道: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某健身会所内,由于工作人员在泳池边违规制作消毒氯水,导致9名泳客疑似氯气中毒被緊急送医抢救。
材料二:打开水龙头,有时会闻到刺鼻的气味。
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金鱼会死掉。
【思考】1.氯水和液氯是否存在区别?2.成分预测:依据元素预测新制氯水中会存在哪些微粒?如何证明?【思考】是谁起了漂白作用,是Cl2吗?是HCl吗?【实验2-8】⑴取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纸条(或布条)各一条,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
-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一步探索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氯及其化合物预习资料,包括PPT和视频,要求学生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氯气的制备和性质,设计问题如“氯气是如何制备的?”“氯气有哪些典型性质?”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3.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 + H2O → HCl + HClO。
4. 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2Fe + 3Cl2 → 2FeCl3。
例3: 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
1. 漂白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
- 借助图书馆或在线数据库,查阅有关氯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实地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生产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 观看化学实验演示视频,学习更多关于氯气制备和性质检验的实验技巧。
- 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思维导图,帮助梳理和巩固知识点。
九.典型例题讲解
例1: 氯气的制备方法是什么?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单元1.掌握氯气的重要性质和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性;2.能根据实验现象辨识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化学符号进行表征;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观点,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4.能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海水中含有的另一种元素氯,氯的单质是氯气,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了,同学们知道氯气是怎么被发现的吗?其实呢,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且也研究了一些性质,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没能确认这种气体;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用希腊文进行命名,译成中文有“绿色”的意思,因此曾译名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舍勒的脚步来研究氯气的性质。
【任务一】认识制备漂白粉的原料——氯气【任务二】氯气性质的探究【任务三】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任务一】认识制备漂白粉的原料——氯气阅读氯气的发现史【活动设计】18世纪后期,随着冶金行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各种矿石开展了研究。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软锰矿和浓盐酸混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刺鼻的黄绿色气体。
他随之用这种气体做了各种实验,并发现它可溶于水,这种水溶液略显酸性。
根据氯气的发现史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引入氯元素,使学生在18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体会元素发现的过程,感受化学学科的实验基础,由此初步认识氯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任务二】氯气性质的探究【活动设计】工业上常将液氯储存在钢瓶内,便于运输与使用。
高中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氯及其化合物》,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
2. 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3. 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氯及其化合物相关实验。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实践探究,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工业应用。
3. 氯气和氢气的反应。
4. 氯的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案例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兴趣。
2. 知识探究: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实际案例,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
6.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整理知识框架,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7. 提高拓展:通过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氯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
2. 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3. 实验器材: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图书和期刊:提供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书和期刊,供学生进一步拓展。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doc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气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性质及应用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的精神,体会科学知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投影】播放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
【设疑】既然氯气是有毒物质,那么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引入】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板书】氯及其化合物一、氯气【投影】氯及其化合物一、氯气【讲解】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
舍勒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锭矿(即二氧化镒),当他使软锭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收集在集气瓶中的氯气,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
【投影】氯气液化的视频;氯气溶于水的视频。
【讲解】根据上述的实验,同学们可以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
遇氯气泄漏时,人员应该迅速撤离至上风处,且尽量居于较高位置。
【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投影】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易液化,有一定的毒性,密度大于空气【过渡】上面的物理性质的研究,依然不能解决刚才的疑问,游泳馆中为什么有氯气,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氯气的化学性质,看看有没有收获。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一、氯气(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2CO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NaOH ===Cl2 + Ca(OH)2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1)Cl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2)Cl2通入FeCl2溶液中:(3)Cl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二、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制法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主要玻璃仪器有: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5.验满方法:6.尾气处理: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水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例3、A B C D E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A B CD E【限时训练】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 次氯酸钠溶液B. 次氯酸钙溶液C. 氯水D. 氯化钙溶液2.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Cl2B、HClC、FeCl2D、Fe3O4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A. CO2B. SO2C. HClD. Cl2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2.掌握氯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氯和氯化物的性质及用途:1)氯的性质: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漂白性;2)氯化物的性质:氯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呈盐状晶体或固体,可溶于水;3)氯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氯可用于制备一些重要的化学品,如氯化铁、氯化锂等;氯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药物制备等领域。
2.氯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实验操作:1)氯的制备实验:实验药品:盐酸、过氧化氢、氯化亚铁。
实验步骤:a.取一小量盐酸倒入试管中;b.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c.将氯化亚铁粉剂加入试管中,观察气体的释放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并且气体呈现黄绿色。
2)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实验药品:氯化钠、氯化银。
实验步骤:a.取一小块氯化钠晶体放在干净的滑片中,覆盖上一个玻璃片,利用显微镜观察;b.重复上述步骤,用氯化银晶体代替氯化钠晶体。
实验现象:氯化钠和氯化银晶体都呈现盐状晶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氯的图片和相关实验仪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激发学习的动机。
Step 2: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简要讲解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Step 3:实践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Step 4:知识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氯的制备方法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特点。
Step 5: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重要的氯化物,如氯化氢、二氯甲烷等,并让学生了解其性质、用途和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Step 6:学以致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制备一种氯化物,并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总结实验心得。
2.2氯及其化合物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讨论环节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化学的“2.2氯及其化合物”。该章节位于高一上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旨在让学生掌握氯气、氯化氢、次氯酸及其盐类的基本性质和反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氯及其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相关化学概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2.证据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评价化学证据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合理推理和判断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氯气的制备与性质、氯化氢的制法与用途、次氯酸的制备与作用以及氯离子的存在形式和反应。本节课将结合课本中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机理,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和连贯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学生状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第一课时。
从教材学问体系构建看,它是非金属元素内容学习的开端,又是以后学习其余非金属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根底,所以本章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争论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构造打算性质,性质影响用途”,对以后争论其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引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响;氯气与水的反响。
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响。
3.教学目标的制定(1)学问与技能① 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 把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与水的反响。
③ 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试验观看氯气与金属钠、铁、铜、氢气反响的试验现象,理解氯气与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响的实质。
②通过观看试验演示,对氯气与水反响的产物进展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氯气觉察到氯被确认为一种的元素经受了数十年的时间,体会科学争论过程需要不懈探究。
②关注氯气具有毒性,能够以绿色化学的角度辩证对待化学带给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二.教学过程设计其次章教师教法和教学过程其次节氯及其化合物学生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引入:[ 教师提问 ] 生活中有哪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些物质或用品中含有Cl 元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素?[展现]PPT 展现金秋盐田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氯元引导出氯元素在自然好风光图片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界中的存在形式。
[教师]现在展现的图片是形式。
金秋盐田的秀丽景象,这是由于蒸发产生了大量的结晶盐。
[展现]PPT 展现浩瀚的海洋、资源的宝库图片[教师]海水中含盐 3%,主感受海洋资源的浩瀚力了解氯元素是富集在要为氯化钠。
假设将海水量,氯元素以 NaCl 形式海洋中的元素。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三全册化学教案_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氯及其化合物授课题目课题:氯及其化合物拟课时第2课时明确目的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理解氯化氢的物理性质;(3)、理解氯化氢和盐酸的异同,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教材的知识编排顺序:由存在到性质、到用途。
〔2〕.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实验。
〔3〕.探究与活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才能。
重点难点重点:氯气制取原理、装置安装顺序、性质检验、搜集方法、验满方法和余氯吸收处理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案例导入]例1、以下列图是一位学生设计的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2)指出装置中的错误: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忆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氯化氢和盐酸1、氯化氢是色、有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2、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浓盐酸具有强性,盐酸溶液中含有、离子,所以盐酸既具有性又具有。
工业盐酸常带黄色的原因是含有。
[稳固·思维]1-3-2某校校兴趣小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来制取并搜集氯气,装置如图:(1)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2)上述反响中,复原剂是___________,假设1mol氧化剂参加反响,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3)实验开始前,某学生对全套装置进展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后,用弹簧夹夹住_____处(填A或者者B)橡皮管;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并翻开活塞,当加到一定量时,停顿加水,静置观察,当观察到分液漏斗中出现液面不下降时,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于《氯及其化合物》这节的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新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学习的第一种非金属元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而且教材中涉及的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都相对熟悉,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介绍氯气的强氧化性,并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对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探究,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强化证据推理意识。
从内容的选取看,重视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消毒液、漂白粉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
氯气有毒又有用的编写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并正确运用,才能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
本节教材以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建构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后续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优势:①学生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可以对氯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的相关反应进行预测;②学生通过之前对钠元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能力;③学生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对元素的研究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足:①学生之前几乎没有接触歧化反应,因此需要进行讲解;②有些学生没有了解过漂白性是什么,因此应该对此概念进行讲解;③学生对于氯气和水的反应会比较陌生,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帮助他们攻克这一难题。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理解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认识,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塞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气发生装置。
2. 试剂:氯气、金属(如钠、镁、铝等)、金属化合物(如氯化银等)、酚酞溶液、石蕊试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图片,如漂白粉、自来水、加碘盐等,引出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氯气的性质(1)演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2)通过PPT展示氯气的化学性质,如强氧化性、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等,并讲解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氯离子的检验(1)通过PPT展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如食盐、自来水、游泳池消毒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
(2)演示氯离子检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3. 氯气的用途通过PPT展示氯气的用途,如自来水消毒、化工生产等,引导学生了解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2. 讨论:如何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氯气的用途?3. 思考: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检验方法。
2. 安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了解氯的性质、产生及应用;2.了解氯化钠、氯化铁等常见氯化物的性质及应用;3.学会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榨汁机、滤纸、蒸馏瓶、试管、导管、燃烧管、腐蚀试纸等;2.实验物品:食盐、铁粉、盖有铁锈的废铁块;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引起学生对氯的兴趣,了解氯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含有氯的产品?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讲解氯的性质及产生1.介绍氯的性质、产生和应用,包括物理性质(气味、颜色)和化学性质(与氢气、氢氧化钠等反应);2.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电解食盐溶液和酸碱法制备氯气。
第三步:讲解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等;2.展示氯化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钠。
第四步:讲解氯化铁1.介绍氯化铁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性质与用途等;2.展示氯化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染料、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铁。
第五步:实验操作技能培养1.讲解氯气的收集与检验方法,包括导管法、水位下降法和腐蚀试纸法等;2.执行实验:制备氯气。
第六步: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相关实验,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七步: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与实验环境的卫生。
第八步: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数据,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九步:作业布置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为下节课准备一个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报告,包括氯和氯化物的性质、产生和应用。
教学展示:1.利用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氯产生兴趣;2.制备氯化钠、氯化铁和氯气的实验操作演示;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热门-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热门-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
作为必修课程,全体学生都需要研究该节内容,以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本节内容应特别关注化学学科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材章安排层面,本节内容位于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学生已经研究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三节内容,建立了中学化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三个重要认识角度。
在本章内容之后的第三章,学生将研究铁及其化合物,需要综合利用已经研究的认识角度研究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化。
因此,在本章研究中,学生应该通过两个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巩固认识角度、明确认识思路,逐步提升利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系统性。
从教材节安排层面来看,学生在研究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研究了“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相比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更为复杂,对于氧化还原规律的呈现更为明显。
同时,次氯酸盐性质的研究和氯离子的检验,对于类别通性、离子反应规律的呈现也更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钠及其化合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利用认识角度指导物质性质的研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较少,基本只涉及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通过初中研究,学生已经熟悉了常见物质类别的通性,但对于含有不熟悉元素的物质,通过类别通性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偏弱;初步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离子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尚不够明确;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敏锐,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较少。
此外,学生还缺乏从多个角度综合研究物质性质的主动意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强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
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三年级《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案10(章节4-1:氯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高考要求分析]1.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元素是卤族元素的代表。
所以,氯及其化合物往往是每年高考的热点。
经常涉及到氯气、氯化氢、次氯酸盐和次氯酸等物质。
2.要熟练掌握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熟练掌握氯化氢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
在中学化学课本中对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叙述不多,但在复习中也要作为重点加以挖掘和推广。
[知识综合脉络]氯及其化合物联系网络[基础知识梳理]一.氯气1.化学性质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Cl2与绝大多数金属能反应(除极少数不活泼金属),且变价金属(如Fe)一般能氧化到最高价。
2Na+Cl2=2NaCl(白烟)2Fe+3Cl2△2FeCl3(棕褐色)思考:常温Fe能否与干燥Cl2反应?你能举出实例吗?(不能,除非潮湿Cl2.液氯用钢瓶盛装运输)Cu+Cl2点燃CuCl2(棕黄色的烟)注意:由Cu在Cl2中燃烧的现象说明无水CuCl2为棕黄色固体,只有溶于水其颜色由于浓度不同显绿色或蓝色.思考:[CuCl4]2-+4H2O[Cu(H2O)4]2++4Cl-(绿色)(蓝色)在此平衡体系中,改变下列条件:①加入适量NaCl ②加入适量AgNO3溶液③加入适量水,溶液颜色将如何改变?(①绿色加深②蓝色变深③变蓝色)(2)与非金属的反应氯气除与H2反应外,还能与P、S、S i等非金属反应2P+3Cl2点燃2PCl3PCl3+Cl2=PCl5反应现象:有白色烟雾生成——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烟、雾同时生成的一个反应。
其中PCl3是生产农药敌百虫重要原料。
PCl3、PCl5都极易水解PCl3+3H2O=H3PO3+3HCl PCl5+4H2O=H3PO4+5HClSi+2Cl2高温SiCl4(工业制单晶硅(高纯硅)的重要反应)(3)与化合物的反应①跟水反应:Cl2+H2O HCl+HClO(歧化反应)水溶液称氯水,氯水存在的微粒,分析一下其中存在哪些分子、哪些离子?思考:(a)如何证明氯水中存在Cl2、H+、Cl-、HClO?(b)0.224L(标况)Cl2溶于2L水中,Cl2、Cl-、HClO物质的量之和0.01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跟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实验室中常利用该反应用来吸收多余Cl2)思考:标准状况aL H2与Cl2混合气体光照爆炸后的所有物质恰好使bmol 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b与a的关系可以是。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取方法、重要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氯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b. 掌握氯的制取方法以及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c. 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应用和环境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升科学素养;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c. 倡导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3. 情感与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b. 培养学生有责任感的环保意识;c.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氯的基本性质: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氯的周期表位置和常见化合物。
2. 氯的制取方法:矿石法、电解法和氯气制取法。
3. 氯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化钠、氯化铜等常见氯化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研究。
4. 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氯的重要应用领域,如消毒剂、漂白剂、制冷剂等,以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风险。
三、教学步骤1. 导入a. 引发学生对氯的认知:呈现一些与氯相关的场景,如游泳池中的消毒剂、家庭中的漂白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氯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b. 提出问题:你知道氯的性质吗?环境中的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2. 知识讲授a. 讲解氯的基本性质:包括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周期表位置。
b. 讲解氯的制取方法:矿石法、电解法和氯气制取法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c. 讲解氯化物的制备和性质:以氯化钠为例,介绍氯化物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的性质研究。
3. 实验探究a. 设计合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b.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
4. 讨论和总结a.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和讨论:氯的应用领域、环境问题和风险。
2.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氯化氢(HCl)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化氢的挥发性、溶解性以及其与金属、碱的反应等。
4. 氯化钠(NaCl)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用途,如海水晒盐、岩盐开采等。
5.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如氯酸、次氯酸、高氯酸等,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6. 学习指导材料:为学生准备学习指导材料,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解读指南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理解教学内容。
7. 安全指导:为学生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8. 评估工具:准备评估工具,如学生实验报告、问题解答题等,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2节“氯及其化合物”。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氯气的分子结构模型、氯气与水反应的动画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氯气制备装置、氯化氢挥发实验装置、氯化钠溶解度实验装置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实验试剂,如氯气、氯化氢、氯化钠等。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的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高中必修第一册统编人教版《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启示 3: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要经历 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
新课讲解: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金属钠加热生成 NaCl ②与金属铁加热生成 FeCl3 ③与金属铜加热生成 CuCl2 ④与氢气加热生成 HCl 思考讨论: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 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的刺激 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为什么可以用氯气杀 菌、消毒呢?
教师:在 25℃时,1 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 2 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常温下, 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 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
总结: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正是因为氯气
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 用。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氯的化学性 质。(展示图片)
氯能与金属反应:与金属钠加热生成 NaCl;
习,感悟本 节课的知识 点。
与金属铁加热生成 FeCl3;与金属铜加热生成 CuCl2。
氯能与水反应: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
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
起到消毒的作用。
氯能与非金属反应与氢气加热生成 HCl。
节课的知识
点。
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了解氯
增长见
思维启迪: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化学家舍 气的发现历 识,对学习
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 程。
氯气有更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
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
一、氯气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
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
2CO
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
2
↑
由于HClO的分解,使Cl
2
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
2
+ NaOH ===
Cl
2 + Ca(OH)
2
===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
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
(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
(1)Cl
2
与淀粉碘化钾溶液:
(2)Cl
2通入FeCl
2
溶液中:
(3)Cl
2通入SO
2
的水溶液中:
二、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2> 实验室制法
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
写出用MnO
2和浓盐酸制取Cl
2
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
主要玻璃仪器有:
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尾气处理:
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
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A.浓H
2SO
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
溶液 D.水
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
例3、
A B C D E
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
A B C
D E
【限时训练】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次氯酸钠溶液
B. 次氯酸钙溶液
C. 氯水
D. 氯化钙溶液
2.下列物质不能
..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
A、CuCl
2
B、HCl
C、FeCl2
D、Fe3O4
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
A. CO
2
B. SO2
C. HCl
D. Cl2
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
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
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
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
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可
用化学试剂辨别真伪,该试剂可以是()
A. 酚酞溶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
液
6.弗里茨·哈伯称氯气为化学战中的“死亡之风”。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吸收
多余氯气的吸收剂最好选()
A. 水
B.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饱和氯化
钠溶液
7.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
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8. 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 氯水
B. NaCl
C. KBr
D. KI
9.为了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食盐固体
C 加入CaCO
3 D 加入Na
2
SO
3
固体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 漂白粉可露置于空气中保存
B. 金属钠应用煤油液封
C. 液溴应用水封存
D. AgI、AgBr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11. 向含有NaBr、K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
,然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固体,最后得到物质是()
A. NaCl和KI
B. NaCl和KCl
C. KCl和NaBr
D. NaCl,KCl 和I
2 1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所用的气体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H
2和O
2
B、NH
3
和Cl
2
C、CO
2
和Cl
2
和O
2
13.取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HCl )共热制取氯气(不考虑挥
发),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nO
2
作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C、盐酸没有完全反应
D、反应产生的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2.24L
、Y、Z三种元素,它们具有下述性质: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燃烧时生成化合物XZ
(3)化合物XZ极易溶于水,并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4)2分子X的单质可与1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2分子X
2Y,X
2
Y在常温
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
2
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根据上述事实,试判断X、Y、Z各是什么元素,XZ和X
2
Y各是什么物质。
(写出化学式)
X 、Y 、Z XZ X
2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