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1. 引言医疗器械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和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是每位医疗器械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旨在提供医疗器械工作者标准操作规程,帮助保障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患者安全。

2. 前期准备2.1 工作环境准备在进行任何医疗器械操作之前,必须确保工作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并且没有与操作无关的杂物。

2.2 工具与设备准备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熟悉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消毒清洁。

2.3 个人防护措施医疗器械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医疗器械操作流程3.1 操作前准备3.1.1 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在进行医疗器械操作之前,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1.2 患者沟通和安抚在操作过程中,医疗器械工作者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3.1.3 工作区域准备医疗器械工作者应将所需的医疗器械和相关工具准备齐全,并按照操作要求摆放整齐,方便操作时的取用。

3.2 操作步骤3.2.1 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指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3.2.2 勿擅自改变参数在操作医疗器械时,医疗器械工作者不得随意改变器械的参数设置,以免影响器械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3.2.3 观察患者反应医疗器械工作者应全程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对那些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操作,如呼吸机等。

3.2.4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医疗器械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操作步骤、参数设置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及时汇报和交流。

4. 后期工作4.1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后,医疗器械工作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

4.2 工作环境消毒医疗器械工作者还需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一、概述医疗器械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操作流程,并确保医务人员操作医疗器械时的技术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在医疗场所使用的各类医疗器械,包括但不限于X光机、B超、心电图仪、血糖仪等。

三、操作前准备1. 熟悉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特别是关于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的部分。

2. 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坏或松动的部分。

3. 确保医疗器械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消毒或清洗。

四、操作过程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确保仪器型号和规格与需要使用的操作相符。

2. 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注意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3.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卫生,佩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4. 如涉及到液体或药品,需按照正确的比例或剂量使用。

5.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和消毒所使用的部件,将医疗器械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医疗器械前,请务必熟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遵守操作规程。

2. 操作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医疗器械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3. 每次使用医疗器械前,应注意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4. 对于需要带电操作的医疗器械,应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技能。

5. 如需在患者身上操作医疗器械,应事先告知患者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六、紧急处理1.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2. 在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操作记录1. 在每次操作医疗器械前,应填写操作记录表,包括操作日期、操作人员、操作仪器和具体操作内容等。

2. 操作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归档。

八、操作培训和考核1.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疗器械的操作培训,了解并掌握相关操作步骤和技能。

2. 定期进行医疗器械操作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医疗器械工作者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工作者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工作者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器械工作者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负责操作和维护各种医疗设备,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医疗器械工作者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器械工作者的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设备准备在开始使用任何医疗器械之前,工作者必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异常磨损或损坏的部件;然后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最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操作环境,确保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2. 操作流程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应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确保标准化和规范化。

具体流程如下:(1)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来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设置或程序。

(3)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安静,避免噪音和杂物对操作过程的干扰。

(4)注意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5)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程,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分类。

3. 设备维护和保养医疗器械工作者在操作设备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

具体维护和保养措施如下:(1)及时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使用专用的清洁剂或消毒液进行清洁。

(2)定期保养设备,如更换耗材、润滑部件、校准仪器等。

(3)对于需要定期维护的设备,要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事故应急处理在医疗器械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医疗器械工作者应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具体应急处理措施如下:(1)确保自身安全,尽量避免二次伤害发生。

(2)立即切断电源或其他能源,以防止事故扩大。

(3)按照医院的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

(4)在事故处理完成后,要进行事故记录和事故原因分析,及时反馈并改进操作规范。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正确使用方法与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血压计是一种测量血压的常用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测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b) 患者应保持安静,不要交谈或移动。

2. 操作步骤:a) 将血压计放置在胳膊上,调整至与心脏水平。

b) 快速打气,直到气囊充气到压力超过患者的收缩压。

c) 缓慢放气,同时观察水银柱或显示屏上的压力。

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d) 在测量完毕后,将血压计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三、心电图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心电图机是用于检测心电图的重要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心电图机及电极的良好状态,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b) 为患者身上的电极涂抹适量的导电凝胶。

2. 操作步骤:a) 将患者准确地连接到心电图机,并确保电极的紧密贴合。

b) 启动心电图记录程序,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稳定。

c)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录时间和导联方式。

d) 在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记录异常情况。

e) 记录完毕后,关闭心电图机并保存记录数据。

四、注射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注射器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给予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b) 打开药物包装并准备注射所需的药物和器械。

2. 操作步骤:a) 清洗双手并戴好手套,采取无菌操作。

b) 把所需的药物抽入注射器,同时排出空气泡。

c) 在患者适当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d) 把针头插入患者的皮肤并慢慢注射药物,根据需要调整注射速度。

e) 完成注射后,将注射器丢弃到专用容器内。

五、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呼吸机是用于支持患者呼吸的重要设备,以下是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检查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和清洁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器械的操作及维护人员,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和保持其性能。

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维护要求以及应急措施等。

2. 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在操作医疗器械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医疗器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且经过有效的清洁和消毒;- 核查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2.2 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医疗器械的操作:1. 将医疗器械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2. 打开医疗器械的电源,并确保其正常运行;3. 根据使用说明书,调整医疗器械的参数设置;4. 对医疗器械进行适当的校准,确保其测量准确性;5. 将待操作的样本或标本放置到医疗器械中;6.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步骤,如按下按钮、调节控制杆等;7. 注意观察医疗器械的反馈信息,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常;8. 完成操作后,关闭医疗器械的电源;9. 将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其卫生安全;10. 归还医疗器械到指定位置。

3. 维护要求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操作人员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维护:- 定期清洁医疗器械的外部和内部部件,使用指定的清洁剂和方法;- 定期校准医疗器械的测量参数,确保准确性;- 保持医疗器械的环境干燥、通风和清洁;-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电源线、电池和连接线,确保正常工作;- 注意医疗器械的保养周期和更换部件,及时维修或更换磨损或失效的部件。

4. 应急措施在使用医疗器械时,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应急措施,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理:1. 应急报警: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人员;2. 处理措施:根据故障类型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联系维修人员、切换备用设备等;3. 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向相关部门报告;4. 故障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病症缓解或监视人体结构、生理状态的设备、仪器、器具、试剂、材料等,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和遵守医疗器械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本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医疗器械,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各类医疗器械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器、手术器械、血压计、体温计等。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根据所需医疗器械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所使用的器械完好无损。

b. 清洗和消毒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c. 准备使用医疗器械所需的其他辅助工具和材料,如消毒液、导管等。

2. 操作步骤a. 在操作前,仔细阅读医疗器械的说明书,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b. 利用消毒液或清洁剂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保持整洁。

c. 如使用针头等容易损坏的器械,确认其未被污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 确保操作者的双手洁净,并戴上适用的手套。

e. 根据所需操作,准确选择并提取所需器械。

f. 如需进行注射或穿刺操作,确保选择合适的部位并正确实施。

g. 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操作器械的使用方式和角度,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h. 操作完毕后,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正确清洁、消毒,并妥善存放。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者应具备相关医疗器械的操作知识和技能,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潜在风险。

2. 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上级。

3. 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避免感染和伤害。

4. 医疗器械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前的安全性。

5.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医疗器械有损坏或失效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上级。

六、操作规程的建立和审查1.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并定期对其进行审查和更新。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医疗器械是当代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正确使用能够提高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正确、有效使用,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常见医疗器械操作规程:1. 注射器的使用操作规程:a. 确保注射器的包装完好无损,检查过期日期,确保仪器的质量。

b. 洗手并戴好手套,避免污染器械和伤害患者。

c. 使用注射器时,需要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

d. 插入针头时,需要先用棉球沾酒精擦拭注射部位,确认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

e. 注射药液时,需要确保速度均匀,避免快速注射引起不良反应。

2.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操作规程:a.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电源、导联和电极的连接是否良好。

b. 清洁患者皮肤,将导联粘贴在指定部位上,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

c. 运行心电监护仪,并确认监护仪记录到患者的准确数据。

d. 心电监护仪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3. 呼吸机的使用操作规程:a. 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连接、管路连接和气囊的可用性。

b. 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例如吸呼比、潮气量等。

c. 在操作呼吸机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合适的通气支持。

d.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过滤器和管路,确保其干净和无损。

4. 输液泵的使用操作规程:a. 在使用输液泵之前,检查泵的电源、管路和输液瓶的连接是否正常。

b. 根据药物治疗的需要,设置输液泵的速度和输液量,确保输液的准确性。

c. 监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和输液速度,及时调整参数,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5. B超仪的使用操作规程:a. 准备好B超仪和相应的探头,确保其干净、整洁。

b. 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B超模式,例如横断面、纵断面等。

c. 将探头适当放置在患者身体的指定部位,保持稳定,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d. 使用B超仪时,注意避免长时间持续工作,以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辐射。

医疗器械销售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销售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程序,规范销售的管理工作。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通知》。

3、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销售医疗器械产品。

4、职责:质量负责人、销售人员、采购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工作程序
5.1企业应按照依法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经营医疗器械产品。

5.2企业应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路悬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营业执照》以及与执业人员要求相符的执业证明。

5.3凡从事医疗器械经营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后方可上岗。

5.4销售医疗器械应开据合法票据。

5.5医疗器械经营政策,做到产品标签放置正确、字迹清晰、填写准确、规范。

5.6营业员应正确介绍医疗器械的用途、范围、临床意义,不得虛假夸大和误导客户。

对用户所购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销售。

5.7对缺货医疗器械产品要认真登记,及时向业务人员反馈信息,组织货源补充。

5.8做好各项台账记录,字迹端正、准确、记录及时,作好当日报表,做到货款、帐物、帐货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企业负责人。

5.9凡经质量负责人检查或接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的不合格、过期失效、变质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详细的医疗器械操作流程

详细的医疗器械操作流程

详细的医疗器械操作流程一、前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疗器械操作人员提供一个详尽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安全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安全。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器械操作的人员,包括医护人员、维修人员等。

二、医疗器械操作流程1. 操作前准备- 了解医疗器械: 在操作医疗器械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医疗器械的性能、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相关信息。

了解医疗器械:在操作医疗器械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医疗器械的性能、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相关信息。

- 检查医疗器械: 操作前应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功能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齐全,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医疗器械:操作前应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功能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齐全,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 个人准备: 操作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准备:操作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操作步骤- 开机准备: 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设备,进行自检和预热。

开机准备: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开启设备,进行自检和预热。

-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根据需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根据需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 摆放医疗器械: 将医疗器械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便于操作,并保证医疗器械的稳定。

摆放医疗器械:将医疗器械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便于操作,并保证医疗器械的稳定。

- 连接线路: 检查并连接电源线、数据线等,确保线路连接正确、无损坏。

连接线路:检查并连接电源线、数据线等,确保线路连接正确、无损坏。

-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需求,调整医疗器械的各项参数,如频率、强度、时间等。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一、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医疗器械使用效果的关键。

本文旨在制定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以确保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操作前准备1. 确认所需医疗器械的正确类型和型号,并检查其完整性和清洁程度。

2. 检查医疗器械的有效期限,并确保未过期。

3.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杂物和污染。

三、操作步骤1. 穿戴手套和口罩,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操作流程。

2. 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进行正确的准备和布置工作区域。

3. 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有疑问,应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4. 细心观察医疗器械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操作结束后,将医疗器械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四、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杜绝干扰和分心。

2. 不得擅自更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结构。

3. 不得将医用器械用于非医疗目的。

4. 严禁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医疗器械用于临床操作。

5. 对于特殊类型的医疗器械,在操作前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授权。

6. 操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五、操作结束后1. 按照规定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2. 将清洁完毕的器械正确存放,避免受到外力损坏和污染。

3. 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使用情况,并将相关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六、安全措施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2. 遇到医疗器械损坏或失效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上级报告,不得强行继续使用。

3.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在使用前进行验证和检测,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七、操作规程的审批和修订1. 本操作规程应经过相关机构的审批并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后方可执行。

2. 针对操作规程的修订,应经过多方意见的征询和讨论,并及时更新文件版本。

结论通过制定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遵循正规和标准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销售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销售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销售操作规程
1、营业人员应当佩戴有照片、姓名、岗位等内容的工作牌。

2、依据顾客要求,正确销售相关医疗器械,若为近效期医疗器械,应提醒其有效期限。

3、销售医疗器械应当开具销售凭证,内容包括医疗器械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规格等。

4、做好医疗器械销售记录,医疗器械销售记录的保存不得少于5年。

5、医疗器械按品种、规格(型号)或使用范围以及储存条件要求分类整齐陈列,准确放置类别标签,物价标签必须与陈列医疗器械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6、医疗器械在销售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人员复查,确认为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按照不合格医疗器械程序进行。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正确、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操作和使用。

第三条术语定义:1.医疗器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仪器、设备、器械、药品和其他相关物品。

2.操作人员: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负责医疗器械操作的人员。

第二章操作规范第四条医疗器械操作前,操作人员应了解相关医疗器械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医疗器械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任何情况下不得随意修改操作方法。

第六条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洗手、穿戴手套等个人卫生要求。

第七条在操作医疗器械前,应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八条操作过程中,应将医疗器械放置在干净、整洁、通风的工作区域内,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九条对于需要外出操作的医疗器械,操作人员应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和材料,并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第十条操作人员应做好医疗器械的标识和记录工作,确保使用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安全规定和要求。

第三章注意事项第十一条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注意医疗器械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对于特殊医疗器械的操作,操作人员应按照专门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不得私自擅自调整医疗器械的性能参数,如需调整应经过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和指导。

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医疗器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保证医疗器械的机密性和安全性,不得私自外借、泄露、丢失或损坏医疗器械。

第四章处罚规定第十七条对于严重违反本规程的操作行为,医疗机构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检查、解聘处理等。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医疗器械经营操作规程一、总则1.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3.医疗器械经营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标准。

二、经营准备1.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获得相关资质。

2.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的质量和数量。

3.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医疗器械,并保持与生产厂家的联系。

4.建立医疗器械购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三、库存管理1.医疗器械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整洁,并确保库房温度和湿度适宜。

2.医疗器械应按照存放要求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和清理。

3.医疗器械的库存量应符合客户需求和销售计划,并控制在合理水平。

4.定期进行库存清点,记录库存情况。

四、销售管理1.医疗器械的销售应遵循诚信、专业、安全、合法原则。

2.不得以虚假宣传等手段误导患者,保证销售信息真实、准确。

3.提供销售产品的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给客户。

4.接受客户的咨询和投诉,并回复及时、准确。

五、质量管理1.购买医疗器械应保证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建立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3.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向生产厂家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

4.保证医疗器械的存储和运输环境符合质量要求,防止产品受损和污染。

六、售后服务1.提供医疗器械的安装、维修、保养等服务,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2.对于售后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生产厂家汇报并解决。

3.做好售后服务评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七、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规程的经营行为,应及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应及时赔偿。

3.对参与违规行为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监督检查1.接受相关部门和组织的监督和检查,配合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

2.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经营质量和水平。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医疗器械的操作中,正确的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注射器的使用1. 使用注射器前,应仔细检查注射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任何破损或变形。

2. 在操作注射器时,要确保手部和注射器已经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3.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型号和注射器容量。

4. 在注射时,要注意握紧注射器,避免滑动。

5. 使用完毕后,应将注射器放入指定的医疗废物容器中,避免交叉感染。

二、心电图仪的使用1. 在使用心电图仪之前,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量充足。

2. 心电图仪需要使用导电胶贴与患者身体接触,应选择适当大小的胶贴。

3. 在操作心电图仪时,要确保导联线连接牢固,避免信号干扰。

4. 在记录心电图时,要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身体运动引起干扰。

5.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心电图仪,避免污染和损坏。

三、血压计的使用1. 使用血压计之前,要检查袖带是否完好,并调整好袖带的位置。

2. 在操作血压计时,要确保袖带与患者的肩膀平行,恰好贴合皮肤。

3.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放松患者的手臂,避免肌肉紧张影响测量结果。

4. 血压计测量完成后,要将数据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

5. 定期检查血压计的准确性和性能,保持其正常工作。

四、电子体温计的使用1. 电子体温计在测量体温之前,应保证探头部分的清洁和消毒。

2. 将电子体温计置于患者的口腔、腋下等部位,保持准确的测温。

3. 在测量时,应确保患者保持咬紧温度计,避免造成测量误差。

4. 测量结束后,应清洁并消毒电子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

5. 电子体温计的电池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医疗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操作和使用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避免潜在的风险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注重细节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操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并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规程的订立依据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全部部门和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要遵守的操作规程。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第三条医疗器械分类管理依据医疗器械的功能和用途,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

各类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使用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医疗器械的验收和入库1.医疗器械验收工作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验收前应认真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确保与采购合同全都。

2.验收过程中,对医疗器械的包装、封装、标识等进行检查,并进行必需的性能验证和功能测试。

3.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进行标识、编号,并依照规定妥当入库。

第五条医疗器械的调拨和领用1.医疗器械调拨需提前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申请,并经过管理部门批准。

2.医疗器械调拨、领用时应填写相应的申请单,并确认负责人的签名和日期。

3.领用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使用,并保证器械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医疗器械的退库和报废1.医疗器械退库应提前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申请,并经过管理部门批准。

2.退库的医疗器械应进行验收和记录,并妥当保管。

3.医疗器械报废应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并进行相应的销毁处理,不得随便丢弃。

第三章医疗器械使用操作规程第七条医疗器械的准备和清洁1.使用医疗器械前,需认真检查器械的外观、性能等,确保完好无损。

2.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依照相关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无菌和安全。

第八条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1.对于每种医疗器械,医院应订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并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前接受培训并娴熟掌握操作方法。

2.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需依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跳过任何步骤。

医疗器械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操作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对于涉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特殊医疗器械,应加强特殊管理。

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每一名从业人员都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第四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不得生产假冒伪劣医疗器械,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和设备。

第五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六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章原料和设备的安全管理第七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采购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八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第九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对设备的编号、型号、购置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第十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安排设备使用,避免设备过度使用和设备积压现象的发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筛选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能力。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的作业规范,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明确的操作规程,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要求,确保每个工序的安全。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正确使用和标记,避免发生原料混用或误用的情况。

医疗器械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供应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

第三条医疗器械技术操作应依据医疗器械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并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全部使用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都必需经过合格的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

第二章医疗器械技术操作要求第五条医疗器械的技术操作应遵从以下原则:1.充分了解医疗器械的性能、用途和操作方法;2.严格依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3.在使用前,必需检查医疗器械的完整性、清洁度和消毒情况;4.操作医疗器械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5.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医疗器械;6.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故障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对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要求严格依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使用和操作。

1.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的特点,设置特地负责器械使用和维护的部门及人员。

2. 负责器械使用和维护的部门及人员应编制认真的使用和操作指南,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

3. 依据具体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器械配置和调配,确保医疗器械的充分利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4. 严禁未经授权擅自拆卸、改装医疗器械,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5. 医疗器械使用完毕后,应进行及时的清洁、消毒和包装储存,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第七条医院医疗器械部门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

1. 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调配和报废等工作,订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2. 对医疗器械的库存进行定期盘点,并做好库存的分类、整理和消毒管理。

3. 每台医疗器械都应有特地的使用登记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能。

4. 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超出访用期限的医疗器械,应立刻停止使用,并依照相应程序处理。

第三章医疗器械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第八条医疗器械技术操作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1. 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包含医疗器械的分类、性能、结构和功能等。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检验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用电子仪器、外科器械、医用耗材等。

三、流程及操作规范
1. 接收验收:接收医疗器械后应进行验收,检查外包装完好性、标识齐全、保质期等信息。

2. 记录登记:对接收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进行记录登记,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接收日期等信息。

3. 检验检测:对医疗器械进行检验和检测,包括外观、性能、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4. 质量评定:根据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定,包括合格、不合格、待定等评定结果。

5. 处理返工:对不合格或待定的医疗器械进行返工处理,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6. 记录备案:对检验结果和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备案,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查询性。

7. 监督跟踪:对医疗器械的监督跟踪,定期进行质量抽查和评估,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责任与义务
1. 医疗器械检验人员应遵守相关规程和标准,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械检验人员,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五、结束语
医疗器械检验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检验操作流程能有效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希望各医疗机构能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检验操作规程,做好医疗器械的检验工作。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运行,适用于所有使用医疗器械进行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及个人。

二、医疗器械定义医疗器械指用于人体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或者研究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

三、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

2. 定期参加医疗器械操作和维护的进修课程,确保操作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四、医疗器械的接收与验收1. 医疗器械到货后,应立即进行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

2. 核对医疗器械的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确保与采购合同相符。

3. 完成验收记录,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

五、医疗器械的储存与保管1. 医疗器械应存放在干燥、清洁、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2. 需要冷藏或特殊条件保存的医疗器械,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

3. 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确保记录与实物相符。

六、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1.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医疗器械的使用。

2.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3. 及时记录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日志。

七、医疗器械的故障处理1. 发现医疗器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

2. 维修人员应尽快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并记录维修情况。

3. 对于重大故障,应及时联系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机构进行处理。

八、医疗器械的报废与更新1. 达到报废标准的医疗器械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报废处理。

2. 定期评估医疗器械的性能,根据需要及时更新换代。

九、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的培训。

2. 通过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十、监督与改进1. 建立医疗器械操作监督机制,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2. 收集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和改进操作流程。

本操作规程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技术发展进行适时更新,以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完整版)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

(完整版)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

(完整版)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操作,并保护患者和使用者的安全。

所有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都应遵守以下规程。

2. 使用准备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者已经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风险。

- 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并确认所需要的配件和附件是否齐全。

- 清洁医疗器械,并将其准备好以供使用。

3. 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类型,使用者需要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操作:3.1. 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杂物阻碍操作。

- 检查医疗器械的电源,确保其正常工作。

-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医疗器械适用于该患者。

3.2. 操作步骤按照医疗器械的操作手册或使用说明书中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

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

- 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 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记录。

4. 安全措施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避免使用损坏的医疗器械,如有发现损坏,请立即报告并替换。

- 遵循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保养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清醒,并注意不要疏忽导致操作失误。

- 遵循医疗器械的安全存放要求,避免存放在易燃或容易受潮的环境中。

5. 应急措施在意外情况下,需要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来保护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

- 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必要时提供急救措施。

- 配备适当的急救设备,并确保其易于获取和使用。

以上就是医疗器械安全操作规程的完整版。

请所有使用医疗器械的人员严格遵守以上规程,共同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目录1. 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1)2. 采购操作规程 (3)3. 验收操作规程 (5)4. 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7)5. 养护操作规程 (8)6. 出库复核操作规程 (10)7. 销售操作规程 (12)8. 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15)9. 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18)10. 售后退回操作规程 (20)11. 诊断试剂购进操作规程 (21)12. 诊断试剂验收操作规程 (23)13. 诊断试剂储存与出库操作规程 (24)14. 诊断试剂销售与售后服务操作规程 (26)15. 诊断试剂运输操作规程 (28)16. 诊断试剂销后退回操作规程 (29)17. 不合格诊断试剂的确认及处理操作规程 (30)1.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各机构及岗位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具备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以及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完成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

2.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文件以及活动的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核、修订、换版、解释、培训、指导、检查,统一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并对起草的文件进行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阅;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综合办公室负责行政文件的编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总经理批准行政文件的执行。

综合办公室负责各类文件的分发、回收及销毁工作。

5.内容:5.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计划:5.1.1.质量管理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结果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计划。

计划的内容包含编写目的、编写要求、编写部门、编写内容、编写依据、完成进度,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各编写部门。

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按批准的文件编制计划进行讨论、起草、修改并定稿。

5.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经质量管理部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对修改稿进行审核。

5.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执行:审阅结束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执行。

5.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前综合办公室应编制有效的文件清单,规定发放的数量和范围,领用人办理签收手续。

5.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回收:作废的文件,综合办公室应进行登记并回收,防止作废的文件继续留在工作现场。

5.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督与检查:每年质量管理部通过日常的管理和组织质量体系内审的形式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5.8.行政类文件的编制:综合办公室根据公司决策层的要求编制会议纪要、机构设置文件、人员任免文件、法人委托书等。

5.9.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人对综合办公室编制的行政类文件进行批准执行。

5.10.行政类文件的发放:综合办公室应对批准的行政文件进行登记发放,文件接收部门进行收件签字。

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商品采购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采购行为的规范。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适用于医药商品采购的环节与行为。

4.职责:采购员、质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5.内容:5.1.采购计划的制定程序5.1.1.采购部门计划员根据实际库存消耗制定年度、季度或月份进货采购计划。

5.1.2.采购计划提交采购小组(采购部、营销部、质管部、财务部人员组成)讨论、修改、审定。

5.1.3.质量管理机构对计划所列商品合法性及其供货渠道的质量信誉与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

5.1.4.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各类别采购人员具体执行。

5.1.5.临时调整采购计划、审批程序同1—4条。

5.1.6.每月召开采购部门与营销部门、质管部、配送中心的联合会议,沟通商品在销售、使用、储运环节中的信息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购进计划。

5.2.合格供货单位的选择程序5.2.1.采购部门应协助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和更新“合格供货方”资料档案。

5.2.2.首营企业按有关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

5.2.3.对拟采购的医疗器械,查看其合法的产品注册证,了解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能力。

5.2.4.对拟采购进口医疗器械,收集国外厂商在我国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已注册的证书,收集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及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的红色印章。

5.2.5.根据购货计划表,以“合格供货方”档案中拟出需采购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供货单位。

5.2.6.相同品名、规格的产品应择厂、择优、就近进货。

5.3.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5.3.1.各类别采购员应严格执行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5.3.2.标准合同应明确签订以下质量条款:产品应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进口产品应提供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

5.3.3.与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的供应商采取传真、电话等方式订货须建立非标准合同采购记录,对所订产品的质量有简明约定。

5.3.4.要求供货方提供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并明确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负责期、包装标志、包装要求等合同条款。

5.3.5.按《经济合同法》签订一般合同条款。

5.4.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程序5.4.1.采购部门根据用户和患者的需要及生产单位提供的产品资料,提出申请,填写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

5.4.1.1.收集生产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质量标准;法人授权委托书;业务代表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物价批文。

5.4.1.2.收集医疗器械说明书、样品、首批到货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

5.4.1.3.以上资料需盖该生产企业的红色印章。

5.4.2.首次经营品种的审批表经采购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收集的资料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核。

5.4.3.质管机构审核(必要时去现场考察),签署意见。

5.4.4.报分管质量经理审批、签字,再报质量负责人批准。

质量记录表格记录编码:CJ-QR028 首营品种申请表CJ-QR029 首营企业审批表CJ-QR177 供货单位质量档案CJ-QR074 合格供货方单位目录CJ-QR018 采购退回通知单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入库验收制度的执行。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医疗器械质量检查验收岗位。

4.职责:采购员、验收员、质管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5.1.验收员凭通知医疗器械入库凭证(合同、销退通知单、运单、有关证明文件等)对入库医疗器械逐批按《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制度》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5.2.验收时,首先清点大件,要求到货与入库凭证相符,然后对照入库凭证所列项目逐一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名、批号、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灭菌批号、产品注册证号、注册商标、合格证等。

5.3.按抽样规定进行抽样,并对抽样品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5.4.验收完毕后,对抽样品及包装进行复原并在包装封口处封签,及时填写产品入库验收记录,做到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5.5.医疗器械须货到一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特殊产品须半个工作日验收完毕,电脑打出入库单,并签名负责。

5.6.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或对其质量有疑问的医疗器械,坚决实行质量否决权,拒绝入库。

填写拒收报告单通知质管员进行复验,凭复验结果做出入库或退货处理。

质量记录表格记录编码:CJ-QR151 验收入库单CJ-QR150 拒收报告单1.目的:立一个医疗器械入库储存保管的标准操作程序。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所有验收完毕待入库的医疗器械。

4.职责:保管员、养护员、验收员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5.1.保管员凭运输组的运输凭证收货,医疗器械入待验区,立即通知验收员。

5.2.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入库单进行项目、数量的核对,核对无误后在电脑上签名确认输入电脑库存,建立库存明细帐,将电脑打出的入库单分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医疗器械进行入库储存。

5.3.医疗器械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

5.4.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中。

5.5.按产品类别分区存放,分批号按效期的远近分开堆垛。

5.6.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并按“五距”(医疗器械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库房散热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要求规范操作。

怕压医疗器械应控制堆放高度。

质量记录表格记录编码:CJ-QR057 营业场所维修保养记录CJ-QR058 仓库及仓储设施检查记录CJ-QR062 温湿度超标报警处理记录CJ-QR063 库房温湿度设备记录情况记录1.目的: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在库养护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医疗器械在库养护规定的执行。

2.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医疗器械流通法律、行政规章。

3.范围:所有在库医疗器械。

4.职责:保管员、养护员、质管员及其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程序负责。

5.内容:5.1.流程图实物与医疗器械入库单↓保管员复核后上货架↓依规定养护员实施在库医疗器械质量养护↓建立完整在库医疗器械养护记录5.2.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5.3.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检查在库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

5.4.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

5.5.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对库存医疗器械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即入库三个月的医疗器械按“三、三、四”的原则,按季巡查,重点品种按月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6.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医疗器械、易变质医疗器械、已发现质量问题医疗器械、储存时间较长的医疗器械,应抽样送检。

5.7.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悬挂暂停发货牌并及时填写复检通知单通知质量管理机构复查处理。

5.8.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于每月5日前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医疗器械等质量信息。

5.9.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应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5.10.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扫除和消毒做好防火、防潮、防水、防热、防毒、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质量记录表格记录编码:CJ-QR086 养护用设备使用记录CJ-QR091 库存产品养护记录CJ-QR093 在库养护计划CJ-QR154 重点养护品种确定表1.目的:建立一个商品出库复核岗位的标准操作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