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1)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其他相关诗词作品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通过再现画面,学习把握“悬想”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2、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我们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枝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亲友结婚,我们会送上百合,祝愿好友百年好合。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的人们都有送花这种情怀,将最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花草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同学们芙蓉是什么花呢?明确:芙蓉别称“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二、导学检测1、关于《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2、字词解释三、诵读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歌内容及节奏。

2、齐读(老师指导五言诗朗读“二三”格式)3、请学生试读四、体悟情感1、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个词语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伤以终老2、是因为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

3、学生再次全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老师点评)五、赏析采莲图1、诗人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忧伤呢?诗中有两幅画面,找一找。

(采莲图、望乡图)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课前预习作业)3、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采莲图——以“乐景”衬“哀情”六、赏析“望乡图”1、请发挥想象,描绘这幅“望乡图”。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_1

2023年《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整理{学问链接}一诗词选粹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评析】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头说织女是神女。

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比,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也许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看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行执着。

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光明。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好像又不能互换了。

假如由于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开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商丘市一高XXX一、导语设计师:XXX《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XXX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研究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研究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XXX,XXX。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

跟着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详细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XXX《荷塘月色》里也说:XXX是江南的旧俗……XXX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何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

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见地,而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配合的特性:都认为是一对星散的恋人在相互思念着对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涉一江等采奖芙高蓉中》语教文案必修二
目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
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 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 程的关联和衔接
歌意象、探讨情感表达等。
讨论成果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促 进交流互动。
讨论过程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教师总结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点 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
进建议。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分享心得
分享一些名家朗诵《涉江采芙蓉》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一些与《涉江采芙蓉》相关的图 片、插画等视觉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参加校内外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诗歌 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诵才
华和对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写一些与《涉江采芙 蓉》主题相关的作品,参加
3
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汉代社会风貌和文人 心态。
学生表现评价及激励措施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 、小组讨论等表现,反映 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和掌握程度。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
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评 估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和 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
激励措施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 扬和奖励,鼓励他们在文 学学习和创作上继续努力 。

7.《涉江采芙蓉》导学案1

7.《涉江采芙蓉》导学案1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编制:庞利宇【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了解并学习诗歌中蕴含的写作方法;3、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2.限时15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结合注释,了解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自主学习:深情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

1.读完这篇诗歌,结合书中的注释写出诗歌的大意。

2、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3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合作探究:认真思考,形成文字答案,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1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空中的主语填男子或女子)知识迁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白居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了解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平平仄仄的诗行里,摇曳着多少美好的情感,而正是因为这些丰润情思的滋润,我们的灵魂里才永驻着浪漫和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去感受流传千年的经典吧!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约5分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 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反复吟咏,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约25分钟)将你的心与诗中的那颗心契合起来,让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词句、每一个细节都跳动在你柔软的心灵上。

也许,我们再来读这一首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得更细腻。

. 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表达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点拨A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美好高洁的意境与形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重点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芙蓉也称之荷花是一种清雅高洁之物,再配之兰泽、芳草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诗人将抒情主人公置于其中,这就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优雅。

让我们不禁想到一江南女子在风和日丽中采摘晶莹可爱的荷花。

幽香袭人,教人醉心,此可谓“诗中有画”或者“画中有诗”了B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浪漫、优雅的传统——物寄相思,表达思念、爱慕“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一株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见面时托一支梅花给朋友既传达浓浓的思念,又表达深深的祝福。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1/25
25
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和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和特色。
2024/1/25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涉江采芙蓉的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5
11
导入环节
引用诗句
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经 典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发学生对古诗 的兴趣。
背景介绍
教学目标阐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 《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内涵和 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教学效果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情感、 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17
学生表现评价方式
2024/1/25
课堂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
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业与测试
27
THANKS
2024/1/25
28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 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 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024/1/25

《涉江采芙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作者及写作意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出示《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标题,让学生联想与诗歌相关的词语和意象。

(2)播放一段与江、芙蓉有关的自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诗歌中的美。

(2)介绍诗歌的作者和《涉江采芙蓉》的背景,以及诗歌写作的意图。

同时,向学生解释其中隐含的意象和寓意。

(3)解读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技巧,如对仗、韵律、修辞等。

3. 感悟诗歌:(1)针对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感悟或分享,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

4. 创作诗歌:(1)给学生一段时间,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3)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

5. 艺术欣赏:(1)播放一段江、芙蓉相关的影音素材,让学生欣赏美丽自然景色的同时,联想到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2)让学生对比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影音素材中的景色,分析其中的共性和特点,并进行一个小结。

6. 诗歌展示:(1)在班级或学校的文化活动中,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进行诗歌朗读、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展览等形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朗读表达等方面。

2. 作品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的内容、形式、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评价。

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自然景色的画展或摄影展,让学生通过艺术欣赏的方式更深入地感受自然之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1)
学生感受音乐,体会分别之痛楚。
学生思考并练笔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领悟
诗意导入营造氛围
通过教师讲解,体会本诗的卓越之处:诗人将个人与时代相联系,将一己之思上升到动乱时代的悲哀,从而升华了诗歌情感,超越了同类题材。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世界观。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
3.学生的认识特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分析上升到理性高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把握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②五言诗的体裁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②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心境并描摹画面。②《涉江采芙蓉》将个人与时代相联系,将一己之思上升到动乱时代的悲哀,从而升华了诗歌情感,超越了同类题材。
科目:语文班级:高二18班授课教师:
第4周周三第4节9月21日
【课题】《涉江采芙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必修5第2单元第1课高考必备篇目
2.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诗歌
3.教材处理:重点学习篇目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兴趣:对古诗十九首有探究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六、作业
教师导入,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何以笙箫默》的歌词。
教师展示PPT
教师展示PPT示范:
醉不成欢惨将别,我该如何放下你,是以泪,或是沉默。
我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不是我的归人,只是过客,等一场离别,盛大的离别。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教师引用诗词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位江边女子采摘荷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字词的解释、意象的描绘、主旨的理解。

难点:诗歌中的意境感悟、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江边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解释: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意象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江”、“荷花”、“明月”等,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思考诗歌背后的哲理。

6. 人生哲理: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如“人生如梦,珍惜当下”等。

7.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与诗歌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涉江采芙蓉》板书内容:意象:江、荷花、明月意境:优美、宁静、哲理人生哲理:人生如梦,珍惜当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准确背诵《涉江采芙蓉》。

3. 请学生分析其他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下周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背后的人生哲理感悟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江边风景,让他们亲身体验诗中的美景,进一步理解诗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课题名称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明确:他采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折芳馈赠的传统说起了。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因为内心对你的纯洁美好的爱,因此看到荷花想采摘而赠予你;又因为爱得深沉不肤浅,因而不惜涉江之劳,也许我不善划水,不懂荡舟,但一定要涉江把花摘到,赠予最爱的你。但,知心人却远在天涯,“路远莫致之”,美丽的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递。于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还是不甘心,仍要回望故乡,那儿有我的牵挂。
2、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hàn dàn]等。板书:荷花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总结:品质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庄重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总结: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1)

涉江采芙蓉一、知识积累: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知识: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2、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3、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4、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二、疏通诗意(翻译):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三、整体感知,细部探究:1、诗眼——谈“感情”(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形式有二——①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问:“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表达主人公思恋爱人痛苦的心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2、留白——谈“趣味”(1)问: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观点一:游子思乡怀人。

身在“远道”的游子。

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

观点二:女子思夫怀远。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

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明确: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1、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2、女子采莲是江南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3、《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同时,思念应该是双方的,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反复吟咏,联系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伤之、悲之、诉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罢了,我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时代:载于《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依后人的研究,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140年—190年)。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1、诗歌整体上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些具体词语能够看出?
2、一二两句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烘托了什么样的气
氛,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并重点赏析
“远道”这个词语!
4、五六两句诗“望”的方式是什么?“望”的结果是什么?
5、七八两句诗反应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的。


分析这种情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情有何异同!
6、赏析每句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找出本文行文思路,并分析抒情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7、分析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思考讨论一:主人公为什么要用芙蓉等这一类花草意象来送思念的人?
思考讨论二: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小学学习过的思乡思亲的诗歌,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羁旅之思的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巩固案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思考:诗人是从什么角度表达 对妻儿的思念之情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参考答案: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展开联 想和想象,从对方着笔,借写妻子月下思念着出门在外 的“我”来写自己对家中妻儿的思念之情,使双方彼此 思念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富有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 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渡过江水,采摘芙蓉。 兰泽肥沃,芳草茵茵。 采摘兰草,欲赠于谁? 悠悠思念,飘散远方。 回眸望远,不见故乡。 漫漫长路,绵延远方。 心心相印,两地相隔。 忧忧凄凄,终老异乡。
作者: 高一(6)班 王梦可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知识链接:与采莲有关的诗文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西洲曲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课时小结
巩固案答案
1.(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解读诗歌主旨2、难点:怎样调动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1、品读《古诗十九首》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
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思念,忧伤……
三、师生共同探讨,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
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
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
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你读出了哪些情思,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方法点拨:(1)着重关注课后的两个思考问题(2)勾画、批注、吟咏、想象、体味。

2、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诗歌画面的想象、描述,师生共同来解决前面的问题,体会诗歌情感。

四、全班吟诵全诗,总结加深对诗歌的体悟
优雅浪漫的纯情真挚纯厚的深情
高贵忠贞的痴情同心离居的忧情1、
五、活学迁移,提升运用:
1、浪漫而多情的同学们,你如果要选取一种植物赠送给你最想赠送的人,你会选取哪种植物?并且要为之配上一段美好而浪漫的物之情语,你会怎么写?
2、思考全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