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新生儿寒冷综合征

合集下载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临床儿科知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及病因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儿科学的知识。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新生儿的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
1.新生儿生理因素特殊性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2)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皮肤嫩薄,易于散热;
(3)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会产生硬化,硬肿。

②皮下脂肪特别是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难以防止散热,若摄入不足,储备很易耗竭。

2.外在因素
(1)寒冷损伤: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高。

足月儿生后第一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33℃,第二天降到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生后十天内的中性温度为35.4℃0.5℃。

(2)摄入不足: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能源储存不足,若不及时补充,产热来源受到影响,疾病、感染等应激情况下处于高代谢状态,促进能源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则耗竭。

(3)疾病:重症肺炎、败血症、腹泻、窒息、颅内出血及严重的先天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或畸形。

严重硬肿常提示新生儿病情危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复温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复温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又称新生儿低温综合征,是新生儿外部环境温度过低,体温下降明显,导致身体组织器官受到损害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疾病。

因此,新生儿寒冷损伤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新生儿的体温保护,尽量使母婴一起离开寒冷的环境,尽快把新生儿放在室温较高的环境中,给予室内温度的热量补充,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在36.5℃-37.5℃之间。

其次,应重视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营造舒适温暖的护理环境,避免新生儿受到外界环境的寒冷损伤,正确使用护理仪器,如毛毯、暖气袋等,做好保暖护理工作。

再者,应重视新生儿的护理记录,每次护理记录应该清楚记录新生儿的症状和体温变化,以便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问题,为新生儿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应重视新生儿的全身检查,以及心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充分发现新生儿体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损伤,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疗。

最后,应重视对新生儿的营养支持,采取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尽快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给予新生儿足够的营养补充,以促进新生儿的体内体温恢复正常。

总之,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需要多重护理措施的配合,给新生儿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以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中毒→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水肿;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
1.一般表现 反应低下、少吃、少哭、少动等。 2.低体温 轻症体温30~35℃,重症<30℃,可出现四肢甚至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 皮肤青紫,紧贴皮下组织,按之如橡皮样,有水肿者压之凹陷; 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部→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器官功能损害 重症可出现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5.病情分度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定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 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硬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 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对失热的耐受能力
差;④棕色脂肪少、产热少;
(二) 基础疾病 (三) 多器官损害: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缺氧和代谢性酸
(1)肛温>30℃:于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肛温<30℃: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 2.补充热量和液体 3.控制感染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情分度
分度 轻度
肛温
腋-肛温 差
硬肿范围
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 变
≥35℃ >0
<20%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度 <35℃ 重度 <30℃
≤0 20%~50% 功能损害明显
<0
>50%
休克、DIC、肺出血、 急性肾衰竭等
治疗
1.复温 是治疗关键,逐渐复温、循序渐进, 首选暖箱。

儿科寒冷损伤综合征1

儿科寒冷损伤综合征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又称新生儿冷伤。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新生儿低体温(neonatal hypothermia),病情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scleredema),亦称新生儿硬肿症。

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并发于重症感染、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尤其家庭分娩或社会经济条件低下地区。

严重低体温与硬肿症患儿可继发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易于散热,能量(糖原、棕色脂肪)贮备少,产热不足,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BAT)的化学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的物理产热机制以及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如儿茶酚胺、甲状腺素水平)低下等,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2)皮下脂肪组成特点:新生儿皮下白色脂肪组织(WAT)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比未饱和脂肪酸(UFA)多,前者熔点高,当体温降低时,皮脂易发生硬化,被认为是新生儿遇冷时易发生硬肿的主要原因。

2.寒冷损伤本病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寒冷损伤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冷伤引起本病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1)能量代谢紊乱致体温低下:新生儿在寒冷侵袭下,皮肤环境温差加大,失热增加,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增加产热,以补偿失热。

如寒冷环境持续,产热不能抵偿失热时,则体温下降,并出现显著的能量代谢紊乱。

Matsanictis报道单纯冷伤而致低温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轻微增加,甘油增加明显。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重症低体温硬肿症患儿,血清FFA总量降低,且此时FFA组分中亚油酸含量也明显降低,二者呈正相关,且后者比总量改变更敏感。

这些报道说明寒冷损伤的程度不同,硬肿症患儿产热能力有相应变化,早期BAT 中三酰甘油分解增强,血中FFA增加,当病情加重时,热能耗竭,特别是血清亚油酸含量降低,而致FFA总量低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和吞咽 无力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6、知识缺乏(家长)—与正确育儿知识缺乏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入院时衣被加热,复温时少开箱门,少操作,液体加热。 1、复温 轻、中度患儿:于中性温度的暖箱复温,使体温在6-12 小时恢复正常。 重度患儿:置于高于肛温1-2 ℃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 小时提高箱温1-1.5 ℃,最高箱温不超过34 ℃,使体温在 12-24小时恢复正常.
3、皮肤硬肿 皮肤紧贴皮下组织,按之如橡皮样, 可伴有水肿。 皮肤颜色紫红色,严重时因循环障碍呈苍灰色。 硬肿发生顺序 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背胸腹部 硬肿面积评估 4、多器官功能受损 早期有心音低钝、心率慢、微循环障碍。严 重者出现休克、无尿、肺出血、DIC等。易并发 、 肺炎、败血症。
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分度
二、健康教育
介绍硬肿症有关情况,介绍保暖、 喂养、 预防感染等育儿知识。
分度 轻 中 重 腋-肛温差( ℃)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正值 0或正值 负值 <20 20-50 > 50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功能损害明显 功能衰竭 休克 DIC 肺出血
治疗要点
1、复温 是硬肿症患儿的治疗关键。
2、供给足够的热量。
3、合理用药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早产、寒冷、低体重等因素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有关
2、合理喂养 体温未正常时,禁食。供给足够 的热卡有利于复温或维持正常体温。经口喂 养或胃肠外营养。
3、控制液体速度 4、预防感染 :手消毒,温箱消毒。
5、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经常更 换体位,尽量避免肌肉注射。 6、观察记录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硬肿面积、 奶量、尿量、体重,复温过程中注意有无肺 出血情况。 提示肺出血的表现:呼吸增快,肺部湿罗 音增多,口腔流出血性液体,面色表灰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室温控制在24度左右 坚持母乳喂养 每天给宝宝洗澡
END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临床表现

低体温:﹤35℃、重症﹤30℃(冷) 血流减少至皮肤苍白(白) 皮下脂肪凝固(硬) 受损局部水肿(肿) 多器官功能损伤(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临床表现
心音钝低 心动缓慢 休克 急性肾衰 DIC 肺出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临床表现
小腿 全身 大腿外侧
上肢
硬肿发生 顺序
整个下肢
面部
臀部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临床表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六安市人民医院新生 儿科 陈圣华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概念 病理生理 特点 临床表现 治疗 新进展 预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新生儿体温调节与脂肪组成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肤表面积相对大易散热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产热不足 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

儿科学 0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儿科学 0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简称新生儿冷伤,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 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 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 症。。(p18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Y WORDS
•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低体温、低环境温度导致缺氧、能量代谢紊 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 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
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红细胞增多 症等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 现低体温和硬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 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 • 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治疗原则
• 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 • 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 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 • 合理用药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一般治疗
• 合理喂养,保证能量供给 • 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 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 • 健康教育
思考题
• 1.新生儿寒冷损伤的病因是什么? •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 3. 新生儿寒冷损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sclerema neonatorum 新生儿硬肿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 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②皮肤面积相对较大 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 ④缺乏物理产热方式 ⑤饱和脂肪酸多,易硬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体温下降,肢端发冷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冬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 neonatorum)。

是以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寒冷、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长时间受寒引起冷伤,致体温过低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是新生儿的危重急症,可以继发肺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与产后环境温度有关;新生儿生后不久和早产儿发病率高。

【病因】人体稳定的体温依靠健全的神经中枢调节产热散热的平衡,若环境过冷,热量迅速散失,或能源耗竭,产热不敷散热,则体温调节失控,出现体温下降,当体核体温<35℃时称体温过低,持续低温即造成损害(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1.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

其特点是: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

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④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低下。

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2. 皮下脂肪组成特点: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缺乏饱和脂肪酸转变为未饱和脂肪酸的酶,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物理性状的变化,硬化,硬肿出现。

皮下脂肪特别是棕色脂肪少,影响产热,难以防治散热,若摄入不足,储备很易耗竭。

(二)外在因素主要为寒冷和感染。

1. 寒冷损伤寒冷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分娩前后胎儿的健康情况,出生体重,成熟程度,分娩时环境温度,分娩时母亲用药。

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要求环境温度越高。

足月儿生后第一天的适宜环境温度为33℃,第二天降到32℃;体重1000g 的早产儿生后十天内的中性温度为35.4℃±0.5℃;若暴露寒冷时间长,或湿冷皮肤未迅速擦干,失热可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进一步下降,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但随寒冷的时间延长储备耗竭,导致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概述

5.激素:疗效不肯定,可造成负氮平衡,免疫抑制,感染扩散, 除重症休克外慎用
6.吸氧:缺氧时 7.肺出血:早期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
四 控制感染:PG、Ampicilline等。忌用对肾功 能和听力有影响的药物。
【预防】
本病防重于治 加强新生儿护理,尤其冬春天冷时;生后立即保暖,避
免受凉。 做好孕妇保健工作,力求避免早产、难产、产伤及防止
question.
变化(change)。 4.会议将持续(last)两个小时。 5.关于这个问题存在exist着不同的意见opinions 。
句型二: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VT+O)
1.我不知道他新家的地址。 2.他承诺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 3.他们现在正在谈论全球经济危机。 4.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 5.我的哥哥现在在英国学电脑。
(look.see.smell.sound等):
表语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
和状态的。 例如:I am a student. I为主语. am为谓语. a student为表语
Her idea sounds interesting. Her idea 为主 语;sounds为谓语;interesting就是表语。
广州六所医院统计新生儿住院4110例,新生儿 硬肿症280例,占6.8%,第6位。
【预后】
死亡率:25%~75%,国内既往平均37.7%~44.9%。 北京:40%~50% 广州:47.1% 国外:20%~50%
预后:取决于病因及复温与胎龄、月龄、季节、环境、 硬肿程度及合并症。 体温<30°C 体重<2500g 心率<100次/分 硬肿面积>50% 严重感染,肺出血 出现以上情况提示预后差。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名词解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新生儿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导致身体组织受到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表现。

这种症状包括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心跳缓慢或不规律、肌肉僵硬或松弛、皮肤苍白或发紫、口唇发紫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为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需要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保暖措施,保持室温适宜,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1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

3:分度:轻、中、重
评分
0 肛温 (℃) ≥35 腋-肛温 硬肿范围 器官功 (%) 能改变 差 <20 无明显 改变 能低下 >50
1
4
<35
0或正 值
20—50 明显功
<35或 负
(1)评分根据上表来评。 1):0分—轻度。 2):1-3分—中度。 3):4分以上—重度。




2:疾病的影响
感染 心衰 能源物质消耗↑ 休克 缺02
物质氧化障碍 产热↓
热卡↓
低T硬肿
颅脑疾病
T调节中枢抑制
产热<散热
3:多器官功能损害
低T
血循环淤滞
缺 02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硬肿
代酸 水肿 加重
多器官功能损害
低T硬肿持续存在
(二):诊断


1:病史
(1):发病处于寒冷季节。 (2):环境温度过低或保温不当。 (3):严重感染。 (4):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 (5):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 量供给低下。


(4)肺出血
一经确诊,早期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正压 呼吸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出血的病因。


4:控制感染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大方县人民医院儿科

张善运
概述:
新生儿寒冷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 又叫新生儿硬肿症。 系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 常伴有低体温、多器官功能低下。 早产儿多见。
(一)病因和病理生理

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儿童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儿童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导读】妈妈的子宫是宝宝最为舒适的房间,宝宝出生时一旦离开37℃的人体恒温箱就有可能因为过冷的环境发生冻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高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病情严重的小BABY会出现皮肤硬块和脏器衰竭,妈妈们稍不注意就可能让宝宝的上这种病哦!关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你是否真的了解?告诉你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什么谈起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许多妈妈摸不着头脑?这个新鲜名词究竟是什么鬼?困惑的妈妈们千万不可忽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要是不注意室内温度又没有给宝宝合适的护理,你的宝宝就真的会患上这种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在医学上又被称为新生儿硬肿症,它高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尤以我国北方各省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早产儿明显高于足月儿。

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

一旦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又没有适当的护理就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这种疾病轻者会导致皮肤硬肿,重者会造成体内脏器损伤,更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死亡。

硬肿症常在生后1周内发生,因此做好1周以内宝宝的护理尤为重要。

因此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对于早产儿和刚出生的宝宝就是个夺命杀手。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宝宝身体上面出现了硬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年轻的妈妈却上护理宝宝的经验,一旦遇到了这种情况就慌了阵脚,那么你需要真正了解究竟这个疾病小恶魔是怎么缠上宝宝的。

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不了解的妈妈快来看看,让宝宝远离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因而刚出生的宝宝对于温度的调节能力很差,一旦遇到低温就可能遭受身体伤害。

2、未有效保温造成伤害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大于产热。

遭遇到寒冷环境没有及时保温护理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3、摄食不足新生儿的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入热量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

产热过少,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易发生低体温。

1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因和病理生理】 1.寒冷保温不足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和皮肤
硬肿的原因较多。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 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②体表面积相对 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寒冷时散热 增加,导致低体温。③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 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 低。④新生儿由于缺乏寒战反应,寒冷时主要靠棕色脂肪 (brown fat)代偿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由于其储存 少(胎龄越小储存越少),代偿产热能力更差;因此,寒冷时易 出现低体温。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胛间、腋下、中心动脉、肾 和肾上腺周围。⑤皮下脂肪(白色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为成人3倍),由于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 肿。
(1)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 较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 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2) 当肛温<30℃时, 多数患儿TA-R<0, 提示体温很低,棕 色脂肪被耗尽, 虽少数患儿TA-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 自身产热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故若肛 温<30℃,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 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箱温不超过34℃) ,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在肛温>30℃,TA-R<0时,仍提示棕色脂肪不产热,故此时也应 采用外加温使体温回升。
3.控制感染 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对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凝血 机制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和肺出血等, 应给以相应治疗。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系由于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病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一.寒冷和保温不足 1.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2.体表面和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易于失热.3.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4.新生儿由于缺乏寒战反应,寒冷时主要靠棕色脂肪代偿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由于其储存少,代偿产热能力更差;因此,寒冷时易出现低体温.(棕色脂肪主要分部在:颈肩胛间腋下中心动脉肾和肾上腺周围.5.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由于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出现皮肤硬肿.二.某些疾病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热能摄入不足,加之缺氧又使能源物质的氧化产能发生障碍,故产热能力不足,即使在正常散热的条件下,也可出现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严重的颅内疾病也可抑制尚未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其调节功能进一步降低,使散热大于产热,出现低体温,甚至皮肤硬肿.三.多器官损寄存器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若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时.常于生后1周内发病,早产儿多见.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特点.1.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吮乳差或拒乳,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是指体温<35℃.轻症为30--35℃;重症<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低体温时常伴有心率减慢.3.皮肤硬肿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似橡皮样感,呈暗经色或表紫色.伴水肿者有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4.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可并发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硬肿症也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病情严重时出现皮肤硬肿,严重者可继发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尤以我国北方各省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早产儿明显高于足月儿。

硬肿症常在生后1周内发生,因此做好1周以内小儿的护理尤为重要。

寒冷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1.低体温
低体温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全身或手脚发凉,体温常在35℃以下,严重者可低于30℃。

2.硬肿
包括皮脂硬化和水肿两种改变。

皮脂硬化表现为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容易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摸起来如硬橡皮一样,皮肤呈紫红或苍黄色。

水肿主要在皮肤或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按压后皮肤可有凹陷。

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

3.器官功能损害
硬肿症患儿早期常有不吃、不哭等反应低下的表现,随着体温降低,硬肿出现,可出现面色苍白、发绀、手脚发凉、皮肤出现花纹、血压下降等循环障碍表现。

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更有患儿可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面色青紫,泡沫性鲜血自口鼻涌出,如不及时急救,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及时给宝宝治疗
恢复体温、抗感染、保证液体及能量供应,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是硬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轻、中度硬肿,体温大于30度的新生儿可用暖箱复温,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度硬肿,体温小于30度或病情严重的,宜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复温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个别新生儿出现肺出血。

冻伤后要正确护理
1.复温
家庭中可采用热水袋复温,给予外套包布的热水袋保暖,水温50℃,包裹好后置于患儿身边,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更换热水袋时应轮流更换,以维持温度的稳定。

复温过程中应注意皮肤硬肿的范围及体温的变化。

使其逐渐恢复到每2小时体温上升~℃。

2.喂养
患儿吸吮良好时,可采取奶瓶喂养,每2-3小时1次。

将所需要的奶量置入消毒奶瓶中,隔水加温,并将乳汁滴于手腕上试温,橡皮奶头孔的大小以奶瓶倒转时乳汁能接连滴出为宜,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面色,防止呛咳。

不能吸吮时,可采用滴管喂奶法。

备好所需的奶,让宝宝仰卧,头部稍后抬高,颌下置小毛巾,左手拇指轻压小儿下颌,使口微开,滴1~2滴奶于口中,观察有吞咽动作后再继续滴入所需量,喂奶时要慢,有耐心。

Tips
滴管喂养法有发生呛咳的风险,此种情况下尽量住院治疗。

3.皮肤护理
硬肿症患儿皮肤似橡皮,缺乏弹性,若护理不当,容易破损而引起感染。

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温浴,为患儿擦洗全身或者浸泡硬肿处20~30rain,抱起擦干后用爽身粉或松节油扑涂按摩即可。

同时,应定时更换体位、尿布,保持棉被清洁平整,防止发生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给孩子穿的衣服应注意薄、软、保暖性能好,质地以纯棉类织物为宜。

4.抚触
婴儿抚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在新生儿硬肿症时给予抚触帮助按摩患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对疾病的恢复是有明显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四肢活动力,训练协调能力,促进排便,增强抵抗力。

抚触时,家长洗净双手并将手搓至温热,然后将患儿裸露出按摩部位,以指腹及鱼际自下而上按摩抚触,按摩时节奏舒缓、动作轻柔、着力均匀,每次按摩15-20 分钟,上、下午各1次,至有微热感即可。

抚触注意事项
◎不要在宝宝吃得不饱或过饱的时候进行,否则在抚摸时容易造成孩子腹部不舒服。

◎对新生儿,每次按摩15分钟即可,稍大一点的宝宝,约需20分钟,最多不超过30 分钟。

一般每天进行3次。

◎一旦宝宝开始出现疲倦、不配合的时候,就应立即停止。

因为超过30分钟,新出生的宝宝就觉得累,开始哭闹,这时候妈妈就不该勉强孩子继续做动作,让他休息睡眠后再做抚触。

5.维生素E
取维生素E胶丸2-4粒刺破后涂于硬肿处,并同时用拇指指腹由内向外轻轻按摩、压力均匀,3~5次/天,每次按摩10~15分钟。

Tips
新生儿各脏器功能不成熟,病情变化快。

一旦发现有低体温、皮肤硬肿、吃奶差、哭声低弱、肢体活动少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去医院就诊治疗。

切不可在家自行复温治疗,否则易延误病情,致使病情恶化。

如何防止宝宝冻伤?
1.减少早产
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率,一定要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2.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适宜的环境温度通常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

新生儿期的适中温度与新生儿的成熟程度和月龄有关。

例如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的“适中温度”为33℃~35℃,第2天以后逐渐降至22℃~26℃。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3~5天才从医院回到家中,因此这时新生儿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2℃-26℃为适宜。

Tips
夏季出生的宝宝也要注意预防硬肿症的发生,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同时要注意,室温过高对新生儿也是不利的,可引起新生儿皮肤蒸发大量汗液排出而散热,呼吸增快,带走水分,使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引起发热称“脱水热”。

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空调,可据需要来调节温度。

也可用暖气、火炉、取暖器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以适宜新生儿的需要。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取暖,都会使空气干燥,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在50%左右。

同时还要每天定时开窗2-3次,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3.换尿布洗澡要注意
冬季室内温度较低,换尿布应先把尿布加温,然后将婴儿放在被内更换,千万不要把下身暴露于冷空气中。

换衣,洗澡也应避免冷空气的侵袭。

发现宝宝脚发凉应包被内配加热水袋保温。

外出时适当给宝宝包裹些衣服防止受风寒。

4.预防感染
接触新生儿前后一定要洗手,严禁有感染性疾病的家人接触新生儿。

加强皮肤护理,衣着松软舒适,注意查看颈下、腹股沟、腋下、臀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是否有发红、糜烂,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脐带未脱落的,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预防脐炎的发生。

5.合理喂养
供应新生儿足够的热量,鼓励母乳喂养。

如母乳不足,可给糖水或牛奶,奶粉冲调喂养。

后记
新手妈妈应该学会检查出生1周内宝宝皮下脂肪的软硬程度,以便早期发现硬肿,及时治疗。

有感染或曾有窒息的婴儿,如有拒食表现,不吃不哭,也会出现体温下降而导致硬肿症,这样的患儿要及早就诊。

文/刘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